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予夺 拼音:yǔ duó
(1).赐予和剥夺。《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驭群臣:一曰爵,以驭其贵。二曰禄,以驭其富。三曰予,以驭其幸……六曰夺,以驭其贫。” 郑玄 注:“幸,谓言行偶合於善,则有以赐予之……夺,谓臣有大罪,没入家财者。”《管子·七法》:“予夺也,险易也,利害也,开闭也,杀生也,谓之决塞。”
(2).引申为赏罚。 明 王凤洲 《纲鉴会纂》卷四四:“ 范华阳 曰:‘今 僖宗 两无予夺,何以儆 全忠 而服 克用 耶!’”
(3).裁决,裁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朝夕聚议,寒暑烦劳,背春涉冬,竟无予夺。”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 蜀王 妃父 杨誉 ,在省竞婢,都官郎中 薛仁方 留身勘问,未及予夺。”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谨详谳之议》:“使断疑狱者,以此为予夺轻重之权度。”
(4).褒贬。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序》:“一时之闻见,本於无心;千载之予夺,狃於私意。” 清 嵇璜 《皇朝通志·凡例》:“自诸王及内外大臣之例,得请謚者,高下予夺,各如其分。”词语解释:予知 拼音:yǔ zhī
自谓聪明。《礼记·中庸》:“人皆曰予知。” 郑玄 注:“予,我也。言凡人自谓有知。”后称妄自尊大曰“予智予雄”,本此。词语解释:予告 拼音:yǔ gào
(1). 汉 代二千石以上有功官员依例给以在官休假的待遇,谓之予告。告,休假。《汉书·冯野王传》:“今有司以为予告得归,赐告不得,是一律两科,失省刑之意。”《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常告归之田” 裴骃 集解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 汉 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者也。”
(2).后代凡大臣因病、老准予休假或退休的都叫予告。 宋 杨万里 《二月二十四日雨中泛舟赋诗》:“君王予告作寒食,来看 孤山 海棠色。”《明史·文苑传三·李攀龙》:“﹝ 攀龙 ﹞念母思归,遂谢病。故事,外官谢病不再起,吏部重其才,用 何景明 例,特予告归。予告者,例得再起。”《清会典·吏部·稽勋清吏司》:“凡官年老告休者,则令致仕。大臣予告者,或加衔、或食俸,皆出特恩,以示优异焉。”《花月痕》第三回:“原来 漱玉 家中有一座园亭,是太傅予告之后,颐养之地。”词语解释:予归 拼音:yǔ guī
准予辞官回家。 明 吕坤 《大明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吕君墓志铭》:“君不辨,引疾乞骸。上不加谴怒,以调理予归。”词语解释:予美 拼音:yǔ měi
指自己所爱的人。《诗·陈风·防有鹊巢》:“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朱熹 集传:“予美,指所与私者也。”《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朱熹 集传:“予美,妇人指其夫也。”词语解释:予以 拼音:yǔ yǐ
给以。 清 林则徐 《请定乡试同考官校阅章程并预防士子剿袭诸弊折》:“如首场文艺非有大疵,仅点数行而止者,据实参奏,予以处分。” 毛泽东 《我们的经济政策》:“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也应予以极大的注意。”词语解释:予乐 拼音:yǔ lè
指 汉明帝 永平 三年所用的郊庙音乐《大予乐》。 汉 班固 《东都赋》:“扬世庙,正予乐。”《后汉书·章帝纪》:“﹝ 明帝 ﹞作登歌,正予乐,博贯六蓺,不舍昼夜。”词语解释:予小子 拼音:yǔ xiǎo zi
(1).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书·泰誓上》:“肆予小子 发 ,以尔友邦冢君,观政於 商 。”《诗·周颂·闵予小子》:“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又为天子居丧时的自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未除丧,曰予小子。”
(2).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 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昔予翼考,维斯伊抚;今予小子,繆寻末绪。” 明 吕坤 《呻吟语序》:“予小子生而昏弱善病。” 清 李渔 《秦淮健儿传》:“后生曰:‘予小子亦 泗 人,归途迷失,望长者指南之。’”词语解释:予决 拼音:yǔ jué
给予决定或裁决。《元典章·户部十一·影避》:“於内若有疑惑不能予决者,具由咨中书省定夺。”《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今 张浩 忽背前约,使妾呼天叩地,无所告投……为此冒耻凟尊,幸望台慈特赐予决!”词语解释:予宁 拼音:yǔ níng
给丧假。《汉书·哀帝纪》:“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寧三年。” 颜师古 注:“寧,谓处家持丧服。”词语解释:予圣 拼音:yǔ shèng
自以为圣人,谓自夸高明。《诗·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 孔颖达 疏:“俱曰我身大圣,唯各自矜。” 朱熹 集传:“皆自以为圣人。”词语解释:予句 拼音:yǔ jù
见“ 予勾 ”。
词语解释:予勾 拼音:yǔ gōu
亦作“ 予句 ”。 谓皇帝或其指定的大臣用硃笔在判处死刑者的名字上画勾以示批准。《清会典·内阁·大学士协群大学士职掌》:“朝审秋审之勾决者,得旨则予勾。”《清史稿·刑法志三》:“句到,刑部按期进呈黄册。至日,素服御殿,大学士三法司侍,上秉硃笔,或命大学士按单予句。”词语解释:予一人 拼音:yǔ yī rén
古代帝王的自称。《书·汤诰》:“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誥。’” 孔 传:“天子自称曰‘予一人’。”《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孔颖达 疏:“曰‘予一人’者,予,我也。自‘朝诸侯’以下,皆是内事,故不假以威称。但自谓‘予一人’者,言我是人中之一人,与物不殊,故自谦损。”《汉书·文帝纪》:“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託于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予一人。”《元史·世祖纪》:“求之今日, 太祖 嫡孙之中,先皇母弟之列,以贤以长,止予一人。”词语解释:予人口实 拼音:yǔ rén kǒu shí
给人留下指责的话柄词语解释:予冲人 拼音:yǔ chōng rén
亦作“ 予冲人 ”。 古代帝王对先王、长辈的自称。《书·金縢》:“昔公勤王家,惟予冲人弗知。” 孔 传:“﹝ 成王 ﹞言己童幼不及知 周公 昔日忠勤。”《元史·世祖纪一》:“肆予冲人,渡 江 之后,盖将深入焉。”参见“ 予小子 ”。
词语解释:予小子 拼音:yǔ xiǎo zi
(1).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书·泰誓上》:“肆予小子 发 ,以尔友邦冢君,观政於 商 。”《诗·周颂·闵予小子》:“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又为天子居丧时的自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未除丧,曰予小子。”
(2).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 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昔予翼考,维斯伊抚;今予小子,繆寻末绪。” 明 吕坤 《呻吟语序》:“予小子生而昏弱善病。” 清 李渔 《秦淮健儿传》:“后生曰:‘予小子亦 泗 人,归途迷失,望长者指南之。’”词语解释:予夺生杀 拼音:yǔ duó shēng shā
《周礼·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夺、生、诛(责备)等权力。后因以“予夺生杀”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生死大权。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地阴阳》:“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各当其义。”参见“ 予夺 ”。
词语解释:予夺 拼音:yǔ duó
(1).赐予和剥夺。《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驭群臣:一曰爵,以驭其贵。二曰禄,以驭其富。三曰予,以驭其幸……六曰夺,以驭其贫。” 郑玄 注:“幸,谓言行偶合於善,则有以赐予之……夺,谓臣有大罪,没入家财者。”《管子·七法》:“予夺也,险易也,利害也,开闭也,杀生也,谓之决塞。”
(2).引申为赏罚。 明 王凤洲 《纲鉴会纂》卷四四:“ 范华阳 曰:‘今 僖宗 两无予夺,何以儆 全忠 而服 克用 耶!’”
(3).裁决,裁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朝夕聚议,寒暑烦劳,背春涉冬,竟无予夺。”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 蜀王 妃父 杨誉 ,在省竞婢,都官郎中 薛仁方 留身勘问,未及予夺。”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谨详谳之议》:“使断疑狱者,以此为予夺轻重之权度。”
(4).褒贬。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序》:“一时之闻见,本於无心;千载之予夺,狃於私意。” 清 嵇璜 《皇朝通志·凡例》:“自诸王及内外大臣之例,得请謚者,高下予夺,各如其分。”词语解释:予雄 拼音:yǔ xióng
自谓英雄。《管子·宙合》:“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词语解释:予赐 拼音:yǔ cì
予告和赐告。《汉书·冯野王传》:“吏二千石告,过 长安 謁,不分别予赐。”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予,予告也;赐,赐告也。”参见“ 予告 ”、“ 赐告 ”。词语解释:予齿去角 拼音:yǔ chǐ qù jiǎo
谓天生动物赋予齿就不赋予角。比喻事物无十全十美。《汉书·董仲舒传》:“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乎!” 颜师古 注:“谓牛无上齿则有角,其餘无角者则有上齿。”《花月痕》第十一回:“ 荷生 笑道:‘大抵花到极红,香气便觉减些,所以海棠説是无香。这也是予齿去角的意思。’”词语解释:予勾 拼音:yǔ gōu
亦作“ 予句 ”。 谓皇帝或其指定的大臣用硃笔在判处死刑者的名字上画勾以示批准。《清会典·内阁·大学士协群大学士职掌》:“朝审秋审之勾决者,得旨则予勾。”《清史稿·刑法志三》:“句到,刑部按期进呈黄册。至日,素服御殿,大学士三法司侍,上秉硃笔,或命大学士按单予句。”词语解释:予冲子 拼音:yǔ chòng zi
即予冲人。《书·洛诰》:“王若曰:‘公,明保予冲子。’” 孔 传:“﹝ 成王 ﹞言公( 周公 )当明安我童子,不可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