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二养上声 [jiàng qiǎng,勉强][shǎng,上升][zhǎng,长幼]广[bàng bǎng][详注1]仿[详注2][详注3][tǎng][chǎng][详注4][rǎng][zāng,肮脏][wàng][qiǎng][chǎng tǎng][dàng xiàng][huǎng][俱往切,《广韵》犷平,县名。在渔阳。][详注5]


注1:苍 仓上声。莽苍,寒状。一曰近郊之色。《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唐书·韦述传》苍卒奔逼。
注2:攘 音壤。扰也。《前汉·陈平传赞》倾侧扰攘楚魏之闲。
注3:向 《集韵》《正韵》许两切,音向。《集韵》人字。《左传·襄十一年》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注》叔肸,叔向也。《前汉·刑法志》作叔向,颜师古:音许两反。
注4:泱 音坱。泱漭,广大貌。《冯衍·显志赋》览河华之泱漭。
注5:榔 音朗。木名。○按《左思·吴·蜀都赋》槟榔桄榔皆作榔。
末字词组
俯仰高仰注仰依仰随人俯仰式仰系仰委仰
俛仰师仰尊仰追仰驰仰推仰禀仰圪仰
偃仰沩仰怀仰佩仰与世偃仰支仰稽仰祗仰
瞻仰归仰倾仰降仰与世俯仰打仰嗟仰睽仰
钻仰慕仰戴仰餐仰遐仰昭仰嘉仰 
景仰钦仰感仰乡仰低仰昂仰前俯后合,前俯后仰 
遥仰企仰延仰颙仰仰仰崇仰观仰 
敬仰向仰宗仰跂仰万流景仰泣不可仰前俯后合,前俯后仰 
久仰赞仰询仰信仰庆仰徯仰奉仰 
叹仰欣仰资仰健仰属仰悬仰灵威仰 

词语解释:俯仰  拼音:fǔ yǎng
(1).低头和抬头。《墨子·鲁问》:“大王俯仰而思之。”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 清 钮琇 《觚賸·贞白楼诗》:“俯仰观幻化,斯理本如此。”
(2).指前俯后仰。《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於是乎取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绳伎》:“伎女以绳端躡足而上,往来倏忽之间,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侧身而过者,有著屐而行之从容俯仰者。” 宋 洪适 《隶续·建平郫县碑跋》:“隶法虽自 秦 始,盖取其简易,施之徒隶,以便文书之用,未有点画俯仰之势。” 吴组缃 《山洪》十:“ 二官 挤在什物堆里摇着桨,胖敦敦的身体慢慢俯仰着。”
(3).一举一动。 汉 蔡邕 《和熹邓后谥议》:“《乡党》叙 孔子 ,威仪俯仰无所遗;彤管记君王,纤微大小无不举。”如:俯仰由人。
(4).举动;举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 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 秦王 之俯仰。”《北齐书·广宁王孝珩传》:“ 孝珩 自陈国难,辞泪俱下,俯仰有节。”《北史·元善传》:“ 善 之通博在 何妥 之下,然以风流醖藉,俯仰可观,音韵清朗,由是为后进所归。”《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选用之法,三科而已:曰德也,才也,劳也。今选曹皆不及焉;考校之法,皆在书判、簿歷,言词、俯仰而已。”
(5).周旋,应付。《史记·货殖列传》:“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 宋 曾巩 《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诗:“丈夫舒卷要宏达,世路俯仰多拘牵。” 清 龚自珍 《秋心》诗之二:“忽筮一官来闕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6).形容沉思默想。《北史·李密传》:“ ﹝宇文﹞化及 默然,俯仰良久,乃瞋目大言曰:‘共你论相杀事,何须作书传雅语!’”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序》:“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俯仰今昔,不觉泪下沾襟。” 谭献 《古诗录序》:“ 庾信 来自 江 南,鬱伊多感,鉴察成败之由,俯仰身世之故,盖变风之流也。”
(7).比喻时间短暂。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二:“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宋 王安石 《送李屯田守桂阳》诗之一:“追思少时事,俯仰如一夕。”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诗:“景物易流徙,今古同俯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俯仰之顷,天已将曙。”
(8).《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后因以“俯仰”借指养家活口。 明 何大复 《获稻》诗:“但堪供俯仰,那復问仓厢。”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频年旱荒,终岁佣书,不足以给朝夕为俯仰之资。”
頫仰:犹俯仰。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叔方》:“ 叔都 ( 田煇 字)沃醊神坐,頫仰因语。” 明 李东阳 《题清明上河图》诗:“乾坤頫仰意不极,世事荣枯无代无。” 清 周亮工 《金陵览古诗序》:“寒烟衰草,徒令嗜古之士頫仰欷歔,增其悲愴耳。”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当是时,七国之权力,虽犹有轩輊頫仰,其埶足以相御。”
词语解释:俛仰  拼音:miǎn yǎng
亦作“ 俛卬 ”。
(1).低头抬头。《墨子·节用中》:“俛仰周游威仪之礼,圣王弗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鸿》:“见其伸颈俛仰,吐出黄金半鋌。”
(2).指身体的屈伸。《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要胁痛不可俛仰,又不得小溲。”
(3).升降。《淮南子·原道训》:“是故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沉浮俛仰。” 高诱 注:“俛仰犹升降。”
(4).形容时间短暂。《庄子·在宥》:“其疾俛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汉书·晁错传》:“以大为小,以彊为弱,在俛卬之间耳。” 宋 苏轼 《徐州贺河平表》:“未有收狂澜於既溃,復故道於将堙,俛仰而成,神速若此。”
(5).俯视和仰望。 明 归有光 《周弦斋寿序》:“俛仰今昔,览时事之变化,人生之难久长如是,是不可不举觴而为之贺也。”
(6).应付;周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言敢近舍明公远希 嵇 阮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 晋 邓粲 《晋纪》:“ 伯仁 仪容弘伟,善於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 宋 秦观 《陈偕传》:“嘻,今老矣,顾家贫无以给衣食之奉,聊復俛仰於其间,至於得失精粗,不復经意也。”《明史·高穀胡濙王直传赞》:“皆力持正议,不随众俛仰,故能身负硕望。”
词语解释:偃仰  拼音:yǎn yǎng
(1).安居;游乐。《诗·小雅·北山》:“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止足》:“高此者,便当罢谢,偃仰私庭。”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諲》:“ 天寳 中,谢官,归故山偃仰,不復来人间矣。” 明 归有光 《与同年陈给事书》:“国事委重从官,吾文何得偃仰林下也!”
(2).谓随世俗应付。《荀子·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 唐 柳宗元 《贺赵江陵宗儒辟符载启》:“﹝ 符载 ﹞中间因缘,陷在危邦,与时偃仰,不废其道。”
(3).俯仰。《后汉书·李固传》:“ 固 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伤悴之心。” 宋 苏轼 《墨君堂记》:“稚壮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势。” 清 恽敬 《游通天岩记》:“见通天巖沓诸石山之上,纵横偃仰不可状。”
(4).骄傲。《文选·陆机〈豪士赋序〉》:“众心日陊,危机将发,而方偃仰瞪眄,谓足以夸世。” 吕延济 注:“偃仰,骄傲貌。”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礼乐》:“或才识庸下,而偃仰自高。”
词语解释:瞻仰  拼音:zhān yǎng
亦作“ 瞻卬 ”。
(1).仰望。《诗·大雅·云汉》:“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陆德明 释文:“卬音仰,本亦作仰。”《韩诗外传》卷三:“夫山者,万民之所瞻仰也。”《后汉书·安帝纪》:“朕奉皇帝,夙夜瞻仰日月,冀望成就。” 郭沫若 《文化上的友谊竞赛》:“这个全人类所瞻仰着的新月亮,一直在以很快的速度环绕着地球,不断发出讯号。”
(2).谓敬视。 冰心 《南归》:“此外,每天早晨合家都到殡仪馆,围立在棺外,隔着玻璃盖子,瞻仰母亲如睡的慈颜。”
(3).仰慕;敬仰。《汉书·师丹传》:“京师识者咸以为宜復 丹 邑爵,使奉朝请,四方所瞻卬也。” 颜师古 注:“卬,读曰仰。”《北史·齐纪中·孝昭帝》:“右丞相、 长广王 湛 ,研机测化,体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内瞻仰。” 唐 王维 《谒璇上人》诗:“夙从大导师,焚香此瞻仰。”
(4).视;观览。 汉 蔡邕 《释诲》:“狂淫振荡,乃乱其情;贪夫狥财,夸者死权;瞻仰此事,体躁心烦。”
词语解释:钻仰  拼音:zuàn yǎng
深入研求。语本《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刑昺 疏:“言夫子之道高坚,不可穷尽……故仰而求之则益高,钻研求之则益坚。” 汉 陈琳 《答东阿王笺》:“此乃天然异禀,非钻仰者所庶几也。” 宋 王禹偁 《送孙何序》:“服勤古道,钻仰经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世儒於此十三部,或焚膏继晷,钻仰终生,或锻鍊苛求,百端掊击。” 李详 《论桐城派》:“小亦钻仰先达,树义卓然。”
词语解释:景仰  拼音:jǐng yǎng
仰慕;佩服尊敬。语出《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后汉书·刘恺传》:“今 愷 景仰前脩,有 伯夷 之节。” 宋 范仲淹 《阅古堂诗》:“復令千载下,景仰如高岑。” 柳亚子 《怀念阿英先生》:“我最初知道景仰 阿英 先生,还是在太阳社时代,这时候他的姓名是 钱杏邨 。”
词语解释:遥仰  拼音:yáo yǎng
对远地的人表示敬仰。 唐 宋之问 《答李司户夔》诗:“明朝散云雨,遥仰德为邻。” 清 吴敏树 《与梅伯言先生书》:“临书,无任恳切,遥仰之至。”一本作“ 遥企 ”。
词语解释:敬仰  拼音:jìng yǎng
尊敬仰慕。《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 孙堪 ﹞及为长吏,所在有迹,为吏人所敬仰。” 唐 裴铏 《传奇·张无颇》:“﹝王﹞遂命有司择吉日,具礼待之。王与后敬仰愈于诸婿。” 冰心 《晚晴集·我的童年》:“ 萨镇冰 先生是父亲在海军中最敬仰的上级。”
词语解释:久仰  拼音:jiǔ yǎng
早已仰慕。与人初次见面时的客气话。 唐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郡神迎路》:“某 荆州 内外所主之神,久仰使君令名,故相率迎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原来是 蓝田老 ,一向久仰。”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他扣上西装上衣的扣子,彬彬有礼地走上一步,点了点头,说:‘久仰,久仰,三太太。’”
词语解释:叹仰  拼音:tàn yǎng
赞叹仰慕。 清 曾国藩 《罗忠节公神道碑铭》:“屡建大勋,朝野叹仰,以为名将。”
赞叹景仰。 宋 钱愐 《钱氏私志》:“﹝上﹞又出御製诗示公( 王岐公 ),公嘆仰圣学高玅。”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师少时白晳而癯,至是色如紫玉,目光炯然,冠佩整肃,若自天而下,观者嘆仰,以为真人復生也。”
词语解释:高仰  拼音:gāo yǎng
(1).指地势高。与“低洼”相对而言。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下》:“地形低下处,可益增广;其高仰处,即开乾壕及陷马坑之类。”
(2).敬仰,仰慕。语出《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然而三辅之隩,适贺带安,庶邦之怀,未忘高仰。”
词语解释:师仰  拼音:shī yǎng
师法敬仰,尊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一:“有律僧忘其名,临坛度人,四方受具者奔走师仰,檀施云集。”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况 巩 於先生师仰已久,不宜有间,是以忘其贱而言也。” 清 吴敏树 《记钞本〈震川文〉后》:“嗟乎! 归 氏之在当时,其轻重於世人何如也。而至於今,其名既盛以尊,学者既皆知师仰其文矣。”
词语解释:沩仰  拼音:wéi yǎng
即沩仰宗。 范文澜 《唐代佛教·禅宗》:“就是这个 怀海 ,他的宗派特别发达,分出沩仰、临济两个宗派。”参见“ 潙仰宗 ”。
词语解释:沩仰宗
佛教禅宗五家之一, 唐 代 沩山 灵祐禅师 及其弟子 仰山 慧寂 所创。因其先后在 沩山 (在今 湖南省 醴陵市 )和 仰山 (在今 江西省 宜春县 )发扬禅宗,自成一派,故名。至 宋 衰微。参阅《景德传灯录·灵祐禅师》
词语解释:归仰  拼音:guī yǎng
归附仰仗。《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万邦归仰,国富如海。” 唐 李白 《化城寺大钟铭序》:“盍不建大法鼓,树之层臺,使羣聋六时有所归仰,不亦美乎?” 宋 王禹偁 《济州众等寺新修大殿碑序》:“大都小邑,暨名山胜境,鲜不建梵刹而聚緇流,有以见大法之光扬,末俗所归仰也。”
词语解释:慕仰  拼音:mù yǎng
仰慕。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虽德非君子,义无诗人,高山景行,私所慕仰。”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慕仰风味,未尝敢忘。”《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 吴保安 不肖,幸与足下生同乡里,虽缺展拜,而慕仰有日。”
词语解释:钦仰  拼音:qīn yǎng
景仰;敬慕。《后汉书·祭祀志下》“语在《章纪》” 刘昭 注引《东观书》:“﹝ 刘苍 上言﹞:臣钦仰圣化,嘉羡盛德。”《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燉煌 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三》:“僕闻先生有好古之癖,钦仰之久。”《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一山之人闻知此事,皆当新闻传説。又知 钱青 存心忠厚,无不钦仰。”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同时有许多同志向他很钦仰的点头。”
词语解释:企仰  拼音:qǐ yǎng
踮起脚来仰望。引申指景仰,仰慕。《陈书·宣帝纪》:“朕企仰前圣,思求讼平,正道多违,浇风靡乂。” 宋 王安石 《上郎侍郎书》:“庶几进望庭下,解积年企仰之意。” 清 黄宗羲 《明文案序下》:“当 空同 之时, 韩 、 欧 之道如日中天,人方企仰之不暇。” 郭沫若 《羽书集·发挥大无畏的精神》:“我们有好些人在焦躁中企仰着外国的伟大作家。”
词语解释:向仰  拼音:xiàng yǎng
向往仰慕。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今民謳吟思 汉 ,嚮仰 刘 氏已可知矣。” 明 归有光 《上徐阁老书》:“自少已知嚮仰。” 清 戴名世 《再上韩宗伯书》:“而阁下之名德清望,又为海内之所嚮仰。”
词语解释:赞仰  拼音:zàn yǎng
称赞敬仰。 郭沫若 《〈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二十四岁的青年作家,一跃而成为一切批评、赞仰、倾羡之的。”
词语解释:欣仰  拼音:xīn yǎng
欣喜仰慕。《魏书·崔僧渊传》:“加以累叶重光,地兼四岳,士马强富,人神欣仰,道德仁义,民不能名。” 唐 骆宾王 《于紫云观赠道士》诗:“羽盖徒欣仰,云车未可攀。” 明 张居正 《与南学院吴初泉书》:“才品士风,繫於公之身者,岂其微哉!欣仰欣仰。”
词语解释:注仰  拼音:zhù yǎng
抬头注视。引申为仰慕。 南朝 梁 萧统 《解法身义》:“众生注仰,妄见丈六。”《梁书·贺琛传》:“天下顒顒,惟注仰於一人。” 宋 曾巩 《回枢密侍郎状》:“但注仰於门阑,实鏤铭於肺腑。”
词语解释:尊仰  拼音:zūn yǎng
推崇敬仰。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三:“ 唐 时前辈多自重,而后辈亦尊仰前辈而师事之。” 章炳麟 《国家论》:“若夫拘牵法理,尊仰事功,斯乃牛羊贱趣,冥无识知者尔,是曷足与言胜义哉?” 许地山 《萤灯》:“它这回出国带着光荣回来,使人人尊仰。”
词语解释:怀仰  拼音:huái yǎng
仰慕。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徒恨身奉甘旨,不得旦夕於几杖之侧,禀教诲,俟讲画,不胜驰恋怀仰之至。”
词语解释:倾仰  拼音:qīng yǎng
倾倒仰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徐佐卿》:“ 佐卿 至则栖焉,或三五日,或旬朔,言归 青城 ,甚为道流之所倾仰。” 宋 苏轼 《与孙子思书》:“某去秋因乡人自 高密 过此,託致手书,不知达否?奉违累岁,无缘一接笑谈,倾仰殊甚!”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愿为人妇》:“ 船山先生 诗才超妙,性格风流,四海骚人,靡不倾仰。”
词语解释:戴仰  拼音:dài yǎng
拥戴仰望。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二》:“大王诚復六国之后,彼皆戴仰大王德义,愿为大王臣妾。”《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戴仰陛下,为天为父。”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青城山修斋词》:“是使帝图聿昌宸算,永言戴仰,弥切兢持。”
词语解释:感仰  拼音:gǎn yǎng
感戴敬仰。《三侠五义》第十五回:“﹝ 包公 ﹞一面出示委员稽查户口,放賑,真是万民感仰,欢呼载道。”《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 晁大舍 口里老父母长,老父母短,老父母又怎么清廉,那一个上司不敬重,老父母又怎么慈爱百姓,那一个不感仰……奉承得那典史抓耳挠腮。”
词语解释:延仰  拼音:yán yǎng
引颈仰望。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臣不胜屏营延仰,谨表以闻。”
词语解释:宗仰  拼音:zōng yǎng
(1).推崇景仰。《晋书·儒林传·范宣》:“ 宣 虽闲居屡空,常以讲诵为业。 譙国 戴逵 等皆闻风宗仰,自远而至。”《新唐书·儒学传上·盖文懿》:“ 文懿 为国子助教。既升席,公卿更相质问, 文懿 譬晓密微,远近宗仰。”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 谢啟昆 ﹞出为 扬州 太守,扶养士气,主持风雅者数年……文章经术为一时宗仰。”
(2).谓信奉。 郭沫若 《艺术的评价》:“他( 托尔斯泰 )以少数人所能了解的艺术为排他的艺术,而不知提倡少数人所宗仰的耶教仍不外乎排他。”
词语解释:询仰  拼音:xún yǎng
咨询和仰赖。《北史·刘芳传》:“ 崔光 於 芳 有中表之敬,每事询仰。”
词语解释:资仰  拼音:zī yǎng
犹敬仰。 隋 薛道衡 《老氏碑》:“遐邇讚颂,幽明资仰。”
词语解释:依仰  拼音:yī yǎng
依赖仰仗。 宋 司马光 《乞罢修感慈塔札子》:“﹝陛下﹞一皆听之,使四海苍生,将何所依仰!”《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二年》:“陛下春秋未高,方为四海所依仰,岂得遽尔!”
词语解释:追仰  拼音:zhuī yǎng
追随仰慕。《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张芸叟》引 宋 蔡絛 《西清诗话》:“右此十四公,皆吾生平宗师追仰所不能及者。”
词语解释:佩仰  拼音:pèi yǎng
钦佩和敬仰。 秦牧 《爱友·诤友》:“从精神上去领会,可见这位老人对于前代杰出画师的衷心佩仰。”
词语解释:降仰  拼音:jiàng yǎng
钦佩敬慕貌。 唐 黄滔 《〈潁州陈先生集〉序》:“赋则五老化为流星,诗则 汉武 横 汾 。先生之作也,为试官 严郎中 下都之吟讽,秋场五十人之降仰。”
词语解释:餐仰  拼音:cān yǎng
犹崇奉。 南朝 宋 何承天 《答宗居士书》:“又云:‘泥洹以无乐为乐,法身以无身为身,若诚能餐仰,则躭逸稍除,获利於无利矣。’答曰:‘泥洹以离苦为乐,法身以接苦为身,所以使餐仰之徒不能自絶耳。’”
词语解释:乡仰  拼音:xiāng yǎng
向往仰慕。乡,通“ 向 ”。《汉书·叙传上》:“今民皆謳吟思 汉 ,乡仰 刘氏 。”
词语解释:颙仰  拼音:yóng yǎng
仰慕。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远近嗟咏,贵贱顒仰。”
词语解释:跂仰  拼音:qí yǎng
钦仰;想慕。 明 汤显祖 《答沉幼宰书》:“公有良史才,大对维期,便当荷逵木天,用尉跂仰。” 明 高攀龙 《武林游记》:“士大夫登公堂亦澟澟无敢为居间者,余为跂仰久之。” 明 袁宏道 《答王继津大司马书》:“ 宏道 自为童子,即熟伯勛名,中怀跂仰,如 太山 乔岳。”
词语解释:信仰  拼音:xìn yǎng
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法苑珠林》卷九四:“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 周恩来 《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要以耐心说服诱导的精神,争取官兵和人民的信仰,团结他们在革命主义与政纲的领导下而坚决奋斗。” 巴金 《小人、大人、长官》:“对长官的信仰由来已久。多少人把希望寄托在 包青天 的身上,创造出种种离奇的传说。”
词语解释:健仰  拼音:jiàn yǎng
非常羡慕;非常仰慕。《太平广记》卷四一九引 唐 李朝威 《异闻集·柳毅》:“男女二姓俱为豪族,法用礼物,尽其丰盛。 金陵 之士莫不健仰。”
词语解释:随人俯仰  拼音:suí rén fǔ yǎng
谓随波逐流,从俗浮沉。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 侯朝宗 随人俯仰,致近俳优。”
词语解释:驰仰  拼音:chí yǎng
书信表敬语。表示对对方的向往仰慕。 宋 苏轼 《与佛印》之四:“少闻謦欵,但深驰仰。” 宋 秦观 《与李德叟简》:“昨得 递中 所寄书,甚慰驰仰。” 明 方孝孺 《与采苓先生》之二:“ 太常 、 经歷 、 仲瞻 三尊丈驰仰之意不异此,故不别幅。”
词语解释:与世偃仰  拼音:yǔ shì yǎn yǎng
同“ 与世俯仰 ”。 《荀子·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韩诗外传》卷五:“其持检应变曲当,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千举万变,其道一也。”
词语解释:与世俯仰  拼音:yǔ shì fǔ yǎng
犹与世沉浮。《宋史·文苑传六·米芾》:“﹝ 米芾 ﹞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 愚明 《青年与枣树》:“这种爱憎分明,丝毫不苟的敏感性,难道不比那种是非不清,与世俯仰的恶习好得多吗?”
词语解释:遐仰  拼音:xiá yǎng
遥相仰慕。 明 高启 《顾荣庙》诗:“寡劣忝乡人,因歌表遐仰。”
词语解释:低仰  拼音:dī yǎng
(1).高低起伏。《文选·潘岳〈西征赋〉》:“倦狭路之迫隘,轨崎嶇以低仰。” 李周翰 注:“言狭路崎嶇登顿,故使车轨高低。”
(2).形容疾驰时上下颠簸之状。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低仰之駟,教之功也;鷙击之禽,习之驯也。”
(3).周旋。《晋书·段灼传》:“ 禹 佞諂不忠,挟怀私计,徒低仰於五侯之间,苟取容媚而已。”
词语解释:仰仰  拼音:yǎng yǎng
同“ 昂昂 ”。 气概轩昂貌。《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军旅之容,闞闞仰仰。” 陆德明 释文:“仰,本又作‘卬’。五刚反。” 孙诒让 正义:“案,卬、仰古通用。《诗·大雅·卷阿》疏引 孙炎 《尔雅注》云:‘卬卬,志气高远也。’”
词语解释:万流景仰  拼音:wàn liú jǐng yǎng
天下的人都尊敬、仰慕(万流:指各方面的人)
词语解释:庆仰  拼音:qìng yǎng
庆幸敬仰。《南齐书·刘善明传》:“天地开创,人神庆仰。”
词语解释:属仰  拼音:zhǔ yǎng
谓注目仰望。《后汉书·张衡传》:“贵宠之臣,众所属仰,其有愆尤,上下知之。”
词语解释:式仰  拼音:shì yǎng
犹式望。《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海内惶惶,靡所式仰。”
词语解释:推仰  拼音:tuī yǎng
推重敬仰。《新唐书·柳宗元传》:“ 宗元 少精敏絶伦,为文章卓伟精緻,一时辈行推仰。”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四:“﹝ 高廷玉 ﹞为左司郎中,誉甚重,一时人士推仰焉。” 清 薛福成 《书宰相有学无识》:“即如某相为近今士大夫所推仰,以其门生之徧天下也。”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自然、朴实,加上艺术上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使得他的文章,如此见重于当时,推仰于后世。”
词语解释:支仰  拼音:zhī yǎng
谓互相支持,互相依靠。《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君遂设辞,不欲使进,议者怪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内包 隗嚣 顾望之姦,外欲缓诛,支仰 蜀 贼。”
词语解释:打仰  拼音:dǎ yǎng
(1).身子朝后仰。形容害怕。《西游记》第二三回:“ 三藏 坐在上面,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西游记》第七三回:“ 八戒 打仰道:‘这妈妈儿却也利害,怎么就降这般恶物?’”
(2).因害怕而退却、反悔。《西游记》第八一回:“ 行者 道:‘你夜来説都在你身上,如何打仰?’”
词语解释:昭仰  拼音:zhāo yǎng
谓光辉普照,为众所仰。《汉书·郊祀志下》:“天文日月星辰,所昭仰也。”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序》:“及天之三辰,所昭仰也。”
词语解释:昂仰  拼音:áng yǎng
高高抬起。 臧克家 《高贵的头颅,昂仰着》诗:“一双高贵的头颅,昂仰着。” 北桥 《我怎能不歌唱》:“他们把身体稍稍往后昂仰,取了个优美的姿势。”
词语解释:崇仰  拼音:chóng yǎng
崇敬仰慕。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第二书》:“惟是山斗崇仰之心,与日俱积而不自禁。”
词语解释:泣不可仰  拼音:qì bù kě yǎng
哭泣得抬不起头。形容极度悲伤。 刘半农 《琴魂》:“到一曲奏完,我向台下一望,有无数眼睛,同时在那儿流泪。那掷花的妙龄女郎,竟是泣不可仰,似乎她的身体,已被音乐管束着。” 洪深 《编剧二十八问》:“在剧中,他(大律师)把书记大骂一顿,责她多管闲事;她正在泣不可仰。”
词语解释:徯仰  拼音:xī yǎng
仰望。 宋 曾巩 《太平州与本路转运状》:“飞驰精思,徯仰风威。”
词语解释:悬仰  拼音:xuán yǎng
悬念仰慕。 明 方孝孺 《与邵真斋书》之三:“某适有痔疮之苦,不能躬诣,专令人上请,幸翻然一来,以慰悬仰。” 明 张居正 《答周王书》:“兹以得请归葬,道出 淇 澳,遥望清光,益深悬仰。”
词语解释:系仰  拼音:xì yǎng
思慕敬仰。《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植 益内不自安” 裴松之 注引 晋 鱼豢 《典略》:“不侍数日,若弥年载,岂独爱顾之隆,使係仰之情深邪?” 南朝 陈 徐陵 《与释智顗书》:“无由礼接,係仰何言。”《北史·魏孝明帝纪》:“于时直以国步未康,假称统胤,欲以底定物情,係仰宸极。”
词语解释:禀仰  拼音:bǐng yǎng
犹敬仰。谓敬奉仰从。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四》:“ 援 独言 朱勃 终当何时稟仰我。”《明史·刘纲传》:“朝仪久旷,於谁稟仰,何以殿为?”
词语解释:稽仰  拼音:jī yǎng
礼拜景仰。 宋 范仲淹 《与周骙推官书》:“盖尊避 尧 舜 为万世之师,使后世之明王,有所稽仰。”
词语解释:嗟仰  拼音:jiē yǎng
赞叹景仰。 宋 曾巩 《代曾侍中乞退札子》:“圣心焦劳,中外嗟仰。”
词语解释:嘉仰  拼音:jiā yǎng
赞美敬仰。《新唐书·岑羲传》:“时 崔湜 、 郑愔 及大理寺少卿 李元恭 分掌选,皆以贿闻,独 羲 劲廉,为时议嘉仰。”
词语解释:前俯后合,前俯后仰  拼音:qián fǔ hòu hé , qián fǔ hòu yǎng
同“前仰后合”
词语解释:观仰  拼音:guān yǎng
瞻仰。 宋 陈亮 《重建紫霄观记》:“道士结茅以居,相与敞三门於其前,使人有所观仰。”
词语解释:前俯后合,前俯后仰  拼音:qián fǔ hòu hé ,qián fǔ hòu yǎng
同“前仰后合”
词语解释:奉仰  拼音:fèng yǎng
仰慕。 宋 范仲淹 《与李泰伯书》:“ 苏州 掌学 胡瑗 祕校,见《明堂图》,亦甚奉仰。”
词语解释:灵威仰  拼音:líng wēi yǎng
即 青帝 。五帝之一。东方之神,春神。《礼记·大传》“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汉 郑玄 注:“王者之先祖皆感大微五帝之精以生。苍则 灵威仰 ,赤则 赤熛怒 ,黄则 含枢纽 ,白则 白招拒 ,黑则 汁光纪 。”《隋书·礼仪志二》:“春迎 灵威仰 者,三春之始,万物稟之而生,莫不仰其灵德,服而畏之也。”
词语解释:委仰  拼音:wěi yǎng
谓归心而敬仰。《三国志·蜀志·费诗传》:“閒过 孟达 许,适见 王冲 从南来,言往者 达 之去就,明公切齿,欲诛 达 妻子,赖 先主 不听耳。 达 曰:‘ 诸葛亮 见顾有本末,终不尔也。’尽不信 冲 言,委仰明公,无復已已。”
词语解释:圪仰  拼音:gē yǎng
方言。形容走路姿势不正的样子。 赵树理 《孟祥英翻身》五:“ 孟祥英 打回柴来了,婆婆嘴一歪,悄悄说:‘圪仰圪仰,什么样子!’”
词语解释:祗仰  拼音:zhī yǎng
敬仰。《北史·胡叟传》:“ 密云 左右皆祗仰其德。”
词语解释:睽仰  拼音:kuí yǎng
瞻仰;仰望。 清 魏源 《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百坠垂兴,万夫睽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