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僻处  拼音:pì chǔ
置身于或处于偏远的地方。《战国策·燕策》:“寡人蛮夷僻处,虽大男子,裁如婴儿,言不足以求正,谋不足以决事。”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表》:“至止之日,驰心輦轂,僻处西馆,未奉闕庭。” 茅盾 《子夜》三:“她们那座僻处 沪 西的大公园近旁的校舍,似乎也就很象那样的境地。”
僻静的地方。如:找个僻处谈谈。词语解释:僻陋  拼音:pì lòu
(1).谓地处僻远,风俗粗野。《荀子·王霸》:“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 文翁 ﹞见 蜀 地僻陋,有蛮夷之风。”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彼僻陋小羌,窃诱我民,以益其众。” 明  李贽 《答骆副使书》:“新邑僻陋实甚,然为居食计,则可保终老,免逼迫之忧。” 鲁迅 《彷徨·孤独者》:“山村僻陋,这些事便算大家都要打听的大新闻。”
(2).偏僻简陋。《南史·张种传》:“ 太建 初,女为 始兴王 妃,以居处僻陋,特赐宅一区。” 唐  白行简 《李娃传》:“不见责僻陋,方将居之,宿何害焉!”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五章:“没有火车的时候,这公共场所反而是个寂寞僻陋的去处。”
(3).谓性情偏执,见识浅陋。《庄子·知北游》:“天知予僻陋慢訑,故弃予而死。”《韩诗外传》卷一:“吾野鄙之人也,僻陋而无心,五音不知,安能调琴。” 清  刘大櫆 《海日楼诗集序》:“夫昔之诗人,狭隘而僻陋,中之所藴者浅,故外之所著者微。”词语解释:僻地  拼音:pì dì
偏僻地方。 唐  张说 《冯潘州墓志铭》:“远居僻地,代为右族。”《清史稿·阿济格传》:“ 辅政德豫亲王 征流寇至 庆都 ,潜身僻地。”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三》:“此外自大埠以至僻地,还不知有多少奇谈。”词语解释:僻性  拼音:pì xìng
怪僻的性格。 唐  姚合 《拾得古砚》诗:“僻性爱古物,终岁求不获。昨朝得古砚, 黄河 滩之侧。” 明  查士标 《雪后同方宝臣张谐石游北固》诗:“僻性从来厌市闤,投閒山寺岁将残。” 王西彦 《乡下朋友》:“这是他的僻性,房子必须安排整齐洁浄,饶有诗趣,才能够安心定神。”词语解释:僻巷  拼音:pì xiàng
偏僻小巷。 唐  于鹄 《题邻居》诗:“僻巷邻家少,茅簷喜并居。” 宋  曾巩 《送周屯田序》:“约居而独游,散弃乎山墟林莽、僻巷穷閭之间。”《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不论你走到一个僻巷里面,总有一个地方悬着灯笼卖茶。”词语解释:僻远  拼音:pì yuǎn
(1).偏僻荒远。《楚辞·九章·涉江》:“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史记·六国年表序》:“ 秦 始小国僻远,诸 夏 宾之。” 宋  苏辙 《御试制策》:“贤才良士以为此僻远之处而不肯往。” 王统照 《一栏之隔》:“我们僻远的乡村中也知道了这种消息。”
(2).指远离。 清  黄宗羲 《祭万悔庵文》:“予所居僻远城市,亦不乏四方之客。”词语解释:僻郡  拼音:pì jùn
边远的郡。 唐  韩愈 《韦侍讲盛山十二诗序》:“人谓 韦 侯美士,考功显曹, 盛山 僻郡,夺所宜处,纳之恶地,以枉其材, 韦侯 将怨且不释矣。” 宋  韩琦 《壬辰重九即席》诗:“退求僻郡疑邀宠,甘老穷边似好权。”词语解释:僻左  拼音:pì zuǒ
人用右手为常,用左手为僻,故称偏僻之地为僻左。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 宋  王禹偁 《躬弩》诗:“罚郡在僻左,时清政多闲。”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独 西臧 为僻左。”词语解释:僻学  拼音:pì xué
谓未能博学,见闻寡陋。 宋  陆游 《林间书意》诗之二:“不读狐书真僻学,未登鬼籙且閒游。” 宋  陆游 《自嘲》诗:“僻学论交少,贫居卜地偏。”词语解释:僻好  拼音:pì hǎo
偏爱。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适值 河东  李明府  景俭 在 江陵 时,僻好僕诗章,谓为能解,欲得尽取观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 泰兴 有 贾生 者,食餼於庠,而僻好符籙禁咒事。”词语解释:僻径  拼音:pì jìng
荒僻小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半途失足,堕枯井中,既在旷野僻径,又家家守岁,路无行人,呼号嗌乾,无应者。”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僻径缠藤蔓,微阴度涧瀍。”词语解释:僻静  拼音:pì jìng
偏僻清静。《朱子语类》卷一二○:“如人当纷争之际,自去僻静处坐,任其如何,彼之利害长短,一一都冷看破了。”《水浒传》第四二回:“是夜月色朦朧,路不分明, 宋江 只顾拣僻静小路去处走。”《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那 燕北闲人 便隐在一个僻静去处一同瞻仰。” 康濯 《春种秋收·我的两家房东》:“他们都在枣树林僻静角落里说话。”词语解释:僻路  拼音:pì lù
偏僻的道路。 唐  杜甫 《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泊于方田》诗:“孤舟增鬱鬱,僻路殊悄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有一札及少物欲致京中,僻路苦无书邮。今遇君甚幸。”词语解释:僻壤  拼音:pì rǎng
偏僻荒远的地方。 宋  曾巩 《叙盗》:“穷乡僻壤,大川长谷之间,自中家以上,日昊持钱,无告糴之所。” 明  唐顺之 《信丰训导殷君墓志铭》:“ 赣 在岭上, 信丰 尤僻壤,仕宦絶少。” 清  顾炎武 《钱粮论上》:“至於遐陬僻壤,舟车不至之处,即以什之三徵之而犹不可得。” 鲁迅 《热风·估“学衡”》:“穷乡僻壤的中学生成绩,恐怕也不至于此的了。”词语解释:僻幽  拼音:pì yōu
指荒僻幽远的地方。 唐  王昌龄 《送任五之桂林》诗:“羇谴同繒纶,僻幽闻虎豹。”词语解释:僻县  拼音:pì xiàn
偏僻边远的县。 前蜀  韦庄 《过内黄县》诗:“僻县不容投刺客,野陂时遇射鵰郎。”词语解释:僻书  拼音:pì shū
冷僻的书籍;极罕见的书籍。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温庭筠》:“ 令狐綯 曾以旧事访於 廷筠 ,对曰:‘事出《南华》,非僻书也。’”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三:“ 唐  高祖  太宗  武德  贞观 初,因 隋 制以吏部典选,后人滋多,判目近浅,乃採经籍古义、僻书隐言以试之,唯恐选人之知。”《明史·李昌祺传》:“预修《永乐大典》,僻书疑事,人多就质。” 鲁迅 《二心集·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两浙古本考》虽然并非僻书·但中学生诸君也并非专治文学史者,恐怕未必有暇涉猎。”词语解释:僻野  拼音:pì yě
荒僻的荒野词语解释:僻小  拼音:pì xiǎo
偏僻狭小。《尸子·劝学》:“ 桓公 之举 管仲 , 穆公 之举 百里 ,此其德也,此所以国甚僻小,身至秽污,而为政於天下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考经承》:“故僻小省分,荒凉州县,凡奉到上行,经承作稿,每至蒙此而下,竟自阁笔。”词语解释:僻错  拼音:pì cuò
(1).谓邪僻乖张。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 王文度 弟 阿智 ,恶乃不翅,当年长而无人与婚; 孙兴公 有一女,亦僻错,又无嫁娶理,因诣 文度 求见 阿智 。”
(2).差错。 唐  无名氏 《刘黑闼解嘲人语》诗:“水恶,头如镰杓尾如凿,河里搦鱼无僻错。”词语解释:僻见  拼音:pì jiàn
偏见。 明  唐顺之 《与王遵岩参政书》:“近来有一僻见,以为三代以下之文,未有如 南丰 ,三代以下之诗,未有如 康节 者。” 孙中山 《中华民国布告各友邦书》:“ 有明 失败, 满 夷入主,本其狭隘之心胸,自私之僻见,设为种种政令,固闭自封。” 郭沫若 《我的童年》三:“伯叔辈有他们的僻见,虽然同居,和我很少发生关系。”词语解释:僻说  拼音:pì shuō
偏颇的言论。《新唐书·黎干传》:“今 頎 、 崇敬 革天对,易祖庙,事之大者不稽於古,难以疑文僻説定之。”词语解释:僻近  拼音:pì jìn
偏近,靠近。 唐  杜甫 《夏日李公见访》诗:“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词语解释:僻境  拼音:pì jìng
偏僻的境地。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因率精鋭卒一千五百人,裹粮怀刃,於山岭僻境绕道入 伊犁 ,乘其不备,夤夜突入其幕。”词语解释:僻陬  拼音:pì zōu
荒远偏僻的角落。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应谐》:“ 中和里 ,僻陬也。居民多老死不见官府。”词语解释:僻滥  拼音:pì làn
谓偏颇失实。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三国》其文之以代降也,若歷阶而下也……《唐》、《宋》、《辽》、《金》僻滥,不称史矣。”词语解释:僻淫  拼音:pì yín
邪僻淫佚。《墨子·节葬下》:“是以僻淫邪行之民,出则无衣也,入则无食也。”《鬼谷子·中经》:“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 汉  贾谊 《新书·辅佐》:“辨其民人之众寡,政之治乱,率意道顺,僻淫犯禁之差第;天子巡狩则先循於其方。”词语解释:僻隐  拼音:pì yǐn
谓冷僻幽隐而不易见。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上》:“近 杨用修 诗话,旁蒐僻隐,不遗餘力。”词语解释:僻违  拼音:pì wéi
乖僻不合。《荀子·修身》:“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僻违。”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地产之药,方家之书,媲寒配温,僻违怪迂。” 章炳麟 《论式》:“自餘能事,尽於送往事居,不失倨侮,以甄名理,则僻违而无类,以议典宪,则支离而不驯。”词语解释:僻滞  拼音:pì zhì
偏执拘泥。《新唐书·元稹传》:“又以僻滞华首之儒备侍直、侍读,越月踰时不得召。”词语解释:僻鄙  拼音:pì bǐ
偏执鄙陋。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对》:“好仁厚而恶浅薄,就善人而远僻鄙,则心悦矣。”词语解释:僻穴  拼音:pì xué
偏僻的洞穴。《晋书·陶璜传》:“虽前后征讨,翦其魁桀,深山僻穴,尚有逋窜。”词语解释:僻经  拼音:pì jīng
非正统的经训。 宋  司马光 《论风俗札子》:“将来程式若有僻经妄説,其言涉 老  庄 者,虽復文辞高妙,亦行黜落。”词语解释:僻时  拼音:pì shí
犹言背时。《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把俺们这僻时的货儿都打到赘字号听题去了。”词语解释:僻数  拼音:pì shù
僻陋的技巧。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阴阳农圃,浅机僻数,人所易窥。”词语解释:僻语  拼音:pì yǔ
怪僻的语言。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至如《尧典》、《舜典》、《禹贡》、《洪范》之类,明白显达,无一僻语。”词语解释:僻邪  拼音:pì xié
邪恶。亦指奸邪不正的人。 汉  贾谊 《新书·先醒》:“乃退僻邪而进忠正。”词语解释:僻谬  拼音:pì miù
乖僻荒谬,违背正理。《宋书·礼志二》:“古之诸侯众子,犹以尊厌;况在王室,而欲同之士庶,此之僻谬,不俟言而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是以 桓谭 疾其虚伪, 尹敏 戏其深瑕, 张衡 发其僻谬, 荀悦 明其诡诞,四贤博练,论之精矣。”《南史·裴松之传》:“今宜準经誥,凡诸僻谬,一皆详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著述·献书被斥》:“ 东昌府 通判 傅宽 进《太极图説》,上谓僻谬悖理,斥之勿令误后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而不化,至昏憒僻谬,貽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词语解释:僻净  拼音:pì jìng
偏僻清净。《水浒传》第一一九回:“今既大事已毕,欲同主人纳还原受官誥,私去隐迹埋名,寻箇僻浄去处,以终天年。”《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他要进去,你可另引他到后面僻浄房内去。”《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当下两人走出来,到一个酒楼上,拣了一个僻浄座头坐下。”词语解释:僻窎  拼音:pì diào
荒僻深邃。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王天冲》:“山故僻窵,羣盗啸聚,樵採絶跡。”词语解释:僻涂  拼音:pì tú
邪道。《旧唐书·韩愈张籍等传赞》:“ 愈翱 挥翰,语切典坟……僻涂自噬, 刘  柳 诸君。”词语解释:僻老  拼音:pì lǎo
孤陋而年老。 唐  元稹 《论教本书》:“近制宫僚之外,往往以沉滞僻老之儒充侍书侍读之选。”词语解释:僻论  拼音:pì lùn
不正确的言论。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惟有阴阳五行之僻论,跋扈於学界。”词语解释:僻缓  拼音:pì huǎn
冷僻而非急需。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 华嶠 《汉书》軼矣。然 隋 得一十七卷存焉, 唐 得三十一卷存焉,即残闕僻缓之书,弗忍弃也。”词语解释:僻行  拼音:pì xíng
不正当的爱好或行为。《韩非子·八说》:“慈母之为弱子也,爱不可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随师,有恶病,使之事医。”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诗家多大话,读者喜荒唐;花柳轻浮句,偏私浅嫩肠。薰陶成僻行,习惯变庸常。学业精於择,勉哉性理章。”词语解释:僻阻  拼音:pì zǔ
偏远阻塞。 元  刘壎 《隐居通义·水心论佛学》:“夫西戎僻阻,无有忠信礼义之教。”词语解释:僻放  拼音:pì fàng
怪僻放恣。 唐  戴叔伦 《意林·序》:“有疏通广博洁浄符信之要,无僻放拘刻譤蔽邪盪之患。”词语解释:僻诡  拼音:pì guǐ
邪僻诡诈。 明  陈子龙 《储将才议》:“最僻诡不可用者,我借事诛之。”词语解释:僻脱  拼音:pì tuō
灵活轻捷。《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僻脱承便,盖象戎兵。” 吕延济 注:“言蹴鞠之徒,便僻轻脱,承敌人之便,以求其胜,此乃如戎兵之事。”词语解释:僻绝  拼音:pì jué
谓地方偏僻,交通隔绝。 宋 曾巩 《馆阁送钱纯老知婺州诗序》:“而顾请一州,欲自试于川穷山阻僻絶之地,其志节之高,又非凡才所及。” 宋 曾巩 《筠州学记》:“ 筠 为州,在大 江 之西,其地僻絶。” 明 唐顺之 《赠宜兴尹林君序》:“自食其土,不游贾於四方,而四方贾人亦以僻絶罕至其地。”词语解释:僻固  拼音:pì gù
偏执,固执。 宋  欧阳修 《梅圣俞墓志铭》:“至於他文章皆可喜,非如 唐 诸子号诗人者僻固而狭陋也。”词语解释:僻峤  拼音:pì qiáo
偏僻的山乡。《宋史·何异传》:“陛下閔念飢民,药病殯死,遐荒僻嶠,安得实惠?”词语解释:僻奥  拼音:pì ào
奇僻古奥;生僻深奥。 明  杨慎 《杨炯称王勃》:“所谓九知者,盖用《汉书》九变,復贯知言之选之语也。其僻奥如此。” 清  黄宗羲 《泽望黄君圹志》:“其诗初喜僻奥,余一变而之冷淡, 泽望 亦变其文。”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誓、誥则杂以方言,使之易晓,辞不通今,若有僻奥,而大指所归,示生人之利害。”词语解释:僻安  拼音:pì ān
偏安。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长陵所赏书画家》:“是残山剩水, 宋 僻安之物也,何取焉!”词语解释:僻字涩句  拼音:pì zì sè jù
冷僻的字、词和晦涩的文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使人读之,胸臆间格格不纳,殊不爽朗。” 清  曾国藩 《复陈右铭太守书》:“或乃竞为僻字涩句,以骇庸众,斲自然之元气,斯又才士之所同蔽,戒律之所必严。”词语解释:僻志  拼音:pì zhì
邪念。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是故僻志萌,则僻事作。”词语解释:僻侧  拼音:pì cè
偏;倾斜。 唐  柳宗元 《斩曲几文》:“勾身陋狭,危足僻侧。支不得舒,胁不遑息。”词语解释:僻嗜  拼音:pì shì
对某种事物有特异嗜好。 清  唐甄 《潜书·破祟》:“似德是德,似道是道,以至好色、好利,僻嗜、宴安,皆内祟也。”词语解释:僻倪  拼音:pì ní
城上女墙,有箭孔,可望城外远处,称为“僻倪”。《左传·宣公十二年》“守陴者皆哭” 晋  杜预 注:“陴,城上僻倪。” 孔颖达 疏:“陴,城上小墙。僻倪者,看视之名。” 杨伯峻 注:“陴,城上女墙也。亦曰陴倪。”参见“ 俾2倪 ”。词语解释:僻介  拼音:pì jiè
(1).犹言远在。 唐  柳宗元 《邕州马退山茅亭记》:“是亭也,僻介 闽 岭,佳境罕到,不书所作,使盛跡鬱堙,是貽林涧之媿。”
(2).偏执耿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赋性僻介,素不与内侍往还。”词语解释:僻事  拼音:pì shì
(1).邪僻之事。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是故僻志萌,则僻事作。”
(2).不习见常用的故实;僻典。 宋  许顗 《彦周诗话》:“然前辈 杨 、 刘 、 李 、 宋 最号知僻事,岂不知读《汉官仪注》而疑之耶?” 元  林坤 《诚斋杂记》卷上:“ 唐 末有 乔子旷 者,能诗,喜用僻事,时人谓之狐穴诗人。” 清  戴名世 《吴他山诗序》:“﹝君之诗﹞僻事以为奥,奇字以为古乎?”词语解释:僻狭  拼音:pì xiá
偏僻狭隘。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此僻狭之国,蛮夷之民,大夫何索,然若不辱,乃至於此。”词语解释:僻涩
亦作“ 僻涩 ”。  冷僻晦涩。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李洞 诗﹞时人但誚其僻澁,而不能贵其奇峭,唯 吴子华 深知。”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卷六:“ 樵 之文实牵强僻澁,气象絶不类 韩 作,而过自称许。”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六长》:“麄卤求笔,一也。僻涩求才,二也。细巧求力,三也。狂怪求理,四也。无墨求染,五也。平画求长,六也。”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一变为 袁中郎 兄弟之詼谐,再变为 钟伯敬  谭友夏 之僻涩,三变为 陈仲醇  程孟阳 之纤佻。” 邓方 《论诗》诗:“愿言嗣 玉谿 ,自知乃自怜,流易与僻澁,两两俱失焉。”词语解释:僻王  拼音:pì wáng
邪僻不正的国君。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国之庸主,不諡灵繆,为幸已多。”《新唐书·马周传》:“臣歷观 夏 、 商 、 周 、 汉 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餘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积德累业,恩结於人,岂无僻王,赖先哲以免。”词语解释:僻然  拼音:pì rán
倾侧貌。《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被强人捽住,用刀背剁铡,喑气一口,僻然倒地。”词语解释:僻秘  拼音:pì mì
隐秘罕见。 清  龙辅 《龙辅女红馀志·自序》:“鄙观载籍,颇多僻祕。”词语解释:僻怪  拼音:pì guài
奇异而少见。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六:“其他多僻怪不可晓。”词语解释:僻恣  拼音:pì zì
怪僻而纵恣。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二》:“自 偃 之后,诸公主行多僻恣者矣。”词语解释:僻儒  拼音:pì rú
见闻狭隘浅陋的儒士。《宋书·王微传》:“常谓生遭 太公 ,将即 华士 之戮;幸遇 管叔 ,必蒙僻儒之养。” 宋  曾巩 《代人祭李白文》:“古今僻儒,钩章摛字,下里之学,辞卑义鄙。”词语解释:僻拗  拼音:pì niù
偏僻,不顺便。《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那条街上俱是营里军家,不好此事,路又僻拗,一向没人走动。”词语解释:僻执  拼音:pì zhí
偏僻固执。 宋  无名氏 《道山清话》:“天资僻执,好胜不晓事。”词语解释:僻愚  拼音:pì yú
僻陋暗昧。 宋  叶适 《忠翊郎致仕蔡君墓志铭》:“故我之所以能安於僻愚,不慕势利者,我父既不以养己者责我,而又宽我儿女猥众之忧故也。”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但谓字列为义,无復章句,书名僻愚,义旨隐奥。”词语解释:僻憃  拼音:pì chōng
偏执痴呆。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伏望恕臣愚陋僻憃之罪,而收其恳款诚至之心,天下之幸,非臣之幸也。”词语解释:僻恶  拼音:pì è
(1).怪异难治。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鸞蜂蜜﹞久食之令人长寿,颜如童子,髮白者应时而黑,及沉痾眇跛诸僻恶之病,无不疗焉。”
(2).邪恶。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前记异闻》:“ 沉约 家藏书十二万卷,然心僻恶,闻人一善,如万箭攒心。”词语解释:僻戾  拼音:pì lì
怪僻暴戾。 唐  陆贽 《论宣令除裴延龄度支使状》:“ 裴延龄 僻戾而好动,躁妄而多言。”词语解释:僻乱  拼音:pì luàn
邪僻反常,不合正道。《吕氏春秋·诚廉》:“今 周 见 殷 之僻乱也,而遽为之正与治,上谋而行货,阻兵而保威也。”词语解释:僻典  拼音:pì diǎn
极少被人引用的典故。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古今事成巧对》:“猜谜射覆尽所擅长,又往往善举僻典险韵。” 臧克家 《论诗遗典在》:“这就是要求今天写旧体诗,必须有新的思想、情感,新的意境和语言。不能用僻典,使它成为大众欣赏的障碍物。”词语解释:僻隘  拼音:pì ài
偏僻狭隘。 明  李东阳 《重修宿松县庙学记》:“学旧在县治东南百武许,僻隘圮剥,为流潦所坏。”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攻 嵇山门 ,门故僻隘,城又倾頽。”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始知中岛物产较多,南岛贫瘠僻隘,不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