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偏傍 拼音:piān bàng
(1).偏旁。 唐 皇甫湜 《答李生第二书》:“书字未识偏傍,高谈 稷 契 ;读书未知句度,下视 服 郑 。” 宋 曾巩 《读书》诗:“端忧类童稚,习书倒偏傍。”详“ 偏旁 ”。
(2).不正。指旁门左道。 北齐 颜子推 《颜氏家训·风操》:“偏傍之书,死有归杀。” 王利器 集解:“ 卢文弨 曰:‘偏傍之书,谓非正书。’案:即谓旁门左道之书。”
偏偏靠近。 宋 姚宽 《西溪丛语》下:“《南部烟花録》,文极俚俗。又载 陈后主 诗云:‘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此乃 唐 人 方棫 诗。” 元 杨果 《洛阳怀古》诗:“山势忽从平野断,河声偏傍故宫哀。”
词语解释:偏旁 拼音:piān páng
(1).汉字合体字的组成部分。旧称左为偏,右为旁。今泛称合体字的左右上下任何一部分为偏旁。 唐 颜真卿 《干禄字书序》:“偏旁同者,不復广出。” 宋 姜夔 《续书谱》:“然 柳氏 大字,偏旁清劲可喜,更为奇妙。”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字因上下相涉而加偏旁例》:“字有本无偏旁,因与上下字相涉而误加者。如《诗·关雎篇》:‘展转反侧。’展字涉下转字而加车旁。”
(2).指旁屋侧室。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礼:诸侯薨於路寝,大夫卒於适室。死生有命,本无偏旁可避者。”词语解释:近傍 拼音:jìn bàng
接近;靠近。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弓弩如何近傍,铁棒浑如遮箭牌。”《水浒传》第二十回:“ 梁山泊 好汉,十分英雄了得,无人近傍得他,难以收捕。” 清 蒲松龄 《阴雨连朝》诗:“东风迟日燕来初,近傍湖亭僦一庐。”词语解释:相傍 拼音:xiāng bàng
(1).靠近;依傍。《水浒传》第二三回:“那时已有申牌时分,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自己与 王惠 ,短拨着牲口骑了,相傍而行。”《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待到明年家乡原野的迎春花开,我一定会相傍在你的身旁。”
(2).谓男女相配。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我才卿貌,今生合该相傍。”词语解释:偎傍 拼音:wēi bàng
挨近;紧靠。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旋暖熏鑪温斗帐,玉树琼枝迆邐相偎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奉雉》:“﹝ 贾 妻﹞言次,因 贾 出门不相告语,偎傍之际,颇有怨懟。” 清 董儒龙 《念奴娇》词:“犹记初泛年时,香消粉袖,偎傍妆台侧。” 郭沫若 《虎符》第二幕:“二人奔至神祠前,即相偎傍。”词语解释:依傍 拼音:yī bàng
(1).依靠。 宋 梅尧臣 《汝坟贫女》诗:“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寃》:“元来 焦氏 要依傍 焦榕 ,却搬在他侧边的小巷中,相去只有半箭之远。”《红楼梦》第三回:“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前已遣了男女船隻来接。” 张天翼 《报复》:“依傍了未婚夫,你就象强了起来似的。”
(2).参照;模仿。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 斯 又作《仓頡篇》……皆依傍大篆,或加省约,谓之小篆。”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依傍前人,改成新法,非其善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罗台山》:“其为文,陋摹拟,絶依傍,多发明物则精思,而依於规矩。” 金一 《文学观》:“著书之业,真能独立改制而无所依傍者,经籍所志,多不过五六人。”词语解释:身傍 拼音:shēn bàng
身边。《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只有孽龙与真君独战,回头一看,蛟党无一人在身傍,也只得跳上云端,化一阵黑风而走。”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道觋》:“俺仙家有禁方,小小灵符,带在身傍,教他刻下人无恙。”词语解释:亲傍 拼音:qīn bàng
亲近偎傍。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三折:“见 貂蝉 羞答答身子儿难亲傍。”《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这里 权翰林 正要亲傍,堆下笑来,买将上来,唱个肥喏道:‘妹子,拜揖了。’”词语解释:倚傍 拼音:yǐ bàng
(1).取法;因袭。《晋书·王彪之传》:“是时 温 ( 桓温 )将废 海西公 …… 彪之 既知 温 不臣迹已著,理不可夺,乃谓 温 曰:‘公阿衡皇家,便当倚傍先代耳。’” 唐 元稹 《乐府古题序》:“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復倚傍。” 梁启超 《近世文明初祖倍根笛卡儿之学说》:“盖自中世以来,学者惟倚傍前人,莫能自出机杼。”
(2).扶持,照顾。《鹤林玉露》卷十引 宋 梅尧臣 《汝坟贫女》诗:“ 汝 坟贫家女,行哭音悽愴。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持杖。勤勤嘱四邻,幸愿相倚傍。”今本《梅尧臣集》作“依傍”。
(3).依靠;依据。《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王孙公子倚傍着祖宗势要,顶戴着先人积攒下来的钱财,不知稼穡,又无甚事业。”
(4).谓依附,投靠。参见“ 倚傍门户 ”。 谢觉哉 《学会想、问和做》:“先谈‘想’吧!‘想’要有倚傍、有路数,凭空是想不出什么的。”
(5).旧时女子谓托身,许嫁。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投胎误,悔落水中央。怕没个才人相倚傍。”词语解释:边傍 拼音:biān bàng
(1).犹旁边。《敦煌变文集·董永变文》:“三个女人同作伴,奔波直至水边傍。”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四折:“又见他腹中饥饿,权避在芦苇边傍。” 明 冯梦龙 《万事足·醉笔遣神》:“判官你在边傍站立,是我 陈相公 到来,也该稟説一声。”
(2).边缘。 明 冯梦龙 《万事足·涂画生嗔》:“情知是你两公郎,与侍儿不犯边傍。”词语解释:骈傍 拼音:pián bàng
犹重复。 宋 苏辙 《和子瞻读道藏》:“道书世多有,吾读《老》与《庄》,《老》《庄》已云多,何况其駢傍。”词语解释:资傍 拼音:zī bàng
依附;依傍。 明 刘元卿 《贤奕编·闲抄上》:“即 吕圣功 之清浄, 李太初 之冲雅, 王孝先 之沉毅,其学所入虽不同,固各有所得,非卤卤莽莽,直任性资傍名谊为者也。”词语解释:阿傍 拼音:ā bàng
见“ 阿旁 ”。
词语解释:阿旁 拼音:ē páng
亦作“ 阿傍 ”。 梵语。地狱中鬼卒名。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何澹之 , 东海 人, 宋 大司农,不信经法,多行残害。 永初 中,得病,见一鬼,形甚长壮,牛头人身,手执铁叉,昼夜守之……相识沙门 慧义 ,闻其疾往候; 澹之 为説所见, 慧义 曰:‘此是牛头阿旁也。’”《法苑珠林》卷十一:“如《婆沙论》中名不自在,谓彼罪人为狱卒阿傍之所拘制,不得自在,故名地狱。”词语解释:胡诌乱傍 拼音:hú zhōu luàn bàng
吹牛,信口开河。例如:那寡妇在屋里也听见了,开始以为孔驰仁胡诌乱傍,而且也听不十分懂,后来越听越觉着并非单纯虚张声势,于是也慌了神。——古立高《隆冬》词语解释:靠傍 拼音:kào bàng
(1).依傍,依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双 荷 ﹞对 朱三 説:‘我与你失了这泰山的靠傍,今生再无好日子了。’” 叶圣陶 《一生》:“如今逃了出去,靠傍谁呢?”
(2).指可以依靠的人。《儒林外史》第四五回:“这都是令兄太自傲处,及到弄出事来,却又没有个靠傍。” 叶圣陶 《秋》:“一个人总得有个靠傍;如果生下一男半女,不就什么都放心了么?”词语解释:椫傍 拼音:shàn bàng
亦作“ 樿旁 ”。 棺材。《庄子·人间世》:“ 宋 有 荆氏 者,宜楸柏桑……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樿傍者斩之。” 成玄英 疏:“樿旁,棺材也。亦言:棺之全一边而不两合者谓之樿旁。”词语解释:侵傍 拼音:qīn bàng
侵犯,侵凌。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二折:“较了数箇贼汉把我相侵傍,阿马想波,这恩临怎地忘。” 元 宫天挺 《七里滩》第一折:“饭装的皮袋偏肥胖,衣穿的寒暑难侵傍。”《水浒传》第一一三回:“近来一冬,都学得些水势,因此无人敢来侵傍。”词语解释:俍傍 拼音:liáng bàng
走路不稳,跌跌撞撞。《古文苑·王延寿〈梦赋〉》:“於是三三四四,相随俍傍而歷僻。” 章樵 注:“俍傍,行不正貌。”词语解释:拢傍 拼音:lǒng bàng
接近。《西游记》第六回:“ 二郎 见他变得低贱……故此不去拢傍。”词语解释:带傍 拼音:dài bàng
依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城缘山为墉,周十二里一百一十步,东西北三面,皆带傍深谷,南临大江。”词语解释:筑舍道傍 拼音:zhù shè dào bàng
犹言筑室道谋。比喻人多口杂,办不成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七年》:“此所谓筑舍道傍,无时可成。” 胡三省 注:“《诗》曰: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参见“ 筑室道谋 ”。
词语解释:筑室道谋 拼音:zhù shì dào móu
盖房子,同过路的人商量。喻己无主见,东问西问,人多言杂,必难成事。《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毛 传:“溃,遂也。” 郑玄 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梁启超 《中国立国大方针》:“夫政治计划,由少数有经验之士当机立断,与由多数程度不齐之人筑室道谋,为道孰愈。”亦省作“ 筑室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盈廷筑室,蜩螗羹沸。”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四:“而一时筑室之议,反以开衅责 文忠 。”词语解释:一空依傍 拼音:yī kōng yī bàng
指在艺术、学术等方面独创而全不摹仿。 王国维 《宋元戏曲考》第十二章:“ 关汉卿 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 元 人第一。” 赵朴初 《古为今用的光辉典范》:“ 毛主席 的词,一面尽量利用词调的格律以保存词体的节奏美,同时又一空依傍,挥洒自如。”词语解释:牛头阿傍 拼音:niú tóu ā bàng
见“ 牛头阿旁 ”。
词语解释:牛头阿旁 拼音:niú tóu ē páng
亦作“ 牛头阿傍 ”。亦作“ 牛首阿旁 ”。
(1).佛教谓地狱中的鬼卒。语本《五苦经》:“狱卒名阿帝,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法苑珠林》卷八四引《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牛头阿傍,以三股铁叉,叉人内著鑊汤中,煮之令烂。”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李孝寿》:“贵人就坐,女妓环列左右,忽拊掌一声,悉变为牛头阿旁之属,奇形丑貌,可怖可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薨》:“﹝ 魏经歷 ﹞言一出,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 吕湛恩 注:“牛首阿旁,恶鬼名。”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 印度 的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
(2).喻指凶恶可怖的人。《新唐书·路岩传》:“俄与 韦保衡 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琴心 ﹞最后为 李 姓者挟持,牵连入狱,虽缘情得保,犹守以牛头阿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