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战伐 拼音:zhàn fá
征战;战争。《史记·龟策列传》:“然皆可以战伐攻击,推兵求胜。”《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连年战伐,而介胄生蟣蝨。” 唐 杜甫 《阁夜》诗:“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四海平安絶士马,五穀丰登没战伐。” 朔望 《英雄碑前的花朵》诗:“当年随战伐,何日命干城。”词语解释:剪伐 拼音:jiǎn fá
(1).砍伐。 唐 李白 《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诗:“冥居顺生理,草木不翦伐。” 明 宋濂 《宁山续说》:“自丧乱以来, 淮 楚 先被其害,崖非不高也,谷非不深也,亦罹其蹂践翦伐之苦,尽失其故态。”
(2).讨伐。 唐 柳宗元 《为裴中丞上裴相乞讨黄贼状》:“虽狐鼠之陋,无足示威,而蜂蠆之微,犹能害物,必资翦伐,方致和平。” 宋 苏舜钦 《己卯冬大寒有感》诗:“然由在遇专,丑类易翦伐。”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此军经营 安庆 ,翦伐沿 江 诸城,凋丧尚少。”词语解释:北伐 拼音:běi fá
(1).向北方进军征讨。《左传·僖公九年》:“ 齐侯 不务德而勤远略,故北伐 山戎 ,南伐 楚 ,西为此会也。”《南史·宋明帝纪》:“﹝ 沉攸之 ﹞率众北伐。”《三国演义》第四四回:“吾自离 鄱阳湖 ,便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
(2).特指1926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这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基础进行的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革命战争。因这次战争从 广东 出师北伐,所以叫北伐战争。 许地山 《人非人》:“他想:她也是一个北伐进行中的革命女同志,虽然没有何等的资格和学识,却也当过好几个月战地委员会底什么秘书长一类的职务。”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脱颖自北伐,初胜 湘江 曲。秋风扫落叶,铁军声威立。”词语解释:征伐 拼音:zhēng fá
讨伐。 唐 邵谒 《战城南》诗:“ 武皇 重征伐,战士轻生死。” 明 孔迩 《云蕉馆纪谈》:“ 友谅 无远大之志,处兵戈间而急於珍宝,伪将征伐,必使之遍求奇宝。”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变乱旧章,原是应该征伐的。”词语解释:不伐 拼音:bù fá
不自夸耀。《易·繫辞上》:“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释争》:“盖善以不伐为大,贤以自矜为损。”《明史·常遇春传赞》:“ 中山 持重有谋,功高不伐,自古名世之佐无以过之。”词语解释:薄伐 拼音:bó fá
(1).征伐;讨伐。《诗·小雅·出车》:“赫赫 南仲 ,薄伐 西戎 。”《晋书·孙楚传》:“ 宣王 薄伐,猛鋭长驱,师次 辽阳 ,而城池不守。” 清 吴伟业 《滇池铙吹》之三:“ 鬼国 三年劳薄伐,王师五月下殊方。”
(2).即簿伐。指先世官籍。薄,通“ 簿 ”。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丞,皆选孝廉郎年少薄伐者。”《三国志·魏志·傅嘏传》:“案品状则实才未必当,任薄伐则德行未为敍,如此则殿最之课,未尽人才。”
(3).犹敲击。《老残游记》第十回:“耳中但听得风声,水声,人马蹙踏声,旌旗熠熠声,干戈击轧声,金鼓薄伐声。”词语解释:自伐 拼音:zì fá
(1).自戕;自己败坏。《孟子·离娄上》:“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自夸;自夸其功。《老子》:“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汉 贾谊 《新书·先醒》:“昔者 虢君 骄恣自伐,諂諛亲贵。”《梁书·文学传下·刘杳》:“ 杳 治身清俭,无所嗜好。为性不自伐,不论人短长。”《明史·张聪传》:“帝手敕慰留,因极言 聪 自伐其能,恃宠不让,良可叹息。”词语解释:斩伐 拼音:zhǎn fá
(1).征伐。《诗·小雅·雨无正》:“降丧饥饉,斩伐四国。” 宋 苏辙 《秦论》:“ 秦 人居诸侯之地而有万乘之志,侵夺六国,斩伐天下,不数十年之间而得志於海内。”
(2).诛杀。《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 数称以为亷武,使督盗贼,所斩伐不避贵戚。”《汉书·尹齐传》:“ 武帝 使督盗贼,斩伐不避贵势。”
(3).砍伐。《荀子·王制》:“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餘材也。”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斥逐鸿鵠兮,近习鴟梟;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高白松》:“ 伟 因悟前梦,力为营护,竟免斩伐。” 清 孙枝蔚 《大树》诗:“斩伐逢今日,相看意转悲。”词语解释:口伐 拼音:kǒu fá
用语言谴责,声讨。《新唐书·郑元璹传》:“ 太宗 赐书曰:‘知公口伐,可汗如约,遂使边火息燧,朕何惜金石赐於公哉!’”词语解释:杀伐 拼音:shā fá
(1).征战,讨伐。《孟子·滕文公下》:“杀伐用张,于 汤 有光。”《后汉书·王符传》:“季世之臣,以諂媚主,不思顺天,专杖杀伐。 白起 、 蒙恬 , 秦 以为功,天以为贼。”《隋书·天文志中》:“又为天狱,主杀伐。”
(2).指杀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 郭沫若 《革命春秋·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我们以为他到了 芜湖 必定又有一场杀伐。”
(3).谓严峻,果断。《后汉书·冯鲂传》:“为政敢杀伐,以威信称。”
(4).大胆泼辣。《红楼梦》第十三回:“从小儿大妹妹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在那府里办事,越发歷练老成了。”词语解释:攻伐 拼音:gōng fá
(1).攻打讨伐。《国语·周语上》:“於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新唐书·西域传下·箇失蜜》:“山回繚之,它国无能攻伐。”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三章:“若仍不从,则同攻伐其国土,改易其政府。”
(2).指药性猛烈。《天雨花》第十四回:“不想 郑贵妃 暗嘱内医 崔文昇 ,投以大黄等攻伐之剂。”词语解释:矜伐 拼音:jīn fá
恃才夸功;夸耀。《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艾 深自矜伐,谓 蜀 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 吴汉 之徒,已殄灭矣。’”《隋书·李谔传》:“虽勤比 大禹 ,功如 师望 ,亦不得厚自矜伐。” 宋 苏轼 《石鼓歌》:“勋劳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远犹忠厚。” 章炳麟 《五无论》:“而人之于杀,顾有悍然矜伐其能者:上者,铭之鐘石,著之史书;虽穷而在下者,亦因是得称为好汉。”词语解释:勋伐 拼音:xūn fá
亦作“勛伐”。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 太史公 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閲。’”因以“勋伐”通称功绩。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凡所谓志人者,不必在乎禄位,不必显乎勛伐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第宅》:“中书令 郭子仪 勋伐盖代,所居宅内诸院往来乘车马。” 清 恽敬 《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古者铭庙之辞,多纪勋伐。”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篇第十五章:“而 百麟 ( 张百麟 )更树勛伐於外,以收民望。”词语解释:侵伐 拼音:qīn fá
兴兵越境讨罪;进攻他国。《左传·桓公十年》:“ 郑 人怒,请师於 齐 , 齐 人以 卫 师助之,故不称侵伐。”《春秋·桓公十年》“ 齐侯 、 卫侯 、 郑伯 来战于 郎 ” 晋 杜预 注:“改‘侵伐’而书‘来战’。” 孔颖达 疏:“然则侵伐者,师旅讨罪之名也。” 宋 苏辙 《礼义信足以成德论》:“ 周 衰,凡所以教民之具既废,而战攻侵伐之役交横于天下。”《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休萌战攻侵伐之谋,共享安净和平之福。”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纪元前四百九十四年, 吴 王 夫差 侵伐 越国 , 越国 大败。”词语解释:吊伐 拼音:diào fá
见“ 弔民伐罪 ”。
词语解释:吊民伐罪 拼音:diào mín fá zuì
亦作“吊民伐罪”。 慰问受害的百姓,讨伐有罪的人。《宋书·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弔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陪臣谏》:“臣伏闻自古帝王,省方巡狩,弔民伐罪。” 太平天囯 洪仁玕 《二月下浣军次遂安城北吟于行府》:“弔民伐罪归来日,草木咸歌雨露恩。” 鲁迅 《且介亭杂文·“以眼还眼”》:“将来呢……更未必有人因《哈孟雷特》而责 莎士比亚 的迷信一样,会特地吊民伐罪。”亦省作“ 弔伐 ”。《晋书·慕容垂载记》:“弔伐之义,先代常典。” 前蜀 杜光庭 《莫庭又为张副使命甲子醮词》:“人不告劳,物无失所,益振貔貅之势,佇成弔伐之功。”《明史·陶安传》:“应天顺人,以行弔伐,天下不足平也。”词语解释:君伐 拼音:jūn fá
君王的功绩。《国语·晋语一》:“若使太子主 曲沃 ,而二公子主 蒲 与 屈 ,乃可以威民而惧 戎 ,且旌君伐。” 韦昭 注:“旌,章也;伐,功也。”词语解释:肆伐 拼音:sì fá
袭伐,疾伐。《诗·大雅·大明》:“维 师尚父 ,时维鹰扬,凉彼 武王 ,肆伐大 商 ,会朝清明。” 毛 传:“肆,疾也。”按,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三王》引作“袭伐”,“袭”亦有轻行疾至之义。参阅 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词语解释:劳伐 拼音:láo fá
功劳,功绩。《明史·余珊传》:“甚且诈饰捷功,滥邀赏賚,虚张劳伐,峻取官阶,而塞上多事日甚。”词语解释:功伐 拼音:gōng fá
功劳;功勋。《管子·明法解》:“如此,则羣臣相推以美名,相假以功伐,务多其佼,而不为主用。”《史记·项羽本纪论》:“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明史·曹于汴传》:“国家三岁遣使者閲边,盛奬边臣功伐。” 清 戴名世 《范增论》:“彼 义帝 者素无功伐,岂惟 项籍 不用其命,天下诸侯亦未有用其命者。”词语解释:称伐 拼音:chēng fá
犹计功,表功。《左传·襄公十九年》:“夫铭,天子令德,诸侯言时计功,大夫称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魏颗 纪勋於 景 鐘, 孔悝 表勤於 卫 鼎,称伐之类也。”《北史·王肃传》:“﹝ 肃 ﹞性微轻恌,颇以功名自许,护疵称伐,少所推下, 孝文 每以此为言。”词语解释:蒙伐 拼音:méng fá
上面画有花纹的盾牌。蒙,通“ 厖 ”。《诗·秦风·小戎》:“蒙伐有苑。” 郑玄 笺:“蒙,厖也……画杂羽之文於伐,故曰厖伐。” 陆德明 释文:“伐如字,本或作瞂。”词语解释:夸伐 拼音:kuā fá
炫耀。 明 方孝孺 《与陈用中书》:“好学不倦,不自夸伐。”
犹夸耀。《后汉书·王允传》:“ 布 ( 吕布 )亦负其功劳,多自夸伐,即失意望,渐不相平。”《南史·胡藩传》:“至於涉猎记传,一咏一谈,自许以雄豪,加以夸伐,搢绅白面之士,辐凑而归,此 毅 不肯为公下也。”词语解释:国伐 拼音:guó fá
指受到他国的征伐。《史记·苏秦列传》:“诸侯赞 齐 而王不从,是国伐也。”词语解释:燮伐 拼音:xiè fá
协同征伐。 晋 陆云 《盛德颂》:“燮伐强 楚 ,至于 垓下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治戎燮伐,则声有洊雷之威。”词语解释:戕伐 拼音:qiāng fá
(1).伤害。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上:“《鶡冠子》所谓五臟刀斧者,非所食之梨,乃离别之‘离’尔。葢言人之别离,戕伐胸怀,甚若刀斧。” 明 李贽 《与梅衡湘书》:“若我边彼边各相戕伐,则边境常态,万古如一,何足掛齿牙耶!”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救世歌》:“逆亲即是逆天帝,戕伐本根适自倾。”
(2).指纵欲自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你可知他一面在这里服药,一面在那边戕伐,碰了个不知起倒的医生,还给他服点燥烈之品,正是‘泼油救火’,恐怕他死得不快罢了。”词语解释:进伐 拼音:jìn fá
犹进攻。《晏子春秋·问上五》:“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讎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与。”《梁书·萧范传》:“ 太清 元年,大举北伐,以 范 为使持节、征北大将军、总督 汉北 征讨诸军事,进伐 穰城 。”参见“ 进攻 ”。
词语解释:进攻 拼音:jìn gōng
(1).谓军队接近敌人并主动实施攻击。《汉书·王莽传上》:“ 绍 等从者百餘人,遂进攻 宛 ,不得入而败。”《旧唐书·窦建德传》:“於是 建德 进攻 河间 ,频战不下。”
(2).在斗争或竞赛中发动攻势。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六章:“ 马之悦 这会儿正在对着 李世丹 身上的缺口大举进攻。”《花城》1981年第2期:“他善于合作,常常以一记妙传来强化比赛的节奏,大大地开拓了进攻的路子。”《体育报》1983.6.3:“客队利用罚角球和任意球所攻进的前两个球,都说明队员进攻意识很强,配合默契,传球的高度、落点、份量掌握得都很好。”词语解释:采伐 拼音:cǎi fá
砍伐。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樵苏採伐而弃捐兮,幸得免乎薪煮。”
砍伐树木,采集木材。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古书者虽多,未必尽美,要当以为学者之山渊,使属笔者得采伐渔猎其中。”《新唐书·百官志三》:“﹝百工监﹞掌采伐材木。”词语解释:步伐 拼音:bù fá
(1).《书·牧誓》:“今日之事,不愆於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 蔡 沉 集传:“步,进趋也。伐,击刺也”。后指队伍操练时脚步的大小快慢。 清 刘大櫆 《书〈战国策〉后》:“兴师伐国,上军、中军、下军,步伐有度。” 郑观应 《盛世危言·练兵》:“步伐止齐,川流山立,殆不愧於古所称节制之师也。”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七章:“战土们一个个挺着胸脯,步伐越发显得威武雄壮了。”
(2).指行走的步子。 曹禺 《雷雨》第一幕:“﹝ 鲁贵 ﹞很老练地走着,自以为是阔当差的步伐,进了书房门。”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 秦妈妈 迈着稳重的步伐,从门外走了进来。”词语解释:诛伐 拼音:zhū fá
讨伐;声讨。《吕氏春秋·荡兵》:“天下无诛伐,则诸侯之相暴也立见。”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夫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令海内之势,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下无背叛之心,上无诛伐之事。” 清 方文 《彭城古迹十二咏·戏马台》:“ 宋公 起 彭城 ,诛伐符 高祖 ;九日讌兹臺,风流亦千古。” 鲁迅 《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一切回声中,对于这自杀的主谋者-- 秦夫人 ,虽然也加以恕辞;但归结却无非是诛伐。”词语解释:相伐 拼音:xiāng fá
自相矛盾。 汉 王充 《论衡·问孔》:“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后汉书·徐防传》:“若不依先师,义有相伐,皆正以为非。” 李贤 注:“伐谓自相攻伐也。”词语解释:贬伐 拼音:biǎn fá
讨伐。《南齐书·州郡志上·越州》:“刺史常事戎马,唯以贬伐为务。”词语解释:自矜功伐 拼音:zì jīn gōng fá
谓居功自傲。《汉书·陈涉项籍传赞》:“﹝ 项羽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始霸王之国,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词语解释:南征北伐 拼音:nán zhēng běi fá
亦作“ 南征北讨 ”。亦作“ 南征北战 ”。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唐 柳宗元 《封建论》:“歷於 宣王 ,挟中兴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 鲁侯 之嗣。” 元 无名氏 《昊天塔》第一折:“想老夫幼年时,南征北讨,东荡西除,到今日都做了一场春梦也。” 廖仲恺 《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所以我们 中国 历史上,说到那些南征北讨,开疆辟地的皇帝,不怨他劳民伤财,就要骂他好大喜功。” 柯岩 《我的爷爷》诗:“我的爷爷,是个老红军,他为人民南征北战,厮杀了多半生。” 郭小川 《万里长江横渡》诗:“这风口浪尖上,难道不就是我们的南征北战路?”词语解释:诞伐 拼音:dàn fá
谓说话诞妄不经,自以为是。 北齐 刘昼 《新论·言菀》:“信让者,百行之顺也;诞伐者,百行之悖也。”词语解释:参伐 拼音:cān fá
亦作“ 参罚 ”。 参、伐皆星名。伐星属于参宿。古人谓主斩伐之事。《史记·秦始皇本纪》:“盖得圣人之威, 河 神授图,据狼、狐,蹈参、伐,佐 政 驱除,距之称 始皇 。” 张守节 正义:“狼、狐主弓矢星。《天官书》云,参、伐主斩艾事。”《汉书·天文志》:“《太初》在参罚。”《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天帝布治房、心,决政参、伐。” 清 顾炎武 《河上作》诗:“狼、弧动箭鏃,参、伐扬旂麾。”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无锡光复志·檄南京文》:“凉风动而参、伐明,正大树开花之候。”词语解释:作伐 拼音:zuò fá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后因称做媒为“作伐”。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适见其婢自外来,云与小娘子作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奴家愿为作伐,成其配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有某绅为子求婚,恐不谐,浼邑宰作伐。”词语解释:军伐 拼音:jūn fá
军功。《国语·晋语四》:“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 韦昭 注:“伐,功也。”词语解释:责伐 拼音:zé fá
声讨。 炉魂 《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故既鼓舞忠告我 湖南 人,而尤锋其词,厉其色,以责伐彼 张之洞 。”词语解释:主伐 拼音:zhǔ fá
采伐成材的林木词语解释:交伐 拼音:jiāo fá
交相戕害。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往者为本体自发之偏枯,今则获以交通传来之新疫,二患交伐,而 中国 之沉沦遂以益速矣。”词语解释:九伐 拼音:jiǔ fá
(1).古代指对九种罪恶的讨伐。《周礼·夏官·大司马》:“以九伐之灋正邦国:冯弱犯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大戴礼记·朝事》:“明九伐之法,以震威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三驱弛刚,九伐先话。”
(2).泛指征伐。《旧唐书·代宗纪》:“九伐之师,尚勤王略;千金之费,重困吾人。” 明 沉鲸 《双珠记·赴婚遇兄》:“折衝千里,张国家九伐之威。”词语解释:口诛笔伐 拼音:kǒu zhū bǐ fá
用言语或文字宣布、声讨敌对者的罪行。也用于谴责坏人坏事。 明 汪廷讷 《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巴金 《军长的心》:“你们作家用笔写,我们用子弹、用手雷、用大炮写。你口诛笔伐,我们夺取山头。”词语解释:践伐 拼音:jiàn fá
犹剪伐,诛灭。践,通“ 翦 ”。《吕氏春秋·古乐》:“ 成王 立, 殷 民反,王命 周公 践伐之。”一说为前往讨伐。参阅 高诱 注。词语解释:俟力伐 拼音:sì lì fá
复姓。《魏书·官氏志》:“ 俟力伐氏 ,后改为 鲍氏 。”参阅 宋 邓名世 《古今姓氏书辨证》卷二二。词语解释:克伐 拼音:kè fá
(1).攻打,讨伐。《后汉书·章帝纪》:“克伐 鬼方 ,开道 西域 。威灵广被,无思不服。”
(2).损害。《镜花缘》第六一回:“可惜这两宗美品,世人不知,视为弃物;反用无益之苦茗,听其克伐。”
(3).中医学名词。指使用性峻伤元的攻破消导药物。《医宗金鉴·内治杂证法·胁肋胀痛》:“若行克伐,则虚者益虚,滞者益滞,祸不旋踵矣。”
(1).征服;克服。 晋 王嘉 《拾遗记·周》:“ 武王 资圣智而剋伐,观天命以行诛。”
(2).中医采用的驱除、攻逐等治疗方法,稍过即伤元气,因有“剋伐”之称。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譬如有人病积痞者,无不剂而救之之理,即使骤畏剋伐,亦必渐次破除其垒块,盪涤其肠胃,而后徐养之以和平。”词语解释:党伐 拼音:dǎng fá
见“ 党同伐异 ”。词语解释:力伐
力攻顽敌;力攻智取词语解释:骄伐 拼音:jiāo fá
骄傲自矜。 唐 严识元 《潭州都督杨志本碑》:“骄伐以酌损,刚戾以克柔。”《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昔 齐桓 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 曹操 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 清 魏源 《书辽太祖事》:“上曰:‘闻吾儿自灭 梁 以后,骄伐泆乐,不恤政事,暱于倡优宵小,内作色荒,外作禽荒,以至于此。’”词语解释:东讨西伐 拼音:dōng tǎo xī fá
同“ 东征西讨 ”。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由是南驰北走,东讨西伐,运之无旁,按之无下。”词语解释:铁伐 拼音:tiě fá
复姓。 晋 时 赫连勃勃 称 大夏天王 ,自谓帝王系天之尊,非其正统者,不可与之同姓,因号其支庶为 铁伐氏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今改姓曰 赫连氏 ,庶协皇天之意,永享无疆之庆,係天之尊,不可令支庶同之,其非正统,皆以 铁伐 为氏。庶朕宗族子孙刚鋭如铁,皆堪伐人。”词语解释:违伐 拼音:wéi fá
抵触;矛盾。《三国志·魏志·嵇康传》“ 景元 中坐事诛”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若 巽 为相国掾时陷 安 ,焉得以破 毌丘俭 年杀 嵇 吕 ?此又 干宝 之疏谬,自相违伐也。”词语解释:门伐 拼音:mén fá
见“ 门阀 ”。
词语解释:门阀 拼音:mén fá
亦作“ 门伐 ”。
(1).指门第阀阅。《后汉书·宦者传论》:“声荣无暉於门阀,肌肤莫传於来体。” 宋 苏轼 《下财启》:“顾门阀之虽微,恃臭味之不远。” 黄人 《〈清文汇〉序》:“枢府銓司,以门伐资格,黜陟百尔。” 胡适 《〈水浒〉续集两种序》:“ 柴进 做了丞相, 燕青 便做了副丞相; 燕青 是奴仆出身;故首相不能不让给门阀光荣的 柴进 。”
(2).宅第。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裕州刀匪》:“比至,则门阀巍峨,声势煊赫。”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峨嵋盗》:“繚垣高耸,门阀岿然。”词语解释:陵伐 拼音:líng fá
侵凌,攻伐。《后汉书·西域传序》:“自 阳嘉 以后,朝威稍损,诸国骄放,转相陵伐。”词语解释:七伐 拼音:qī fá
语出《书·牧誓》:“夫子勗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 孔 传:“伐谓击刺,少则四五,多则六七,以为例。”后以“七伐”指四处征伐。《南齐书·陈显达传》:“神武横於七伐,雄略震於九纲。” 明 章美 《出塞曲》:“鼉开七伐鼓,龙绘八方旗。”词语解释:伤伐 拼音:shāng fá
犹损害。《管子·七臣七主》:“冬无赋爵赏禄,伤伐五藏。” 宋 马永卿 《懒真子·修养》:“修养之士,当书《月令》置坐左右。夏至宜节嗜欲,冬至宜禁嗜欲。盖一阳初生,其气微矣,如草木萌生,易於伤伐。”词语解释:鸿伐 拼音:hóng fá
大功。《晋书·张协传》:“盖闻圣人不卷道而背时,智士不遗身而匿跡,生必耀华名於玉牒,没则勒鸿伐於金册。今公子违世陆沉,避地独窜,有生之欢灭,资父之义废。愁洽百年,苦溢千载,何异促鳞之游汀泞!”词语解释:执伐 拼音:zhí fá
谓为人作媒。 明 高明 《琵琶记·伯喈拒婚》:“红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首肯,早谐结髮。”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临海令》:“有女窥见一生韶美,悦之。一卖婆在傍曰:‘此吾邻家子也,为小娘子执伐,成佳偶矣。’”参见“ 执柯 ”。
词语解释:执柯 拼音:zhí kē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后以“执柯”指作媒。 明 沉受先 《三元记·托媒》:“你聘财若出银百两,管教今夜便成双,与你执柯,期取弄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生出,浼女舅执柯。媪议择吉赘生。”词语解释:放伐 拼音:fàng fá
谓以武力讨伐并放逐暴虐的君主。语本《孟子·梁惠王下》:“ 齐宣王 问曰:‘ 汤 放 桀 , 武王 伐 紂 ,有诸?’” 明 王廷相 《雅述》下篇:“揖让之后为放伐,放伐之后为篡夺;井田坏而阡陌成,封建罢而郡县设。” 明 顾璘 《鸣蛙赋》:“ 唐 虞 受禪, 舜 禹 雍和, 汤 武 放伐, 伊 吕 攫拏。”词语解释:折伐 拼音:shé fá
拗折砍伐,毁坏。 元 李文蔚 《圯桥进履》第三折:“在您 洛阳 境上,虐害人民,折伐桑枣。”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如像爱护古木一样,要使它根深柢固,不要折伐它。”词语解释:执柯作伐 拼音:zhí kē zuò fá
为人作媒。《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此 十三妹 所以挺身出来,给 安龙媒 、 张金凤 二人执柯作伐的一番苦心孤诣也。”词语解释:夭伐 拼音:yāo fá
未长成而遭戕伐。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请附 任公 言,终然谢夭伐。” 唐 司空图 《山居记》:“愚虽不佞,犹幸处于乡里,不侵不侮,处于山林,物无夭伐,亦足少庇子孙。”词语解释:滥伐 拼音:làn fá
毫无限制地砍伐林木。例如:禁止滥砍滥伐。词语解释:炫伐 拼音:xuàn fá
自我夸耀。 康有为 《进呈〈日本明治变改考〉序》:“臣愚狂谬,岂敢妄陈前事,几类炫伐。”词语解释:推伐 拼音:tuī fá
推耜翻土。古代帝王率领公卿春令郊祀后以示劝农的一种礼仪。《隋书·礼仪志二》:“帝亲耕毕,登此臺,以观公卿之推伐。”词语解释:析伐 拼音:xī fá
砍伐。《诗·小雅·车舝》“陟彼高冈,析其柞薪” 唐 孔颖达 疏:“言有人登彼高冈之上,当必析伐其柞木以为薪。”词语解释:戈伐 拼音:gē fá
矛和盾。伐,通“ 瞂 ”。盾。 汉 王符 《潜夫论·释难》:“ 庚子 问於 潜夫 曰:‘ 尧 舜 道德不可两美,实若 韩子 戈伐之説邪?’” 汪继培 笺:“伐为‘瞂’之借。《方言》云:‘盾,自 关 而东或谓之瞂。’”按,《韩非子·难一》作“矛楯”。词语解释:攘伐 拼音:rǎng fá
侵夺交战。《庄子·渔父》:“诸侯暴乱,擅相攘伐,以残民人。”词语解释:搂伐 拼音:lōu fá
拉拢、挟持他国一起征伐。语出《孟子·告子下》:“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 清 鲁一同 《秦论》:“小国困诛求,大国倦搂伐。”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跋》:“拟以 春秋 搂伐而亦重同盟,方之 战国 纵横而未闻游説。”词语解释:断伐 拼音:duàn fá
砍伐。《管子·轻重己》:“发繇趣山人,断伐具械器。”词语解释:斫伐 拼音:zhuó fá
砍伐。《水浒传》第四八回:“他如今都把白杨树木斫伐去了,将何为记?”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因为它很高很大,家里人爱惜着没有斫伐它。”词语解释:才伐 拼音:cái fá
才能和功劳。《北史·文苑传·王胄》:“ 胄 性疏率不伦,自持才伐,鬱鬱於官,每负气陵傲,忽略时人。”词语解释:挞伐 拼音:tà fá
(1).《诗·商颂·殷武》:“挞彼 殷武 ,奋伐 荆楚 。” 毛 传:“挞,疾意也。”原意为迅速攻伐,后挞伐连用,为征讨、讨伐之意。《明史·杨廷麟传》:“陛下有挞伐之意,大臣无御侮之才。”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故草昧经营,北征南讨,日不暇给,皆禁旅与驻防迭供挞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因未得万全之策,致暂缓挞伐之师。”
(2).泛指声讨。 秦牧 《长街灯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繁荣革命文学艺术》:“草菅人命的事件,在报纸上不时公开出来,大张挞伐。”词语解释:庸伐 拼音:yōng fá
功伐,功绩。《北史·叔孙建传论》:“ 叔孙建 少展诚勤,终著庸伐;临边有术,威震夷 楚 。”词语解释:残伐 拼音:cán fá
残杀攻伐。《国语·吴语》:“今君王不察,盛怒厉兵,将残伐 越国 。”《战国策·赵策一》:“ 秦 之贪, 韩 魏 危, 卫 楚 正, 中山 之地薄, 宋 罪重, 齐 怒深,残伐乱 宋 ,定身封,德强 齐 ,此百代之一时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词语解释:洗伐 拼音:xǐ fá
(1).清除。《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近科的文章本也华靡过甚,我们既奉命来此,若不趁此着实的洗伐一番,伊于胡底?”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三》:“所以虽是我们读书人,自以为胜西崽远甚,而洗伐未净,说话一多,也常常会露出尾巴来的。”
(2).指采伐林木时把大小树木一律伐掉。《解放日报》1944.9.25:“不论炭厂、木厂,伐木只准间伐,不准洗伐。”词语解释:洪伐 拼音:hóng fá
大功。 汉 陈琳 《韦端碑》:“撰勒洪伐,式昭德音。” 晋 张协 《七命》:“生必耀华名於玉牒,殁则勒洪伐於金册。”词语解释:山伐 拼音:shān fá
谓采伐山中的竹木等。《汉书·地理志下》:“ 江 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 颜师古 注:“山伐,谓伐山取竹木。” 明 田汝成 《炎徼纪闻·蛮夷》:“﹝猺人﹞树蓄粟豆牛羊,杂以为餉,不足,以山伐猎兽而续之。”词语解释:启伐
开始征伐。 晋 陆云 《南征赋》:“长角哀叫以命旅,金鼓隐訇而启伐。”词语解释:笔伐 拼音:bǐ fá
谓以文声讨。 鲁迅 《花边文学·序言》:“只为了一篇《玩笑只当它玩笑》,又曾引出过一封 文公直 先生的来信,笔伐的更严重了。”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虽说 孔子 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然而现在的人们,却几乎谁也不知道一个笔伐了的乱臣贼子的名字。”词语解释:簿伐 拼音:bù fá
簿阀。谓先代官籍门阀。《梁书·傅昭传》:“ 魏 晋 以来,官宦簿伐,姻通内外,举而论之,无所遗失。”参见“ 簿阀 ”。
词语解释:簿阀 拼音:bù fá
先代官籍门阀。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 王源 见告穷尽,即索 璋之 簿阀,见 璋之 任王国侍郎, 鸞 又为 王慈 吴郡 正閤主簿。”《陈书·周敷传》:“ 迪 素无簿阀,恐失众心,倚敷族望,深求交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