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不作 拼音:bù zuò
(1).不兴起;不兴盛。《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 疏:“不作,谓不动作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赵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兴。”《韩诗外传》卷三:“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李善 注:“作,兴也。”
(2).不耕作;不写作。《史记·赵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一:“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词语解释:化作 拼音:huà zuò
(1).化育生成。《庄子·天道》:“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自述》:“自拜上帝之后,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2).变成。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庐陵 有木客鸟,大如鹊,千百为羣,不与众鸟相厠。俗云是古之木客花化作。”《西游记》第十五回:“却才是 金头揭諦 请了菩萨来,把那涧里龙化作我们的白马。” 鲁迅 《野草·雪》:“寒夜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词语解释:唤作 拼音:huàn zuò
叫做,称做。 唐 寒山 《诗》之二二四:“将他《儒行》篇,唤作贼盗律。” 宋 杨万里 《听雨》诗:“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 茅盾 《子夜》一:“过了北 河南路 口的上海总商会以西的一段,俗名唤作‘ 铁马路 ’,是行驶内河的小火轮的汇集处。”词语解释:可作 拼音:kě zuò
再生;复生。《国语·晋语八》:“ 赵文子 与 叔向 游於 九原 ,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韦昭 注:“作,起也。”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逝者如可作,揆子慕周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噫! 元 人可作,当必貰予。”词语解释:故作 拼音:gù zuò
假装处于某一状态或情况。例如:不要故作天真。词语解释:翻作 拼音:fān zuò
写作。翻,按照曲调写歌词;谱制歌曲。例如: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词语解释:为作 拼音:wéi zuò
(1).造作;做作。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豕俛仰嚘咿,为作容声,司原愈益珍之。” 唐 柳宗元 《辩〈列子〉》:“其文辞类《庄子》,而尤质厚,少为作。”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三折:“那婆娘打扮来便似女猱,全不似好人家苗条,上坟处説不尽乔为作。”
(2).犹作为;行为。 唐 李翱 《去佛斋论》:“使佛生於中国,则其为作也必异於是。”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风俗习惯道德宗教趣味好尚言语暨其他为作,俱欲去上下贤不肖之间,以大归乎无差别。”词语解释:新作 拼音:xīn zuò
(1).新造。《左传·僖公二十年》:“春,新作南门。” 唐 韩愈 《处州孔子庙碑》:“独 处州 刺史 鄴侯 李繁 至官,能以为先,既新作 孔子庙 ,又令工改为 颜子 至 子夏 十人像。”
(2).新作品;新著作。 唐 张乔 《再题敬亭清越上人山房》诗:“久别多新作,长吟洗俗愁。” 宋 欧阳修 《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先生示我何矜夸,手携文编谓新作。”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吾知举世之人不约而同皆以‘续貂’、‘蛇足’四字为新作之定评矣。”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 中国 作家的新作,实在稀薄得很。”词语解释:复作 拼音:fù zuò
(1). 汉 刑律名。亦指按其刑服劳役的妇女。犯者不服刑具,刑期一年。《史记·孝武本纪》:“其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过毋有復作。事在二年前,皆勿听治。”《汉书·宣帝纪》:“怜曾孙之亡辜,使女徒復作 淮阳 赵徵卿 、 渭城 胡组 更乳养,私给衣食,视遇甚有恩。”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復作者,女徒也。谓轻罪,男子守边一岁,女子輭弱不任守,復令作于官,亦一岁,故谓之復作徒也。”又引 孟康 曰:“復音服,谓弛刑徒也,有赦令詔书去其钳釱赭衣。更犯事,不从徒加,与民为例,故当復为官作,满其本罪年月日,律名为復作也。” 王先谦 补注引 周寿昌 曰:“案此復作女徒或传其家姓,或传其夫姓,故《纪》《传》有异同也。”
(2).再来写。 汉 王充 《论衡·书解》:“诸子尺书文篇具在,可观读以正说,可采掇以示后人,后人復作犹前人之造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既有此书,即‘三百篇’之风人復作,亦当俯就范围。”
(3).复发,再发。如:旧病复作。词语解释:玉作 拼音:yù zuò
制作玉器。亦指玉制品。《通典·职官九》:“大 唐 於京师置冶置,有令、丞各一人,掌造铸金银铜铁、涂饰琉璃玉作等事。”《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便将 崔寧 到宅里相见官人,承揽了玉作生活,回路归家。”词语解释:时作 拼音:shí zuò
犹时兴。《儒林外史》第二八回:“而今时作,这些盐商头上戴的是方巾,中间定是一个水晶结子。”参见“ 时兴 ”。
词语解释:时兴 拼音:shí xīng
(1).犹入时。
(2).一时流行;一时流行的。 清 李渔 《凰求凤·悟奸》:“昨日新做两件汗衫,绣了时兴花样。”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三四:“据说那是 重庆 最时兴的打扮。” 梁斌 《红旗谱》三九:“革命革得开通了,大地方时兴男女自由。”词语解释:无作 拼音:wú zuò
(1).犹不使,不让。《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孔 传:“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
(2).不自作,不卖弄。《书·蔡仲之命》:“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 孔 传:“无敢为小聪明,作异辩,以变乱旧典文章。”
(3).不发生,不兴起。《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惟无作,作则万窍怒号。”
(4).犹言无为而治。 宋 苏轼 《省试策问》之三:“问:歷观前世,天下初定,民始休息,下既厌乱而思静,上亦虚心而无作,是以公私富溢,刑罚清省。” 宋 苏轼 《神宗皇帝挽词》之二:“典礼从 周 旧,官仪与 汉 隆。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
(5).佛教语。谓无因缘之造作。《央掘魔罗经》卷二:“如来性是无作。”《百喻经·索无物喻》:“第二人言无物者,即是无相、无愿、无作。”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荆公〈字说〉多用佛经语》:“无土以为穴,则空无相;无工以穴之,则空无作。无相无作,则空名不立。”词语解释:天作 拼音:tiān zuò
犹天造,天生。谓自然形成。《诗·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毛 传:“作,生;荒,大也。天生万物於高山,大王行道能安天之所作也。” 唐 韩愈 《燕喜亭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明 何景明 《雨颂》:“相彼物矣,既鞠既靡;自我天作,乃奋而起。”词语解释:变作 拼音:biàn zuò
(1).突然发生变化。《战国策·楚策四》:“ 襄王 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慄。”
(2).变乱发生。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 道光 二十年六月, 金田 变作。”
(3).变成,改变为。《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 邓九公 道:‘那时我一把无名孽火从脚跟下直透顶门,只是碍着众亲友不好动粗,我便变作一番哑然大笑。’”词语解释:强作 拼音:qiáng zuò
(1).勉力而做。《孔丛子·执节》:“ 魏安釐王 问天下之高士, 子顺 曰:‘世无其人也。抑可以为次,其 鲁仲连 乎?’王曰:‘ 鲁仲连 强作之者,非体自然也。’答曰:‘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2).勉强装作。 宋 苏轼 《题〈文选〉》:“ 渊明 《闲情赋》,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与 屈 宋 所陈何异?而 统 乃讥之,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七章:“他脸色苍白,强作镇静地站在 邓军 面前。”词语解释:画作 拼音:huà zuò
犹画成。 唐 杜甫 《画鹰》诗:“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宋 苏轼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诗之二:“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词语解释:解作 拼音:jiě zuò
谓天地解冻,雷雨兴起,草木复苏。语出《易·解》:“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南朝 宋 谢灵运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诗:“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词语解释:留作 拼音:liú zuò
留待以后用或有特别需要时用。例如:房里这块地方留作游戏室。词语解释:拟作 拼音:nǐ zuò
摹仿别人的风格或假托其口吻而写的作品。亦谓摹仿别人进行写作。 宋 苏轼 《仇池笔记·拟作》:“ 刘子玄 辩《文选》所载《李陵与苏武书》,盖 齐 梁 文士拟作。”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休洗红》二章,调甚高古,而语颇类《子夜》、《前溪》,非 汉 末辞,即 晋 人拟作。” 郭沫若 《蔡文姬》附录:《再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据此可见,拟作是不容易的事。”词语解释:制作 拼音:zhì zuò
(1).指礼乐等方面的典章制度。《史记·礼书》:“今上即位,招致儒术之士,今共定仪,十餘年不就。或言古者太平,万民和喜,瑞应辨至,乃采风俗,定制作。” 汉 班固 《典引》:“兢兢业业,贬成抑定,不敢论制作。” 宋 曾巩 《宜黄县县学记》:“及 三代 衰,圣人之制作尽坏。”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二:“至 周 制作之备, 孔子 称其文,特言其礼乐宪章之盛耳。”
(2).制造;造作。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抱香履》:“帝深嘆异,然哂其制作之陋。” 宋 范仲淹 《政在顺民心赋》:“亦犹梓匠任材,因曲直而制作。”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熙朝财赋》:“广制作,兴土木。”
(3).著述;创作。《孔子家语·本姓解》:“﹝ 孔子 ﹞袓述 尧 舜 ,宪章 文武 ,删《诗》述《书》,定《礼》理《乐》,制作《春秋》。”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皇家 贞观 中,有詔以前后《晋史》,十有八家,制作虽多,未能尽善。”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三》:“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
(4).样式。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上帝追摄王远知〈易总〉》:“暝雾中一老人下,身所衣服,但认青翠,莫识其制作也。” 宋 王巩 《王氏谈录·唐时金带》:“其(金带)制作与色泽尤奇。”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序》:“ 明清 得玉照一於友人 永嘉 鲍子正 ,色泽温润,制作奇古,真 周 秦 之瑞宝也。”
(5).方言。犹折磨。 孙犁 《白洋淀纪事·纪念》:“你别去制作人家了,叫他睡吧!”
(1).制造。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其宫闕皆金银,花木楼殿,皆非人世之製作。” 宋 欧阳修 《试笔·南唐砚》:“其砚四方而平浅者, 南唐 官砚也。其石尤精,製作亦不类今工之侈窳。”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杨太真首饰合》:“家有一古盒,其大如缶,外砌之以杂宝,内託之以上金,旁有微缺,製作特妙。”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低着头,全心全意一下一下地削着,好像在制作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2).写作;撰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陆平原 多为死人自叹之言,诗格既无此例,又乖製作本意。”
(3).指作品。 唐 杜甫 《留别公安太易沙门》诗:“数问舟航留製作,长开篋笥拟心神。”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他日, 吉甫 见 荆公 ,问:‘ 钱塘 往来之衝,有佳士子乎?’ 吉甫 曰:‘才士极难得,如 元 某,好箇翰林学士。’公曰:‘有甚製作?’ 吉甫 乃於书瓮中出其一编,皆 元 所为文也。” 刘师培 《文章源始》:“ 明 代以降,士学空疏,以 六朝 之前为駢体,以 昌黎 诸辈为古文,文之体例莫復辨,而文之製作不復睹矣。”词语解释:著作 拼音:zhù zuò
1.用文字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等。
2.著作的成品。
3.见"著作郎"。词语解释:早作 拼音:zǎo zuò
(1).早起。《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晚寝早作,勿惮夙夜。” 李贤 注:“作,起也。”
(2).引申指早上。《宋史·太祖纪三》:“一日,罢朝,坐便殿,不乐者久之。左右请其故。曰:‘尔谓为天子容易耶?早作乘快,误决一事,故不乐耳。’”词语解释:合作 拼音:hé zuò
(1).共同创作。《诗·周南·〈关雎〉序》“《关雎》,后妃之德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北周 沉重 云:“案 郑 《诗谱》意,《大序》是 子夏 作,《小序》是 子夏 、 毛公 合作。” 清 沉初 《西清笔记·记名迹》:“国朝 惲南田 王石谷 多合作山水,亦最佳。”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四:“从前在小学校里,有时也共同作文,全级的同学合作一篇文字。”
(2).共同从事。《国语·晋语三》:“杀之利。逐之,恐搆诸侯;以归,则国家多慝;復之,则君臣合作,恐为君忧。不若杀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通力合作,且耕且战。” 丁玲 《在医院中》二:“她并不喜欢这种人,也不需要这种人做朋友,可是在工作上她是乐意和这人合作的。”
(3).依法制作。《太平广记》卷五引 晋 葛洪 《神仙传·墨子》:“於是神人授以素书,朱英丸方,道灵教戒,五行变化,凡二十五篇…… 墨子 拜受合作,遂得其验。”
(4).合奏。《新唐书·南蛮传下·骠》:“乐用 龟兹 ,鼓、笛各四部,与胡部等合作。” 宋 张师正 《括异志·高舜臣》:“一日,入山督役迷路,闻乐声合作於山谷间。”
(5).谓书画诗文等合于法度。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陆杲》:“体致不凡,跨迈流俗,时有合作,往往出人。”《法书要录》卷四引 唐 张怀瓘 《二王等书录》:“ 献之 尝与 简文帝 十纸,题最后云:‘下官此书甚合作,愿聊存之。’” 宋 楼钥 《跋傅钦甫所藏职贡图》:“正字 傅钦甫 携《职贡图》见示,不惟画笔精好,其上题字亦自合作。”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即如悼亡诗,必缠绵婉转,方称合作。”词语解释:写作 拼音:xiě zuò
(1).犹写成。指作诗文、绘画等。 宋 张孝祥 《蝶恋花·行湘阴》词:“落日閒云归意促。小倚蓬窗,写作思家曲。” 明 高启 《拟古》诗之二:“初为 郢中 唱,再奏 邯郸 吟。不惜努力歌,写作絶代音。”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吴秋鹤潭友图诗》:“ 竹虚 酒酣,泼墨为我写作《洗石图》。”
(2).书法和文章。《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秀娥 ﹞女工针指,百伶百俐,不教自能。兼之幼时, 贺司户 曾延师教过读书识字,写作俱高。”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记》卷二:“壁间一联云:‘直把春赏酒,都将命乞花’,写作俱佳,饶有雅人深致。”
(3).写文章;创作。《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除了那殿试写作平平,自分鼎甲无望的不作妄想外,但是有志之士,人人跂足昂头在那里望信。” 老舍 《〈骆驼祥子〉附录》:“在学校开课的时节,我便专心教书,等到学校放寒暑假,我才从事写作。” 徐迟 《徐迟自传》:“这期间,写作并出版了诗和散文集《最强音》、《美文集》等。”词语解释:诗作 拼音:shī zuò
诗歌作品。 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四折:“卿才思渊源,诗作高古。” 孙犁 《秀露集·悼念李季同志》:“ 李季 同志的诗作《王贵与李香香》,开一代诗风。” 臧克家 《旅美归来感慨多》:“我从诗作的字里行间觉得他感受极多而且很深。”词语解释:东作 拼音:dōng zuò
(1).谓春耕。《书·尧典》:“寅宾出日,平秩东作。” 孔 传:“岁起於东,而始就耕,谓之东作。” 唐 李白 《赠从弟冽》诗:“日出布穀鸣,田家拥锄犂。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清 朱彝尊 《御试省耕诗二十韵》:“西畴一以望,东作此时偕。”
(2).泛指农事。 汉 蔡邕 《考城县颂》:“劝兹穡民,东作是营,农桑之业,为国之经。” 宋 陆游 《岳池农家》诗:“农家农家乐復乐,不比市朝争夺恶。宦游所得真几何,我已三年废东作。”
(3).指春季作物。《魏书·世祖纪上》:“去春小旱,东作不茂。” 清 方文 《枞川对雪有怀》诗:“农家东作有丰兆,客子西归无好音。”词语解释:述作 拼音:shù zuò
(1).《礼记·乐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述,传承;作,创新。后用以指撰写著作。《后汉书·班彪传》:“ 彪 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閒。”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公自幼及长,述作不倦。” 清 姚鼐 《〈西魏书〉序》:“读者知其网罗放失,述作之志,存焉可也。”
(2).指著作,作品。 唐 刘长卿 《送薛据宰涉县》诗:“夫君多述作,而我常讽味。” 章炳麟 《秦献记》:“秘书私篋,无所不烧;文学述作,无所不禁。”词语解释:当作 拼音:dàng zuò
见“ 当做 ”。
词语解释:当做 拼音:dàng zuò
亦作“ 当作 ”。 作为;看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有一个私贩,专门贩土,资本又不大,每次不过贩一两隻,装在罈子里面,封了口,黏了茶食店的招纸,当做食物之类。”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二:“ 复初 虽已休息了一会,还是觉得热,就拿自己的草帽当做扇子,不停地扇着。” 巴金 《访问广岛》:“他带回来一札明信片,我把它们当作珍品收藏着。”《〈王西彦小说选〉自序》:“村民特别是妇女们即使进一次十里路外的县城,也当作一件大事。”词语解释:偶作 拼音:ǒu zuò
谓不经意而作。多用于诗词题中。如 唐 白居易 有《洛中偶作》诗, 宋 辛弃疾 有《浣溪沙·偶作》词。词语解释:认作 拼音:rèn zuò
看做;当做。《红楼梦》第六回:“因贪 王 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一时错把他认作了一个来歷不明的人,加上一番防范。” 茅盾 《脱险杂记》七:“ 韬奋 把‘ 江大哥 ’认作是游击队的什么小队长,说了些客气的话。”词语解释:夜作 拼音:yè zuò
(1).夜间工作。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月或不见,景星常见,可以夜作,有益於人民也。” 宋 梅尧臣 《续永叔归田乐秋冬》诗之一:“织妇夜作露欲冷,社酒已熟人相呼。”
(2).夜工。 清 顾禄 《清嘉录·重阳糕》:“百工入夜操作,谓之做夜作。” 阚泽良 《干劲足,智谋多》:“今天还要打夜作。”词语解释:水作 拼音:shuǐ zuò
瓦工,泥水匠。《海上花列传》第四二回:“初十申时安葬,坟末来浪 徐家匯 ,明朝就叫水作下去打壙。”词语解释:大作 拼音:dà zuò
(1).犹大事。《逸周书·祭公》:“汝无以小谋败大作。” 孔晁 注:“大作,大事也。”
(2).创办大事;大办。《易·益》:“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孔颖达 疏:“大作,谓兴作大事也。”《尚书大传》卷四:“ 周公 将作礼乐,优游三年不能作……将大作,恐天下莫我知也;将小作,恐不能扬父祖功业德泽。”
(3).大兴土木。《后汉书·锺离意传》:“窃见北宫大作,人失农时,此所谓宫室荣也。”
(4).大起。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上:“芒茅枯时,瘴疫大作。” 宋 苏轼 《再论积欠六事四事札子》:“臣访闻 浙西 饥疫大作, 苏 、 湖 、 秀 三州人死过半。”
(5).显著表现。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此由天资忠孝,鬱於中而大作於外。”
(6).称人作品的敬词。《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小弟 董瑛 在京师会试,於 冯琢庵 年兄处得读大作。” 毛泽东 《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你的大作,大气磅礴。”词语解释:力作 拼音:lì zuò
(1).努力劳作。《韩非子·六反》:“力作而食,生利之民也。” 汉 王充 《论衡·命禄》:“力作不求富,富自到矣。” 宋 苏轼 《眉州远景楼记》:“故其民皆聪明才智,务本而力作。” 清 魏源 《筹海篇》二:“现在 广东 岸上力作之人与水中渔贩之人,其智勇皆 欧罗巴 人所不及。” 叶圣陶 《穷愁》:“判为苦力二月,期满乃释,明日便须力作矣。力作吾所弗惮,第以寃得之,吾心何甘?”
(2).谓工力深厚的作品。 郭沫若 《关于曹禺的〈雷雨〉》:“《雷雨》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词语解释:试作 拼音:shì zuò
(1).试着去做。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八:“我也想在作文课中叫你们试作几次翻译呢。”
(2).试作的文章。 冰心 《晚晴集·从“五四”到“四五”》:“我觉得反正大家都在试笔,我为什么不把我的试作,拿出去发表呢。”词语解释:闲作 拼音:xián zuò
亦作“间作”。 工作、活动、动作等交替地、不时地或断续地出现、进行。 汉 班固 《两都赋》序:“公卿大臣御史大夫 倪宽 、太常 孔臧 、太中大夫 董仲舒 、宗正 刘德 、太子太傅 萧望之 等,时时閒作。”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閒作。”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勾合曲》:“秋风协应,生殿阁之微凉;广乐具陈,韵金丝而间作。” 鲁迅 《彷徨·示众》:“远处隐隐有两个铜盏相击的声音,使人忆起酸梅汤,依稀感到凉意,可是那懒懒的单调的金属音的间作,却使那寂静更其深远了。”词语解释:中作 拼音:zhōng zuò
谓工程在进行中。《汉书·沟洫志》:“ 韩 闻 秦 之好兴事,欲罢之,无令东伐。乃使水工 郑国 间説 秦 ,令凿 涇水 ……中作而觉。” 颜师古 注:“中作,谓用功中道,事未竟也。”词语解释:行作 拼音:xíng zuò
劳作;作为。《商君书·垦令》:“声服无通於百县,则民行作不顾,休居不听。休居不听,则气不淫;行作不顾,则意必壹。” 汉 王充 《论衡·辨祟》:“起动、移徙、祭祀、丧葬、行作、入官、嫁娶,不择吉日,不避岁月,触鬼逢神,忌时相害……如实论之,乃妄言也。” 唐 王维 《燕子龛禅师》诗:“救世多慈悲,即心无行作。” 清 唐甄 《潜书·性才》:“众皆昏乱,不能行作,不知几席所在,不知东西所向,不知门户所由。”
质料不纯的货物。《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圣历元年》“金银器皆行滥” 元 胡三省 注:“市列为行。市列造金银器贩卖,率殽他物以求赢,俗谓之行作。”词语解释:少作 拼音:shǎo zuò
年轻时的作品。《文学报》1986.3.27:“在旧档案里发现了这刊物的残本,其中收载有 王先生 的少作,计旧体诗六首,文言小说一篇和这篇《秋夜赋》。”词语解释:间作 拼音:jiàn zuò
在作物的行间进行播种另外的作物词语解释:造作 拼音:zào zuò
(1).制造;制作。《汉书·毋将隆传》:“武库兵器,天下公用,国家武备,缮治造作,皆度大司农钱。”《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今我造作五百欢喜丸,用为资粮,以送於尔。” 唐 高适 《贺安禄山死表》:“逆贼孤负圣朝,造作氛祲,啸聚吠 尧 之犬,倚赖射天之矢,残酷生灵,斯亦至矣。”《金瓶梅词话》第六一回:“我空痴长了五十二岁,并不知螃蟹这般造作,委的好吃。”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如果他先意识到这一切是创作,即是他个人的造作,便自然没有一切挂碍了。”
(2).指制造、制作之物。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奄宦上》:“今也衣服、饮食、马匹、甲仗、礼乐、货贿、造作,无不取办於禁城数里之内。”
(3).伪造。《后汉书·宦者传·吕强》:“陛下不密其言,至令宣露,羣邪项领,膏脣拭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唐 寒山 《诗》之二四二:“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鬼脸的辩护》:“敌人所造作的那些‘放火杀人’之类的谣言,正是要把这种鬼脸硬套在先进的工农头上。”
(4).谎言,谣言。 唐 无名氏 《洛神传》:“无信造作,皆 梁 朝四公诞妄之词尔。”
(5).做作。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论俗人之俗》:“平日无佳论,而临事好造作,此俗人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天下事贵自然,不贵造作。” 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一:“ 伊姑娘 一面招呼她们母女,一面顺手儿把帽子摘下来,戴上,非常的自然,一点没有显排帽子的样儿,也没有故意造作的态度。”词语解释:动作 拼音:dòng zuò
(1).行为举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法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吕氏春秋·去尤》:“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不窃鈇也。” 宋 张载 《张子语录》下:“可以行,可以止,此出处之时也。至於言语动作,皆有时也。”
(2).劳作,劳动。《韩非子·五蠹》:“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於法,动作者归之於功,为勇者尽之於军。”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成衣匠》:“遂假以门面,令其开店。 朱 喜甚,殷勤动作。” 赵树理 《三里湾》十七:“ 玉梅 !不要歇着了!该动作了。”
(3).动弹;活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 伯 乃急持,鬼动作不得。”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近缘久病,艰於动作,詘身俯仰,皆不自由。”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八:“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有动作的柳条象猛的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的摇摆。” 孙犁 《秀露集·〈善闇室纪年〉序》:“一生行止,都是……顺潮流而动作。”
(4).变动,发生变化。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漆》:“每经雨,以布缠指,揩令热彻,胶不动作,光净耐久。”词语解释:织作 拼音:zhī zuò
指纺织操作。《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女求作布衣、麻屨,织作筐缉绩之具。”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虽无舅姑事,敢昧织作功。” 清 王士禛 《居易录》:“美女数十人,皆鸣机织作,锦綺炫目,不可名状。”词语解释:改作 拼音:gǎi zuò
(1).重制;另制。《诗·郑风·缁衣》:“緇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 清 刘大櫆 《李节妇传》:“衣敝则为改作。”
(2).更改;变更。《论语·先进》:“ 鲁 人为长府。 閔子騫 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君子之道,乐因循而重改作。” 唐 白居易 《议百司食利钱》:“弊既滋深,法宜改作。”《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符三年》:“ 京 ( 蔡京 )好大喜功,鋭于改作,若果大用,必变乱旧政。”
(3).改成。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偃曝》:“ 孟浩然 :‘草堂时偃曝,兰枻日周旋。’偃曝,谓偃卧曝背也……今刻 孟 诗,不知其出处,改作‘掩曝’,可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明明借我的一万银子,硬改作一百。”词语解释:细作 拼音:xì zuò
(1).暗探;间谍。《左传·宣公八年》“ 晋 人获 秦 谍” 唐 陆德明 释文:“谍,徒协反,间也,今谓之细作。” 唐 白居易 《请罢兵第二状》:“臣伏闻 回鶻 、 吐蕃 皆有细作,中国之事,小大尽知。”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寇间》:“你是箇细作,不可轻饶。”
(2).精巧的工艺品。《宋书·孝武帝纪》:“凡用非军国,宜悉停功,可省细作并尚方,雕文靡巧,金银涂饰,事不关实,严为之禁。”《隋书·百官志中》:“﹝太府寺﹞统左、中、右三尚方……细作、左校、甄官等署令、丞。”词语解释:春作 拼音:chūn zuò
春日耕作。《礼记·乐记》:“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穫》诗:“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宋 梅尧臣 《春日拜垄经田家》诗:“田家春作日日近,丹杏破纇场圃头。”词语解释:前作 拼音:qián zuò
(1).前人的著作。 唐 柳宗元 《与友人论为文书》:“而为文之士,亦多渔猎前作,戕贼文史。” 唐 乐朋龟 《僖宗皇帝哀册文》:“书藏 稽 穴,琴捐洞壑。沉吟往事,追想前作。”
(2).指某一种作物种植前所种的作物。例如水稻或谷子收获后播种小麦,水稻或谷子即为小麦的前作。词语解释:近作 拼音:jìn zuò
新近撰写的作品。《宋史·周必大传》:“上曰:‘朕旧见卿文,其以近作进。’”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 那鑑堂 ﹞入都后,寄近作来,读之,如接謦欬。” 巴金 《探索集·写真话》:“读他的近作,我觉得他对我十分宽容。”词语解释:圣作 拼音:shèng zuò
(1).语本《易·乾》:“圣人作而万物睹。”旧时多为称颂帝王有所作为之词。 唐 李邕 《贺新殿钟鸣表》:“伏见昨宣示於新殿为万姓祈祷,神鐘自鸣,是知圣作昇闻,天意下降,道开皇极,润及生人。”
(2).帝王的作品。犹言御制。《新唐书·虞世南传》:“帝尝作宫体诗,使賡和。 世南 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诗·豳风·七月》﹞序上说是 周公 做的。或者是这位大诗人的圣作罢。”词语解释:工作 拼音:gōng zuò
(1).犹工程。《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 殤帝 康陵 方中秘藏,及诸工作,事事减约。”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於是诸寺工作鼎兴。”《明史·杨爵传》:“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
(2).制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圃中有古玉井,井悉以珉玉为之,以緇石为口,工作精密。”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五:“其面检文,与璽相合,大小不差毫髮,篆文工作皆非近世所为。” 许地山 《凶手》第一幕:“这(玉簪)原是 赵皇亲 家里底东西,工作很精巧。”
(3).操作;办事。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盗侠》:“店前老人方工作。” 宋 欧阳修 《准诏言事上书》:“诸路州军,分造器械,工作之际,已劳民力。” 郑观应 《盛世危言·公法》:“禁止我国工商到彼贸易工作。”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 萧队长 黑价白日地工作。”
(4).善于效力劳作。 宋 黄庭坚 《同子瞻韵和赵伯充团练》:“家酿可供开口笑,侍儿工作捧心顰。”
(5).业务;任务。 郑观应 《盛世危言·纺织》:“查纺织工作,共分三层。” 赵树理 《三里湾·从旗杆院说起》:“县里接受了什么新的中心工作,常好先到 三里湾 来试验。”
(6).职业。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三:“工作找不到手,食物找不到口。”
(7).从事各种手艺的人。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酒楼》:“东西两巷,谓之大小货行,皆工作伎巧所居。”词语解释:众作 拼音:zhòng zuò
诸作品;诸作家。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逮 李陵 众作,总杂不类,元是假託,非尽 陵 制。”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虽 楚 赵 羣才, 汉 魏 众作,曾何足云。” 唐 韩愈 《荐士》诗:“ 齐 梁 及 陈 隋 ,众作等蝉噪。” 逯钦立 《汉诗别录·辨伪》:“準此二语,衡此众篇,而后知 李陵 众作,固为 东汉 季叶之产物矣。”词语解释:坐作 拼音:zuò zuò
(1).坐与起,止与行。古代练兵的科目之一,多与“进退”连用。《周礼·夏官·大司马》:“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 郑玄 注:“习战法。” 宋 曾巩 《殿前都指挥使制》:“夫兵有击刺射驭之能,有坐作进退之法。” 清 龙启瑞 《覆唐子实书》:“苟不能如此,则所谓明训练,习坐作,备糗粮,筑关隘者,今皆不敢遽言。”
(2).安然而为。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皇后兄弟,主壻外孙……虚食重禄,素餐尸位,而但事滛侈,坐作骄奢,破败而不及传世者也。” 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且夫列侯皆剖符受策,国大臣也……何得坐作奢僭,骄育负责,欺枉小民,淫恣酒色,职为乱阶,以伤风化而已乎?”词语解释:杰作 拼音:jié zuò
(1).出色的作品。 宋 陆游 《谢张时可通判赠诗编》诗:“流传到君愈卓犖,投我千篇皆杰作。”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诗人佳句》:“然总不如 温庭筠 《晓行》诗‘鷄声茅店月,人跡板桥霜’,不著一虚字,而晓行景色,都在目前,此真杰作也。” 闻一多 《忆菊》诗:“我们祖国之秋底杰作啊!啊!东方底花,骚人逸士底花呀!”
(2).泛指出色的制作。 沙汀 《代理县长》:“和许多惯常出门的人一样,代理县长自己能够弄菜。那最得意的杰作是麻婆豆腐、回锅肉和烘蛋。”
(3).用作反语。指精心策划的阴谋事件。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这无疑是 张 、 柳 、 何 、 谢 四大祕书的绞心杰作,而他们的用意也就不外是绞杀三厅。” 闻一多 《兽·人·鬼》:“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词语解释:绣作 拼音:xiù zuò
犹刺绣。《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府中正要寻一个绣作的人。”《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待詔説出女孩儿一件本事来……原来这女儿会绣作。”词语解释:下作 拼音:xià zuò
卑鄙下流。《红楼梦》第三十回:“下作小娼妇儿!好好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就只有这一群献殷勤拍马屁的下作奴才,天天想着新花样儿来糟蹋自己。”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这种女人我一看见就知道想勾引男人,心里顶下作啦!”词语解释:妄作 拼音:wàng zuò
(1).无知而任意胡为。《老子》:“不知常,妄作,凶。”《孟子·离娄下》“此亦妄人也已矣” 汉 赵岐 注:“妄人,妄作之人。” 焦循 正义:“不知而作,是为妄作。” 宋 秦观 《代蕲州守谢上表》:“责其妄作,便可屏之远方。”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箇冥行妄作。”
(2).虚妄之谈。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 彭 殤为妄作。”
(3).无因而起。 唐 陈子昂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诗序:“色为何色,悲乐忽而因生;谁去谁来,离会纷而妄作。”词语解释:做作 拼音:zuò zuò
(1).作为,举动,所作所为。《朱子语类》卷九三:“圣人做作又自不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妾想那 张郎 的做作,於姐姐的恩情不少。”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四折:“眼见得这场做作,官司里怎好兜罗?”《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酒保﹞入到里面,一把抱住 俞良 道:‘解元甚做作!你自死了,须连累我店中。’”
(2).装模作样。 宋 米芾 《海岳名言》:“世人多写大字时……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扭揑着身子儿百般做作,来往向人前卖弄俊俏。” 鲁迅 《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白描’却并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3).暗算;捉弄。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二折:“你本是个会做作狠心大哥,更加着个会攛掇毒害虔婆。”《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巫娘子 道:‘只是该与我熟商量,不该做作我……’” 沙汀 《淘金记》三:“我只是说,吃得真太快了。好象做作的样,米越贵,越吃得。不要再说了吧,明天去借几担谷子。”
(4).从事某种活动;制作。《初刻拍案惊奇》卷七:“ 玄宗 大喜,一齐同到道场院,看他们做作。” 李準 《李双双小传》:“只要做作的好,花样变得多,社员们一定喜欢吃。”词语解释:继作 拼音:jì zuò
后继之作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凡斯继作,鲜有克衷。” 章炳麟 《辨诗》:“夫宫室新成则有发,丧纪祖载则有遣,告祀鬼神则有造,原本山川则有説,斯皆古之德音,后生莫有继作,其题号亦因不著。”词语解释:生作 拼音:shēng zuò
犹蛮干。《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岂有此理!这事可是蛮来生作得的!”《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姐姐,这便算蛮来生作?”词语解释:佳作 拼音:jiā zuò
优美的作品。《魏书·冯熙传》:“其 北邙寺 碑文,中书侍郎 贾元寿 之词。 高祖 频登 北邙寺 ,亲读碑文,称为佳作。” 南朝 梁 萧统 《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虽事涉乌有,义异拟伦,而清新卓尔,殊为佳作。” 唐 李白 《游水西简郑明府》诗:“吟翫空復情,相思尔佳作。”《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承惠佳作,尚不曾捧读。” 鲁迅 《书信集·致王志之》:“青年作家大抵苦于生活,倘有佳作,只能就近卖稿。”词语解释:蚕作 拼音:cán zuò
养蚕的劳作。 南朝 宋 鲍照 《咏采桑》:“季春梅始落,工女事蚕作。” 唐 李白 《陌上桑》诗:“美女 渭桥 东,春还事蚕作。”词语解释:看作 拼音:kàn zuò
当做。例如:把麦子看作是韭菜的城里人。词语解释:铸作 拼音:zhù zuò
铸造;制作。 汉 王充 《论衡·道虚》:“今时好事之人,见旧剑古钩,多能名之,可復谓目见其铸作之时乎。”《后汉书·循吏传·任延》:“ 九真 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 延 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闢。”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外国作水精椀,实是合五种灰以作之,今 交 广 多有得其法而铸作之者。”词语解释:本作 拼音:běn zuò
根本事务。《荀子·致士》:“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无道法则人不至,无君子则道不举。故土之与人也,道之与法也者,国家之本作也。”《韩非子·八说》:“今学者之言也,不务本作而好末事。”词语解释:高作 拼音:gāo zuò
(1).对他人作品的敬辞。《剪灯新话·龙堂灵会录》:“日间蒙惠高作,词旨既佳,笔势又妙。”
(2).高明的招数。《西游记》第四二回:“被我怒髮衝天,与他交战几合,也只如此,不见甚么高作。”词语解释:手作 拼音:shǒu zuò
手工,手艺。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你问他开铺席、为经商,可也做甚手作。”词语解释:把作 拼音:bǎ zuò
当做。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记得 太行山 百万,曾入 宗爷 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作诗不学六朝,又不学 李 杜 ,只学那嶢嵠底,便学得十分好后,把作什么用!”词语解释:睿作 拼音:ruì zuò
犹杰作。高明之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逮 尼父 之卒, 哀公 作誄,观其憖遗之切,呜呼之嘆,虽非叡作,古式存焉。”词语解释:耕作 拼音:gēng zuò
(1).从事农耕。《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唐 韩愈 《送韩侍御归所治序》:“吾以为边军皆不知耕作,开口望哺。”《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汝辈力田耕作,得竹庐茅舍足矣。” 陈毅 《水调歌头·自叙》词:“少时贫困煎迫,耕作负青蓑。”
(2).泛指农事。 宋 王安石 《与王子醇书》之三:“又闻属 羌 经讨者,既无蓄积,又废耕作,后无以自存,安得不屯聚为寇?” 清 刘大櫆 《方君墓志铭》:“君独以鑾舆未出而废民耕作,非为上爱民之道。”词语解释:名作 拼音:míng zuò
著名的作品。 南朝 陈 徐陵 《与李那书》:“常在公筵,敬析名作。” 唐 张怀瓘 《文字论》:“如 陆平原 《文赋》,实为名作。”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其有燖绎前人名作,摘其微疵,抑扬生议,以尊己见,所谓蠹生於木而反食其木。” 鲁迅 《书信集·致金肇野》:“抄名作之缺点,是因为多产,急于成集,而最大原因则在自己未能有一定的内容。”词语解释:种作 拼音:zhǒng zuò
犹耕作。《东观汉记·张堪传》:“﹝ 堪 ﹞为 渔阳 太守,有惠政,开治稻田八千餘顷,教民种作,百姓以殷富。” 晋 陶潜 《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宋 岳飞 《奏郾城县并绛州垣曲县捷状》:“见行抚存,人户安业,依旧种作。”词语解释:横作 拼音:héng zuò
胡作非为。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文》:“内之则犯义侵礼於边境;外之则邪行横作,放杀其上,君臣易位,尊卑失序。”词语解释:雷作 拼音:léi zuò
见“ 雷雨作解 ”。词语解释:徒作 拼音:tú zuò
(1).服劳役。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此必是 秦 之狱地,不然,则罪人徒作之所聚。”
(2).无因而作。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班姬 託扇以写怨, 应瑒 託鴈以言怀,皆非徒作。”词语解释:蚤作 拼音:zǎo zuò
(1).早晨起身。蚤,通“ 早 ”。《礼记·檀弓上》:“ 孔子 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一:“ 赵肯堂 亲见 鲁直 晚年悬 东坡 像於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
(2).提早起身;早起干活。蚤,通“ 早 ”。《管子·弟子职》:“少者之事,夜寐蚤作,既拚盥漱,执事有恪。” 唐 柳宗元 《送薛存义之任序》:“蚤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词语解释:劳作 拼音:láo zuò
(1).劳动;工作。 李大钊 《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凡是劳作的人,都是高尚的,都是神圣的。” 邹韬奋 《抗战以来》四六:“生活书店不是任何个人借以牟利的私产,是全体同事以劳作所得共同投资的文化事业机关。”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不少人穿着长筒胶皮靴、胶皮裤、在冰水里面劳作着。”
(2).旧时小学及初中课程之一。教学生做手工或进行其他体力劳动。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二幕:“ 阿牛 :拿出来!(回头对他爸爸)这是我的‘劳作’,她把我弄掉了,拿出来。”词语解释:竹作 拼音:zhú zuò
竹器的制作。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张宏义 ﹞亦因病死,经宿却活……先解竹作,因自入房索刀具,破篾成器。”词语解释:鼍作 拼音:tuó zuò
犹言鼍于水中作浪。 唐 杜甫 《渼陂行》:“鼉作鲸吞不復知,恶风白浪何嗟及。” 宋 陆游 《暮秋遣兴》诗之二:“鼉作夜风经 沌口 ,鸛鸣秋雨宿 杭头 。”词语解释:交作 拼音:jiāo zuò
迭起;齐作。 唐 于邵 《送李员外入朝序》:“广庭张乐,妙音交作。” 宋 王安石 《众人》诗:“颂声交作 莽 岂贤,四国流言 旦 犹圣。”《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是夜大雨如倾,雷电交作。”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徐翁》:“座中非但不可谈论人长短得失,即论文谈诗,亦须慎之。不然,恐谤议交作矣。”词语解释:假作 拼音:jiǎ zuò
假装,装作。《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两下里都把真心瞒起来,一边假作痴聋,一边假为欢笑,倒弄得像各怀一番假意了。”如:表面上假作镇静,心里却嘣嘣乱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