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五歌平声 [guō guò,经过][hé huó huo,和平][mó,琢磨][hé,荷花][suō][偏颇,形词][suō][nā nuó][tuō][cuó][详注1][音駝。逶迤,行貌。本作迱。][详注2][音騾。瓠瓢也。又与蠃通][cuó,酂城][媕娿,不決也][详注3][wō][bō bo][详注4][详注5][嵒齬,山勢也][cuó][姓][同沱]妿[同峨][luó][duō][guō wō][详注6]娿


注1:蛇 音移。【詩·召南】委蛇委蛇。【箋】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莊子·庚桑楚】與物委蛇,而同其波。【焦氏·易林】委蛇循河,至北海涯。又【韻補】龍蛇之蛇,亦讀爲移。【詩·小雅】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大人占之。蛇字叶上羆字、下之字韻。
注2:傩 nuó,音那。指古迎神赛会。如傩神,迷信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
注3:蠃 音騾。蜯屬。【爾雅·釋魚】蠃,小者蜬。【註】蠃,大者如斗,出日南漲海中,可以爲酒杯。
注4:酇 《集韻》才何切,音嵯。《前漢·地理志》沛郡有酇縣。《註》莽曰贊治。應劭曰音嵯。又與醝通。《周禮·天官·酒正·三曰盎齊註》如今酇白也。
注5:番 音婆。鄱阳豫章县。《史记·伍子胥传》阖闾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注》索隐曰:盖鄱阳也。
注6:蜗 《韵会》公蛙切,音騧。与娲通。《礼·明堂位》女蜗之笙簧。
首字词组
傩鼓傩声傩礼傩神傩禳   
傩舞傩逐傩祓傩戏    

词语解释:傩鼓  拼音:nuó gǔ
谓驱逐疫鬼仪式中敲击的鼓声。 宋 陆游 《朝中措·梅》词:“鼕鼕儺鼓饯流年,烛焰动金船。”
词语解释:傩舞  拼音:nuó wǔ
古代举行大傩仪式时所跳的舞。源于原始巫舞,为 中国 最古老的舞蹈形式之一。舞者头戴面具,手执戈盾斧剑等兵器,作驱赶扑打鬼怪之状。参阅《后汉书·礼仪志中》《新唐书·礼乐志六》
词语解释:傩声  拼音:nuó shēng
驱傩仪式中驱逐疫鬼的呼号之声。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驱傩》:“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冂作‘儺、儺’之声,以除逐也。” 唐 姚合 《除夜》诗之二:“儺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词语解释:傩逐  拼音:nuó zhú
指驱逐疫鬼仪式中所唱的歌。 明 徐渭 《陈山人墓表》:“其所自娱戏者,虽琐至 吴 歈 越 曲,緑章释梵,巫史祝咒,擢歌菱唱,伐木輓石,薤辞儺逐……靡不穷态极调。”
词语解释:傩礼  拼音:nuó lǐ
大傩之礼。古代在腊月举行的驱除疫鬼的仪式。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喜起庆隆二舞》:“又於庭外丹陛间,作虎豹异兽形,扮八大人骑禺马作逐射状,颇沿古人儺礼之意,谓之《喜起舞》。” 欧阳予倩 《唐代舞蹈》第二章第六节:“行傩礼时,要选五百名年龄在十二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孩子,穿上红衣服,戴上假面具,扮作‘侲子’。”
词语解释:傩祓  拼音:nuó fú
驱逐疫鬼,祓除灾邪。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大戏节戏》:“又演 目犍连 尊者救母事,析为十本,谓之《劝善金科》,於岁暮奏之,以其鬼魅杂出,以代古人儺祓之意。”
词语解释:傩神  拼音:nuó shén
驱除疫鬼的神。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岁暮年末,居民便装饰红衣傩神于家中正屋,捶大鼓如雷鸣。”
词语解释:傩戏  拼音:nuó xì
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以及湖北西部山区。戴柳木面具的演员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节日演出
词语解释:傩禳  拼音:nuó ráng
谓用驱傩禳祭的方式以驱除疫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