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窥伺 拼音:kuī sì
亦作“ 窥覗 ”。
(1).暗中观察或监视。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 东郡 民家有怪……人甚恶之。乃多作美食,覆盖,著一室中,阴藏户间窥伺之。” 唐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视 駞 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傚慕,莫能如也。” 徐迟 《牡丹》:“在确实没有人窥伺她的时候,她在房中练台步,眼观鼻,鼻观心,走一条直线。”
(2).觊觎。《晋书·惠帝纪》:“ 河间王 顒 表 齐王 冏 窥伺神器,有无君之心。” 宋 陈亮 《重建紫霄观记》:“当是时,货财干戈一日不自整齐,则四邻争得窥伺其国。” 清 唐甄 《潜书·厚本》:“四夷日夜窥伺 中国 ,以图获利。” 鲁迅 《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近来 明 人小品,清代禁书,市价之高,决非穷读书人所敢窥覗。”
闚伺: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机会(多含贬义)。《晋书·刘琨传》:“是以 勒 ( 石勒 )朝夕谋虑,以图臣为计,闚伺间隙,寇抄相寻。”词语解释:侦伺 拼音:zhēn sì
窥探,伺望。《后汉书·清河孝王传》:“外令兄弟求其纤过,内使御者侦伺得失。”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王小官人》:“ 汤 疑有他,遂择其徒駔黠者偕往,俾侦伺之。”《明史·宦官传一·刘瑾》:“ 瑾 势日益张,毛举官僚细过,散布校尉,远近侦伺,使人救过不赡。” 叶圣陶 《一个青年》:“他于是准备着猎人似的心情,专事寻找和侦伺。”词语解释:狙伺 拼音:jū sì
伏伺;觊觎。《新唐书·陆贽传》:“虽数贡奉,议者颇言其挟两端,有所狙伺。” 明 宋濂 《莆田黄处士暮铭》:“郡南有僻壤,盗常狙伺以剽行旅。” 章炳麟 《讨满洲檄》:“虏既利其虚名,因以自扇威虐,狙伺所及,后盗贼而先士人。”词语解释:探伺 拼音:tàn sì
(1).侦察;窥探。 宋 范仲淹 《耀州谢上表》:“臣方令 韩周 守在边上,探伺彼或有进奉之意,即遣深入晓諭。”《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其无职事人员,於是日更不应至 太和门 、左右掖门探伺。”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三:“那些军事上的指挥官在开始冲锋之前竟没有派遣斥候去探伺敌情。”
(2).指从事侦察工作的人。 宋 王得臣 《麈史·国政》:“及募壮士入卤境,燔毁聚落,讨荡生聚,多遣探伺,以彼动静上闻。”词语解释:密伺 拼音:mì sì
秘密窥伺;秘密伺察。《魏书·恩幸传·赵脩》:“初, 王显 祗附於 脩 ,后因忿鬩,密伺其过,规陷戮之,而 脩 过短,都不悛防。” 宋 黄庭坚 《演雅》诗:“鸕鷀密伺鱼虾便,白鷺不禁尘土涴。”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一夕,有胆勇者,至夜密伺,果见其三二石孩儿,徐徐自桥而下,遂大呼有鬼。”词语解释:诇伺 拼音:xiòng sì
(1).窥探;探察。《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七年》:“ 注 ( 郑注 )至,蠖屈鼠伏,佞辞泉涌; 元素 不觉执手款曲,諦听忘倦。 弘楚 詗伺再三, 元素 不顾,以金帛厚遗 注 而遣之。” 明 文徵明 《太傅王文恪公传》:“ 韩 既去, 瑾 必欲杀之,百方詗伺。”
(2).指刺探的人。《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三年》:“闰月,己未, 韦皋 復与 东蛮 和义王 苴那时 书,使詗伺导达 云南 。” 胡三省 注:“詗伺,刺探之人也。”词语解释:参伺 拼音:cān sì
侦察,窥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后主 之奔 青州 ,遣其西出,参伺动静,为 周 军所获。”词语解释:防伺 拼音:fáng sì
防范伺察。 唐 苏端 《驳司徒杨绾谥议》:“司徒时居上列,奏达非难,不能因此披衷正词,全志士之命,露凶狡之私,而乃晏安自泰,优游过日,使 元载 祸大灭身,竟劳圣上防伺之虑,岂守节不隐耶。” 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逆阉防伺甚严,虽家僕不得近。”词语解释:谛伺 拼音:dì sì
审视,仔细窥察。 晋 葛洪 《神仙传·孙博》:“又有人亡奴藏匿军中者,捕之不得。 博 语奴主曰:‘吾为卿烧其营舍,奴必走出,卿但諦伺捉之。’”词语解释:逻伺 拼音:luó sì
巡逻侦察。 明 徐渭 《赠严宗源序》:“日所与伍者,十数逻伺卒。”词语解释:候伺 拼音:hòu sì
(1).亦作“ 候司 ”。窥探;侦察。《史记·黥布列传》:“﹝ 黥布 ﹞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使人候伺 汉 公卿,公卿请逮捕治王。”《汉书·西域传上》:“ 汉 虽皆受其质子,然三国内相输遗,交通如故,亦相候司,见便即发。”《汉书·杜周传》:“ 周 为廷尉,其治大抵放 张汤 ,而善候司。”
(2).等候。词语解释:伏伺 拼音:fú sì
(1).隐伏窥伺。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王乔 ﹞临至时,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鳧,举罗张之,但得一双舄。”
(2).服侍。《儒林外史》第四十回:“看见父亲病重,他衣不解带,伏伺十餘日,眼见得是不济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回到家去,好歹有人伏伺。”词语解释:闯伺 拼音:chuǎng sì
探头窥伺。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序》:“当其惊风骇浪,卒然起於不测之渊,而蛟鱷黿鼉之怪,方駢首而闯伺,乃措身其间以蹈必死之祸。”词语解释:闲伺 拼音:xián sì
亦作“间伺”。 窥测。《三国志·魏志·张绣传》:“ 边章 、 韩遂 为乱 凉州 , 金城 麴胜 袭杀 祖厉 长 刘雋 。 绣 为县吏,閒伺杀 胜 ,郡内义之。”《北史·羊祉传》:“ 京兆 王 愉 与 肇 深相嫌忌,及 愉 出镇 冀州 , 肇 举 灵引 为 愉 长史,以相间伺。” 清 马建忠 《巴黎复友人书》:“其术以间伺为能,以奢靡相尚,只求出身之贵贱,不问其人之贤愚。”词语解释:何伺 拼音:hé sì
伺察查问。何,通“ 呵 ”。《新唐书·裴度传》:“始, 德宗 时尚何伺,中朝士相过,金吾輒飞启,宰相至闔门谢宾客。”词语解释:掩伺 拼音:yǎn sì
暗中窥伺。《东观汉记·赵孝传》:“ 建武 初,天下初定,穀食尚少。 孝 得穀,炊将熟,令弟 礼 夫妻俱出外, 孝 夫妻共蔬食。比 礼 夫妻归,即曰:‘我已食讫。’以穀饭独与之。积久, 礼 心疑。后掩伺见之,亦不肯食。”词语解释:潜伺 拼音:qián sì
暗中观察。《后汉书·方术传上·任文公》:“ 哀帝 时,有言 越巂 太守欲反,刺史大惧,遣 文公 等五从事检行郡界,潜伺虚实。”《旧唐书·儒学传下·陆质》:“上在春宫, 执谊 惧, 质 已用事,故令 质 入侍,而潜伺上意,因用解。”词语解释:徼伺 拼音:jiǎo sì
谓窥伺希冀。徼,通“ 侥 ”。《新唐书·宦者传上·鱼朝恩》:“ 朝恩 好引轻浮后生处门下,讲五经大义,作文章,谓才兼文武,徼伺误宠。”词语解释:微伺 拼音:wēi sì
亦作“ 微司 ”。 暗中伺察。《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以 吕产 女为 赵王 后。王后从官皆诸吕,擅权,微伺 赵王 , 赵王 不得自恣。”《汉书·京房传》:“ 石显 微司具知之,以 房 亲近,未敢言。”《三国志·魏志·常林传》:“太守 王匡 起兵讨 董卓 ,遣诸生於属县微伺吏民罪负,便收之。” 唐 柳宗元 《童区寄传》:“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絶,因取刃杀之。”词语解释:无间可伺 拼音:wú jiàn kě sì
犹无隙可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禪宗论 云间 有三种语……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词语解释:私伺 拼音:sī sì
私自探望。 明 唐顺之 《佥事孙公墓志铭》:“同年 桂公 为冢宰,未尝一私伺其门,以是往往齟齬于世。”词语解释:觇伺 拼音:chān sì
窥察侦伺。《陈书·萧摩诃传》:“ 明彻 遣人覘伺,知 胡 在阵,乃自酌酒以饮 摩訶 。”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绿翘》:“﹝街卒﹞闻此,遽至观门覘伺,见偶语者,乃讶不覩 緑翘 之出入。”《明史·开济传》:“ 济 奏事时,置奏札怀中,或隐而不言,覘伺上意,务为两端,奸狡莫测。”词语解释:听伺 拼音:tīng sì
等待伺候。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但以 于闐 玉周其颈,拥以衾, 隐娘 当化为蠛蠓,潜入僕射肠中听伺,其餘无逃避处。”词语解释:环伺 拼音:huán sì
环顾窥伺。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上:“泰西诸国之羣集而环伺我者,有迫之以不得不然之势也。”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苟徘徊迟疑,苟且度日,因循守旧,坐失事机,则诸夷环伺,间不容发,迟之期月,事变必来。” 赵朴初 《周总理挽诗》:“羣小环伺,万难方稠。”词语解释:察伺 拼音:chá sì
观察窥伺。《鬼谷子·中经》:“却语者,察伺短也。” 陶弘景 注:“言却语之道,必察伺彼短也。”词语解释:眄伺 拼音:miǎn sì
窥探;侦伺。《汉书·文三王传》:“谗臣在其间,左右弄口,积使上下不和,更相眄伺。”词语解释:瞵伺 拼音:lín sì
瞪眼窥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 德 之心事最为阴险,其地位亦最足为人患,然各国瞵伺,不敢独轻於发难也。”词语解释:监伺 拼音:jiān sì
监视探察。 清 钱谦益 《明故光禄大夫赠少保谥文穆成公神道碑》:“盖是时 马帅 世龙 出自囹圄、受命总理,方扼腕奋臂,期却敌自效,中枢恶其兀傲不善事己也,使其私人监伺之。” 周作人 《知堂回想录》一七一:“许多便服侦探在 端门 外聚集野餐,这当时使我大吃一惊……深感在 中国 生存之不易,到处要受到监伺,危机四伏。”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第一场:“左贤王对于本朝是有敌意的,我们在 南匈奴 的期间,他事事刁难,对于我们的行动也常常监伺。”词语解释:看伺 拼音:kàn sì
(1).窥伺。《三国志·吴志·周鲂传》:“今此郡民,虽外名降首,而故在山草,看伺空隙,欲復为乱。”
(2).伺候使唤。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一折:“原来越聪明越不得出笼时,能吹弹好比人每日常看伺;惯歌謳好比人每日常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