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yǔ,语言][chǔ chú,居住、处理,动形词]屿[详注1][yǔ,给予][yǔ,赐予][详注2][jǔ][详注3][zhù][duō]峿[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諿[详注4]汿


注1:去 墟上声。《集韵》彻也。又藏也。《前汉·苏武传》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注》去,收藏也。又《集韵》或作弆。《前汉·陈遵传》遵善书,与人尺牍,皆藏弆以为荣。《注》弆,亦藏也。
注2:御 《类篇》偶举切,驭上声。止也。《左传·襄四年》季孙不御。《注》御,止也。《释文》御,鱼吕反。 又鲁邑名。《左传·襄二十二年》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注》御叔,鲁御邑大夫。《释文》御,鱼吕反。
注3:作 zuò,音阻。《韩愈·处州孔子庙碑》惟此庙学,邺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注4:鐻 音巨。与簴同。钟鼓之柎也。《史记·秦始皇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
拼音:wǔ 麌韵

五 wǔ
〈形〉
  •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数〉
  • 四加一的和
  • 五,数也。——《广韵》
  •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 塞其五山。——·李朝威《柳毅传》
  • 五战于。——·苏洵《六国论》
  • 起则五六揖。——·宗臣《报刘一丈书》
  • 监五室。——·方苞《狱中杂记》
  • 又如:五路总口(通往东、西、南、北、中五路的交叉口);五车腹笥(腹中装有五车书,比喻知识丰富,学问渊博);五方旗帜(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插上青、黄、赤、白、黑五色旗);五伯(春秋时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说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虫(鳞虫、羽虫、倮虫、毛虫、介虫的合称);五木(泛指古时的形具,如枷、镣、铐等);五浮(上等土壤);五细(指出身贱,年辈小,关系远,资历浅,地位低的五类人);五云(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五剽(白色粉状的中等土壤);五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通“伍”
  • 五,伍与五,音同义别,官府文书五作伍。——《正字通》
〈名〉
  •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 偶;相类
  •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 五行
  •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 孟贲过于,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 指五帝 。如:五三(五帝三王)
  •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