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二八 拼音:èr bā
(1).即十六。十六人。古代歌舞分为两列,每列八人。《左传·襄公十一年》:“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鎛磬,女乐二八。” 杜预 注:“十六人。”。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诗:“黛娥陈二八,珠履列三千。” 清 龚自珍 《霓裳中序》词:“惊鸿起,素衣二八,舞罢老蟾泣。”
(2).即十六。农历每月十六日。 南朝 宋 鲍照 《玩月城西门廨中》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宋 权德舆 《秋闺月》诗:“三五二八月如练,海上天涯应共见。” 宋 苏轼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词:“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3).即十六。十六岁。谓正当青春年少,多言女子。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二八年时不忧度,房边得宠谁相妬。” 宋 苏轼 《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 渭城 歌。”
(4).八元、八恺的合称。《文选·张衡〈思玄赋〉》:“幸二八之遌 虞 兮,嘉 傅説 之生 殷 。”旧注:“二八,八愷,八元也。” 晋 左思 《魏都赋》:“相兼二八,将猛四七。”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参见“ 八元 ”、“ 八愷 ”。
(5).特指农历正月十八日。《中国谚语资料》:“头八晴,好年成;二八晴,好收成。”原注:“二八,正月十八。”
(6).“二八三八”的略语,合为“五八”,因用作“井”的隐语。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七:“ 钱昭度 有《食梨》诗云:‘西南片月充肠冷,二八飞泉绕齿寒。’予读《乐府解题》‘井谜’云:二八三八,飞泉仰流,盖二八三八为五八,五八四十也,四十为井字。”词语解释:七八 拼音:qī bā
(1).七八成。表示将近达到某种极限。 宋 苏轼 《与范子丰》诗之五:“夏田旱捐七八,盐法更变,课入不登。”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二:“ 晁天咎 、 黄鲁直 皆学 东坡 ,韵製得七八。”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可怜我也万苦千辛度命咱,现如今心似油煠,肉似钩搭,死是七八,那个提拔!”
(2).差不多;大概。 元 无名氏 《符金锭》第三折:“伺候着,七八丢下绣球儿来也。”《金瓶梅词话》第五回:“还早些个,你自去卖一遭来,那厮七八也将来也。”《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这咱晚,七八有二更,放了俺们去罢了。”
(3).七乘八,五十六。《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词语解释:开八
十年一秩,七十一岁为八十纪数的开始,称为开八。同此,五十一岁称开六,六十一岁称开七词语解释:八八 拼音:bā bā
(1).老者之称。 明 方以智 《通雅·称谓》:“八八,乃迻语之称巴巴也。《唐书》, 德宗 以 怀光 外孙 燕八八 为后八八,盖迻语称老成者曰八八,或巴巴。今回回教以老成者呼八八,其声近‘把’。”《正字通·父部》:“夷语称老者为八八或巴巴,后人因加父作‘爸’字。”
(2).八八的乘积,即六十四。《易纬乾凿度》卷上:“八八推荡,运造纵横。”《汉书·律历志上》:“统八卦,调八风,理八政,正八节,谐八音,舞八佾,监八方,被八荒,以终天地之功,故八八六十四。”
(3).谓二物分异或相背。 北周 卫元嵩 《元包经·少阳》:“艮,屾八八,北癶癶,门之非,径之韦。” 苏源明 传:“屾八八,二山相拆也;北癶癶,两人相背也。”词语解释:花十八 拼音:huā shí bā
舞曲名。 宋 欧阳修 《玉楼春·题上林后亭》词:“杯深不觉瑠璃滑,贪看《六么》《花十八》。”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六么》:“ 欧阳永叔 云:‘贪看《六么》《花十八》。’此曲内一叠名《花十八》,前后十八拍,又四花拍,共二十二拍,乐家者流所谓花拍,盖非其正也。曲节抑扬可喜,舞亦随之,而舞《筑毬》、《六么》,至《花十八》益奇。” 宋 范成大 《酒边》诗之二:“新样《筑毬》《花十八》,丁寧 小玉 谩吹簫。”词语解释:第八 拼音:dì bā
复姓。 汉 有 第八矫 。见《元和姓纂》卷八引《风俗通》。词语解释:三八 拼音:sān bā
(1).指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日。 宋 王得臣 《麈史·谐谑》:“都城 相国寺 最据衝会,每月朔望三八日即开,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 宋 楼钥 《北行日录》卷下:“ 相国寺 如故,每月亦以三八日开寺。”
(2).指三八妇女节。 沉从文 《天安门前》:“‘五四’、‘三八’、‘五卅’、‘九一八’……除了这些大的登报上书的集会外,还经常有小规模的。”
(3).指“三八式”步枪。《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不用愁》:“没有枪炮不算啥,打死鬼子扛三八。”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 萧队长 侧着耳朵听一会,说道:‘还远,离这一里多地。那一声是三八,这一声是连珠。’”词语解释:四月八 拼音:sì yuè bā
(1). 贵阳 附近苗族的重要节日之一。每逢夏历四月初八日,苗族均着盛装,群集 贵阳 喷水池旁,吹笙奏笛,纵情歌唱,纪念历史传说中的民族英雄 亚努 。附近布依族群众也多参加。解放后,成为当地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聚会。
(2).布依、侗、水等族节日之一。各族各地称呼不一,有“开秧节”、“牧童节”等称。这天,吃糯米饭,并让牛休息。
(3).佛诞生之辰,为浴佛会,寺院搭苫棚座,施茶水盐豆,以黄布帛为悬旌,书曰“普结良缘”。见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结缘》。词语解释:腊八 拼音:là bā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相传为 释迦牟尼 成道日,寺院于是日诵经,举行法会,民间亦视为盛节。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 老舍 《骆驼祥子》八:“年节越来越近了,一晃儿已是腊八。” 姚雪垠 《长夜》二八:“每到年节,全家人从腊八过了就开始忙起来。”词语解释:南八 拼音:nán bā
即 唐 南霁云 ,因行八,故称。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序》:“城陷,贼以刃胁降 巡 ( 张巡 ), 巡 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 霽云 , 云 未应, 巡 呼 云 曰:‘ 南八 ,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 云 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 云 敢不死?’即不屈。” 宋 谢枋得 《初到建宁赋诗》:“ 南八 男儿终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 清 顾炎武 《答原一公肃两甥书》:“ 酸枣 之陈词慷慨,尚记 臧洪 ; 睢阳 之断指淋漓,最伤 南八 。” 郁达夫 《离乱杂诗》之七:“漫学 东方 耽戏謔,好呼 南八 是男儿。”词语解释:尺八 拼音:chǐ bā
古管乐器名。竹制,竖吹,六孔,旁一孔蒙竹膜。因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今仍流行于 日本 ,形制稍异,仅五孔,前四后一。也称箫管、中管、竖篴。 唐 张鷟 《游仙窟》:“五嫂咏筝,儿咏尺八。”《新唐书·吕才传》:“侍中 王珪 、 魏徵 盛称 才 製尺八,凡十二枚,长短不同,与律谐契。” 叶玉森 《雾泊辽海》诗:“卧听倭娘吹尺八,餘音嫋嫋为谁哀?” 苏曼殊 《燕子龛随笔》:“ 日本 尺八,状类中土洞簫,闻传自 金 人。”参阅《文献通考·乐十一》。词语解释:十七八 拼音:shí qī bā
(1).十分之七八。《新唐书·李杰传》:“时户口逋荡,细弱下户为豪力所兼, 杰 为设科条区处,检防亡匿,復业者十七八。”
(2).指十七八岁。 唐 韩愈 《曹成王碑》:“ 成王 嗣封,在 玄宗 世,盖於时年十七八。” 唐 白居易 《夜闻歌者》诗:“独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词语解释:四八 拼音:sì bā
指四时八节。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是以惠和畅於九区,则七耀得於玄昊;残害著於品物,则二气谬於四八。”《隋书·天文志上》:“ 张平子 、 陆公纪 之徒,咸以为推步七曜之道,以度历象昏明之证候,校以四八之气,考以漏刻之分,占晷影之往来,求形验於事情,莫密於浑象也。”词语解释:斗八 拼音:dòu bā
亦作“鬭八”。 我国传统建筑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处理。多为方格形,凸出,有彩色图案。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器用》:“屋上覆橑,古人谓之‘綺井’,亦曰‘藻井’,又谓之‘覆海’,今令文中谓之‘鬭八’, 吴 人谓之‘罳顶’,唯宫室祠观为之。” 清 方以智 《通雅·宫室》:“盖鬭八谓承仰版之拱斗也,其形似之。”词语解释:一百八 拼音:yī bǎi bā
佛教习用之数。佛教认为人生之烦恼凡一百零八种,为去除烦恼,故贯珠一百八颗,念佛一百八遍,叩钟一百八下等。 唐 李商隐 《安平公》诗:“一百八句在贝叶,三十三天长雨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九六:“一十三度谿花红,一百八下西谿鐘。”词语解释:阿八 拼音:ā bā
母亲。 唐 韩愈 《祭女挐女文》:“维年月日,阿爹阿八,使汝嬭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 挐子 之灵。”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 韩退之 《祭女挐文》自称曰‘阿爹、阿八’,岂 唐 人又称母为阿八?今人则曰妈。”词语解释:柳八 拼音:liǔ bā
唐 柳宗元 排行第八,因以为其别称。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 刘禹锡 云﹞ 柳八 駮 韩十八 《平淮西碑》云:‘左飱右粥,何如我《平淮西雅》云仰父俯子。’” 宋 杨伯嵒 《臆乘·行第》:“前辈以第行称,多见之诗…… 皇甫毋 称 柳柳州 为 柳八 。”词语解释:亡八 拼音:wáng bā
(1).乌龟或鳖的俗称。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二一:“还有许多小孩子,他们会悄悄的把一张纸条贴在那外国货的衣服上,上面画着一只‘亡八’。”《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亡八一见无钱,凡事疏淡,不照常答应奉承。”
(2).旧时指妓院里的管事。
(3).詈词。 明 冯梦龙 《山歌·求老公》:“嫁着子介箇乌龟亡八,生得又麻又瞎又痴又聋。”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四:“这该死的亡八!这是非用最后的手段不可了!”词语解释:白八 拼音:bái bā
指螃蟹的八条腿。 宋 陶穀 《清异录·黄大》:“伪 德昌宫 使 刘承勋 嗜蟹,但取圆壳而已。亲友中有言古重二螯, 承勋 曰:‘十万白八敌一箇黄大不得。’谓蟹有八足,故云。”词语解释:莎塔八 拼音:shā tǎ bā
蒙古 语,意为酒醉。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一折:“[ 李存信 云]撒因答剌孙,见了抢着喫。喝的莎塔八,跌倒就是睡。”亦作“ 莎搭八 ”。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 白廝赖 云]哥也,俺打剌孙多了,您兄弟莎搭八了,俺牙不约儿赤罢。”词语解释:莎搭八 拼音:shā dā bā
见“ 莎塔八 ”。
词语解释:莎塔八 拼音:shā tǎ bā
蒙古 语,意为酒醉。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一折:“[ 李存信 云]撒因答剌孙,见了抢着喫。喝的莎塔八,跌倒就是睡。”亦作“ 莎搭八 ”。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 白廝赖 云]哥也,俺打剌孙多了,您兄弟莎搭八了,俺牙不约儿赤罢。”词语解释:贼王八 拼音:zéi wáng bā
亦作“ 贼亡八 ”。亦作“ 贼忘八 ”。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少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后泛作骂人的话。《水浒传》第一○三回:“驴牛射出来的贼亡八!前日赖了我的赌钱,今日又上门欺负人!”《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贼忘八!可説你把那肠子收拾的紧紧的,你纵着奴才淫妇们轻慢我,你待指望另寻老婆。”词语解释:贼忘八 拼音:zéi wàng bā
见“ 贼王八 ”。
词语解释:贼王八 拼音:zéi wáng bā
亦作“ 贼亡八 ”。亦作“ 贼忘八 ”。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少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后泛作骂人的话。《水浒传》第一○三回:“驴牛射出来的贼亡八!前日赖了我的赌钱,今日又上门欺负人!”《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贼忘八!可説你把那肠子收拾的紧紧的,你纵着奴才淫妇们轻慢我,你待指望另寻老婆。”词语解释:说七说八 拼音:shuō qī shuō bā
有“总之”、“不管怎么说”之意。例如:说七说八,还是让他占了便宜。词语解释:长七短八 拼音:cháng qī duǎn bā
(1).长短不齐。如: 小玉 把冬青树剪得长七短八。
(2).指事情的头绪。 马烽 西戒 《吕梁英雄传》第十六回:“ 康顺风 一边点头,一边结结巴巴的求告,喉咙里像塞了一团棉花,半天也没说下个长七短八。”词语解释:长十八 拼音:cháng shí bā
花草名。 元 迺贤 《塞上曲》:“忽见一枝长十八,折来簪在帽簷边。” 清 毛奇龄 《西河诗话》卷三一:“今上尝出塞驻蹕 乌栏布尔哈酥 ,有以道傍紫花献者,不得其名,然蓓蕾蕤纚可爱,询之土人,曰:‘此长十八也。’”词语解释:锁陀八 拼音:suǒ tuó bā
醉酒。 明 朱有燉 《桃源景》第四折:“他道扫兀呵,原来是坐地;他道锁陀八,原来是酒醉矣。”词语解释:贼亡八 拼音:zéi wáng bā
见“ 贼王八 ”。
词语解释:贼王八 拼音:zéi wáng bā
亦作“ 贼亡八 ”。亦作“ 贼忘八 ”。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少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后泛作骂人的话。《水浒传》第一○三回:“驴牛射出来的贼亡八!前日赖了我的赌钱,今日又上门欺负人!”《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贼忘八!可説你把那肠子收拾的紧紧的,你纵着奴才淫妇们轻慢我,你待指望另寻老婆。”词语解释:马七马八 拼音:mǎ qī mǎ bā
方言。十分之七八;大概。 梁斌 《翻身纪事》十七:“我跟 二合同志 并肩作战十年了, 二合同志 的事,我摸个马七马八儿。”词语解释:胡七乱八 拼音:hú qī luàn bā
乱七八糟,胡乱。 陈登科 《活人塘》四:“ 薛陆氏 仍痴痴坐在家滴着眼泪,心里胡七乱八的想。”亦作“ 胡七杂八 ”。 陈炎荣 《雨过天晴》:“可是我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胡七杂八地想着许多不明白的事:共产党是打土豪的,政府为什么捉他?”词语解释:胡七杂八 拼音:hú qī zá bā
见“ 胡七乱八 ”。
词语解释:胡七乱八 拼音:hú qī luàn bā
乱七八糟,胡乱。 陈登科 《活人塘》四:“ 薛陆氏 仍痴痴坐在家滴着眼泪,心里胡七乱八的想。”亦作“ 胡七杂八 ”。 陈炎荣 《雨过天晴》:“可是我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胡七杂八地想着许多不明白的事:共产党是打土豪的,政府为什么捉他?”词语解释:零七碎八 拼音:líng qī suì bā
犹言零七八碎。零碎而纷乱。 马烽 《饲养员赵大叔》:“每天铡草、垫圈、担水、煮料……这些零七碎八的事咱倒不在乎。”词语解释:露七露八 拼音:lù qī lù bā
方言。犹言没头没脑。 李文元 《婚事》:“﹝ 李二胡 ﹞每次到 莲妞 家来时总要在她母女面前说些露七露八的话。”词语解释:凿八
指捣米一石,可得八斗词语解释:紧切慢八
慢慢地;一天一天地词语解释:丘八 拼音:qiū bā
“兵”的隐语。《太平御览》卷四○○引《续晋阳秋》:“ 苻坚 之遣 慕容垂 ,侍中 权翼 諫不听。於是 翼 乃夜私遣壮士要路而击之。 垂 是夜梦行路,路穷。顾见 孔子 墓傍坟有八。觉而心恶之。召占梦者占之,曰:‘行路穷,道尽也,不可行。 孔子 名 丘 ,“八”以配“丘”,此兵字,路必有伏兵。’” 后蜀 何光远 《鉴戒录·轻薄鉴》:“ 太祖 问击棆之戏创自谁人。大夫对曰:‘丘八所置。’” 明 无名氏 《风云会》第三折:“头一考在丘八房,第二考在户房内。” 茅盾 《海南杂忆》:“ 楚女 身材高大,面黑而麻,服装随便,有丘八风。”词语解释:幺花十八 拼音:yāo huā shí bā
《六幺》曲中的一迭,名《花十八》,前后十八拍。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止不过凤簫鼓间琵琶,忽剌剌板撒红牙,假若更添箇《幺花十八》,那些儿是败国亡家。”又名“六幺花十八”。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杯深不觉瑠璃滑,贪看《六幺花十八》。”按,此亦舞曲名,故云“看”。词语解释:杂七杂八 拼音:zá qī zá bā
形容不纯而杂乱。 赵树理 《三里湾·马家院》:“里边杂七杂八堆得满满的,实在找不下个腾的地方!” 杨朔 《乱人坑》:“磨面时奸商还给带上棒子骨头、高粱帽子,掺进沙土、木渣、树皮、山药梗子,以及杂七杂八的东西。”亦作“ 杂七夹八 ”、“ 杂七麻八 ”。 茅盾 《报施》:“这年青人满脸通红,眼里耀着兴奋喜悦的光彩,拦住了 张文安 就杂七夹八诉说了一大篇。”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五章:“你去瞧瞧他的挎包,不是钳子,就是镊子,不是螺丝钉,就是螺丝母,说不清从哪儿来的那么多杂七麻八的零件!”词语解释:杂七麻八 拼音:zá qī má bā
见“ 杂七杂八 ”。
词语解释:杂七杂八 拼音:zá qī zá bā
形容不纯而杂乱。 赵树理 《三里湾·马家院》:“里边杂七杂八堆得满满的,实在找不下个腾的地方!” 杨朔 《乱人坑》:“磨面时奸商还给带上棒子骨头、高粱帽子,掺进沙土、木渣、树皮、山药梗子,以及杂七杂八的东西。”亦作“ 杂七夹八 ”、“ 杂七麻八 ”。 茅盾 《报施》:“这年青人满脸通红,眼里耀着兴奋喜悦的光彩,拦住了 张文安 就杂七夹八诉说了一大篇。”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五章:“你去瞧瞧他的挎包,不是钳子,就是镊子,不是螺丝钉,就是螺丝母,说不清从哪儿来的那么多杂七麻八的零件!”词语解释:杂七夹八 拼音:zá qī jiā bā
见“ 杂七杂八 ”。
词语解释:杂七杂八 拼音:zá qī zá bā
形容不纯而杂乱。 赵树理 《三里湾·马家院》:“里边杂七杂八堆得满满的,实在找不下个腾的地方!” 杨朔 《乱人坑》:“磨面时奸商还给带上棒子骨头、高粱帽子,掺进沙土、木渣、树皮、山药梗子,以及杂七杂八的东西。”亦作“ 杂七夹八 ”、“ 杂七麻八 ”。 茅盾 《报施》:“这年青人满脸通红,眼里耀着兴奋喜悦的光彩,拦住了 张文安 就杂七夹八诉说了一大篇。”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五章:“你去瞧瞧他的挎包,不是钳子,就是镊子,不是螺丝钉,就是螺丝母,说不清从哪儿来的那么多杂七麻八的零件!”词语解释:横七竖八 拼音:héng qī shù bā
纵横杂乱貌。《水浒传》第三四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记其数。”《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但见院子里横七竖八躺着一地和尚。”亦作“ 横七竪八 ”。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六章:“ 周仆 看看门口,已经横七竖八摆了四五双鞋子。”词语解释:七打八 拼音:qī dǎ bā
犹言七八成。《何典》第二回:“ 活鬼 虽説是个财主,前日造庙时已将现银子用来七打八;今又猝不及备,要拿出准千准万银子来,甚觉费力。” 刘半农 注:“七打八,或作七搭八,犹言七八成。”词语解释:七搭八 拼音:qī dā bā
见“ 七打八 ”。
词语解释:七打八 拼音:qī dǎ bā
犹言七八成。《何典》第二回:“ 活鬼 虽説是个财主,前日造庙时已将现银子用来七打八;今又猝不及备,要拿出准千准万银子来,甚觉费力。” 刘半农 注:“七打八,或作七搭八,犹言七八成。”词语解释:七七八八 拼音:qī qī bā bā
(1).犹言差不多。《全元散曲·归来乐》套曲:“眼底事抛却了万万千千,杯中物直饮到七七八八,欢百岁谁似咱。”《醒世姻缘传》第八七回:“説那 寄姐 的不贤良处,也就跟的 素姐 七七八八的了。”《何典》第八回:“那消一年半载,便将 鬼谷先生 周身本事,都学得七七八八。”
(2).犹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样。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天刚亮, 张金龙 用两只民船,载着十几个俘虏,一辆自行车和七七八八的胜利品……兴头头的回来。”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六章:“﹝他﹞平时参加外面公开的社团活动,免不了还有些七七八八的事儿。”词语解释:七大八 拼音:qī dà bā
“ 七大八小 ”的歇后语,指妾。 明 徐翙 《春波影》第三出:“我眼里见了多少人家七大八,不似这个真是能诗能画。”《醒世姻缘传》第二回:“你那七大八像个豆姑娘儿是的,你降他,像 钟馗 降小鬼的一般。”词语解释:忘八 拼音:wàng bā
(1).龟、鳖的俗称。又称王八。多用作詈词。 元 施惠 《幽闺记·天凑姻缘》:“咳,这个天杀的老忘八!”《红楼梦》第四六回:“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去。”一说谓忘记“礼义廉耻孝弟忠信”八字,故云。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王八》。
(2).称其妻有外遇的男子。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今人以妻之外淫者,目其夫为乌龟。”因以龟之俗称呼之。《红楼梦》第二八回:“一个女儿嫁了汉子,要当忘八,他怎么不伤心呢?”词语解释:歪八竖八 拼音:wāi bā shù bā
杂乱不整的样子。词语解释:歪七扭八 拼音:wāi qī niǔ bā
不端正、不整齐的样子。词语解释:歪七竖八 拼音:wāi qī shù bā
杂乱不整的样子。 茅盾 《上海·我的二房东》:“沿马路的电灯柱上,里门口,都有些红纸小方块;烂疮膏药似的,歪七竖八贴着。”词语解释:忽剌八 拼音:hū là bā
亦作“ 忽喇叭 ”。亦作“ 忽剌巴儿 ”。 突然;无端。 元 无名氏 《云窗梦》第三折:“忽剌八梦断碧天涯,空没乱无情无绪。”《金瓶梅词话》第七三回:“一个相府内怀春女,忽剌八抛去也,我怎肯恁随邪,又去把墙花乱折!”《红楼梦》第十六回:“忽剌巴儿的打发个屋裡人来,原来是你这个蹄子闹鬼。”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民风二》:“仓促曰忽喇叭。”词语解释:土木八 拼音:tǔ mù bā
元 代音译词。羊尾巴。来自波斯语domb,dombāl(尾部)或donbālche(羊尾)。用作骂人的话。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一折:“[ 回回 官人云]经歷,拏那土木八来。[经歷云]有。令人拏过那厨子来。[厨子跪科][ 回回 官人云]兀那厨子,圣人言语,着俺这八府宰相在此饮酒,你安排的茶饭,都不好吃!”词语解释:嘎七马八 拼音:gǎ qī mǎ bā
谓杂七杂八,形形色色。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七:“在这么想到儿子的时候,他就嘎七马八的买回一大堆食物,给他们俩吃。” 吴祖光 《闯江湖》第一幕:“碰见了那些嘎七马八的 日本 腿子们就躲开,你是大姑娘了,可别惹他们。”词语解释:剌八 拼音:là bā
两腿叉开成八字形。《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那 蒋竹山 ,打的那两隻腿剌八着,走到家哭哭啼啼。”词语解释:丁八 拼音:dīng bā
顶;顶撞。《金瓶梅词话》第三二回:“因把 猫儿 的虎呐,火烧了两醮,和他丁八着好一向了,这日只散走了哩。”《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 董金儿 也与他丁八了。”词语解释:夹七夹八 拼音:jiā qī jiā bā
(1).谓行动言语缺乏条理。《儒林外史》第三回:“﹝ 胡屠户 ﹞一顿夹七夹八,駡的 范进 摸门不着。”
(2).指事物掺杂混乱。 马宁 《红色故乡随笔》:“虽然座中也夹七夹八地坐了几位大兵,只不见一个当官的。”词语解释:王八 拼音:wáng bā
(1).《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建 ﹞少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按, 王建 排行八,故称“王八”。后用为詈词。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杂种畜生王八》:“俗駡人曰杂种,曰畜生,曰王八……王八, 明 人小説又谓忘八,谓忘其礼、义、廉、耻、孝、弟、忠、信八字也。”
(2).特指妻有外遇的男子。 老舍 《骆驼祥子》七:“他看出这点来:大概到了最后,他还得舍着脸要 虎姑娘 ……‘当王八的吃俩炒肉’!他不能忍受,可是到了时候还许非此不可!”
(3).龟和鳖的俗称。 洪深 《咸鱼主义》:“﹝你﹞像王八似的缩着脑袋,躲在家里关着门,吃你的白饭和咸鱼。” 魏巍 《火线春节夜》:“老子要有飞机,早把你狗日的撵到 南海 里喂王八去啦!”词语解释:瞎七搭八 拼音:xiā qī dā bā
见“ 瞎七瞎八 ”。
词语解释:瞎七瞎八 拼音:xiā qī xiā bā
谓做事、说话等胡乱盲目。《荡寇志》第九七回:“每日, 高世德 也要落签押房一次,瞎七瞎八的并不晓得甚么案件,胡乱画个‘行’字,也算看稿。” 茅盾 《大鼻子的故事》三:“最初,他也曾把爸娘叫他的名字告诉了要好的伙伴,不料伙伴们都说‘不顺口’,还是瞎七瞎八乱叫一阵。后来他就连自己也忘记了他的本名。”亦作“ 瞎七搭八 ”。锡剧《红色的种子》第一场:“扯篷也要看看风,你瞎七搭八缠点啥。”词语解释:瞎七瞎八 拼音:xiā qī xiā bā
谓做事、说话等胡乱盲目。《荡寇志》第九七回:“每日, 高世德 也要落签押房一次,瞎七瞎八的并不晓得甚么案件,胡乱画个‘行’字,也算看稿。” 茅盾 《大鼻子的故事》三:“最初,他也曾把爸娘叫他的名字告诉了要好的伙伴,不料伙伴们都说‘不顺口’,还是瞎七瞎八乱叫一阵。后来他就连自己也忘记了他的本名。”亦作“ 瞎七搭八 ”。锡剧《红色的种子》第一场:“扯篷也要看看风,你瞎七搭八缠点啥。”词语解释:大四八 拼音:dà sì bā
见“ 大厮把 ”。
词语解释:大厮把 拼音:dà sī bǎ
同“大廝八”。 元 刘庭信 《一枝花·春日送别》曲:“一箇大厮把的忙牵金勒马,这一箇悄声儿回转画轮车。”一本作“ 大四八 ”。词语解释:大厮八 拼音:dà sī bā
大模大样地;有排场地。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自笑我有那 崔护 诗才几些,怎敢便大厮八将凉浆謁。”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二折:“畅道你父亲此地身亡,你是必牢记着这日头,大厮八做箇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