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仲尼 拼音:zhòng ní
孔子 的字。 孔子 名 丘 , 春秋 鲁国 人。《庄子·人间世》:“ 颜回 见 仲尼 ,请行。”《史记·孔子世家》:“ 紇 与 颜氏 女野合而生 孔子 ,祷於 尼丘 得 孔子 。 鲁襄公 二十二年而 孔子 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 丘 云,字 仲尼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周公 慎言于金人, 仲尼 革容于欹器。”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 仲尼 叙帝王之书。” 明 顾绛 《述古》诗:“ 仲尼 贵多闻, 汉 人犹近古。”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四》:“掉了一顶帽子,又有何妨呢,却看得这么严重,实在是上了 仲尼先生 的当了。”词语解释:仲宣 拼音:zhòng xuān
汉 末文学家 王粲 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著称。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仲宣 独步於 汉 南, 孔璋 鹰扬於 河 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兼善则 子建 仲宣 ,偏美则 太冲 公干 。”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作赋同 元淑 ,能诗匪 仲宣 。” 清 袁于令 《西楼记·虚讣》:“可惜那 于叔夜 国士才,祗为相思鬱未解,怎把他肺腑调和,怎奈他心病难猜,欠些 仲宣 登楼债。”词语解释:仲春 拼音:zhòng chūn
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三:“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二月仲春,亦曰仲阳。”《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这首词説仲春景致,原来不如 黄夫人 做着《季春词》又好。”《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匆匆的忙过正月,到了仲春,春昼初长。” 周克芹 《勿忘草》三:“仲春时节,山花烂漫。”词语解释:仲冬 拼音:zhòng dōng
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处冬季之中,故称。《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后汉书·宦者传序》:“《月令》:‘仲冬命阉尹审门閭,谨房室。’”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仲冬景气肃,碧草犹萋萋。”《水浒传》第一○三回:“此时是仲冬将近,叶落草枯,星光下看得出路径。”词语解释:仲连 拼音:zhòng lián
战国 时 齐 人 鲁仲连 。喜为人排难解纷,高蹈不仕。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刘生 之辩,未若 田氏 ,今之 仲连 ,求之不难。”《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一》:“ 弘高 犒 晋 师, 仲连 却 秦 军。” 李善 注引《史记》:“ 鲁仲连 , 齐 人也。 赵 孝成王 时, 秦 使 白起 围 赵 , 魏王 使将军 新垣衍 説 赵 ,尊 秦昭王 为帝, 仲连 责而归之。 新垣衍 起,再拜请出, 秦 将闻之,为却十五里。”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 长卿 冠 华阳 , 仲连 擅海阴。”词语解释:仲舒 拼音:zhòng shū
汉 哲学家、今文经学家 董仲舒 。专治《春秋公羊传》,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之说。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才劣 仲舒 ,无下帷之思;家贫 孟公 ,无置酒之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仲舒 专儒, 子长 纯史。” 唐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才雄 子云 笔,学广 仲舒 帷。”旧题 明 王世贞 《鸣凤记·秋夜女工》:“不用 仲舒 谋,权回 范蠡 舟,旧江山都是新愁。”词语解释:仲宣楼 拼音:zhòng xuān lóu
即 当阳县 城楼,在今 湖北省 。 汉 王粲 (字 仲宣 )于此楼作《登楼赋》,故称。后遂用为典故,借指诗人登临抒怀之处。 唐 杜甫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仲宣楼 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仇兆鳌 注:“ 朱鹤龄 注引《荆州记》:‘ 当阳县 城楼, 王仲宣 登之而作赋。’《一统志》:‘ 仲宣 楼,在 荆州 ,即 当阳县 城楼。’” 宋 陆游 《秋思》诗:“霜露初侵 季子 裘,山川空赋 仲宣 楼。” 康有为 《京破后狱囚皆放闻徐子静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泪下》诗:“苦忆哀歌 宋玉 宅,何时把酒 仲宣 楼。”参见“ 仲宣 ”。
词语解释:仲宣 拼音:zhòng xuān
汉 末文学家 王粲 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著称。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仲宣 独步於 汉 南, 孔璋 鹰扬於 河 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兼善则 子建 仲宣 ,偏美则 太冲 公干 。”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作赋同 元淑 ,能诗匪 仲宣 。” 清 袁于令 《西楼记·虚讣》:“可惜那 于叔夜 国士才,祗为相思鬱未解,怎把他肺腑调和,怎奈他心病难猜,欠些 仲宣 登楼债。”词语解释:仲容 拼音:zhòng róng
(1).古代相传 高阳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 苍舒 、 隤敳 、 檮戭 、 大临 、 尨降 、 庭坚 、 仲容 、 叔达 ,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 南朝 梁 刘峻 《辩命论》:“是使 浑敦 、 檮杌 ,踵武於 云臺 之上; 仲容 、 庭坚 ,耕耘於巖石之下。”参见“ 八愷 ”。
(2). 晋 阮咸 的字。“竹林七贤”之一。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始平》:“ 仲容 青云器,实禀生民秀。” 唐 杜甫 《示侄佐》诗:“ 嗣宗 诸子姪,早觉 仲容 贤。” 仇兆鳌 注引《晋书》:“ 阮咸 ,字 仲容 , 籍 之姪。” 明 何景明 《送范以载之南京》诗:“曾陪竹林醉,今识 仲容 才。”
词语解释:八恺 拼音:bā kǎi
亦作“ 八凯 ”。 相传古代 高阳氏 的八个才子。《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 苍舒 、 隤敳 、 檮戭 、 大临 、 尨降 、 庭坚 、 仲容 、 叔达 ,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 孔颖达 疏:“愷,和也,言其和於物也。”《汉书·古今人表》 庭坚 作 咎繇 。《旧唐书·韦凑传》:“八凯、五臣,良佐也。”词语解释:仲氏 拼音:zhòng shì
(1).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弟。《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郑玄 笺:“伯仲,喻兄弟也。” 高亨 注:“仲氏,二弟。”
(2).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诗·邶风·燕燕》:“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高亨 注:“仲氏,古代长子长女称伯称孟,中子中女称仲,幼子幼女称叔称季。”一说指 春秋 卫 戴嬀 。参阅《诗经》毛传。
(3). 汉 末 袁术 占有 长江 淮河 下游地区,自称为帝,号 仲氏 。又称 仲家 。《三国志·魏志·袁术传》“用 河内 张烱 之符命,遂僭号”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 术 以 袁 姓出 陈 , 陈 , 舜 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见讖文云:‘代 汉 者,当涂高也。’自以名字当之,乃建号称 仲氏 。”
(4).指 汉 末 仲长统 。《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呜呼! 尚生 不存, 仲氏 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 李善 注引《后汉书》:“ 仲长统 ,字 公理 , 山阳 人也。性俶儻,默语无常,每州郡命召,輒称疾不就。”词语解释:仲夏 拼音:zhòng xià
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因处夏季之中,故称。《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北齐书·方伎传·宋景业》:“还至 并 , 显祖 令 景业 筮,遇《乾》之《鼎》。 景业 曰:‘《乾》为君,天也。《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鼎》,五月卦也。宜以仲夏吉辰御天受禪。’”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呀,时当仲夏,为何这般寒冷。” 王西彦 《乡下朋友》:“于一个仲夏的早晨,坐上一辆驶往数百里外的小城镇的长途汽车。”词语解释:仲由 拼音:zhòng yóu
春秋 鲁 卞 (今 山东 泗水 )人,字 子路 ,一字 季路 。 孔子 的学生,性爽直勇敢。《左传·定公十二年》:“ 仲由 为 季氏 宰。” 杜预 注:“ 仲由 , 子路 。”《史记·卫康叔世家》:“ 欒宁 将饮酒,炙未熟,闻乱,使告 仲由 。” 裴骃 集解引 服虔 曰:“ 季路 为 孔氏 邑宰,故告之。”《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仲由 , 弁 人,字 子路 。有勇力才艺,以政事著名。” 宋 司马光 《又和游吴氏园》之一:“临风高咏足为乐,有勇方知笑 仲由 。” 清 戴名世 《赠王云衢之任新津序》:“粪壤之中岂復有 西子 ,众鬭之内岂復有 仲由 。”词语解释:仲子 拼音:zhòng zǐ
(1).对兄弟中排行为第二者的尊称。《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里。” 高亨 注:“仲,兄弟行列在第二的称仲。”
(2).犹次子。 宋 王安石 《示平甫弟》诗:“万檣如山屹不动,嗟我仲子行亦止。”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年伯》:“ 嘉靖 辛丑榜 王 大司马 思质 ,督 蓟 辽 …… 后王 仲子 麟洲 ,分藩 江 右 ,与 鄢 絶不往还。”《明史·刘铉传》:“﹝ 鉉 ﹞仲子 瀚 以进士使南方。”词语解释:仲秋 拼音:zhòng qiū
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因处秋季之中,故称。《书·尧典》:“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序》:“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八月仲秋,亦曰仲商。”《旧唐书·归崇敬传》:“时皇太子欲以仲秋之月,於国学行齿胄之礼。”《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这日公子别了 华忠 上路,那时正是将近仲秋天气,金风颯颯,玉露泠泠。”《文汇报》1982.9.25:“仲秋时节,著名的莱阳梨饱含着梨乡人民的盛情,源源不断地进入各地市场。”词语解释:仲叔 拼音:zhòng shū
(1).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书·吕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
(2).泛指兄弟、弟弟。 清 陈确 《祭祝子开美文》:“细书格言,精楷端淑,并师手札,汇藏一櫝,不遗诸子,不授仲叔。”
(3).犹伯仲。评论人的才能时,比喻不相上下。《三国志·蜀志·庞统法正传评》:“儗之 魏 臣, 统 其 荀彧 之仲叔, 正 其 程 、 郭 之儔儷邪?”
(4).复姓。 春秋 卫 有 仲叔于奚 。见《左传·成公二年》。词语解释:仲父 拼音:zhòng fù
(1).古代称父亲的大弟。《释名·释亲属》:“父之弟曰仲父……仲父之弟曰叔父。”
(2). 春秋 时 齐桓公 尊 管仲 为仲父。《荀子·仲尼》:“﹝ 齐桓公 ﹞倓然见 管仲 之能足以託国也……遂立以为仲父。” 杨倞 注:“ 仲 者, 夷吾 之字;父者,事之如父。”后因用以称 管仲 。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 齐桓 之霸,赖得 仲父 。”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三:“ 仲父 献诚言, 姜公 乃见猜。” 逯钦立 校注:“ 仲父 , 管仲 。” 清 钱谦益 《光禄大夫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通铁山王公墓志铭》:“昔者, 伊生 五就,拜币聘于 有莘 ; 仲父 一匡,谢沟瀆于 堂阜 。”
(3).用于帝王对宰相重臣的尊称。《史记·吕不韦列传》:“ 庄襄王 即位三年,薨,太子 政 立为王,尊 吕不韦 为相国,号称‘仲父’。” 张守节 正义:“仲,中也,次父也。盖效 齐桓公 以 管仲 为仲父。”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秦始皇 ﹞乃立 焦 ( 茅焦 )为仲父,爵之为上卿。”《晋书·王导传》:“时 荆 扬 晏安,户口殷实, 导 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寧邦。於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
(4).指 孔丘 。 丘 字 仲尼 ,故称。《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钻 仲父 之遗训,览 老氏 之要言。” 李善 注:“ 仲父 , 仲尼 也。”词语解释:仲山 拼音:zhòng shān
(1).指 仲山甫 。 周宣王 时著名的大臣。见《诗·大雅·烝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吕望 铭功於 昆吾 , 仲山 鏤绩於庸器,计功之义也。” 唐 张九龄 《祭张燕公文》:“故能羽翼 圣后 ,丹青元化,陈 皋陶 之謨谋,尽 仲山 之夙夜。”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上:“ 丁晋公 之南迁也,行过 潭州 ,自作《斋僧疏》云:‘补 仲山 之袞,虽曲尽於巧心;和 傅説 之羹,实难调於众口。’”
(2).山名。在 陕西省 泾阳县 西北。传说 汉高祖 兄 刘仲 葬其地。 唐 唐彦谦 有《仲山》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二·西安府上·泾阳县》:“ 中山 …… 汉 元鼎 初,获寳鼎於 汾阴 ,荐之 甘泉 ,鼎至 中山 ,氤氲有黄气盖焉,俗譌为 仲山 ,云 汉高祖 兄 仲 居此。”词语解释:仲月 拼音:zhòng yuè
指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五、八、十一月。因处每季之中,故称。 唐 钱起 《过鸣皋隐者》诗:“仲月霽春雨,香风生药田。”《新唐书·礼乐志四》:“礼不祭墓, 唐家 之制,春、秋仲月以使具卤簿衣冠巡陵。” 宋 陆游 《舍北摇落景物殊佳偶作》诗:“今年冬候晚,仲月始微霜。” 明 何景明 《甘露颂》:“皇嗣元载,仲月维冬。”《清史稿·高宗本纪》:“丙午,举行经筵。自是每季仲月举行一次,岁以为常。”词语解释:仲达 拼音:zhòng dá
三国 魏 司马懿 的字。多谋略,善权变,为 魏 重臣,后专国政。其孙 炎 篡 魏 建 晋 ,追尊 懿 为 宣帝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天下奇才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宣王 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 诸葛 走生 仲达 。’”《冷眼观》第十六回:“若 袁 某为人,鹰视狼顾,多诈多疑,至有‘ 仲达 第二’之号。” 袁翼 《咏史》诗:“巾幗徒闻羞 仲达 ,艨艟已惜走 孙恩 。”词语解释:仲长 拼音:zhòng cháng
(1). 汉 末 仲长统 的省称。《文选·任昉〈竟陵文宣王行状〉》:“良田广宅,符 仲长 之言。” 李善 注引《后汉书》:“ 仲长统 ,字 公理 , 山阳 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每州郡召命,輒称疾不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尝论之曰:‘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足以息四体之役。’”
(2).复姓。 汉 有 仲长统 。见《后汉书·仲长统传》。词语解释:仲弓 拼音:zhòng gōng
春秋 鲁 冉雍 的字,也称 子弓 。 孔子 的学生,以德行著称。《论语·雍也》:“ 仲弓 问 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 以 仲弓 为有德行,曰:‘ 雍 也可使南面。’”《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冉雍 字 仲弓 , 伯牛 之宗族,生於不肖之父,以德行著名。” 宋 孙弈 《履斋示儿编·杂记·姓名同》:“ 冉雍 与 汉 陈寔 同字 仲弓 。” 宋 孙弈 《履斋示儿编·字说·字异而义同》:“又 仲弓 ,《荀子》作 子弓 。” 清 焦循 《忆书》二:“他人有忧,其心忡忡。仁而不佞,德类 仲弓 。”词语解释:仲兄 拼音:zhòng xiōng
次兄、二哥。 胡怀琛 有《与仲兄夜话》诗。词语解释:仲吕 拼音:zhòng lǚ
(1).中吕。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又称小吕。详“ 十二律 ”。
(2).农历四月的代称。古有“孟夏之月,律中仲吕”之说,故称。《吕氏春秋·季夏》:“仲吕之月,无聚大众,巡劝农事。” 高诱 注:“仲吕,四月。”《淮南子·天文训》:“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音比仲吕。” 高诱 注:“仲吕,四月也。阳在外,阴在中,所以吕中於阳助成功也,故曰仲吕。”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四月谓之仲吕。”
词语解释:十二律 拼音:shí èr lǜ
古乐的十二调。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共为十二律。《周礼·春官·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吕氏春秋·古乐》:“次制十二筒,以之 阮隃 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鐘之宫,适合。”《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 胡三省 注:“三分其一而损益之,上生下生而十二律备矣。”参阅《汉书·律历志上》。词语解释:仲景 拼音:zhòng jǐng
汉 末著名医学家 张机 的字。 唐 刘知几 《史通·人物》:“若 元则 仲景 时才重於 许 洛 , 何禎 许询 文雅高於 扬 豫 。”《中国近代文论选·读新小说法》:“不解此理,则求金鸡那于《本草》,比 库雷唉 以 仲景 ,盲探瞎索,无有是处。”词语解释:仲弟 拼音:zhòng dì
二弟。 徐震堮 《〈世说新语校笺〉前言》:“ 义庆 是 刘裕 仲弟 长沙王道怜 的儿子,出嗣给 临川烈王 道规 ,袭封 临川王 。”词语解释:仲理 拼音:zhòng lǐ
汉 杨伦 的字。《后汉书·儒林传·杨伦》:“ 杨伦 字 仲理 , 陈留 东昏 人也……为郡文学掾。更歷数将,志乖於时,以不能人閒事,遂去职,不復应州郡命。讲授於大泽中,弟子至千餘人。”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二:“ 仲理 归大泽,高风始在兹。”词语解释:仲雅 拼音:zhòng yǎ
酒器名。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 荆州 牧 刘表 跨有南土,子弟骄贵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受七升,仲受六升,季受五升。”词语解释:仲明 拼音:zhòng míng
鲔鱼的别名。《诗·卫·硕人》“鱣鮪发发” 唐 孔颖达 疏:“鮪一名鮥,肉色白,味不如鱣也。今 东莱 辽东 人谓之尉鱼,或谓之仲明。仲明者, 乐浪 尉也,溺死海中,化为此鱼。”词语解释:仲孙 拼音:zhòng sūn
复姓。 春秋 齐 有 仲孙湫 。见《左传·闵公元年》。词语解释:仲堪 拼音:zhòng kān
古代相传 高辛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 伯奋 、 仲堪 、 叔献 、 季仲 、 伯虎 、 仲熊 、 叔豹 、 季貍 ,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参见“ 八元 ”。
词语解释:八元 拼音:bā yuán
古代传说中的八个才子。《左传·文公十八年》:“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 伯奋 、 仲堪 、 叔献 、 季仲 、 伯虎 、 仲熊 、 叔豹 、 季貍 ,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孔颖达 疏:“元,善也,言其善於事也。”《汉书·古今人表》 季貍 作 季熊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故 尧 咨四岳, 舜 命八元。”后用以称颂有才德的人。 唐 刘禹锡 《和浙西李大夫伊川卜居》诗:“早入八元数,尝承三接恩。” 唐 黄滔 《祭右省李常侍洵》:“诚几三顾以就门,犹作八元而在野。”词语解释:仲家 拼音:zhòng jiā
(1). 汉 末 袁术 佔有 长江 淮河 下游地区,自称为帝,号 仲家 。又称 仲氏 。《后汉书·袁术传》:“ 建安 二年,因 河内 张烱 符命,遂果僭号,自称 仲家 。”
(2).布依族和 云南省 部分壮族的旧称。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这四亿五千万人口中,十分之九以上为汉人。此外,还有 蒙 人、 回 人、 藏 人、 维吾尔 人、 苗 人、 彝 人、 僮 人、 仲家 人、 朝鲜 人等,共有数十种少数民族,虽然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但是都已有长久的历史。”词语解释:仲都 拼音:zhòng dōu
方士 王仲都 ,相传为 汉元帝 时 汉中 道士,能忍寒暑。《水经注·渭水》引 汉 桓谭 《新论》:“乃以隆冬盛寒日,令袒载駟马,于 上林 昆明池 上环冰而驰。御者厚衣狐裘寒战,而 仲都 独无变色,卧于池臺上,曛然自若。夏大暑日,使曝坐,环以十炉火,不言热,又身不汗。”后用以为典故。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 仲都 冬倮而体温,夏裘而身凉, 桓谭 谓偶耐寒暑。”《宋书·后妃传·孝武文穆王皇后》:“ 王偃 无 仲都 之质,而倮露於北阶; 何瑀 闕龙工之姿,而投躯於深井。” 唐 杨损 《临刑赋》:“圣主何曾识 仲都 ,可嗟社稷在湏臾。市东便是神仙窟,何必乘舟泛五湖。”词语解释:仲商 拼音:zhòng shāng
即仲秋。《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八月仲秋,亦曰仲商。”词语解释:仲阳 拼音:zhòng yáng
即仲春。《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二月仲春,亦曰仲阳。”词语解释:仲舅 拼音:zhòng jiù
母亲的弟弟。 唐 裴延翰 《〈樊川集〉序》:“窃观仲舅之文,高骋夐厉,旁绍曲摭。”词语解释:仲路诺 拼音:zhòng lù nuò
仲路 ,指 仲由 。 仲由 ,字 子路 ,一诺必行。语出《论语·颜渊》:“ 子路 无宿诺。”后用以指恪守诺言。 南朝 梁 江淹 《谢法曹惠连赠别》诗:“共秉 延州 信,无慙 仲路 诺。”词语解释:仲梁氏 拼音:zhòng liáng shì
见“ 仲良氏 ”。
词语解释:仲良氏 拼音:zhòng liáng shì
亦作“ 仲梁氏 ”。 孔子 以后儒家内部的八个流派之一。《韩非子·显学》:“自 孔子 之死也,有 子张氏 之儒,有 子思 之儒,有 颜氏 之儒,有 孟氏 之儒,有 漆雕氏 之儒,有 仲良氏 之儒,有 孙氏 之儒,有 乐正氏 之儒。” 晋 陶潜 《集圣贤群辅录》下:“八儒:二子没后,散於天下,设於 中国 ,成百氏之源…… 漆雕氏 传《礼》为道,为恭俭庄敬之儒; 仲梁氏 传《乐》为道,以和阴阳,为移风易俗之儒。”参见“ 八儒 ”。词语解释:仲桥 拼音:zhòng qiáo
桥名。在 陕西省 醴泉县 东北。《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四年》:“ 赵 南阳王 胤 帅众数万自 上邽 趋 长安 ……诸郡 戎 夏 皆起兵应之, 胤 军于 仲桥 。” 胡三省 注:“ 郑国渠 逕 仲山 ,渠上有桥,谓之 仲桥 ,在 九嵕山 之东。”词语解释:仲熊 拼音:zhòng xióng
相传为 高辛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 伯奋 、 仲堪 、 叔献 、 季仲 、 伯虎 、 仲熊 、 叔豹 、 季貍 ,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汉 焦赣 《易林·坤之姤》:“ 舜 举八元八愷,有 伯虎 、 仲熊 。” 汉 焦赣 《易林·泰之随》:“ 伯虎 、 仲熊 ,德义渊閎,使布五穀,阴阳顺叙。”参见“ 八元 ”。
词语解释:八元 拼音:bā yuán
古代传说中的八个才子。《左传·文公十八年》:“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 伯奋 、 仲堪 、 叔献 、 季仲 、 伯虎 、 仲熊 、 叔豹 、 季貍 ,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孔颖达 疏:“元,善也,言其善於事也。”《汉书·古今人表》 季貍 作 季熊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故 尧 咨四岳, 舜 命八元。”后用以称颂有才德的人。 唐 刘禹锡 《和浙西李大夫伊川卜居》诗:“早入八元数,尝承三接恩。” 唐 黄滔 《祭右省李常侍洵》:“诚几三顾以就门,犹作八元而在野。”词语解释:仲梁 拼音:zhòng liáng
复姓。 春秋 鲁 有 仲梁怀 。见《左传·定公五年》。词语解释:仲能 拼音:zhòng néng
鼠名。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鼠寿三百岁,满百岁则色白,善凭人而卜,名曰仲能,如一年中吉凶及千里外事。”《事物异名录·兽畜·鼠》引 晋 干宝 《搜神记》:“百岁鼠色白,善凭人而卜,名曰仲能,能知一年中吉凶。”词语解释:仲态 拼音:zhòng tài
双原子分子的一种状态,其中两个核的自旋是逆平行的词语解释:仲思枣 拼音:zhòng sī zǎo
枣的一种,又名仙枣。相传 北齐 时仙人 仲思 得此枣种之,故名。《太平御览》卷九六五引 唐 杜宝 《大业拾遗录》:“二年八月, 信都 献仲思枣四百枚,枣长四寸,五寸围,紫色细文,文縐核肥,有味,胜於青州枣。 北齐 时有仙人 仲思 得此枣种之,亦名仙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仲思枣》﹝释名﹞:“仙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仲思枣》﹝集解﹞引 宋 马志 曰:“仲思枣形如大枣。长一二寸,正紫色,细文小核,味甘。”词语解释:仲夏夜之梦 拼音:zhòng xià yè zhī mèng
剧本。英国莎士比亚作于1595年。雅典两对贵族青年男女夜入仙林,仙后令侍者向男子眼中滴花汁,致使他们互相错认情人。经过种种离奇的误会和曲折,最后幸获解药救治,情人们终于和好并结为夫妇。词语解释:仲年 拼音:zhòng nián
次年,第二年。 王国维 《观堂集林·唐写本燉煌县户籍跋》:“《唐六典》:‘户部尚书职: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凡定户以仲年,造籍以季年。’”词语解释:仲买人 拼音:zhòng mǎi rén
旧社会替人介绍买卖,从中赚取金钱的人。 朱自清 《踪迹·温州的踪迹》:“人贩子只是‘仲买人’,他们还得取给于‘厂家’,便是出卖孩子们的人家。”词语解释:仲云 拼音:zhòng yún
古代部族名。 五代 高居诲 《于阗记》:“东南十里 三危山 ,云 三苗 之所窜也。其西渡 都乡河 曰 阳关 , 沙州 西曰仲云族,其牙帐居 胡卢磧 。” 五代 高居诲 《于阗记》:“ 匡鄴 等西行入 仲云 界,至 大屯城 。 仲云 遣宰相四人、都督三十七人,候 晋 使者, 匡鄴 等以詔书慰諭之,皆东向拜。”词语解释:仲忽 拼音:zhòng hū
相传 周 代“八士”之一。《论语·微子》:“ 周 有八士: 伯达 、 伯适 、 仲突 、 仲忽 、 叔夜 、 叔夏 、 季随 、 季騧 。”一说指“八虞”之一。为掌管山泽的官员。参阅《国语·晋语四》 韦昭 注引 贾逵 、 唐固 之说。参见“ 八士 ”、“ 八虞 ”。词语解释:仲裁 拼音:zhòng cái
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者居中调解,也叫公断。 李大钊 《新纪元》:“虽然也曾组织过什么平和会议,什么仲裁裁判,但在那里边,仍旧去规定杀人灭国的事情。” 刘少奇 《关于白区职工运动的提纲》:“在原则上我们当然反对国民党的强迫仲裁,但是,为着争取群众斗争的胜利,对于国民党的‘调解’与‘仲裁’,在事实上我们不应该完全拒绝。”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一节:“《巴黎和约》之后, 拿破仑三世 成为当时 欧洲 最高的‘仲裁者’。”词语解释:仲豫 拼音:zhòng yù
汉 末政论家、史学家 荀悦 的字。《后汉书·荀悦传》:“ 悦 字 仲豫 , 俭 之子也。 俭 早卒。 悦 年十二能説《春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 平子 恐其迷学,奏令禁絶; 仲豫 惜其杂真,未许煨燔。” 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 仲豫 义理虽长,失在繁富。”词语解释:仲良氏 拼音:zhòng liáng shì
亦作“ 仲梁氏 ”。 孔子 以后儒家内部的八个流派之一。《韩非子·显学》:“自 孔子 之死也,有 子张氏 之儒,有 子思 之儒,有 颜氏 之儒,有 孟氏 之儒,有 漆雕氏 之儒,有 仲良氏 之儒,有 孙氏 之儒,有 乐正氏 之儒。” 晋 陶潜 《集圣贤群辅录》下:“八儒:二子没后,散於天下,设於 中国 ,成百氏之源…… 漆雕氏 传《礼》为道,为恭俭庄敬之儒; 仲梁氏 传《乐》为道,以和阴阳,为移风易俗之儒。”参见“ 八儒 ”。
词语解释:八儒 拼音:bā rú
相传 孔子 死后,儒家分为八派,故称。《韩非子·显学》:“自 孔子 之死也,有 子张 之儒,有 子思 之儒,有 颜氏 之儒,有 孟氏 之儒,有 漆雕氏 之儒,有 仲良氏 之儒,有 孙氏 之儒,有 乐正氏 之儒。”《北史·文苑传序》:“逮乎两 周 道丧,七十义乖。 淹中 、 稷下 ,八儒、三墨之异, 漆园 、 黍穀 ,名、法、兵、农之别,虽雅誥奥义,或未尽善,考其遗跡,亦贤达之流乎。” 唐 骆宾王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棘寺游三礼,蓬山簉八儒。”词语解释:仲起 拼音:zhòng qǐ
相传 伏羲氏 的六佐之一。 晋 陶潜 《集圣贤群辅录》上:“ 金提 主化俗, 鸟明 主建福, 视默 主灾恶, 纪通 为中职, 仲起 为海陆, 阳侯 为江海。” 李公焕 笺注引 宋均 曰:“主平地兼统海也。”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四:“ 伏牺 六佐…… 仲起 为海陆, 阳侯 为江海。”词语解释:仲雄 拼音:zhòng xióng
即 仲熊 。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世有才子八人: 伯奋 、 仲堪 、 叔献 、 季仲 、 伯虎 、 仲雄 、 叔豹 、 季狸 ,忠肃恭懿,宣慈惠和,天下之人,谓之八元。”词语解释:仲衍 拼音:zhòng yǎn
相传是 皋陶 子 伯翳 之后,人头鸟身。 汉 王符 《潜夫论·志氏姓》:“后嗣有 皋陶 事 舜 ……其子 伯翳 ,能议百姓,以佐 舜 禹 ,扰驯鸟兽, 舜 赐姓 羸 ,后有 仲衍 ,鸟体人元,为 夏帝 大戊 御。”人元,一本作“ 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