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xià,上下,名词][jiǎ,真假][qiě][详注1][xià,华夏][rě][爹上声。鱼口张貌,唇下垂貌。][chà][jiǎ][rě][yǎ]粿


注1:苴 【集韻】側下切,音鮓。【莊子·讓王篇】其土苴以治天下。【註】土苴,和糞草。又【正韻】才野切,音灺。幔也。又伺也。
卦(半)[详注1][详注2][详注3][bà]


注1:画 音话。《尔雅·释言》画形也。《注》画者为形像。《释名》画,挂也。以五色挂物象也。《周礼·天官·典丝》凡祭祀共黼画组就之物。《疏》凡祭服皆画衣绣裳。《仪礼·乡射礼》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 又官名。《后汉·百官志》画室署长一人,四百石,黄绶。
注2:杀 《广韵》《集韵》《韵会》所界切,音铩。降也,减削也。《周礼·秋官·象胥》国新杀礼,凶荒杀礼。《礼·大传》五世而缌杀同姓也。又《礼器》礼不同,不丰不杀。又《正韵》所卖切,音晒。义同。
注3:嗄 shà,音隘。《广韵》声败。《集韵》气逆也。楚人谓啼极无声为嗄。又《集韵》乙界切,噫去声。亦气逆也。或作噎。
[xià,降也,动词][shě shè,庐舍][huà,姓华][bà][jiè][xià,春夏][详注1][jiǎ jià,姓贾,或通价][jià,休假][详注2][chà,短缺][详注3][shà][zhà][duō][xià][详注4]


注1:泻 《广韵》《正韵》司夜切《集韵》《韵会》四夜切,音卸。卤也。《王充·论衡·书解篇》地无毛,则为泻土。
注2:帕 《集韵》普驾切,音怕。《释名》帕腹,横帕其腹也。
注3:籍 音谢。《前汉·义纵传》治敢往少温籍。《注》言无所含容也。 又地名。《史记·秦本纪》灵公十年城籍姑。《括地志》籍姑,在同州韩城县北三十五里。
注4:嗻 zhè,音蔗。《说文》遮也。又《广韵》多语之貌。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上声 xià,上下,名词
 韵 去声 xià,降也,动词

拼音:xià 作名词时马韵,另见

下 xià
〈名〉
  •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 同本义
  • 下,底也。——《说文》
  • 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靁》
  •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
  • 下声肆。——《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
  • 君臣上下。——《礼记·曲礼》
  • 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 放之山下。——·柳宗元《三戒》
  •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江河下游);下江先生(下路客人。对长江下游一带人的敬称);下眼相看(看不起人);下路人(居住在长江下游地区的人)
  •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为帝之下都。——《山海经·西山经》
  • 又如:下鬼(地下之鬼;指死者);下世(阴间);下土(大地;天下;指人间);下都(神话传说中称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
  • 指下巴 。如:下吧(同“下巴”);下嗑子(下巴颏)
  • 臣下;百姓;群众
  • 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左传·昭公十八年》
  • 又如:全国上下;下民(百姓;人民);下比(属下相互勾结)
  • 方面
  • 忽然见林南下有一股子黑气,骨都都的冒将上来。——《西游记》
  • 又如:经过调解两下里都同意了
  • 下一次 。如:下不为例
  • 特指湖泽
  • 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书·舜典》
  • 地表之下
  • 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礼记》
  • 里面
  • 众军心下大乱,不敢交战,各自奔走。——《三国演义》
  • 旧时时间单位,相当于“点”
  • 三下一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指时间、处所、范围
  • 及郡下。——·陶渊明《桃花源记》
  • 位在下的人
  • 不耻下问。——《论语》
  • 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上下齐同。——《资治通鉴》
  • 与其群下
康熙字典古文:丅𠄟

  • 《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𠀤遐上聲。 (马韵)
  • 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 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
  • 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 又《集韻》《韻會》𠀤亥駕切,遐去聲。 (祃韵)
  • 《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
  • 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 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 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 (麌韵)
  • 《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𨻰第·古音考》與吳同。
  • 又叶胡佐切,音賀。 (个韵)
  • 《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 考證:〔《爾雅·釋訓》下,落也。〕
  • 謹照原書釋訓改釋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