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尤平声 [详注1][móu,绸缪][ōu,水泡,名词][通‘不’,未定之辭也,多用于句末。][gōu][chóu][tōu][chōu chóu][liú][lōu][zhōu][chóu][音鎪。][音鄒。][dōu][gōu][ǒu][lǚ][zōu][sōu][详注2][jiū liú][fú][zōu zhōu chōu][yóu][ōu][zhōu][音浮。《集韵》或从包从不。][详注3][详注4]絿[qiū][yōu][róu qiú][qiū][yōu][yóu][zōu][gōu][音抔。《博雅》䥯䎧,耕也。]帿瀀[音求。《诗·周南》施于中逵。叶下仇。][fú fū][详注5][详注6]


注1:不 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䳡其鳺鴀。《邢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䳕鸠,幽州人或谓鷎鴡,梁宋闲谓之隹,扬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
注2:窭 音娄。《史记·淳于髡传》瓯窭满箦。《裴骃注》瓯窭,便侧之地。
注3:救 《韵补》叶居尤切。《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武王盘铭》溺于渊,尚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注4:蹂 揉擦。通“揉”。《广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音柔。《诗·大雅》或簸或蹂。《笺》蹂之言润也。《疏》蹂黍,以水润米,必当蹂之使湿。《朱传》簸扬去糠也。蹂,蹂禾取谷以继之也。
注5:軥 《广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广韵》车軥心木。
注6:涑 音锼。《说文》浣也。一说以手曰涑,以足曰浣。
首字词组
侯门侯伯侯白侯牧侯遮侯冈侯圻 
侯家侯国侯度侯赢侯伏侯侯刚侯门深似海 
侯王侯者侯甸侯社侯道侯史侯波 
侯封侯服侯氏侯龟侯牏侯门似海侯服玉食 
侯鲭侯籍侯弓侯头侯畿侯门如海侯莫陈 
侯印侯不侯爵侯卫侯禳侯吕陵  

词语解释:侯门  拼音:hóu mén
(1).诸侯之门。 唐 刘禹锡 《学阮公体》诗之三:“侯门有仁仪,灵臺多苦辛。”
(2).指显贵人家。 元 无名氏 《连环记》第二折:“俺只道侯门一入如天远,谁承望 汉 刘晨 误入桃源,枉着你佳人受尽相思怨。”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侯门都作沉沉梦,翻笑衰翁局外痴。”参见“ 侯门如海 ”。
词语解释:侯门如海  拼音:hóu mén rú hǎi
相传 唐 崔郊 之姑有侍婢,与 郊 相恋。姑贫,将婢卖与连帅。 郊 思慕无已。其婢因寒食出,与 郊 相遇, 郊 赠之以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 緑珠 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 萧郎 是路人。”见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后以“侯门如海”谓显贵之家门禁森严,外人不能随便出入。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缄误》:“[外]侯门如海怕难达。[旦]疾忙去,快来家,这回休得将人詿。”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钱振之无题诗》:“ 钱振之 尚濠 有无题诗云……好梦迷天皆薄倖,侯门如海只悲酸。”亦作“ 侯门似海 ”。《红楼梦》第六回:“哎哟!可是説的了:‘侯门似海’,我是个什么东西儿!他家人又不认得我,去了也是白跑。” 郁达夫 《毁家诗纪》之十九:“秋意著人原瑟瑟,侯门似海故沉沉。”
词语解释:侯家  拼音:hòu jiā
犹侯门。指显贵人家。 明 何景明 《明月篇》诗:“侯家臺榭光先满, 戚里 笙歌影乍低。”
词语解释:侯王  拼音:hòu wáng
泛指诸侯。《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史记·项羽本纪》:“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 晋 陆机 《五等论》:“ 汉 矫 秦 枉,大启侯王,境土踰溢,不遵旧典。”
词语解释:侯封  拼音:hòu fēng
封侯。 宋 苏舜钦 《上孔待制书》:“长国者宜不絶侯封,以尊其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某处险要地,今以委卿,勿负朕意,侯封有日耳。”
词语解释:侯鲭  拼音:hòu qīng
精美的荤菜。鲭,鱼和肉合烹而成的食物。 唐 陈陶 《冬日暮旅泊庐陵》诗:“弃置侯鯖任羇束,不劳龟瓦问穷通。” 明 史谨 《高唐驿》诗:“慷慨具殽酒,侯鯖杂梨栗。” 清 黄景仁 《余伯扶少云昆仲施大雪帆消寒夜集分赋》:“薄具当侯鯖,错列只蔬蓏。”参见“ 五侯鯖 ”。
词语解释:五侯鲭  拼音:wǔ hòu qīng
指 汉 代 娄护 合 王氏 五侯家珍膳而烹饪的杂烩。五侯, 汉 成帝 母舅 王谭 、 王根 、 王立 、 王商 、 王逢时 同日封侯,号五侯。鯖,肉和鱼的杂烩。《西京杂记》卷二:“五侯不相能,宾客不得来往。 娄护 、 丰辩 ,传食五侯间,各得其懽心,竞致奇膳, 护 乃合以为鯖,世称五侯鯖,以为奇味焉。”后用以指佳肴。 唐 韩翃 《送刘长上归城南别业》诗:“朝还会相就,饭尔五侯鯖。” 宋 苏轼 《次韵孔毅甫集句见赠》之二:“今君坐致五侯鯖,尽是猩脣与熊白。” 清 赵翼 《杨桐山招饮》诗:“也曾吃过五侯鯖,等闲炰炙不足数。”
词语解释:侯印  拼音:hòu yìn
侯爵之印信。《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君何不齎臣侯印,拜 范阳 令, 范阳 令则以城下君,少年亦不敢杀其令。”《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武信君 从其计,因使 蒯通 赐 范阳 令侯印。”
词语解释:侯伯  拼音:hòu bó
(1).侯爵与伯爵。《周礼·春官·典命》:“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
(2).泛指诸侯。 汉 班固 《答宾戏》:“曩者王涂芜秽, 周 失其驭,侯伯方轨,战国横騖。”《周礼·文闵明武宣诸子传论》:“且夫列封疆,建侯伯,择贤能,置牧守,循名虽曰异轨,责实抑亦同归。”
(3).诸侯之长。《书·周官》:“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 孔 传:“外置州牧十二及五国之长。”《国语·周语下》:“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 姜 ’、氏曰‘ 有吕 ’。” 韦昭 注:“ 尧 以四岳佐 禹 有功,封之於 吕 ,命为侯伯,使长诸侯也。”《左传·僖公元年》:“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又命 晋文 ,登为侯伯。”
词语解释:侯国  拼音:hòu guó
(1).侯爵的封地。《汉书·地理志下》:“讫於 孝平 ,凡郡国一百三,县邑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 潁川郡 有 成安县 ,侯国也。”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汉书九·侯王相有别》:“诸郡国下所属县,有注侯国者,即所谓王子侯、恩泽侯等侯国也。”
(2).指侯爵。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汉高帝 十一年,封 靳彊 为侯国。”
词语解释:侯者  拼音:hòu zhě
封侯之人。《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传论》:“ 建武 之世,侯者百餘,若夫数公者,则与参国议,分均休咎。”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近世侯者,功绪参差。或足食 关中 ,或成军 河内 。”
词语解释:侯服  拼音:hóu fú
(1).古代王城外围,按距离远近划分的区域之一。(1) 夏 制称离王城一千里的地方。《书·禹贡》:“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 孔 传:“甸服外之五百里。侯,候也,斥候而服事。”(2) 周 制称王城周围方千里以外的方五百里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 郑玄 注:“服,服事天子也。”旧说以《书·禹贡》所记为 夏 制,《周礼·夏官·职方氏》所记为周制。参见“ 五服 ”、“ 九服 ”。
(2).服王侯之衣。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出连骑以游畋,入侯服而玉食。”参见“ 侯服玉食 ”。
词语解释:侯服玉食  拼音:hóu fú yù shí
服王侯之衣,食珍美之食。形容生活豪华奢侈。《汉书·叙传》:“偪上并下,荒殖其货。侯服玉食,败俗伤化。”《晋书·夏侯湛传》:“ 湛 族为盛门,性颇豪侈,侯服玉食,穷滋极珍。”
词语解释:侯籍  拼音:hòu jí
诸侯名册。《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以缀续前记,究其本末,并序位次,尽于 孝文 ,以昭元功之侯籍。” 颜师古 注:“籍谓名録也,《高纪》所云通侯籍也。”
词语解释:侯不  拼音:hòu bù
何不。《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君乎君乎,侯不迈哉!” 李善 注:“ 李奇 曰:侯,何也。言君何不行封禪。”
词语解释:侯白  拼音:hòu bái
隋 魏郡 人,字 君素 ,好学有捷才,性滑稽,善巧辩,好为诽谐杂说,著《旌异记》十五卷、《启颜录》十卷。见《隋书·侯白传》《新唐书·艺文志三》。后因以为伶人善戏谑者之称。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白敏中 为相,尝欲以前进士 侯温 为子婿,且有日矣。其妻 卢氏 曰:‘……己既姓 白 ,又以 侯 氏儿为婿,必为人呼作 侯白 耳。’” 宋 林逋 《深居杂兴》诗之二:“伶伦近日无 侯白 ,奴僕当时有 卫青 。”
词语解释:侯度  拼音:hòu dù
为君之法度。《诗·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郑玄 笺:“侯,君也。……故又戒乡邑之大夫及邦国之君平女万民之事,慎女为君之法度,用备不亿度而至之事。” 晋 陆云 《赠顾骠骑·有皇》诗:“敬子侯度,慎徽百辟。”
词语解释:侯甸  拼音:hòu diàn
侯服与甸服。古代王畿外围千里以内的区域。《书·伊训》:“ 伊尹 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侯甸羣后咸在。”《后汉书·王畅传》:“郡为旧都侯甸之国,园庙出於 章陵 ,三后生自 新野 。” 李贤 注:“五百里甸服,千里侯服。”《南史·齐纪上》:“斯实 尚父 故藩,世作盟主,纪纲侯甸,率由旧则。”参见“ 九服 ”。
词语解释:九服  拼音:jiǔ fù
(1).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三国志·魏志·何夔传》:“先王辨九服之赋以殊远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乱。”
(2).指全国各地区。 南朝 梁 沉约 《法王寺碑》:“济横流而臣九服,握乾纲而子万姓。”《周书·文帝纪下》:“俾九服寧謐,诚赖翊赞之功。”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人见其令雷行于九服,而不知其令未至阶闥也。”
(3).古代王和后的九种服制。《周礼·天官·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屨” 汉 郑玄 注:“王吉服有九。”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九服》:“九服:冕服六(大裘至玄冕),弁服三(韦弁、文弁、冠弁)。”
词语解释:侯氏  拼音:hòu shì
(1).指诸侯个人。《仪礼·觐礼》:“至于郊,王使人皮弁用璧劳。侯氏亦皮弁迎于帷门之外。” 郑玄 注:“不言诸侯言侯氏者,明国殊舍异,礼不凡之也。” 贾公彦 疏:“言诸侯则凡之总称;言侯氏则指一身,不凡之也。而所劳之处或非一国,舍处不同,故不总言诸侯而云侯氏也。”
(2).泛指诸侯。 宋 宋咸 《进〈孔丛子〉表》:“臣窃以 仲尼 以还、 子思 而后,圣嗣不絶,贤才挺生,皆道被於门人,悉教施於侯氏。”
词语解释:侯弓  拼音:hòu gōng
古代较射时用以射侯之弓。侯,箭靶。《周礼·考工记·弓人》:“覆之而干至,谓之侯弓。” 郑玄 注:“射侯之弓也。干又善,则矢疾而远。”
词语解释:侯爵  拼音:hóu jué
古代爵位名。自 周 以来,除 汉 、 北魏 、 明 等少数几个朝代,大体皆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后汉书·孝灵帝纪》:“世封 解瀆亭侯 ,帝袭侯爵。”
词语解释:侯牧  拼音:hòu mù
方伯,一方诸侯之长。《左传·哀公十三年》:“ 子服景伯 对使者曰:‘王合诸侯,则伯帅侯牧以见於王;伯合诸侯,则侯帅子、男以见於伯。’” 杜预 注:“伯,王官伯;侯牧,方伯。”
词语解释:侯赢
战国魏人。家贫,为守门小吏,信陵君奉为上宾,侯言有恩必当厚报。后秦围赵,侯献计于信陵君,退秦兵
词语解释:侯社  拼音:hòu shè
诸侯为己所立的祀社神之所。《礼记·祭法》:“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 孔颖达 疏:“其诸侯国社亦在公宫之右,侯社在藉田。”
词语解释:侯龟  拼音:hòu guī
汉 王莽 时龟贝之一,是当时发行的一种货币。《汉书·食货志下》:“侯龟七寸以上,直三百,为幺贝十朋。”
词语解释:侯头  拼音:hòu tóu
见“ 侯牏 ”。
词语解释:侯牏  拼音:hòu yú
亦作“ 侯头 ”。 古代一种近身穿的小袖衫。《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取亲中帬厕牏,身自浣涤” 司马贞 索隐引 晋 晋灼 曰:“今世谓反开小袖衫为‘侯牏’,此最厕近身之衣。”《释名·释衣服》:“ 齐 人谓如衫而小袖曰侯头。”
词语解释:侯卫  拼音:hòu wèi
(1).自侯服至卫服之地。 汉 扬雄 《剧秦美新》:“厥被风濡化者,京师沉潜,甸内匝洽,侯卫厉揭,要荒濯沐。”
(2).借指侯服至卫服之间的诸侯。《国语·周语上》:“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韦昭 注:“侯,侯圻也。卫,卫圻也。言自侯圻至卫圻,其间凡五圻,圻五百里,五五二千五百里,中国之界也。谓之宾服,常以服贡宾见於王也。五圻者,侯圻之外曰甸圻,甸圻之外曰男圻,男圻之外曰采圻,采圻之外曰卫圻。” 唐 柳宗元 《涂山铭》:“惟 禹 体道,功厚德茂。会朝侯卫,统壹宪度。” 孙汝听 注:“侯卫,五等之诸侯。”参见“ 五服 ”、“ 九服 ”。
词语解释:侯遮
侦探敌情
词语解释:侯伏侯  拼音:hòu fú hòu
复姓。 北周 有 侯伏侯龙恩 。见《周书·武帝纪上》
词语解释:侯道  拼音:hòu dào
箭靶与射者间的距离。《仪礼·大射》:“司马命量人量侯道与所设乏以貍步,大侯九十,参七十,干五十。” 郑玄 注:“量侯道,谓去堂远近也。”
词语解释:侯牏  拼音:hòu yú
亦作“ 侯头 ”。 古代一种近身穿的小袖衫。《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取亲中帬厕牏,身自浣涤” 司马贞 索隐引 晋 晋灼 曰:“今世谓反开小袖衫为‘侯牏’,此最厕近身之衣。”《释名·释衣服》:“ 齐 人谓如衫而小袖曰侯头。”
词语解释:侯畿  拼音:hòu jī
九畿之一。王畿之外,方五百里的区域为侯畿。《周礼·夏官·大司马》:“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 郑玄 注:“畿犹限也。”参见“ 九畿 ”。
词语解释:九畿  拼音:jiǔ jī
相传古时王城以外五千里之内,自内而外,每五百里为一畿,共有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等九畿,为各级诸侯之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周礼·夏官·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 郑玄 注:“畿,犹限也。自王城以外五千里为界,有分限者九。”《周礼·地官·小司徒》“其畿疆之封” 汉 郑玄 注:“畿,九畿。” 贾公彦 疏:“除王畿以外,仍有九畿,谓侯、甸、男、采、卫、要,以内六服为中国,其外更言夷、镇、藩三服为夷狄,王畿四面皆有九畿。”参见“ 九服 ”。
词语解释:九服  拼音:jiǔ fù
(1).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三国志·魏志·何夔传》:“先王辨九服之赋以殊远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乱。”
(2).指全国各地区。 南朝 梁 沉约 《法王寺碑》:“济横流而臣九服,握乾纲而子万姓。”《周书·文帝纪下》:“俾九服寧謐,诚赖翊赞之功。”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人见其令雷行于九服,而不知其令未至阶闥也。”
(3).古代王和后的九种服制。《周礼·天官·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屨” 汉 郑玄 注:“王吉服有九。”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九服》:“九服:冕服六(大裘至玄冕),弁服三(韦弁、文弁、冠弁)。”
词语解释:侯禳  拼音:hòu ráng
古代迎祥除灾的祭礼。侯,通“ 候 ”。迎。《周礼·春官·小祝》:“小祝掌小祭祀,将事侯禳祷祠之祝号,以祈福祥,顺丰年,逆时雨,寧风旱,弥烖兵,远辠疾。” 郑玄 注:“侯之言候也,候嘉庆祈福祥之属。禳,禳却凶咎、寧风旱之属。”一说侯禳者,候四时恶气禳去之。见《周礼·夏官·小子》“凡沉辜侯禳,饰其牲”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说。
词语解释:侯冈  拼音:hòu gāng
亦作“ 侯刚 ”。 复姓。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古文篆者, 黄帝 史 衙 人 苍頡 所作也。 苍頡 姓 侯刚氏 。” 宋 罗泌 《路史·禅通纪·史皇氏》:“ 仓帝 史皇氏 ,名 頡 ,姓 侯冈 。”
词语解释:侯刚  拼音:hòu gāng
见“ 侯冈 ”。
词语解释:侯冈  拼音:hòu gāng
亦作“ 侯刚 ”。 复姓。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古文篆者, 黄帝 史 衙 人 苍頡 所作也。 苍頡 姓 侯刚氏 。” 宋 罗泌 《路史·禅通纪·史皇氏》:“ 仓帝 史皇氏 ,名 頡 ,姓 侯冈 。”
词语解释:侯史  拼音:hòu shǐ
复姓。《汉书·杜延年传》:“治 燕王 狱时,御史大夫 桑弘羊 子 迁 亡,过父故吏 侯忠吴 。” 颜师古 注:“姓 侯史 ,名 吴 。”参阅《通志·氏族四》
词语解释:侯门似海  拼音:hóu mén sì hǎi
见“ 侯门如海 ”。
词语解释:侯门如海  拼音:hóu mén rú hǎi
相传 唐 崔郊 之姑有侍婢,与 郊 相恋。姑贫,将婢卖与连帅。 郊 思慕无已。其婢因寒食出,与 郊 相遇, 郊 赠之以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 緑珠 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 萧郎 是路人。”见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后以“侯门如海”谓显贵之家门禁森严,外人不能随便出入。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缄误》:“[外]侯门如海怕难达。[旦]疾忙去,快来家,这回休得将人詿。”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钱振之无题诗》:“ 钱振之 尚濠 有无题诗云……好梦迷天皆薄倖,侯门如海只悲酸。”亦作“ 侯门似海 ”。《红楼梦》第六回:“哎哟!可是説的了:‘侯门似海’,我是个什么东西儿!他家人又不认得我,去了也是白跑。” 郁达夫 《毁家诗纪》之十九:“秋意著人原瑟瑟,侯门似海故沉沉。”
词语解释:侯门如海  拼音:hóu mén rú hǎi
相传 唐 崔郊 之姑有侍婢,与 郊 相恋。姑贫,将婢卖与连帅。 郊 思慕无已。其婢因寒食出,与 郊 相遇, 郊 赠之以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 緑珠 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 萧郎 是路人。”见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后以“侯门如海”谓显贵之家门禁森严,外人不能随便出入。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缄误》:“[外]侯门如海怕难达。[旦]疾忙去,快来家,这回休得将人詿。”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钱振之无题诗》:“ 钱振之 尚濠 有无题诗云……好梦迷天皆薄倖,侯门如海只悲酸。”亦作“ 侯门似海 ”。《红楼梦》第六回:“哎哟!可是説的了:‘侯门似海’,我是个什么东西儿!他家人又不认得我,去了也是白跑。” 郁达夫 《毁家诗纪》之十九:“秋意著人原瑟瑟,侯门似海故沉沉。”
词语解释:侯吕陵  拼音:hòu lǚ líng
复姓。 北周 有 侯吕陵始 。见《周书·杨乾运传》。一说,“侯吕陵”当作“俟吕陵”。见 姚薇元 《北朝胡姓考·吕氏》
词语解释:侯圻  拼音:hòu qí
侯畿。指王畿而外,方五百里的区域。圻,通“ 畿 ”。《国语·周语上》“邦内甸服,邦外侯服” 三国 吴 韦昭 注:“侯服,侯圻也。”
词语解释:侯门深似海  拼音:hóu mén shēn sì hǎi
指显贵人家深宅大院,门禁森严,一般人难以出入。比喻旧日的好友因地位的悬殊而疏远隔绝
“侯门似海”,我是个什么东西儿!他家人又不认得我,去了也是白跑。——《红楼梦》
词语解释:侯波  拼音:hòu bō
阳侯 之波。犹言大波。 阳侯 ,传说中的水神,能兴波作浪。《文选·枚乘〈七发〉》:“侯波奋振,合战於藉藉之口。” 李善 注:“《楚辞》曰:‘陵 阳侯 之氾滥兮。’ 王逸 曰:‘ 阳侯 ,大波也。’” 吕延济 注:“侯波, 阳侯 之波也。”参见“ 阳侯 ”。
词语解释:阳侯  拼音:yáng hòu
(1).古代传说中的波涛之神。《战国策·韩策二》:“塞漏舟而轻 阳侯 之波,则舟覆矣。” 鲍彪 注:“説 阳侯 多矣。今按《四八目》, 伏羲 六佐,一曰‘阳侯’,为江海。盖因此为波神歟?”《淮南子·览冥训》:“ 武王 伐 紂 ,渡於 孟津 , 阳侯 之波,逆流而击。” 清 顾炎武 《河上作》诗:“仰希圣明眷,下戢 阳侯 波。”
(2).借指波涛。《楚辞·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马茂元 注:“阳侯,波涛之神,这里用作波涛的代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 惠子 ,上相之标也,而不能役舟楫以凌阳侯。” 清 钱谦益 《寿福清公六十序》:“捩柁呼号,与阳侯争一旦之命。”
词语解释:侯服玉食  拼音:hóu fú yù shí
服王侯之衣,食珍美之食。形容生活豪华奢侈。《汉书·叙传》:“偪上并下,荒殖其货。侯服玉食,败俗伤化。”《晋书·夏侯湛传》:“ 湛 族为盛门,性颇豪侈,侯服玉食,穷滋极珍。”
词语解释:侯莫陈  拼音:hòu mò chén
复姓。 北周 有 侯莫陈崇 。见《周书·侯莫陈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