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尤平声 [详注1][móu,绸缪][ōu,水泡,名词][通‘不’,未定之辭也,多用于句末。][gōu][chóu][tōu][chōu chóu][liú][lōu][zhōu][chóu][音鎪。][音鄒。][dōu][gōu][ǒu][lǚ][zōu][sōu][详注2][jiū liú][fú][zōu zhōu chōu][yóu][ōu][zhōu][音浮。《集韵》或从包从不。][详注3][详注4]絿[qiū][yōu][róu qiú][qiū][yōu][yóu][zōu][gōu][音抔。《博雅》䥯䎧,耕也。]帿瀀[音求。《诗·周南》施于中逵。叶下仇。][fú fū][详注5][详注6]


注1:不 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䳡其鳺鴀。《邢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䳕鸠,幽州人或谓鷎鴡,梁宋闲谓之隹,扬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
注2:窭 音娄。《史记·淳于髡传》瓯窭满箦。《裴骃注》瓯窭,便侧之地。
注3:救 《韵补》叶居尤切。《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武王盘铭》溺于渊,尚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注4:蹂 揉擦。通“揉”。《广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音柔。《诗·大雅》或簸或蹂。《笺》蹂之言润也。《疏》蹂黍,以水润米,必当蹂之使湿。《朱传》簸扬去糠也。蹂,蹂禾取谷以继之也。
注5:軥 《广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广韵》车軥心木。
注6:涑 音锼。《说文》浣也。一说以手曰涑,以足曰浣。
首字词组
丘壑丘轲丘冢丘索丘民丘壤丘蚓丘明之疾
丘园丘墓丘亭丘里丘甲丘窟丘落丘役
丘山丘原丘阜丘侧丘坂丘兆丘虚丘比特
丘墟丘门丘茔丘城丘甸丘乘丘的笃丘垅
丘陵丘林丘隅丘树丘传丘八丘疹 
丘垄丘嫂丘阿丘封丘宇丘坛丘脑 
丘樊丘垤丘荒丘木丘植丘闉丘盖 
丘陇丘祷丘岳丘旦丘锦丘螾丘成桐 
丘坟丘首丘井丘吾丘赋丘牛丘笼 

词语解释:丘壑  拼音:qiū hè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 庐山 访丘壑。”
(3).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
(4).谓隐逸。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清 方文 《访林青仲兄弟》诗之二:“丘壑本繇性,渔樵岂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伏望圣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堕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远的意境。 宋 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世祖御笔》:“上以武功定天下,万几之餘,游艺翰墨,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荆 、 关 、 倪 、 黄 辈所不到者。”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而观其或亭或臺,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
词语解释:丘园  拼音:qiū yuán
(1).家园;乡村。《易·贲》:“六五,賁于丘园,束帛戔戔。” 王肃 注:“失位无应,隐处丘园。” 孔颖达 疏:“丘谓丘墟,园谓园圃。唯草木所生,是质素之所。”后以“丘园”指隐居之处。 汉 蔡邕 《处士圂叔则铭》:“洁耿介於丘园,慕七人之遗风。”《旧唐书·刘黑闼传》:“天下已平,乐在丘园为农夫耳。起兵之事,非所愿也。” 清 方文 《宋遗民咏·刘会孟辰翁》:“羣荐不入官,丘园从所好。”
(2).指隐逸。 唐 陈子昂 《申宗人冤狱书》:“臣知其忠,然非是丘园之贤,道德之茂。”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上每临朝,多令征四方丘园才能学术,直言极諫之士。” 宋 范仲淹 《与翰长学士书》:“或稍寧息,或得将帅,即有丘园之请,以全苦节。”
(3).指坟墓。《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乃遣供奉 李存瓌 赐 知祥 詔曰:‘ 董璋 狐狼,自貽族灭。卿丘园亲戚皆保安全,所宜成家世之美名,守君臣之大节。’” 胡三省 注:“言 董光业 族诛,而 孟知祥 坟墓甥侄皆无他。”
词语解释:丘山  拼音:qiū shān
(1).山丘;山岳。《庄子·则阳》:“丘山积卑而为高, 江 河 合水而为大。”《荀子·修身》:“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 唐 黄滔 《以不贪为宝赋》:“提携而日月耀手,跪拜而丘山属意。”
(2).指山林。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时年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 晋 陶潜 《归田园居》诗之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3).坟墓。《文选·张载〈七哀〉》:“昔为万乘君,今为丘山土。” 李善 注:“《方言》曰:冢大者为丘。”
(4).比喻重、大或多。《汉书·王莽传上》:“及至 青戎 摽末之功,一言之劳,然犹皆蒙丘山之赏。”此言重赏。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故乃建丘山之功,享不訾之誉。”此言大功。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常平之粟,累经振发,所存无几矣,而饥寒之民所在皆是,人得升合,官费丘山。”此言费用之多。
词语解释:丘墟  拼音:qiū xū
亦作“丘虚”。
(1).废墟,荒地。《管子·八观》:“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墟。”《史记·李斯列传》:“ 紂 杀亲戚、不听諫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后汉书·窦融传》:“自兵起以来,转相攻击,城郭皆为丘墟,生人转入沟壑。” 宋 秦观 《代程给事乞祝圣表》:“楼观宫室,化为丘墟。”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但这浮华富丽的城市已化为劫灰零落的丘墟。”
(2).形容荒凉残破。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饰亭落;邑居丘墟,而高其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遂使 神州 陆沉,百年丘墟, 王夷甫 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明 沉鲸 《双珠记·吉筵叙故》:“兵荒极矣,城郭丘墟,靡有孑遗。” 章炳麟 《讨满洲檄》:“遂启 蒙古 宰割 赤县 ,则我中华始丘墟为亡国。”
(3).山陵之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橜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丘坟”。《文选·王褒〈洞箫赋〉》:“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 江 南之丘墟。” 李善 注:“《丹阳记》曰‘ 江寧县 慈母山 临 江 生簫竹管’。 王褒 赋云‘于 江 南之丘墟’,即此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其地丘墟,井深数丈。”
(4).泛指大地。 晋 郭璞 《井赋》:“独星陈於丘墟兮,越百代而犹在。”
(5).陵墓;坟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中状若丘墟,盖遗囤故窖处也。” 宋 陆游 《叹老》诗:“朋儕什九堕丘墟,自笑身如脱网鱼。”
(6).堆垄不平貌。
(7).形容状貌魁伟。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公状貌丘墟,风神磊落。”
(8).中医学名词。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胆原丘墟,肝蠡沟。”原注:“足少阳胆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丘墟穴也。”《医宗金鉴·胆经分寸歌》:“踝上三寸是悬钟,丘墟踝前陷中取。”原注:“从悬钟行外踝下,斜前陷中,丘墟穴也。”
(1).废墟;成为废墟。《封神演义》第六回:“眼见七庙不守,社稷坵墟,我何忍见!” 田野 《怒吼了的胶东》:“虽然这村庄是变成了坵墟,其实,这更是一颗仇恨的种子呀!”
(2).坟墓。 清 席镐 《除夕感怀亡弟湘北》诗:“弟兄我七人,强半归坵墟。”
词语解释:丘陵  拼音:qiū líng
(1).连绵不断的山丘。《易·坎》:“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汉书·晁错传》:“土山丘陵,曼衍相属。” 宋 梅尧臣 《李审言归郑州》诗:“尝从京索间,跃马望春山,气象归王国,丘陵接 汉 关。”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十八日》:“九时顷到 克拉齐 。途中所见多系不毛之地,一望砂原,无丘陵可见。”
(2).比喻高大或多。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凡夫朝为蜩翼之善,夕望丘陵之益,犹立植黍稷坐索於丰收也。”
(3).坟墓。 唐 聂夷中 《劝酒》诗之一:“人无百年寿,百年復如何……岁岁松柏茂,日日丘陵多。” 元 周德清 《满庭芳·看岳王传》曲:“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鑾舆。”
词语解释:丘垄  拼音:qiū lǒng
(1).见“ 丘陇 ”。
(2).虚墟,荒地。 晋 陶潜 《归田园居》诗之四:“徘徊丘壠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宋 苏轼 《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韵》:“六朝兴废餘丘壠,空使奸雄笑寧馨。”参见“ 丘墟 ”。
词语解释:丘陇  拼音:qiū lǒng
亦作“ 丘垄 ”。
(1).坟墓。《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塋丘垄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贵贱之等级。” 孙希旦 集解:“墓域曰塋,其封土而高者曰丘垄。”《墨子·节葬下》:“有丧者曰:棺椁必重……丘陇必巨。”《汉书·楚元王传》:“ 黄帝 葬于 桥山 , 尧 葬 济阴 ,丘壠皆小,葬具甚微。”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綺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 明 王世贞 《鸣凤记·拜谒忠灵》:“丘陇頽,桑田变,天涯和鹤空悲咽。”
(2).垄亩;田园。 南朝 宋 鲍照 《代边居行》:“不覩车马迹,但见麋鹿场。长松何落落,丘陇无復行。”《旧唐书·萧至忠传》:“憸利之辈,冒进而莫识廉隅;方雅之流,知难而敛分丘陇。” 清 唐甄 《潜书·两权》:“豪杰失望,思归丘陇,人心解蔽,不可復振。”
词语解释:丘墟  拼音:qiū xū
亦作“丘虚”。
(1).废墟,荒地。《管子·八观》:“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墟。”《史记·李斯列传》:“ 紂 杀亲戚、不听諫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后汉书·窦融传》:“自兵起以来,转相攻击,城郭皆为丘墟,生人转入沟壑。” 宋 秦观 《代程给事乞祝圣表》:“楼观宫室,化为丘墟。”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但这浮华富丽的城市已化为劫灰零落的丘墟。”
(2).形容荒凉残破。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饰亭落;邑居丘墟,而高其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遂使 神州 陆沉,百年丘墟, 王夷甫 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明 沉鲸 《双珠记·吉筵叙故》:“兵荒极矣,城郭丘墟,靡有孑遗。” 章炳麟 《讨满洲檄》:“遂启 蒙古 宰割 赤县 ,则我中华始丘墟为亡国。”
(3).山陵之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橜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丘坟”。《文选·王褒〈洞箫赋〉》:“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 江 南之丘墟。” 李善 注:“《丹阳记》曰‘ 江寧县 慈母山 临 江 生簫竹管’。 王褒 赋云‘于 江 南之丘墟’,即此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其地丘墟,井深数丈。”
(4).泛指大地。 晋 郭璞 《井赋》:“独星陈於丘墟兮,越百代而犹在。”
(5).陵墓;坟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中状若丘墟,盖遗囤故窖处也。” 宋 陆游 《叹老》诗:“朋儕什九堕丘墟,自笑身如脱网鱼。”
(6).堆垄不平貌。
(7).形容状貌魁伟。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公状貌丘墟,风神磊落。”
(8).中医学名词。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胆原丘墟,肝蠡沟。”原注:“足少阳胆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丘墟穴也。”《医宗金鉴·胆经分寸歌》:“踝上三寸是悬钟,丘墟踝前陷中取。”原注:“从悬钟行外踝下,斜前陷中,丘墟穴也。”
(1).废墟;成为废墟。《封神演义》第六回:“眼见七庙不守,社稷坵墟,我何忍见!” 田野 《怒吼了的胶东》:“虽然这村庄是变成了坵墟,其实,这更是一颗仇恨的种子呀!”
(2).坟墓。 清 席镐 《除夕感怀亡弟湘北》诗:“弟兄我七人,强半归坵墟。”
词语解释:丘樊  拼音:qiū fán
园圃;乡村。亦指隐居之处。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宋书·隐逸传论》:“若使值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盖不得已而然故也。” 唐 白居易 《中隐》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况復丘樊满秋色,蜂蝶摧藏花草腓。” 清 赵翼 《重过灵岩山馆》诗:“太息平泉空作记,不曾终老此丘樊。”
词语解释:丘陇  拼音:qiū lǒng
亦作“ 丘垄 ”。
(1).坟墓。《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塋丘垄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贵贱之等级。” 孙希旦 集解:“墓域曰塋,其封土而高者曰丘垄。”《墨子·节葬下》:“有丧者曰:棺椁必重……丘陇必巨。”《汉书·楚元王传》:“ 黄帝 葬于 桥山 , 尧 葬 济阴 ,丘壠皆小,葬具甚微。”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綺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 明 王世贞 《鸣凤记·拜谒忠灵》:“丘陇頽,桑田变,天涯和鹤空悲咽。”
(2).垄亩;田园。 南朝 宋 鲍照 《代边居行》:“不覩车马迹,但见麋鹿场。长松何落落,丘陇无復行。”《旧唐书·萧至忠传》:“憸利之辈,冒进而莫识廉隅;方雅之流,知难而敛分丘陇。” 清 唐甄 《潜书·两权》:“豪杰失望,思归丘陇,人心解蔽,不可復振。”
词语解释:丘坟  拼音:qiū fén
(1).山陵之地。参见“ 丘墟 ”。
(2).坟墓。《文选·班昭〈东征赋〉》:“ 蘧氏 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尚其丘坟。” 李善 注:“《陈留风俗传》曰, 长垣县 有 蘧乡 ,有 蘧伯玉 冢。” 唐 韩愈 《题楚昭王庙》诗:“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闕连云草树荒。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 昭王 。”《前汉书平话》卷下:“ 南郑 褒州 韩信 丘坟磪倒东南一角,里面有大蛇,身长数丈。”
(3).传说中的古代典籍《九丘》《三坟》的简称。《艺文类聚》卷十六引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策文》:“遍该湘素,殫极丘坟。”《北齐书·祖鸿勋传》:“敝精神於丘坟,尽心力於河汉。”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或苟求虫篆,未尽力於丘坟;或独徇波澜,不寻源於礼乐。”
坟墓。《白雪遗音·南词·世间男女》:“莫谈苟且私相好,结髮夫妻也有分;在生虽则同衾枕,怎能到老合坵坟。”
词语解释:丘墟  拼音:qiū xū
亦作“丘虚”。
(1).废墟,荒地。《管子·八观》:“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墟。”《史记·李斯列传》:“ 紂 杀亲戚、不听諫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后汉书·窦融传》:“自兵起以来,转相攻击,城郭皆为丘墟,生人转入沟壑。” 宋 秦观 《代程给事乞祝圣表》:“楼观宫室,化为丘墟。”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但这浮华富丽的城市已化为劫灰零落的丘墟。”
(2).形容荒凉残破。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饰亭落;邑居丘墟,而高其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遂使 神州 陆沉,百年丘墟, 王夷甫 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明 沉鲸 《双珠记·吉筵叙故》:“兵荒极矣,城郭丘墟,靡有孑遗。” 章炳麟 《讨满洲檄》:“遂启 蒙古 宰割 赤县 ,则我中华始丘墟为亡国。”
(3).山陵之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橜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丘坟”。《文选·王褒〈洞箫赋〉》:“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 江 南之丘墟。” 李善 注:“《丹阳记》曰‘ 江寧县 慈母山 临 江 生簫竹管’。 王褒 赋云‘于 江 南之丘墟’,即此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其地丘墟,井深数丈。”
(4).泛指大地。 晋 郭璞 《井赋》:“独星陈於丘墟兮,越百代而犹在。”
(5).陵墓;坟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中状若丘墟,盖遗囤故窖处也。” 宋 陆游 《叹老》诗:“朋儕什九堕丘墟,自笑身如脱网鱼。”
(6).堆垄不平貌。
(7).形容状貌魁伟。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公状貌丘墟,风神磊落。”
(8).中医学名词。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胆原丘墟,肝蠡沟。”原注:“足少阳胆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丘墟穴也。”《医宗金鉴·胆经分寸歌》:“踝上三寸是悬钟,丘墟踝前陷中取。”原注:“从悬钟行外踝下,斜前陷中,丘墟穴也。”
(1).废墟;成为废墟。《封神演义》第六回:“眼见七庙不守,社稷坵墟,我何忍见!” 田野 《怒吼了的胶东》:“虽然这村庄是变成了坵墟,其实,这更是一颗仇恨的种子呀!”
(2).坟墓。 清 席镐 《除夕感怀亡弟湘北》诗:“弟兄我七人,强半归坵墟。”
词语解释:丘轲  拼音:qiū kē
孔丘 和 孟轲 的并称。 唐 韩愈 《石鼓歌》:“方今太平无事日,柄任儒术崇 丘 軻 。” 唐 罗隐 《水边偶题》诗:“穷似 丘 軻 休叹息,达如 周 召 亦尘埃。” 宋 王禹偁 《赠刘仲堪》诗:“ 丘 軻 有堂奥,试脚到堦砌; 杨 墨 恣荒榛,挥手欲芟薙。”
词语解释:丘墓  拼音:qiū mù
坟墓。《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楚王 封之以 荆 五千户, 包胥 辞不受,为丘墓之寄於 荆 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十五:“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冈。”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萧颖士》:“须臾款伏,佐验明著,皆云:‘我之发丘墓,今有年矣。’”
词语解释:丘原  拼音:qiū yuán
(1).山丘与平原。 南朝 宋 孝武帝 《登作乐山》诗:“遂登千寻首,表里望丘原。”
(2).指乡土。 明 无名氏 《飞丸记·芸窗望遇》:“第一来恋丘原渺渺瞻云。第二来身萍梗随风奔。”
词语解释:丘门  拼音:qiū mén
(1). 孔 门。指 孔丘 的门下。《列子·仲尼》:“乃反 丘 门,絃歌诵书,终身不輟。”
(2).泛指儒者之门。 唐 刘长卿 《寄万州崔使君》诗:“ 丘 门多白首, 蜀 郡满青襟。” 唐 陆畅 《陕州逢窦巩同宿寄江韦协律》诗:“共出 丘 门岁九霜,相逢悽愴对离觴。” 唐 黄滔 《祭司勋孙郎中》:“ 滔 早于輦轂,歷践轩墙。旋振羽于 丘 门,获陪尘于 阮 巷。”
词语解释:丘林  拼音:qiū lín
(1).山林。 汉 阮瑀 《驾出北郭门行》:“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晋 陆云 《答孙显世》诗:“乃眷丘林,乐哉河曲。”
(2).复姓。见《魏书·官氏志》
词语解释:丘嫂  拼音:qiū sǎo
大嫂;长嫂。《汉书·楚元王传》:“ 高祖 微时,常避事,时时与宾客过其丘嫂食。嫂厌叔与客来,阳为羹尽轢釜,客以故去。” 颜师古 注:“ 张晏 曰:丘,大也,长嫂称也。” 清 赵翼 《漂母祠》诗:“客来轢釜似丘嫂,饭后打鐘如闍黎。”
词语解释:丘垤  拼音:qiū dié
小山丘;小土堆。《孟子·公孙丑上》:“ 泰山 之於丘垤, 河 海之於行潦,类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山虽崩,犹峻於丘垤。” 唐 韩愈 《上襄阳于相君书》:“夫涧谷之水,深不过咫尺;丘垤之山,高不能踰寻丈;人则狎而玩之。”
小山丘。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二》:“北则石崖排空,突兀上压;南则坠壑下盘,坵垤纵横,皆犂为田。”
词语解释:丘祷  拼音:qiū dǎo
《论语·述而》:“子疾病, 子路 请祷……子曰:‘ 丘 之祷久矣。’”后以“丘祷”指祈求消灾祛病。 唐 张九龄 《洪州西山祈雨是日辄应因赋诗言事》:“兹山藴灵异,走望良有归。 丘 祷虽已久,甿心难重违。” 唐 黄滔 《莆山灵岩寺碑铭》:“子是谨祝金仪,益誓 丘 祷,以谢兹山之灵秀;刻铭贞石,兼补前贤之未述。” 南唐 陈陶 《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诗:“梯穷闻戍鼓,魂续赖 丘 祷。”
词语解释:丘首  拼音:qiū shǒu
犹首丘。相传狐死时必正首向故丘,后因以喻怀恋故乡。 明 周履靖 《锦笺记·诒婚》:“[旦]:‘难道他肯赘异乡?’[小旦]:‘达士寧同丘首愚!’”参见“ 丘窟 ”。
词语解释:丘窟  拼音:qiū kū
传说狐死必正首向故丘,后因以“丘窟”指家乡。窟,指狐穴。 晋 郭璞 《平刑疏》:“退未絶其丘窟之顾,进无以塞其逋逃之门。” 南朝 宋 谢灵运 《辞禄赋》:“解龟纽於城邑,反褐衣於丘窟,判人事於一朝,与世物乎长絶。”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伊前世之贵仕,罕紆情於丘窟。”
词语解释:丘冢  拼音:qiū zhǒng
同“ 丘冢 ”。 《宋史·韩综传》:“ 河 溢 金堤 ,民依丘塚者数百家。”
坟墓。《史记·吴王濞列传》:“迫刼万民,天杀无罪,烧残民家,掘其丘冢,甚为暴虐。” 唐 孟迟 《宫人斜》诗:“云惨烟愁苑路斜,路傍丘冢尽宫娃。” 宋 梅尧臣 《留侯庙下作》诗:“ 赤松 不见天地长, 黄石 共葬丘冢荒。”
坟墓,坟堆。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一折:“遶着这週围看,尽都是坵塚摧残,埋没了多少英雄汉。”
词语解释:丘亭  拼音:qiū tíng
空亭。《汉书·息夫躬传》:“ 躬 归国,未有第宅,寄居丘亭。” 颜师古 注:“ 张晏 曰:‘丘亭,野亭名。’此説非也。丘,空也。” 宋 陆游 《夜思》诗:“经年寄孤舫,终夜托丘亭。”
词语解释:丘阜  拼音:qiū fù
山丘;土山。《管子·地图》:“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登玄圃者,悟丘阜之卑;浮溟海者,识池沼之褊。” 宋 曾巩 《序越州鉴湖图》:“每岁农隙,当僦人濬湖,积其泥涂,以为丘阜。”
词语解释:丘茔  拼音:qiū yíng
坟墓。古祖宗坟墓多在家乡,因亦指乡里。 晋 潘岳 《杨荆州诔》:“退守丘塋,杜门不出,游目典坟,纵心儒术。”
词语解释:丘隅  拼音:qiū yú
犹丘阿。《诗·小雅·緜蛮》:“緜蛮黄鸟,止於丘隅。” 清 陈确 《大学辨》:“夫学,何尽之有!善之中又有善焉,至善之中又有至善焉,固非若邦畿丘隅之可以息而止之也。”
词语解释:丘阿  拼音:qiū ā
山丘的曲深僻静处。《诗·小雅·緜蛮》:“緜蛮黄鸟,止于丘阿。” 陈奂 传疏:“小鸟知止於丘之曲阿静安之处而託息焉。” 汉 王逸 《九思·逢尤》:“遽傽遑兮驱林泽,步屏营兮行丘阿。”
词语解释:丘荒  拼音:qiū huāng
(1).空旷;荒凉。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边》:“边地遂以丘荒,至今无人。” 晋 陆机 《叹逝赋》:“悼堂搆之隤瘁,慜城闕之丘荒。” 前蜀 韦庄 《小将张彦射虎歌》:“天生天杀岂天怒,忍使朝朝餵猛虎。关东驛路多丘荒,行人最忌税人场。”
(2).荒野;废墟。《后汉书·梁冀传》:“包含山藪,远带丘荒,周旋封域,殆将千里。”《三国演义》第一百回:“吾军兵强而马壮,大将虎奋以龙驤;扫 秦川 为平壤,荡 魏国 作丘荒。”
词语解释:丘岳  拼音:qiū yuè
山岳。《后汉书·袁谭传》:“轻荣财於粪土,贵名位於丘岳。”《宋书·颜延之传》:“一面见旨,则情固丘岳;一言中志,则意入渊泉。”
词语解释:丘井  拼音:qiū jǐng
(1).古代田制单位。丘,十六井;井,九百亩。《管子·小匡》:“陵陆丘井田畴均,则民不惑。”《北史·魏纪三》:“詔依準丘井之式,遣使与州郡宣行条制。”《宋史·范如圭传》:“宜 荆 、 淮 旷土,画为丘井,仿古‘助’法,别为科条。”
(2).乡村;乡邑。《魏书·张彝传》:“伏愿昭览,敕付有司,使 魏 代所採之诗,不堙於丘井,臣之愿也。”《旧唐书·懿宗纪上》:“编甿失业,丘井无人,桑柘枌榆,鞠为茂草。”
(3).空井;枯井。佛家常以喻老而不堪复用之身。《维摩经·方便品》:“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 南朝 梁 沉约 《千僧会愿文》:“一切如电,挥万劫於俄顷;丘井易沦,终漂沉於苦岸。” 宋 苏轼 《送参寥师》诗:“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词语解释:丘索  拼音:qiū suǒ
古代典籍《八索》《九丘》的并称。亦泛指古籍。《宋书·礼志三》:“ 江夏王 义恭 表曰:……《丘》《索》著明者尚有遗炳。” 元 耶律楚材 《和裴子法见寄》诗:“琴书淡相对,尚未忘《丘》《索》。”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出山》:“ 唐 宪宗皇帝 爱俺年少,送游太学,备观《丘》《索》之书,颇习干旄之舞。”
词语解释:丘里  拼音:qiū lǐ
乡里。《庄子·则阳》:“ 少知 问於 大公调 曰:‘何谓丘里之言?’” 成玄英 疏:“古者十家为丘,二十家为里。乡閭丘里,风俗不同,故假问答以辩之也。”《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感逝川之无捨,哀清暉之眇默,餐舆诵於丘里,瞻雅咏於京国。” 刘良 注:“丘里,田里之间也。”
词语解释:丘侧  拼音:qiū cè
(1).山坡。《诗·小雅·緜蛮》:“緜蛮黄鸟,止於丘侧。” 郑玄 笺:“丘侧,丘旁也。”
(2).墓旁。 晋 孙绰 《聘士徐君墓颂》:“嗟乎 徐 君,不闻其音。徘徊丘侧,悽然流襟,何以舒藴,援翰託心。”
词语解释:丘城  拼音:qiū chéng
空城。《后汉书·庞参传》:“ 三辅 山原旷远,民庶稀疏,故县丘城,可居者多。” 李贤 注:“丘,空地。”
词语解释:丘树  拼音:qiū shù
即丘木。 南朝 梁 任昉 《为卞彬谢修卞忠贞墓启》:“碑表芜灭,丘树荒毁。”
词语解释:丘封  拼音:qiū fēng
(1).泛指坟墓。大者曰丘,小者曰封。《周礼·春官·冢人》:“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 郑玄 注:“别尊卑也,王公曰丘,诸臣曰封。《汉律》曰,列侯坟高四丈,关内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 孙诒让 正义:“丘者积土高大,象丘山之形……封者聚土筑之,若堂若坊之类是也。”
(2).指丘封之制。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宜有铭勒表坟墓,俾后生之歌咏德音者知丘封之存也。”
词语解释:丘木  拼音:qiū mù
植於墓地以庇兆域的树木。《礼记·曲礼下》:“君子虽贫……为宫室不斩於丘木。”《后汉书·崔骃传》:“ 吴札 结信於丘木, 展季 效贞於门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 知古 旧名 若冰 ……邦人怨之,累世丘木悉斩焉。”
词语解释:丘旦  拼音:qiū dàn
孔丘 、 姬旦 的并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日就月将,则德立道备,乃可以正梦乎 丘 旦 。”《梁书·处士传·阮孝绪》:“ 丘 旦 将存其跡,故宜权晦其本; 老 庄 但明其本,亦宜深抑其跡。”
词语解释:丘吾  拼音:qiū wú
即 丘吾子 , 春秋 时人。相传 孔子 适 齐 ,中途闻人哭甚哀。问之,曰: 丘吾子 也,少好学问,周遍天下,归而亲亡。夫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请从此辞,遂投水而死。 孔子 令弟子引以为戒。于是弟子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见《孔子家语·致思》。后以 丘吾 为孝子的代称。《南史·孝义传下·韩怀明》:“ 虬 尝一月废讲,独居涕泣。 怀明 窃问 虬 家人,答云是外祖亡日。时 虬 母亦已亡矣, 怀明 闻之,即日罢学,还家就养。 虬 叹曰:‘ 韩生 无 丘吾 之恨矣。’”
词语解释:丘民  拼音:qiū mín
(1).丘甸之民。《公羊传·成公元年》“讥始丘使也” 汉 何休 注:“讥始使丘民作鎧也。”
(2).泛指百姓。《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王夫之 稗疏:“丘民者,众民也。”
词语解释:丘甲  拼音:qiū jiǎ
古代军赋制度四丘为甸,每甸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鲁成公 因 齐 难,临时增征甲士,改为每丘出一人,称为丘甲。《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 杜预 注:“《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赋,今 鲁 使丘出之,讥重敛。” 顾炎武 补正:“要之,其实为益兵,向之四丘共出三甲者,今使每丘出一甲尔。”一说,古代农工分职,制甲为“工民”之事, 鲁 违常制,使“丘民”作甲,称丘甲。见《穀梁传·成公元年》。按,“丘甲”之说,论者纷纭。参阅 清 万斯大 《春秋随笔》、 清 毛奇龄 《春秋毛氏传》、 清 钟文烝 《穀梁补注》、 清 刘逢禄 《公羊春秋何氏解诂笺》、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第四章第六节。
词语解释:丘坂  拼音:qiū bǎn
(1).山坡。 唐 王建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愿君去丘坂,长使道路平。”
(2).犹丘墓。 唐 王建 《辽东行》:“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 辽东 作丘坂。寧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 辽东 行。”
词语解释:丘甸  拼音:qiū diàn
古代划分田地和政区的单位名称。古井田制,四丘为甸,亦谓之乘。见《周礼·地官·小司徒》。后用以泛指乡村、田野。 唐 储光羲 《述韦昭应画犀牛》诗:“陛阁飞嘉声,丘甸盈仁心。”参见“ 丘 ”。
词语解释:丘传  拼音:qiū chuán
《左传》《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李璧墓志》:“学贯 丘 传,艺洞 迁 史。”
词语解释:丘宇  拼音:qiū yǔ
土宇,疆域。 晋 陆机 《元康四年从皇太子祖会东堂》诗:“八风应律,日月重暉。普歷丘宇,时罔不绥。”
词语解释:丘植  拼音:qiū zhí
指蚕簇和蚕槌。
词语解释:丘锦  拼音:qiū jǐn
《左传·成公十七年》:“ 仲尼 曰:‘ 鲍庄子 之知不如葵,葵犹能衞其足。’”葵,锦葵。 孔丘 赞葵之智,故以“丘锦”喻才智。 唐 黄滔 《谢试官》:“而 滔 丘锦小才,路蒲末学,既非 禰 鶚,大惧 温 犀。”
词语解释:丘赋  拼音:qiū fù
春秋 郑国 军赋制度。《左传·昭公四年》:“ 郑 子产 作丘赋。” 杜预 注:“丘,十六井,当出马一匹、牛三头。今 子产 别赋其田,如 鲁 之田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六节:“丘赋是领主按丘征发军赋,丘内新垦土田愈多,分摊军赋愈轻。”参见“ 丘甲 ”。
词语解释:丘甲  拼音:qiū jiǎ
古代军赋制度四丘为甸,每甸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鲁成公 因 齐 难,临时增征甲士,改为每丘出一人,称为丘甲。《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 杜预 注:“《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赋,今 鲁 使丘出之,讥重敛。” 顾炎武 补正:“要之,其实为益兵,向之四丘共出三甲者,今使每丘出一甲尔。”一说,古代农工分职,制甲为“工民”之事, 鲁 违常制,使“丘民”作甲,称丘甲。见《穀梁传·成公元年》。按,“丘甲”之说,论者纷纭。参阅 清 万斯大 《春秋随笔》、 清 毛奇龄 《春秋毛氏传》、 清 钟文烝 《穀梁补注》、 清 刘逢禄 《公羊春秋何氏解诂笺》、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第四章第六节。
词语解释:丘壤  拼音:qiū rǎng
坟墓;坟土。《宋书·颜延之传》:“柔丽之身亟委土木,刚清之才遽为丘壤。” 南朝 梁 沉约 《怀旧·伤谢朓》诗:“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尺璧尔何冤,一旦同丘壤。”
词语解释:丘窟  拼音:qiū kū
传说狐死必正首向故丘,后因以“丘窟”指家乡。窟,指狐穴。 晋 郭璞 《平刑疏》:“退未絶其丘窟之顾,进无以塞其逋逃之门。” 南朝 宋 谢灵运 《辞禄赋》:“解龟纽於城邑,反褐衣於丘窟,判人事於一朝,与世物乎长絶。”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伊前世之贵仕,罕紆情於丘窟。”
词语解释:丘兆  拼音:qiū zhào
祭坛。《逸周书·作雒》:“乃设丘兆於南郊,以祀上帝,配以 后稷 。” 朱右曾 校释:“丘,圜丘。兆,域也。”
词语解释:丘乘  拼音:qiū chéng
即丘甸。《礼记·郊特牲》:“唯社,丘乘共粢盛。” 郑玄 注:“丘,十六井也。四丘,六十四井曰甸,或谓之乘。乘者,以於车赋出长轂一乘。” 孔颖达 疏:“丘乘者,都鄙井田也。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乘。唯祭社而使丘乘共其粢盛也。” 宋 叶适 《兵总论一》:“盖尝虑之, 三代 之丘乘, 两汉 之郡国, 管仲 之内政, 隋 、 唐 之府卫,此古人之美名也。”
词语解释:丘八  拼音:qiū bā
“兵”的隐语。《太平御览》卷四○○引《续晋阳秋》:“ 苻坚 之遣 慕容垂 ,侍中 权翼 諫不听。於是 翼 乃夜私遣壮士要路而击之。 垂 是夜梦行路,路穷。顾见 孔子 墓傍坟有八。觉而心恶之。召占梦者占之,曰:‘行路穷,道尽也,不可行。 孔子 名 丘 ,“八”以配“丘”,此兵字,路必有伏兵。’” 后蜀 何光远 《鉴戒录·轻薄鉴》:“ 太祖 问击棆之戏创自谁人。大夫对曰:‘丘八所置。’” 明 无名氏 《风云会》第三折:“头一考在丘八房,第二考在户房内。” 茅盾 《海南杂忆》:“ 楚女 身材高大,面黑而麻,服装随便,有丘八风。”
词语解释:丘坛  拼音:qiū tán
即丘兆。《宋书·礼志一》:“遂於东南巳地创立丘坛。”
词语解释:丘闉  拼音:qiū yīn
犹丘阿。 明 王世贞 《张幼于庐墓》诗:“之子怀永慸,结庐在丘闉。”
词语解释:丘螾  拼音:qiū yǐn
同“ 丘蚓 ”。 《淮南子·时则训》:“﹝仲冬之月﹞是月也,荔挺出,芸始生,丘螾结,麋角解。”一本作“ 邱螾 ”。
词语解释:丘牛  拼音:qiū niú
大牛。《孙子·作战》:“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櫓,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张预 注:“丘牛,大牛也。”
词语解释:丘蚓  拼音:qiū yǐn
即蚯蚓。《吕氏春秋·孟夏》:“螻蟈鸣,丘蚓出。”
词语解释:丘落  拼音:qiū luò
村落。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其后小者亡逃,大者藏匿……名宫之旁,庐舍丘落,无生苗立树。”
词语解释:丘虚  拼音:qiū xū
见“ 丘墟 ”。
词语解释:丘墟  拼音:qiū xū
亦作“丘虚”。
(1).废墟,荒地。《管子·八观》:“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墟。”《史记·李斯列传》:“ 紂 杀亲戚、不听諫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后汉书·窦融传》:“自兵起以来,转相攻击,城郭皆为丘墟,生人转入沟壑。” 宋 秦观 《代程给事乞祝圣表》:“楼观宫室,化为丘墟。”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但这浮华富丽的城市已化为劫灰零落的丘墟。”
(2).形容荒凉残破。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饰亭落;邑居丘墟,而高其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遂使 神州 陆沉,百年丘墟, 王夷甫 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明 沉鲸 《双珠记·吉筵叙故》:“兵荒极矣,城郭丘墟,靡有孑遗。” 章炳麟 《讨满洲檄》:“遂启 蒙古 宰割 赤县 ,则我中华始丘墟为亡国。”
(3).山陵之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橜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丘坟”。《文选·王褒〈洞箫赋〉》:“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 江 南之丘墟。” 李善 注:“《丹阳记》曰‘ 江寧县 慈母山 临 江 生簫竹管’。 王褒 赋云‘于 江 南之丘墟’,即此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其地丘墟,井深数丈。”
(4).泛指大地。 晋 郭璞 《井赋》:“独星陈於丘墟兮,越百代而犹在。”
(5).陵墓;坟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中状若丘墟,盖遗囤故窖处也。” 宋 陆游 《叹老》诗:“朋儕什九堕丘墟,自笑身如脱网鱼。”
(6).堆垄不平貌。
(7).形容状貌魁伟。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公状貌丘墟,风神磊落。”
(8).中医学名词。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胆原丘墟,肝蠡沟。”原注:“足少阳胆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丘墟穴也。”《医宗金鉴·胆经分寸歌》:“踝上三寸是悬钟,丘墟踝前陷中取。”原注:“从悬钟行外踝下,斜前陷中,丘墟穴也。”
(1).废墟;成为废墟。《封神演义》第六回:“眼见七庙不守,社稷坵墟,我何忍见!” 田野 《怒吼了的胶东》:“虽然这村庄是变成了坵墟,其实,这更是一颗仇恨的种子呀!”
(2).坟墓。 清 席镐 《除夕感怀亡弟湘北》诗:“弟兄我七人,强半归坵墟。”
词语解释:丘的笃  拼音:qiū de dǔ
相传 明 万历 中, 天宁寺 富僧去世,凡往吊者,均获厚赠。时有乡绅 钟 姓者效之。 常州 诸生 丘 某,形体矮小,人称“丘的篤”,与 钟 姓素无往来,因利其餽赠,亦备礼往吊。其后遇人婚丧,必往贺吊,索取财物。 丘 死,没落世家子弟往往效其所为。民间因称此种以贺吊为名,向人勒索餽赠之徒为“丘的篤”。见 清 王逋 《蚓庵琐语》
词语解释:丘疹  拼音:qiū zhěn
皮肤表面由于某些疾病而起的半球形小疙瘩,多为红色。
词语解释:丘脑  拼音:qiū nǎo
间脑的一部分,椭圆形,左右各一,围成第三脑室。直接与大脑皮层相连,除嗅觉外,人体各部所感受的冲动都经过它传递给大脑皮层。
词语解释:丘盖  拼音:qiū gài
不知;阙如。《汉书·儒林传·王式》:“试诵説,有法,丘盖不言。”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丘盖不言,不知之意也。’ 如淳 曰:‘ 齐 俗以不知为丘。’” 章炳麟 《〈新方言〉序》:“然自 戴 、 段 、 王 、 郝 以降,小学声均,炳焉復于保氏,其以説解典策,滐然理解,独于今世方言丘盖如也。”按,《论语·子路》:“子曰:‘野哉 由 也!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闕如也。’” 孔丘 主不知者则阙如,故以“丘盖”为不知或空缺之词。
词语解释:丘成桐  拼音:qiū chéng tóng
(1949- )数学家。生于广东汕头。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终身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1976年解决微分几何中的“卡拉比猜想”。1978-1979年,与舍恩一起证明了广义相对论中的正质量猜想。在拓扑学等方面也有创见。1982年获菲尔兹奖,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个华人。
词语解释:丘笼  拼音:qiū lóng
盛土的器具。《周礼·地官·遂师》:“共丘笼及蜃车之役。” 贾公彦 疏:“共丘笼者,土曰丘;谓共为丘之笼器以盛土也。”
词语解释:丘明之疾  拼音:qiū míng zhī jí
相传 左丘明 失明,因以“ 丘明 之疾”指眼疾。 唐 张说 《唐中散大夫郑府君碑》:“遇 丘明 之疾,从兹挂冠。”
词语解释:丘役  拼音:qiū yì
赋税;赋役。《孙子·作战》:“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於丘役。”
词语解释:丘比特  拼音:qiū bǐ tè
罗马神话中的爱神。希腊神话中称为厄洛斯。战神阿瑞斯和爱神阿佛洛狄忒之子。其形象常为生有双翅的男童,手执弓箭。据说谁中了他的金箭就会堕入情网。
词语解释:丘垅
废墟,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