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梗上声 [měng][jìng,形词][详注1][《廣韻》獸似狐,有翼。《集韻》飛狐也。][详注2][详注3]


注1:睛 音请。《字林》眳睛,不悦目貌。又音阱。与睁同。
注2:冥 《集韻》《韻會》母迥切《正韻》母耿切,銘上聲。《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于熲。《朱註》冥冥,昏晦也
注3:囧 音憬。《说文》窗牖丽廔闿明,象形。 又伯囧,人名。周太仆。正本作囧,俗讹作炯。见《书·囧命》。 又与炯同。《韩愈诗》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囧囧。《注》囧囧犹炯炯也。炯从火囧。
共12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井邑井井井闾井疆井渫井谷井斜井隧
井底井阑井脉井底蛙井鲋井槛井绳井鱼
井泉井陉井落井眢井亭井收井户井里制
井臼井床井赋井庐井公井干楼井石井遂
井络井税井树井地井养井花水井室井邑田
井花井灶井甃井陌井台井冠井函井钿
井蛙井华井市井渠井星井冈山井闬井陉关
井田井径井眉井坎井硙井圃井蟆井架
井栏井口井屋井中泥井牧井亩井落在吊桶里井曲
井干井里井湄井陉口井堙井甸井捽井椁

词语解释:井邑  拼音:jǐng yì
(1).城镇;乡村。语本《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晋 陆云 《答张士然》诗:“脩路无穷迹,井邑自相循。” 唐 杜甫 《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诗:“ 忠州 三峡内,井邑聚云根。” 明 区大相 《南行感怀》诗:“贡采山川竭,徵输井邑虚。”
(2).市井。 唐 王维 《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诗:“閭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陈贻焮 注:“井邑,即市井。”《新五代史·南平世家》:“ 荆南 节度十州,当 唐 之末,为诸道所侵, 季兴 ( 高季兴 )始至, 江陵 一城而已,兵火之后,井邑凋零。”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井邑骚然,商贾罢市。”参见“ 井市 ”。
(3).故里。 唐 张说 《唐故赠齐州司马陆公神道碑》:“路艰寇阻,兵危势急,公独颠沛致丧,归其井邑。”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二九:“老大荒凉餘井邑,半龕残火一翁禪。”
词语解释:井市  拼音:jǐng shì
(1).做买卖的市街。古代因井为市,故称。 唐 李绅 《入扬州郭》诗:“堤绕门津喧井市,路交村陌混樵渔。” 明 文徵明 《饮子畏小楼》诗:“君家在 皐桥 ,諠闐井市区。”
(2).代称商贾。 宋 梅尧臣 《李审言相招令开宝塔院》诗:“又效井市态,屈强体非雅。”
词语解释:井底  拼音:jǐng dǐ
见“ 井底蛙 ”。
词语解释:井底蛙  拼音:jǐng dǐ wā
亦作“ 井底鼃 ”。 即井蛙。《东观汉记·马援传》:“ 子阳 井底鼃耳!” 明 谢谠 《四喜记·紫禁明扬》:“浅陋真如井底蛙。” 郭沫若 《文化上的友谊竞赛》:“他们的所谓自由世界是井底蛙眼中的世界。”亦省作“ 井底 ”。 宋 曾巩 《贺克伏交阯表》:“唶海隅之昧俗,肆井底之狂谋。”参见“ 井蛙 ”。
词语解释:井泉  拼音:jǐng quán
水井。《礼记·月令》:“天子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名源、渊泽、井泉。” 唐 张籍 《送流人》诗:“拥雪添军垒,收冰当井泉。”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旦:﹞此间有一口古井,不免投入死休。﹝欲投井介﹞﹝前腔:﹞将身赴井泉,思量左右难。” 鲁迅 《华盖集·导师》:“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词语解释:井臼  拼音:jǐng jiù
(1).汲水舂米,泛指操持家务。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南之妻》:“亲操井臼,不择妻而娶。” 唐 柳宗元 《送从弟谋归江陵序》:“足其家,不以非道;进其身,不以苟得。时退则退,尊老无井臼之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伍秋月》:“骨耎足弱,不能为君任井臼耳。”
(2).水井和石臼。借指屋舍、庭院。 唐 卢纶 《寻贾尊师》诗:“井臼阴苔遍,方书古字多。” 宋 梅尧臣 《送张山甫秘校归缑氏》诗:“蓬巷闹鷄犬,藤花荫井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顾宗祧而动念,君子所以有伉儷之求;瞻井臼而怀思,古人所以有鱼水之爱也。”
词语解释:井络  拼音:jǐng luò
(1).井宿区域。 晋 左思 《蜀都赋》:“ 岷山 之精,上为 井络 。” 刘逵 注:“《河图括地象》曰:‘ 岷山 之地,上为 井络 ,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 天井 ’,言 岷山 之地,上为 东井 维络; 岷山 之精,上为天之 井 星也。” 唐 孙樵 《刻武侯碑阴》:“是 井络 之野,与 武侯 存亡俱矣。” 惜秋 《维新梦·授职》:“回望 天彭 井络 ,彗星作作芒寒。”
(2).井宿的分野。专指 岷山 。 唐 李商隐 《井络》诗:“ 井络 天彭 一掌中,漫夸天设剑为峰。” 张索 《拟李义山〈井络〉》诗:“ 井络 天彭 地势雄,极天云雾起鸿濛。”
(3).泛指 蜀 地。《宋书·袁豹传》:“清 江 源於滥觴,澄氛祲於 井络 。” 宋 陆游 《晚登子城》诗:“老 吴 将军独护 蜀 ,坐使 井络 无欃抢。”
(4).犹言井里、街道。 明 李东阳 《送王公济归武昌歌》:“ 武昌 何雄哉?高藩巨镇天为开。英雄割据三千年,圣代乾坤尽陶冶。翬飞井络周沓乎其间,不独帆檣往来者。”
词语解释:井花  拼音:jǐng huā
见“ 井花水 ”。
词语解释:井花水  拼音:jǐng huā shuǐ
亦作“ 井华水 ”。 清晨初汲的水。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法酒》:“秔米法酒:糯米大佳。三月三日,取井花水三斗三升,绢簁麴末三斗三升,秔米三斗三升。” 石声汉 注:“清早从井里第一次汲出来的水。” 宋 苏轼 《赠常州报恩长老》诗之一:“碧玉盌盛红马瑙,井花水养石菖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二·井泉水》﹝集解﹞引 汪颖 曰:“井水新汲,疗病利人。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其功极广,又与诸水不同。”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你父亲用井华水慢慢地滴下去,那剑嘶嘶地吼着,慢慢转成青色了。”亦省作“ 井华 ”、“ 井花 ”。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之四:“童儿汲井华,惯捷瓶上手。” 清 赵翼 《两臂风痹复发》诗:“辟寒须用煖汤浴,復汲井华煮满斛。” 宋 杨万里 《六月十三日立秋》诗之一:“旋汲井花浇睡眼,洒将荷叶看跳珠。”
词语解释:井蛙  拼音:jǐng wā
亦作“ 井鼃 ”。 井底之蛙。比喻见闻狭隘,目光短浅的人。《庄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鼃,“ 蛙 ”的古字。虚,所居之处。 宋 苏轼 《辨道歌》:“吾恨尔见有所遮,海波或至惊井蛙。”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唉,那是客臣的井蛙之见喽,所谓‘情人眼里出 西施 ’啦。”
词语解释:井田  拼音:jǐng tián
(1).相传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为九区,形如“井”字,故名。其中为公田,外八区为私田,八家均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治私事。从 春秋 时起,井田制日趋崩溃,逐渐被封建生产关系所取代。《穀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范宁 注:“出除公田八十亩,餘八百二十亩,故井田之法,八家共一井,八百亩。餘二十亩,家各二亩半,为庐舍。” 三国 魏 曹操 《度关山》诗:“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严復 《论中国教化之退》:“ 秦 併天下,更古制,更井田而为阡陌。”参阅《周礼·考工记·匠人》《孟子·滕文公上》
(2).泛指田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
(3).在采矿工程中,一个矿田可分为属各个井(坑)开采的若干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井田”。
词语解释:井栏  拼音:jǐng lán
水井的围栏。《晋书·四夷传·林邑国》:“女嫁之时,著迦盘衣,横幅合缝如井栏,首戴宝花。”《西游记》第五三回:“那道人伏在井栏上,被 大圣 喝了一声。” 郭沫若 《南冠草》第四幕:“﹝ 夏完淳 ﹞盥漱已毕,走出井栏。”
词语解释:井干
见“ 井干 ”。
词语解释:井井  拼音:jǐng jǐng
(1).洁净不变貌。《易·井》:“往来井井。” 王弼 注:“不渝变也。” 孔颖达 疏:“此明性常井井,絜静之貌也。往者来者皆使洁静,不以人有往来改其洗濯之性,故曰往来井井也。” 唐 羊滔 《游烂柯山》诗:“路期访道客,游衍空井井。”
(2).形容整齐,有条理。《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杨倞 注:“井井兮,良易之貌;理,有条理也。”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田畴井井,满目桑麻。” 明 何焯 《义门读书记·史记上》:“三事错综成文,语脉復井井。”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八:“蜘蛛结网,野蜂营窝,虽则条理井井,本能突显……然而人的构筑,胸中早有成竹,以此特异于昆虫。”
(3).象声词。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吕琪》:“ 琪 纳凉轩下,隐闻井中井井之声不絶。”
词语解释:井阑  拼音:jǐng lán
(1).古代登高攻城的器具。《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曹真 遣将军 费曜 等拒之” 裴松之 注引《魏略》:“ 亮 ( 诸葛亮 )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
(2).同“ 井栏 ”。 唐 薛奇童 《怨诗》之一:“杨叶垂阴砌,梨花入井阑。”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诗》:“井阑排菡萏,檐瓦鬭鸳鸯。” 唐 李贺 《恼公》诗:“井槛淋清漆,门铺缀白铜。”
词语解释:井陉  拼音:jǐng xíng
山名。 太行山 的支脉。有要隘名 井陉口 ,又称 土门关 。 秦 汉 时为军事要地。《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荆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高诱 注:“ 井陘 ,在 常山 井陘县 。”《元和郡县图志·恒州》:“ 井陘县 , 六国 时 赵 地, 秦始皇 十八年, 王翦 兴兵攻 赵 ,下 井陘 。 汉高帝 三年, 韩信 、 张耳 东下 井陘 ,擒 成安君 ( 陈餘 ),即此地也。 陘山 ,在县东南八十里。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 井陘 …… 井陘口 ,今名 土门口 ,县( 获鹿县 )西南十里。即 太行 八陘之第五陘也。”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万里鸣刁斗,三军出 井陘 ,小的们随老爷去 河北 ,在此久等。” 王德钟 《和悼秋醉后之作》:“书生曾把《阴符》读,亦愿荷戈出 井陘 。”
词语解释:井床
即井栏。语本《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牀,金瓶素綆汲寒浆。” 唐 唐彦谦 《红叶》诗:“薜荔垂书幌,梧桐坠井牀。” 宋 陆游 《秋思》诗:“黄落梧桐覆井牀,莎根日夜泣寒螿。”
词语解释:井税  拼音:jǐng shuì
田税。《魏书·李世安传》:“井税之兴,其来日久。” 唐 钱起 《观村人牧山田》诗:“贫民乏井税,塉土皆垦凿。” 宋 陆游 《即事》诗之五:“井税无餘负,川原已饱犁。”
词语解释:井灶  拼音:jǐng zào
(1).井与灶。亦借指家园、故居。《穀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四:“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唐 杜甫 《咏怀》诗之二:“井灶任尘埃,舟航烦数具。” 郭沫若 《访日杂咏·吊千代松原》:“八年烽燧生灵苦,两弹鈿环井灶空。”
(2). 四川 、 云南 等地煎制井盐的工场。《清史稿·食货志一》:“盐场井灶,另编排甲。”
词语解释:井华  拼音:jǐng huá
见“ 井花水 ”。
词语解释:井花水  拼音:jǐng huā shuǐ
亦作“ 井华水 ”。 清晨初汲的水。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法酒》:“秔米法酒:糯米大佳。三月三日,取井花水三斗三升,绢簁麴末三斗三升,秔米三斗三升。” 石声汉 注:“清早从井里第一次汲出来的水。” 宋 苏轼 《赠常州报恩长老》诗之一:“碧玉盌盛红马瑙,井花水养石菖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二·井泉水》﹝集解﹞引 汪颖 曰:“井水新汲,疗病利人。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其功极广,又与诸水不同。”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你父亲用井华水慢慢地滴下去,那剑嘶嘶地吼着,慢慢转成青色了。”亦省作“ 井华 ”、“ 井花 ”。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之四:“童儿汲井华,惯捷瓶上手。” 清 赵翼 《两臂风痹复发》诗:“辟寒须用煖汤浴,復汲井华煮满斛。” 宋 杨万里 《六月十三日立秋》诗之一:“旋汲井花浇睡眼,洒将荷叶看跳珠。”
词语解释:井径  拼音:jǐng jìng
田间小路。《文选·鲍照〈芜城赋〉》:“边风起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 李善 注:“《周礼》曰:‘九夫为井。’又曰:‘夫间有遂,遂上有径。’” 李周翰 注:“屋三为井。径,道也。言人屋室迁毁,行道荒芜而丘陇亦已摧残。” 唐 杜甫 《重题》诗:“江雨铭旌湿,湖风井径秋。”《红楼梦》第三八回:“泉溉泥封勤护惜,好和井径絶尘埃。”
词语解释:井口  拼音:jǐng kǒu
井的上顶。例如:政府对井口天然气价格的控制。
上端装卸平台煤矿的入口和最接近的地区(例如地面井口罐笼装卸台或出车台等)
词语解释:井里  拼音:jǐng lǐ
(1).乡里。古代同井而成里,故称。《荀子·大略》:“ 和 之璧,井里之厥也。” 杨倞 注:“井里,里名。” 宋 陈亮 《祭卢钦叔母夫人文》:“閫内之懿,闻於井里。”《捻军史料丛刊·军情·同治七年闰四夏月十七日》:“众志成城,保卫井里。”
(2).里巷。 清 黄景仁 《岁暮篇》诗:“更闻井里喧,索逋百不让。” 清 姚莹 《游榄山记》:“吾始见此乡井里晏如。”
词语解释:井闾  拼音:jǐng lǘ
(1).市井,里巷。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近楼臺井閭点画察。” 赵仁举 注:“近则楼臺井邑点画之间皆可察见。”
(2).村落。《唐书·杜牧传》:“井閭阡陌,仓廪财赋,果自治乎?”《宋史·薛向传》:“吏持斧四出伐木,无问井閭丘陇,民不敢诉。”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二:“尝登所谓北渚之址,则羣峰屹然,列于祠上,城郭井閭,皆在其下。”
(3).故里;邻里。 宋 梅尧臣 《上马和公议》诗:“井閭已是经时隔,亲旧全如远别来。”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总戎佳论》:“嚮者捐亲戚,背井閭,藐是一身,远游万里。”《清史稿·礼志三》:“民间报赛,亦借蜡祭联欢井閭。”
词语解释:井脉  拼音:jǐng mài
亦作“ 井脉 ”。 指地下水脉。 唐 方干 《书吴道隐林亭》诗:“橘枝亚路黄苞重,井脉牵湖碧甃深。”《宋史·郑文宝传》:“城中旧乏井脉。”
词语解释:井落  拼音:jǐng luò
村落。 宋 张耒 《冬日杂兴》诗之五:“南壁苍崖壮,穷冬井落閒。”《明史·倪岳传》:“道路愁怨,井落空虚。”
词语解释:井赋  拼音:jǐng fù
古代行井田而纳贡赋,因用以称田赋。语本《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以任地事,而令其贡赋”。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六:“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 唐 陆贽 《马燧浑瑊副元帅招讨河中制》:“授以师保之任,畴其井赋之养。” 宋 欧阳修 《除皇弟允初加食邑食实封余如故制》:“节旄并建,井赋兼增。”
词语解释:井树  拼音:jǐng shù
井与树荫,借指饮食休息之所。《周礼·秋官·野庐氏》:“宿息井树。” 郑玄 注:“井共饮食,树为蕃蔽。” 唐 独孤及 《抚州城南客馆新亭记》:“无脩除之备,无井树之设。”
词语解释:井甃  拼音:jǐng zhòu
(1).修井。《易·井》:“井甃无咎。” 孔颖达 疏引《子夏传》:“甃,亦治也。以塼垒井,修井之坏,谓之为甃。”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他日井甃毕,用土益作堤。” 清 曹寅 《使院种竹》诗:“井甃既加甓,小径通轩前。”
(2).井壁。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决渟洿之汀濙,塞井甃之沦坳。”
词语解释:井市  拼音:jǐng shì
(1).做买卖的市街。古代因井为市,故称。 唐 李绅 《入扬州郭》诗:“堤绕门津喧井市,路交村陌混樵渔。” 明 文徵明 《饮子畏小楼》诗:“君家在 皐桥 ,諠闐井市区。”
(2).代称商贾。 宋 梅尧臣 《李审言相招令开宝塔院》诗:“又效井市态,屈强体非雅。”
词语解释:井眉  拼音:jǐng méi
见“ 井湄 ”。
词语解释:井湄  拼音:jǐng méi
亦作“ 井眉 ”。 井口的边沿。语本 汉 杨雄 《酒箴》:“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湄,处高临深,动常近危。”《汉书·游侠传·陈遵》引作“眉”。 颜师古 注:“眉,井边地,若人目上之有眉。” 宋 晁补之 《同鲁直和普安院壁上苏公诗》:“散篆縈帘额,留云暗井眉。” 金 李俊民 《醉黎赋》:“井眉之瓶,不以近危而不居。”
词语解释:井屋  拼音:jǐng wū
农舍,村落。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井屋有烟起,疮痍无血流。” 唐 韦应物 《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诗:“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
词语解释:井湄  拼音:jǐng méi
亦作“ 井眉 ”。 井口的边沿。语本 汉 杨雄 《酒箴》:“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湄,处高临深,动常近危。”《汉书·游侠传·陈遵》引作“眉”。 颜师古 注:“眉,井边地,若人目上之有眉。” 宋 晁补之 《同鲁直和普安院壁上苏公诗》:“散篆縈帘额,留云暗井眉。” 金 李俊民 《醉黎赋》:“井眉之瓶,不以近危而不居。”
词语解释:井疆  拼音:jǐng jiāng
井邑的疆界。《书·毕命》:“弗率训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 孔 传:“其不循教道之常,则殊其井居田界,使能畏为恶之祸,慕为善之福。” 唐 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史君文》诗:“道丧古兵赋,时来开井疆。”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一》:“歷山川但壮游览而不考其形势,閲井疆但观市肆而不察其风俗。”
词语解释:井底蛙  拼音:jǐng dǐ wā
亦作“ 井底鼃 ”。 即井蛙。《东观汉记·马援传》:“ 子阳 井底鼃耳!” 明 谢谠 《四喜记·紫禁明扬》:“浅陋真如井底蛙。” 郭沫若 《文化上的友谊竞赛》:“他们的所谓自由世界是井底蛙眼中的世界。”亦省作“ 井底 ”。 宋 曾巩 《贺克伏交阯表》:“唶海隅之昧俗,肆井底之狂谋。”参见“ 井蛙 ”。
词语解释:井蛙  拼音:jǐng wā
亦作“ 井鼃 ”。 井底之蛙。比喻见闻狭隘,目光短浅的人。《庄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鼃,“ 蛙 ”的古字。虚,所居之处。 宋 苏轼 《辨道歌》:“吾恨尔见有所遮,海波或至惊井蛙。”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唉,那是客臣的井蛙之见喽,所谓‘情人眼里出 西施 ’啦。”
词语解释:井眢  拼音:jǐng yuān
谓井水干涸。 唐 皮日休 《上真观》诗:“罅处似天裂,朽中如井眢。”
词语解释:井庐  拼音:jǐng lú
(1).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用以指井田和房舍。《通典·食货四》:“因井庐以定赋税。”
(2).泛指邻里;乡里。 南朝 宋 鲍照 《皇孙诞育上表》:“臺禁称祉,井庐相贺。” 钱振伦 注:“《左传》:‘庐井有伍’。” 清 恽敬 《新喻东门漕仓记》:“邻长、里宰、酇长、鄙师,即同井庐以行相推择者,故下之俗易达于上,上之风易究于下。”
词语解释:井地  拼音:jǐng dì
即井田。《孟子·滕文公上》:“经界不正,井地不钧。” 朱熹 集注:“井地,即井田也。” 宋 陆游 《岁莫感怀以余年谅无几休日怆已迫为韵》之十:“井地以养民,整整若棋画。” 清 夏炘 《释夏贡有公田》:“公田之名,原於井地,以井授地,由来久矣。”详“ 井田 ”。
词语解释:井田  拼音:jǐng tián
(1).相传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为九区,形如“井”字,故名。其中为公田,外八区为私田,八家均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治私事。从 春秋 时起,井田制日趋崩溃,逐渐被封建生产关系所取代。《穀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范宁 注:“出除公田八十亩,餘八百二十亩,故井田之法,八家共一井,八百亩。餘二十亩,家各二亩半,为庐舍。” 三国 魏 曹操 《度关山》诗:“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严復 《论中国教化之退》:“ 秦 併天下,更古制,更井田而为阡陌。”参阅《周礼·考工记·匠人》《孟子·滕文公上》
(2).泛指田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
(3).在采矿工程中,一个矿田可分为属各个井(坑)开采的若干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井田”。
词语解释:井陌  拼音:jǐng mò
街道。《南齐书·徐孝嗣传》:“井陌壃里,长轂盛於 周朝 。” 唐 李绅 《登禹庙迴降雪五言二十韵》:“裂繒分井陌,连壁混楼臺。”
词语解释:井渠  拼音:jǐng qú
地下水道。《史记·河渠书》:“於是为发卒万餘人穿渠,自 徵 引 洛水 至 商颜 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餘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穨以絶 商颜 ,东至山岭十餘里閒。井渠之生自此始。” 王国维 《西域井渠考》:“ 西域 本无此法,及 汉 通 西域 ,以塞外乏水,且沙土善崩,故以井渠法施之塞下。”
词语解释:井坎  拼音:jǐng kǎn
即坎井。浅井,废井。语本《庄子·秋水》:“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 宋 王令 《闻太学议》诗:“鮞虾陷井坎,莫与江海争。” 元 王恽 《滹沲秋涨行》:“望洋东视,夸海若似愤蛙比,跳跃井坎湫。”
词语解释:井中泥  拼音:jǐng zhōng ní
语出《易·井》:“井泥不食。” 孔颖达 疏:“井泥而不可食,即是久井不见渫治。”后用以比喻贤才沉埋下位。 南朝 梁 刘孝威 《箜篌谣》:“岂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尘。”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悒怏夜将半,但歌井中泥。” 廖仲愷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咏到潜龙字字悽,那堪重赋井中泥。”
词语解释:井陉口  拼音:jǐng xíng kǒu
要隘名。九塞之一。故址在今 河北省 井陉县 北 井陉山 上。又县西有故关,乃 井陉 西出之口。详“ 井陘 ”。
词语解释:井陉  拼音:jǐng xíng
山名。 太行山 的支脉。有要隘名 井陉口 ,又称 土门关 。 秦 汉 时为军事要地。《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荆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高诱 注:“ 井陘 ,在 常山 井陘县 。”《元和郡县图志·恒州》:“ 井陘县 , 六国 时 赵 地, 秦始皇 十八年, 王翦 兴兵攻 赵 ,下 井陘 。 汉高帝 三年, 韩信 、 张耳 东下 井陘 ,擒 成安君 ( 陈餘 ),即此地也。 陘山 ,在县东南八十里。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 井陘 …… 井陘口 ,今名 土门口 ,县( 获鹿县 )西南十里。即 太行 八陘之第五陘也。”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万里鸣刁斗,三军出 井陘 ,小的们随老爷去 河北 ,在此久等。” 王德钟 《和悼秋醉后之作》:“书生曾把《阴符》读,亦愿荷戈出 井陘 。”
词语解释:井渫  拼音:jǐng xiè
谓井已浚治。比喻洁身自持。 晋 陆机 《与赵王伦笺荐戴渊》:“﹝ 戴渊 ﹞砥节立行,有井渫之洁。”《宋书·刘义庆传》:“处士 南郡 师觉 ,才学明敏,操介清修,业均井渫,志固冰霜。”参见“ 井渫不食 ”。
词语解释:井渫不食  拼音:jǐng xiè bù shí
亦作“ 井渫莫食 ”。 谓井虽浚治,洁净清澈,但不被饮用。比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语出《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惻。” 王弼 注:“渫,不停污之谓也。” 孔颖达 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脩已全洁而不见用。” 汉 王粲 《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宋 陈亮 《与吕伯恭正字书》之三:“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测井渫不食乎?” 清 钱谦益 《第三问》:“ 屈子 者,得《诗》之真者也。当 怀王 之时,井渫不食,不知其主之不悟,而忧思彷徨,眷顾宗国。”
词语解释:井鲋  拼音:jǐng fù
(1).生活在井中的鲋鱼。喻见识浅陋。语本《易·井》:“井谷射鮒。” 唐 骆宾王 《答员半千书》:“夫鯤之为鱼也,潜碧波,泳沧流,沉腮於 渤海 之中,掉尾乎风涛之下,而濠鱼井鮒自以为可得而齐焉。” 唐 欧阳詹 《刖卞和述》:“昔 宋玉 以蕃禽井鮒不测灵凤长鲸,信哉。”
(2).喻身处困境。 唐 白居易 《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诗:“井鮒思返泉,笼鶯悔出谷。”
词语解释:井亭  拼音:jǐng tíng
遮蔽水井的亭子。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忿起拆其井亭,共烧以御寒。”《元史·祭祀志三》:“井在神厨之东北,有亭。酒库三间,在井亭南,西向。”
词语解释:井公  拼音:jǐng gōng
传说中的古代隐士。《穆天子传》卷五:“是日也,天子北入于 邴 ,与 井公 博,三日而决。” 郭璞 注:“疑 井公 贤人而隐 祊 ,故 穆王 就之游戏也。” 清 陈维崧 《法驾导引·曹南耕表弟礼斗甚虔词以纪之》:“ 毛女 弄琴红捍拨, 井公 戏博紫樗蒱。”
词语解释:井养  拼音:jǐng yǎng
(1).谓井水供养于人,源源不尽。《易·井》:“井养而不穷也。” 孔颖达 疏:“叹美井德,愈汲愈生,给养於人,无有穷已也。”
(2).比喻受到别人的好处、恩惠。《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南朝 梁元帝 《答刘缩求述制旨义书》:“叩而必应,已谢悬钟;汲而无竭,復乖井养。”
词语解释:井台  拼音:jǐng tái
(1).井栏。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八:“每一个井台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 孙犁 《村歌》上篇十三:“人们在井台上说着笑着,换班浇着。”
(2).即 冰井台 , 三国 魏 曹操 所筑,故址在今 河南省 漳县 西南。 唐 贾岛 《寄李辀侍郎》诗:“ 井臺 怜 操 ( 曹操 )筑, 漳 岸想 丕 ( 曹丕 )疏。”
词语解释:井星  拼音:jǐng xīng
即井宿。《晋书·天文志上》:“王者用法平,则井星明而端列。”
词语解释:井硙  拼音:jǐng wèi
犹言井臼。硙,磨。 宋 苏轼 《龟山辩才师》诗:“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供井磑。”《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亲操井磑应门户。”
词语解释:井牧  拼音:jǐng mù
谓按土质区划田地,或为井田耕作,或为牧地畜牧,二牧而当一井,以便于授田、贡赋。 明 宋濂 《文原》:“天衷民彝之叙,礼乐刑政之施,师旅征伐之法,井牧州里之辨,华夷内外之别,復皆则而象之。”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四:“此以五十田为赐,如九田为一井,为数自不合,即一田为一井亦与井牧法不合。”
词语解释:井堙  拼音:jǐng yīn
谓堵塞水井。《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陈侯 会 楚子 伐 郑 ,当 陈 隧者,井堙木刊, 郑 人怨之。” 杜预 注:“堙,塞也。”
词语解释:井谷  拼音:jǐng gǔ
(1).井中;井底。《易·井》:“井谷射鮒,瓮敝漏。” 晋 左思 《吴都赋》:“虽復临河而钓鲤,无异射鮒於井谷。”《魏书·元燮传》:“今州之所在,岂唯非旧,至乃居冈饮涧,井谷秽杂,昇降劬劳,往还数里。”
(2).比喻低下之处。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澄视於三辰者,不遑紆鉴於井谷,清听於《韶》《濩》者,岂暇垂耳於桑閒。”
词语解释:井槛  拼音:jǐng kǎn
即井栏。
词语解释:井收  拼音:jǐng shōu
谓井已挖成。《易·井》:“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王弼 注:“处井上极,水已出井,井功大成,在此爻矣,故曰井收也。” 尚秉和 注:“收,成也。幕,盖也,覆也……言井既成,以出水为功,不宜盖覆也。”
词语解释:井干楼  拼音:jǐng gàn lóu
楼台名。在 建章宫 北, 汉武帝 时建。亦名“井干臺”。《史记·孝武本纪》:“乃立 神明臺 、 井干楼 ,度五十餘丈,輦道相属焉。” 司马贞 索隐:“《关中记》‘宫北有 井干臺 ,高五十丈,积木为楼。’言筑累万木,转相交架,如井干。”亦省称“ 井干 ”。《文选·班固〈西都赋〉》:“攀 井干 而未半,目眴转而意迷。” 李善 注:“《汉书》曰: 武帝 作 井干楼 ,高五十丈,輦道相属焉。” 唐 陶举 《花萼楼赋》:“ 秦皇 祈年 之观, 汉武 井干 之楼,在纵骄而彼得,岂兴奇而我儔。”
词语解释:井花水  拼音:jǐng huā shuǐ
亦作“ 井华水 ”。 清晨初汲的水。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法酒》:“秔米法酒:糯米大佳。三月三日,取井花水三斗三升,绢簁麴末三斗三升,秔米三斗三升。” 石声汉 注:“清早从井里第一次汲出来的水。” 宋 苏轼 《赠常州报恩长老》诗之一:“碧玉盌盛红马瑙,井花水养石菖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二·井泉水》﹝集解﹞引 汪颖 曰:“井水新汲,疗病利人。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其功极广,又与诸水不同。”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你父亲用井华水慢慢地滴下去,那剑嘶嘶地吼着,慢慢转成青色了。”亦省作“ 井华 ”、“ 井花 ”。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之四:“童儿汲井华,惯捷瓶上手。” 清 赵翼 《两臂风痹复发》诗:“辟寒须用煖汤浴,復汲井华煮满斛。” 宋 杨万里 《六月十三日立秋》诗之一:“旋汲井花浇睡眼,洒将荷叶看跳珠。”
词语解释:井冠  拼音:jǐng guān
即井宿。因其位于朱雀七宿之首,故称。 唐 卢仝 《月蚀诗》:“南方火鸟赤泼血,项长尾短飞跋躠,头戴井冠高逵枿,月蚀鸟宫十三度。” 宋 俞琰 《席上腐谈》:“翼星如翼,軫星如项下嗉,井星如冠,故为朱雀。”
词语解释:井冈山  拼音:jǐng gāng shān
在江西省西部,邻接湖南省,跨井冈山市和宁冈、永新、遂川、酃县等地。海拔1000米左右。外环高山,中多盆地。风景秀丽,有小井龙潭、茨坪南山、黎坪飞龙洞、五指峰和黄洋界等五大哨口。以茨坪为中心,有大、小、上、下、中五井。1927年毛泽东在此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词语解释:井圃  拼音:jǐng pǔ
园圃。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一:“阳崖洩春意,井圃留冬芜。”
词语解释:井亩  拼音:jǐng mǔ
即井田。 唐 李靖 《问对》上:“ 周 之始兴,则 太公 实缮其法,始於 岐都 ,以建井亩,戎车三百辆,虎賁三千人,以立军制。”
词语解释:井甸  拼音:jǐng diàn
古代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因用以泛指村落。《南齐书·州郡志上》:“若乡屯里聚,二三百家,井甸可脩,区域易分者,别详立。”
词语解释:井斜  拼音:jǐng xié
钻井的倾斜度
词语解释:井绳  拼音:jǐng shéng
从井里打水用的绳子。例如: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词语解释:井户  拼音:jǐng hù
制井盐的民户。《宋史·臧丙传》:“官课民煑井为盐, 丙 职兼总其事。先是,官给钱市薪,吏多侵牟…… 丙 至,召井户面付以钱,既而市薪积山,岁盐致有羡数。”
词语解释:井石  拼音:jǐng shí
井口上的石栏。 唐 灵一 《赠别皇甫曾》诗:“紫苔封井石,緑竹掩柴关。”
词语解释:井室  拼音:jǐng shì
贮冰的地窖。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二月採冰于河津之隘,峡石之阿,北阴之中,即《邠》诗‘二之日凿冰冲冲’矣,而内于井室,所谓‘纳于凌阴’者也。”
词语解释:井函  拼音:jǐng hán
清 顾亭林 《井中心史歌序》:“ 崇禎 十一年冬, 苏州府 城中 承天寺 以久旱浚井,得一函。其外曰‘大宋铁函经’。錮之再重,内有书一卷,名为《心史》,称 大宋 孤臣 郑思肖 百拜封。”后因以“井函”谓封函投井,以期日后应验。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四七:“后二十年言定 譣 ,手书《心史》井函中。”自注:“在 日本 时,与 子峨 星使言:‘ 中国 必变从西法,其变法也,或如 日本 之自强,或如 埃及 之被逼……则吾不敢知,要之必变。将此藏之石函,三十年后,其言必验。’”
词语解释:井闬  拼音:jǐng hàn
里门,乡里。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改名》:“身依井閈,迹类天涯。”参见“ 里閈 ”。
词语解释:井蟆  拼音:jǐng má
即井蛙。
词语解释:井落在吊桶里  拼音:jǐng là zài diào tǒng lǐ
比喻事情反常。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一折:“他打我倒罢了。他説我是吊桶,他是井,则有吊桶落在井里。 郑嵩 !你若犯下事,可是我当直,我一下起你一层皮,那时井可落在我吊桶里。”《水浒传》第二一回:“ 婆惜 道:‘好呀!我只道“吊桶落在井里”,原来也有“井落在吊桶里”。’”
词语解释:井捽  拼音:jǐng zuó
谓各抱门户之见而互相排斥、抵扞。语本《庄子·列御寇》:“ 齐 人之井饮者相捽也。” 成玄英 疏:“夫土下有泉,人各有性,天也;穿之成井,学以成术者,人也。嗟乎!世人迷妄之甚,徒知穿学之末事,不悟泉性之自然…… 齐 人穿凿得井,行李汲而饮之,井主护水,捽头而休, 庄生 闻之,故引为喻。”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朱陆》:“其初意未必遂然,其言足以慑一世之通人达士而从其井捽者,气所荡也。”
词语解释:井隧  拼音:jǐng suì
见“ 井遂 ”。
词语解释:井遂  拼音:jǐng suì
亦作“ 井隧 ”。 周 制九夫为井;五县为遂。井、遂为不同的土地区划,因用以代称田地。《宋书·后废帝纪》:“井遂有辨,閭伍无杂。”《宋史·陶弼传》:“井隧荡然,人不乐其生。”
词语解释:井鱼  拼音:jǐng yú
井里的鱼。比喻见识狭隘的人。《淮南子·原道训》:“夫井鱼不可与语大,拘於隘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聊记奇闻,以广井鱼之听矣。”《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 张绾 《龙楼寺碑》:“盖闻井鱼之不识巨海,夏虫之不见冬水,故知局於泥甃者,未测沧溟之浩汗、篤於一时者,寧信寒暑之推移。”参见“ 井蛙 ”。
词语解释:井蛙  拼音:jǐng wā
亦作“ 井鼃 ”。 井底之蛙。比喻见闻狭隘,目光短浅的人。《庄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鼃,“ 蛙 ”的古字。虚,所居之处。 宋 苏轼 《辨道歌》:“吾恨尔见有所遮,海波或至惊井蛙。”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唉,那是客臣的井蛙之见喽,所谓‘情人眼里出 西施 ’啦。”
词语解释:井里制  拼音:jǐng lǐ zhì
即井田制。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四:“依上诸例,可知土地可以任意分割,而耕种土地者为臣仆俘虏,无所谓井里制,亦无所谓颁井受田的农人。”
词语解释:井遂  拼音:jǐng suì
亦作“ 井隧 ”。 周 制九夫为井;五县为遂。井、遂为不同的土地区划,因用以代称田地。《宋书·后废帝纪》:“井遂有辨,閭伍无杂。”《宋史·陶弼传》:“井隧荡然,人不乐其生。”
词语解释:井邑田  拼音:jǐng yì tián
即井田。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 厉王 时期的夨人盘铭文说,由于 夨国 侵扰了 散国 的城邑,结果……便用田去向 散国 赔偿。田有两块;一块叫眉田,另一块是井邑田。”参见“ 井田 ”。
词语解释:井田  拼音:jǐng tián
(1).相传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为九区,形如“井”字,故名。其中为公田,外八区为私田,八家均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治私事。从 春秋 时起,井田制日趋崩溃,逐渐被封建生产关系所取代。《穀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范宁 注:“出除公田八十亩,餘八百二十亩,故井田之法,八家共一井,八百亩。餘二十亩,家各二亩半,为庐舍。” 三国 魏 曹操 《度关山》诗:“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严復 《论中国教化之退》:“ 秦 併天下,更古制,更井田而为阡陌。”参阅《周礼·考工记·匠人》《孟子·滕文公上》
(2).泛指田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
(3).在采矿工程中,一个矿田可分为属各个井(坑)开采的若干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井田”。
词语解释:井钿  拼音:jǐng diàn
指以金银珠玉贝等镶嵌的井上围栏。 唐 聚敛之臣 王鉷 奢侈无度,第宅不计其数,且“以宝鈿为井干,引泉激霤,号‘自雨亭’。”事见《新唐书·王鉷传》。 清 赵翼 《感事》诗之三:“窖金已錮藏舟壑,井鈿兼装激溜池。”
词语解释:井陉关  拼音:jǐng xíng guān
即 井陉口 ,详“ 井陘 ”。
词语解释:井陉  拼音:jǐng xíng
山名。 太行山 的支脉。有要隘名 井陉口 ,又称 土门关 。 秦 汉 时为军事要地。《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荆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高诱 注:“ 井陘 ,在 常山 井陘县 。”《元和郡县图志·恒州》:“ 井陘县 , 六国 时 赵 地, 秦始皇 十八年, 王翦 兴兵攻 赵 ,下 井陘 。 汉高帝 三年, 韩信 、 张耳 东下 井陘 ,擒 成安君 ( 陈餘 ),即此地也。 陘山 ,在县东南八十里。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 井陘 …… 井陘口 ,今名 土门口 ,县( 获鹿县 )西南十里。即 太行 八陘之第五陘也。”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万里鸣刁斗,三军出 井陘 ,小的们随老爷去 河北 ,在此久等。” 王德钟 《和悼秋醉后之作》:“书生曾把《阴符》读,亦愿荷戈出 井陘 。”
词语解释:井架  拼音:jǐng jià
矿井、油井等井口竖立的金属架,用来装置天车、支撑钻具等。
词语解释:井曲  拼音:jǐng qǔ
里巷;里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寒月芙蕖》:“有井曲无赖子,遗以酒,求传其术。”
词语解释:井椁  拼音:jǐng guǒ
即椁。因其形方中空似井,故称。《仪礼·士丧礼》:“既井椁,主人西面拜工。” 胡培翚 正义:“《檀弓》‘既殯十日而布材’是豫取其木而乾之。此云井椁,则是已成,二者先后不同。盖椁周于棺,其形方,又空其中,以俟下棺,有似于井,故云井椁。井之,则椁已成,将来施之竁中。”
共12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