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汉语字典二拼音:èr 属 寘韵
 
 
二 èr〈数〉 
〈形〉(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一加一的和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说文》因二以济民行。——《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赐也闻一以知二。——《论语·公冶长》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韩非子·五蠹》又如:二加四得六;总数为二;二府(大肠和小肠;二太爷);二形(男女两性);二难(指难兄难弟,即蔡、宋两御史);二仪(两仪。指天地、阴阳);二纪(二十四年。一纪为十二年);二氏(释教与道教);二军(汉代禁卫军之南军和北军);二南(原指《诗经》中的《周南》与《召南》借指淑女与君子相配);二星(银子二钱。星,秤杆上的记数点);二天(再嫁;嫁二夫)百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十时对二十的省称 。如:一百二千位数后接着整数二百时对二百的省称 。如:八千二万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千时对二千的省称 。如:四万二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杜甫《石壕吏》又如:二手(副手,二把手);二尹(知县副职县丞的别称);二舍(二公子,二少爷。舍:舍人。原为官名,后用以称显贵人家子弟);二甲(殿试的第二等);二门(指大门内的一道总门) 
两样;有区别 。如:二屋里(另住一处。比喻说话岔了道);二价(异议)不专一;不忠诚 。如:有二心;二四(放肆,胡作非为);二三(三心二意) 康熙字典二古文: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而至切,音樲。 地數之始,卽偶之兩畫而變之也。《易·繫辭》分而爲二,以象兩。《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又共二徼大罪也。《註》謂兼二職。《荀子·議兵篇》權出於一者强,權出於二者弱。《史記·韓信傳》功無二於天下。《前漢·嚴助傳》詔曰: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輳,以爲天下少雙,海內寡二。又巽二,風神名。又古貨布文帝字。見《六書略》。𠄠字上下畫均齊。上畫短者,乃古文上字也。今相仍上短下長作二字,非。貳。𠄞𠄠𠄟二。考證:〔《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又供二招大罪也。〕謹照原文供改共。招改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