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取偿 拼音:qǔ cháng
谓得到补偿。《战国策·赵策三》:“是我失之於天下而取偿於 秦 也。” 叶圣陶 《倪焕之》九:“糜费,那更说不上了;消耗而有取偿,那里是糜费?”词语解释:酬偿 拼音:chóu cháng
报偿,偿还。 唐 元稹 《旱灾自咎贻七县宰》诗:“还填折粟税,酬偿貰麦邻。” 赵朴初 《塞鸿秋·咏文成金城公主》曲:“今朝彩带绕连枝,金桥拭目天堂俟。喜酬偿二女千秋志。”词语解释:有偿 拼音:yǒu cháng
关于为换取等价物而做出某事或给予某物的。例如:有偿合同。词语解释:负偿 拼音:fù cháng
欠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是前生宿世负偿伊,也须有还彻。”词语解释:清偿 拼音:qīng cháng
还清全部债务。《清会典事例·吏部·处分例》:“据称京官初膺外任,及京中候补州县等官,每多借官吏债使用……而所借债账,日久累重,无以清偿。” 茅盾 《子夜》十九:“﹝ 吴荪甫 ﹞忽然又想到房子已经抵出,如果到期不能清偿押款,那就免不了要乱烘烘地迁让。” 刘大白 《割麦过荒》诗:“欠租旧约,麦熟清偿。”词语解释:责偿 拼音:zé cháng
(1).索取赔偿。 宋 费衮 《梁谿漫志·江阴士人强记》:“一夕民家火作,凡所有之物,并文书皆烬焉。物主竞来索,数倍责偿。”
(2).催促交纳。《宋史·食货志上二》:“ 曹泳 为户部侍郎,责偿甚急。”《明史·食货志二》:“至或旧役侵欠,责偿新僉,一人逋负,株连亲属,无辜之民死於箠楚囹圄者几数百人。”词语解释:代偿 拼音:dài cháng
(1).代为偿还。《宋史·张汝明传》:“ 江阴 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 汝明 为鬻橐中装,代偿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爱惜满洲士卒》:“上尝憮然曰:‘吾廿年之久,始得获一 满洲 士卒之用,何可不厚卹也!’故当时时加赏卹,至为之代偿债务,凡抚字之术,无不备施。”
(2).当某个器官的组织发生病变时,由原器官的健全部分或其他器官来代替补偿它的功能。词语解释:质偿 拼音:zhì cháng
谓索要报酬。 宋 岳珂 《桯史·大散论赏书》:“余尝从 蜀 士大夫得其书,谓今世言功者,多约取而丰责,先事质偿,如宿逋然,神州未復,端坐此耳。”词语解释:贷偿 拼音:dài cháng
借贷和偿还。《魏书·释老志》:“尚书检诸有僧祇穀之处,州别列其元数,出入赢息,賑给多少,并贷偿岁月,见在未收,上臺録记。”词语解释:赔偿 拼音:péi cháng
由于自己的行动而使他人蒙受损失从而给予补偿。《元典章·户部二·分例》:“若有支使不应,即勒当该之人赔偿。”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相公,小人招不得,自古道东量西折,难教小人赔偿。”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六:“这还都是些小事,最叫人可恨的是把 喜富 赔偿群众损失这笔款,移到武委会用了。”词语解释:倍偿 拼音:bèi cháng
加倍偿还。《墨子·号令》:“事已,皆各以其价倍偿之。”
赔偿。倍,同“ 赔 ”。《水浒传》第五一回:“况兼我又无父母掛念,家私儘可倍偿。”《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为天火烧仓,朝廷将父革职,勒令倍偿。”词语解释:庚偿 拼音:gēng cháng
抵偿。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求乐无已,其得苦亦无已,后得之乐,果足与先受之苦相庚偿乎?”词语解释:追偿 拼音:zhuī cháng
(1).追索使偿还。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十四:“积岁负租及官物料价颇多,官府追偿,因而荡产。”《娱目醒心编》卷十一第三回:“原差带龟子上来,官府喝令重责四十,追偿赃物,妓女当官发卖。”
(2).偿还以往的欠债。《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前生结下此生寃,今世追偿前世债。”词语解释:还偿 拼音:huán cháng
犹偿还。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一折:“少不的寃债你还偿。” 徐玉诺 《一只破鞋》:“这可以还偿前日的赌帐了。”词语解释:陪偿 拼音:péi cháng
赔偿,偿还。陪,用同“ 赔 ”。 元 朱德润 《水深围》诗:“稻粮无种长菰蒲,民产陪偿官始准。”词语解释:酷偿 拼音:kù cháng
残酷报复。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此儿与陛下并后夙有深冤,以陛下积德,不能酷偿,故为劫恩爱,贼託掖庭,割父母之肝肠。”词语解释:检偿 拼音:jiǎn cháng
查究抵罪。《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随即将 王生 监禁狱中,尸首依旧抬出埋藏,不得轻易烧毁,听后检偿。”词语解释:报偿 拼音:bào cháng
(1).犹报复。《史记·匈奴列传》:“每 汉 使入 匈奴 , 匈奴 輒报偿。 汉 留 匈奴 使, 匈奴 亦留 汉 使,必得当乃肯止。” 章炳麟 《定复仇之是非》:“法律者所以惩后,非代为被害者报偿。”
(2).犹报答;补偿。 贺敬之 《放声歌唱》诗:“我们的鲜血得到了报偿,后来的同志们实现了我们的理想。”《花城》1981年第6期:“我不需要他的任何报偿,就这,我已感到足够了。”
(3).犹报应。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因果报偿,未或有爽。”词语解释:抵偿 拼音:dǐ cháng
以价值相等的事物赔偿或补偿。 明 焦竑 《玉堂丛语·献替》:“ 孚敬 以为 延龄 杀人抵偿当,而坐之反,族,不可。”《红楼梦》第一一八回:“连日在外又输了好些银钱,无所抵偿,便和 贾环 借贷。”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序》:“ 宙士 遂创造了女人,用以给苦恼于人间,以抵偿‘火’的恩赐。”词语解释:无偿 拼音:wú cháng
没有代价的;没有报酬的。如:无偿服务,无偿援助等。词语解释:补偿 拼音:bǔ cháng
赔偿;抵销损耗。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十四:“补偿曰赔。以物相偿曰赔,古谓之备(平声)。《北齐书》 高欢 立法:盗私家十备五,盗官家十备三。” 茅盾 《子夜》十二:“他们下了决心要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从那九个厂里榨取他们在交易所里或许会损失的数目;这是他们唯一的补偿方法!”词语解释:如愿以偿 拼音:rú yuàn yǐ cháng
谓愿望得到实现。 孙中山 《救国之急务》:“予敢确言君等之最上要求,必可得如愿以偿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三节:“ 皎然 死后,有文集十卷,宰相 于頔 作序, 唐德宗 敕写其文集藏于秘阁,这样的遭遇,文士都觉得很光荣, 皎然 一生求名也就算是如愿以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