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侧身 拼音:cè shēn
(1).倾侧其身,表示戒惧不安。《诗·大雅·云汉序》:“遇烖而惧,侧身修行。” 孔颖达 疏:“侧者,不正之言,谓反侧也。忧不自安,故处身反侧。” 汉 桓宽 《盐铁论·救匮》:“故 公孙丞相 、 倪大夫 侧身行道,分禄以养贤,卑己以下士。” 宋 司马光 《乞罢修感慈塔札子》:“陛下当此之际,所宜侧身刻意,降服损膳,以救其患。”《明史·陆昆传》:“伏望侧身修行,亟屏 永成 辈以絶祸端。”
(2).向侧面转体。 汉 张衡 《四愁诗》:“我所思兮在 太山 ,欲往从之 梁父 艰,侧身东望涕霑翰。”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靂应手神珠驰。”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五章:“或如屋面有瓦落下,只须侧身躲避。”
(3).厕身,置身。《后汉书·马援传》:“往时 子阳 独欲以王相待,而 春卿 拒之;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櫪而食,併肩侧身於怨家之朝乎?”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五:“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宋 王安石 《送石赓归宁》诗:“侧身朝市间,乐少悲惭多。” 徐迟 《凤翔》:“他多么光荣,能侧身于伟大的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工作中!”词语解释:侧耳 拼音:cè ěr
(1).侧转头部,使一耳略前略高。形容恭敬地听。《淮南子·主术训》:“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
(2).形容仔细地听。《史记·张丞相列传》:“ 吕后 侧耳於东箱听,见 周昌 ,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唐 李白 《将进酒》诗:“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叶圣陶 《夜》:“阿弟听呆了,怀着莫可名状的恐惧,侧耳听了听外面有无声息。”词语解释:侧席 拼音:cè xí
(1).单独一席。《国语·吴语》:“去笄,侧席而坐,不扫。” 韦昭 注:“侧犹特也。”《礼记·曲礼上》:“有忧者侧席而坐。”《汉书·游侠传》:“宾客争问所当得, 涉 乃侧席而坐,削牘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
(2).不正坐。谓因忧惧而坐不安稳。 汉 刘向 《说苑·尊贤》:“ 楚 有 子玉得臣 , 文公 ( 晋文公 )为之侧席而坐。”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公卿以下皆畏,莫不侧席。” 宋 岳珂 《桯史·黄潜善》:“ 宣和 六年春, 东都 地震……驛书闻朝廷, 徽祖 为侧席。”
(3).指谦恭以待贤者。《后汉书·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 李贤 注:“侧席,谓不正坐,所以待贤良也。” 前蜀 贯休 《寄乌龙山贾泰处士》诗:“吾君方侧席,未可便怀安。” 清 王韬 《韬园文录·洋务上》:“凡属洋务人员,例可获优缺,擢高官,而每为上游所器重,侧席諮求。”
(4).正席旁侧的席位。《汉书·元后传》:“王多材艺,上甚爱之,坐则侧席,行则同輦。”《红楼梦》第十一回:“ 尤氏 让 邢夫人 、 王夫人 并他母亲都上坐了,他与 凤姐儿 、 寳玉 侧席坐。”词语解释:侧听 拼音:cè tīng
(1).在旁边偷听。《礼·曲礼上》:“毋侧听。”《后汉书·马严传》:“时有侧听 严 言者,以告 竇宪 兄弟,由是失权贵心。”
(2).侧耳而听。 晋 陆机 《赴洛道中作》诗之二:“顿轡倚嵩巖,侧听悲风响。” 南朝 宋 颜延之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侧听风薄木,遥睇月开云。”
(3).从旁听到。 唐 戎昱 《闺情》诗:“侧听宫官説,知君宠尚存。”
(4).侧身而听。表示尊敬。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侧听逾旬,威命不至。”词语解释:侧畔 拼音:cè pàn
旁边。 唐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元典章·户部九·道路栽植榆柳槐树》:“自 大都 随路州县城郭周围,并河渠两岸急递舖道店侧畔,各随地宜,官民栽植榆柳槐树。” 明 刘基 《玉烛新梦归》词:“楼臺侧畔,记向日新栽花柳。”词语解释:侧闻 拼音:cè wén
从旁听到。谓传闻,听说。 汉 贾谊 《吊屈原赋》:“侧闻 屈原 兮,自沉 汨罗 。” 唐 岑参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诗:“侧闻 阴山 胡儿语,西头 热海 水如煮。” 清 黄景仁 《晓过滁州》诗:“侧闻 酿泉 水,云可醒人心。”亦用作谦词。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虽罢駑,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唐 韩愈 《与于襄阳书》:“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 郭沫若 《归去来·到浦东去来》:“他( 张发奎 )很慷慨地和慰劳队诸人握手言欢,我也侧闻了他的高论。”词语解释:侧帽 拼音:cè mào
斜戴帽子。《周书·独孤信传》:“在 秦州 ,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詰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 信 而侧帽焉。”后以谓洒脱不羁的装束。 宋 陈师道 《南乡子》词:“侧帽独行斜照里,颼颼,卷地风前更掉头。” 刘国钧 《并游侠行》:“疲驴侧帽傲王侯,万金三却权门聘。”词语解释:侧目 拼音:cè mù
(1).不敢正视,形容畏惧。《战国策·秦策一》:“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 唐 李白 《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序》:“惠如春风,三月大化,姦吏束手,豪宗侧目。” 沙汀 《淘金记》第一章:“在他身后一席上,一共有五个茶客,全是江湖上的朋友,曾经凭着手枪或者骰子使人侧目,但是现在已经规矩起来了。”
(2).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汉书·邹阳传》:“今 爰盎 事即穷竟, 梁王 恐诛。如此,则太后怫鬱泣血,无所发怒,切齿侧目於贵臣矣。” 宋 欧阳修 《书简·与孙威敏公》:“至於辨谗谤,判忠邪,上不损朝廷事体,下不避怨仇侧目,如此下笔,抑又艰哉!”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 始皇 之暴戾恣睢,虽人皆侧目,而卒无敢发难者,必待其死而后反侧四起。” 吴组缃 《山洪》三十:“ 长庆儿 的笑嚷引起全堂的侧目。”
(3).斜眼旁视。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五:“ 乐华 侧目凝想,同时把收据藏进衣袋里。”词语解释:侧足 拼音:cè zú
(1).侧转其足,形容周围拥挤。《文选·班固〈西都赋〉》:“毛羣内闐,飞羽上覆,接翼侧足,集禁林而屯聚。” 吕向 注:“接翼侧足,言多也。”
(2).置足,插足。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侧足无行逕,荒畴不復田。” 唐 李白 《梁甫吟》:“手接飞猱搏彫虎,侧足 焦原 未言苦。” 明 李东阳 《送李士常》诗之三:“侧足风尘间,长途畏中跌。”
(3).形容因敬重或畏惧而不敢正立。《东观汉纪·吴汉传》:“﹝ 吴汉 ﹞篤於事上……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后汉书·杜乔传》:“先是 李固 见废,内外丧气,羣臣侧足而立,唯 乔 正色无所回挠。”《明史·佞倖传·江彬》:“ 成国公 朱辅 为长跪, 魏国公 徐鹏举 及公卿大臣皆侧足事之。”参见“ 侧立 ”。
词语解释:侧立 拼音:cè lì
(1).因敬重或戒惧而立在旁边。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持之以夙兴侧立,加之以先意承指。”《北齐书·杨愔传》:“太皇太后临 昭阳殿 ,太后及帝侧立。”《宋史·孝宗纪一》:“顷之,内侍掖帝至御榻前,侧立不坐。内侍扶掖至七八,乃略就坐。”
(2).位于旁边。 清 戴镜曾 《香山》诗:“ 香山 小而高,侧立 太湖 上。”词语解释:侧径 拼音:cè jìng
狭窄的路。 南朝 宋 谢灵运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诗:“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瓏。” 唐 岑参 《赴犍为经龙阁道》诗:“侧径转青壁,危桥透沧波。” 宋 陈师道 《晚望》诗:“称目有佳思,侧径无好步。”词语解释:侧理 拼音:cè lǐ
见“ 侧理纸 ”。
词语解释:侧理纸 拼音:cè lǐ zhǐ
亦省称“ 侧理 ”。 纸名。即苔纸。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侧理纸万番,此 南越 所献。后人言陟理,与侧理相乱。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斜侧,因以为名。” 宋 王洋 《和陈长卿芭蕉诗》:“书生几上侧理纸, 巫女庙 中 尼峡 神。”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九:“ 赵谷林 徵君 昱 家藏侧理纸,盖 南越 人以海苔为之,质坚而腻,世不轻有。”亦有以横纹纸为侧理纸者。《说郛》卷十二引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古翰墨辨真》:“北纸用横帘造纸,纹必横,又其质鬆而厚,谓之侧理纸。 桓温 问 王右军 求侧理纸是也。南纸用竖帘,纹必竖。”又有以竹为制作此种纸之原料者。 清 周亮工 《与张宗绪》:“竹,而孙,而龙钟,而斧,而沤,而粉泽,凡经三十五手而成侧理,始可供印。”词语解释:侧聆 拼音:cè líng
侧耳而听。 宋 苏舜钦 《荐福塔联句》:“侧聆悲下俗,仰面识长空。”词语解释:侧睨 拼音:cè nì
(1).斜视。 宋 苏轼 《鹤叹》诗:“鹤有难色侧睨予,岂欲臆对如鵩乎?”
(2).以形容愤恨。 宋 叶适 《中奉大夫直龙图阁司农卿林公墓志铭》:“语喧一时,权近侧睨。”词语解释:侧卧 拼音:cè wò
侧体而卧。 唐 韩偓 《懒起》诗:“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云笈七籤》卷三二:“凡人睡,欲得侧卧,益人气力。” 清 魏源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惟有 天台 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词语解释:侧生 拼音:cè shēng
(1). 晋 左思 《蜀都赋》:“旁挺龙目,侧生荔枝。” 唐 张九龄 《荔枝赋》:“彼前志之或妄,何侧生之见疵。”皆谓荔枝生于旁枝,后因以“侧生”为荔枝的代称。 明 陈继儒 《枕谭·侧生》:“ 杜子美 絶句云:‘侧生野岸及红蒲,不熟丹宫满玉壶。’讳荔枝为侧生,虽本之 左思 、 张九龄 ,然以时事不欲直道也。 黄山谷 题 杨妃 病齿云:‘多食侧生,损其左车。’则又好奇故也。”
(2).谓妾婢所生。《魏书·杨大眼传》:“初, 大眼 徙 营州 , 潘 ( 大眼 妻)在 洛阳 ,颇有失行。及为 中山 , 大眼 侧生女夫 赵延寳 言之於 大眼 , 大眼 怒,幽 潘 而杀之。”词语解释:侧近 拼音:cè jìn
(1).左右;附近。《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天臺县远,众所絶意。所得至者,更在侧近,孰不脩饰以要所求?”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若令於 邕 、 容 侧近召募,添置千人……守则有威,攻则有利。”《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女菩萨,此间侧近何处有信心檀越,可化得一斋的么?” 郭沫若 《虎符》第三幕:“我在这侧近散步,在路上听见过路的人说,国王和王妃都来扫墓了。”
(2).指附近的人。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且古陂废堰,多为侧近冒耕,岁月既深,已同永业。”词语解释:侧弁 拼音:zè biàn
歪戴皮帽。《诗·小雅·宾之初筵》:“侧弁之俄,屡舞傞傞。” 郑玄 笺:“侧,倾也。”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侧弁垢颜,不鉴於明镜也。” 唐 王维 《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诗之四:“紆组上春隄,侧弁倚乔木。”词语解释:侧望 拼音:cè wàng
(1).侧身而望。 唐 杜甫 《奉送十七舅下邵桂》:“昏昏阻云水,侧望苦伤神。”
(2).侧身伫望。表示十分想望。《三国演义》第四回:“乃命 李儒 读策曰:‘ 孝灵皇帝 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词语解释:侧立 拼音:cè lì
(1).因敬重或戒惧而立在旁边。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持之以夙兴侧立,加之以先意承指。”《北齐书·杨愔传》:“太皇太后临 昭阳殿 ,太后及帝侧立。”《宋史·孝宗纪一》:“顷之,内侍掖帝至御榻前,侧立不坐。内侍扶掖至七八,乃略就坐。”
(2).位于旁边。 清 戴镜曾 《香山》诗:“ 香山 小而高,侧立 太湖 上。”词语解释:侧头 拼音:cè tóu
歪斜其头。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三千宫女侧头看,相排踏碎双明璫。” 宋 张耒 《早作》诗:“老鸡睡起足挛拳,侧头端如闻九天。”词语解释:侧伫 拼音:cè zhù
侧身佇待。谓渴望。 唐 杜甫 《壮游》诗:“羣凶逆未定,侧佇英俊翔。” 清 龚自珍 《饮少宰王定九丈鼎宅少宰命赋诗》:“与公同里復同姓,海内侧佇岂但吾徒望。”词语解释:侧出 拼音:cè chū
(1).旁出。《后汉书·马融传》:“神泉侧出, 丹水 涅池 。”
(2).指行为异于流俗,被视为不正。 清 戴名世 《庆历文读本序》:“余孤行侧出,为世所弃。”
(3).谓妾婢所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 河 北鄙於侧出,不预人流,是以必须重娶。”《魏书·杨大眼传》:“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飢寒之切。” 明 归有光 《亡友方思曾墓表》:“男一人, 昇 ;女三人,皆侧出。”词语解释:侧侧 拼音:cè cè
(1).多貌。《逸周书·大聚》:“天民侧侧,予知其极有宜。” 孔晁 注:“侧侧,喻多。”
(2).寒貌。 唐 韩偓 《寒食夜》诗:“侧侧轻寒翦翦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清 江立 《台城路》词:“严寒侧侧,指两点 金 焦 ,路分南北。”
(3).象声词。叹息声。《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地驱歌乐辞》:“侧侧力力,念君无极。”
(4).指其他声音。 清 袁枚 《新齐谐·卢彪》:“女大怒,向上一伸,两条枯骨侧侧有声。”词语解释:侧坐 拼音:cè zuò
(1).旁边的座位。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乡饮酒义》:“此覆述乡饮酒礼坐位也。观其於宾曰必南乡,介曰必东乡,主人曰必居东方,可无疑於上文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之侧坐矣。”
(2).身边。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四折:“昨日共那几个,今日共这一火,从不曾离了侧坐。”词语解释:侧塞 拼音:cè sāi
积满充塞貌。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侧塞被径花,飘颻委墀柳。” 唐 杜甫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诗:“虚徐五株态,侧塞烦胸襟。”词语解释:侧行 拼音:cè xíng
(1).侧身而行,表示恭敬。《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子 ﹞适 赵 , 平原君 侧行襒席。” 司马贞 索隐引 张揖 《三苍训诂》:“襒,拂也。谓侧而行,以衣襒席为敬,不敢正坐当宾主之礼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元狩四年》:“及 义纵 为 南阳 太守,至关, 寧成 侧行送迎。” 胡三省 注:“侧行,不敢正行,言恭甚。”
(2).不正当的行为。 宋 曾巩 《再乞登对状》:“无侧行之一跡,得参於御隶之间;无尝试之半词,得彻於巖廊之上。”词语解释:侧媚 拼音:cè mèi
(1).用不正当的手段讨好别人。《书·冏命》:“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 孔颖达 疏:“侧媚者,为僻侧之事以求媚於君。”《南史·孔范传》:“ 仪 ( 王仪 )候意承颜,倾巧侧媚,又献其二女,以求亲昵。”《明史·赵锦传》:“ 嵩 ( 严嵩 )窥伺逢迎之巧,似乎忠勤,諂諛侧媚之态,似乎恭顺。”
(2).形容用生僻的文词来博取世俗赞赏的不良文风。 章炳麟 《说林下》:“若其文辞侧媚,自以取法 晚周 诸子,然佻达无骨体,视 晚唐 皮 陆 且弗逮。”词语解释:侧想 拼音:cè xiǎng
思念;推想。对人自谦之词。 晋 陆机 《为陆思远妇作》诗:“敢忘桃李陋,侧想瑶与琼。” 唐 杜甫 《铜瓶》诗:“侧想美人意,应悲寒甃沉。”词语解释:侧调 拼音:cè diào
古乐三调中的一调。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古乐有三调声,谓清调、平调、侧调也。 王建 诗云:‘侧商调里唱《伊州》’是也。” 宋 王灼 《碧溪漫志》卷五:“盖古乐取声律高下合为三,曰清调、平调、侧调。此之谓三调。” 张佩纶 《论闺秀诗》之十五:“侧调么絃洞九迷,莲花竞许出青泥。”词语解释:侧楸 拼音:cè qiū
(1).用揪木片纵横侧排而成的围棋盘。《说郛》卷十引 后蜀 马鉴 《续事始·侧楸碁局》:“自古有碁即有碁局,唯侧楸之製出 齐 武陵王 曄 ,始令破楸木为片,纵横侧排,以为碁局之图。”
(2).泛称棋局。 唐 李洞 《对棋》诗:“侧楸敲醒睡,片石夹吟诗。”词语解释:侧肩 拼音:cè jiān
(1).谓侧转身体,以便挤入。《史记·孟尝君列传》:“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行。”
(2).不敢正身而立,形容驯顺。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彼婉孌者,实惮吾曹。侧肩帖耳,有舌如刀。”词语解释:侧影 拼音:cè yǐng
侧面的影子。 杨朔 《〈东风第一枝〉小跋》:“所以要编这本集子,正是想从一些东鳞西爪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词语解释:侧背 拼音:cè bèi
(1).侧面与背面。 南朝 宋 谢灵运 《归涂赋》:“路威夷而诡状,山侧背而易形。”
(2).指侧后方。 杨成武 《飞夺泸定桥》:“经过仔细侦察后断定:爬上左面的悬崖,定可抄到敌人的侧背。”
(3).不走运。《事林广记续集·文艺四·圆社市语》:“纔下脚,须和美,试问伊家有甚夹气,又管甚官场侧背,算人间落花流水。”词语解释:侧注 拼音:cè zhù
(1).古冠名。《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使者对曰:‘状貌类大儒,衣儒衣,冠侧注。’” 裴骃 集解:“ 徐广 曰:侧注冠一名高山冠, 齐王 所服,以赐謁者。” 唐 陆龟蒙 《润州江口送人谒池阳卫郎中》诗:“山翁曾约旧交欢,须拂侯门侧注冠。”
(2).液体从侧面下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山下石穴,广四尺,高七尺,水溢石空,悬波侧注,漰渀震荡,发源成川。”
(3).在旁边写上注文。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如其间有文句亏缺者,细书侧注於其右。”词语解释:侧视 拼音:cè shì
(1).旁视。《庄子·山木》:“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慄。” 唐 柳宗元 《李赤传》:“﹝ 李赤 ﹞如厕久,其友从之,见 赤 轩厕抱瓮诡笑而侧视,势且下。”
(2).侧目而视,形容凶暴或怒恨。《南齐书·海陵王纪》:“朝野重足,遐邇侧视,民怨神痌,宗祧如缀。”《史记·酷吏列传》 唐 司马贞 述赞:“乳兽扬威,苍鹰侧视。”词语解释:侧陋 拼音:cè lòu
(1).处在僻陋之处的贤人或卑贱的贤者。《书·尧典》:“明明,扬侧陋。”《淮南子·泰族训》:“令四岳扬侧陋。”《东观汉记·应奉传》:“ 应奉 为 武陵 太守,兴学校,举侧陋,政称远邇。” 宋 曾巩 《制诰拟词·韩琦制》:“侧陋幽隐,明扬罔遗,靖譖庸回,削灭无类。”
(2).狭窄简陋。 汉 张衡 《西京赋》:“狭百堵之侧陋,增几筵之迫胁。”《晋书·左贵嫔传》:“生蓬户之侧陋兮,不闲习於文符。”
(3).谦词。犹言浅陋。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请假》:“晚生正欲晋謁,请到朝房有一拜,仰荷陶鎔,深惭侧陋。”词语解释:侧寒 拼音:cè hán
轻寒。 宋 吕渭老 《望海潮》词:“侧寒斜雨,微灯薄雾,怱怱过了元宵。”词语解释:侧翼 拼音:cè yì
作战时部队的两翼。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二章:“结束了大方碉战斗,这就是说结束了对敌主碉攻心战之后,战士们就对敌侧翼的圆碉突击了。”词语解释:侧阶 拼音:cè jiē
正室旁的北阶。《书·顾命》:“一人冕,执鋭,立於侧阶。” 蔡沉 集传:“侧阶,北陛之阶上也。”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望侧阶而容贤,候景风而式典。”词语解释:侧面 拼音:cè miàn
(1).旁边的一面。区别于正面和背面。 唐 王建 《同于汝锡赏白牡丹》诗:“统心黄倒晕,侧面紫重稜。”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牡丹》:“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 田汉 《洪水》第二场:“我们这边挡住了,大水却冲破另一条防线,从侧面包抄我们。”
(2).从旁边见到的脸容。
(3).转脸不以正面向人。《宋史·刘筠传》:“ 殊 ( 晏殊 )侧面而过,不敢揖,盖内有所愧也。”
(4).指构成总体的某一个方面。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各种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侧面。” 巴金 《关于〈家〉》:“你们从各人的观点看见她一个侧面,便以为见着了熟人。”词语解释:侧边 拼音:cè biān
旁边。《水浒传》第六十回:“ 黑旋风 李逵 在侧边叫道:‘哥哥休説做 梁山泊 主,便做了大 宋 皇帝,却不好!’” 艾芜 《端阳节》四:“叫姐姐好生拿,不要碰倒侧边那碗熟油辣椒。”词语解释:侧理纸 拼音:cè lǐ zhǐ
亦省称“ 侧理 ”。 纸名。即苔纸。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侧理纸万番,此 南越 所献。后人言陟理,与侧理相乱。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斜侧,因以为名。” 宋 王洋 《和陈长卿芭蕉诗》:“书生几上侧理纸, 巫女庙 中 尼峡 神。”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九:“ 赵谷林 徵君 昱 家藏侧理纸,盖 南越 人以海苔为之,质坚而腻,世不轻有。”亦有以横纹纸为侧理纸者。《说郛》卷十二引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古翰墨辨真》:“北纸用横帘造纸,纹必横,又其质鬆而厚,谓之侧理纸。 桓温 问 王右军 求侧理纸是也。南纸用竖帘,纹必竖。”又有以竹为制作此种纸之原料者。 清 周亮工 《与张宗绪》:“竹,而孙,而龙钟,而斧,而沤,而粉泽,凡经三十五手而成侧理,始可供印。”词语解释:侧僻 拼音:cè pì
(1).偏僻。 唐 柳宗元 《愚溪对》:“今汝之託也,远王都三千餘里,侧僻迴隐。” 唐 陆龟蒙 《陋巷铭》:“鄙委侧僻,枢桑覆茨。”
(2).邪僻。 宋 石介 《庆历圣德诗》:“惟正直毋作侧僻。”词语解释:侧向 拼音:cè xiàng
在应力分析中,与物体对称平面垂直的方向词语解释:侧隐 拼音:cè yǐn
隐居。《封神演义》第二四回:“久慕先生大德,侧隐溪巖,特具小聘,供佐明时。”词语解释:侧息 拼音:cè xī
侧体呼吸。谓不敢大口出气,表示恐惧、不安。《三国志·吴志·薛综传》:“斯诚羣僚所以倾身侧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者也。”《晋书·李密传》:“ 刘氏 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旧唐书·严挺之传》:“ 挺之 所歷皆严整,吏不敢犯,及莅大郡,人乃重足侧息。”词语解释:侧眼 拼音:cè yǎn
斜着眼睛。谓不正视。《二刻拍案惊奇》卷五:“他便站将起来,背着手踱来踱去,侧眼把那些人逐个个覷将去。”词语解释:侧微 拼音:cè wēi
卑贱。《书·舜典》:“ 虞舜 侧微。” 孔颖达 疏:“此云侧微,即《尧典》侧陋也。不在朝廷谓之侧,其人贫贱谓之微。”《史记·太史公自序》:“ 申 、 吕 肖矣, 尚父 侧微,卒归 西伯 , 文 武 是师。” 宋 司马光 《乞省览农民封事札子》:“ 太宗 兴於侧微,民间事固无不知。” 清 刘大櫆 《方氏庶母传》:“自古侧微之中,未尝无贤者,以不遇圣人,故不传,而其贤终不可没也。”词语解释:侧手 拼音:cè shǒu
旁边。《西游记》第四九回:“只见那怪坐在上面,众水族摆列两边,有箇斑衣鱖婆坐於侧手。”词语解释:侧门 拼音:cè mén
(1).正门旁侧之门;旁门。《唐会要·出使》:“﹝ 开元 ﹞十二年四月六日勅:御史出使……其出使日,皆於侧门进状,取处分。”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二:“他的理由是学校还有个侧门,也得挂一面旗,而徽章这东西不大,恐怕偶尔遗失了,不如多拿几个备在那里。”
(2). 唐 时 端门 旁侧之门。 宋 程大昌 《雍录》卷二:“ 唐 大明宫 朝堂外左右金吾仗之侧有曰侧门者,以其在 端门 旁侧也。”词语解释:侧室 拼音:cè shì
(1).燕寝旁侧之室。《礼记·内则》:“妻将生子,及月辰,居侧室。” 孔颖达 疏:“夫正寝之室在前,燕寝在后,侧室又次燕寝,在燕寝之旁,故谓之侧室。”
(2).官名。古诸侯置卿大夫,称家臣。卿又置侧室一官,管宗族事,选旁支者充任,故名。《左传·桓公二年》:“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 杜预 注:“侧室,众子也,得立此一官。” 孔颖达 疏:“卿之家臣,其数多矣,独言立此一官者,其餘诸官,事连於国,临时选用,异姓皆得为之,其侧室一官,必用同族,是卿廕所及,唯知宗事,故特言之。”
(3).嫡子外的众子。《左传·文公十二年》:“ 赵 有侧室曰 穿 。” 孔颖达 疏:“ 郑玄 云:‘正室,适子也。’正室是适子,知侧室是支子,言在适子之侧也。”《韩非子·亡徵》:“君不肖而侧室贤,太子轻而庶子伉,官吏弱而人民桀,如此则国躁,国躁者,可亡也。”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继室侧室之误》:“侧室乃嫡子外之众子,非必妾所生子也,即嫡母所生之第二子,亦侧室也。”
(4).妾。《汉书·西南夷传》:“朕, 高皇帝 侧室之子。” 颜师古 注:“言非正嫡所生也。”《宋书·谢灵运传》:“﹝ 何长瑜 ﹞以韵语序 义庆 州府僚佐云:‘ 陆展 染鬚髮,欲以媚侧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復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阴府辩词》:“﹝ 李子昭 ﹞侧室 刁氏 有娠,妻怒之,箠挞苦楚,昼夜不息。”《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任凭他是青楼婢妾,到得收他做了侧室,后来生了儿子,做了官,就可算的母以子贵。”词语解释:侧声 拼音:cè shēng
仄声。与平声相对。凡上、去、入声之字皆属之。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 梅圣俞 尝云:古人造语,有纯用平声琢句,天然浑成者,如‘枯桑知天风’是也。有纯用侧声作诗者,如‘月出断岸口,影照别舸背。且独与妇饮,颇胜俗客对。’”词语解释:侧倾 拼音:cè qīng
犹倾侧。颠簸不安貌。 三国 魏 曹丕 《弹棊赋》:“或暇豫安存,或穷困侧倾;或接党连兴,或孤据偏停。”词语解释:侧丽 拼音:cè lì
艳丽浮华。《南史·袁彖传》:“于时 何僴 亦称才子,为 文惠太子 作《杨畔歌》,辞甚侧丽,太子甚悦。”词语解释:侧脉 拼音:cè mài
植物叶子从中脉向两旁横出而达于叶边的叶脉。又叫侧山脉。词语解释:侧脚里 拼音:cè jiǎo lǐ
从旁。 元 曾瑞 《红绣鞋·风情》曲:“乔断案村倈杂嗽,望梅花子弟单兜,侧脚里姨夫做了寃讎。”词语解释:侧臣 拼音:cè chén
左右近臣。《管子·度地》:“亟为寡人教侧臣。”词语解释:侧艳 拼音:cè yàn
指文辞艳丽而流于浮华。《旧唐书·文苑传·温庭筠》:“能逐絃吹之音,为侧艳之词。”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五:“《凭西阁词》篇幅增於 射山 ,而风格差逊。 射山 间涉侧艳,洎乎晚节,夐然河岳日星,乌可以词定人耶?” 蔡元培 《致〈公言报〉并答林琴南君函》:“教员中间有喜作侧艳之诗词……苟其功课不荒,并不诱学生而与之堕落,则姑听之。”词语解释:侧目而视 拼音:cè mù ér shì
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词语解释:侧犯 拼音:cè fàn
(1).犹冒犯。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诘病》:“怕腰身触污了柳灵精,虚嚣侧犯了花神圣。”
(2).词牌名。 唐 人以宫犯羽为侧犯。 宋 周邦彦 创为此调。双调,七十七字,仄韵。亦有七十六字者。词语解释:侧迟 拼音:cè chí
侧身等待。谓企望。 南朝 梁 任昉 《为庾杲之与刘居士虬书》:“妙域筵山河,虚馆带川溪。实望賁然,少酬侧迟。”词语解释:侧篇 拼音:cè piān
即侧辞艳曲。《陈书·江总传》:“ 总 篤行义,宽和温裕。好学能属文,於五言七言尤善,然伤於浮艳,故为 后主 所爱幸。多有侧篇,好事者相传讽翫,于今不絶。”参见“ 侧辞艳曲 ”。
词语解释:侧辞艳曲 拼音:cè cí yàn qǔ
词藻华丽而流于浮华的诗歌。辞,也写作“词”。《诗话总龟》卷四引《雅言杂录》:“ 温庭筠 ……少敏悟,薄行无检幅,多作侧词艳曲。”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二:“ 温飞卿 号多作侧辞艳曲,其甚者:‘合欢桃叶终堪恨,裡许元来别有人。’‘玲瓏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亦止此耳。”词语解释:侧笔 拼音:cè bǐ
书法上指用笔取侧势。 宋 黄庭坚 《山谷题跋·论书》:“又学书端正则窘於法度;侧笔取妍,往往工左尚病右。” 清 包世臣 《艺舟双辑·论书·答熙载九问》:“有涨墨而篆意湮,有侧笔而分意漓。”词语解释:侧重 拼音:cè zhòng
偏重。 柯灵 《香雪海·真实想象和虚构》:“不管形式怎样,艺术家对自己所描写的对象,总是有所强调,有所侧重。”词语解释:侧直 拼音:cè zhí
谓平正之处。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抱含吸吐,款跨紆縈,緜联邪互,侧直齐平。”自注:“紆回处谓之邪亙,平正处谓之侧直。”词语解释:侧芽 拼音:cè yá
在植物叶子和茎相连的部分生长出来的芽。又叫腋芽。词语解释:侧附 拼音:cè fù
从旁附会,有所寄托。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象其物宜,则理贵侧附。”词语解释:侧轮车 拼音:cè lún chē
独轮车。 唐 窦巩 《悼妓东东》诗:“惟有侧轮车上鐸,耳边长似叫 东东 。”词语解释:侧言 拼音:cè yán
邪巧之言。《书·蔡仲之命》:“详乃视听,罔以侧言改厥度。” 孔 传:“无以邪巧之言易其常度。”《旧唐书·代宗纪》:“故圣人以经籍之义,资理化之本。侧言曲学,实紊大猷。去左道之乱政,俾彝伦而攸叙。” 唐 皇甫湜 《东还赋》:“见人惊异,直愕不起,忽如呵鬭,侧言真喜。”词语解释:侧躬 拼音:cè gōng
倾侧其身,表示戒惧。多用于帝王。《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四年》:“伏愿陛下侧躬耸意,惟新圣道,节夜饮之乐,养方富之年,则 魏 祚可以永隆,皇寿等於山岳矣。”《元典章·诏令一·大德改元》:“於戏!侧躬修行,咸攄奉若之诚,革故从新,聿底雍熙之治。”词语解释:侧妃 拼音:cè fēi
清 时皇妃中地位在元妃、大妃之下,庶妃之上者。《清史稿·太祖诸子传序》:“﹝ 太祖 ﹞侧妃 伊尔根觉罗氏 生 饶餘郡王 阿巴泰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十六章:“这四座宫住着 皇太极 的四个有较高地位的妃子,其余的那些所谓‘侧妃’和‘庶妃’都挤在别处居住。”词语解释:侧记 拼音:cè jì
非当事人对某一事件从旁所作的记载、报道。如:这篇《天津市中小学文艺会演专场侧记》是新华社记者写的。词语解释:侧跌 拼音:cè diē
倾跌;跌倒。 汉 焦赣 《易林·蒙之睽》:“跮蹉侧跌,申酉为祟。”词语解释:侧庶 拼音:cè shù
嫡妻外的偏房。《宋书·孝义传·何子平》:“﹝ 何子平 ﹞母本侧庶,籍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词语解释:侧匿 拼音:cè nì
(1).缩缩行迟貌。古天文谓朔日而月亮见于东方。《尚书大传》卷三:“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侧匿。” 郑玄 注:“侧匿,犹缩缩行迟貌。”《汉书·孔光传》:“其传曰‘时则有日月乱行’,谓朓、侧匿。”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侧匿,行迟也。”
(2).阴险奸诈。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故其人侧匿颇僻,隐蔽不公。”词语解释:侧不楞 拼音:cè bù léng
亦作“ 侧巴楞 ”。亦作“ 侧不棱 ”。 方言。犹趔趄。 梁斌 《红旗谱》一:“﹝ 朱老忠 ﹞一下子把被套角挂在那人的腿膈肢上,把那人挂了个侧不楞,仄歪了两步又站住。” 梁斌 《播火记》第二卷三八:“﹝ 冯贵堂 ﹞拉 张福奎 的袖子,当他向后一位,拉错了 张福奎 那只空袖筒,一个侧巴楞,咕咚地一声,倒在地下。”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鬼子拧住他一只耳朵, 大水 挣扎着扭过去,转身一个耳光,把鬼子打了个侧不棱。”词语解释:侧入 拼音:cè rù
(1).侧身而入。谓不事声张地进入。《管子·法禁》:“卑身杂处,隐行辟倚,侧入迎远,遁上而遁民者,圣主之禁也。” 尹知章 注:“侧身而入国,挺出而迎远。”
(2).从旁而入。《魏书·阳固传》:“番番缉缉,谗言侧入,君子好谗,如或弗及。”词语解释:侧击 拼音:cè jī
从侧面攻击。 毛泽东 《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以一个纵队,加地方兵团,位于 鲁 西南,侧击 徐州 、 商邱 段。”词语解释:侧商调 拼音:cè shāng diào
古琴调之一,失佚已久。 宋 姜夔 《琴曲·侧商调》:“琴七弦,散声具宫商角徵羽者为正弄,慢角、清商、宫调、慢宫、黄钟调是也;加变宫、变徵为散声者曰侧弄、侧楚、侧蜀、侧商是也。侧商之调久亡。 唐 人诗云:‘侧商调里唱《伊州》。’予以此语寻之:《伊州》大食调黄钟律之商,乃以慢角转弦,取变宫、变徵散声,此调甚流美也。盖慢角乃黄钟之正,侧商乃黄钟之侧,它言侧者同此;然非三代之声,乃 汉 燕乐尔。” 宋 贺方回 《鹧鸪天》词:“侧商调里清歌送,破尽穷愁直几钱。”词语解释:侧修 拼音:cè xiū
犹言触类旁通。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故有慧行,有行行,圆悟者侧修,下学者上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