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未免 拼音:wèi miǎn
(1).不免,免不了。《孟子·离娄下》:“ 舜 ,人也;我,亦人也。 舜 为法於天下,可传於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 唐 许浑 《村舍》诗之一:“花时未免人来往,欲买 严光 旧钓磯。” 宋 陆游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我昔学诗未有得,残餘未免从人乞。”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今日从征,军次 陈桥 ,这早晚只听有人呼唤,未免出见咱。”
(2).犹言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他的独到,然比着前一段却未免逊一筹了。”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不过一个好好的人,明明有妥当的方法,却偏要使细菌到自己的身体里来繁殖一通,我实在以为未免太近于固执。”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 小卞 的‘入国证’仅仅是到 海城 ,他却跑到 哈尔滨 ,这种冒险举动未免太不值了。”词语解释:不免 拼音:bù miǎn
(1).不能免除;不免除。《国语·晋语八》:“ 阳子 行廉直於 晋国 ,不免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史记·仲尼子弟列传》:“ 子路 曰:‘君子死而冠不免。’”
(2).免不了。 唐 张鷟 《游仙窟》:“虽作拒张,又不免输他口子。”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宋福建本〈周易〉》:“有教官出《易》题云:‘乾为金、坤亦为金,何也?’举子不能晓,不免上请。” 沉从文 《〈沉从文散文选〉题记》:“面对这两份草目,真不免有隔世之感。”
(3).无法幸免。 宋 文天祥 《至扬州》诗序:“忽有人携梃至,良久,三四人陆续来,吾意不免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正夫 知不免,先使其妻赴 黄河 ,已从之死。”
(4).不如。《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见物不取,失之千里。不免留住他们,再作区处。”词语解释:幸免 拼音:xìng miǎn
谓侥幸避免某种灾祸。语本《论语·雍也》:“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论》:“夫道衰则教亏,幸免同乎苟生;教重则道存,灭身不为徒死。”《旧唐书·则天皇后纪》:“生为不忠之人,死为不义之鬼,身虽幸免,子竟族诛。” 宋 司马光 《再和邵尧夫年老逢春》:“吾儕幸免簪裾累,病饮閒吟乐未央。” 徐迟 《火中的凤凰》:“大火不仅在 上海 烧。附近的城市,整个 长江三角洲 都没有幸免。”
侥幸免祸;侥幸避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虽后来食报,无可证明,天道昭昭,谅必无倖免之理也。”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丹徒生》:“ 丹徒生 某,课徒庙中,城陷,贫不能行。生素魁伟,苦无藏匿地,乃隐身佛座后,以冀倖免。”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纵大祸垂及矣,而倖免者非无人,其人又适为己,则能得温饱又如故也。”词语解释:难免 拼音:nán miǎn
不易避免。 唐 元稹 《虫豸诗·蟆子一》:“暗毒应难免,羸形日渐枯。”《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虽不学 伍大夫 吴门 乞食,也难免 吕蒙正 僧院投斋。”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词语解释:自免 拼音:zì miǎn
(1).求得脱身;自求避灾免患。 汉 刘向 《九叹·远逝》:“舒情敶诗,冀以自免兮;頽流下陨,身日远兮。”《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夫以 孔 墨 之辩,不能自免於谗諛,而二国以危。”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彼之二子,犹或如是,况在下官,焉能自免。” 宋 苏辙 《历代论五·冯道》:“不幸而仕於朝,如 冯道 犹无以自免,议者诚少恕哉。”
(2).自请免职。《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欲自免归。中郎将 袁盎 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 释之 补謁者。”《后汉书·吴祐传》:“ 冀 ( 梁冀 )遂出 祐 为 河间 相,因自免归家,不復仕。”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度量难钧,进退可限; 长卿 弃官, 稚宾 自免。” 唐 韩愈 《后汉三贤赞》之一:“﹝ 王充 ﹞为州治中,自免归歟。”词语解释:苟免 拼音:gǒu miǎn
苟且免于损害。《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孔颖达 疏:“若君父有难,臣子若苟且免身而不鬭,则陷君父於危亡;故云毋苟免。” 唐 白居易 《读史诗》之四:“苟免勿私喜,鬼得而诛之。”《明史·张逵传》:“一不蒙谴,则交相庆贺,以苟免为幸。” 聂绀弩 《关于知识分子》:“不过临难苟免卖友求荣之辈,往往被故意地做了夸大的宣传,使有心人像 曹先生 之流摇头浩叹。”词语解释:脱免 拼音:tuō miǎn
脱身免祸或免罪。 唐 杜甫 《入衡州》诗:“久客幸脱免,暮年渐激昂。”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你着我怎动转?怎脱免?”《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次子 留儿 ,因去寻亲戚商议,先不在家,亦得脱免。” 清 曾国藩 《母弟温甫哀词》:“杀而榜诸衢,前后死者百辈,无得脱免。”词语解释:病免 拼音:bìng miǎn
以病免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病免,家居 茂陵 。”《汉书·扬雄传赞》:“ 雄 以病免,復召为大夫。”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寻授 苏州 刺史,一年,即病免归;授刑部侍郎,不久,又病免归;除 河南 尹,三年,又病免归。”词语解释:策免 拼音:cè miǎn
帝王以策书免官。《汉书·孔光传》:“后数月遂策免 光 。”《后汉书·徐防传》:“凡三公以灾异策免,始自 防 也。”《旧唐书·张行成传》:“策免之科,义乖罪己。”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公卿列侯,卒于位者,皆以印綬赐葬,致仕策免者,始上印綬。”《花月痕》第四六回:“臣闻古三公有因水旱策免,有不待策免而自行引退者。”词语解释:全免 拼音:quán miǎn
(1).使免于灾祸而得以保全。《后汉书·党锢传·何颙》:“有被掩捕者,则广设权计,使得逃隐,全免者甚众。”
(2).全部免除。《文献通考·田赋二》:“ 开皇 十二年詔, 河北 河东 ,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词语解释:恩免 拼音:ēn miǎn
恩准免除。 宋 陆游 《九月初作》诗:“九月都门凛欲霜,羸躯恩免立鵷行。”特指恩准免税。《元史·食货志四》:“恩免之制: 世祖 中统 元年,量减丝料、包银分数。二年,免 西京 、 北京 、 燕京 差发。”词语解释:坐免 拼音:zuò miǎn
因事或因罪免职。《后汉书·侯霸传》:“ 歆 又证岁将飢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词语解释:复免 拼音:fù miǎn
谓免除徭役。《周礼·地官·乡师》“辨其可任者,与其施舍者” 汉 郑玄 注:“施舍谓应復免不给繇役。”词语解释:拜免 拼音:bài miǎn
官职的授与和罢免。《新唐书·百官志一》:“ 开元 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 宋 苏舜钦 《内园使连州刺史知代州刘公墓志》:“每外廷拜免,必閒访之,公悉心谋论,輒中旨。”词语解释:获免 拼音:huò miǎn
(1).得以避免(不利、不幸之事等)。《后汉书·宋弘传》:“ 赤眉 入 长安 ,遣使徵 弘 ……﹝ 弘 ﹞自投於水,家人救得出,因佯死获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二》:“ 项羽 将因会 高祖 ,危 高祖 …… 项伯 终护 高祖 ,以获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饶德操 ﹞尝醉赴 汴水 ,适遇客舟,救之获免。” 梁启超 《新民说发端》:“不自摄生,而怨风雪暴暵波涛瘴癘之无情,非直彼不任受,而我亦岂以善怨而获免耶!”
(2).得到赦免。 宋 欧阳修 《纵囚论》:“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復来乎?”词语解释:辞免 拼音:cí miǎn
请求辞官免职。 唐 韩愈 《张君墓志铭》:“不得已就官,数月大不适,即以病辞免。” 宋 曾巩 《代曾侍中辞转官札子》:“臣蒙恩转官,已曾面陈,及具札子辞免,恳诚虽切,志愿未谐,夙夜省循,不遑寧处。” 宋 司马光 《辞免馆伴札子》:“臣近为差舘伴北朝人使,曾进状辞免,今日蒙圣恩差中使宣諭,以人使将至,有合商量事节,令臣不得辞免。”词语解释:斥免 拼音:chì miǎn
废免。《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太子迁 数恶 被 於王,王使郎中令斥免,欲以禁后。”《后汉书·陈蕃传》:“徙其家属於 比景 ,宗族、门生、故吏皆斥免禁錮。”词语解释:控免 拼音:kòng miǎn
告请免去。 宋 岳飞 《奏辞建节第三札子》:“臣寒陋无堪,才术凡下,区区武弁,不当輒具汎辞控免;惟是旌节之重,实匪所堪,事干国政,不容冒受。”词语解释:罢免 拼音:bà miǎn
(1).免除官职。 唐 刘禹锡 《谢窦相公启》:“昨蒙罢免,其守丘园。”《旧唐书·睿宗纪》:“先是, 中宗 时官爵渝滥,因依妃、主墨敕而授官者,谓之斜封,至是并令罢免。” 明 张居正 《遵谕自陈不职疏》:“愚臣为不职之尤,特赐罢免,以儆旷瘝,别求贤哲。” 廖仲恺 《三大民权》:“这一试真利害, 北京 根深蒂固的几个大官也就罢免了,政府对于 欧洲 和会的约也不敢签了。”
(2).选民或代表机关撤销所选出的人员的职务。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词语解释:闵免 拼音:mǐn miǎn
见“ 閔勉 ”。
词语解释:闵勉 拼音:mǐn miǎn
亦作“ 閔免 ”。 犹黾勉。尽力。《汉书·谷永传》:“流湎媟嫚,溷殽无别,閔免遁乐,昼夜在路。”《汉书·五行志中之上》:“乱服共坐,溷肴亡别,閔勉遯乐,昼夜在路。” 颜师古 注:“閔勉犹黽勉,言不息也。”词语解释:宽免 拼音:kuān miǎn
(1).从宽减免或赦免。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经战伐地,宽免租簿。”《元史·食货志四》:“九年,又下宽免之令,以恤 大都 、 上都 、 隆兴 、 腹里 、 江淮 之民。” 清 张适 《约言·馈送》:“费我心手,作尔人情,门户差徭,急思宽免。” 清 林则徐 《通饬州县解案章程札》:“不可悮会本司之意,将应提者率行宽免,不应提者混行提解,操纵任私,高下其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端肃案》:“朕御极之初,即欲重治其罪,惟思伊等係顾命之臣,故暂行宽免,以观后效。”《“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并盼惩办无耻之徒,宽免学生,以安天下人心。”
(2).泛指免除、废除。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猾夏之渐》:“向来所有或写或刻奉禁天主堂各明文,无论何处,概行宽免。”词语解释:逃免 拼音:táo miǎn
犹逃避。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农民要逃免破产的灾难,只能在耕作技术上求生存。”词语解释:以免 拼音:yǐ miǎn
用于下半句话开头,表示上文的目的在于使下文的结果不致发生。 张天翼 《春风》:“鄙人就寝以后,请勿喧哗,以免妨碍鄙人睡眠为荷!”如:请你不要再去插手,以免引起新的矛盾。词语解释:亸免 拼音:duǒ miǎn
躲避,避免。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法心觉了无一物。 赵州和尚 道‘放得下时都没事’。若放不下,寃债到来何由嚲免?”
軃免:躲免;逃避。軃,用同“ 躲 ”。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十一出:“这场罪愆,怎么軃免?”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十一出:“拷打更拼扒,如今怎生軃免?” 词语解释:责免 拼音:zé miǎn
论罪免职。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惟当待责免,耕斸归沟塍。”《宋史·太祖纪三》:“庚子,有事圜丘,迴御 五凤楼 大赦,十恶、故杀者不原,贬降责免者量移叙用。”词语解释:蠲免 拼音:juān miǎn
免除。《周书·武帝纪下》:“逋租悬调,兵役残功,并宜蠲免。” 唐 韩愈 《论天旱人饥状》:“陛下恩踰慈母,仁过春阳,租赋之间,例皆蠲免。” 明 沉榜 《宛署杂记·铺行》:“今照前银有限,杂派无穷,先年将存留等银蠲免之后,日渐萧条,库空若扫。”《红楼梦》第九七回:“姨太太这会子家里没人,不如把妆奩一概蠲免。”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一:“凡 徐 、 宿 、 濠 、 泗 ……等郡县,及今后新附土地、人民,桑、麻、谷、粟、税粮,徭役,尽行蠲免三年。”词语解释:完免 拼音:wán miǎn
保全;幸免。《后汉书·张酺传》:“臣闻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义,过厚不过薄。今议者为 瓌 选严能相,恐其迫切,必不完免,宜裁加贷宥,以崇厚德。”《后汉书·方术传上·任文公》:“后兵寇并起,其逃亡者少能自脱,惟 文公 大小负粮捷步,悉得完免。”词语解释:解免 拼音:jiě miǎn
(1).逃脱,避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 墨 ,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宋 苏轼 《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而贫下之人,无故出三五百钱,未办之间,吏卒至门,非百钱不能解免,官钱未纳,此费已重。”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热中于復辟以后之赐环,而先为是齟齬不了之语,以耸 东胡 群兽之听,冀万一可以解免。” 叶圣陶 《火灾·归宿》:“他本来因街市喧嚣,攘攘往来的都不是他愿见的人,所以避往田野,希望解免闷郁。”
(2).解职,免职。《旧唐书·玄宗纪上》:“詔自今内外官有犯赃至解免已上,纵逢赦免,并终身勿齿。”
(3).解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姐》:“生惶恐自投,情词哀恳。三姐从旁解免,四姐怒稍释,由此相好如初。”词语解释:告免 拼音:gào miǎn
请求免罪。《四游记·湘子设筵和好》:“ 果老 乃引 洞宾 至 钟离 、 铁拐 之前,下拜请罪,众復为之告免。” 徐懋庸 《鸡肋》二:“你这次的罪是不小的,姑念多年有功,并且众官告免,这次便饶了你。”词语解释:首免 拼音:shǒu miǎn
谓揭发他人而免于连坐。《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坐繆举而许首免,盖责其当察所举者之不法也。致仕官既谢事,不当与在职者同责。”词语解释:赎免 拼音:shú miǎn
交纳钱物而免除刑罚。《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石德 ﹞后为太常,坐法当死,赎免为庶人。”《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 王招宣 赎免 张士廉 罪犯,将家私给还,仍旧开胭脂绒线铺。”词语解释:原免 拼音:yuán miǎn
赦免。《北齐书·文宣帝纪》:“己亥,以皇太子初入东宫,赦畿内及 并州 死罪已下,餘州死降,徒流已下一皆原免。”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德行》:“ 崔行师 治 青州 逆狱,惟坐魁首十餘人,餘皆原免。”《元典章·圣政·霈恩宥》:“自 大德 元年二月二十七日以前,除谋杀袓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谋故杀人,但犯强盗不在原免,其餘一切罪犯,已未发觉者,并从释放。”词语解释:豁免 拼音:huò miǎn
免除。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八:“至於坍江一项,虽粮经豁免,而土之在水,原无丧失。” 清 李渔 《奈何天·锡祺》:“这等奏明上帝,竟行豁免罢了。” 郭孝成 《福建光复记》:“自今日始,如釐金及 宣统 二年以前旧欠钱粮,均予悉数豁免,杂捐亦拟陆续议除。”词语解释:切免 拼音:qiē miǎn
斥免。《后汉书·陈忠传》:“时三府任轻,机事专委尚书,而灾眚变咎,輒切免公台。”词语解释:贿免 拼音:huì miǎn
行贿以求脱免。 明 归有光 《褚隐君墓碣》:“县中有大役,吏请贿免。”词语解释:诎免 拼音:qū miǎn
谓谦卑退让,屈己下人。 汉 刘向 《说苑·敬慎》:“所亡之地,弗求而自为来,尊宠不武而得之。可谓能詘免变化以致之。” 向宗鲁 校证引 卢文弨 曰:“免,疑‘俛’。”
贬斥罢免。《晋书·何曾传》:“在官积年,惠泽不加於人。然於考课之限,罪亦不至詘免。”词语解释:讳免 拼音:huì miǎn
隐瞒回避。 柔石 《二月》三:“但无可讳免,他已爱着那位少女,同情于那位妇人底不幸的运命了。”词语解释:优免 拼音:yōu miǎn
准予豁免租赋、力役等,以示优待。《北齐书·后主纪》:“詔使巡省 河 北诸州无雨处,境内偏旱者优免租调。”《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大尹又因他是寡妇之家,一切差徭尽行优免。”《清史稿·刑法志一》:“犯死罪非常赦所不原,察有祖父子孙阵亡,准其优免一次,劝忠也。”词语解释:任免 拼音:rèn miǎn
任命和免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年3月5日全国人大):“第二十五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七)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词语解释:退免 拼音:tuì miǎn
罢退;免职。《晋书·齐王冏传》:“ 董艾 放纵,无所畏忌,中丞按奏,而取退免。”《魏书·慕容白曜传》:“以无恒之心,奉有常之法,非所克堪,乞垂退免。”词语解释:阁免 拼音:gé miǎn
停止、免除租税等。词语解释:降免 拼音:jiàng miǎn
减等赦免其罪。《后汉书·朱儁传》:“后太守 尹端 以 儁 为主簿。 熹平 二年, 端 坐讨贼 许昭 失利,为州所奏,罪应弃市。 儁 乃羸服閒行,轻齎数百金到京师,赂主章吏,遂得刊定州奏,故 端 得输作左校。 端 喜於降免而不知其由, 儁 亦终无所言。”词语解释:赦免 拼音:shè miǎn
减轻或免除罪犯的刑罚。《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赦免罪人,死罪十八人,城旦舂以下五十八人。”《旧唐书·玄宗纪上》:“纵逢赦免,并终身不齿。”《说唐》第二十回:“其餘流徒笞杖等,不论已结证,未结证,已发觉,未发觉,俱皆赦免。”词语解释:走免 拼音:zǒu miǎn
逃脱。 唐 韩愈 《乌氏庙碑铭》:“ 思明 復叛,尚书与兄 承恩 谋杀之,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 蔡东藩 《唐史通俗演义》第九二回:“ 李係 不敢出战,吓做一团, 巢 即日攻陷,大杀戍兵,独 係 跳身走免。”词语解释:减免 拼音:jiǎn miǎn
亦作“减免”。 减轻或免除。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状》:“其餘纳钱见欠人户,亦乞特与减免。”《元典章·新诏令》:“除两 广 、 海北 、 海南 权且倚阁,其餘去处减免五分。”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我们只欠 朱半天 两石租子,是荒年时候欠下的,讲道理应该减免了。”词语解释:除免 拼音:chú miǎn
(1).罢免;免去职务。《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叙阶之法,有以封爵,有以亲戚……有除免而復叙者,皆循法以申之,无或枉冒。”《元代白话碑集录·平遥崇圣宫给文碑(一)》:“得此文状,除别文外,已将本宫并下院差事行下道司除免去讫。”
(2).取消,撤消。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方今各国,奴隶之制尽解,卖买人口之风已禁,即 俄 最多奴,亦已除免。”词语解释:削免 拼音:xuē miǎn
削除。《后汉书·赵典传》:“且 高祖 之誓,非功臣不封。宜一切削免爵土,以荐旧典。”词语解释:临难苟免 拼音:lín nàn gǒu miǎn
语出《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后因以“临难苟免”谓遇到危难时苟且偷生。《周书·李远传》:“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新唐书·杜让能传》:“临难苟免,臣之耻也。”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中》:“ 靚 身为军师,而临难苟免,又劝主帅俱亡,不忠甚矣。”词语解释:卖免 拼音:mài miǎn
行贿以免罚。 明 汤显祖 《邯郸记·望幸》:“各处送来徒犯,便是送我几个门生。入门有拜见之礼,着禁有卖免之情。”词语解释:虑免 拼音:lǜ miǎn
讯察赦免。《新唐书·高宗纪》:“二月丁亥,如 汝州 温汤,遣使虑免 汝州 轻繫。”词语解释:题免 拼音:tí miǎn
谓奏准不予处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 黄 大怖,纳数千金,嘱为营脱,以是得矇曨题免。”词语解释:饶免 拼音:ráo miǎn
饶恕免除。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三折:“圣人的命,将你前项罪尽皆饶免。今因草寇作乱,着你星夜还朝。”词语解释:买免 拼音:mǎi miǎn
花钱赎罪或免去役使。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九》:“但发老人查勘,夤缘买免,復不深究。” 明 徐光启 《疏辩》:“且起解之日,又安知适遇汰兵,可得买免,而豫备多金也?” 清 洪昇 《长生殿·驿备》:“求买免,设定常规。”词语解释:册免 拼音:cè miǎn
谓发布诏书,将大臣免职。词语解释:停免 拼音:tíng miǎn
中止免除。《宋史·徽宗纪二》:“夏四月丁丑,停免 两浙 水灾州郡夏税。”词语解释:偷免 拼音:tōu miǎn
苟免。《旧唐书·萧复传》:“若令臣依阿偷免,臣不敢旷职。”词语解释:避免 拼音:bì miǎn
(1).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 唐 司空图 《泽州灵泉院记》:“殊不知覉鞅之劳,或能避免,而方寸之内,不形不声,牙孽互萌,诧其力者愈莫能争。”《宋史·食货志下四》:“虑令之不行也,严避免之禁,申沮坏之制。” 巴金 《家》六:“他极力避免跟她们冲突,他在可能的范围内极力敷衍她们。”
(2).犹言辞让职位。 宋 苏轼 《赐宰相吕公著辞免不拜恩命许批答》:“君之视臣,譬之於足,方责其大,不强为难,而卿深执谦恭,力求避免,深惟 孔子 事君尽礼之义,曲从其请,以儆惰媮。” 宋 司马光 《辞修起居注第三状》:“乡者承上庠之乏,充文馆之员,补奉常之属,给太史之役,未尝敢以片言避免烦凂朝廷。”词语解释:倚免 拼音:yǐ miǎn
免除。《元典章·圣政一·抚军士》:“应管军官举放本管军人钱物,詔书到日尽行倚免。”词语解释:雪免 拼音:xuě miǎn
昭雪赦免。《旧唐书·中宗纪》:“为 周兴 、 来俊臣 所枉陷者,咸令雪免。”《旧唐书·刑法志》:“制令録 来俊臣 、 丘神勣 等所推鞫人身死籍没者,令三司重推勘,有寃滥者,并皆雪免。”词语解释:乞免
求人赦免;自请免官词语解释:倖免
侥幸免祸词语解释:奲免
躲免;逃避词语解释:遗免 拼音:yí miǎn
谓幸免于难。《魏书·慕容白曜传》:“初 慕容 破后,种族仍繁。 天赐 末,颇忌而诛之。时有遗免,不敢復姓,皆以‘舆’为氏。”词语解释:遁免 拼音:dùn miǎn
犹逃脱。《南史·恩倖传·孔范》:“明日, 范 以其徒居中,以抗 隋 师,未阵而北, 范 脱身遁免。”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是夜又值逆风,礮破其二桅大船二,杉板小船五,其被小舟围焚遁免之大船一,火轮船一。”词语解释:黜免 拼音:chù miǎn
降官或革职。《陈书·张种传》:“以 种 为征西东曹掾, 种 辞以母老,抗表陈请,为有司所奏,坐黜免。” 明 刘基 《前江淮都转运盐使宋公政绩记》:“其党与皆不宜任用,坐黜免者甚众。”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礼多的升官,礼少的黜免。”词语解释:废免 拼音:fèi miǎn
罢免。《管子·明法解》:“处官不胜其任者废免。”《史记·平準书》:“法既益严,吏多废免。”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由〈虎符〉说到悲剧精神》:“他又把 信陵君 废免了。”词语解释:扱免 拼音:xī miǎn
扱衽免袒。《管子·四时》:“是故夏三月以丙丁之日发五政……三政曰,令禁扇去笠,毋扱免。” 尹知章 注:“禁扱衽免袒者,亦不欲人恶恶阳之气也。”词语解释:放免 拼音:fàng miǎn
(1).释放,赦免。《宋史·太祖纪二》:“﹝ 开宝 四年三月﹞丙申,詔: 广南 有买人男女为奴婢转佣利者,并放免。”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三折:“将两个哥哥放免,把第三的孩儿推转。”
(2).豁免,免除。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治理政体·放房钱》:“﹝ 大中祥符 ﹞七年二月,詔:贫民住官舍者,遇冬正、寒食免僦直三日。此节日放免之始也。”词语解释:擦免 拼音:cā miǎn
犹减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立局亲审》:“又有奸诈之徒,于唤审时,或破衣轮流穿换,粧扮穷人……希图擦免者,均应重责。”词语解释:援免 拼音:yuán miǎn
引用律例以减免其罪。《六部处分则例·刑部·审断下》:“ 直省 审拟题结之犯,适遇恩赦之年,该督抚将应赦之犯不为援免者,係斩绞人犯降一级调用,係军流以下人犯罚俸一年。”《天雨花》第十六回:“ 仪贞 一夜不眠,泪流满枕,挨到五更时候,即起身写一书寄与 秀贞 ,备将始末根由説明,及啟奏当今,天言不准援免等语,候天明了,密密封固,付 左安 逕送监中。”词语解释:捐免 拼音:juān miǎn
清 代进入仕途手续繁复,如愿捐银,可以减免,谓之“捐免”。《清史稿·选举志七》:“试俸、歷俸、实授、保举、试用、离任引见、投供验看、迴避得捐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况且一捐陞了,到了引见时,那一笔捐免、保举的费是很可观的。”词语解释:护免 拼音:hù miǎn
因获救护而赦免。《新唐书·崔湜传》:“王败, 湜 当死,赖 刘幽求 、 张説 护免。”词语解释:担免 拼音:dān miǎn
宽免,饶恕。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这回且担免,若还再犯后,孩儿多应没诉休。”词语解释:撤免 拼音:chè miǎn
撤消,免去。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五节:“﹝ 袁世凯 ﹞以不服从中央的罪名,于六月间宣布撤免三人职务。”词语解释:寝免 拼音:qǐn miǎn
罢免;免去。 宋 叶适 《辞免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状》:“伏乞俯谅微诚,特赐敷奏,寝免 华文阁 待制恩命,只以本官依旧宫观。”词语解释:宥免 拼音:yòu miǎn
赦免;宽恕。《北史·郭祚传》:“十年之中,三经肆眚,赦前之罪,不问轻重,皆蒙宥免。” 唐 元稹 《韦珩京兆府美原县令制》:“昔先王眚灾肆赦,则殊死已降,无不宥免。而受贿枉法者,独不在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嫗神色变异,女愈疑。谓嫗曰:‘明告所作,或可宥免,若犹有隐祕,撮毛尽矣!’”词语解释:推免 拼音:tuī miǎn
推辞。《景德传灯录·通禅师》:“虽然如此,再三不容推免。”词语解释:揩免 拼音:kāi miǎn
抹去。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四折:“护姦贼坏良善,臭名儿怎揩免?”词语解释:恕免 拼音:shù miǎn
饶恕;宽免。《元典章·刑部十·出首赃钱过钱人免罪》:“诸人出首钱物,其间干碍过钱人数,取到招伏,或拟治罪,或拟恕免,为无通例,所行不一。”《前汉书平话》卷下:“若依我三件事,将尔恕免。”《水浒传》第七五回:“万望太尉暂息雷霆之怒,只要为国家成全好事,恕免则箇。”词语解释:缌免 拼音:sī miǎn
缌服与免服,均丧服之轻者。借指关系较远的族人。免,谓正服以外共承高祖之父的五世孙所服。其服以布广一寸,从项中而前,交于额上,又却向后绕于髻。见《礼记·檀弓上》、《礼记·大传》。 明 章懋 《处士郭公墓志铭》:“惟 郭氏 , 兰谿 著姓,世居邑之 中和坊 ,族大以强,緦免二千餘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