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佚老 拼音:yì lǎo
(1).遁世隐居的老人。 宋 苏轼 《郭熙画秋山平远》诗:“ 伊川 佚老鬢如霜,卧看《秋山》思 洛阳 。”
(2).使老年或老人安乐。 宋 周必大 《次杨廷秀》诗:“为问龙楼并凤阁,何如佚老及 平原 ?”《宋史·礼志十三》:“﹝ 绍兴 三十二年上太上皇帝尊号曰 光尧寿圣太上皇帝 ﹞侍中承旨宣答曰:‘ 光尧寿圣太上皇帝 圣旨:倦勤滋久,佚老是图,勉受嘉名,但增感慰。’”《宋史·职官志十》:“大抵祠馆之设,均为佚老优贤,而有内外之别。”词语解释:佚乐 拼音:yì lè
(1).悠闲安乐。《商君书·算地》:“羞辱劳苦者,民之所恶也;显荣佚乐者,民之所务也。”《汉书·李广传》:“ 李将军 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而其士亦佚乐,为之死。” 颜师古 注:“‘佚’与‘逸’同。逸乐,谓闲豫也。” 宋 苏辙 《北狄论》:“然至於其所以拥护亲戚,休养生息,畜牛马,长子孙,安居佚乐而欲保其首领者,盖无以异於 华 人也。” 丁玲 《阿毛姑娘》五:“现在她把女人看得一点也不神奇,以为都象她一样,只有一个观念,一种为虚荣为图佚乐生出的无止境的欲望。”
(2).指使悠闲安乐。《管子·牧民》:“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词语解释:佚女 拼音:yì nǚ
(1).美女。佚,通“ 昳 ”。《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 有娀 之佚女。” 王逸 注:“佚,美也。” 游国恩 纂义:“佚者,昳之借字,《释文》作佚。《战国策·齐策》, 騶忌 修八尺有餘,身体昳丽。《章句》训为美,是也。” 南朝 梁 沉约 《拟风赋》:“时卷瑶臺翠帐,乍动佚女轻衣。” 章炳麟 《五无论》:“ 屈原 相如 之作,哀则言思美人,见佚女;壮则言诛风伯,刑雨师。”
(2).淫女。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部·奸情》:“有佚女私娼,令方甲严行驱逐。”词语解释:佚游 拼音:yì yóu
亦作“ 佚游 ”。 逸游。放纵游荡而无节制。《论语·季氏》:“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何晏 集解引 王弼 曰:“佚游,出入不知节也。”《汉书·杜钦传》:“防奢泰,去佚游。”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此固知非典语,亦切中后生佚游迷而不返之病。”《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王佚游不返,国虚无备。”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附·八旗生计问题》:“而此项旗民久耽佚游,不解治产,所得恩俸恩餉,旋即荡尽。”词语解释:佚豫 拼音:yì yù
(1).犹佚乐。《汉书·杜周传》:“天下至大,万事至众,祖业至重,诚不可以佚豫为,不可以奢泰特也。” 汉 王充 《论衡·感类》:“ 汤 死,﹝ 伊尹 ﹞復相 太甲 。 太甲 佚豫,放之 桐宫 ,摄政三年,乃退復位。”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今 潁川 荀爽 ,舆病在道, 北郡 郑玄 ,北面受署,彼岂乐羇牵者哉?知时不可佚豫也。”
(2).声音迅疾貌。佚,通“ 呹 ”。词语解释:佚史 拼音:yì shǐ
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追论及补遗五:“有此数器之综合研究,可得几项结论以补苴或修正 周 初之佚史。”词语解释:佚火 拼音:yì huǒ
失火。语本《书·胤征》“火炎崐冈,玉石俱焚” 孔 传:“言火逸而害玉。” 唐 皎然 《灵澈上人何山寺七贤石》诗:“佚火玉亦害,块然长在兹。”词语解释:佚畋 拼音:yì tián
亦作“ 佚田 ”。 谓田猎无节制。《楚辞·离骚》:“ 羿 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文选·屈原〈离骚〉》作“佚田”。词语解释:佚气 拼音:yì qì
逸气。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下·李嶷》:“ 嶷 诗鲜浄有规矩。其《少年行》三首,词虽不多,翩翩然佚气在目也。”词语解释:佚民 拼音:yì mín
逸民。旧时称遁世隐居的人。《韩诗外传》卷二:“ 舜 不穷其民, 造父 不极其马,是以 舜 无佚民, 造父 无佚马。”《汉书·梅福传》:“隐士不显,佚民不举。” 颜师古 注:“‘佚’与‘逸’同。” 清 魏源 《〈圣武记〉叙》:“无一政能申军法,则佚民玩;无一材堪充军吏,则敖民狂。”词语解释:佚休 拼音:yì xiū
安乐舒服。 宋 苏辙 《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诗:“食之饱且平,偃仰自佚休。”词语解释:佚劳 拼音:yì láo
逸劳,安逸与劳苦。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积疏》:“毋以佚当佚,毋以劳当劳。积疏相当……佚劳相当。”词语解释:佚事 拼音:yì shì
轶事。散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甚知的事迹,多未经史书正式记载。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胜国之败材,乃兴邦之隆干;熙朝之佚事,即衰世之危端。”《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五一·小说家类二》“癸辛杂志”:“书中所记颇猥杂……而遗文佚事可资考据者实多。” 郑振铎 《蝴蝶的文学》:“这一则故事,没有什么很深的意味,不过表现出一个淫佚的君王的佚事的一幕而已。”词语解释:佚君 拼音:yì jūn
淫佚之君。《新五代史·宦者传论》:“ 明宗 非佚君,而犹若此者,盖其在位差久也。” 清 姚莹 《惜抱先生行状》:“当 明 ,佚君乱政屡作,士大夫维持纲纪,明守节义,使 明 久而后亡,其 宋 儒论学之效哉!”词语解释:佚籀 拼音:yì zhòu
史佚 史籀 的并称。二人皆 周 史官。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至 唐 则有赐姓,蛮夷降虏,或冠以 李氏 。 阿史那 之削,上羾 佚籀 重胤。”词语解释:佚宕 拼音:yì dàng
(1).更迭为害。《穀梁传·文公十一年》:“弟兄三人,佚宕中国。” 陆德明 释文:“大结反,更也。害,本又作‘宕’。”释文作“佚害”。
(2).超脱;无拘束。 南朝 梁简文帝 《玄虚公子赋》:“追寂圃而逍遥,任文林而佚宕。” 明 杨慎 《庄子解》:“《庄子》为书,虽恢譎佚宕於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运,而风云开闔,神鬼变幻,要自不可闕。” 明 唐顺之 《与两湖书》:“人知任佚宕者之为无拘束矣,而不知造性地者之尤为无拘束也。”词语解释:佚本 拼音:yì běn
散失的本子。 汉 王充 《论衡·书解》:“由此言之,经缺而不完;书无佚本,经有遗篇,折累二者,孰与蕞残?”词语解释:佚欲 拼音:yì yù
逸欲。谓贪图安乐,嗜欲无节。《书·皋陶谟》:“无教佚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 孔 传:“不为逸豫贪欲之教,是有国者之常。”词语解释:佚怠 拼音:yì dài
谓贪图安乐而不勤于修身治国。《晏子春秋·谏下十九》:“今君处佚怠,逆政害民有日矣。” 张纯一 校注:“不勤於正心修身。”《晏子春秋·问上六》:“居处佚怠,左右慑畏,繁乎乐,省乎治,则 东郭牙 暱侍。”《群书治要》卷三三引“佚”作“逸”。词语解释:佚存 拼音:yì cún
散失而复得以保存。多指古籍而言。 清 嘉庆 中, 日本 林衡 (号 天瀑山人 )辑有《佚存丛书》,所收均为我国散失已久的古籍。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 明 人此类小说,佚存在 日本 者闻颇不少也。”词语解释:佚文 拼音:yì wén
散失的文辞或篇什。 汉 王充 《论衡》有《佚文篇》。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大抵术数之学,述自口説,笔削尤多,古意佚文,得其髣髴而已。”《中国小说史稿》第三章第三节:“这些书在当时颇为流行,现在大都已失传,佚文散见于古籍,经 鲁迅 先生辑录编入《古小说钩沉》中。”词语解释:佚荡 拼音:yì dàng
超脱;无拘束。《汉书·扬雄传上》:“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佚音铁。荡音儻。” 清 黄仲则 《由慈光寺至老人峰》诗:“百悟罗英苍,羣妙展佚荡。” 章炳麟 《原道上》:“玄家或佚荡为简,犹高山之与深渊,黑漆之与白堊也。”参见“ 佚宕 ”。
词语解释:佚宕 拼音:yì dàng
(1).更迭为害。《穀梁传·文公十一年》:“弟兄三人,佚宕中国。” 陆德明 释文:“大结反,更也。害,本又作‘宕’。”释文作“佚害”。
(2).超脱;无拘束。 南朝 梁简文帝 《玄虚公子赋》:“追寂圃而逍遥,任文林而佚宕。” 明 杨慎 《庄子解》:“《庄子》为书,虽恢譎佚宕於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运,而风云开闔,神鬼变幻,要自不可闕。” 明 唐顺之 《与两湖书》:“人知任佚宕者之为无拘束矣,而不知造性地者之尤为无拘束也。”词语解释:佚罚 拼音:yì fá
谓罚而失当。《书·盘庚上》:“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 孔 传:“佚,失也。” 蔡沉 集传:“惟我一人失罚其所当罚也。”《国语·周语上》引《盘庚》作“逸罚”。 韦昭 注:“逸,过也。” 宋 陆游 《邵武县兴造记》:“比为政期年,家无弗伸之冤,庭无弗直之讼,善无滥刑,恶无佚罚。”《明史·蒋允仪传》:“时 广寧 已失, 熊廷弼 、 王化贞 俱论死,而兵部尚书 张鹤鸣 如故,纠之者反获谴。 允仪 不平,疏詆其同罪佚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或谓某杀人至多,天何不殛其身而殛其子,有佚罚焉。”词语解释:佚忽 拼音:yì hū
疏忽。 汉 王充 《论衡·别通》:“父兄在千里之外,遗教戒之书,子弟贤者求索观读,服臆不舍,重先敬长,谨慎之也;不肖者轻慢佚忽,无原察之意。”词语解释:佚失 拼音:yì shī
散失;失落。 郭沫若 《〈沸羹集〉序》:“此外当然也还有些佚失了的,年岁太久,发表处太广,再要收集恐怕已经是不可能了。”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三讲:“目录原本,也早已佚失。”词语解释:佚获 拼音:yì huò
谓被俘而逃脱。《公羊传·成公二年》:“君不行使乎大夫,此其行使乎大夫何?佚获也。其佚获奈何?师还 齐 侯……使 顷公 取饮, 顷公 操饮而至,曰:‘革取清者。’ 顷公 用是佚而不反。” 何休 注:“佚获者,已获而逃亡也。”词语解释:佚落 拼音:yì luò
失落;散失。 胡适 《费经虞与费密--清学的两个先驱者》:“自 汉 而后,中罹兵事,书传佚落。”词语解释:佚貌 拼音:yì mào
美丽的容貌。佚,通“ 昳 ”。 清 洪昇 《长生殿·弹词》:“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説不尽幽閒窈窕。”参见“ 佚女 ”。
词语解释:佚女 拼音:yì nǚ
(1).美女。佚,通“ 昳 ”。《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 有娀 之佚女。” 王逸 注:“佚,美也。” 游国恩 纂义:“佚者,昳之借字,《释文》作佚。《战国策·齐策》, 騶忌 修八尺有餘,身体昳丽。《章句》训为美,是也。” 南朝 梁 沉约 《拟风赋》:“时卷瑶臺翠帐,乍动佚女轻衣。” 章炳麟 《五无论》:“ 屈原 相如 之作,哀则言思美人,见佚女;壮则言诛风伯,刑雨师。”
(2).淫女。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部·奸情》:“有佚女私娼,令方甲严行驱逐。”词语解释:佚志 拼音:yì zhì
(1).逃亡的意向。 明 张居正 《答两广督抚计剿海贼》:“因其求生之诚,解此三面之网,将使贼党闻之,孰不怀我好音,变其佚志。”
(2).安逸图乐的心志。 清 薛福成 《书〈汉书·外戚传〉后九》:“席丰盛者多佚志,履艰危者有忧思。”词语解释:佚愉 拼音:yì yú
安逸欢愉。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六:“奉别以来,艰戚、佚愉、闲居、行役,梦寐无时不相接,忘其为两年之久、千里之远也。”词语解释:佚逖 拼音:yì tì
放恣。 清 钱大昕 《〈半树斋文稿〉序》:“ 退之 云:‘唯古於词必己出。’即果由己出矣,而轻佻佚逷,自诡於名教之外。”词语解释:佚道 拼音:yì dào
逸道,使百姓安乐之道。《孟子·尽心上》:“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 宋 苏舜钦 《并州新修永济桥记》:“予闻 子产 为 郑 ,以乘舆济 溱 、 洧 人, 孟子 谓惠而不知政。公之力是物也,以佚道使民,絶 子产 远甚,故予敢琢文於石以监后。”词语解释:佚行 拼音:yì xíng
淫行。 明 陈子龙 《琴心赋》:“ 主父偃 新用事,心害其宠,潜於上曰:‘ 相如 体貌闲都,文词瑰丽,然少尝有佚行於 卓氏 ,愿陛下弗与游后宫也。’”词语解释:佚饱 拼音:yì bǎo
饱食而安逸。《司马法·定爵》:“马牛车兵佚饱,力也。”词语解释:佚马 拼音:yì mǎ
逸马,逃逸的马。《韩诗外传》卷二:“ 造父 无佚马。”《孔子家语·颜回》:“ 舜 不穷其民力, 造父 不穷其马力,是以 舜 无佚民, 造父 无佚马。”词语解释:佚力 拼音:yì lì
指经过整顿休养,军力充实的兵力。《商君书·兵守》:“以佚力与罢力战,此谓以生人力与客死力战。”词语解释:佚冶 拼音:yì yě
安逸游荡。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三》:“然 陈 、 郑 介大国之间,受兵无寧岁,而民俗佚冶晏如。”词语解释:佚响 拼音:yì xiǎng
比喻失传的风格。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卢思道 长於歌词,发音刚劲,嗣 建安 之佚响。”词语解释:佚特 拼音:yì tè
谓使牡马安其血气,以时交配。《周礼·夏官·庾人》:“掌十有二闲之政,教以阜马佚特,教駣攻驹。” 郑玄 注:“ 杜子春 云:‘佚’当为‘逸’…… 玄 谓逸者用之不使甚劳,安其血气也。” 王安石 《周官新义》:“阜马者,养马而阜之,既阜矣,又佚特以蕃之。”词语解释:佚田 拼音:yì tián
见“ 佚畋 ”。
词语解释:佚畋 拼音:yì tián
亦作“ 佚田 ”。 谓田猎无节制。《楚辞·离骚》:“ 羿 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文选·屈原〈离骚〉》作“佚田”。词语解释:佚淫 拼音:yì yín
淫逸,纵欲放荡。 清 方苞 《周官辨伪二》:“媒氏仲春之月,大会男女,奔者不禁。近或为之説曰:是乃圣人之所以止佚淫而消鬭辩也。”词语解释:佚书 拼音:yì shū
(1).特指古文《尚书》。因 西汉 时出自 孔子 旧宅壁中,未立博土传授,故称。
(2).泛指散失的书籍。 胡适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翻刻古书孤本之外,还有辑佚书一项。”词语解释:佚乱 拼音:yì luàn
淫乱。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检奸邪,消佚乱。”词语解释:佚遗 拼音:yì yí
遗失;遗漏。 清 冯桂芬 《〈说文解字韵谱补正〉序》:“余夙有志於斯,不揣檮昧,取二 徐 本逐字对校,补其佚遗,正其蹖駮,务使无一字出入。”词语解释:佚闻 拼音:yì wén
逸闻。散失、隐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传说,多未见于正式记载。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诸子者,史之别派”原注:“记载古事佚闻,时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