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依依 拼音:yī yī
(1).轻柔披拂貌。《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唐 李商隐 《离亭赋得折杨柳》诗:“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暉。” 清 孙枝蔚 《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密语每愁风嫋嫋,纤腰故学柳依依。” 冯至 《北游》诗:“水边再也没有依依的垂柳,四野里望不见蔚绿的苍松。”
(2).依恋不舍的样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诗:“泪痕满面对残阳,终日依依向南北。” 清 姚鼐 《张冠琼遗文序》:“﹝ 张 ﹞亦寡闻其言,独每见依依向余不忍离,可念也。” 郭沫若 《〈屈原〉附录》:“我看你对于我也分外表示着依依的情绪。”
(3).形容思慕怀念的心情。《后汉书·章帝纪》:“岂亡克慎肃雍之臣,辟公之相,皆助朕之依依。” 李贤 注:“依依,思慕之意。” 宋 倪涛 《次韵毛达可给事秋怀念归》:“微官卧 江 汉 ,素心久依依。” 明 张煌言 《与张承恩书》:“窃慕英名久矣,南北相隔,未遑识荆,使人夙夜依依。”
(4).依稀貌;隐约貌。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曖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宋 张先 《菩萨蛮·七夕》词:“斜汉晓依依,暗蛩还促机。” 清 龚自珍 《丙戌秋日一惘然赋》:“依依灯火光,去去门巷曲。”
(5).象声词。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 郭沫若 《下龙湾》诗之二:“水上画屏帆点点,林中乐队鸟依依。”词语解释:相依 拼音:xiāng yī
互相依靠。《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其 虞虢 之谓也!”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頽。” 清 李渔 《比目鱼·荣发》:“把酒庆雄飞,不枉当年苦相依。” 冰心 《再寄小读者》七:“这一簇简洁、玲珑而庄严的白石建筑,相依相衬地排列在一角城墙的前面,使人看过永不会忘记!”词语解释:因依 拼音:yīn yī
(1).倚傍;依托。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八:“迴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和赵德庄韵》词:“南云雁少,锦书无箇因依。” 沉钧儒 《挽张仲仁先生》诗:“还童乏术竟长眠,慟失因依五十年。”
(2).原因;原委。 宋 苏轼 《辨题诗札子》:“臣今省忆此诗,自有因依,合具陈述。”《水浒传》第二二回:“ 唐牛儿 告道:‘小人不知前后因依。’”
(3).办法。《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未委作何计较,令水体而再復本源;不知有甚因依,遣池内之水却令清浄?”词语解释:归依 拼音:guī yī
(1).佛教语。信仰佛教者的入教仪式。因对佛、法、僧三宝表示归顺依附,故称。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归投依伏,故曰归依。”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州乡媿伏,远邇归依。” 唐 胡伯崇 《赠释空海歌》:“説四句,演毘尼,凡夫听者尽归依。” 明 宋濂 《广利禅寺碑铭》:“自 晋 逮今歷一千九十七年之多,国王大臣以及氓隶,靡不归依。”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六篇:“佛教既渐流播……闻者虽或悟无常而归依,然亦或怖无常而却走。”
(2).投靠;依靠。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四折:“俺父亲投 唐 以来,撇下我归依无处。” 清 顾炎武 《与颜修来手札》:“弟夏秋主於其家,昕夕对谭,心所归依,惟在门下。” 李大钊 《史观》:“苟不明察歷史的性象,以知所趋嚮,则我之人生,将毫无意义,靡所适从,有如荒海穷洋,孤舟泛泊,而失所归依。”词语解释:不依 拼音:bù yī
(1).不听从;不同意。《书·大禹谟》:“ 禹 曰:朕德罔克,民不依。” 孔颖达 疏:“我德实无所能,民必不依就我也。”《水浒传》第八七回:“兄长之命,谁敢不依!” 清 李渔 《玉搔头·缔盟》:“只怕有大富大贵之人把势力来相逼,到那时节,不怕你不依。” 梁斌 《红旗谱》二三:“不能去‘宝地’,他爷爷要不依!”
(2).不按照;不遵守。《北齐书·文苑传·樊逊》:“ 愔 曰:‘才高不依常例。’”《水浒传》第二四回:“原来这个开茶坊的 王婆 ,也是不依本分的。” 范乃仲 《小技术员战服神仙手》下:“哪知神仙手早已拿定了主意,到那时候再教训教训这班年青人,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词语解释:倍依 拼音:bèi yī
谓朝会时背对天子座后的斧文屏风。《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 之代 成王 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详“ 负扆 ”。
词语解释:负扆 拼音:fù yǐ
亦作“ 负依 ”。 背靠屏风。指皇帝临朝听政。《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负依而坐。” 杨倞 注:“户牖之间谓之依,亦作扆,扆、依音同。”《淮南子·氾论训》:“ 周公 继 文王 之业,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政,平夷狄之乱,诛 管 蔡 之罪,负扆而朝诸侯。” 高诱 注:“负,背也。扆,户牖之间。言南面也。” 唐 白居易 《采诗官》诗:“一人负扆常端默,百辟入门两自媚。” 章炳麟 《秦政记》:“ 秦皇 负扆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词语解释:皈依 拼音:guī yī
(1).佛教语。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表示对佛、法(教义)、僧三者归顺依附,故也称三皈依。后多指虔诚信奉佛教或参加其它宗教组织。 唐 李颀 《宿莹公禅房闻梵》诗:“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西游记》第五二回:“前闻得 观音尊者 解脱汝身,皈依释教,保 唐僧 来此求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伍秋月》:“生素不佞佛,至此皈依甚虔。” 孙中山 《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当时的大学士 徐光启 ,其本人皈依了天主教。”
(2).谓身心归向、依托。 清 钮琇 《觚賸·圆圆》:“ 圆圆 皈依上将,匹合大藩。” 严复 《有如三保》:“然则以 孔子 之道例今人,乃无一事是皈依 孔子 。” 叶圣陶 《倪焕之》二九:“这惟有皈依酒了。”词语解释:瞻依 拼音:zhān yī
(1).瞻仰依恃。表示对尊长的敬意。语出《诗·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郑玄 笺:“此言人无不瞻仰其父取法则者,无不依恃其母以长大者。”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嚮慕而瞻依。”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臣不胜惶悚瞻依之至!” 清 孙枝蔚 《赠滕县任明府淑源》诗:“上官齐劝慰,父老最瞻依。”
(2).借指父母。 王闿运 《王祭酒母鲍太夫人诔》:“少依慈训,壮失瞻依。”
(3).敬仰依恋。 宋 苏轼 《天章阁权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祝文》:“将往宅於灵宫,永怀攀慕;愿少安於祕殿,无尽瞻依。”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一:“湖畔徘徊,山风吹面,情景竟是瞻依而不是赏玩。”
(4).形容耸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其下深壑中,始见居庐环倚,似有楼阁瞻依之状,不辨其为公馆、为庙宇也。”词语解释:凭依 拼音:píng yī
(1).附着。 汉 王充 《论衡·死伪》:“疋夫疋妇彊死,其魂魄犹能凭依人以为淫厉。”
(2).依托;依靠。 唐 韩愈 《杂说》之一:“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兵食可去,信不可去。陛下已赦而復徙之,是自违本心,使臣民何所凭依?”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 唐武宗 时 回鹘 破亡,摩尼教失去凭依。”词语解释:一依 拼音:yī yī
完全按照。《晋书·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今归事反政,一依旧典。”《宋书·武帝纪下》:“ 零陵王 薨,车驾三朝率百僚举哀于朝堂,一依 魏明帝 服 山阳公 故事。”词语解释:绿依依 拼音:lǜ yī yī
碧绿茂盛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緑依依墙高柳半遮,静悄悄门掩清秋夜。”《水浒传》第一二○回:“红瑟瑟满目蓼花,緑依依一洲芦叶。” 明 单本 《蕉帕记·脱化》:“你将緑依依窗前一叶蕉,变翠的的轴上千丝料。”词语解释:当依 拼音:dāng yī
见“ 当扆 ”。
词语解释:当扆 拼音:dāng yǐ
亦作“ 当依 ”。 扆,古代庙堂户牖之间绣有斧形的屏风。《礼记·曲礼下》:“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覲。” 孔颖达 疏:“天子当依而立者,依,状如屏风,以絳为质,高八尺,东西当户牖之间,綉为斧文也。亦曰斧依……设依於庙堂户牖之间,天子见诸侯则依而立,负之而南面以对诸侯也。” 陆德明 释文:“依,本又作扆,同,於岂反。”后以“当扆”指天子临朝听政。 南朝 梁武帝 《祠南郊恩诏》:“朕当扆思治,政道未明。”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朕﹞当扆永念,犹怀慙德。”参见“ 当宁 ”。词语解释:遵依
遵照词语解释:攀依 拼音:pān yī
攀附,依附。 唐 黄滔 《致刑部郑郎中启》:“岂唯上贺于高翔,仍喜旁陈其末艺,永期指教,毕愿攀依。”词语解释:赖依 拼音:lài yī
依赖;依靠。《汉书·叙传下》:“赖依忠正,君子采诸。” 宋 司马光 《酬胡侍讲先生见寄》诗:“赖依僚友贤,剸裂沛餘地。”词语解释:负依 拼音:fù yī
见“ 负扆 ”。
词语解释:负扆 拼音:fù yǐ
亦作“ 负依 ”。 背靠屏风。指皇帝临朝听政。《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负依而坐。” 杨倞 注:“户牖之间谓之依,亦作扆,扆、依音同。”《淮南子·氾论训》:“ 周公 继 文王 之业,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政,平夷狄之乱,诛 管 蔡 之罪,负扆而朝诸侯。” 高诱 注:“负,背也。扆,户牖之间。言南面也。” 唐 白居易 《采诗官》诗:“一人负扆常端默,百辟入门两自媚。” 章炳麟 《秦政记》:“ 秦皇 负扆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词语解释:隐依 拼音:yǐn yī
凭借和依靠的东西。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举丧师辱国之罪,悉以归之。造作躗言,必尽颠其隐依乃快。”词语解释:托依 拼音:tuō yī
依托。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四旁多长枝,羣鸟所託依。”一本作“托依”。词语解释:背依 拼音:bèi yī
谓背靠屏风。依,通“ 扆 ”。《汉书·徐乐传》:“南面背依,摄袂而揖王公,此陛下之所服也。” 颜师古 注:“依,读曰扆。”按,扆即户牖之间的屏风。词语解释:倾依 拼音:qīng yī
敬重依赖;向往。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乞为朝自重,以副倾依。下情区区。” 宋 苏辙 《贺张宣徽知青州启》:“某官守有限,庆謁未遑,瞻望倾依,衷诚踊跃。”词语解释:偎依 拼音:wēi yī
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柔石 《二月》十九:“女孩偎依在 陶岚 底身边。”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六:“﹝她﹞偎依着花台,仿佛起意要和我攀谈一场似的。”词语解释:据依 拼音:jù yī
依据。《国语·周语下》:“出令不信,刑政放纷,动不顺时,民无据依,不知所力,各有离心。”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二:“ 杜少陵 子美 诗,多纪当时事,皆有据依,古号‘诗史’。” 明 宋濂 《〈篆韵集抄〉序》:“﹝ 许慎 ﹞采 史籀 、 李斯 、 扬雄 之书,博访通人,兼考之於 贾逵 ,然后集为《説文》之书。当是时,去古犹近,遗文可徵,故其説最有据依。” 清 谭献 《〈复堂词录〉序》:“其间字句不同,名氏互异,皆有据依,殊于流俗。”词语解释:冯依 拼音:féng yī
犹凭依;依附。《左传·僖公五年》:“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晋 孙盛 《晋阳秋》卷三:“﹝ 穆帝 永和 三年﹞ 萧敬文 叛乱, 譙秀 避难 宕渠川 中,乡人宗族冯依者以百数。” 清 唐孙华 《偕夏重至国为观古槐》诗:“冯依先圣庇根本,幸远蕘牧辞斧斨。”词语解释:缡依 拼音:lí yī
犹褵褷。词语解释:芘依 拼音:pí yī
依靠;庇护。芘,通“ 庇 ”。 清 钱谦益 《祭都御史曹公文》:“公之在朝,国论有所榰柱,人才有所芘依,而小人阉寺有所畏惮,而未逞其毒凶。”词语解释:博依 拼音:bó yī
广为比喻,指诗的比兴而言。一说指可以歌咏的杂曲。《礼记·学记》:“不学操縵,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郑玄 注:“博依,广譬喻也。” 孙希旦 集解:“博依,谓杂曲可以歌咏者也……博依,非诗之正也,然不学乎此,则於节奏不嫻熟,而不能以安於诗矣。”词语解释:軵依 拼音:rǒng yī
辅依。《易纬乾坤凿度》卷下:“ 庖氏 曰:‘坤軵於乾顺亨贞,軵依乾而行。’”词语解释:附依 拼音:fù yī
(1).依据。《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明帝 於是拜 渊 大司马”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魏名臣奏》:“﹝ 鬷弘 ﹞口论速捷,辩而不俗,附依典誥,若出胸臆。”
(2).依附。 清 李渔 《巧团圆·议赘》:“虽非宗裔姓相同,何难附依况伊行。”词语解释:辅车相依 拼音:fǔ chē xiāng yī
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 杜预 注:“辅,颊辅。车,牙车。”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引 王念孙 曰:“余谓‘脣亡齿寒’,取诸身以为喻也;‘辅车相依’,则取诸车以为喻也。” 宋 沉括 《谢将士曲珍已下授官表》:“椅角并进者五路,辅车相依者四军。” 明 刘基 《春秋明经·蔡侯郑伯会于邓公及戎盟于唐公自至唐》:“惟我有邦,所当协比,以为辅车相依之势。”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他们这时的以辅车相依的形态,所编辑发行的报章,是lskra(《火花》)。”亦作“ 辅车相将 ”。 清 叶方蔼 《关陇平》诗:“面 蜀 肘 凉 ,辅车相将。”词语解释:傍依 拼音:bàng yī
(1).指依靠之物。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余在 吴兴 ,见雌雄两鸛於府堂鴟吻上谋作巢,既无傍依,又无枝叶,木衔其上輒坠。”
(2).凭靠;靠近。 徐迟 《黄山记》一:“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 宋之的 《草地颂歌》:“同志们大半在不知不觉中入了睡乡以后,总还会有什么人,傍依着篝火的灰烬谈着什么。”词语解释:车辅相依
牙床和颊骨互相依存,比喻事物互相依存词语解释:高乃依 拼音:gāo nǎi yī
(pierrecorneille,1606-1684)法国剧作家。早年学习法律,后任律师。剧作有《熙德》、《贺拉斯》、《西拿》、《波里厄特》等三十余部,大多歌颂克制个人欲望以服从国家利益的英雄人物,艺术上遵守三一律。是法国早期古典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词语解释:鸥水相依 拼音:ōu shuǐ xiāng yī
比喻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环境。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蜀晤》:“我老生涯鸥水相依,他旧风流鸿塞荒投。”词语解释:上件因依
上述因由词语解释:仿依 拼音:fǎng yī
模仿。《淮南子·要略》:“因循倣依,以知祸福。”《淮南子·要略》:“故言道而不明终始,则不知所倣依。” 清 戴名世 《读〈扬雄传〉》:“后又以经莫大於《易》,作《太玄》以拟之;传莫大於《论语》,作《法言》以拟之。相与倣依而驰骋,何其不自度量至此也。”词语解释:进退无依 拼音:jìn tuì wú yī
谓前进、后退均无所凭依。 晋 道安 《平心露布文》:“师旅困穷,城池陷露,君臣失色,进退无依。”词语解释:黼依 拼音:fǔ yī
古代帝王座后绣有白黑相间的斧形花纹的屏风。《周礼·春官·司几筵》:“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 郑玄 注:“斧谓之黼,其绣白黑采,以絳帛为质。依,其制如屏风然,於依前为王设席,左右有几,优至尊也。”《汉书·严助传》:“负黼依,冯玉几,南面而听断,号令天下,四海之内莫不嚮应。” 颜师古 注:“白与黑画为斧文,谓之黼也。依读曰扆。扆形如屏风而曲之,画以黼文,张於户牖之间。”词语解释:庇依 拼音:bì yī
庇护依靠。 宋 陈亮 《送岩起叔之官序》:“ 陈 氏以财豪於乡旧矣;甫五世而子孙散落,往往失其所庇依。”词语解释:钦依 拼音:qīn yī
皇上依准。 明 唐顺之 《海贼分道侵突疏》:“先是 宗宪 会同臣题奉钦依,用银一万两分遣都司 何本源 ,把总指挥 邢镇 ,募 山东 兵三千名防守 江 南。”词语解释:放依 拼音:fàng yī
(1).仿效。《墨子·法仪》:“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犹逾己。” 毕沅 校注:“放与‘仿’同。”《汉书·扬雄传赞》:“辞莫丽於 相如 ,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
(2).依傍。《墨子·兼爱中》:“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 孙诒让 间诂:“放、依义同。《檀弓》:‘ 子贡 曰: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词语解释:沿依 拼音:yán yī
因循依照。 郭沫若 《今昔集·〈屈原·招魂·天问·九歌〉》:“认为 屈原 招 怀王 ,沿依旧俗。”词语解释:巴依 拼音:bā yī
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语。王爷;财主。 贾芝 孙剑冰 《中国民间故事选·幸福鸟》:“我不是巴依,没有什么财产留给你们。” 贾芝 孙剑冰 《一个女人的爱情》:“只等秋后男人从巴依家领下工钱就结婚。”词语解释:照依 拼音:zhào yī
依照;按照。《元典章新集·户部·盐法》:“除钦遵詔赦以前已钞家产到官,照依前例,给付贫穷无产及不敷数目。”《水浒传》第九四回:“ 宋江 又取前日 萧让 照依 许贯忠 图画,另写成一轴,付与 卢俊义 收置备用。”《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得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词语解释:炤依 拼音:zhāo yī
依照。《醒世姻缘传》第三九回:“叫人传话与 狄宾梁 知道,叫他炤依谢 程英才 的数目,一些也不许短少。”一本作“ 照依 ”。词语解释:循依 拼音:xún yī
依照。《元典章·吏部二·巡检月日》:“自今决立格月日为始,已歷两考之上者,循依旧例,九、十月出职;不及两考者,须歷一百二十月方许出职陞转。”词语解释:愚依 拼音:yú yī
愚昧,不明事理。《逸周书·官人》:“守一而不可变,因而不知止,曰愚依人也。” 孔晁 注:“依当为隐,声之误也。隐,暗也。” 朱右曾 校释:“殷、隐、衣、依,古声并同。”词语解释:斧依 拼音:fǔ yī
见“ 斧扆 ”。
词语解释:斧扆 拼音:fǔ yǐ
亦作“ 斧依 ”。 古代帝王朝堂所用的状如屏风的器具,以绛为质,高八尺,东西当户牖之间。其上有斧形图案,故名。《逸周书·明堂》:“天子之位,负斧扆,南面立。”《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於户牖之閒。” 郑玄 注:“依,如今綈素屏风,也有绣斧文,所以示威也。” 唐 李白 《寓言》诗之一:“ 周公 负斧扆, 成王 何夔夔。” 清 黄宗羲 《徐公神道碑铭》:“千秋万岁,光芒斧扆。”词语解释:托依 拼音:tuō yī
依托。词语解释:昵依 拼音:nì yī
偎依。《人民日报》1982.3.15:“ 翠玲 昵依着他,任凭他去摆弄。”词语解释:挟依 拼音:jiā yī
倚仗。《淮南子·俶真训》:“夫挟依於跂跃之术,提挈人间之际……犹得肆其志,充其欲。”词语解释:形影相依 拼音:xíng yǐng xiāng yī
(1).谓在孤寂的处境中相依相伴。 明 王玉峰 《焚香记·离间》:“我与你偶尔夫妻,相逢萍水,异乡骨肉,形影相依。”
(2).形容孤单无依。 清 冯桂芬 《蒋孝妇传》:“姑老病,坐卧一楼,形影相依。”
(3).互相依靠,紧密相连。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而专制之政与君主之制,如水与鱼,如胶与漆,固结不解,形影相依。”词语解释:唇齿相依 拼音:chún chǐ xiāng yī
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两 粤 、 黔 、 鄂 、 江 、 皖 数省,皆与 湖南 唇齿相依。” 朱德 《送朝鲜最高人民代表团归国》诗:“唇齿相依关世运,戚欣与共胜天伦。” 萧乾 《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原因很清楚,他们自身同 中国 的旧秩序是唇齿相依的。”
脣齒相依: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靠。《三国志·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 吴 蜀 脣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词语解释:翳依 拼音:yì yī
形容树荫浓密。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松檜翳依,净宇高下。”词语解释:表里相依 拼音:biǎo lǐ xiāng yī
谓关系密切,互相依存。《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三 晋 者, 齐 楚 之藩蔽; 齐 楚 者,三 晋 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词语解释:百顺百依 拼音:bǎi shùn bǎi yī
同“ 百依百随 ”。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焦氏 ﹞枕席之间,曲意取媚。果然哄得 李雄 千欢万喜,百顺百依。”词语解释:画依 拼音:huà yī
旧时主管长官在公文稿上写一“依”字,表示依从可行。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又言太母弥留时, 衍 可否二府事,画依画可,及用御寳,皆出於 衍 而不以禀上也。”参见“ 画可 ”、“ 画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