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180,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六丁白丁神丁边丁中丁兵丁出丁及丁
丁丁武丁盐丁船丁惭丁客丁登丁双丁
园丁上丁抽丁洞丁男丁二丁强丁冷古丁
添丁识丁宁丁女丁遗丁退丁蜑丁冷丁丁
五丁天丁山丁单丁逃丁役丁渔丁财丁
庖丁适丁义丁付丙丁秋丁峒丁舆丁冷不丁
丙丁东丁成丁人丁独丁暗丁孤丁卤丁
畦丁壮丁家丁地丁课丁民丁圩丁貂丁
零丁毛丁驱丁免丁身丁伶丁秃丁芦丁
一丁田丁正丁红丁辽东丁次丁花丁良丁

词语解释:六丁  拼音:liù dīng
道教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为阴神,为天帝所役使;道士则可用符箓召请,以供驱使。《后汉书·梁节王畅传》:“从官 卞忌 自言能使六丁。” 李贤 注:“六丁,谓六甲中丁神也。若甲子旬中,则丁卯为神,甲寅旬中,则丁巳为神之类也。役使之法,先斋戒,然后其神至,可使致远方物及知吉凶也。”参阅《无上九霄雷霆玉经》《灵宝六丁秘法》。 唐 陈陶 《步虚引》:“赤城门闭六丁直,晓日已烧东海色。” 宋 陆游 《夜寒燃火有感》诗:“笑谈缚三彭,指顾役六丁。”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这八卦阵纵横不穷,管七国江山着君王独自统。便有六丁神,我敢也驱下天宫。”《西游记》第十五回:“ 行者 道:‘既如此,不当值者且退,留下六丁神将与值日功曹和众揭諦保守着我师父。等 老孙 寻那涧中的孽龙,教他还我马来。’”
词语解释:丁丁  拼音:dīng dīng
(1).壮健貌。 唐 白居易 《画雕赞》诗:“鷙鸟之英,黑鵰丁丁;钩缀八爪,剑插六翎。”
(2).漫远貌。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悲夫》诗:“时眇眇兮岁冥冥,昼杳杳兮夜丁丁。” 唐 皎然 《和杨明府早秋游法华寺》诗:“寺扉隐天色,影刹遥丁丁。”
(3).指 汉 丁令威 。 唐 薛能 《陈州刺史寄鹤》诗:“南守欲知多少重,抚毛千万唤丁丁。”参见“ 丁令威 ”。
(4).冰冷貌。 明 无名氏 《风月担·越调寨儿令》:“沉默默,冷丁丁,緑豆石磨儿不甚轻。”
(1).象声词。原指伐木声。《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嚶嚶。” 毛 传:“丁丁,伐木声也。”
(2).广泛用于形容漏声、簷马声、棋声等。 唐 方干 《陪李郎中夜宴》诗:“间世星郎夜宴时,丁丁寒漏滴声稀。”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画簷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 清 金农 《水北兰若与孔毓铭对棋即送归里》诗之一:“僧寮一局子丁丁,本欲忘机机反生。” 鲁迅 《野草·秋夜》:“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
词语解释:丁令威  拼音:dīng líng wēi
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宋 苏轼 《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 ,千岁復还兹。”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 张恭 《狱中口占》诗之三:“ 北邙 华表如林立,何处重寻 丁令威 。”
词语解释:园丁  拼音:yuán dīng
(1).专门从事园艺的劳动者。 宋 陆游 《秋晚村舍杂咏》:“园丁种冬菜,邻女卖秋茶。” 元 马臻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诗之十三:“园丁花木巧桮棬,万紫千红簇綺筵。” 清 允禧 《灌花》诗:“园丁汲井栏,时时自灌溉。”
(2).今亦常喻指教育工作者。 柳仲甫 《园丁之歌》:“好花要靠园丁育。”
词语解释:添丁  拼音:tiān dīng
唐 卢仝 生子,取名“添丁”,意谓为国家添一丁役(服力役的壮丁)。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去年生儿名 添丁 ,意令与国充耘耔。”后引申为生男孩。 宋 陆游 《卧病杂题》诗之二:“身叨乡祭酒,孙为国添丁。” 清 金人瑞 《外甥七日》诗:“乱离存舍妹,难苦得添丁。”
词语解释:五丁  拼音:wǔ dīng
(1).神话传说中的五个力士。《艺文类聚》卷七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天为 蜀王 生五丁力士,能献山, 秦王 ( 秦惠王 )献美女与 蜀王 , 蜀王 遣五丁迎女。见一大虵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虵,山崩, 秦 五女皆上山,化为石。”一说“ 秦惠王 欲伐 蜀 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 蜀王 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 賁 、 育 五丁之勇,而咸死者,人理之常。” 明 刘基 《一剪梅》词:“五丁难挽逝川回,千古英雄,此恨都同。” 郭沫若 《蜀道奇》诗:“五丁开山事乌有,其説虽墨意可朱。”
(2).泛指力士。 宋 王十朋 《会稽风俗赋》:“浪桨风帆,千艘万艫。大武挽縴,五丁譟謼。”
词语解释:庖丁  拼音:páo dīng
厨师。《庄子·养生主》:“庖丁为 文惠君 解牛。” 成玄英 疏:“庖丁,谓掌厨丁役之人,今之供膳是也。”
词语解释:丙丁  拼音:bǐng dīng
(1).古代以十干配五行,丙丁属火,因称火为“丙丁”。《吕氏春秋·孟夏》:“其日丙丁。” 高诱 注:“丙丁,火日也。” 宋 苏轼 《思无邪斋赞》:“化以丙丁,滋以河车。”《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餘不多及,閲后乞付丙丁。”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八章:“朕已再三嘱咐,每次给卿手谕,看后即付丙丁。卿万勿稍有疏忽!”
(2).代词。犹言某某。《魏书·宋世景传》:“尝有一吏,休满还郡,食人鸡豚;又有一干,受人一帽,又食二鸡。 世景 叱之曰,汝何敢食甲乙鸡豚,取丙丁之帽?吏干叩头伏罪。”
词语解释:畦丁  拼音:qí dīng
(1).园丁。 唐 杜甫 《驱竖子摘苍耳》诗:“畦丁告劳苦,无以供朝夕。” 宋 杨万里 《五月三日早起步东园示幼舆子》诗之二:“筠箕苕帚两无踪,窃果畦丁职不供。” 清 曹寅 《月夜舟泊惠山过秦园》诗:“畦丁欵客浑常事,应怪深宵数笠圆。”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百工》:“畦丁即园丁也。”
(2).畦夫。 宋 王禹偁 《盐池十八韵》:“场吏输年额,畦丁奉月课。”
词语解释:零丁  拼音:líng dīng
(1).孤独无依貌。《陈书·沉炯传》:“臣婴生不幸,弱冠而孤,母子零丁,兄弟相长。” 唐 高适 《蓟门行》之三:“一身既零丁,头鬢白纷纷。”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六:“他俩既死了,有谁个顾及一个零丁的孤子。”
(2).瘦弱貌。《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那小猢猻不要説急死,饿也该饿得零丁了。”
(3).指文章单薄,没有内容。 宋 苏舜钦 《答宋太祝见赠》诗:“诗枯实零丁,文僻又坎坷。”
(4).指寻人招贴。《太平御览》卷五九八引 南朝 宋 东阳无疑 《齐谐记》:“前后有失儿女者,零丁有数十。” 明 杨慎 《丹铅续录·零丁》:“ 谢承 《后汉书》:‘ 戴良 有失父零丁。’零丁,今之寻人招子也。”《孽海花》第二五回:“﹝ 龚尚书 ﹞写了几张八分书的零丁,叫拿去贴在街头巷口。”
(5).指 零丁洋 。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絶远穷荒海外经,风灾鬼难渡 零丁 。”参见“ 零丁洋 ”。
词语解释:零丁洋  拼音:líng dīng yáng
南海 零丁山 下海面名。在 广东省 中山市 南 珠江口 外。 宋 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 皇恐滩 头説皇恐, 零丁洋 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词语解释:一丁  拼音:yī dīng
(1).一个成年男子。《宋书·孝武帝纪》:“制 荆 、 徐 、 兗 、 豫 、 雍 、 青 、 冀 七州统内,家有马一匹者,蠲復一丁。” 唐 白居易 《新丰折臂翁》诗:“无何 天宝 大徵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2).《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三》:“ 竇苹 《唐书音训》云:‘丁恐当作个。’予尝以 竇 説虽当,而无所据。偶读 孔毅父 《续世説》,引 宏靖 曰:‘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箇字’,乃作此箇字。因知箇误为丁,无可疑者。”“丁”与“个”形近,故误。后因谓不识字或学极浅陋者为不识一丁。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睁眼苫眉捻髩鬚,带包巾一顶,繫环绦一付,怎知他不识字一丁无。”《明史·王瑞传》:“文职有未识一丁,武阶亦未挟一矢。”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新淦笔工》:“妍媸能否惟在上所使,此笔区区正其比;我生识字仅一丁,眼前所见徒 毘陵 。”
(3).一枚钉子。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雷公炮炙论》云:‘以桂为丁,以钉木中,其木即死。’一丁至微,未必能螫大木,自其性相制耳。”
词语解释:白丁  拼音:bái dīng
(1).指没有功名的人;平民。《隋书·李敏传》:“﹝ 隋文帝 ﹞谓公主曰:‘ 李敏 何官?’对曰:‘一白丁耳。’” 宋 岳飞 《奏乞除在外宫观第三札子》:“伏念臣起自白丁,误蒙器使。” 明 无心子 《金雀记·掷果》:“家世 洛阳 ,性习豪迈,甘为紈袴,又耻白丁。”《十月》1981年第5期:“要唱独脚戏,自己吹自己……谈笑无白丁,往来皆知己。”
(2).指不学无术或缺乏知识的人。亦指文盲。 唐 刘禹锡 《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明 王錂 《春芜记·报仇》:“每尝闻得那 季小姐 精於翰墨,这封书,恰像个白丁写的。”《人民日报》1981.4.4:“一分到公社卫生院我就开始学点业务知识,一两年下来,至少不是白丁了。”
(3).旧指临时征集的壮丁。也称白徒。《宋书·沉攸之传》:“既至京都,诣领军将军 刘遵考 ,求补白丁队主。”《南史·王敬则传》:“ 胡松 领马军突其后,白丁无器杖,皆惊散。”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纳谏》:“更有勑旨,今年白丁多已役讫,若从此放免,并是虚荷国恩。”《旧五代史·僭伪传二·刘守光》:“属 瀛洲 军乱,杀郡守, 仁恭 ( 刘仁恭 )募白丁千人讨平之, 匡威 壮其才,復使为帐中爪牙,令将兵戍 蔚州 。”参见“ 白徒 ”。
词语解释:白徒  拼音:bái tú
(1).未经训练的兵卒;临时征集的壮丁。《管子·七法》:“以教卒练士击敺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汉书·邹阳传》:“今 吴 楚 之王练诸侯之兵,敺白徒之众,西与天子争衡, 济北 独底节坚守不下。” 颜师古 注:“白徒,言素非军旅之人,若今言白丁矣。” 宋 叶适 《兵总论二》:“ 斡离不 始挟兵才万餘,长驱而至,莫有敌者,仓卒遣人召白徒以勤王,京师不守,则勤王之人寇掠遍天下矣。”《金史·古里甲石伦传》:“但敌势颇重,而往者皆新集白徒,絶无精鋭,恐不能胜。” 清 萧抡 《宝山田若谷明府钧团练乡勇》诗:“只愁白徒不习战,勇怯相半难从征。”
(2).佛教对俗人的称呼。僧衣黑色,故称俗人为“白徒”。 南朝 宋 何承天 《与宗居士书》:“ 冶城 慧琳道人 作《白黑论》,乃为众僧所排摈,赖蒙值明主善救,得免波罗夷耳。既作比丘,乃不应明此,白徒亦何为不言?”
(3).指不出家的徒弟。《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僧尼十餘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男僧得收白徒,女尼得收养女,白徒养女不入户籍,免除一切课役。”
(4).指不学无术之徒。 章炳麟 《程师》:“学之成验,定於校试,校试固不能无偏重轻,藉令试之殿廷,然诸校録者復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则目録之士耳!”
词语解释:武丁  拼音:wǔ dīng
(1). 商 代国王名。后世称为 高宗 。 盘庚 弟 小乙 之子。相传少时生活在民间,即位后,重用 傅说 、 甘盘 为大臣,力求巩固统治。在位五十九年。《诗·商颂·玄鸟》:“ 商 之先后,受命不殆,在 武丁 孙子。”《楚辞·离骚》:“ 説 操筑於 傅巖 兮, 武丁 用而不疑。” 唐 许浑 《和淮南王相公与宾僚同游瓜州别业题旧书斋》:“宾御莫辞严下醉, 武丁 高枕待为霖。”
(2).古代传说中仙人名。姓 成 ,名 武丁 。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 桂阳 成武丁 ,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 织女 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弟问曰:‘ 织女 何事渡河?去当何还?’答曰:‘ 织女 暂诣 牵牛 ,吾復三年当还。’明日失 武丁 。至今云 织女 嫁 牵牛 。” 唐 刘宪 《奉和七夕宴两仪殿应制》:“殿上呼 方朔 ,人间失 武丁 。” 郑泽 《七夕赴城》诗:“自昔悲尘世,由来有上仙。 武丁 亦多事,输与恨缠绵。”
词语解释:上丁  拼音:shàng dīng
(1).农历每月上旬的丁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又“﹝季秋之月﹞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 郑玄 注:“为将饗帝也。春夏重舞,秋冬重吹也。” 孔颖达 疏:“其习舞吹必用丁者,取其丁壮成就之义,欲使学者艺业成故也。”自 唐 以后,历代王朝规定每年仲春(二月)、仲秋(八月)的上丁之日为祭祀 孔子 的日子。 唐 刘禹锡 《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四海郡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 孔子 庙,其礼不应于古,且非 孔子 意也。”《清史稿·选举二》:“太后、皇上万寿节,至圣先师 孔子 诞日,春、秋上丁释奠,为庆祝日。”
(2).壮丁。《南齐书·柳世隆传》:“﹝ 沉攸之 ﹞仍蹙迫羣 蛮 ,骚扰山谷,扬声讨伐,尽户上丁。”
词语解释:识丁  拼音:shí dīng
《旧唐书·张弘靖传》:“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后以“识丁”指识字。《元史·许有壬传》:“或懵不能识丁矣。”一説“丁”乃“个”之形误,因篆文“个”与“丁”相似,传写讹作“丁”。
词语解释:天丁  拼音:tiān dīng
天兵。 唐 李德裕 逸句:“休咎占人甲,挨特见天丁。”《宣和遗事》前集:“﹝ 徽宗 ﹞俄至一城,见红光密合,有天丁守御。” 金 完颜亮 《念奴娇》词:“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
词语解释:适丁  拼音:shì dīng
适逢,恰遇。 唐 韩愈 《原鬼》:“故其作而接於民也无恆,故有动於民而为祸,亦有动於民而为福,亦有动於民而莫之为祸福,适丁民之有是时也,作《原鬼》。” 宋 范成大 《河豚叹》诗:“生死有定数,断命乌可续。适丁是时者,未易一理局。” 宋 范成大 《古风上知府秘书》之一:“时哉适丁是,邂逅真良图。”
词语解释:东丁  拼音:dōng dīng
象声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汉嘉城 西北山麓有一石洞,泉出其间,时闻洞中泉滴声,良久一滴,清如金石。 黄鲁直 题诗云:‘古人题作东丁水,自古丁东直到今。’” 宋 吴文英 《风入松·寿梅壑》词:“ 湘 波山色青天外,红香荡、玉佩东丁。”《花月痕》第五二回:“万点秋光上画屏,隔花环佩响东丁。”
词语解释:壮丁  拼音:zhuàng dīng
(1).旧时称达到服劳役年龄的青壮年男子。犹言丁壮。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 元佑 差役勑:人户差役,除耆长、户长、壮丁须正身充役,其餘公人如愿顾人充代者,并许任便。”《宋史·食货志上六》:“朝廷审定民役,差募兼行,斟酌补除,极为详备……其五曰:壮丁皆按户版簿名次实轮充役,半年而更。”
(2).旧时称达到服兵役年龄的青壮年男子。亦指由民籍转入军籍者。《宋史·兵志五》:“ 治平 二年, 广南西路 安抚司集 左 、 右 两江四十五溪洞知州、洞将,各占隣迭为救应,仍籍壮丁,补校长,给以旗号。”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纪隆平》:“乡村农夫,离父母,弃妻子,投充壮丁,生不习兵而驱之死地,以故乌合瓦解,卒无成功。” 清 林昌彝 《守御四策》:“今宜札飭沿海州县,按所属陆路四乡大小村庄,查明每村共有壮丁若干,作为民勇。” 邹韬奋 《关于征兵的问题》:“他有一天被一个县长请去吃饭,看见警察抓进三个面无人色的贫苦农民。他问县长这抓来的是什么?县长答说这是抽来的壮丁。”
词语解释:毛丁  拼音:máo dīng
清 代的一种人头税。《清史稿·郑成功传》:“ 省英 为宣慰使,督各郡钱粮,令人月输银五分,曰‘毛丁’。”
词语解释:田丁  拼音:tián dīng
(1).依附于田庄主的男性成年农民。《宋史·列女传·曾氏妇晏》:“一日,贼遣数十人来索妇女金帛。 晏 召其田丁諭曰:‘汝曹衣食我家,贼求妇女,意实在我。’”
(2).亦称“ 田子 ”。 宋 代 苗 人酋长属下的强壮农民。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蛮》:“民户强壮可教劝者,谓之田子、田丁,亦曰马前牌,总谓之洞丁。”参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
词语解释:神丁  拼音:shén dīng
天神的使者。《云笈七籤》卷一○二:“仙真列侍,神丁卫轩。” 元 杨维桢 《览古》诗之二九:“孰借神丁火,焚却青囊书?”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五:“思剗两戒雄,神丁万牛闢。”
词语解释:盐丁  拼音:yán dīng
古代盐户中承担盐役的丁壮。也称“灶丁”。《宋史·食货志下四》:“其鬻盐之地曰亭场,民曰亭户,或谓之灶户,户有盐丁。”
词语解释:抽丁  拼音:chōu dīng
抽壮丁。旧时征兵的方式。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古人抽丁之法,或取之三家,或取之五家。” 徐特立 《抗日十大纲领》:“现在抽丁的办法,引起人民逃跑,尤其是用抽签的办法,往往单丁被抽,而一家二丁三丁的没有被抽,更使人民反对。”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因为以往抽丁,像他这种家庭一直就没人中过签。”
词语解释:宁丁  拼音:níng dīng
孤独貌。《魏书·张彝传》:“改牧 秦 蕃,违离闕下,继以谴疾相缠,寧丁八岁。”
词语解释:山丁  拼音:shān dīng
(1).山区的成年男子。 清 洪亮吉 《七月十二夜访青山庄故址四鼓乃别》诗:“水车载水注旱田,山丁移山入豪宅。”
(2).山丁树的果实。小圆形,味酸甜。 萧红 《手》:“我们集着群在校门里的山丁树下吃着山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一:“秋天在山里,吃的不缺,果木上的野果子:山梨、山葡萄、山丁子、山里红、榛子和蘑菇,都能塞肚子。”
词语解释:义丁  拼音:yì dīng
旧指抗暴自卫的地方组织的兵丁。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臣居 庐陵 ,往往有寇警,则乡里又起所谓义丁者。” 明 高启 《广陵孙孝子爱日堂》诗:“城中义丁一百万,坐委沟谿不成用。”
词语解释:成丁  拼音:chéng dīng
旧指男子达到服役的年龄。年龄规定,历代不同。《北史·隋纪上·高祖文帝》:“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岁役功不过二十日,不役者收庸。”《新唐书·食货志一》:“ 天宝 三载,更民十八以上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四年》:“军户, 蒙古 、色目人每丁起一军, 汉 人有田四顷,人三丁者签一军,年十五以上成丁,六十破老,站户与军户同。”《清史稿·食货志一》:“凡民,男曰丁,女曰口,男年十六为成丁,未成丁亦曰口。”
词语解释:家丁  拼音:jiā dīng
(1).古指壮丁。到了服役年龄的人。《宋书·明帝纪》:“ 宣太后 崇寧陵 禁内坟瘞迁徙者,给葬直,蠲復家丁。”
(2).古代将领于正式军队外私人组建的亲信精锐部队。可以自行署置官吏,待遇比一般军士要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家丁》:“家丁盖昉於 唐 季藩镇,如 田承嗣 之 魏府 牙兵……今西北将帅所蓄家丁,其廪餼衣械,过额兵十倍,每当大敌,用以陷阵。其善战者多以首功自奋,间至登坛。亦有以降虏效顺者,尤称驍健。近 辽左 李寧远 专仗此树勋。”
(3).旧时富豪家守护家院等的仆役。《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李雄 收拾行装器械,带领家丁起程。”《红楼梦》第五九回:“ 贾母 带着 贾蓉 媳妇坐一乘驮轿, 王夫人 在后,亦坐一乘驮轿; 贾珍 骑马,率领众家丁围护。”《文明小史》第五七回:“住的日久了,一班老奸巨猾的幕府,阴险狠毒的家丁,看出了他的本心,渐渐地把声色货利去引诱他。”
词语解释:驱丁  拼音:qū dīng
金 元 时称奴隶、仆奴。《金史·兵志》:“恐其家更无男丁,有误农种,与免一丁,以驱丁充阿里喜。”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三折:“却将我宅院良人,生扭做酒店里驱丁。”《元史·兵志一》:“应係逃军未获者,令其次亲丁代役。身死军人,亦令亲丁代补,无亲丁则以少壮驱丁代之。”参见“ 驱口 ”。
词语解释:驱口  拼音:qū kǒu
亦作“駈口”。 宋 元 时代 金 军、 蒙古 军在战争中俘虏的 汉 族大户。其地位类似农奴,少数成为贵族家庭的奴隶。《元典章·户部三·籍册》:“不论 达达 、 回回 、 女真 、 汉 儿人等,如是军前虏到人口,在家住坐做駈口。”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奴婢》:“今 蒙古 、 色目 人之臧获,男曰奴,女曰婢,总曰驱口……刑律:私宰牛马,杖一百;敺死驱口,比常人减死一等,杖一百七。所以视奴婢与马牛无异。”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一章三:“ 蒙古 统治者在灭 金 灭 宋 的战争中,除开攻城略地,大量屠杀以外,更掠夺人口,叫做驱口,地位和奴隶一样,所生子孙,永远世袭。”
词语解释:正丁  拼音:zhèng dīng
旧称对国家有纳税和服役义务的成年人。《晋书·食货志》:“男女年十六已上至六十为正丁。”《旧唐书·高季辅传》:“正丁正匠,不供驱使;和雇和市,非无劳费。”
词语解释:边丁  拼音:biān dīng
指边民。 明 孙传庭 《题潼关设险合兵疏》:“除墩兵即以卫卒拨用,其堡兵六百,专令伏险邀击,非边丁不可。”参见“ 边民 ”。
词语解释:边民  拼音:biān mín
边境地区的老百姓。《史记·匈奴列传》:“北州已定,愿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復故约,以安边民。”《后汉书·邓训传》:“ 训 抚接边民,为 幽部 所归。”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故边民之逃而入虏,它不足虑,惟恐有此辈一二在其中耳。” 周恩来 《在中缅两国边境人民联欢大会上的讲话》:“举行这样的边民联欢大会,让 中 缅 两国边民之间建立更广泛和密切的直接接触,对于促进 中 缅 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
词语解释:船丁  拼音:chuán dīng
船夫。 宋 陆游 《雁翅夹口小酌》诗:“犬吠船丁归,小市得美蔬。”
词语解释:洞丁  拼音:dòng dīng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部落的壮丁。 宋 岳飞 《奏措置曹成事宜状》:“仍仰 广东西路 帅臣起发军路洞丁刀弩手……疾速躬亲统率前去。”
词语解释:女丁  拼音:nǚ dīng
成年女性。《晋书·李雄载记》:“其赋男丁岁穀三斛,女丁半之。”《梁书·武帝纪下》:“十一月丙子,詔停在所役使女丁。”《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三年》:“ 序 母 韩氏 闻 秦 兵将至,自登城履行,至西北隅,以为不固,帅百餘婢及城中女丁筑邪城於其内。”
词语解释:单丁  拼音:dān dīng
没有兄弟的成年男子。《晋书·王敦传》:“其单丁在军,无有兼重者,皆遣归家。”《南齐书·武帝纪》:“凡单丁之身,及煢独而秩养养孤者,竝蠲今年田租。”《宋史·食货志上五》:“州县生民之苦,无重於里正衙前。有孀母改嫁,亲族分居,或弃田与人,以免上等;或非命求死,以就单丁。规图百端,苟免沟壑之患。”
词语解释:付丙丁  拼音:fù bǐng dīng
古以天干配五行,丙、丁属火,因称用火焚毁为“付丙丁”。 明 钱德洪 《平濠记》:“须戒令慎密,又曲为之防可也。目毕即付丙丁,知名不具。” 明 王守仁 《复童克刚书》:“至於《八策》,断断不宜復留,遂会同志诸友共付丙丁,为 克刚 焚此魔障。”亦省作“ 付丙 ”。《负曝闲谈》第二五回:“今日 周楷 递呈封口摺一件,参公卖缺得贿,情节甚重。上意颇怒。公速求 陆军机 以解此围,否则恐有不测。十二月初八日名叩。閲后付丙。”
词语解释:人丁  拼音:rén dīng
(1).古称能服役的成年男子。《梁书·刘坦传》:“下车简选堪事吏,分诣十郡,悉发人丁,运租米三十万斛,致之义师。”《新唐书·食货志二》:“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
(2).指家丁、男仆。《红楼梦》第五九回:“ 赖大 添派人丁上夜。”
(3).人口,家口。《红楼梦》第二回:“只可惜这 林 家支庶不盛,人丁有限。”《清史稿·食货志一》:“凡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债虽是欠得多,人丁倒是兴旺的。”
词语解释:地丁  拼音:dì dīng
(1).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旧制田赋分夏税、秋粮,丁赋有市民、乡民、富民、佃民、客民等,区分为上中下则, 清 代合而为一。 清 王庆云 《熙朝记政·记丁随地起》:“ 杨炎 併租庸调为两税,而丁口之庸钱併入焉。 明 嘉靖 后行一条鞭,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我朝定制百餘年矣,地丁之外分毫无取焉。”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地丁原始》:“ 康熙 五十年二千四百十七万九十九丁。按此年丁数为地丁之根…… 雍正 四年諭,丁粮派於各地粮内。以 雍正 五年为始。”
(2).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紫花地丁》;又《菜二·蒲公英》
(3).即佃户。参见“ 地客 ”。
词语解释:地客  拼音:dì kè
(1).雇农。 宋 朱熹 《取会管下都分富家及缺食之家》:“富家无餘米可糶者计几家,而仅能自给,其地客、佃客不闕,仍各开户姓并佃客、地客姓名。”
(2).佃户。《元典章·刑部十九·禁典雇》:“切见 江南 富户,止靠田土;因买田土,方有地客。所谓地客,即係良民。”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广东方言》:“ 广州 谓……赁地者曰地丁,曰地客。”
词语解释:免丁  拼音:miǎn dīng
免除成丁男子的徭役。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头子,勘合,免丁,牙契无不增钱。”《元史·月合乃传》:“凡业儒者试通一经,即不同编户,著为令甲。儒人免丁者, 实月合乃 始之也。”
词语解释:红丁  拼音:hóng dīng
蕈的别名。 宋 陆游 《偶得海错侑酒戏作》诗:“满贮醇醪渍黄甲,密封小瓮餉红丁。”
词语解释:中丁  拼音:zhōng dīng
(1).中旬逢丁之日。《吕氏春秋·仲春》:“中丁,又命乐正入学习乐。” 高诱 注:“中丁,中旬丁日。”《元史·祭祀志五》:“ 宣圣 庙……其乐用登歌。其日用春秋二仲月上丁,有故改用中丁。”
(2).年满十六以上,十七以下的男子。《文献通考·户口一》:“ 北齐 武成清河 三年,乃令男子十八以上,六十以下为丁,十六以上,十七以下为中丁。”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大道全生棘,中丁尽执殳。”
词语解释:惭丁  拼音:cán dīng
亦作“慙丁”。 《左传·襄公十四年》:“初, 尹公佗 学射於 庾公差 , 庾公差 学射於 公孙丁 。二子追公( 卫献公 ), 公孙丁 御公。 子鱼 ( 庾公差 )曰:‘射为背师,不射为戮,射为礼乎?’射两軥而还。 尹公佗 曰:‘子为师,我则远矣。’乃反之, 公孙丁 授公轡而射之,贯臂。”后以“慙丁”指愧为人师。 唐 韩愈 《答张彻》诗:“结友子让 抗 ,请师我慙 丁 。”
词语解释:男丁  拼音:nán dīng
成年男子。《魏书·太祖纪》:“﹝ 天赐 三年﹞六月,发八部五百里内男丁筑 灅南宫 ,门闕高十餘丈。”《隋书·食货志》:“其男丁,每岁役不过二十日。”《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此去路上,男丁不多,除了我父子合 张亲翁 还有家丁十餘名。”
词语解释:遗丁  拼音:yí dīng
指因户籍遗漏登记而未曾交赋税、服徭役的壮丁。《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 吴越王 弘俶 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或请纠民遗丁以增赋,仍自掌其事。” 胡三省 注:“遗丁,谓民年已成丁而户籍遗漏,未尝当赋役者。”
词语解释:逃丁  拼音:táo dīng
(1).逃亡的丁壮。《旧唐书·狄仁杰传》:“逃丁避罪,併集法门,无名之僧,凡有几万,都下检括,已得数千。” 清 杨芳灿 《粮草税》诗:“军操着空籍,赋额悬逃丁。”
(2).指躲避抽壮丁。 贾平凹 《天狗·井》:“三十六年前,堡子里一个男人出外逃丁。”
词语解释:秋丁  拼音:qiū dīng
旧时农历八月第一个丁日是祭祀 孔子 的日子,称秋丁。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八月》:“八月上旬丁日, 太宗 武府庠县学俱行秋丁释奠礼。”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丁祭》:“﹝ 王文康 ﹞既达北庭,值秋丁,公奏行释奠礼, 世祖 説,即命举其事。”
词语解释:独丁  拼音:dú dīng
唯一的男儿。 王愿坚 《党费·老妈妈》:“我的一家人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叫国民党匪军杀害了,就剩下我这个独丁。”
词语解释:课丁  拼音:kè dīng
(1).旧时依法纳税服劳役的男子。 宋 朱继芳 《送僧苹洲游醉李》诗:“草黄工女绩,波白课丁熬。”
(2).按丁口纳税。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 圣祖皇 帝永免滋生人口之赋,并入地赋。自 商鞅 以来,计人之法, 汉武 以来,课丁之法无有也,则变赋法矣。”
词语解释:身丁  拼音:shēn dīng
(1).指达到承担赋役年龄的人。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财赋二·身丁钱》:“ 广西 郡县贫薄,凡民间父、祖年六十以上而身丁未成者,亦行科纳,谓之‘掛丁钱’。”
(2).“ 身丁钱 ”的省称。《宋史·孝宗纪三》:“辛未,知 绍兴府 张津 进羡餘四十万緡,詔以代民输和买、身丁之半。”《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 兴 洋 旧有义士,皆驍勇可用,祇是免身丁、差役之类,不费有司钱粮。”参见“ 身丁钱 ”。
词语解释:身丁钱  拼音:shēn dīng qián
人口税。封建时代政府向成年男子征收的一种赋税。此制自 汉 始,历代相沿,称名各异,赋额不一。 宋 沿之,称身丁钱或丁钱。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财赋二·身丁钱》:“身丁钱者,东南 淮 、 浙 、 湖 、 广 等路皆有之。自 马氏 据 湖 南,始取 永道 郴州 桂阳军 茶陵县 民丁钱绢米麦。” 宋 陆游 《丰年行》:“县前归来传好语,黄纸续放身丁钱。”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篇第一章第一节:“﹝ 宋 朝﹞二十至六十的男子,都要交纳身丁钱(或米、绢)。”
词语解释:辽东丁  拼音:liáo dōng dīng
传说中的得仙化鹤之 丁令威 为 辽东 人,故称。 宋 陆游 《贫歌》:“犹胜 辽东 丁 ,化鹤还故乡。”参见“ 辽东鹤 ”。
词语解释:辽东鹤  拼音:liáo dōng hè
同“ 辽东隺 ”。 指传说中的 辽东 人 丁令威 修道升仙,化鹤归飞之事。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於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 隋 卢思道 《神仙篇》:“时见 辽东 鹤,屡听 淮 南鸡。”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词:“归来恰似 辽东 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衷情诉与 辽东 鹤,松柏西陵正可哀。” 清 曹寅 《哭陈其年检讨》诗:“得似 辽东 隺,重来弔故丘。”《人民文学》1978年第6期:“千年若化 辽东 鹤,飞跃 燕山 恋帝居。”
词语解释:兵丁  拼音:bīng dīng
原指服兵役的壮丁。后因以称士兵。《北齐书·元孝友传》:“省人帅以出兵丁,立仓储以丰穀食。”《清史稿·食货志一》:“其各省驻防旗员兵丁,及外任文武各官子弟家属,令各将军、督抚造册咨送该旗。” 严复 《救亡决论》:“近某军紥 新河 ,海啸忽来,淹死兵丁数百。” 老舍 《骆驼祥子》二:“晚饭的号声把出营的兵丁唤回,有几个扛着枪的牵来几匹骆驼。”
词语解释:客丁  拼音:kè dīng
(1).仆人。 宋 黄庭坚 《奉送周元翁锁吉州司法厅赴礼部试》诗:“繫船 湓城 秣高马,客丁结束女缝裳。”
(2).犹客民。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应将见在屯田二十八万亩零,即给与见在之屯丁十万餘人,作为世业,公田变为私田,客丁变为编户,戍边变为土著。”参见“ 客民 ”。
词语解释:客民  拼音:kè mín
(1).外地寄寓的居民。《后汉书·马援传》:“詔 武威 太守,令悉还 金城 客民,归者三千餘口,使各反旧邑。” 李贤 注:“ 金城 客人在 武威 者。”《清史稿·食货志一》:“凡客民在内地贸易,或置有产业者,与土著一律顺编。” 清 夏燮 《中西纪事·五口衅端》:“其首 刘丽川 者, 粤 东寄居在 沪 之客民也。”
(2).晚 清 下江 一带“哥老会”的别称。 张篁溪 《苏报案实录》:“推客民之始,由於 同治 三年光復 金陵 以后,当事有裁兵之议,沿 江 子弟结连游兵号称‘哥老会’。其会中人屡屡肇事,以名不雅驯,遂故称为‘客民’。”
词语解释:二丁  拼音:èr dīng
指 三国 魏 丁仪 、 丁廙 兄弟。二人才朗学博,与 曹植 友善,后均遭 曹丕 杀害。 清 吴伟业 《别丁飞涛兄弟》诗:“三 陆 云间 空想像,二 丁 鄴下 自风流。” 清 王晫 《今世说·赏誉》:“ 吴 门之有 永叔 兄弟,犹 建安 之有二 丁 。”
词语解释:退丁  拼音:tuì dīng
指注销户口的壮丁。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朱砂膏治白花蛇毒》:“ 施 黔 州多白花蛇,螫人必死,县中版簿有退丁者,非蛇伤则虎杀之也。”
词语解释:役丁  拼音:yì dīng
服劳役者。《隋书·食货志》:“仍依 周 制,役丁为十二番,匠则六番。”《隋书·食货志》:“始建 东都 ,以尚书令 杨素 为营作太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词语解释:峒丁  拼音:dòng dīng
(1).峒人。 唐 许浑 《题峡山寺》诗:“ 峒 丁多斲石,蛮女半淘金。”
(2).峒兵。《宋史·高宗纪二》:“詔 江西 、 闽 、 广 、 荆湖 诸路团教峒丁、枪杖手。”
词语解释:暗丁  拼音:ān dīng
隐匿的人口。 南朝 梁武帝 《祠南郊恩诏》:“所计逋叛,巧籍隐年,闇丁匿口,开恩百日,各令自首。”
词语解释:民丁  拼音:mín dīng
旧指壮丁。《宋书·沉攸之传》:“ 元嘉 二十七年, 索勇 南寇,发 三吴 民丁, 攸之 亦被发。”《南齐书·王敬则传》:“民丁无士庶皆保塘役。”《陈书·世祖纪》:“日者凶渠肆虐,众军进讨,舟舰输积,权倩民丁,师出经时,役劳日久。”《明史·兵志三》:“ 闽 浙 苦 倭 ,指挥 方谦 请籍民丁多者为军。”
词语解释:伶丁  拼音:líng dīng
见“ 伶仃 ”。
词语解释:伶仃  拼音:líng dīng
亦作“ 伶丁 ”。
(1).孤独貌。《文选·李密〈陈情表〉》“零丁孤苦” 李善 注引旧题 汉 李陵 《赠苏武》诗:“远处天一隅,苦困独伶丁。” 宋 陆游 《幽居遣怀》诗:“斜阳孤影嘆伶仃,横案乌籐坐草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伶仃独步,无可问程。”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他现在只他一人同一遗腹子孤苦伶仃的住在母家。”
(2).形容瘦弱或细长。 元 王德信 《四块玉》套曲:“则我这瘦伶仃形体如柴。”《金瓶梅词话》第九六回:“谁人知道我心头,天害的我伶仃瘦。” 鲁迅 《呐喊·故乡》:“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3).形容摇摆晃动的样子。《水浒传》第一一七回:“ 武松 醒来,看见左臂已折,伶仃将断。”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三脚狗》:“ 杭州 江干,有狗三足,一足在胸前,行则彳亍伶仃,立必倚墙,否则易仆。”
词语解释:次丁  拼音:cì dīng
(1).承担部分赋役的未成年或老年的男女。《晋书·食货志》:“男女年十六已上至六十为正丁,十五已下至十三、六十一已上至六十五为次丁。”
(2).次子。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其伤病未愈及家无次丁者,量遣归营。”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或家无次丁,父母望其嗣续,室徒四壁,妻儿待以为生,忽际重病弥留,共知不起,老亲垂涕而来握其手,妻子号泣而环跪於牀。”
词语解释:出丁  拼音:chū dīng
抽出成年男子服劳役或兵役。《梁书·昭明太子传》:“出丁之处,远近不一,比得齐集,已妨蚕农。”《宋史·张齐贤传》:“ 李氏 据有 江南 ,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
词语解释:登丁  拼音:dēng dīng
象声词。伐木声。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桑变忽芜蔓,樟裁浪登丁。”
词语解释:强丁  拼音:qiáng dīng
犹壮丁。《梁书·昭明太子传》:“今征戍未归,强丁疏少。”
词语解释:蜑丁  拼音:dàn dīng
蜑人中的青壮年。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凡採珠,必蜑人,号曰蜑户,丁为蜑丁,亦王民尔。”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援桴亲鼓尽南海,背水更用蜑丁鏖。”《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 太祖 知 刘鋹 所采珠子甚多,日役蜑丁数千人,死者不少。”
词语解释:渔丁  拼音:yú dīng
渔民。 清 魏源 《城守篇·制胜下》:“募练之法,因其渔丁而用之,因其老商而用之,因其盐徒而用之,因其蛋户而用之。”
词语解释:舆丁  拼音:yú dīng
舆夫。 清 赵翼 《春夜看孙男女舞灯戏作》诗:“騶卒舆丁无一在,自携童稚作遨头。”参见“ 舆夫 ”。
词语解释:舆夫  拼音:yú fū
车夫或轿夫。《新五代史·杂传四·朱瑾》:“﹝ 朱瑾 ﹞少倜儻,有大志, 兗州 节度使 齐克让 爱其为人,以女妻之。 瑾 行亲迎,乃选壮士为舆夫,伏兵器舆中。” 清 恽敬 《纪言》:“往岁,贝子舆夫与守备争,殴之,伤额,乡人杖舆人四十。” 孙种田 《重九战记》:“ 靳云鹏 於夜间三时左手负伤,去 钟 潜逃,伪为舆夫,肩空舆出城。”
词语解释:孤丁  拼音:gū dīng
赌博用语。把钱押在一门上,以赌输赢。《老残游记》第十九回:“ 许亮 大怒,拿出 吴二 的笔据来往桌上一搁,説:‘天门孤丁,你敢推吗?’”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二段:“我押你这个孤丁,看看谁赢?”参见“ 孤注 ”。
词语解释:孤注  拼音:gū zhù
(1).谓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赌注。比喻仅存的可资凭借的事物。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六:“﹝ 王钦若 ﹞数乘间言於上曰:‘ 澶渊 之役, 準 以陛下为孤注与敌博耳。’” 王闿运 《与曾侍郎言兵事书》:“犹将回翔厉兵,孤注决胜,明示必死。” 柳亚子 《吊鉴湖秋女士》诗:“已拚侠骨成孤注,赢得英名震万方。” 王统照 《搅天风雪梦牢骚》:“二百二十吊不卖的猪从春初喂起,这是一年的最后孤注了。”
(2).指赌博时输者所押的零星赌注。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七:“博者以胜彩累注数者至乘。败者唯有畸零,不累注数,谓之孤注。”
词语解释:圩丁  拼音:xū dīng
修筑圩田的人。 宋 杨万里 《圩丁词》之六:“年年圩长集圩丁,不要招呼自要行。”
词语解释:秃丁  拼音:tū dīng
对僧人之讥称。《说郛》卷四六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 高駢 镇 蜀 日,因巡边至 资中郡 ,有 开元佛寺 夜僧礼讚,命军候悉擒械之,曰:‘此寺十年后当有秃丁数千作乱,我以是厌之。’”
词语解释:花丁  拼音:huā dīng
种花的园丁。 清 曹寅 《寄题东园》诗之六:“花丁扫残霞,顷刻没畦稜。”
词语解释:及丁  拼音:jí dīng
成年。 明 周履清 《锦笺记·赴闽》:“念我女年甫及丁,婚姻事切莫閒评。”
词语解释:双丁  拼音:shuāng dīng
(1).一家之内的两个成年男子。《宋史·食货志上四》:“於是百姓舍己熟田而耕官生田,或远数百里徵呼以来,或名双丁而役其强壮。”
(2).指 三国 魏 丁仪 、 丁廙 兄弟两人。《梁书·到溉传》:“时以 溉 洽 兄弟比之二 陆 ,故 世祖 赠诗曰:‘ 魏 世重双 丁 , 晋 朝称二 陆 ,何如今两 到 ,復似凌寒竹。’” 清 陈维崧 《憺园赋》:“并跗则无林不桂,五 竇 寧赊;连枝则何树非琼,双 丁 詎拟?”
词语解释:冷古丁  拼音:lěng gǔ dīng
冷丁。 魏巍 《我的老师》:“终于有一天,在上课的时候,也许我歪着头正看窗外的小鸟吧,或者是给邻座通报一件在当时看来是应当立刻通报的事情,总之,冷古丁地头上挨了重重的一鞭。”《当代》1981年第6期:“冷古丁,黑魆魆的树丛中,有两个人影在鬼祟地晃动。”
词语解释:冷丁丁  拼音:lěng dīng dīng
(1).犹冷冰冰。形容寒凉。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二折:“哭吖吖的连声唤救人,冷丁丁的慌忙用水喷。”
(2).犹冷冰冰。形容神态冷淡严肃。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四折:“他从去年宣命下京师, 韩太守 接着时,他则是冷丁丁清耿耿并无私,轩昂气志,捻断吟髭。”
词语解释:财丁  拼音:cái dīng
钱财和人丁。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只要把宝塔建筑起来,他家的财丁会更加兴旺。”
词语解释:冷不丁  拼音:lěng bù dīng
犹言冷丁。 靳以 《跟着老马转》:“他成天地转,你要找他找不到,不找他的时候,冷不丁地在你眼前冒出来了。” 梁斌 《红旗谱》一:“﹝ 朱老巩 ﹞冷不丁地抬起头来,抖擞着两只手说:‘咳!是油锤砸在铜钟上,铜钟碎了!’” 王愿坚 《七根火柴》:“一阵凉风吹得他冷不丁地连打了几个寒颤。” 林斤澜 《春雷》:“冷不丁的背后平地一声雷, 田十方 打个哆嗦,回过头来,看见闺女推一把扭一转的,当真把机器开动了。”
词语解释:卤丁  拼音:lǔ dīng
海边制盐者。《元典章·工部二·桥道》:“灶户滷丁,恶少泼皮,诸色人等,纠合成群。” 清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江南十》:“滨海灶户,谓之滷丁。”
词语解释:貂丁  拼音:diāo dīng
捕貂的猎人。 清 西清 《黑龙江外记》卷八:“ 布特哈 人岁齎粮入山採捕……説者谓貂见人走入穴者,取之如探囊;升木则稍难,然守待旬日,亦有到手之时;惟匿石罅中,则无计可施。此亦存乎貂丁之际遇耳。”
词语解释:芦丁  拼音:lú dīng
即芦人。《宋史·唐璘传》:“又戒土豪团结渔业水手、茶盐舟夫、芦丁。”参见“ 芦人 ”。
词语解释:芦人  拼音:lú rén
刈芦苇的人。 晋 郭璞 《江赋》:“芦人渔子,摈落江山。” 唐 王起 《烹小鲜赋》:“若乃海曲芦人,江潭舟子,厌颁首於蒲藻,得纤鳞於沼沚。”
词语解释:良丁  拼音:liáng dīng
旧指平民百姓中已成年者。《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三年》:“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 胡三省 注:“良丁,谓良人成丁者。”
共180,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