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四敬去声 [shèng,茂盛][lǐng lìng,命令][zhèng,正直][hèng,蛮横][zhèng][bìng,合并][xìng,学行][gèng,更加][xiòng][jìng,动词][详注1][详注2][详注3][详注4][bàng][详注5][qìng,请人做某事][pìn][详注6][详注7]


注1:评 平去声。平言也。《韩愈·东都遇春诗》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旧游喜乖张,新辈足嘲评。
注2:迎 鱼庆切。《正韵》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往迓之则去声。《诗·大雅》亲迎于渭。
注3:轻 音庆。《集韵》疾也。《左传·桓十二年》绞小而轻,轻则寡谋。又《僖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
注4:清 音静。洁也。又《集韵》《正韵》音净。与净同。又《集韵》《韵会》《正韵》音婧。寒也。
注5:盟 明去声。《庄子·齐物论》其留如诅盟。郭象读。又与孟通。地名。《左传·隐十一年注》盟,今盟津。河内邑名。《史记·周本纪》武王东观兵于盟津。《书·禹贡》作孟津。
注6:邴 音柄。《广韵》邑名。又姓。《左传·哀十一年》邴泄为右。
注7:檠 音竞。檠子,叠名。《类篇》有足所以几物,即隔子也。《前汉·地理志》朝鲜民饮食以笾豆。《师古注》以竹曰笾,以木曰豆,今之檠也。
末字词组
箴儆交儆责儆边儆寇儆巡儆呼儆劝儆
时儆示儆训儆儆儆戒儆惩儆规儆申儆

词语解释:箴儆  拼音:zhēn jǐng
犹规戒。《国语·楚语上》:“昔 卫武公 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於国。” 韦昭 注:“箴,刺也;儆,戒也。”《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五年》:“ 仁宗皇帝 讲学之外,为图鉴古,不忘箴儆;又图写三朝事迹,欲子孙知祖宗之功烈。”
词语解释:时儆  拼音:shí jǐng
适时的警告。
词语解释:交儆  拼音:jiāo jǐng
儆戒;交相儆戒。《国语·楚语上》:“左史 倚相 曰,唯子老耄,故欲见以交儆子。”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一》:“彼乃君臣交儆之词,此则专责臣下。”
词语解释:示儆  拼音:shì jǐng
显示儆戒。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自昔帝王敬天勤政,凡遇垂象示儆,必实修人事,以答天戒。”《清史稿·高宗纪一》:“丁卯,以星变示儆,詔修省。”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地震在史书上称作灾异,说是上天示儆。”
词语解释:责儆  拼音:zé jǐng
责罚以示警戒。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摘拿顽户》:“奸顽里户,有银不肯先纳。及至临比,始称办有现银未及入柜,亦必责儆。”
词语解释:训儆  拼音:xùn jǐng
犹训诫。 宋 洪迈 《容斋续笔·贻子录》:“意必 高从诲 擅 荆渚 时,宾僚如 孙光宪 辈所编,皆训儆童蒙。”
词语解释:边儆  拼音:biān jǐng
见“ 边警 ”。
词语解释:边警  拼音:biān jǐng
亦作“ 边儆 ”。 边境的警报。 宋 刘克庄 《再和实之》之二:“与君未得便安闲,边警偏能恼涧槃。”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唐先生》:“然世庙实以边儆怀怒,托此为词。”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上》:“偶有边警,征兵筹餉,朝发夕至,则粮臺可省,兵额亦可酌裁。”
词语解释:儆儆  拼音:jǐng jǐng
不安貌;戒惧貌。《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毛 传:“耿耿,犹儆儆也。” 孔颖达 疏:“仁人既与小人并列,恐其害於己,故夜儆儆然不能寐,如人有痛疾之忧,言忧之甚也。” 明 张居正 《苑田纪》:“然乃抑畏自将,稼穡为念,日儆儆焉无淫於观、於逸、於游、於田,以奉厥邦常,祗若明命。”
词语解释:寇儆  拼音:kòu jǐng
同“ 寇警 ”。 《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自 零昌 、 狼莫 死后,诸 羌 瓦解, 三辅 、 益州 无復寇儆。”
词语解释:戒儆  拼音:jiè jǐng
见“ 戒警 ”。
词语解释:戒警  拼音:jiè jǐng
亦作“ 戒儆 ”。 警戒。 明 刘基 《〈唱和集〉序》:“纵不能救当时之失,而亦可以垂戒警于后世。” 明 沉鲸 《双珠记·刑逼成招》:“为营长辖众兵,朝夕铜鱼常戒儆。”
词语解释:巡儆  拼音:xún jǐng
见“ 巡警 ”。
词语解释:巡警  拼音:xún jǐng
(1).亦作“ 巡儆 ”。巡查警戒。《梁书·萧范传》:“﹝ 范 ﹞迁卫尉卿,每夜自巡警, 高祖 嘉其劳苦。” 唐 元稹 《茅舍》诗:“防虞集邻里,巡警劳昼夜。”《元典章新集·刑部·防盗》:“路府州县捕捉盗官,督责应捕官兵,时常巡儆者。”《东周列国志》第六四回:“ 范匄 使 赵 荀 两家之军,协守南关二重, 韩无忌 兄弟,协守北关二重, 祁午 诸人,周围巡儆。”《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防堵始末》:“乃假 严州 营兵号衣,照常巡警。”
(2). 清 末及 民国 时对警察的称谓。《清史稿·兵志二》:“﹝ 光绪 ﹞二十九年,从 徐世昌 等言,以緑营挑改巡警。” 鲁迅 《华盖集·牺牲谟》:“先行脱下了也不妥当,一则不太雅观,二则恐怕巡警要干涉。” 老舍 《赵子曰》第二:“虽然只是初冬的天气,却已经把站街的巡警冻得缩着脖子往避风阁里跑了。”
词语解释:惩儆  拼音:chéng jǐng
见“ 惩警 ”。
词语解释:惩警  拼音:chéng jǐng
亦作“ 惩儆 ”。
(1).儆戒,鉴戒。《晋书·王恭传》:“﹝ 庾楷 ﹞遣子 鸿 説 恭 曰:‘ 尚之 兄弟,专弄相权,欲假朝威贬削方镇,惩警前事,势转难测。及其议未成,宜早图之。’”
(2).惩罚之以示警戒。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猾夏之渐》:“部议所云……不能拔其传教之根株,而但举此曖昧无凭之端,以示惩警。” 曹亚伯 《黄花岗之役》:“亟宜查照报律,永远停版,以示惩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请我皇上乾刚独断,从重治罪,庶几可以肃纪律而示惩儆。”
词语解释:呼儆  拼音:hū jǐng
谓高呼报警。《管子·制分》:“兵不呼儆……呼儆则敌人戒。”
词语解释:规儆  拼音:guī jǐng
见“ 规警 ”。
词语解释:规警  拼音:guī jǐng
亦作“ 规儆 ”。 规劝警戒。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七:“ 杜陵 《冬狩行》曰:‘草间狐兔尽何益,天子不在 咸阳宫 。’规警将帅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次作《諭民诗》五十絶,不事风雅,皆流俗易晓之语,俾之讽咏,以申规警。” 宋 吴聿 《观林诗话》:“虽无规儆之风,亦无佞諛之辞,独敍叨冒愧惭而已。”
词语解释:劝儆  拼音:quàn jǐng
犹劝戒。《明史·丘橓传》:“荐举纠劾,所以劝儆有司也。”
词语解释:申儆  拼音:shēn jǐng
儆戒;训戒。《左传·宣公十二年》:“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三月,甲子,下詔申儆官吏,求直言。”《清史稿·礼志十二》:“詔以易名之典,不容冒滥,严切申儆,且下 培敬 吏议。” 邹韬奋 《抗战以来》五:“若任其摩擦,勇于私斗,必怯于公战,敌人与汉奸之所喜,即仁人志士之所忧,应由政府申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