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五有上声 寿[同否][吐也。][【廣韻】音某。][yǒu][音柳。蚴蟉,行動貌。][pǒu][详注1][详注2][详注3][yǎo][ròu][音纽。人姓也。高丽有之。][音塿。通水沟也。][详注4][音塿。《廣韻》嗹嘍,煩貌。][详注5]


注1:忸 《集韵》《韵会》《正韵》女九切,音纽。习也。《荀子·议兵篇》忸之以庆赏。《注》忸与狃同。
注2:趣 《集韵》《韵会》此苟切。《书·立政》趣马。《传》趣,七口反。掌马之官。《诗·小雅》蹶维趣马。《笺》掌王马之政。《疏》七走反。《周礼·夏官·趣马注》趣马,趣养马者也。
注3:掫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侧九切,篘上声。持物相著也。
注4:培 音瓿。小阜也。《晋语》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必堕其垒培。
注5:欧 音殴。《说文》吐也。或作呕。《急就篇注》欧逆,吐而不下食也。《前汉·严助传》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山海经》薄鱼一目,其音如欧。《注》郭璞曰:如人呕吐声也。《又》海外欧丝之野,在大踵东有女子跪据树欧丝。《注》郭璞曰:言啖叶而吐丝,盖蚕类也。《白氏六帖》跪树欧丝,生桑得茧。又与殴通,捶击也。《史记·留侯世家》良愕然欲欧之。
末字词组
八九十八九一九中九交九十有八九正五九言十妄九
重九三九元九穷九庐九乾九牌九耍燕九
十九阳九暗九什九臭老九十生九搬九耍烟九
九九二九黄九七九双九干九淹九罴九
下九九月九用九梦九阉九三六九昌九窈九
上九天九数九鸦九赤九不如意事常八九筵九燕九
出九初九回九牢九冻九小九九一日三,三日九 

词语解释:八九  拼音:bā jiǔ
(1).八个或九个。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吞若 云梦 者八九於其胸中,曾不蔕芥!”《南史·梁元帝纪》:“帝姑 义兴 昭长公主 子 王銓 兄弟八九人有盛名。” 沉砺 《狂歌行》:“胸中 云梦 吞八九,眼前了了小五洲。”
(2).十分之八九。《红楼梦》第三十回:“ 紫鹃 也看出八九。”
词语解释:重九  拼音:chóng jiǔ
指农历九月初九日。又称重阳。 晋 陶潜 《九日闲居》诗序:“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 唐 文丙 《牡丹》诗:“不同寒菊舒重九,只拟清香泛酒卮。”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初九日……是日为重九,高风鼓寒,以登高之候。” 闻一多 《红烛·忆菊》:“那祖国底登高饮酒的重九,不又是你诞生底吉辰吗?”参见“ 重阳 ”。
词语解释:重阳  拼音:chóng yáng
(1).指天。《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洪兴祖 补注:“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 汉 张衡 《西京赋》:“消雰埃於中宸,集重阳之清瀓。”《后汉书·马融传》:“超荒忽,出重阳。” 李贤 注:“重阳,天也。”
(2).古代中医谓周身发热,脉象旺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
(3).节日名。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 魏 晋 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献寿重阳节,迴鑾上苑中。”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一:“重阳独酌盃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宋 张孝祥 《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词:“重阳时节。满城风雨,更催行色。” 清 陈维崧 《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词:“今夜是重阳,不捲珍珠,阵阵西风透。” 杨朔 《铁骑兵》:“一过 雁门关 ,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就飘起大雪来。”参见“ 重九 ”。
词语解释:重九  拼音:chóng jiǔ
指农历九月初九日。又称重阳。 晋 陶潜 《九日闲居》诗序:“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 唐 文丙 《牡丹》诗:“不同寒菊舒重九,只拟清香泛酒卮。”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初九日……是日为重九,高风鼓寒,以登高之候。” 闻一多 《红烛·忆菊》:“那祖国底登高饮酒的重九,不又是你诞生底吉辰吗?”参见“ 重阳 ”。
词语解释:十九  拼音:shí jiǔ
十分之九。谓绝大多数。《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唐 韩愈 《平淮西碑文》:“凡 蔡 卒三万五千,其不乐为兵,愿归为农者十九,悉纵之。” 曹靖华 《飞花集·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如此‘土气’的穿着,加之满口土腔,甚至问路,十九都遭到白眼。”
词语解释:九九  拼音:jiǔ jiǔ
(1).算术乘法名。以一至九每二数顺序相乘。上古时系由九九自上而下,而至一一,故称“九九乘法”。《管子·轻重戊》:“ 虙戏 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汉书·梅福传》:“臣闻 齐桓 之时,有以九九见者, 桓公 不逆,欲以致大也。” 杨树达 窥管:“ 敦煌 木简载九九术,起九九八十一讫二二而四。 罗振玉 云:《孙子算经》乘法载此四十五句,亦起九九而讫一一,末言从九九至一一,总成一千一百五十五,是古法始九九之证。以木简及《孙子算经》证之,九九盖即乘法。其术始於九九,故称九九之术。”
(2).八十一,九之自乘数。 汉 扬雄 《太玄·首》:“陈其九九,以为数生。”《文选·张衡〈东京赋〉》:“属车九九,乘轩并轂。” 李善 注引《汉杂事》:“诸侯贰车九乘, 秦 灭九国,兼其车服,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北史·牛弘传》:“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实也。”
(3).由冬至日起,历八十一日,每九天为“一九”,按次序定名为“一九”、“二九”至“九九”。亦指“九九”中最末一个九天。 唐 薛能 《汉庙祈雨回阳春亭有怀》诗:“九九已从南至尽,芊芊初傍北篱新。”南至即冬至。 清 赵翼 《消寒》诗:“转眼消寒过九九,春光又到艷阳时。”
(4).指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重九”。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中宗》:“ 中宗 九月九日幸临 渭亭 登高…… 薛稷 得历字韵云:‘愿陪九九辰,长奉千千历。’”
(5).指“阳九”、“阴九”之灾。《汉书·扬雄传下》:“九九大运,与天终始。” 南朝 宋 谢灵运 《顺东西门行》:“閔九九,伤牛山,宿心载违徒昔言。” 黄节 注:“《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阳九;次三百七十四,阴九。’閔九九谓閔阳九阴九之灾也。”
(6). 蒙古 、 满州 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为一九,至多为九九。凡献寿祝年,臣下贡物,多用九九,以取吉祥之义。《清会典·理藩院·贡献》:“ 鄂尔 多斯 六旗, 乌喇特 三旗共进九九。计羊八十一隻,乳酒八十一瓶;餘二十五旗共进三九,计羊二十七隻,乳酒二十七瓶,由院查收,交与礼部。”
(7).泛指极多数。《平山冷燕》第六回:“曲径逶迤,三三不已;穿廊曲折,九九还多。”
(8).一种枪的俗名。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一:“那时候,她正在娘家,枪是亲眼看见过,两棵崭新的九九大盖。”
词语解释:下九  拼音:xià jiǔ
农历每月十九日。《古诗选·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闻人倓 笺注引《瑯嬛记》:“九为阳数。古人以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十九日为下九。每月下九,置酒为妇女之欢,名曰阳会。”
词语解释:上九  拼音:shàng jiǔ
(1).《易》卦在第六位的阳爻叫上九。《易·乾》:“上九:亢龙,有悔。”《文言》释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2).喻道德学问最高的人。 黄节 《李氏〈焚书〉跋》:“ 龙谿 之学一传而为 何心隐 ,再传而为 卓吾 。故 卓吾 论 心隐 ,尊以为上九大人。”
(3).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古称上九。《太平御览》卷九九一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俗尚九月九日,谓为上九。”
(4).古以农历每月二十九日为上九。参见“ 下九 ”。
词语解释:下九  拼音:xià jiǔ
农历每月十九日。《古诗选·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闻人倓 笺注引《瑯嬛记》:“九为阳数。古人以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十九日为下九。每月下九,置酒为妇女之欢,名曰阳会。”
词语解释:出九  拼音:chū jiǔ
亦作“ 出玖 ”。 一种博戏。《唐律疏议·杂律·博戏赌财物》:“‘停止主人’,谓停止博戏赌物者主人,及出玖之人,亦举玖为例,不限取利多少。”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世俗博戏,有‘出九入十’之説,谓之摊赌。故律云:‘诸博戏赌财物,并停止出九。和合者,各令众五日。’ 豫章 诗:‘肉食倾人如出九。’”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投五木琼橩玖骰》:“古惟斵木为子,一具凡五子,故名五木。后世转而用石、用玉、用象、用骨,故《列子》之谓投琼,律文之谓出玖。凡琼与玖,皆玉名也。”
词语解释:十八九  拼音:shí bā jiǔ
(1).十分之八、九。表示大多数。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既出,而 虬髯 曰:‘吾得十八九矣。’” 宋 陆游 《新津小宴之明日欲游修觉寺以雨不果呈范舍人》诗:“不如意事十八九,正用此时风雨来。” 金 王若虚 《进士彭子升墓志》:“世事违人,不如意者十八九。”
(2).指十八九岁。《汉书·丙吉传》:“ 吉 前使居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公遽延入。脱衣去帽,乃十八九佳丽人也。”
词语解释:三九  拼音:sān jiǔ
(1).指三公九卿。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宦者夺人主之威,三九死庸竖之手。” 宋 范成大 《再次韵呈宗伟温伯》:“行当侍紫极,槐棘位三九。”
(2).指韭葅、生韭等三种韭菜。“九”为“韭”的谐音。喻清贫。 宋 苏轼 《后杞菊赋》:“ 何侯 方丈, 庾郎 三九。” 宋 刘子翚 《咏韭》诗:“肉食嘲三九,终怜气韵清。”
(3).即三九天。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一:“至后九九气,谚云: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 清 黄景仁 《如梦令·晓遇》词:“寒否寒否,刚是昨宵三九。” 鲁光 《中国姑娘》:“她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成千上万次地挥动长臂苦练枯燥乏味的基本功。”
(4).三九相乘,谓二十七。《宋史·礼志二》:“﹝郊坛﹞,三成用三九之数,广二十七丈。”
词语解释:阳九  拼音:yáng jiǔ
(1).古代术数家的学说。其说有二:(1)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内有旱灾九年,谓之“阳九”。其余尚有阴九、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等,阳为旱灾,阴为水灾。从入元至阳三,常岁四千五百六十年,灾岁五十七年,共为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之气终。举其平均数则每八十年有一灾年。《汉书·律历志上》:“《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阳九;次三百七十四,阴九;次四百八十,阳九;次七百二十,阴七;次七百二十,阳七;次六百,阴五;次六百,阳五;次四百八十,阴三;次四百八十,阳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 宋 洪迈 《容斋续笔·百六阳九》:“史传称百六阳九为厄会,以歷志考之,其名有八。初入元百六曰阳九,次曰阴九;又有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皆谓之灾岁。大率经岁四千五百六十,而灾岁五十七。以数计之,每及八十岁,则值其一。今人但知阳九之厄,云经岁者,常岁也。”(2)太乙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以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此外有所谓太乙数,能知运祚灾祥,刀兵水火,阴晴风雨……盖太乙数中,专考阳九,百六之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阳九,奇数也,为阳数之穷。百六,偶数也,为阴数之穷。大抵岁运值之,终有厄会。 洪文敏 公《五笔》中,载阳九、百六之説,与此不同。”
(2).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亏为百六。三千三百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则有龟负龙擎,文籍其阳九阴六; 共 触 愚 移,倾缺其天枢地轴。”参阅《灵宝天地运度经》
(3).指灾荒年景和厄运。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会遭阳九,炎光中矇。 世祖 拨乱,爰建时雍。”《旧唐书·代宗纪》:“而犹有 李灵耀 作梗, 田承嗣 负恩,命将出军,劳师弊赋者,盖阳九之未泰,岂君道之过歟!” 明 邵璨 《香囊记·问卜》:“中途自伤分凤友,念他乡战骨谁收,奈何薄命遭阳九。” 清 钱谦益 《慈光寺》:“呜呼!卅年来沧桑逼阳九。”
词语解释:二九  拼音:èr jiǔ
(1).即十八。 汉 扬雄 《太玄·图》:“玄有六九之数,策用三六,仪用二九,玄其十有八用乎?” 范望 注:“不正言十八而言二九者,玄之辞也。”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巨相四八,照曜於大千;尊法二九,包笼乎无外。”按:小乘之宗,计有二九十八部之分派。《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那 韩子文 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所以年过二九,尚未有亲。”
(2).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唐 令狐楚 《九日言怀》诗:“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
(3).指冬至进九后的第二个九天。即冬至日起的第十天至第十八天。民谚:“一九、二九不出手。”
词语解释:九月九  拼音:jiǔ yuè jiǔ
重阳节。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九月九》:“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
词语解释:天九  拼音:tiān jiǔ
一种赌博。用牙牌三十二张,四人入局,各得八张,以大击小,牌分文武,文牌以天牌为尊,武牌以九点为尊,故名。
词语解释:初九  拼音:chū jiǔ
《易·乾》:“初九:潜龙,勿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按《周易》每卦六爻。第一爻为阳爻者,称为“初九”(“九”,称“老阳”)。表明事物正处于发展变化的初级阶段。后因以“初九”谓尚未发迹之时。 北魏 高允 《徵士颂》:“初九而潜,望云而起。” 唐玄宗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序》:“朕昔在初九,佐贰此州。”
词语解释:一九  拼音:yī jiǔ
(1).谓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极则复于一,终而复始,故用以喻循环之理。《参同契》卷下:“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復始。” 蒋一彪 集解:“阳生於一成於九。阳数至九则极,极则復於一,此谓一九之数,终而復始。”
(2).佛教语。指净土宗九品往生的教义。 唐 迦才 《净土论序》:“二八宏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 东 夏 。”又 唐 迦才 《净土论序》:“二八之观齐阔,一九之生同归。”“二八”指净土宗的“十六观”。
(3). 满 俗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一九,至多九九。《清史稿·礼志八》公主下嫁仪:“初定﹝额駙﹞諏日诣午门,进一九礼,即纳采也。”
(4).从每年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亦指第一个九天。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一:“至后九九气候,谚云:‘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
词语解释:元九  拼音:yuán jiǔ
唐 代诗人 元稹 的别称。 元 排行第九,因以称之。 宋 杨伯嵒 《臆乘·行第》:“前辈以第行称,多见之诗。 少陵 称 謫仙 为十二…… 刘禹锡 谓 元稹 为 元九 。” 清 赵翼 《拜袁揖赵哭蒋图》诗:“ 居易 名先 元九 齐,晚更 刘郎 觴咏继。”
词语解释:暗九  拼音:àn jiǔ
俗谓岁数逢“九”的倍数为“暗九”(逢“九”为“明九”)。或以为“九”是难关,须祈福消灾。《红楼梦》第八八回:“ 鸳鸯 道:‘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许下一塲九昼夜的功德,发心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刚经》。’”
词语解释:黄九  拼音:huáng jiǔ
北宋 诗人、书法家 黄庭坚 排行第九,因以称之。 宋 杨伯嵒 《臆乘·行第》:“前辈以行第称,多见之诗…… 少游 称 后山 为 陈三 , 山谷 为 黄九 。” 清 纳兰性德 《虞美人·为梁汾赋》词:“眼看鸡犬上天梯, 黄九 自招 秦七 共泥犁。” 姚锡钧 《论诗绝句》之五:“ 大苏 奔放 黄九 鍊,并为斯人风骨健。”
词语解释:用九  拼音:yòng jiǔ
《易》《乾》卦特有之爻题。谓六爻皆九。《易·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王弼 注:“九,天之德也。” 孔颖达 疏:“言六爻俱九,乃共成天德,非是一爻之九则为天德也。” 高亨 注:“依古筮法,筮遇《乾》卦,六爻皆七,则以卦辞断事,六爻皆九,则以用九爻辞断事。用九犹通九,谓六爻皆九也。见亦读为现。爻辞言:群龙出现於天空,其头被云遮住。此比喻众人俱得志而飞腾,自为吉。”因以“用九”指奋发有为。 金 元好问 《东平行台严公祠堂碑铭》:“乾龙用九方奋飞,潜蛟岂得留污池。” 清 尹会一 《上孙静轩先生书》之二:“有亢无悔,此乃用九之君子。”
词语解释:数九  拼音:shǔ jiǔ
进入从冬至开始的“九”。每九日为一个“九”,共有九个“九”。《金瓶梅词话》第七一回:“已是数九严寒之际,点水滴冻之时。”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仿佛数九寒天,谁给 梁建 身上浇了一桶凉水,他打了个冷颤。”
词语解释:回九  拼音:huí jiǔ
旧谓新娘结婚九日后回娘家为回九。《红楼梦》第九八回:“那日恰是回九之期,説是若不过去, 薛姨妈 脸上过不去。”
词语解释:中九  拼音:zhōng jiǔ
指农历每月初九日。 宋 无名氏 《采兰杂志》:“九为阳数,古人以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十九日为下九。”
词语解释:穷九  拼音:qióng jiǔ
古代某些地方习俗以阴历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日。《岁时广记·正月晦·号穷子》《图经》:“ 池阳 风俗,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日,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
词语解释:什九  拼音:shí jiǔ
十分之九。指绝大多数。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中》:“惟变化二端,勘覈未彻,故自 宋 以来,学 杜 者什九失之。” 梁启超 《读陆放翁集》诗:“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 放翁 。” 鲁迅 《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一时代的纪念碑底的文章,文坛上不常有;即有之,也什九是大部的著作。”
词语解释:七九  拼音:qī jiǔ
(1).步枪的一种。 萧军 《八月的乡村》第七节:“一共是二十七个人,二十七棵步枪:七九、‘大盖’、‘八米厘’……全有啊!”
(2).农历冬至日起第五十五天至第六十三天,称为“七九”。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六九五十四,口中呬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
词语解释:梦九  拼音:mèng jiǔ
《礼记·文王世子》:“ 文王 谓 武王 曰:‘汝何梦矣?’ 武王 对曰:‘梦帝与我九龄。’”后因以“梦九”为祝人长寿之词。 宋 范仲淹 《老人星赋》:“士有仰而赋曰:天之象兮示劝,君之位兮善建。实赞天灵之数,允叶华封之愿。又何必 周王 之梦九,而 嵩岳 之呼万者也。”
词语解释:鸦九  拼音:yā jiǔ
亦作“鵶九”。 人名。 唐 有 张鸦九 ,善铸剑,其所造剑名鸦九剑。 唐 白居易 《鵶九剑》诗:“ 欧冶子 死千年后,精灵暗授 张鵶九 。 鵶九 铸剑 吴 山中,天与日时神借功。” 唐 元稹 《说剑》诗:“今復谁人铸,挺然千载后。既非古 风胡 ,无乃近 鸦九 。”
词语解释:牢九  拼音:láo jiǔ
见“ 牢丸 ”。
词语解释:牢丸  拼音:láo wán
亦称“ 牢九 ”。 食品名。汤团。一说为蒸饼。《初学记》卷二六引 晋 束晳 《饼赋》:“四时从用,无所不宜,唯牢丸乎!”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酒食》:“笼上牢丸,汤中牢丸。” 宋 苏轼 《游博罗香积寺》诗:“岂惟牢九荐古味,要使真一流仙浆。” 清 陈维崧 《二郎神·玉兰花饼》词:“想厨娘指螺红一缕,牢丸上纤痕犹凝。”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牢丸》:“牢丸之为物,必是汤团。 宋 以来多作牢九。 陆游 诗自注云:‘ 闻人德懋 言牢九是包子。’亦向壁之言。《老学丛谈》云:‘牢九者,牢丸也,即蒸饼, 宋 讳丸字,去一点,相承已久。’亦向壁之言。 北宋 《苏軾集》已作牢九,岂知豫避 靖康 嫌名耶?其言丸去一点为九,今市语九为未丸,犹然。”
词语解释:交九  拼音:jiāo jiǔ
进入数九节令
词语解释:庐九  拼音:lú jiǔ
庐江 、 九江 二郡的并称。《晋书·文苑传·伏滔》:“ 光武 连兵於 肥 舒 , 魏祖 驰马於 蘄 苦 ,而 庐 九 之间流溺兵凶者十而七八焉。”《文选·陆倕〈石阙铭〉》:“折简而禽 庐 九 ,传檄以下 湘 罗 。” 李善 注:“ 庐 ,庐 江 ; 九 , 九江 ;二郡名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官名地名从省》:“﹝六朝人﹞称 庐江 、 九江 为 庐 九 。”
词语解释:臭老九  拼音:chòu lǎo jiǔ
“文革”中对知识分子的蔑称,因当时知识分子被排在“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故称
词语解释:双九  拼音:shuāng jiǔ
指旧俗结婚后第十八天,男家送女家礼物的日子。《中国歌谣资料·廿六年跑反》:“亲友们弄了一顿光棍面,少油没醋多搁点盐。也不接回门不接双九,总怕路上闹麻烦。”
词语解释:阉九  拼音:yān jiǔ
北京 旧俗以正月十九日为祭祀 元 道教全真教主 长春真人 丘处机 的节日。此日为 丘 之生日。又称燕九节。 震钧 《天咫偶闻·郊坰》:“ 白云观 , 元 之 长春宫 也。昔在城中,今则为城外巨刹,犹可冠京师。正月十九,俗称阉九。前数日即游人不絶,士女昌丰,而羣奄尤所趋附,以 邱长春 万自宫者也。”参阅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白云观》
词语解释:赤九  拼音:chì jiǔ
指 东汉 光武帝 刘秀 。《后汉书·耿纯传》:“时 真定王 刘扬 ,復造作讖记云:‘赤九之后,癭扬为主。’” 李贤 注:“ 汉 以火德,故云赤也。 光武 於 高祖 九代孙,故云九。”《后汉书·曹褒传》:“ 元和 二年下詔曰:‘《河图》称:赤九会昌,十世以光,十一以兴。’” 李贤 注:“九谓 光武 ,十谓 明帝 ,十一谓 章帝 也。” 清 丘逢甲 《岁暮杂感》诗:“终见神符兴赤九,不应流泪到铜仙。”
词语解释:冻九  拼音:dòng jiǔ
指数九日子。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如杭》:“十年窗下,遇梅花冻九纔开。”
词语解释:十有八九  拼音:shí yǒu bā jiǔ
(1).谓绝大多数。 唐 杜甫 《负薪行》:“土风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十有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2).犹言大致不差,差不离。《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一个养娘道:‘阿爷,此猜十有八九,姐姐只为许了个盲子,心中不乐,时时流泪。惟有 王 家某郎与姐姐甚説得来……想必约着跟他走了。’”
词语解释:乾九  拼音:qián jiǔ
《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朱熹 本义:“言乾元用九,见与他卦不同。君道刚而能柔,天下无不治矣。”后以“乾九”称帝德。 清 鄂尔泰 《昭陵石马歌恭和御制元韵》:“自来房駟无虚生,六轡乘时应乾九。”
词语解释:十生九
死的歇后语
词语解释:干九  拼音:gàn jiǔ
《易。干。文言》:"干元用九,天下治也。"朱熹本义:"言干元用九,见与他卦不同。君道刚而能柔,天下无不治矣。"后以"干九"称帝德。
词语解释:三六九  拼音:sān liù jiǔ
(1).犹言常常,经常。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三章:“不严不行呀!就这么严,还三六九地被敌人发现哩!”
(2).指大概的数目。 王良瑛 《选》:“让谁给咱当家好,心里都有个三六九了吧!”
词语解释:不如意事常八九  拼音:bù rú yì shì cháng bā jiǔ
谓不合心意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语出《晋书·羊祜传》:“会 秦 、 凉 屡败, 祜 復表曰:‘ 吴 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而议者多不同。 祜 叹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再赋海棠》词:“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白雪遗音·南词·十二时》:“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语人言无二三。” 谷风 《加勒比海上的黄昏》:“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陷入沉思中的首相所反复思量着的就是这些。”
词语解释:小九九  拼音:xiǎo jiǔ jiǔ
(1).算术乘法的口诀,如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九九八十一等。《镜花缘》第七六回:“不瞒妹妹説:一个小九九儿学了半年,我还只当九九是八十三哩。” 苏曼殊 《惨世界》第十回:“就是算学罢,那小九九的算盘,我们也都会的。”
(2).比喻为自己的打算。犹言小算盘。亦用以泛喻谋算。 耿长锁 《做实事求是的模范》:“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怀里揣着自己的小九九,是非没个标准,这不是共产党的作风。”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二:“你哟,小九九也不知怎么打的。”
词语解释:正五九  拼音:zhèng wǔ jiǔ
指正月、五月、九月。其说本于佛教“三长斋月”之说。谓“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 南洲 ,若有善恶,镜中悉现”。见 宋 元照 《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之三。僧人在此三月中,严持斋戒,过午不食。民间遂有“正五九”月行善不杀生之俗。至 唐 武德 年间朝廷始明令正、五、九月不得行刑,禁屠杀。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七:“正五九仕宦者不交印,俗忌牢不可破。”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正五九不上官,自 唐 以来,有此忌矣。”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正五九月》
词语解释:牌九  拼音:pái jiǔ
赌具名。为骨牌的一种。《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 王长贵 同水手们推牌九,又赌输了钱。”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九:“年底的一天下晚, 韩老六 家放宝局,推牌九。”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搬夫们也各自躲开了,许多都躲到站外的一家小面馆里推着牌九。”
词语解释:搬九  拼音:bān jiǔ
北方旧俗。谓女儿出嫁后九日回娘家小住。 赵树理 《地板》:“冬天出嫁闺女,回礼物、陪嫁妆、请亲戚、女婿认亲、搬九,哪一次也不愿丢了脸,抬手动脚都要化钱。”
词语解释:淹九  拼音:yān jiǔ
明 朝风俗,京城正月举行灯市,于十八日收灯。次日,男女倾城出西郊 白云观 ,嬉游宴饮,名曰耍“烟九”。或称“淹九”。殆以灯事阑珊,未忍遽舍,取淹留之义。参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淹九》
词语解释:昌九  拼音:chāng jiǔ
指菖蒲。昌,通“ 菖 ”。 宋 陶穀 《清异录·昌九》:“ 宜春 太守 虞杲 ,郡斋植菖蒲五槛,次子梦髯翁自号 昌九 ,言:‘愿赐保养。’”
词语解释:筵九  拼音:yán jiǔ
清 代皇帝正月十九日游幸京城 西厂子 ,于 小金殿 举行筵宴,称为筵九。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筵九》:“十九日谓之筵九。每至筵九,皇上幸 西厂子 小金殿 筵宴,看玩艺贯跤。 蒙古 王公请安告归。臣工之得著貂裘者,尽於是日脱去,改穿白锋毛矣。”
词语解释:一日三,三日九  拼音:yī rì sān ,sān rì jiǔ
谓逐日积累,聚少成多。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搭帮一位本家借了我一笔本钱,叫我挑点零米卖,一日三,三日九,总多多少少赚得一点。”
词语解释:言十妄九  拼音:yán shí wàng jiǔ
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三折:“喒则道舌剌剌言十妄九,村棒棒呼幺喝六。”
词语解释:耍燕九  拼音:shuǎ yàn jiǔ
亦作“ 耍烟九 ”。 旧时 北京 人正月十九日游集于西郊 白云观 ,称“耍燕九”。又称燕九节。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正月﹞十九日集 白云观 ,曰耍燕九,弹射走马焉。”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淹九》:“京师正月灯市,例以十八日收灯,城中游冶顿寂。至次日,都中士女倾国出城西郊所谓 白云观 者,联袂嬉游,席地布饮,都人名为耍烟九,意以为火树星桥甫收声彩,而以烟火得名耳。”
词语解释:耍烟九  拼音:shuǎ yān jiǔ
见“ 耍燕九 ”。
词语解释:耍燕九  拼音:shuǎ yàn jiǔ
亦作“ 耍烟九 ”。 旧时 北京 人正月十九日游集于西郊 白云观 ,称“耍燕九”。又称燕九节。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正月﹞十九日集 白云观 ,曰耍燕九,弹射走马焉。”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淹九》:“京师正月灯市,例以十八日收灯,城中游冶顿寂。至次日,都中士女倾国出城西郊所谓 白云观 者,联袂嬉游,席地布饮,都人名为耍烟九,意以为火树星桥甫收声彩,而以烟火得名耳。”
词语解释:罴九  拼音:pí jiǔ
古代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北山经》:“﹝ 伦山 ﹞有兽焉,其状如麋,其川在尾上,其名曰羆九。”一本作“ 羆 ”。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罴九兽》:“窍生尾上,号曰羆九。”《儒林外史》第三八回:“ 郭孝子 举眼一看,只见前面山上蹲着一个异兽,头上一隻角,只有一隻眼睛,却生在耳后,那异兽名为‘羆九’。”
词语解释:窈九  拼音:yǎo jiǔ
闽 中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窈九”。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 闽 中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窈九,谓是日天气常窈晦然也。家家以糖枣之属,作糜餔之。”
词语解释:燕九  拼音:yàn jiǔ
见“ 燕九节 ”。
词语解释:燕九节  拼音:yàn jiǔ jié
旧俗以正月十九日为“燕九节”。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白云观》:“真人名 处机 ,字 通密 , 金皇统 戊辰正月十九日生……今都人正月十九,致浆祠下,游冶纷沓,走马蒲博,谓之燕九节。又曰宴丘。”亦省称“ 燕九 ”。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正月﹞十九日,名燕九是也。都城之西南,有 白云观 者,云是胜国时, 邱真人 成道处。此日僧道辐輳,凡圣溷襍,勋戚内臣,凡好黄白之术者,咸游此访丹诀焉。” 清 方文 《正月十九日龚孝升都宪社集观灯》诗:“京师胜日夸燕九,远近黄冠会 白云 。”参见“ 宴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