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五有上声 寿[同否][吐也。][【廣韻】音某。][yǒu][音柳。蚴蟉,行動貌。][pǒu][详注1][详注2][详注3][yǎo][ròu][音纽。人姓也。高丽有之。][音塿。通水沟也。][详注4][音塿。《廣韻》嗹嘍,煩貌。][详注5]


注1:忸 《集韵》《韵会》《正韵》女九切,音纽。习也。《荀子·议兵篇》忸之以庆赏。《注》忸与狃同。
注2:趣 《集韵》《韵会》此苟切。《书·立政》趣马。《传》趣,七口反。掌马之官。《诗·小雅》蹶维趣马。《笺》掌王马之政。《疏》七走反。《周礼·夏官·趣马注》趣马,趣养马者也。
注3:掫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侧九切,篘上声。持物相著也。
注4:培 音瓿。小阜也。《晋语》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必堕其垒培。
注5:欧 音殴。《说文》吐也。或作呕。《急就篇注》欧逆,吐而不下食也。《前汉·严助传》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山海经》薄鱼一目,其音如欧。《注》郭璞曰:如人呕吐声也。《又》海外欧丝之野,在大踵东有女子跪据树欧丝。《注》郭璞曰:言啖叶而吐丝,盖蚕类也。《白氏六帖》跪树欧丝,生桑得茧。又与殴通,捶击也。《史记·留侯世家》良愕然欲欧之。
末字词组
进可替不       

词语解释:进可替不  拼音:jìn kě tì fǒu
见“ 进可替否 ”。
词语解释:进可替否  拼音:jìn kě tì fǒu
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亦作“ 进可替不 ”。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正色弼违,进可替不,举善弹枉,军国肃雍。”参见“ 献可替否 ”。
词语解释:献可替否  拼音:xiàn kě tì fǒu
进献可行者,废去不可行者。谓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亦泛指议论国事兴革。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后汉书·胡广传》:“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或偶因片言隻字登第光二亲,又不能献可替否航要津。”《明史·刘宗周传》:“今日当……以庶政归部、院,以献可替否予言官。”亦省作“ 献替 ”、“ 献可 ”。 汉 蔡邕 《幽冀二州刺史久缺疏》:“官以议为名,职以身为贵,智浅谋漏,无所献替。” 晋 陆云 《言事者启使复校诸官财用启》:“臣备位大臣,职在献可,苟有管见,敢不尽规。” 孙中山 《建国方略·民权初步》:“报告当用简单明白之言辞,有时须陈己见者,则统结以献替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