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句偈 拼音:jù jì
佛经唱词的句子。《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虽精理莹心,止於句偈。” 唐 刘禹锡 《送深法师游南岳》诗:“十方传句偈,八部会坛场。”词语解释:真偈 拼音:zhēn jì
指佛家的偈颂。 唐 刘禹锡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诗之二:“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中宵问真偈,有住是吾忧。”词语解释:金偈 拼音:jīn jì
佛所说的韵语。 唐 李白 《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序:“每口演金偈,舌摇电光。” 王琦 注:“佛所説之偈也。” 唐 陆龟蒙 《寒夜同袭美访北禅院寂上人》诗:“自是海边鸥伴侣,不劳金偈更降心。”词语解释:山偈 拼音:shān jì
僧人唱诵的偈语。 明 高启 《送邻僧淡云归笠泽》诗:“坐间山偈曾同説,别后邻鐘不共闻。”词语解释:宝偈 拼音:bǎo jì
(1).佛教语。对偈颂的敬称。《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一窥宝偈,庆溢心灵,三復幽宗,喜盈身意。”《法苑珠林》卷一○七:“晨朝宣宝偈,夕夜虔诚恭。近求出苦海,远念法身踪。” 唐 赵彦昭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
(2).道教亦借以指修炼的歌诀。《云笈七籤》卷五七:“四九宝偈,除诵守精,修奉太和,不亏不盈。”词语解释:妙偈 拼音:miào jì
佛教语。含意深远的偈语。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浴罢》:“《楞严》在牀头,妙偈时仰读。” 明 唐顺之 《同孟中丞游龙泉寺》诗之一:“方欣窥妙偈,遽拟谢尘踪。” 清 周亮工 《屴崱峰示永觉和尚》诗:“欲涤尘襟参妙偈,泉声未许静中闻。”参见“偈2语”。词语解释:禅偈 拼音:chán jì
佛教的偈颂。偈为梵语偈陀音译之略,义译为颂。偈语常用诗句形式,表达佛理、禅机。不论三言、四言或多言,一般都为四句。词语解释:贝叶偈 拼音:bèi yè jì
指佛经。 唐 姚合 《送清敬闍黎归浙西》诗:“自翻贝叶偈,人施福田衣。”参见“ 贝叶经 ”。
词语解释:贝叶经 拼音:bèi yè jīng
指佛经。古代 印度 人写经于树叶上,故称。 唐 钱起 《紫参歌》:“贝叶经前无住色,莲花会里暂留香。” 明 孙柚 《琴心记·空门遇使》:“菩提树下谈玄,忘补朝阳之衲;贝叶经边入定,搜空透笋之衣。” 清 王摅 《教坊老叟行》:“自此焚脩奉 西竺 ,禪榻长繙贝叶经。”亦作“ 贝多经 ”。 清 吴伟业 《生查子》词:“学写贝多经,自屑泥金粉。”词语解释:梵偈 拼音:fàn jì
佛经中的唱颂词。 南朝 陈 徐陵 《报德寺刹下铭》:“梵偈宵唱,云花昼翻。” 宋 林逋 《历阳寄金陵衍上人》诗:“骚吟未断云生褐,梵偈重开月照香。”词语解释:佛偈 拼音:fó jì
佛经中的颂词。多用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至多言为句,四句合为一偈。《红楼梦》第七一回:“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词语解释:青莲偈 拼音:qīng lián jì
即佛偈。佛经中的颂词。 明 高启 《夜闻吴女诵经》诗:“尼师曾教青莲偈,女伴徒为《白苧歌》。”词语解释:金人偈 拼音:jīn rén jì
谓慎言之戒。 唐 韩翃 《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诗:“笑説金人偈,閒听宝月诗。”参见“ 金人三缄 ”。
词语解释:金人三缄 拼音:jīn rén sān jiān
指人之慎言。语出《孔子家语·观周》:“ 孔子 观 周 ,遂入 太祖 后稷 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重言》:“於是奉 老氏 多败之戒,思金人三缄之义。”词语解释:圆通偈 拼音:yuán tōng jì
《楞严经》卷五:“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説偈言:‘直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后因称此偈语为“圆通偈”。词语解释:诗偈 拼音:shī jì
(1).诗和偈。 唐 拾得 《诗》之九:“我诗也是诗,有人唤作偈。诗偈总一般,读时须子细。”
(2).类似佛家偈颂的诗作。 宋 惠洪 《跋李商老诗》:“予至 石门 , 杲禪 出 商老 诗偈巨轴,读之茫然,知此道人盖滑稽翰墨者也。” 元 郭畀 《客杭日记·十月十三日》:“ 张景芳 送纸,求书 吴兴 虚彻道人 诗偈。”词语解释:雁门偈 拼音:yàn mén jì
指高僧所写之诗。 唐 鲍溶 《酬江公见寄》:“曾答 雁门 偈,为怜同社人。多惭 惠休 句,偕得此阳春。”参见“ 雁门僧 ”。
词语解释:雁门僧 拼音:yàn mén sēng
指 东晋 高僧 慧远 。 慧远 , 雁门郡 楼烦 人,曾主持 庐山 东林寺 ,善诗文,与 刘遗民 、 宗炳 、 慧永 等结白莲社。见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释慧远》。 唐 杜牧 《行次白沙馆先寄上河南王侍郎》诗:“歌惭渔浦客,诗学 雁门僧 。” 唐 灵澈 《远公墓》诗:“空悲 虎溪 月,不见 雁门僧 。”词语解释:颂偈 拼音:sòng jì
佛经中的唱颂词。《宋书·谢灵运传》:“法鼓朗响,颂偈清发。”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口占颂偈,立成如宿搆。传闻四散,士夫多往赴之。” 狄平子 《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既畅以正文,復申以颂偈。此衍十语为千百语之説也。”词语解释:郅偈 拼音:zhì jì
旗竿矗立貌。《汉书·扬雄传上》:“腾清霄而軼浮景兮,夫何旟旐郅偈之旖旎也?” 颜师古 注:“郅偈,竿杠之状也。”词语解释:笔偈 拼音:bǐ jì
仿照佛家偈语编成的书法口诀。词语解释:呗偈 拼音:bài jì
赞唱颂偈。 清 龚自珍 《正译六》:“凡见佛者,则有唄偈、乐器赞颂;问佛咨义,往往用偈颂。”词语解释:呼偈 拼音:hū jì
见“ 呼揭 ”。
词语解释:呼揭 拼音:hū jiē
亦作“ 呼偈 ”。 汉 时西域国名。《史记·匈奴列传》:“定 楼兰 、 乌孙 、 呼揭 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 匈奴 。”《汉书·陈汤传》:“会 汉 发兵送 呼韩邪单于 , 郅支 由是遂西破 呼偈 、 坚昆 、 丁令 。”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 呼偈 ,小国名,在 匈奴 北。”词语解释:墓偈 拼音:mù jì
指祭文,悼词。 沉鼎 《二十年岁月,三千里行程》:“二十年前,她( 许广平 )曾经手捧着‘致 鲁迅 夫子’的墓偈,流着眼泪,参加 鲁迅 的葬仪。墓偈上写着她的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