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职入声 [shí,知识][shí sì,饮食]亿[sè sāi,闭塞][nì][详注1][详注2][fú][pì][yì]


注1:螣 音特。《诗·小雅》去其螟螣。《传》食叶曰螣。《陆玑疏》螣,蝗也。《许慎云》吏乞贷则生螣。
注2:冒 mò,《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默。《增韵》贪也。《左传·昭三十一年》贪冒之民。又犯也。《前汉·卫青传》直冒汉围。又单于名。《史记·匈奴传》及冒顿立,攻破月氏。
首字词组
仄席仄步仄悚仄輮仄隘仄声仄兀仄慝
仄径仄目仄微仄歪仄崿仄不楞仄注冠 
仄足仄身仄狭仄韵仄影仄媚仄韵诗 
仄仄仄陋仄起仄道仄小仄室仄日 

词语解释:仄席  拼音:zè xí
(1).不正坐。谓侧坐以待贤良。古时形容帝王礼贤下士。《汉书·陈汤传》:“ 汤 曰:‘臣闻 楚 有 子玉 得臣 , 文公 为之仄席而坐。’” 唐 罗隐 《送进士臧濆下第后归池州》诗:“天子爱才虽仄席,诸生多病又沾襟。”
(2).不正坐。谓坐不安稳。古时形容帝王勤政。 宋 陈亮 《四弊策》:“圣天子宵旰仄席,忧勤於上,夫亦何忍为此!”
词语解释:仄径  拼音:zè jìng
狭窄的小路。 明 许承钦 《夏仲自正觉寺游佛峪》诗:“羣躋幽壑巔,捫萝遵仄径。” 程善之 《自芜湖至徽州道中》诗:“仄径俯飞鸟,屡进乃旋止。”
词语解释:仄足  拼音:zè zú
侧足。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六:“悬途多仄足,崎圃无脩畦。”
词语解释:仄仄  拼音:zè zè
狭窄。 景耀月 《古诗》:“日夕途苦修,仄仄遽能已。” 冰心 《小桔灯》:“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
词语解释:仄步  拼音:zè bù
行走歪斜貌。 唐 孟郊 《寒溪》诗之二:“仄步下危曲,攀枯闻孀啼。” 宋 陆游 《舟过会稽山下因繫舟游近村》诗:“欣然捨画楫,仄步捫青萝。”
词语解释:仄目  拼音:zè mù
斜着眼看。多表示畏惧、忌恨等情绪。《汉书·息夫躬传》:“众畏其口,见之仄目。” 宋 欧阳修 《刘公墓志铭》:“公既骤屈廷臣之议,议者已多仄目。”《明史·魏大中传》:“持议峻切,大为邪党所仄目。”
词语解释:仄身  拼音:zè shēn
置身。 张弦 《记忆》:“ 秦慕平 仄身在上坡上的草棚里,心潮滚滚,身如泥塑。”
词语解释:仄陋  拼音:zè lòu
(1).狭窄简陋。《后汉书·袁闳传》:“居处仄陋,以耕学为业。”《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数亩小宅,篱垣仄陋。” 唐 柳宗元 《送元秀才下第东归序》:“既游京师,寓居仄陋,无使令之童。” 明 焦竑 《焦氏笔乘·金陵旧事上》:“ 吴隐之 为 广州 刺史,官罢并无还资,篱垣仄陋,妻子寒露。”
(2).卑微。《晏子·重而异者》:“如 婴 者,仄陋之人也。”
(3).指有才德而地位卑微的人。《后汉书·应奉传》:“於是兴学校,举仄陋。” 三国 魏 曹操 《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昔有 鳏 在下而四岳不蔽,明扬仄陋而元凯毕举。”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应聘》:“扬仄陋,礼意稠,天心厚。”
(4).指不为人所注重的社会下层或鄙陋之处。《汉书·循吏传序》:“及至 孝宣 ,繇仄陋而登至尊。”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采英奇於仄陋,宣皇明於巖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幕府初开,羣公辟命,求英奇於仄陋,采贤儁於巖穴。”
词语解释:仄悚  拼音:zè sǒng
恐惧不安。 明 李贽 《淳于髠》:“至极而乱,极而悲,极而衰,真令人仄悚也。”
词语解释:仄微  拼音:zè wēi
(1).卑贱,社会地位低。《汉书·叙传下》:“ 王氏 仄微,世 武 作嗣。”
(2).指社会地位低贱的人。《宋书·隐逸传·王弘之》:“垂鑑仄微,表扬隐介。”
(3).指社会的下层或不为人所重视的鄙陋之处。 汉 王粲 《七释》:“登俊乂於壠亩,举贤才於仄微。”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汉宣帝 在仄微,有售饼之异。”
词语解释:仄狭  拼音:zè xiá
狭窄。多指地域或心胸不宽广。 茅盾 《昙》:“往常的她不是这样仄狭的!”
词语解释:仄起  拼音:zè qǐ
(1).倾斜突起。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忽巨石仄起如龟脊,左右絶壑万仞,从脊上跼步以行,行者皆股慄。”
(2).近体诗的起句形式。指首句第二字为仄声。如五律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七律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词语解释:仄輮  拼音:zè róu
古代一种特制的车轮。其外周的内侧柔软而外侧坚硬,供行山路用。《周礼·考工记·车人》:“行泽者反輮,行山者仄輮。反輮则易,仄輮则完。” 贾公彦 疏:“言仄柔者,坚者在外,柔者在内,以其取坚刃相成故也。” 孙诒让 正义:“刚坚与柔刃调和相得,以之轢沙石,自无破碎之患也。”
词语解释:仄歪  拼音:zè wāi
(1).方言。倾斜摇晃。 梁斌 《红旗谱》五:“一下子,把被套角儿挂在那人的腿膈肢上,挂个侧不楞,仄歪了两步又站住。”
(2).指倾斜不稳的样子。 段荃法 《“状元”搬妻》:“我的头轰了一下,身子打了个仄歪。”
词语解释:仄韵  拼音:zè yùn
凡属上声、去声、入声的韵,皆为仄韵,与“平韵”相对。
词语解释:仄道  拼音:zè dào
狭窄的小路。 明 高攀龙 《三时记》:“﹝ 按笋峰 ﹞皆壁立,无阶可升,有木梯千级附石而上。既至半岭,凿仄道仅可置半足。”
词语解释:仄隘  拼音:zè ài
狭窄。《明史·戚继光传》:“山谷仄隘,林薄蓊翳。”
词语解释:仄崿  拼音:zè è
倾斜的山崖。 明 徐宏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路乃转北而下,歷悬石,披仄崿,下抵石底。”
词语解释:仄影  拼音:zè yǐng
羽扇名。 晋 王嘉 《拾遗记·周》:“﹝ 周昭王 ﹞二十四年,涂 修国 献青凤、丹鹊,各一雌一雄。孟夏之时,凤、鹊皆脱易毛羽。聚鹊翅以为扇……扇一名‘游飘’,二名‘条翮’,三名‘亏光’,四名‘仄影’。”
词语解释:仄小  拼音:zè xiǎo
窄小,狭小。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她穿的是一件在 北京 才时兴的旗袍,剪裁得特别仄小。” 王莹 《宝姑》三八:“那张板床很仄小,我和 小桂子 都侧着身子躺下。”
词语解释:仄声  拼音:zè shēng
汉 字古声调原分平、上、去、入四声,除平声外,其他三声总称仄声。
词语解释:仄不楞  拼音:zè bù léng
方言。形容倾侧摇晃,不稳定。 梁斌 《播火记》四三:“当他迈起右腿,又迈起左腿的时候,一个仄不楞,好不容易,才站定了。”
词语解释:仄媚  拼音:zè mèi
以不正之道讨好奉承。《亢仓子·贤道》:“若天子疑忌大臣,巧随之求士,则奇姓异名,仄媚怪术之材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 孔光 负衡据鼎,而仄媚 董贤 。”
词语解释:仄室  拼音:zè shì
侧室。借指庶子。《汉书·贾谊传》:“天下殽乱, 高皇帝 与诸公併起,非有仄室之势以豫席之也。”
词语解释:仄兀  拼音:zè wū
歉疚不安。 清 黄景仁 《十六夜有月俄为云掩因怀孙吟秋再迭前韵》:“弥留渐觉意憯悽,舍去尚餘心仄兀。”
词语解释:仄注冠  拼音:zè zhù guān
冠名。《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昭帝 时, 昌邑王 贺 遣中大夫之 长安 ,多治仄注冠,以赐大臣,又以冠奴。”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今法冠是也。’谓之仄注冠者,言形侧立而下注也。”
词语解释:仄韵诗  拼音:zè yùn shī
指韵脚用仄声字的旧体诗。古体诗不限平仄韵,故仄韵诗较多;近体诗用仄韵者很少。
词语解释:仄日
夕阳,斜阳
词语解释:仄慝  拼音:zè tè
朔日月见于东方之象。《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朔而月见东方谓之庂慝。”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庂慝者,行迟在日后,当没而更见。” 王先谦 补注:“ 钱大昕 曰:《周礼》疏引《尚书》‘五行’《传》作‘侧匿’。匿,正字;慝,借字。亦作‘缩朒’。”庂,一本作“ 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