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队去声 [zài,载运][sài,边塞][详注1][ké ài][lài][cài][详注2][ài]

退[详注3][duì][bèi][《集韵》莫佩切,音妹。《博雅》好也。][详注4][duì,盘敦][lěi]


注1:裁 音在。亦制裁也。《谷梁传序》准裁靡定。《注》读去声。
注2:栽 音再。《说文》筑墙长板。《左传·桓五年》水昏正而栽。《注》设筑板。
注3:回 音悔。绕也。《左传·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读上声。又《集韵》《韵会》音缋。《前汉·赵充国传》回远千里。《注》回谓路迂回也,音胡悔反。又畏避也。《前汉·王温舒传》即有避回。《注》谓不尽意,捕击盗贼。又《盖宽饶传》刺举无所回避。
注4:谇 《广韵》苏内切《集韵》《韵会》苏对切,音碎。《前汉·贾谊传》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服虔曰》谇,犹骂也。《张晏曰》责让也。《师古曰》谇音碎。
共8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玉佩衿佩翠佩水苍佩鞙佩豚佩迎年佩钗佩
环佩纫佩金佩交佩瑜佩风佩五兵佩钩佩
解佩委佩鸾佩鱼佩钦佩角佩欣佩愧佩
剑佩瑶佩捐佩铭佩珉佩联佩媿佩将军佩
鸣佩腰佩风佩带佩江妃佩韨佩丧佩感佩
冠佩遗佩青佩霜佩荷佩韨佩高其佩我黼子佩
霞佩珂佩羽佩宝佩汉皋佩蝉佩弭佩风佩
杂佩幽佩汉佩赠佩豸佩诵佩栉佩惊佩
珠佩簪佩珩佩组佩设佩倾佩企佩敬佩
琼佩缨佩印佩璜佩赞佩倒冠落佩黻佩景佩

词语解释:玉佩  拼音:yù pèi
亦作“ 玉珮 ”。 古人佩挂的玉制装饰品。《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宋 梅尧臣 《天上》诗:“紫微垣里月光飞,玉佩腰间正陆离。”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何处瑶天笙弄,听云鹤縹緲,玉珮丁冬。”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其馀众人,或挂 中国 的玉佩,或著 中国 的绸衣。”
词语解释:环佩  拼音:huán pèi
亦作“ 环珮 ”。
(1).古人所系的佩玉。后多指女子所佩的玉饰。《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鸞和之音。” 郑玄 注:“环佩,佩环、佩玉也。”《史记·孔子世家》:“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 唐 韩愈 《华山女》诗:“抽釵脱釧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花月痕》第五二回:“万点秋光上画屏,隔花环佩响东丁。” 苏曼殊 《吴门依易生韵》:“月华如水浸瑶阶,环珮声声犹梦怀。”
(2).借指美女。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 交甫 怀环珮,婉孌有芬芳。”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蒋廷鎔 有句云:‘自从环佩无消息,簷马丁东不忍听。’”
词语解释:解佩  拼音:jiě pèi
(1).解下佩带的饰物。 汉 刘向 《列仙传·江妃二女》:“ 江妃 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於 江 汉 之湄,逢 郑交甫 ,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僕曰:‘我欲下请其佩。’……遂手解佩与 交甫 。” 五代 李瀚 《蒙求》诗:“渊客泣珠, 交甫 解佩。”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闻琴解珮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元 李裕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 楚 女窥墻日, 文园 病渴年。合欢连组带,解佩杂芳荃。” 清 钮琇 《觚賸·河东君》:“盖就新去故,喜极而悲,验裠之恨方殷,解珮之情逾切矣。”
(2).佩是古代文官朝服上的饰物,因谓脱去朝服辞官为“解佩”。《文选·鲍照〈拟古〉诗》:“解佩袭犀渠,卷袠奉卢弓。” 李周翰 注:“佩,文服也。犀渠,甲也。袠,书衣也。卢弓,征伐之弓。谓弃笔从戎也。”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娥入宠,再盼倾国。”
(3).《汉书·龚遂传》载: 宣帝 任 遂 为 勃海 太守,其地因岁饥,多盗劫。 遂 到任后,劝民务农桑,民有持带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后因以称买牛务农为“解佩”。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三:“腰下牛闲方解佩,洲中奴长足为生。”参见“ 卖剑买牛 ”。
词语解释:卖剑买牛  拼音:mài jiàn mǎi niú
谓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汉书·循吏传·龚遂》:“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蔆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宋 陆游 《游近村》诗之二:“乞浆得酒人情好,卖剑买牛农事兴。” 金 元好问 《示崔雷诗社诸人》诗:“卖剑买牛真得计,腰金骑鹤恐非才。”亦省作“ 卖剑 ”。 唐 黄滔 《误笔牛赋》:“笔为锋也,无慙卖剑之年;墨作池焉,岂愧蹊田之日。”
词语解释:剑佩  拼音:jiàn pèi
亦作“ 剑珮 ”。 宝剑和垂佩。 南朝 宋 鲍照 《代蒿里行》:“虚容遗剑佩,实貌戢衣巾。” 隋 王通 《中说·周公》:“衣裳襜如,剑珮鏘如,皆所以防其躁也。”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 宋 苏辙 《次韵子瞻感旧》诗:“久从江海游,苦此剑珮长。”
词语解释:鸣佩  拼音:míng pèi
亦作“ 鸣珮 ”。
(1).佩玉。《文选·谢朓〈直中书省〉诗》:“兹言翔凤池,鸣珮多清洁。” 李周翰 注:“鸣珮,所佩玉也。”
(2).比喻出仕。 明 唐顺之 《赠袁御医芳洲》诗:“鸣佩偶随供奉侣,下帘长对道家言。”参见“ 鸣玉 ”。
词语解释:鸣玉  拼音:míng yù
(1).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国语·楚语下》:“ 王孙圉 聘於 晋 , 定公 饗之。 赵简子 鸣玉以相。” 韦昭 注:“鸣玉,鸣其佩玉以相礼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天子垂珠以听,诸侯鸣玉以朝。” 宋 黄庭坚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一宫》之三:“紫府侍臣鸣玉,霜臺御史生风。”
(2).佩玉。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古者圣居有法则,动有文章,位执戒辅,鸣玉以行。鸣玉者,佩玉也。”《文选·潘岳〈西征赋〉》:“飞翠緌,施鸣玉,以出入禁门者众矣。” 李善 注:“《礼记》曰:‘君子行则鸣佩玉。’” 宋 司马光 《致政王侍郎挽歌》之二:“清朝解鸣玉,旧里挂安车。”
(3).比喻出仕在朝。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櫳。” 仇兆鳌 注:“《嵇康传》:鸣玉殿省。”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抚己惭鸣玉,归田忆荷锄。” 明 何景明 《塘上行》:“房櫳凄鸣玉,紈素谁为收。”
(4).古琴名。 宋 周密 《志雅堂杂抄·诸玩》:“ 高彦敬 二琴,其一, 大中 年 张鉞 斲,后无名。其一, 咸通 中 金儒 製,此琴絶佳,名鸣玉,后题‘金儒鸣玉’四字。云是白玉軫足,絶奇。”
(5).指风铃。用碎玉片组成。风吹相击发声,即知有风。古称占风铎。 明 刘基 《蓦山溪·咏檐铎》词:“夜阑人静,鸣玉传声小。”
词语解释:冠佩  拼音:guān pèi
亦作“ 冠珮 ”。
(1).指古代官吏的冠和佩饰。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魏文帝〈游宴〉》:“月出照园中,冠珮相追随。” 宋 苏辙 《次韵姚道人》之一:“他年解冠佩,共游无边疆。”
(2).指官吏。 宋 范成大 《昼锦行送陈福公判信州》诗:“ 汉 家 麟阁 多王侯,冠佩相望经几秋。” 清 顾炎武 《十庙》诗:“復见十庙中,冠佩齐趋蹌。”
(3).妇女用的帽子与佩饰。 元 郝经 《天赐夫人词》:“负来灯下惊鬼物,云鬢欹斜倒冠佩。”
词语解释:霞佩  拼音:xiá pèi
亦作“ 霞佩 ”。 仙女的饰物。借指仙女。 元 蒲绍简 《登瀛州赋》:“参霞珮於羣仙,溘埃风於万里。” 清 袁枚 《续新齐谐·麒麟喊冤》:“又见空中云鬟霞佩,率领数妇人,珊珊来者,跪奏曰:‘妾 姜氏 , 周王 妃也。’”
见“ 霞珮 ”。
词语解释:杂佩  拼音:zá pèi
亦作“ 杂珮 ”。
(1).总称连缀在一起的各种佩玉。《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毛 传:“杂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类。”一说指佩玉的中缀,即琚瑀。 王夫之 《〈诗经〉稗疏·郑风》:“下垂者为垂佩,中缀者为杂佩。杂之为言閒于其中也。则杂佩者专指琚瑀而言。”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诗:“愧无杂珮赠,良讯代兼金。” 唐 严维 《奉试水精环》诗:“未肯齐珉价,寧同杂佩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玉玲珑阁》:“玉玲瓏, 宋 宣和 花纲石也……叩之声如杂佩。”
(2).指文章的变化句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詹鍈 义证引 张严 《论诠》:“惟奇句力弱,偶句气王,偏於偶者板滞,偏於奇者缓散。奇偶互用,可以成雄奇变化之文。故曰‘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词语解释:珠佩  拼音:zhū pèi
亦作“ 珠珮 ”。 珠玉缀成的佩饰。 南朝 梁 沉约 《脚下履》诗:“逆转珠佩响,先表绣袿香。”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素女鸣珠珮,天人弄綵球。” 宋 徐铉 《杂歌辞》之五:“拂匣收珠佩,迴灯拭薄妆。” 明 杨慎 《玉台体》诗之四:“珠佩双皋冷,罗裙十里香。”
词语解释:琼佩  拼音:qióng pèi
亦作“ 琼珮 ”。 玉制的佩饰。《楚辞·离骚》:“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金雀垂藻翘,琼珮结瑶璠。” 唐 韦应物 《鼋头山神女歌》:“阴深灵气静凝美,的砾龙綃杂琼珮。” 清 黄鷟来 《冯公泽先生招看红梅漫成长句》:“又疑帝子列华宴,霞裾琼珮光参错。”
词语解释:衿佩  拼音:jīn pèi
指青年学子。语出《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毛 传:“佩,佩玉也。士佩瓀珉而青组綬。” 明 李东阳 《拟进〈宪宗纯皇帝实录〉表》:“衿佩三千,听桥门之警蹕;豆籩十二,增 闕里 之褒崇。”
词语解释:纫佩  拼音:rèn pèi
语出《楚辞·离骚》:“纫秋兰以为佩。”谓捻缀秋兰,佩带在身。后用以比喻对别人的德泽或教益铭感于心,如纫佩在身。多用于书信。
词语解释:委佩  拼音:wěi pèi
亦作“ 委珮 ”。
(1).恭敬貌。谓俯身行礼时佩饰拖垂至地。语出《礼记·曲礼下》:“立则磬折垂佩,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 郑玄 注:“君臣俛仰之节,倚谓附於身,小俛则垂,大俛则委於地。” 唐 刘禹锡 《问大钧赋》:“乃遽衣促盥,竭虑涤想。委佩低簪,持簿叩顙而言。”佩,一本作“ 珮 ”。
(2).指下垂的佩玉。 唐 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宫草霏霏承委珮,鑪烟细细驻游丝。” 元 柳贯 《送李士弘侍读摄祠王屋》诗:“林光忽与升烟合,云气初承委佩重。”
词语解释:瑶佩  拼音:yáo pèi
亦作“瑶佩”。 美玉制成的佩饰。 北周 庾信 《邛竹杖赋》:“岂比夫接君堂上之履,为君座右之铭,而得与綺绅瑶珮,出芳房於蕙庭。” 唐 杜牧 《汴河阻冻》诗:“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瑶珮响参差。” 宋 毛滂 《调笑·张好好》词:“云车瑶佩成惆悵,衰柳白鬚相向。” 清 龚自珍 《最录南唐五百字》:“琼琚瑶珮,纪烈采风。”
见“ 瑶珮 ”。
词语解释:腰佩  拼音:yāo pèi
古代系在腰间以别官阶的一种佩件。
词语解释:遗佩  拼音:yí pèi
亦作“ 遗珮 ”。
(1).丢弃佩物。语本《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 醴 浦。”代指别离;分手。 南朝 齐 王融 《游仙诗》之四:“遗珮出长浦,举袂望增城。” 唐 李群玉 《将之京国赠薛员外》诗:“ 澧 浦一遗佩, 郢 南再悲秋。” 元 丁鹤年 《题〈风雨归舟图〉诗》:“挂席正思遗珮浦,推篷已过濯缨亭。”
(2).相传古代 郑交甫 于 汉皋 遇二女,与谈,二女解所佩之珠赠之。分手时回望,二女已不见。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江妃二女》。后遂用为典实。 清 尤秉元 《芙蓉映水曲》:“遗佩飘香散作花,一枝艷质临江映。”
词语解释:珂佩  拼音:kē pèi
(1).珂制的佩饰。 唐 顾况 《洛阳陌》诗之二:“珂珮逐鸣騶,王孙结伴游。”《旧唐书·职官志二》:“凡百僚冠笏、繖幰、珂珮,各有差。”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二折:“烟烟湾湾,珂珮珊珊,冷清夜静水寒,可正是渔人江上晚。” 清 唐孙华 《次韵答倪草亭》:“遥想 长安 珂珮客,火云夹日炙雕鞍。”
(2).螺蛤介壳联缀而成的腰带。《太平御览》卷九四八引《云南记》:“ 新安 蛮妇人於耳上悬金环子,贯瑟瑟,帖於髻侧;又腰以螺蛤,联穿繫之,谓之珂珮。”
(3).比喻雨点。
词语解释:幽佩  拼音:yōu pèi
用幽兰连缀而成的佩饰。语本《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薜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宋 苏轼 《刁景纯赏瑞香花忆先朝侍宴次韵》:“欲赠佳人非泛 洧 ,好纫幽佩弔沉 湘 。”
词语解释:簪佩  拼音:zān pèi
亦作“ 簪珮 ”。
(1).古代冠簪和系于衣带上饰物。《周书·萧大圜传》:“夫閭阎者有优游之美,朝廷者有簪佩之累,盖由来久矣。” 唐 储光羲 《贻刘高士别》诗:“俯视趋朝客,簪珮何璀璨!”
(2).借指仕宦。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屠羊钓壑之士,厌洗耳而袭簪佩。”
词语解释:缨佩  拼音:yīng pèi
见“ 缨珮 ”。
亦作“ 缨佩 ”。 官服的饰物。 南朝 宋 谢灵运 《辞禄赋》:“服缨佩於两宫,执鞭笏於宰蕃。”《文选·沉约〈学省愁卧〉诗》:“缨珮空为忝,江海事多违。” 刘良 注:“缨珮,官服饰也。” 隋炀帝 《冬至乾阳殿受朝》诗:“缨佩既济济,鐘鼓何鍠鍠。” 唐 王维 《谒璿上人》诗:“浮名寄缨珮,空性无羈鞅。”
词语解释:翠佩  拼音:cuì pèi
翠玉的佩饰。亦借指美女。 唐 权德舆 《旅馆雪晴又睹新月》诗:“狐裘兽炭不知寒,珠环翠珮声珊珊。” 元 虞集 《题画》诗:“梦里 江 南忆旧游,明璫翠珮不胜愁。” 明 孙柚 《琴心记·汉宫春晓》:“珠璫翠珮,无惭闭月羞花。”
犹翠珮。 唐 张祜 《华清宫和杜舍人》:“细音摇翠佩,轻步宛霓裳。”
词语解释:金佩  拼音:jīn pèi
亦作“ 金珮 ”。 襟带上饰金的佩物。 元 方回 《七月十□有感》诗:“借服初金佩,峩冠尚黑头。”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风弄竹声,只道金珮响。”
词语解释:鸾佩  拼音:luán pèi
雕有鸾鸟的玉佩。 唐 李贺 《梦天》诗:“玉轮轧露湿团光,鸞珮相逢桂香陌。” 五代 和凝 《临江仙》词:“翠鬟初出绣帘中,麝烟鸞珮惹苹风。”
词语解释:捐佩  拼音:juān pèi
亦作“ 捐珮 ”。 抛弃玉佩。语本《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 江 中,遗余佩兮 醴 浦。”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访怀沙之渊,得捐珮之浦。”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寄张员外》诗:“共思捐珮处,千骑拥青緺。” 宋 蒋捷 《贺新郎·弹琵琶者》词:“捐佩洲前裙步步,渺无边、一片相思苦。”参见“ 捐玦 ”。
词语解释:捐玦  拼音:juān jué
捐弃玉玦。喻出会相爱者未遇因失望而捐弃信物。语本《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 江 中,遗余佩兮 醴 浦。” 南朝 齐 谢朓 《七夕赋》:“軾帝车而捐玦,凌天津而上翔。” 南朝 梁 沉约 《湘夫人》诗:“捐玦置 澧 浦,解珮寄中洲。”
词语解释:风佩  拼音:fēng pèi
亦作“ 风珮 ”。指在风中摇动的玉佩。亦用来比喻像玉佩一样摆动或相碰时发出声音之物。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露金薰菊岸,风佩摇兰坂。” 陈熙晋 笺注:“《楚辞·离骚经》:‘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曹植 《公讌诗》:‘秋兰佩长坂,朱华冒緑池。’” 宋 陆游 《枕上》诗:“商略明朝当少霽,南簷风珮已鏘然。”自注:“都下新作药玉,风响如古玉珮,珩璜琚瑀悉备。”
词语解释:青佩  拼音:qīng pèi
亦作“ 青佩 ”。
(1).青色玉佩。 唐 顾况 《白苹州送客》诗:“闕下摇青珮,洲边採白苹。”
(2).犹佩青。佩带青色印绶。借指佩带青绶的人,指贵官。 宋 李昴英 《念奴娇·偕十友避暑白云寺》词:“筇屐追随多胜侣,青佩黄冠方领。”
见“ 青珮 ”。
词语解释:羽佩  拼音:yǔ pèi
以翠羽为饰的佩带。 南朝 梁 沉约 《丽人赋》:“陆离羽佩,襍错花鈿。” 黎经诰 注:“羽佩者, 交趾 有鸟名翡翠,其羽或用为饰。”
词语解释:汉佩  拼音:hàn pèi
亦作“ 汉珮 ”。 即 汉皋 珠。 宋 孙光宪 《临江仙》词之二:“终是有心投 汉 珮,低头但理 秦 筝。” 清 魏源 《秦淮灯船引》:“泉落鮫宫万游戏, 汉 佩 湘 珠千出没。”参见“ 汉皋 ”、“ 汉皋珠 ”。
词语解释:珩佩  拼音:háng pèi
指杂佩。各种不同的佩玉。《西京杂记》卷二:“ 昭阳殿 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珮之声。” 南朝 梁 沉约 《俊雅》诗之二:“珩珮流响,缨紱有容。”《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贞顺皇后武氏》:“法度在己,靡资珩珮;躬俭化人,率先絺綌。”
词语解释:印佩  拼音:yìn pèi
官印。古人常将官印佩带在腰间,故称。 汉 徐干 《中论·亡国》:“是则以纶组为绳索,以印佩为钳铁也。” 唐 罗隐 《秋日有酬》诗:“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
词语解释:水苍佩  拼音:shuǐ cāng pèi
用水苍玉琢成的佩饰。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四》:“《復斋漫録》云:‘而所谓玉者,凡一十有六:双琥璏、三鹿卢带钩、琫、珌、璊瑑杯、水苍佩……等是也。’”参见“ 水苍玉 ”。
词语解释:水苍玉  拼音:shuǐ cāng yù
杂有斑纹的深青色的玉石。古时用作官员的佩玉。《礼记·玉藻》:“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綬;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綬。” 郑玄 注:“玉有山玄、水苍者,视之文色所似也。” 孔颖达 疏:“玉色似山之玄而杂有文,似水之苍而杂有文。”《晋书·职官志》:“三品将军秩中二千石者,著武冠,平上黑幘,五时朝服,佩水苍玉。” 唐 白居易 《寓意诗》之一:“貂冠水苍玉,紫綬黄金章。”亦省称“ 水苍 ”。 唐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诗:“肘后看金碧,腰间笑水苍。”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集英殿秋宴》:“万国趋王会,诸公佩水苍。”
词语解释:交佩  拼音:jiāo pèi
(1).谓左右佩带。《楚辞·九章·思美人》:“解萹薄与杂菜兮,备以为交佩。”
(2).指 汉皋 神女解佩赠 郑交甫 的故事。 唐 王勃 《采莲曲》:“不惜 西津 交佩解,还羞 北海 雁书迟。”参见“ 交甫 ”。
词语解释:交甫  拼音:jiāo fǔ
即 郑交甫 。相传他曾于 汉皋 台下遇到两位神女。见《文选·张衡〈南都赋〉》“游女弄於 汉皋 之曲” 李善 注引《韩诗外传》《文选·曹植〈洛神赋〉》:“感 交甫 之弃言兮,悵犹豫而狐疑。” 李善 注:“《神仙传》曰:切仙一出,游於江滨,逢 郑交甫 。 交甫 不知何人也,目而挑之,女遂解佩与之。 交甫 行数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 唐 水府君 《与郑德璘奇遇诗》:“既能解珮投 交甫 ,更有明珠乞一双。” 陈去病 《惜别词》之三:“ 交甫 休云有夙因,月明空遇 汉皋 人。”
词语解释:鱼佩  拼音:yú pèi
古代官吏佩带于身的鱼符。 唐 白居易 《喜刘苏州恩赐金紫遥想贺宴以诗庆之》:“鱼佩葺鳞光照地,鶻衔瑞带势衝天。” 元 宋褧 《日出齐化门》诗:“士者趋名誉,鱼佩鏘琳琅。”
鱼形佩玉。 宋 龙大渊 《古玉图谱·古玉双鱼珮》:“珮长二寸三分,濶二寸,厚二分二厘。玉色甘青无瑕,瑑刻作双鱼对列,贯之以柳。”
词语解释:铭佩  拼音:míng pèi
谓感念钦佩,牢记不忘。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谢玉环刀等启》:“垂光既深,铭佩更积。” 宋 李纲 《海康与许崧老书》:“蒙诲諭之厚,铭佩无已。”
词语解释:带佩  拼音:dài pèi
(1).腰带上的佩饰。《后汉书·礼仪志上》:“最后亲陵,遣计吏,赐之带佩。”亦作“ 带珮 ”。 汉 徐干 《中论·修本》:“上悬乎冠緌,下繫乎带珮。”
(2).比喻众溪流入一川,如诸佩饰系于一带。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 兰渠川 水出自 北山 ,带佩众溪,南流注于 渭 。”
词语解释:霜佩  拼音:shuāng pèi
白色佩玉。 唐 白居易 《筝》诗:“霜珮鏘还委,冰泉咽復通。”
词语解释:宝佩  拼音:bǎo pèi
佩玉的美称。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宝佩鸣风,丰貂映日。”《宋史·乐志十六》:“衮衣辉焕,宝佩琳琅。”
词语解释:赠佩  拼音:zèng pèi
传说 周 代 郑交甫 至 汉皋 ,遇 江妃 两女,解佩两珠与之, 交甫 受而怀之,行数十步,两女不见,珠亦随失。 刘师培 《文说·记事》:“一曰寓言。自《国风》之诗,託物兴怀,义标比兴,词等无稽;然‘ 汉 有游女’,遂传赠珮之文。”自注:“《诗》言‘ 汉 有游女’,本比兴之词耳,《韩诗》遂传 郑交甫 赠佩之事,后世词人,袭用其説。”参阅 王先谦 《诗三家义集疏·周南·汉广》“ 汉 有游女”注。
词语解释:组佩  拼音:zǔ pèi
见“ 组珮 ”。
亦作“ 组佩 ”。 组带及玉珮。古代官员的习用服饰。《梁书·陈庆之传论》:“ 庆之 警悟,早侍 高祖 ,既预旧恩,加之谨肃,蝉冕组珮,亦一世之荣矣。” 唐 白居易 《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郑家林亭》诗:“宾阶纷组佩,妓席儼花鈿。”《旧唐书·崔神庆传》:“ 开元 中, 神庆 子 琳 等皆至大官,羣从数十人趋奏省闥。每岁时家宴,组珮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於其上。”
词语解释:璜佩  拼音:huáng pèi
泛指玉佩。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班行再肃穆,璜珮鸣琅璆。” 清 黄遵宪 《和周朗山见赠之作》:“文不璜珮鸣琅璆,武不龙虎张旌斿。”
词语解释:鞙佩  拼音:juān pèi
垂挂着玉珮。语本《诗·小雅·大东》:“鞙鞙佩璲。”《晋书·舆服志》:“衣兼鞙珮,衡载鸣和,是以闲邪屏弃,不可入也。”
词语解释:瑜佩  拼音:yú pèi
玉珮。亦借指戴玉珮的人。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瑜珮升青殿,穠华降紫微。”
词语解释:钦佩  拼音:qīn pèi
敬重佩服。《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 过道臺 听了,心上甚是钦佩。” 清 吴汝纶 《答严幼陵书》:“匪直天演之学,在 中国 为初凿鸿濛,亦缘自来译手无似此高文雄笔也。钦佩何极!” 茅盾 《幻灭》二:“然而 慧 的爽快,刚毅,有担当,却又常使 静 钦佩。”
词语解释:珉佩  拼音:mín pèi
犹玉佩。 唐 贾岛 《寄李輈侍郎》诗:“亦冀鏗珉珮,终当直 石渠 。”
词语解释:江妃佩  拼音:jiāng fēi pèi
据 汉 刘向 《列仙传》记载, 江妃 二女游于 江 汉 之滨,逢 郑交甫 , 交甫 求佩,遂解而与之。后因以“江妃佩”指女子向男子表示爱情的赠品。《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囊里真香心事封,鮫綃一幅泪流红。殷勤聊作 江妃 佩,赠与多情置袖中。”
词语解释:荷佩  拼音:hé pèi
(1).承受。《三国志·魏志·田畴传》:“ 畴 以为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
(2).感荷;感激。 南朝 宋 鲍照 《谢随恩被原疏》:“不胜荷佩之诚,谨上疏以闻。”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太傅谢追赠父祖表》:“不任鯁泗荷珮之诚。”
词语解释:汉皋佩  拼音:hàn gāo pèi
即 汉皋 珠。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心摇 汉皋 佩,泪堕 峴亭 碑。” 宋 石孝友 《玉楼春》词:“ 汉皋 珮失诚相误, 楚峡 云归无觅处。”参见“ 汉皋珠 ”。
词语解释:汉皋珠  拼音:hàn gāo zhū
相传 周 郑交甫 于 汉皋 台 下遇二女,二女解珠佩相赠。后因以为男女爱慕赠答的典实。 张素 《无题》诗:“临 江 早弄 汉皋 珠,眇曼风流旷世无。”参见“ 汉皋 ”。
词语解释:豸佩  拼音:zhì pèi
指古代御史大夫一类官员佩戴的玉饰。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凤策国用,始建边计。犯鳞捋鬚,考槃独寐,经亦侃侃,一起一躓,何羌及史,俱光豸佩。”
词语解释:设佩  拼音:shè pèi
谓备置事佩。事佩,木燧、大觿一类的生活用品。《礼记·玉藻》:“君在不佩玉,左结佩,右设佩。” 郑玄 注:“谓世子也。出所处而君在焉,则去德佩而设事佩,辟德而示即事也。” 孔颖达 疏:“谓世子出所处而与君同在一处,则不敢佩玉。玉以表德,去之,示己无德也……右设佩者,结左边玉佩而设右边事佩,。事佩是木燧、大觿之属。”
词语解释:赞佩  拼音:zàn pèi
赞美佩服。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四章:“‘好快哟!’ 郭祥 两眼放光,又是羡慕又是赞佩地说。” 峻青 《山鹰》:“老汉听了,兴奋的点着头,以一种自豪而又赞佩的口吻说:‘这小伙子真行,你简直不相信他是个双目失明的人。’”
词语解释:豚佩  拼音:tún pèi
以野猪獠牙为佩带饰物,以示勇武。语本《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路 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 裴駰 集解:“冠以雄鸡,佩以豭豚。二物皆勇, 子路 好勇,故冠带之。”《陈书·周迪传》:“我 高祖 躬率 百越 ,师次 九川 ,濯其泥沙,假以毛羽,裁解豚佩,仍剖兽符,卵翼之恩,方斯莫喻。”
词语解释:风佩
见“ 风佩 ”。
词语解释:角佩  拼音:jiǎo pèi
以角锥制成的佩饰。《晋书·艺术传·索紞》:“ 索绥 梦东有二角书诣 绥 ,大角朽败,小角有题韦囊角佩,一在前,一在后。 紞 曰:‘大角朽败,腐棺木。小角有题,题所诣。’”
词语解释:联佩  拼音:lián pèi
亦作“ 联珮 ”。 佩玉相连。谓同僚共事。 明 唐顺之 《与白伯伦主事书》:“曩与先公获承联佩之交,遂蒙解带之惠。” 明 唐顺之 《祭白洛原文》:“禁门鐘漏,几迴联珮而追随;乡园花月,累岁殷勤乎杯酒。”
词语解释:韨佩
蔽膝和佩玉。古代表示身份的一种服饰。《后汉书·舆服志下》:“古者君臣佩玉,尊卑有度;上有韍,贵贱有殊。佩,所以章德,服之衷也。韍,所以执事,礼之共也。故礼有其度,威仪之制, 三代 同之。五霸迭兴,战兵不息,佩非战器,韍非兵旗,於是解去韍佩,留其係璲,以为章表。”
词语解释:韨佩  拼音:fú pèi
蔽膝和佩玉。古代表示身份的一种服饰。《后汉书·舆服志下》:“古者君臣佩玉,尊卑有度;上有韍,贵贱有殊。佩,所以章德,服之衷也。韍,所以执事,礼之共也。故礼有其度,威仪之制, 三代 同之。五霸迭兴,战兵不息,佩非战器,韍非兵旗,於是解去韍佩,留其係璲,以为章表。”
词语解释:蝉佩  拼音:chán pèi
冠和佩饰。犹言冠带。 南朝 齐 孔稚珪 《为王敬则让司空表》:“蝉佩之暎,则左右交辉;龟组之华,则纵横吐耀。”参见“ 蝉组 ”。
词语解释:蝉组  拼音:chán zǔ
犹冠带。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韦雍州致仕表》:“陆离蝉组,照灼旛旗。”
词语解释:诵佩  拼音:sòng pèi
称颂佩服。 梁启超 《卢梭学案》:“今先揭其主义之最简明而为人人所诵佩者如下。”
词语解释:倾佩  拼音:qīng pèi
钦佩。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二章三:“能够使得看客们没有一个不倾佩他,没有一个不称赞他。”
词语解释:倒冠落佩  拼音:dǎo guān luò pèi
亦作“ 倒冠落佩 ”。
(1).指弃官归隐。冠、珮是官员正服的打扮。 唐 杜牧 《晚晴赋》:“若予者则为何如?倒冠落珮兮,与世阔疎。敖敖休休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但当谢客对妻子,倒冠落佩从嘲駡。”
(2).指隐者装束。《剪灯新话·龙堂灵会录》:“ 陆处士 遂离席而陈诗曰:‘……鼓瑟吹笙传盛事,倒冠落珮预华筵。’”
见“ 倒冠落珮 ”。
词语解释:迎年佩  拼音:yíng nián pèi
唐 人迎新年的风俗。 宋 陶穀 《清异录·药谱》:“ 咸通 后士风尚於正旦未明佩紫赤囊,中盛人参、木香如豆样,时时倾出嚼吞之,至日出乃止,号迎年佩。”
词语解释:五兵佩  拼音:wǔ bīng pèi
晋 时妇女所戴状如兵器的发饰。《宋书·五行志一》:“ 晋 惠帝 元康 中,妇人之饰有五兵佩,又以金、银、瑇瑁之属为斧、鉞、戈、戟,以当笄□。”
词语解释:欣佩
欢欣,敬佩
词语解释:媿佩
对人佩服,自愧不如
词语解释:丧佩  拼音:sàng pèi
江 妃二女神出游于 江 汉 之湄,逢 郑交甫 。 郑 见而悦之,因与语而请其珮,女遂解珮与之, 郑 悦受藏怀中。去数十步,怀空无珮,回顾二女,亦失所在。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江妃二女》后遂用为典实。 晋 郭璞 《江赋》:“感 交甫 之丧珮,愍神使之婴罗。”
词语解释:高其佩  拼音:gāo qí pèi
(1672-1734)清代画家。字韦之,号且园,汉军镶黄旗人。监生。官至刑部侍郎。擅画花卉、鸟兽、人物、山水,尤以指头画见长,指甲、指肚、手掌、手背皆用,趣味盎然,自成一派。
词语解释:弭佩  拼音:mǐ pèi
失佩。谓丧偶。佩,指所佩之玉,相传 周 郑交甫 于 汉皋 台下遇二女,解珮相赠。见 汉 刘向 《列仙传·江妃二女》。 清 曹寅 《程霱堂至诗以慰之》之一:“客毛颁白尽,相见惜庭柯。弭佩三年改,登阶一揖多。”按,时 程 丧妻,故诗之二有“不娶非 莱老 ,全生苦节贞”句。
词语解释:栉佩  拼音:zhì pèi
梳理用品和佩饰。 唐 韩愈 《吊武侍御所画佛文》:“於是悉出其遗服櫛佩,合若干种,就浮屠师请图前所谓佛者。”
词语解释:企佩  拼音:qǐ pèi
犹敬佩。 清 薛福成 《上张尚书论援护朝鲜机宜书》:“昨读大疏,圆畅修洁,布置井井,而见几之明决,筹办之迅速,亦为中外意料所不及。私衷企佩,匪可言喻。”
词语解释:黻佩  拼音:fú pèi
佩系官印的丝带。借指达官贵人。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敢告黻佩,作配 宋 姬,述列女传,凡人物列女四十三传。”
词语解释:钗佩  拼音:chāi pèi
钗子和珮玉。泛指妇人饰物。 晋 王嘉 《拾遗记·魏》:“宫人争以鸟吐之金用饰釵珮,谓之辟寒金。”
词语解释:钩佩  拼音:gōu pèi
佩带上的饰物。《后汉书·杨赐传》:“詔赐御府衣一袭,自所服冠幘綬,玉壶革带,金错鉤佩。”
词语解释:愧佩  拼音:kuì pèi
谓对人钦佩,自愧不如。 唐 裴铏 《传奇·裴航》:“夫人后使 裊烟 持诗一章, 航 览之,空愧佩而已。”
词语解释:将军佩  拼音:jiāng jūn pèi
指 汉 李广利 以佩刀刺山出泉事。《东观汉记·耿恭》:“ 李贰师将军 拔佩刀刺山,而泉飞出。” 唐 杜甫 《信行远修水筒》诗:“詎要方士符,何假将军佩。”
词语解释:感佩  拼音:gǎn pèi
(1).感动于心,永不忘怀。 唐 李商隐 《上尚书范阳公启》之三:“特蒙仁恩,赐备行李……感佩恩私,不知所喻。” 宋 曾巩 《回人贺授舍人状》:“未遑削牘之勤,遽辱腾书之貺,其为感佩,曷罄敷陈。”《红楼梦》第九三回:“倘使得备奔走,糊口有资,屋乌之爱,感佩无涯矣!”
(2).犹钦佩。 叶圣陶 《倪焕之》三:“过了两年,他又换过学校,却遇见了一个值得感佩的同事。”《人民的好总理续编·战斗在龙潭虎穴之中》:“﹝ 周总理 ﹞这种认真严谨,紧张忘我的工作精神,使每一个接触他的人都极为感佩。”
词语解释:我黼子佩  拼音:wǒ fǔ zǐ pèi
谓夫妻同享荣华。 汉 扬雄 《琴清英》:“ 祝牧 与妻偕隐,作《琴歌》云:‘天下有道,我黼子佩;天下无道,我负子戴。’”
词语解释:风佩
亦作“ 风珮 ”。 指在风中摇动的玉佩。亦用来比喻像玉佩一样摆动或相碰时发出声音之物。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露金薰菊岸,风佩摇兰坂。” 陈熙晋 笺注:“《楚辞·离骚经》:‘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曹植 《公讌诗》:‘秋兰佩长坂,朱华冒緑池。’” 宋 陆游 《枕上》诗:“商略明朝当少霽,南簷风珮已鏘然。”自注:“都下新作药玉,风响如古玉珮,珩璜琚瑀悉备。”
词语解释:惊佩  拼音:jīng pèi
惊奇佩服。 闻一多 《〈西南采风录〉序》:“他这种毅力实在令人惊佩。”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九章:“把 生宝 当做生活指导者的 欢喜 ,惊佩地盯着‘老师’。”
词语解释:敬佩  拼音:jìng pèi
敬重佩服。 清 龙启瑞 《复唐子实书》:“高识远见,匡我不逮,虽至愚不敏,敢不敬佩!” 巴金 《随想录·观察人》:“在我非常敬佩的某些人身上,我也发现过正在斗争着的矛盾。”
词语解释:景佩  拼音:jǐng pèi
仰慕佩服。 鲁迅 《集外集拾遣补编·关于〈子见南子〉》引 宋还吾 《答辩书》:“ 蔡先生 复 林琴南 书,犹在《言行录》中, 蒋先生 主编《新教育》, 何厅长 著文《新潮》, 还吾 在当时景佩实深,追随十年,旧志未改。”
共8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