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五微平声 [衣服][芳菲][jī,微也。如见几][穀不熟][详注1][féi]岿鬿[详注2]


注1:蜚 與飛通。《史記·周本紀》麋鹿在牧,蜚鴻滿野。《楚世家》三年不蜚,蜚將沖天。
注2:騩 音归。山名。《后汉·郡国志》河南尹密县有大騩山。《山海经》大騩之山,其阴多铁,多美垩。
共13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依旧依违依托依仗依重依土依类依门卖笑
依然依仁依投依于依照依乌依通依除
依依依凭依附依傍依杖依实依郁依草附木
依稀依样依怙依赖依据依怀依信依诉
依约依僧依俙依阿依隐依得依霏依负
依前依栖依恋依还依缘依亚依违两可依葫芦画瓢
依刘依止依黯依从依原依韵依靠依藉
依人依佛依乘依因依先依韦依贴依玛堪
依倚依归依随依刘客依荷依许依遵依皈
依微依风依法依迟依次依袭依门傍户依流平进

词语解释:依旧  拼音:yī jiù
照旧。《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 天监 元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时年幼,依旧居内。” 唐 赵璜 《题七夕图》诗:“明年七月重相见,依旧高悬织女图。” 清 孙枝蔚 《避乱赠刘二含哲》诗:“桂花依旧身无恙,听説 长安 血似池。” 茅盾 《色盲》:“虽然依旧是多事之秋,但空气是不热。”
词语解释:依然  拼音:yī rán
(1).依旧。《大戴礼记·盛德》:“故今之人称五帝三王者,依然若犹存者,其法诚德,其德诚厚。” 唐 曹唐 《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诗:“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揭帐看时,月光朦朧,禪椅之上,依然有个人坐着不动。” 艾青 《鱼化石》诗:“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
(2).形容思念、依恋的情态。《晋书·华廙传》:“帝后又登 陵云臺 ,望见 廙 苜蓿园,阡陌甚整,依然感旧。”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唐 高适 《遇冲和先生》诗:“拊背念离别,依然出户庭。” 宋 欧阳修 《和对雪忆梅花》诗:“惟有寒梅旧所识,异乡每见心依然。”
词语解释:依依  拼音:yī yī
(1).轻柔披拂貌。《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唐 李商隐 《离亭赋得折杨柳》诗:“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暉。” 清 孙枝蔚 《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密语每愁风嫋嫋,纤腰故学柳依依。” 冯至 《北游》诗:“水边再也没有依依的垂柳,四野里望不见蔚绿的苍松。”
(2).依恋不舍的样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诗:“泪痕满面对残阳,终日依依向南北。” 清 姚鼐 《张冠琼遗文序》:“﹝ 张 ﹞亦寡闻其言,独每见依依向余不忍离,可念也。” 郭沫若 《〈屈原〉附录》:“我看你对于我也分外表示着依依的情绪。”
(3).形容思慕怀念的心情。《后汉书·章帝纪》:“岂亡克慎肃雍之臣,辟公之相,皆助朕之依依。” 李贤 注:“依依,思慕之意。” 宋 倪涛 《次韵毛达可给事秋怀念归》:“微官卧 江 汉 ,素心久依依。” 明 张煌言 《与张承恩书》:“窃慕英名久矣,南北相隔,未遑识荆,使人夙夜依依。”
(4).依稀貌;隐约貌。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曖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宋 张先 《菩萨蛮·七夕》词:“斜汉晓依依,暗蛩还促机。” 清 龚自珍 《丙戌秋日一惘然赋》:“依依灯火光,去去门巷曲。”
(5).象声词。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 郭沫若 《下龙湾》诗之二:“水上画屏帆点点,林中乐队鸟依依。”
词语解释:依稀  拼音:yī xī
亦作“ 依希 ”。亦作“ 依俙 ”。
(1).隐约;不清晰。 南朝 宋 谢灵运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诗:“依稀採菱歌,彷彿含嚬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字以训正,义以理宣,而 晋 末篇章,依希其旨。” 宋 梅尧臣 《至和元年四月二十日夜梦觉而录之》诗:“滉朗天开云雾阁,依稀身在凤皇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题句犹存,而淡墨依稀,若将磨灭。”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渴涩的歌喉,早就澜漫沉吟,醉呓依稀。”
(2).相像;类似。《魏书·刘昶传》:“故令班镜九流,清一朝轨,使千载之后,我得髣像 唐 虞 ,卿等依俙元、凯。” 宋 田锡 《贻宋小著书》:“为文为诗,为铭为颂,为箴为赞,为赋为歌,氤氲吻合,心与言会,任其或类於 韩 ,或肖於 柳 ,或依稀於 元 白 ,或髣髴於 李 杜 。”
(3).少许;微少。 唐 黄滔 《祭陈先辈》:“谨以依稀蔬果,一二精诚,愿冥符於肹蠁,申永诀於幽明。” 鲁迅 《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他是收集‘小摆设’的名人,临末还有依稀的感喟。”
词语解释:依约  拼音:yī yuē
(1).依据;沿袭。《隋书·王劭传》:“採民间歌謡,引图书讖讳,依约符命,捃摭佛经,撰为《皇隋灵感誌》,合三十卷,奏之。” 唐 元稹 《告祀曾祖文》:“今谨依约庙则,每岁以二至、二分暨正旦,与宗 积 彼此奉祀於治所。” 明 梅鷟 《尚书考异》:“出 孔 壁中者,尽后儒伪作,大抵依约诸经《论》《孟》中语,并窃其字句而缘饰之。”
(2).仿佛;隐约。 唐 刘兼 《登郡楼书怀》诗:“天际寂寥无雁下,云端依约有僧行。” 宋 晏殊 《少年游》词:“风流妙舞,樱桃清唱,依约驻行云。” 明 文徵明 《庚辰除夕》诗:“醉墨淋灕玉雨株,澹痕依约两行书。” 胡怀琛 《与仲兄夜话》诗:“隔江依约闻丝竹,往事悽辛话乱离。”
(3).大约;大概。 唐 元稹 《和乐天示杨琼》诗:“腰身瘦小歌圆紧,依约年应十六七。” 宋 苏轼 《江神子》词之三:“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 湘灵 。”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四章:“ 冯均 依约早到大半个时辰,他不知道开什么会。”
(4).形容情意缠绵。 元 舒逊 《感皇恩》词:“谁道小窗萧索?青灯相伴我,情依约。” 明 吴承恩 《千秋岁》词:“芳草閒愁远,情依约,寸心刚被春拘管。”
词语解释:依前  拼音:yī qián
照旧;仍旧。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尤忌捋心”原注:“捋心则科茹不长,更须依法烧之,则依前茂矣。”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不能别立规模,依前还请攻讨。” 宋 张先 《南乡子·中秋不见月》词:“今夜相思应看月,无人。露冷依前独掩门。”《水浒传》第二一回:“那婆娘復翻身转又上楼去,依前倒在牀上。”
词语解释:依刘  拼音:yī liú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王粲 ﹞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黄门侍郎,以 西京 扰乱,皆不就。乃之 荆州 依 刘表 。”后因以“依 刘 ”谓投靠有权势者。 唐 赵嘏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诗:“休向西斋久閒卧,满朝倾盖是依 刘 。” 明 夏完淳 《生平口号》诗:“生平无计更依 刘 ,短髮蒙茸愧 楚 囚。” 清 黄景仁 《醉中登楼》诗:“试问座中谁识 禰 ,岂知今日尚依 刘 。”
词语解释:依人  拼音:yī rén
(1).谓与人亲近不离。 唐 李建勋 《白雁》诗:“差池失羣久,幽独依人切。” 清 金农 《石闾晓起将游洞阳山中》诗:“依人香草如 湘曲 ,争旦清猿似峡中。”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们忽然仰头看见依人的素月,不觉深悔归来之早了!”
(2).依附他人。《花月痕》第二回:“我这回出都,好像比他强多,其实沦落天涯,依人作计,正復同病相怜也。”
词语解释:依倚  拼音:yī yǐ
倚靠;依傍。 汉 王充 《论衡·论死》:“秋气为呻鸣之变,自有所为。依倚死骨之侧,人则谓之骨尚有知,呻鸣於野。” 唐 张籍 《征妇怨》诗:“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清 孙枝蔚 《归来》诗:“依倚诸有位,不如为农商。”
词语解释:依微  拼音:yī wēi
(1).隐约,不清晰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江妃赋》:“建羽旌而逶迤,奏清管之依微。”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依微闻鷄犬,豁达值阡陌。”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透着些影依微何处灯……却原来是伴独坐皓月澄澄。”
(2).细微;轻微。 唐 韦应物 《长安道》诗:“春雨依微春尚早, 长安 贵游爱芳草。” 宋 曾巩 《秋夜露坐偶作》诗:“风来亦依微,浊暑焉得扫!”
词语解释:依违  拼音:yī wéi
(1).迟疑。 汉 刘向 《九叹·离世》:“余思旧邦,心依违兮。”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徐尚书》:“妇依违未应,公色愈厉,起解驴欲行。”
(2).谓模棱两可。《公羊传·襄公二年》“ 齐姜 与 繆姜 ,则未知其为 宣 夫人与? 成 夫人与” 汉 何休 注:“ 齐姜 者, 宣公 夫人;九年 繆姜 者, 成公 夫人也。传家依违者, 襄公 服 繆姜 丧未踰年,亲自伐 郑 ,有恶,故传从内义,不正言也。”
(3).依顺;依仗。《宋书·郑鲜之传》:“﹝ 高祖 ﹞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此国之大事,宜君臣各尽所见,勿以朕先言而依违於前,同异於后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此辈依违权势,贼害忠良。”
(4).形容乐声抑扬动听。《文选·曹植〈七启〉》:“飞声激尘,依违厉响。” 刘良 注:“依违,乍合乍离也。”
词语解释:依仁  拼音:yī rén
谓把“仁”作为言行依循的标准。语出《论语·述而》:“子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晋书·隐逸传·龚玄之》:“ 譙国 、 戴逵 、 武陵 、 龚玄之 并高尚其操,依仁游艺,洁己贞鲜。”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初秋寓怀》诗:“託迹同 吴 燕,依仁似 越 禽。”
词语解释:依凭  拼音:yī píng
(1).凭借;依靠。《后汉书·南蛮传·巴郡南郡蛮》:“ 圣 等依凭阻隘,久不破。” 唐 可止 《雪十二韵》:“道路依凭马,朝昏委託鷄。” 杨朔 《非洲鼓》:“踏着战鼓,涌向殖民主义者最后依凭的残壁断垒。”
(2).依据。 唐 元稹 《进边图状》:“宣示其遣,辨别精粗,即知愚臣一一皆有依凭,不敢妄加增减。”
词语解释:依样  拼音:yī yàng
照样;依旧。 清 魏允札 《疏影·赠谷山兄移居》词:“只有门前,依样垂垂,换了几株新树。”
词语解释:依僧  拼音:yī sēng
指依附佛门。 唐 韦应物 《题从侄成绪西林精舍书斋》诗:“慕 谢 始精文,依僧欲观妙。” 宋 刘攽 《中山诗话》:“ 王丞相 嗜谐謔。一日,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对曰:‘急则抱佛脚。’”
词语解释:依栖  拼音:yī qī
谓在他人处居住或安身。 唐 司空图 《上陌梯寺怀旧僧》诗之一:“依栖应不阻,名利本来疎。” 明 沉鲸 《双珠记·师徒传习》:“今被 王嗣宗 恁般欺殴,其实难忍,目下勉强依栖。”《三国演义》第二四回:“今不若暂往依栖,别作良图。”
词语解释:依止  拼音:yī zhǐ
依托;依附。《周礼·春官·肆师》“祭兵于山川” 汉 郑玄 注:“山川盖军之所依止。”《北史·艺术传上·殷绍》:“ 兴 将臣到 阳翟 、 九崖巖 沙门释 曇影 间, 兴 即北还。臣依止 影 所,求请《九章》。” 唐 许尧佐 《柳氏传》:“有妾 柳氏 ,阻絶兇寇,依止名尼。”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皎然上人》:“ 李端 在 匡岳 ,依止称门生。” 清 方文 《石桥怀与治》诗:“三日不相见,形神罔依止。”
词语解释:依佛  拼音:yī fó
皈依佛门。 唐 卢纶 《送恒操上人归江外觐省》诗:“依佛不违亲,高堂与寺邻。” 唐 姚合 《送文著上人游越》诗:“念我为官应易老,羡师依佛学无生。”
词语解释:依归  拼音:yī guī
(1).依托;依靠。《书·金縢》:“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我先王亦永有依归。”《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维宗室列侯为 王莽 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 宋 曾巩 《越州赵公救灾记》:“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 徐特立 《我和党有历史上不可分离的关系》:“马日事变时,左派涣散,没有组织,在政治上失其依归。”
(2).尊奉;遵循。 唐 李翱 《谢杨郎中书》:“窃惟当兹之士,立行光明,可以为后生之所依归者,不过十人焉。” 明 马中锡 《辠言》:“ 太公 竭力依归以树勋名, 伯夷 则极口唾斥以豁愤恨,是何大异也!”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万众青年所依归的 鲁迅先生 ,竟于十月十九日的黎明……弃我们而溘然长逝了。”
(3).目的;宗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罗台山》:“ 臺山 之学,以九容为规矩,以九思为主縡,以有物必有则为依归。” 孙中山 《制定建国大纲宣言》:“《建国大纲》者,以扫除障碍为开始,以完成建设为依归。” 邹韬奋 《抗战以来·开场白》:“记者执笔写本文时,遇有所检讨或批评……以有益于国家民族为依归,决无意攻讦任何方面或任何个人。”
词语解释:依风  拼音:yī fēng
《文选。古诗〈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 越 鸟巢南枝。” 李善 注:“《韩诗外传》曰:‘诗曰: 代 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后因以“依风”谓依恋故乡本土。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下》:“夫 周 齐 同在中上千里之间尔,况於万里絶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 明 归有光 《娄曲新居记》:“﹝余﹞有感於昔之人发愤伉志,争功名于万里之外,乃至白头顾念,忽有首丘依风之感,因以叹夫漂漂者,何所极也。”
词语解释:依托  拼音:yī tuō
亦作“ 依托 ”。
(1).伪仛;假托。《汉书·艺文志》:“《伊尹说》二十七篇。其语浅薄,似依託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虎口馀生记》:“且 光绪 丁丑上距甲申已二百三十四年,何以朱墨如新,必依託也。”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关于他的先人之所以移居到 碎叶 的经过,在三十五年前, 陈寅恪 发表过《李太白氏旅之疑问》……认为是完全出于‘依托’。”
(2).倚傍;依靠。《后汉书·丁鸿传》:“依託权门,倾覆諂諛,以求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诛。” 唐 杜荀鹤 《乱后旅中遇友人》诗:“莫因乱世轻依託,须学前贤隐姓名。” 明 瞿佑 《剪灯新话·翠翠传》:“妾病必不起,乞埋骨兄侧,黄泉之下,庶有依託。” 峻青 《东去列车》二:“她觉得似乎失去了一点什么依托,常常感到空虚。”
词语解释:依投  拼音:yī tóu
(1).谓投靠别人,以求帮助。 唐 郑谷 《送吏部曹郎中免官南归》诗:“小生诚浅拙,早岁便依投。” 唐 黄滔 《投刑部裴郎中》诗:“数行泪里依投志,直比沧溟未是深。”
(2).指投奔某一处所,以求安身。 唐 韩愈 《枯树》诗:“寄託惟朝菌,依投絶暮禽。”
词语解释:依附  拼音:yī fù
亦作“ 依坿 ”。
(1).依靠;依赖。《诗·小雅·鸿雁》“爰及矜人,哀此鰥寡” 汉 郑玄 笺:“鰥寡则哀之,其孤独者收敛之,使有所依附。” 晋 陶潜 《神释》诗:“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一家邻居》:“她现在依附寡孀的女儿过活。”
(2).归属;投靠。《后汉书·西羌传》:“ 月氏 来降,与 汉 人错居。虽依附县官,而首施两端。”《隋书·长孙览传》:“可汗何不依附天子,连结达头,相合为强,此万全之计。”《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此人虽係皇叔,今正依附 曹操 ,安肯行此事耶?”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五:“愚谓当 项羽 起事时,尚不肯依坿 殷通 ,竟杀之以佩其印,奚必于 陈胜 死后,復立 楚怀王 孙 心 ?”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三:“他在依附着 陈诚 。但也摇摆不定。”
(3).依随,取决于。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旧於 会稽 得一石碑,论海潮依附阴阳时刻,极有理。”
(4).紧贴;附著。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二:“凡鬼皆依附墙壁而行,不能破空,疫鬼亦然。” 管桦 《白马山》:“只有一条鱼背一样狭长的山脊,驮着一条小路,依附着悬崖通到后面大山里去。”
词语解释:依怙  拼音:yī hù
依靠;依赖。《尚书·无逸》“则知小人之依” 孔 传:“则知小人之所依怙。” 宋 李纲 《与宰相论捍贼札子》:“宜命信臣,早临抚之,布宣威德,不失机会。庶几 四川 生灵有所依怙,国势赖之以安。” 明 李贽 《移住上院边厦告文》:“坐 观世音 於崖石波涛之上,以显急苦难大慈悲之力,使众僧有所依怙,不生怖畏。”
词语解释:依俙  拼音:yī xī
见“ 依稀 ”。
词语解释:依稀  拼音:yī xī
亦作“ 依希 ”。亦作“ 依俙 ”。
(1).隐约;不清晰。 南朝 宋 谢灵运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诗:“依稀採菱歌,彷彿含嚬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字以训正,义以理宣,而 晋 末篇章,依希其旨。” 宋 梅尧臣 《至和元年四月二十日夜梦觉而录之》诗:“滉朗天开云雾阁,依稀身在凤皇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题句犹存,而淡墨依稀,若将磨灭。”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渴涩的歌喉,早就澜漫沉吟,醉呓依稀。”
(2).相像;类似。《魏书·刘昶传》:“故令班镜九流,清一朝轨,使千载之后,我得髣像 唐 虞 ,卿等依俙元、凯。” 宋 田锡 《贻宋小著书》:“为文为诗,为铭为颂,为箴为赞,为赋为歌,氤氲吻合,心与言会,任其或类於 韩 ,或肖於 柳 ,或依稀於 元 白 ,或髣髴於 李 杜 。”
(3).少许;微少。 唐 黄滔 《祭陈先辈》:“谨以依稀蔬果,一二精诚,愿冥符於肹蠁,申永诀於幽明。” 鲁迅 《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他是收集‘小摆设’的名人,临末还有依稀的感喟。”
词语解释:依恋  拼音:yī liàn
(1).留恋,不忍离开。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欲还心依恋,欲见絶无由。”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女﹞绰约如仙,生迷惑依恋,几忘返也。”
(2).犹思念。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今违履舃,愿大王保其玉体,益其令闻,某等不胜其依恋。”《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 足 每言及旧君,犹有依恋之心。”
词语解释:依黯  拼音:yī àn
形容感伤别离、怀念远人的心情。 宋 苏轼 《答宝月大师书》:“愈远乡里,曷胜依黯!” 宋 王沂孙 《醉蓬莱·归故山》词:“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 宋 高观国 《齐天乐》词之一:“楼阴纵览,正魂怯清吟,病多依黯。”
词语解释:依乘  拼音:yī chéng
凭借。《新唐书·李靖李勣传赞》:“ 唐 兴,其名将曰 英 卫 ,擢皆罪亡之餘,遂能依乘风云,勒功帝籍。”
词语解释:依随  拼音:yī suí
(1).视某一事物的情况而转移。《后汉书·西羌传序》:“﹝ 西羌 ﹞所居无常,依随水草。”
(2).顺从,听从。 宋 柳永 《驻马听》词:“凤枕鸞帷。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再生缘》第五七回:“国丈 亭山 忙立起,説了声,‘老师言语要依随’。”
(3).跟随;在旁边追随。《太平广记》卷一九六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贾人妻》:“偶与美妇人同路,或前或后依随。”
词语解释:依法  拼音:yī fǎ
按照已有的方法。例如:依法炮制。
按照法律。例如:依法处理。
词语解释:依仗  拼音:yī zhàng
亦作“ 依杖 ”。 凭借;倚靠。《三国志·吴志·张昭顾雍等传论》:“ 顾雍 依杖素业,而将之智局,故能究极荣位。”《北史·崔宏传》:“ 垂 承父祖之资,生便尊贵,同类归之,若夜蛾之赴火,少加依仗,便足立功。” 唐 韩愈 《与郑相公书》:“ 郑 氏兄弟,最小者在 东都 ,固如所示,不可依仗。”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母子每守孤孀,孩儿也你将个谁依仗。” 浩然 《艳阳天》第五章:“ 焦二菊 依仗着女人家少有的优越性,替丈夫站岗、放哨、找人、送信。”
词语解释:依于  拼音:yī yú
谓相依。 金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诗之二:“南荣坐诸郎,课诵所依於。” 元 张养浩 《毛良卿送牡丹》诗:“明窗浄几相依於。”
词语解释:依傍  拼音:yī bàng
(1).依靠。 宋 梅尧臣 《汝坟贫女》诗:“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寃》:“元来 焦氏 要依傍 焦榕 ,却搬在他侧边的小巷中,相去只有半箭之远。”《红楼梦》第三回:“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前已遣了男女船隻来接。” 张天翼 《报复》:“依傍了未婚夫,你就象强了起来似的。”
(2).参照;模仿。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 斯 又作《仓頡篇》……皆依傍大篆,或加省约,谓之小篆。”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依傍前人,改成新法,非其善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罗台山》:“其为文,陋摹拟,絶依傍,多发明物则精思,而依於规矩。” 金一 《文学观》:“著书之业,真能独立改制而无所依傍者,经籍所志,多不过五六人。”
词语解释:依赖  拼音:yī lài
倚靠。《敦煌变文汇录·维摩诘经菩萨变文甲》:“问我心,是四大,假合因缘作依赖。究竟推导总是真,人我既空无主宰。” 宋 曾巩 《齐州到任谒舜庙文》:“常垂阴施,惠此困穷,庶使遗民,永有依赖。” 梁启超 《论中国人种之将来》:“要之不依赖国家之力而能独立者,此我 中国 人之所长也。” 老舍 《月牙儿》十八:“不依赖任何人,我要自己挣饭吃。”
词语解释:依阿  拼音:yī ē
曲从附顺。《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其倚杖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 张铣 注:“依阿无心,谓曲从不察。”《新唐书·萧复传》:“若使臣依阿偷免,不敢当宰相。”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杨倭漆》:“一时縉绅之流,依阿事达者不少。” 清 管同 《孝史序》:“及 东汉 马融 ,依阿权势,所至以贿闻。”
词语解释:依还  拼音:yī huán
依旧。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四折:“父母双亡,遗下几个使数和那宅舍庄田,依还的享用富贵不尽。” 沙汀 《丁跛公》:“于是在衙门口读了几张告示,他又依还转到半边茶铺去。”
词语解释:依从  拼音:yī cóng
同意;听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父母明知公子本意牵挂 玉堂春 ,中了举,只得依从。”《西游记》第十四回:“ 三藏 只得依从,牵马下山。”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我们莫明其妙地依从了他,走到第二个胡同进去。”
词语解释:依因  拼音:yī yīn
顺应;利用。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其有才思者之为之也,犹善於依因机会,準拟体例,引古喻今,言微理举,雅而可笑,中而不伤。”
词语解释:依刘客  拼音:yī liú kè
指依附、投靠权贵,并为之效命的人。 唐 许浑 《郊居春日有怀府中诸公并柬王兵曹》诗:“花前更谢依 刘 客,雪后空怀访 戴 人。”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应记依 刘 客,曾此奉离觴。”参见“ 依刘 ”。
词语解释:依刘  拼音:yī liú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王粲 ﹞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黄门侍郎,以 西京 扰乱,皆不就。乃之 荆州 依 刘表 。”后因以“依 刘 ”谓投靠有权势者。 唐 赵嘏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诗:“休向西斋久閒卧,满朝倾盖是依 刘 。” 明 夏完淳 《生平口号》诗:“生平无计更依 刘 ,短髮蒙茸愧 楚 囚。” 清 黄景仁 《醉中登楼》诗:“试问座中谁识 禰 ,岂知今日尚依 刘 。”
词语解释:依迟  拼音:yī chí
依依不舍的样子。 南朝 齐 王融 《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诗之四:“参差兴别绪,依迟起离慕。” 唐 元稹 《痁卧闻幕中诸公徵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悵望悲回雁,依迟傍古槐。”
词语解释:依重  拼音:yī zhòng
依靠;倚重。 刘揆一 《黄花岗之役,黄兴传记》:“而他派之共和党、统一共和党等,相继成立,大率依重 袁氏 , 袁氏 亦利用之,以与同盟会抗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三节:“ 唐武宗 信任 李德裕 ,显有成效,因之对宦官不甚依重。”
词语解释:依照  拼音:yī zhào
按照。 丁玲 《母亲》二:“她不愿再依照原来那种方式做人了。”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七章:“依照预定的计划,他们……把三位同志悄悄地送走。”
词语解释:依杖  拼音:yī zhàng
见“ 依仗 ”。
词语解释:依仗  拼音:yī zhàng
亦作“ 依杖 ”。 凭借;倚靠。《三国志·吴志·张昭顾雍等传论》:“ 顾雍 依杖素业,而将之智局,故能究极荣位。”《北史·崔宏传》:“ 垂 承父祖之资,生便尊贵,同类归之,若夜蛾之赴火,少加依仗,便足立功。” 唐 韩愈 《与郑相公书》:“ 郑 氏兄弟,最小者在 东都 ,固如所示,不可依仗。”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母子每守孤孀,孩儿也你将个谁依仗。” 浩然 《艳阳天》第五章:“ 焦二菊 依仗着女人家少有的优越性,替丈夫站岗、放哨、找人、送信。”
词语解释:依据  拼音:yī jù
(1).把某种事物作为依托或根据。《释名·释言语》:“基,据也。在下,物所依据也。”《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 攸之 起事, 羣 从下 郢 ,於路先叛,结柴於 三溪 ,依据深险。” 宋 司马光 《袝庙议》:“事不经见,难可依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依据这个所谓‘先南后北’的方针, 宋太祖 在九六二年分派众将驻守北边和西北各州。”
(2).作为根据或依托的事物。《礼记·曲礼上》:“必则古昔称先王” 汉 郑玄 注:“言必有依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沽河》:“夹岸有二城,世谓之‘独固门’,以其藉险凭固,易为依据。” 清 俞樾 《〈七侠五义〉序》:“簫管中郎,衣冠优孟,本无依据,何惮更张?” 陈毅 《渡黄河作歌》:“国贼授首看日近,狗党狐羣失依据。”
词语解释:依隐  拼音:yī yǐn
(1).依据;凭借。《大戴礼记·文王官人》:“饮食以亲,货贿以交,接利以合,故得望誉征利而依隐於物,曰贪鄙者也。” 卢辩 注:“隐,据也。”
(2).对政事既有所近,又无为如隐,谓依违于政事和隐居之间。《汉书·东方朔传赞》:“饱食安步,以仕易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依违朝隐,乐玩其身於一世也。” 清 侯方域 《贾生传》:“以余观 贾生 ,所谓羊质善变,每变必趋上者耶?抑依隐曼世,所称大人先生者歟?”
词语解释:依缘  拼音:yī yuán
依靠;凭借。《诗·大雅·旱麓》“莫莫葛藟,施于条枚” 汉 郑玄 笺:“葛也,藟也,延蔓於木之本而茂盛。喻子孙依缘先人之功而起。”《汉书·韦玄成传》:“《六艺》所载,皆言不当,无所依缘,以作其文。”
词语解释:依原  拼音:yī yuán
照旧;仍旧。《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焦氏 到厨下,将丫头使开,把药倾入壶内,依原走来坐下。”《醒世恒言·蔡瑞红忍辱报仇》:“你平日在家……自在惯了,倘到那里,依原如此,岂不受上司责罚。”
词语解释:依先  拼音:yī xiān
依旧,照旧。《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你如今依先做这道路,习爷的生意,卖些胭脂、绒綫。”《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夜间打扮着平常人来,演习到天明,依先回庙里去。”
词语解释:依荷  拼音:yī hé
依靠。《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姐妹伶仃,孑无依荷。摽梅已过,红叶无凭。”
词语解释:依次  拼音:yī cì
按照次序。《后汉书·杨脩传》:“ 脩 又尝出行,筹 操 有问外事,乃逆为荅记,勑守舍儿:‘若有令出,依次通之。’”《北齐书·文宣帝纪》:“往者 文襄皇帝 所运 蔡邕 石经五十二枚,宜移置学馆,依次修立。”《四游记·祖师下凡收黑气》:“水火二将得令,即时同祖师驾云,去到一地,名叫 万松林 ,依次坐定。” 丁玲 《韦护》第一章:“菜一样一样的依次上来,口味真奇特。”
词语解释:依土  拼音:yī tǔ
指归土埋葬。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夫为人子孙者,以安亲为孝,未闻以卜吉自卫,暴露为孝也……此归,必令三世依土。”
词语解释:依乌  拼音:yī wū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郎位十五星,在帝坐东北。一曰依乌,郎府也。”
(2). 唐 代诸部郎官的别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称……诸部郎通曰哀乌、依乌。”
词语解释:依实  拼音:yī shí
(1).犹言着实。《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那老头儿倒依实吃了两三个餑餑,一声儿不言语的,就着菜吃了三碗半饭。”
(2).犹踏实。京剧《将相和》第二二场:“这么一说,我们就依实啦!”
词语解释:依怀  拼音:yī huái
归附。《国语·周语上》:“明神不蠲,而民有远志,民、神怨痛,无所依怀。” 韦昭 注:“怀,归也。”
词语解释:依得  拼音:yī de
(1).依允,依从。《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伯父,你若依得我,我 何玉凤 死心塌地的跟了你去。”
(2).依照。 沙汀 《你追我赶》:“这回该 顺河 大翻身了!说到消灭空田空土,依得我们看么,恐怕比哪个都彻底!”
词语解释:依亚  拼音:yī yà
谓依托于人。 唐 薛逢 《镊白曲》:“虽盖 长安 一片瓦,未遑卒岁容寧居。前年依亚 成都府 ,月请俸緡六十五。”
词语解释:依韵  拼音:yī yùn
谓按照他人诗歌的韵部作诗。韵脚用字只要求与原诗同韵而不必同字。 宋 刘攽 《贡父诗话》:“ 唐 诗赛和,有次韵(先后无易),有依韵(同在一韵),有用韵(用彼韵,不必次)。”
词语解释:依韦  拼音:yī wéi
形容乐音抑扬动听。《汉书·礼乐志》:“五音六律,依韦饗昭。” 颜师古 注:“依韦,谐和不相乖离也。”
词语解释:依许  拼音:yī xǔ
准许。《北史·恩倖传·茹皓》:“自云本出 雁门 , 雁门 人諂附者,乃因荐 皓 於司徒,请为 肆州 大中正,詔特依许。”
词语解释:依袭  拼音:yī xí
因袭。
词语解释:依类  拼音:yī lèi
类似。 汉 王充 《论衡·须颂》:“《诗》颂国名《周颂》,与 杜抚 、 班固 所上《汉颂》相依类也。” 汉 王充 《论衡·说日》:“其言夜明,故不见,与《易》之言‘日中见斗’相依类也。”
词语解释:依通  拼音:yī tōng
佛教语。谓有漏五通之一。指依靠药力或咒术表现出来的神通。 宋 延寿 《宗镜录》卷十五:“何谓依通?约法而知。缘身而用,乘符往来,药饵灵变,此谓依通。”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上》:“近日禪学之弊,以觉识依通为悟明,以穿凿机缘传授为参学。”
词语解释:依郁  拼音:yī yù
抑郁忧闷。 唐 刘禹锡 《送李策秀才还湖南因寄幕中亲故》诗:“一聆辛苦辞,再动依鬱情。”一本作“ 伊鬱 ”。
词语解释:依信  拼音:yī xìn
信从;信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前世反语,又多不切, 徐仙民 《毛诗音》反‘骤’为‘在遘’,《左传音》切‘椽’为‘徒缘’,不可依信,亦为众矣。”《南史·齐鄱阳王锵传》:“ 鏘 雍容得物情,为 鬱林 依信。”
词语解释:依霏  拼音:yī fēi
见“ 依斐 ”。
词语解释:依斐  拼音:yī fěi
亦作“ 依霏 ”。 云盛貌。《楚辞·严忌〈哀时命〉》:“雾露濛濛其晨降兮,云依斐而承宇。” 王逸 注:“斐,一作‘霏’。” 晋 挚虞 《思游赋》:“华云依霏而翼衡兮,日月炫晃而映盖。”
词语解释:依违两可  拼音:yī wéi liǎng kě
犹言模棱两可。《明史·方从哲传》:“举朝力争, 从哲 依违两可。”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宰相 曾公亮 年过七十,遇事依违两可,是所谓‘老成持重’的官僚典型。”
词语解释:依靠  拼音:yī kào
(1).谓靠别的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朱子语类》卷三四:“德是逐件上理会底,仁是全体大用当依靠处。” 清 李渔 《慎鸾交·待旦》:“他若有一綫真情,就该紧紧依靠着他,切不可当面错过。” 梁斌 《红旗谱》五十:“你不想咱就这一个,将来依靠谁。”
(2).可以作为依托或指望得到其帮助的人或物。 巴金 《秋》三:“这个孤寂的女孩子永远把琴当作她的依靠。”如:在那乌云弥漫的日子里,党就是他们唯一的依靠。
词语解释:依贴  拼音:yī tiē
亲热地紧贴着。 叶圣陶 《微波》:“ 忆云 这才遇到了母亲似地,在他怀中依贴个畅快。”
词语解释:依遵  拼音:yī zūn
服从;听从。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俺二将护送新人,元帅令敢不依遵。”《天雨花》第四回:“夫人听了心大怒,畜生到底不依遵。”
词语解释:依门傍户  拼音:yī mén bàng hù
谓依附于人而不能自立。 明 李贽 《富莫富于常知足》:“无骨力则待人而行,倚势乃立,东西恃赖耳,依门傍户,真同僕妾,非贱而何?”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周纪·威烈王》:“以此猛力,赴道不难,与世上好人依门傍户者何啻千里。”
词语解释:依门卖笑  拼音:yī mén mài xiào
以色媚人。旧指娼妓生涯。 清 蕊珠旧史 《京尘杂录·长安看花记》:“言词举止,并皆安详,雅无市井依门卖笑习气。”
词语解释:依除  拼音:yī chú
宋 代市井交易,计算钱款时,扣除省陌钱的百分之五,称为“依除”。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用钱之法, 五代 以来,以七十七为百,谓之‘省陌’。今市井交易,又尅其五,谓之‘依除’。”
词语解释:依草附木  拼音:yī cǎo fù mù
亦作“ 依艸附木 ”。
(1).迷信谓妖魔鬼怪附于物上,为非作歹。 五代 王周 《巫庙诗》:“日既持威福,岁久为精灵,依草与附木,诬诡殊不经。” 明 唐顺之 《与洪方洲郎中》:“且 崆峒 强魂尚尔依草附木,为祟世间,可发一笑耳。”
(2).比喻托名或攀附于人。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想必有那依艸附木,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 清 钱谦益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公往理戎政,汰老弱,清冒滥,中官之厮养,侯家之骑从,依草附木者,一切釐革。”《文明小史》第四七回:“叙起来不但同乡,而且还沾点亲。 白趋贤 依草附木,更把他兴头的了不得。”
词语解释:依诉  拼音:yī sù
依靠诉说。《后汉书·冯异传》:“三辅遭 王莽 更始 之乱,重以 赤眉 、 延岑 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
词语解释:依负  拼音:yī fù
倚恃;依附。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始 周 依负於 晋 ,故忽於夷狄,会 晋 今反叛如斯,吾是以蒲服就君。”
词语解释:依葫芦画瓢  拼音:yī hú lú huà piáo
比喻刻板地照着做。《诗刊》1977年第12期:“如果就事论事,依葫芦画瓢,就会写成:一条搭肩六尺长,劳动一天沾了灰。”
词语解释:依藉  拼音:yī jiè
依据凭借。 梁启超 《湖南时务学堂学约》:“若从而拨弃之,则所以求先圣之道,观后王之迹者,皆将无所依藉。”
词语解释:依玛堪  拼音:yī mǎ kān
赫哲族曲种。无乐器伴奏的说唱形式。依靠口头流传。有长篇、中篇、短篇三种曲目,书目相传有四十余部。流行于我国 黑龙江省 的赫哲族聚居区。
词语解释:依皈  拼音:yī guī
皈依。佛教谓身心归向佛门。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大聚僧伽,广宣接引。使长往幽魂,悟真空而解脱;含冤滞魄,识业报而依皈。”参见“ 皈依 ”。
词语解释:皈依  拼音:guī yī
(1).佛教语。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表示对佛、法(教义)、僧三者归顺依附,故也称三皈依。后多指虔诚信奉佛教或参加其它宗教组织。 唐 李颀 《宿莹公禅房闻梵》诗:“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西游记》第五二回:“前闻得 观音尊者 解脱汝身,皈依释教,保 唐僧 来此求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伍秋月》:“生素不佞佛,至此皈依甚虔。” 孙中山 《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当时的大学士 徐光启 ,其本人皈依了天主教。”
(2).谓身心归向、依托。 清 钮琇 《觚賸·圆圆》:“ 圆圆 皈依上将,匹合大藩。” 严复 《有如三保》:“然则以 孔子 之道例今人,乃无一事是皈依 孔子 。” 叶圣陶 《倪焕之》二九:“这惟有皈依酒了。”
词语解释:依流平进  拼音:yī liú píng jìn
旧指在仕途中按照资历循次渐进。《南史·王骞传》:“吾家本素族,自可依流平进,不须苟求也。”
共13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