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末字词组
酬倡肃倡独倡作倡随倡故倡绝倡 
旧倡仙倡女倡乐倡幸倡戏倡私倡 
游倡妍倡首倡营倡俍倡持倡表倡 
市倡先倡俳倡偶倡梁倡建倡  
浩倡鼓倡良倡倜倡客倡提倡  

词语解释:酬倡  拼音:chóu chàng
酬唱。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六:“近於曾大父酬倡集中,有《凌景阳》一絶句,亦似有意。” 明 胡应麟 《诗薮·元》:“与同郡 柳道传 、 黄晋卿 、 吴立夫 ,切劘酬倡。”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文简公补谥》:“因与 理密亲王 酬倡,为上所怒,故以他故罢官,没无卹典。”参见“ 酬唱 ”。
词语解释:酬唱  拼音:chóu chàng
亦作“醻唱”。亦作“酧唱”。 以诗词相互赠答。 唐 郑谷 《酬右省补阙张茂枢》诗:“积雪巷深酬唱夜,落花墙隔笑言时。”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二公以文章齐名,相从之款,不应无醻唱赠送,恐或遗落耳。”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贾至》:“﹝ 贾至 ﹞初尝以事謫守 巴陵 ,与 李白 相遇,日酣盃酒,追怀京华旧游,多见酧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贾筠城》:“凡花朝月夕,互相酬唱,皆孝廉之作先成。” 沉昌直 《〈柳溪竹枝词〉序》:“同社 周子 芷畦 ,天才隽发,工於诗,与社中诸子相酬唱。”
词语解释:旧倡  拼音:jiù chàng
旧时的女乐。《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宣备物於虚器,发哀音於旧倡。” 吕延济 注:“倡,女乐也。”
词语解释:游倡  拼音:yóu chàng
出游的伎女。 唐 李端 《荆门雨歌送从兄赴夔州》:“ 夷陵 远色半成烧, 汉 上游倡始濯衣。”
词语解释:市倡  拼音:shì chàng
见“ 市娼 ”。
词语解释:市娼  拼音:shì chāng
亦作“ 市倡 ”。 都市中的妓女。 宋 苏轼 《题王逸少帖》诗:“有如市倡抹青红,妖歌嫚舞眩儿童。” 元 程棨 《三柳轩杂识·评花品》:“余尝评花,以为梅有山林之风,杏有闺门之态,桃如倚门市娼,李如东郭贫女。”
词语解释:浩倡  拼音:hào chàng
浩唱。《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宋 范成大 《馆娃宫赋》:“左携 修明 ,右抚 夷光 。粲二八以前列,咸絶世而浩倡。”参见“ 浩唱 ”。
词语解释:浩唱  拼音:hào chàng
放声高歌。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怳临风以浩唱,折琼茅而延佇。” 清 吴伟业 《和杨铁崖天宝遗事》:“浩唱扇低 槐市 月,缓声衫动 石头 风。”
词语解释:肃倡  拼音:sù chàng
见“ 肃唱 ”。
词语解释:肃唱  拼音:sù chàng
亦作“ 肃倡 ”。
(1).严整恭敬地歌唱。《汉书·礼乐志》:“《七始》《华始》,肃倡和声。” 颜师古 注:“肃,敬也。言歌者敬而倡谐和之声。”
(2).指古时晷漏准时报时。《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明宵有程。” 吕向 注:“肃,严;程,节也。”
词语解释:仙倡  拼音:xiān chàng
古代乐舞中扮神仙的艺人。倡,古称歌舞艺人。《文选·张衡〈西京赋〉》:“总会仙倡,戏豹舞羆。” 薛综 注:“仙倡,伪作假形,谓如神也。” 吕向 注:“总会,谓集神仙之倡伎。戏豹舞羆,并假作其形。” 唐 李白 《上云乐》诗:“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五色师子,九苞凤凰。”
词语解释:妍倡  拼音:yán chàng
美好的伎乐。 三国 魏 曹植 《娱宾赋》:“办中厨之丰膳兮,作 齐 郑 之妍倡。”
词语解释:先倡  拼音:xiān chàng
亦作“ 先唱 ”。 率先倡导。《六韬·发启》:“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淮南子·原道训》:“与万物回周旋转,不为先唱,感而应之。”《汉书·晁错传》:“ 陈胜 行戍,至於 大泽 ,为天下先倡。”
词语解释:鼓倡  拼音:gǔ chàng
见“ 鼓唱 ”。
词语解释:鼓唱  拼音:gǔ chàng
亦作“ 鼓倡 ”。 鼓吹倡导。 宋 苏辙 《论西边商量地界札子》:“故上下鼓唱,愿有边衅。”《宋史·倪涛传》:“於是言者论其鼓唱撰造。” 明 宋濂 《进〈元史〉表》:“丰亨豫大之言,鼓唱於 天历 之世;离析涣奔之祸,驯致于 至正 之朝。”
词语解释:独倡  拼音:dú chàng
见“ 独唱 ”。
词语解释:独唱  拼音:dú chàng
(1).亦作“ 独倡 ”。独自倡言,单独提倡。 宋 苏轼 《馈岁》诗:“亦欲举乡风,独倡无人和。”
(2).独自吟咏、吟唱。 唐 鲍溶 《送僧东游》诗:“独唱 郢 中雪,还游天际霞。”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画来二十年,数偶未輒爱……今逢 茂陵 人,独唱亦豪迈。”
(3).一种声乐演唱形式,由一人单独演唱,常用乐器伴奏,亦有用人声伴唱者。《新唐书·南蛮传下·骠》:“丝竹缓作,一人独唱,歌工復通唱军士《奉圣乐》词。”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九:“一种是单人独舞,如唱歌之有‘独唱’一样。”
词语解释:女倡  拼音:nǚ chàng
歌姬。《后汉书·卢植传》:“ 融 ( 马融 )外戚豪家,多列女倡歌舞於前。”《三国志·魏志·杨阜传》:“ 洪 置酒大会,令女倡著罗縠之衣。”
词语解释:首倡  拼音:shǒu chàng
(1).首先倡导。 宋 岳飞 《奏李道归顺状》:“ 李道 将带五百餘人,首倡归顺,已到 邓州 。” 明 胡应麟 《诗薮·元》:“ 赵承旨 首倡 元 音,《松雪集》诸诗何寥寥,卑近淡弱也。”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韱·李攀龙》:“然尊 北地 ,排 长沙 ,续前七子之燄者, 攀龙 实首倡也。”
(2).同“ 首唱 ”。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连理回文诗》:“其春诗是 世庙 首倡,御製盖是宫体,而夏秋冬则 严 、 夏 、 李 三相以次应制者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 汉武 《柏梁》诗,首倡云:‘日月星辰和四时。’”
词语解释:俳倡  拼音:pái chàng
(1).俳优倡伎。《汉书·枚皋传》:“﹝ 枚皋 ﹞不通经术,詼笑类俳倡。”
(2).杂戏乐舞。《汉书·霍光传》:“引内 昌邑 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新唐书·鱼朝恩传》:“京兆设食,内教坊出音乐俳倡侑宴。”
词语解释:良倡  拼音:liáng chàng
踉跄。行走不稳貌。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或呕吐几筵,或傎蹷良倡。”
词语解释:作倡  拼音:zuò chàng
演奏音乐或表演歌舞。《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邹阳 《酒赋》:“乃纵酒作倡,倾盌覆觴,右曰宫申,旁亦徵扬。”
词语解释:乐倡  拼音:lè chàng
音乐的领奏。《吕氏春秋·古乐》:“﹝帝 顓頊 ﹞乃令鱓先为乐倡,鱓乃偃寝,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 高诱 注:“倡,始也。”
词语解释:营倡  拼音:yíng chàng
营妓。《资治通鉴·后梁太祖乾化二年》:“ 郢王 友珪 ,其母 亳州 营倡也。” 胡三省 注:“ 薛 《史》: 友珪 小字 遥喜 ,母失其姓,本 亳州 营妓也。”参见“ 营妓 ”。
词语解释:营妓  拼音:yíng jì
亦作“ 营伎 ”。 古代军中的官妓。《汉武外史》:“ 汉武 始置营妓,以待军士之无妻者。”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蜀才妇》:“ 吴 越 饶营妓, 燕 赵 多美姝, 宋 产歌姬, 蜀 出才妇。”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除乐户丐户籍及女乐考附古事》:“《齐书·前废帝纪》云,夜开后阁,与左右淫宴,诸营署皆军市也。 唐 则曰营伎,亦曰官使妇人。”
词语解释:偶倡  拼音:ǒu chàng
可以比并的歌词。 唐 沉亚之 《湘中怨解》:“余闻之於朋中,因悉补其词,题之曰《湘中怨》,盖欲使 南昭嗣 《烟中之志》为偶倡也。”
词语解释:倜倡  拼音:zhōu chàng
乖张违异。 汉 扬雄 《太玄·去》:“阳去其阴,阴去其阳,物咸倜倡。” 司马光 集注引 王涯 曰:“倜与侜同,万物倡狂而离散也。”一说张盛貌(倡音chàng)。 范望 注:“倜,张也;倡,盛也。”
词语解释:随倡  拼音:suí chàng
见“ 随唱 ”。
词语解释:随唱  拼音:suí chàng
亦作“ 随倡 ”。 《关尹子·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后因以“随唱”称夫妻恩爱,和谐相处。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鎞订》:“云窗月宇,料得难终傍,待觅个人儿相随唱。” 清 洪昇 《长生殿·哭像》:“想当时联鑣游赏,到头来刚做了恁般随倡。”
词语解释:幸倡  拼音:xìng chàng
帝王宠爱的倡优。《汉书·东方朔传》:“时有幸倡 郭舍人 ,滑稽不穷,常侍左右。” 颜师古 注:“幸倡,倡优之见幸遇者也。”
词语解释:俍倡  拼音:liáng chàng
行走缓慢貌。《楚辞·九辩》“然潢洋而不遇兮” 汉 王逸 注:“俍倡后时,无所逮也。”
词语解释:梁倡  拼音:liáng chàng
见“ 梁昌 ”。
词语解释:梁昌  拼音:liáng chāng
亦作“ 梁倡 ”。 谓处境狼狈,进退失据。《楚辞·王逸〈九思·疾世〉》:“居嵺廓兮尠畴,远梁昌兮几迷。”自注:“梁昌,陷据失所也,迷惑欲还也。”《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将士诸为 俭 钦 所迫胁者,悉归降”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文钦 《与郭淮书》:“孤军梁昌,进退失所。”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而疏迟迂阔,不达事要,见机不作,所为无成,居己梁倡,受任不举。” 南朝 梁 江淹 《被黜为吴兴令辞建平王笺》:“ 淹 迺梁昌,自投东极。”
词语解释:客倡  拼音:kè chàng
流动谋生的歌伎。 唐 柳宗元 《太府李卿外妇马淑志》:“氏曰 马 ,字曰 淑 ,生 广陵 。母曰 刘 ,客倡也。”
词语解释:故倡  拼音:gù chàng
谓世代相传的乐伎。《史记·佞幸列传》:“ 李延年 、 中山 人也,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
词语解释:戏倡  拼音:xì chàng
俳优。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儛像。”
词语解释:持倡  拼音:chí chàng
提倡。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近时,学者务外遗内,博而寡要,故先生持倡诚意一义,针砭膏肓,诚大惠也。”
词语解释:建倡  拼音:jiàn chàng
倡议。《三国志·蜀志·诸葛瞻传》:“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 瞻 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 葛侯 之所为也。’”
词语解释:提倡  拼音:tí chàng
亦作“ 提唱 ”。
(1).佛教禅宗说法时唱说宗要之称。 宋 周葵 《宏智禅师妙光塔碑》:“其退 能仁 ,受 长芦 之请,适游 云居 , 圜悟 劲禪师 见其提倡,以偈送之。” 明 宋濂 《明辩正宗广慧禅师及公塔铭》:“自 宋 季以迄于今,提唱 达摩 正传追配先哲者,唯 明辩正宗广慧禪师 一人而已。” 清 王鑨 《秋虎丘》:“那管 达摩 提唱,休説如来戒律。”
(2).倡导;鼓励。 明 李贽 《答邓明府书》:“故不识讳忌,时时提唱此语。” 清 恽敬 《言事·与姚秋农》:“ 中州 人文渊藪,昔圣先贤,流风在人,五兄课士之外,必有提唱发挥、守先待后之事。” 清 龚自珍 《杂诗》之七:“十年提倡受恩身,惨緑年华记忆真。”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我当然不是提倡迷信;偶像崇拜和小孩子扮演神仙故事,截然的是两件事。”
词语解释:绝倡  拼音:jué chàng
见“ 絶唱 ”。
词语解释:绝唱  拼音:jué chàng
亦作“绝倡”。 指诗文创作上的最高造诣。《宋书·谢灵运传论》:“若夫 平子 艷发,文以情变,絶唱高踪,久无嗣响。” 宋 王十朋 《蓬莱阁赋》序:“昔 元微之 作《州宅》诗,世称絶倡。”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至《岳阳楼》之‘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古今无不推为絶唱。”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絶唱,无韵之《离骚》矣。”
词语解释:私倡  拼音:sī chàng
私娼。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奸情》:“里中有佚女私倡,令方甲严行驱逐。”
词语解释:表倡  拼音:biǎo chàng
表率倡导。 元 王祯 《农书》卷四:“诚使人君能法 周成 、 汉文 之治,以表倡于上,公卿守令能法 龚 、 黄 诸贤之事,以奉承于下,省徭役以宽民力,驱游惰以趋农业,又何患民之不劝,田之不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