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寒平声 [kān kàn][nán,艰难][guān,衣冠][gān,同干]竿[guān,观看][tán][详注1][pán][cuán][mán][zuān][fán,马头上的饰物,名词][pán][hán,可汗][gān gǎn][gān][详注2][同㙢。][pán][guān][音檀。触也。][dān][舍弃][hān][详注3][tuán][地名][huán][duān][详注4][tuán]


注1:漫 《集韵》《韵会》《正韵》谟官切,音瞒。水大貌。
注2:曼 音瞒。《博雅》曼曼,长也。《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注》曼,或作漫。
注3:敦 《广韵》度官切《集韵》《韵会》《正韵》徒官切,音团。《诗·豳风》有敦瓜苦。《传》敦,犹专专也。《疏》敦,是瓜系蔓之貌,言瓜系於蔓,专专然也。《释文》徒丹反。《朱传》音堆。 又《诗·大雅》敦彼行苇。《传》聚貌。《释文》徒端反。
注4:弁 音盘。与般同。乐也。《诗·小雅》弁彼鸒斯。《传》弁,乐也。
共10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兰亭兰芽兰汤兰英兰秋兰肴兰夜兰掖
兰舟兰膏兰花兰闺兰艾兰焰兰熏兰裓
兰蕙兰香兰薰兰芝兰烬兰石兰薄兰章
兰玉兰芳兰皋兰干兰襟兰锜兰阇兰月
兰台兰房兰桂兰釭兰臭兰言兰那兰州
兰若兰堂兰渚兰缸兰梦兰橑兰味兰弹
兰桡兰省兰生兰时兰交兰烟兰盆兰子
兰芷兰棹兰陔兰署兰羞兰客兰焚兰戺
兰麝兰苕兰成兰桨兰炷兰金兰单兰谱
兰荪兰室兰灯兰泽兰筋兰亭帖兰鹢兰兆

词语解释:兰亭  拼音:lán tíng
(1).亭名。在 浙江省 绍兴市 西南之 兰渚山 上。 东晋 永和 九年(公元353年) 王羲之 之 谢安 等同游于此, 羲之 作《兰亭集序》
(2).指《兰亭帖》。 唐 李约 《萧子云飞白萧字赞序》:“比获《兰亭》之书,世情观之,未若野人之块,不闕於世,在世为无用之物,苟适余意,於余则有用已多。” 宋 陆游 《太平时》词:“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 明 陶宗仪 《〈兰亭集〉刻》:“《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 南宋 理宗 内府所藏,每版有内府图书鈐缝玉池上,后归 贾平章 。” 郁达夫 《寄映霞》诗之二:“欲撰 西泠 才女传,苦无椽笔写《兰亭》。”
(3).见“ 兰亭春 ”。
词语解释:兰亭春  拼音:lán tíng chūn
宋 代官酿酒名。 宋 陆游 《湖上今岁游人颇盛戏作》诗之四:“臺府官醅岁岁新,兰亭春胜 镜湖 春。”亦省称“ 兰亭 ”。 宋 陆游 《兰亭道上》诗之三:“兰亭酒美逢人醉,花坞茶新满市香。”自注:“兰亭,官酤名也。”
词语解释:兰舟  拼音:lán zhōu
木兰舟。亦用为小舟的美称。 唐 许浑 《重游练湖怀旧》诗:“西风渺渺月连天,同醉兰舟未十年。” 宋 李清照 《一剪梅》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清 龚自珍 《过扬州》诗:“春灯如雪浸兰舟,不载 江 南半点愁。”
词语解释:兰蕙  拼音:lán huì
兰和蕙。皆香草。多连用以喻贤者。《汉书·扬雄传上》:“排玉户而颺金铺兮,发兰蕙与穹穷。” 汉 赵壹 《疾邪》诗之二:“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芻。” 唐 褚遂良 《安德山池宴集》诗:“良朋比兰蕙,雕藻迈琼琚。” 清 顾炎武 《送李生南归寄戴笠王锡阐二高士》诗:“风吹兰蕙色,一夜落 关中 。”
词语解释:兰玉  拼音:lán yù
(1).兰和玉。《隋书·列女传论》:“ 兰陵主 质迈寒松, 南阳主 心踰匪石……足使义勇惭其志烈,兰玉谢其贞芳。”
(2).芝兰玉树。比喻佳子弟。 唐 颜真卿 《祭侄季明文》:“惟尔挺生,夙标劭德,宗庙瑚璉,阶庭兰玉。” 宋 苏轼 《书刘君射堂》诗:“兰玉当年刺史家,双鞬驰射笑穿花。”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叹兰玉萧条,一朵桂花难茂。”参见“ 芝兰玉树 ”。
词语解释:芝兰玉树  拼音:zhī lán yù shù
《晋书·谢安传》:“﹝ 谢玄 ﹞少颖悟,与从兄 朗 俱为叔父 安 所器重。 安 尝戒约子姪,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 玄 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庭阶耳。’”后因以“芝兰玉树”喻优秀子弟。 清 李渔 《蜃中楼·婚诺》:“芝兰玉树生於庭阶,可喜,可喜。”《再生缘》第一回:“人间富贵荣华尽,膝下芝兰玉树齐。” 柳亚子 《誓墓行》:“痛哭深山誓墓来,芝兰玉树钟灵秀。”
词语解释:兰台  拼音:lán tái
(1). 战国 楚 台名。故址传说在今 湖北省 钟祥县 东。《文选·宋玉〈风赋〉序》:“ 楚襄王 游於 兰臺 之宫, 宋玉 、 景差 侍。” 李周翰 注:“ 兰臺 ,臺名。” 唐 张九龄 《登古阳云台》诗:“ 楚国 兹故都, 兰臺 有餘址。”
(2). 汉 代宫内收藏典籍之处。《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臺,掌图籍祕书。” 汉 焦赣 《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书,藏兰臺,虽遭溃乱,独不逢灾。”
(3).泛指宫廷藏书处。《南史·徐勉传》:“方领矩步之容,事灭於旌鼓;兰臺石室之典,用尽於帷盖。”
(4).指御史台。 汉 代的御史中丞掌管兰台,故称。《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慧景 烧兰臺府署为战场。” 胡三省 注:“兰臺,御史臺也。”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盖御史有两丞,其一在兰臺,谓之中丞。”又 东汉 时 班固 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光武本纪》,故史官亦称“ 兰臺 ”。
(5). 唐 代指秘书省。 唐 白居易 《秘书省中忆旧山》诗:“犹喜兰臺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臺类转蓬。” 冯浩 笺注:“《旧书·职官志》:秘书省, 龙朔 初改为兰臺, 光宅 时改为麟臺, 神龙 时復为秘书省。”
(6).相术家指鼻的左侧。《太清神鉴》卷二:“準头主富贵贫贱,百事吉凶……左为兰臺,右为廷尉。”《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 天纲 谓 淹 曰:‘公兰臺成就,学堂宽博,必得亲纠察之官,以文藻见知。’” 明 谢谠 《四喜记·诗礼趋庭》:“天庭忒恁低,地阁那曾伟,準头偏,兰臺、廷尉俱亏……恐今生虎榜姓难题。”
(7).道教指肝脏。《云笈七籤》卷十九:“经曰:‘肺为尚书,肝为兰臺,心为太尉公。’”
词语解释:兰若  拼音:lán rě
(1).兰草与杜若。皆香草。《文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芬馥歇兰若,清越夺琳珪。” 李周翰 注:“兰若,香草。” 唐 李白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诗:“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 唐 刘禹锡 《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诗:“ 楚 水多兰若,何人事擷芳。”
(2).指寺院。梵语“ 阿兰若 ”的省称。意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 唐 杜甫 《谒真谛寺禅师》诗:“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 宋 王安石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之一:“青鸳几世开兰若,黄鹤当年瑞卯金。” 清 孙枝蔚 《登赤城山》诗:“下巖地势稍宽平,无数松竹遶兰若。”
词语解释:兰桡  拼音:lán ráo
小舟的美称。 唐太宗 《帝京篇》之六:“飞盖去芳园,兰橈游翠渚。” 元 萨都剌 《寄朱舜咨王伯循了即休》诗:“木落 淮南 秋,兰橈泊 瓜渚 。” 清 曹寅 《鹿墟贻瓶中海棠》诗:“ 吴公 臺下花如澥,嬾趁兰橈到酒边。”
词语解释:兰芷  拼音:lán zhǐ
兰草与白芷。皆香草。《楚辞·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王逸 注:“言兰芷之草,变易其体而不復香。”《史记·日者列传》:“兰芷芎藭弃於广野,蒿萧成林,使君子退而不显众,公等是也。” 唐 沉佺期 《别侍御严凝》诗:“静言芟枳棘,慎勿伤兰芷。” 宋 柳永 《如鱼水》词之一:“乍雨过,兰芷汀洲,望中依约 瀟湘 。”
词语解释:兰麝  拼音:lán shè
兰与麝香。指名贵的香料。《晋书·石崇传》:“ 崇 尽出其婢妾数十人以示之,皆藴兰麝,被罗縠。” 宋 黄庭坚 《寄陈适用》诗:“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 明 徐霖 《绣襦记·逼娃逢迎》:“香消兰麝,香消兰麝。丝索流尘暗锦筝,阶前草色入帘青。”
词语解释:兰荪  拼音:lán sūn
(1).即菖蒲。一种香草。《文选·沉约〈和谢宣城〉》:“昔贤侔时雨,今守馥兰蓀。” 刘良 注:“兰蓀,香草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香草之类,大率多异名,所谓兰蓀,蓀即今菖蒲是也。”
(2).指佳子弟。 清 赵翼 《西干故里示侄亮采宝士侄孙公兰等》诗:“是我昔时初奋迹,瓣香能不望兰蓀。”参见“ 芝兰玉树 ”。
词语解释:芝兰玉树  拼音:zhī lán yù shù
《晋书·谢安传》:“﹝ 谢玄 ﹞少颖悟,与从兄 朗 俱为叔父 安 所器重。 安 尝戒约子姪,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 玄 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庭阶耳。’”后因以“芝兰玉树”喻优秀子弟。 清 李渔 《蜃中楼·婚诺》:“芝兰玉树生於庭阶,可喜,可喜。”《再生缘》第一回:“人间富贵荣华尽,膝下芝兰玉树齐。” 柳亚子 《誓墓行》:“痛哭深山誓墓来,芝兰玉树钟灵秀。”
词语解释:兰芽  拼音:lán yá
兰的嫩芽。常比喻子弟挺秀。 南朝 梁 刘孝绰 《答何记室》诗:“兰芽隐陈叶,荻苗抽故丛。” 金 元好问 《德华小女五岁能诵余诗数首以此诗为赠》:“好箇通家女兄弟,海棠红点紫兰芽。” 清 全祖望 《庆历五先生书院记》:“再世兰芽,陔南弗替。”参见“ 芝兰玉树 ”。
词语解释:芝兰玉树  拼音:zhī lán yù shù
《晋书·谢安传》:“﹝ 谢玄 ﹞少颖悟,与从兄 朗 俱为叔父 安 所器重。 安 尝戒约子姪,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 玄 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庭阶耳。’”后因以“芝兰玉树”喻优秀子弟。 清 李渔 《蜃中楼·婚诺》:“芝兰玉树生於庭阶,可喜,可喜。”《再生缘》第一回:“人间富贵荣华尽,膝下芝兰玉树齐。” 柳亚子 《誓墓行》:“痛哭深山誓墓来,芝兰玉树钟灵秀。”
词语解释:兰膏  拼音:lán gāo
(1).古代用泽兰子炼制的油脂。可以点灯。《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容备些。” 王逸 注:“兰膏,以兰香炼膏也。” 晋 张华 《杂诗》:“朱火青无光,兰膏坐自凝。” 唐 刘长卿 《杂咏上礼部李侍郎·寒釭》:“恋君秋夜永,无使兰膏薄。”
(2).一种润发香油。 唐 浩虚舟 《陶母截发赋》:“象櫛重理,兰膏旧濡。”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曲》:“兰膏坠髮红玉春,燕釵拖颈抛盘云。” 明 无心子 《金雀记·合雀》:“合将令女配时髦,从教与你共处幽闺,同事兰膏。”
词语解释:兰香  拼音:lán xiāng
(1).草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兰香》:“三月中,候枣叶始生,乃种兰香。”原注:“兰香者,罗勒也。中国为 石勒 讳,故改,今人因以为名焉。且兰香之目,美於罗勒之名,故即而用之。”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军伍名额·兰香》:“本名罗勒, 后赵 石勒 以罗勒犯己名,改为兰香,至今以为名也。”
(2).泽兰。 宋 洪刍 《香谱》卷上:“兰香,一名水香,生 大吴 池泽。叶似兰,尖长有岐,花红白色而香。煮水浴以治风。”
词语解释:兰芳  拼音:lán fāng
兰花的芳香。常用以比喻贤人。《楚辞·招魂》:“结撰至思,兰芳假些。” 王逸 注:“兰芳,以喻贤人。” 唐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诗:“《巴歌》《白雪》,鲍肆埋兰芳。”
词语解释:兰房  拼音:lán fáng
(1).高雅的居室。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仙者四五人,逍遥晏兰房。” 晋 傅咸 《感凉赋》:“忽轻箑于坐隅兮,思暖服于兰房。” 南朝 梁 沉约 《栖禅精舍铭》:“巖灵旅逸,地远栖禪;兰房葺蕙,嶠甍架烟。”
(2).犹香闺。旧时妇女所居之室。《文选·潘岳〈哀永逝文〉》:“委兰房兮繁华,袭穷泉兮朽壤。” 吕延济 注:“兰房,妻尝所居室也。” 南朝 梁 刘孝绰 《淇上戏荡子妇示行事》诗:“日闇人声静,微步出兰房。” 唐 王绩 《咏妓》:“妖姬饰靚妆,窈窕出兰房。”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月影过宫墙,褰罗幌,好扶残醉入兰房。”
词语解释:兰堂  拼音:lán táng
芳洁的厅堂。厅堂的美称。《汉书·礼乐志》:“神之出,排玉房,周流杂,拔兰堂。”《文选·张衡〈南都赋〉》:“揖让而升,宴于兰堂。” 吕延济 注:“兰者,取其芬芳也。” 南唐 冯延巳 《应天长》词之五:“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 明 高启 《采香径》诗:“抱筐归蕙逕,焚鼎荐兰堂。”
词语解释:兰省  拼音:lán shěng
即兰台。指秘书省。 唐 郑谷 《次韵和礼部卢侍郎江上秋夕寓怀》:“梦归兰省寒星动,吟向莎洲宿鷺惊。” 宋 王禹偁 《酬高邮知军蒋殿丞见寄》诗:“且眠锦帐趣兰省,终掩云关卧草堂。” 明 王世贞 《江上别杨都督瞻美子念道振诸君》诗:“兰省羈难弟,柴门立老亲。”参见“ 兰臺 ”。
词语解释:兰台  拼音:lán tái
(1). 战国 楚 台名。故址传说在今 湖北省 钟祥县 东。《文选·宋玉〈风赋〉序》:“ 楚襄王 游於 兰臺 之宫, 宋玉 、 景差 侍。” 李周翰 注:“ 兰臺 ,臺名。” 唐 张九龄 《登古阳云台》诗:“ 楚国 兹故都, 兰臺 有餘址。”
(2). 汉 代宫内收藏典籍之处。《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臺,掌图籍祕书。” 汉 焦赣 《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书,藏兰臺,虽遭溃乱,独不逢灾。”
(3).泛指宫廷藏书处。《南史·徐勉传》:“方领矩步之容,事灭於旌鼓;兰臺石室之典,用尽於帷盖。”
(4).指御史台。 汉 代的御史中丞掌管兰台,故称。《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慧景 烧兰臺府署为战场。” 胡三省 注:“兰臺,御史臺也。”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盖御史有两丞,其一在兰臺,谓之中丞。”又 东汉 时 班固 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光武本纪》,故史官亦称“ 兰臺 ”。
(5). 唐 代指秘书省。 唐 白居易 《秘书省中忆旧山》诗:“犹喜兰臺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臺类转蓬。” 冯浩 笺注:“《旧书·职官志》:秘书省, 龙朔 初改为兰臺, 光宅 时改为麟臺, 神龙 时復为秘书省。”
(6).相术家指鼻的左侧。《太清神鉴》卷二:“準头主富贵贫贱,百事吉凶……左为兰臺,右为廷尉。”《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 天纲 谓 淹 曰:‘公兰臺成就,学堂宽博,必得亲纠察之官,以文藻见知。’” 明 谢谠 《四喜记·诗礼趋庭》:“天庭忒恁低,地阁那曾伟,準头偏,兰臺、廷尉俱亏……恐今生虎榜姓难题。”
(7).道教指肝脏。《云笈七籤》卷十九:“经曰:‘肺为尚书,肝为兰臺,心为太尉公。’”
词语解释:兰棹  拼音:lán zhào
兰舟。 唐 黄滔 《送君南浦赋》:“玉牕之归步愁举,兰棹之移声忍闻。” 唐 张松龄 《渔父》词之八:“兰棹快,草衣轻,只钓鱸鱼不钓名。” 明 无名氏 《霞笺记·书房私会》:“谁料渔人冲波使兰棹,雄向沙头困,雌向溪边遶。”参见“ 兰舟 ”。
词语解释:兰舟  拼音:lán zhōu
木兰舟。亦用为小舟的美称。 唐 许浑 《重游练湖怀旧》诗:“西风渺渺月连天,同醉兰舟未十年。” 宋 李清照 《一剪梅》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清 龚自珍 《过扬州》诗:“春灯如雪浸兰舟,不载 江 南半点愁。”
词语解释:兰苕  拼音:lán tiáo
兰花。《文选·郭璞〈游仙诗〉》:“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 李善 注:“兰苕,兰秀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南楼中望所迟客》诗:“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摘。”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四:“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金 元好问 《望云谣》:“登山採兰苕,兰苕霜早凋。”
词语解释:兰室  拼音:lán shì
芳香高雅的居室。多指妇女的居室。《文选·张华〈情诗〉》:“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 李善 注:“古诗曰: 卢 家兰室桂为梁。”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之九:“肃景游清都,脩簪侍兰室。” 唐 沉佺期 《拟古别离》诗:“皓月掩兰室,光风虚蕙楼。”《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宦者曰:‘见本朝 长安 大内,六宫嬪御,殆及万人,椒房兰室,无不充牣。’”
词语解释:兰汤  拼音:lán tāng
(1).熏香的浴水。《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南朝 梁武帝 《和太子忏悔》:“兰汤浴身垢,懺悔浄心灵。”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兰汤》:“ 刘义庆 曰:‘古制,庙方四丈,不墉壁,道广四尺,夹树兰香,斋者煮以沐浴,然后亲祭,所谓兰汤。’”
(2).指温泉。 唐玄宗 《惟此温泉》诗:“桂殿与山连,兰汤涌自然。”
词语解释:兰花  拼音:lán huā
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观赏植物
词语解释:兰薰
兰之馨香。喻人德行之美。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兰薰而摧,玉縝则折。”《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 颜 冉 龙翰凤雏, 曾 史 兰薰雪白。” 张铣 注:“兰薰雪白,喻芳絜。”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何库部旧姬拟蘼芜之句》诗:“出门望兰薰,褰帘正逢君。” 唐 黄滔 《省试人文化天下赋》:“布彼寰灜,风行而草偃;被於亿兆,玉洁而兰薰。”
词语解释:兰皋  拼音:lán gāo
长兰草的涯岸。《楚辞·离骚》:“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朱熹 集注:“泽曲曰皋,其中有兰,故曰兰皋。” 宋 张孝祥 《雨中花慢》词:“认得兰皋琼珮,水馆冰綃。” 清 黄景仁 《江上夜望》诗:“推篷失孤鹤,双桨倚兰皋。”
词语解释:兰桂  拼音:lán guì
(1).兰和桂。二者皆有异香,常用以比喻美才盛德或君子贤人。《文选·刘琨〈答卢湛〉诗》:“虚满伊何,兰桂移植。” 吕向 注:“兰桂,喻君子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今世之所覩,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 卢文弨 补注:“兰、桂,皆有异香。以喻怀才抱德之士,耻为若人之所为也。” 元 麻革 《密国公挽词》:“零落伤兰桂,孤高叹凤鸞。” 清 顾炎武 《哭顾推官》诗:“二子各英姿,文才比兰桂。”
(2).比喻子孙。参见“ 兰桂齐芳 ”。
词语解释:兰桂齐芳  拼音:lán guì qí fāng
喻子孙兴旺发达。《红楼梦》第一二○回:“现今 荣 寧 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復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词语解释:兰渚  拼音:lán zhǔ
(1).渚的美称。 汉 公孙乘 《月赋》:“鵾鸡舞于兰渚,蟋蟀鸣于西堂。”《文选·曹植〈应诏诗〉》:“朝发鸞臺,夕宿兰渚。” 吕向 注:“鸞臺、兰渚,并路边地,美言之也。” 唐 李贺 《嘲雪》诗:“昨日发 葱岭 ,今朝下兰渚。” 宋 刘过 《西江月》词之二:“冉冉烟生兰渚,娟娟月掛愁村。”
(2).渚名。在 浙江省 绍兴市 西南。《明一统志》谓, 兰渚 在 绍兴府 南二十五里,即 晋 王羲之 曲水赋诗处。《兰亭集序》所谓“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至今犹然。
词语解释:兰生  拼音:lán shēng
(1).形容美酒香气四溢。《汉书·礼乐志》:“百末旨酒布兰生。”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百日之末酒也,芬香布列,若兰之生也。”
(2).指美酒。
词语解释:兰陔  拼音:lán gāi
《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 晋 束晳 承此旨而作《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后以“兰陔”为孝养父母之典。 唐 刘禹锡 《和州送钱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于华州觐省》诗:“兰陔行可採,莲府犹回瞪。” 宋 陆游 《贺皇太后笺》:“圣子问安,方极兰陔之养。” 清 朱彝尊 《送周赞善清原视学浙江》诗之二:“兰陔花暖日初晴,莱衣潘舆次第迎。”
词语解释:兰成  拼音:lán chéng
北周 庾信 的小字。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王子 滨 洛 之岁, 兰成 射策之年。” 唐 陆龟蒙 《小名录》:“ 庾信 幼而俊迈,聪敏絶伦,有 天竺 僧呼 信 为 兰成 ,因以为小字。” 宋 周邦彦 《大酺·春雨》词:“怎奈向、 兰成 憔悴, 卫玠 清羸,等閒时、易伤心目。” 吴梅 《信阳题〈何大复集〉》诗之二:“射策承明日, 兰成 最少年。”
词语解释:兰灯  拼音:lán dēng
精致的灯具。《南齐书·刘祥传》:“故坠叶垂荫,明月为之隔辉;堂宇留光,兰灯有时不照。” 唐 韦应物 《郡斋卧病绝句》:“香炉宿火灭,兰灯宵影微。” 元 卢琦 《烛》诗:“兰灯交暉夺明月,玉盃照影倾流霞。”
词语解释:兰英  拼音:lán yīng
(1).兰的花朵。 汉 王逸 《九思·悯上》:“怀兰英兮把琼若,待天明兮立躑躅。” 三国 魏 曹丕 《秋胡行》之二:“俯折兰英,仰结桂枝。” 唐 崔日用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光风摇动兰英紫,淑气依迟柳色青。”
(2). 汉 枚乘 《七发》:“兰英之酒,酌以涤口。”谓同兰花一样香美之酒。后因以借指美酒。 唐 上官昭容 《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之三:“翠幕珠幃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
词语解释:兰闺  拼音:lán guī
(1). 汉 代后妃宫室。《后汉书·皇后纪赞》:“班政兰闺,宣礼椒屋。” 李贤 注:“ 班固 《西都赋》曰:‘后宫则掖庭椒房,后妃之室, 兰林 、 蕙草 , 披香 、 发越 。’ 兰林 ,殿名,故言兰闺。”
(2).泛指女子的居室。 唐 王勃 《春思赋》:“自有兰闺数十重,安知 榆塞 三千里。” 元 萨都剌 《织女图》诗:“兰闺织锦 秦川 女,大姬哑哑弄机杼,小姬织倦何所思,帘幙无人燕双语。” 清 黄景仁 《踏莎行》词:“今夜兰闺,痴儿娇女,那知阿母销魂极。”
词语解释:兰芝  拼音:lán zhī
(1).兰草与灵芝。《淮南子·说林训》:“兰芝以芳,未尝见霜。”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朱桂黝儵於南北,兰芝阿那於东西。”
(2).比喻高雅的情趣。 宋 欧阳修 《答吕公著见赠》诗:“四时花与竹,罇俎动可随。况与贤者同,薰然袭兰芝。”
(3).喻佳子弟。 宋 范仲淹 《陈质殿丞挽歌词》:“贤哉生令嗣,遗秀在兰芝。”参见“ 芝兰玉树 ”。
词语解释:芝兰玉树  拼音:zhī lán yù shù
《晋书·谢安传》:“﹝ 谢玄 ﹞少颖悟,与从兄 朗 俱为叔父 安 所器重。 安 尝戒约子姪,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 玄 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庭阶耳。’”后因以“芝兰玉树”喻优秀子弟。 清 李渔 《蜃中楼·婚诺》:“芝兰玉树生於庭阶,可喜,可喜。”《再生缘》第一回:“人间富贵荣华尽,膝下芝兰玉树齐。” 柳亚子 《誓墓行》:“痛哭深山誓墓来,芝兰玉树钟灵秀。”
词语解释:兰干  拼音:lán gān
织品名。《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知染采文绣,罽毲帛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綾锦。”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古 哀牢国 ﹞有兰干细布。兰干,獠言紵也,织成文如綾锦。”
词语解释:兰釭  拼音:lán gāng
亦作“ 兰缸 ”。 燃兰膏的灯。亦用以指精致的灯具。 南朝 齐 王融 《咏幔》:“但愿置尊酒,兰釭当夜明。” 唐 施肩吾 《夜宴词》:“兰缸如昼晓不眠,玉堂夜起沉香烟。” 宋 张元干 《菩萨蛮》词:“兰缸一点窥人小,春浅锦屏寒。”
词语解释:兰缸  拼音:lán gāng
见“ 兰釭 ”。
词语解释:兰釭  拼音:lán gāng
亦作“ 兰缸 ”。 燃兰膏的灯。亦用以指精致的灯具。 南朝 齐 王融 《咏幔》:“但愿置尊酒,兰釭当夜明。” 唐 施肩吾 《夜宴词》:“兰缸如昼晓不眠,玉堂夜起沉香烟。” 宋 张元干 《菩萨蛮》词:“兰缸一点窥人小,春浅锦屏寒。”
词语解释:兰时  拼音:lán shí
良时。指春时。《文选·陆机〈拟古诗〉之十一》:“欢友兰时往,迢迢匿音徽。” 李周翰 注:“兰时,春时。” 唐 王琚 《奉答燕公》诗:“与君兰时会,羣物如藻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岁时·春》:“《山堂肆考》:‘兰时,春时也。’”
词语解释:兰署  拼音:lán shǔ
即兰台。指秘书省。 唐 卢照邻 《山庄休沐》诗:“兰署乘閒日,蓬扉狎遁栖。” 唐 李潜 《和主司王起》:“兰署崇资金色重,莲峯高唱玉音清。”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及太夫人令子艺成,学茂德馨,一举而搴芳兰署,再举而振藻彤庭。”参见“ 兰臺 ”。
词语解释:兰台  拼音:lán tái
(1). 战国 楚 台名。故址传说在今 湖北省 钟祥县 东。《文选·宋玉〈风赋〉序》:“ 楚襄王 游於 兰臺 之宫, 宋玉 、 景差 侍。” 李周翰 注:“ 兰臺 ,臺名。” 唐 张九龄 《登古阳云台》诗:“ 楚国 兹故都, 兰臺 有餘址。”
(2). 汉 代宫内收藏典籍之处。《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臺,掌图籍祕书。” 汉 焦赣 《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书,藏兰臺,虽遭溃乱,独不逢灾。”
(3).泛指宫廷藏书处。《南史·徐勉传》:“方领矩步之容,事灭於旌鼓;兰臺石室之典,用尽於帷盖。”
(4).指御史台。 汉 代的御史中丞掌管兰台,故称。《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慧景 烧兰臺府署为战场。” 胡三省 注:“兰臺,御史臺也。”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盖御史有两丞,其一在兰臺,谓之中丞。”又 东汉 时 班固 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光武本纪》,故史官亦称“ 兰臺 ”。
(5). 唐 代指秘书省。 唐 白居易 《秘书省中忆旧山》诗:“犹喜兰臺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臺类转蓬。” 冯浩 笺注:“《旧书·职官志》:秘书省, 龙朔 初改为兰臺, 光宅 时改为麟臺, 神龙 时復为秘书省。”
(6).相术家指鼻的左侧。《太清神鉴》卷二:“準头主富贵贫贱,百事吉凶……左为兰臺,右为廷尉。”《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 天纲 谓 淹 曰:‘公兰臺成就,学堂宽博,必得亲纠察之官,以文藻见知。’” 明 谢谠 《四喜记·诗礼趋庭》:“天庭忒恁低,地阁那曾伟,準头偏,兰臺、廷尉俱亏……恐今生虎榜姓难题。”
(7).道教指肝脏。《云笈七籤》卷十九:“经曰:‘肺为尚书,肝为兰臺,心为太尉公。’”
词语解释:兰桨
用木兰制成的桨。代指船
词语解释:兰泽  拼音:lán zé
(1).长兰草的沼泽。 汉 枚乘 《七发》:“游涉乎云林,周驰乎兰泽。”《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用兰浸制的润发香油。《文选·宋玉〈神女赋〉》:“沐兰泽,含若芳。” 李善 注:“以兰浸油泽以涂头。”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麝气随兰泽,霜华入杏膏。” 宋 秦观 《促拍满路花》词:“轻红腻白,步步熏兰泽。”
词语解释:兰秋  拼音:lán qiū
指农历七月。 南朝 宋 谢惠连 《与孔曲阿别》诗:“凄凄乘兰秋,言饯千里舟。”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七月孟秋、首秋、上秋、肇秋、兰秋。”参见“ 兰月 ”。
词语解释:兰月  拼音:lán yuè
指农历七月。 南朝 齐 王融 《法乐辞》之二:“恆曜揜芳宵,薰风动兰月。”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岁时·秋》:“《提要録》:‘七月为兰月。’”
词语解释:兰艾  拼音:lán ài
兰草与艾草。兰香艾臭。常比喻君子小人或贵贱美恶。《宋书·武帝纪中》:“若大军登道,交锋接刃,兰艾吾诚不分。” 唐 张九龄 《在郡秋怀》诗之一:“兰艾若不分,安用馨香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宋 儒之学,则人人皆可以空谈。其间兰艾同生,诚有不尽饜人心者,是嗤点之所自来。”
词语解释:兰烬  拼音:lán jìn
烛之馀烬。因状似兰心,故称。 唐 李贺 《恼公》诗:“蜡泪垂兰烬,秋芜扫綺櫳。” 王琦 汇解:“兰烬,谓烛之餘烬状似兰心也。” 唐 皇甫松 《梦江南》词:“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清 纳兰性德 《满宫花》词:“麝烟销,兰烬灭,多少怨眉愁睫。”
词语解释:兰襟  拼音:lán jīn
(1).芬芳的衣襟。 汉 班倢伃 《捣素赋》:“侈长袖於妍袂,缀半月於兰襟。” 金 元好问 《泛舟大明湖》诗:“兰襟鬱鬱散芳泽,罗韈盈盈见微步。”
(2).比喻知心朋友。襟,连襟。彼此心连心。 唐 卢照邻 《哭明堂裴主簿》诗:“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参见“ 兰交 ”。
词语解释:兰交  拼音:lán jiāo
《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后因称知心朋友为“兰交”。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兰交永合,松契长并。” 唐 孟郊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义兴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诗:“兰交早已谢,榆景徒相迫。”
词语解释:兰臭  拼音:lán xiù
《易·繫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孔颖达 疏:“谓二人同齐其心,吐发言语,氤氲臭气,香馥如兰也。”后因以“兰臭”指情投意合。 宋 李曾伯 《沁园春·饯税巽甫》词:“赖交情兰臭,绸繆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 明 倪谦 《听鹤轩赋》:“心孚契以兰臭兮,结新盟於岁寒。”
词语解释:兰梦  拼音:lán mèng
《左传·宣公三年》:“初, 郑文公 有贱妾曰 燕姞 ,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 伯鯈 。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生 穆公 ,名之曰 兰 。”后因以“兰梦”为得子的征兆。 唐 元稹 《感逝》诗:“头白夫妻分无子,谁令兰梦感衰翁。” 宋 陆游 《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词之二:“消魂处,是鱼牋不到,兰梦无凭。” 明 何景明 《贺汝济生子》诗:“夜夜生兰梦,年年种玉心。”
词语解释:兰交  拼音:lán jiāo
《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后因称知心朋友为“兰交”。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兰交永合,松契长并。” 唐 孟郊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义兴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诗:“兰交早已谢,榆景徒相迫。”
词语解释:兰羞  拼音:lán xiū
佳肴。 南朝 梁简文帝 《九日侍皇太子乐游苑》诗:“兰羞荐俎,竹酒澄芬。” 宋 范仲淹 《送吴安道学士知崇州》诗:“一麾轻去奉兰羞,共惜清贤岂易求。” 宋 李清照 《长寿乐·南昌生日》词:“看綵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词语解释:兰炷  拼音:lán zhù
线香的美称。 宋 欧阳修 《洛阳春》词:“红纱未晓黄鸝语,蕙炉销兰炷。” 明 沉仕 《春闺怨》曲之二:“香销兰炷,衾寒芦絮,那堪半壁灯昏。” 清 黄景仁 《春风袅娜·中秋夜使院对月》词:“被冰轮入户,唤起无聊。兰炷减,篆香消。”
词语解释:兰筋  拼音:lán jīn
马目上部的筋名。筋节坚者能行千里,因之为骏马的代称。《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整兰筋,挥劲翮,陵厉清浮,顾盼千里。” 李善 注引《相马经》:“一筋从玄中出,谓之兰筋。玄中者,目上陷如井字。兰筋竖者千里。” 吕向 注:“兰筋,马筋节坚者,千里足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骋兰筋以陟六万者,不争途乎蹇驴之羣。” 唐 李白 《天马歌》:“嘶青云,振緑髮,兰筋权奇走灭没。” 明 许承钦 《报国寺双松歌》:“或言此松类神骏,兰筋决灭秋霄迅。”
词语解释:兰肴  拼音:lán yáo
佳肴。《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兰肴山竦,椒酒渊流。” 李贤 注:“兰肴,芳若兰也。” 唐太宗 《帝京篇》之八:“兰肴陈綺席,千钟合 尧 禹 。” 宋 梅尧臣 《送宣倅马屯田》诗:“昔时 谢公 来赛神,兰肴作椒金作钟。”
词语解释:兰焰  拼音:lán yàn
指烛花。 唐 刘禹锡 《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兰燄凝芳泽,芝泥莹玉膏。” 前蜀 薛昭蕴 《浣溪沙》词之六:“故人相送夜开筵,麝烟兰燄簇花鈿。”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词之三:“贪话零星兰燄坠,閒了半床红被。”参见“ 兰烬 ”。
词语解释:兰烬  拼音:lán jìn
烛之馀烬。因状似兰心,故称。 唐 李贺 《恼公》诗:“蜡泪垂兰烬,秋芜扫綺櫳。” 王琦 汇解:“兰烬,谓烛之餘烬状似兰心也。” 唐 皇甫松 《梦江南》词:“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清 纳兰性德 《满宫花》词:“麝烟销,兰烬灭,多少怨眉愁睫。”
词语解释:兰石  拼音:lán shí
谓如兰之芳香,石之坚贞。喻节操高尚。《隶续·汉冀州从事郭君碑》:“懿矣君,纯淑清,性兰石,履珪莹。” 晋 潘尼 《益州刺史杨恭侯碑》:“稟天然不渝之操,体兰石芳坚之质。”
词语解释:兰锜  拼音:lán yǐ
兵器架。兰,通“ 阑 ”。 唐 李德裕 《唐故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刘公神道碑铭》:“禁旅总兰錡之兵,古上卿之寄也。”引申指显赫的门第。 清 钱谦益 《〈江田陈氏家集〉序》:“ 陈氏 一门歷三百年,簪缨不絶,兰錡相望。”
词语解释:兰言  拼音:lán yán
情投意合之言。语出《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唐 骆宾王 《上梁明府启》:“是用挹兰言於断金,效蓬心於匪石。” 唐 黄滔 《薛推前辈启》:“遽起兰言,爰开金口。” 清 龚自珍 《定风波》词:“多谢兰言千百句,难据, 羽琌 词笔自今收。”
词语解释:兰橑  拼音:lán liáo
用木兰做的椽子。亦用为椽子的美称。《楚辞·九歌·湘夫人》:“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葯房。” 王逸 注:“以木兰为榱也。” 洪兴祖 补注:“橑,音老。《説文》:‘椽也。’” 南朝 齐 谢朓 《新治北窗和何从事》:“岧嶤兰橑峻,駢闐石路整。”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请假》:“可怜我囊资刼尽,桂栋兰橑一旦摧,父母久抛离。”
词语解释:兰烟  拼音:lán yān
芳香的烟气。《梁书·沉约传》:“浮兰烟於桂栋,召 巫阳 於 南楚 。” 南朝 陈 傅縡 《博山香炉赋》:“麝火埋朱,兰烟毁黑。” 宋 柳永 《长相思》词:“画鼓喧街,兰烟满市,皎月初照。” 明 陆采 《怀香记·春闺寄简》:“兰烟方裊裊,花气正霏霏。”
词语解释:兰客  拼音:lán kè
良友。 唐 浩虚舟 《陶母截发赋》:“兰客方来,蕙心斯至。”参见“ 兰交 ”。
词语解释:兰交  拼音:lán jiāo
《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后因称知心朋友为“兰交”。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兰交永合,松契长并。” 唐 孟郊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义兴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诗:“兰交早已谢,榆景徒相迫。”
词语解释:兰金  拼音:lán jīn
古代指一种白色贵金属。据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载, 元封 元年, 浮忻国 贡兰金之泥,谓此金出汤泉,状混混若泥,冶炼后色白如银。当 汉 世,上将出征或使绝国者,多用此泥为玺封。 武帝 以后,此泥乃绝。 清 李质醇 《赠陈省斋》诗:“自此比兰金,不復判薰蕕。”
词语解释:兰亭帖  拼音:lán tíng tiē
又称《禊帖》《兰亭集序帖》。著名的行书法帖。 东晋 王羲之 书。 穆帝 永和 九年,三月上巳, 羲之 和 谢安 、 孙绰 等修禊于 山阴 (今 浙江 绍兴 ) 兰亭 ,临流赋诗, 羲之 草序,用蚕茧纸、鼠须笔书之。书法遒媚劲健,绝代更无,为 隋 唐 诸家师法。惜 唐 宋 两代,真本已亡。临摹本甚多,以 欧阳询 的“定武本”、 褚遂良 的“神龙本”颇能近真。此外摹写翻刻者多至数十百,而善本鲜见。 宋 王安石 《用前韵寄蔡天启》:“谁珍 坛山 刻,共赏《兰亭帖》。”
词语解释:兰夜  拼音:lán yè
指七夕。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习称是月七日之夜为“兰夜”。 南朝 齐 谢朓 《七夕赋》:“嗟兰夜之难永,泣会促而怨长。” 宋 杨亿 《戊申年七夕》诗之三:“兰夜沉沉鵠漏移,羽车云幄有佳期。”
词语解释:兰熏  拼音:lán xūn
兰之馨香。喻人德行之美。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兰薰而摧,玉縝则折。”《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 颜 冉 龙翰凤雏, 曾 史 兰薰雪白。” 张铣 注:“兰薰雪白,喻芳絜。”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何库部旧姬拟蘼芜之句》诗:“出门望兰薰,褰帘正逢君。” 唐 黄滔 《省试人文化天下赋》:“布彼寰灜,风行而草偃;被於亿兆,玉洁而兰薰。”
词语解释:兰薄  拼音:lán báo
兰草丛生处。《文选·宋玉〈招魂〉》:“兰薄户树,琼木篱些。” 吕延济 注:“木丛生曰薄。” 唐 孙樵 《龙多山录》:“杪临兰薄,仙臺标异。”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词:“兰薄未禁秋,月华如水流。” 明 王宠 《入消夏湾》诗:“海鸥戏兰薄,游儵莹心神。”
词语解释:兰阇  拼音:lán dū
亦作“ 兰奢 ”。 梵语或伊朗语译音。为褒赞之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王丞相 拜 扬州 ,宾客数百人竝加霑接,人人有説色。唯有 临海 一客姓 任 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 任 边云:‘君出, 临海 便无復人。’ 任 大喜説。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闍,兰闍。’羣胡同笑,四坐竝懽。”《朱子语类》卷一三六:“ 王导 为相,只周旋人过一生,谓胡僧曰:‘兰奢,兰奢。’乃胡语之藵誉者也。”一说,即兰若。见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杂识》。后人亦间有用之者。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四章:“盖今之沙门,虽身在兰闍,而情趣缨茀者,固如是耳。”参见“ 兰若 ”。
词语解释:兰若  拼音:lán rě
(1).兰草与杜若。皆香草。《文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芬馥歇兰若,清越夺琳珪。” 李周翰 注:“兰若,香草。” 唐 李白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诗:“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 唐 刘禹锡 《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诗:“ 楚 水多兰若,何人事擷芳。”
(2).指寺院。梵语“ 阿兰若 ”的省称。意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 唐 杜甫 《谒真谛寺禅师》诗:“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 宋 王安石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之一:“青鸳几世开兰若,黄鹤当年瑞卯金。” 清 孙枝蔚 《登赤城山》诗:“下巖地势稍宽平,无数松竹遶兰若。”
词语解释:兰那  拼音:lán nà
同“ 兰若 ”。 宋 沉辽 《奉陪颖叔和觉师》:“不学兰那行,终归兜率天。”
词语解释:兰味  拼音:lán wèi
《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后遂以“兰味”喻意气相投。 唐 骆宾王 《上梁明府启》:“志合者蓬心可采,情谐者兰味寧忘。”
词语解释:兰盆  拼音:lán pén
(1).梵语ullambana(俗语avalambana)的音译省语。即盂兰盆会。佛教徒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为追祭亡灵而举行的一种仪式。 唐 韩鄂 《岁华纪丽三·中元》:“孟秋之望,中气之辰;道门寳盖,献在中元;释氏兰盆,盛于此日。”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八八:“ 杭州 风俗闹兰盆,緑蜡金炉梵唱繁。” 郁达夫 《盐原日记诗抄》之七:“絶似 江 南风景地,黄昏细雨赛兰盆。”
(2).浴盆的美称。 元 顾瑛 《天宝宫词》之四:“后宫学做金钱会,香水兰盆浴化生。”
词语解释:兰焚  拼音:lán fén
芳兰遭焚。喻高人受摧折。 南朝 宋 鲍照 《咏白雪》:“兰焚石既断,何用恃芳坚。” 唐 陈子昂 《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两 龚 不免於兰焚,二老不免於薇叹。” 唐 陈子昂 《周故内供奉学士怀州河内县尉陈君硕人墓志铭》:“钟鸣漏尽,竟兰焚兮;儒行墨节,将何云兮。”
词语解释:兰单  拼音:lán dān
亦作“ 兰弹 ”。亦作“ 兰驒 ”。
(1).疲沓;懈怠。 晋 束晳 《近游赋》:“乘篳輅之偃蹇,驾兰单之疲牛。” 唐 卢照邻 《释疾文》:“草木扶疏兮如此,余独兰驒兮不自胜。” 唐 苏颋 《咏死兔》:“兔子死兰弹,持来掛竹竿。”
(2).锒铛。《全唐诗》卷八七八载《两京童谣》:“不怕上兰单,惟愁答辨难。”
词语解释:兰鹢  拼音:lán yì
船的美称。鷁,借指船。 南朝 齐 谢朓 《临楚江赋》:“列攒笳兮极浦,弭兰鷁兮江潯。” 唐 李绅 《东武亭》诗:“兰鷁对飞渔棹急,彩虹翻影海旗摇。”
词语解释:兰掖  拼音:lán yè
掖庭的美称。指后宫嫔妃所居之地。《旧唐书·礼仪志三》:“妾谬处椒闈,叨居兰掖……罔极之思,载结於因心;祗肃之怀,实深於明祀。” 唐 郭正一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桂宫初服冕,兰掖早升笄。” 宋 程大昌 《考古编·立武后》:“ 武氏 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围,德光兰掖。”
词语解释:兰裓  拼音:lán jiē
袈裟,僧衣。 宋 曾巩 《赠正倚大师庵居》诗:“兰裓方袍振锡回,结茅萧寺远尘埃。”
词语解释:兰章  拼音:lán zhāng
美好的辞章。多用以誉人诗文或书翰。 唐 韦应物 《答贡士黎逢》诗:“兰章忽有赠,持用慰所思。” 金 王革 《寄答刘京叔》诗:“十年相望惜睽违,惊见兰章堕客扉。”《新华月报》1979年第6期:“在我国古代,好的文章、书法,被称为兰章。”
词语解释:兰月  拼音:lán yuè
指农历七月。 南朝 齐 王融 《法乐辞》之二:“恆曜揜芳宵,薰风动兰月。”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岁时·秋》:“《提要録》:‘七月为兰月。’”
词语解释:兰州  拼音:lán zhōu
甘肃省省会。位于省东部,市区面积2122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42万。中国西北地区综合性工业城市,黄河上游重要渡口,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市电力供应充足,石油化学工业发达,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
词语解释:兰弹  拼音:lán dàn
见“ 兰单 ”。
词语解释:兰单  拼音:lán dān
亦作“ 兰弹 ”。亦作“ 兰驒 ”。
(1).疲沓;懈怠。 晋 束晳 《近游赋》:“乘篳輅之偃蹇,驾兰单之疲牛。” 唐 卢照邻 《释疾文》:“草木扶疏兮如此,余独兰驒兮不自胜。” 唐 苏颋 《咏死兔》:“兔子死兰弹,持来掛竹竿。”
(2).锒铛。《全唐诗》卷八七八载《两京童谣》:“不怕上兰单,惟愁答辨难。”
词语解释:兰子  拼音:lán zǐ
以技妄游者。即指走江湖的人。兰,通“ 阑 ”,妄。《列子·说符》:“ 宋 有兰子者,以技干 宋元 。 宋元 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踁,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 元君 大惊,立赐金帛。” 殷敬顺 释文:“ 应劭 曰:阑,妄也。此所谓阑子者,是以技妄游者也。疑兰字与阑同。” 任大桩 曰:“兰、阑古多通用。”
词语解释:兰戺  拼音:lán shì
台阶的美称。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钩陈肃兰戺,璧沼浮槐市。” 明 于慎行 《经筵赋》:“瑶芳布乎兰戺,明月辉乎椒壁。”
词语解释:兰谱  拼音:lán pǔ
旧俗结拜盟兄弟时互换的谱帖。金兰,比喻情投意合。又科举时代,同时登科的,也叫同兰谱。 清 赵翼 《重游泮宫诗纪事》之四:“先后同年例可循,一般兰谱谊相亲。” 丁玲 《母亲》四:“后来还是依了 曼贞 和 夏真仁 的意见,免了一切仪式,只交换兰谱。”《新华月报》1979年第6期:“兰谱,在我国传统习惯上,往往被当作友谊的信征……这类兰谱的封面上,往往绘有一支兰花,象征友谊如兰之芬芳流远。”参见“ 金兰 ”。
词语解释:金兰  拼音:jīn lán
(1).指契合的友情;深交。语出《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易》美金兰,《诗》咏百朋,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自昔把臂之英,金兰之友。” 吕延济 注:“金兰,喻交道,其坚如金,其芳如兰。” 唐 岑文本 《冬日宴于庶子宅》诗:“金兰篤惠好,尊酒畅生平。”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倅》:“气味已投,金兰分定。”
(2).指结义兄弟。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党援》:“为救金兰,奔走直如飞电,取道到 忠义堂 前。” 欧阳山 《三家巷》八:“后来 何守仁 提议大家换帖,结为异姓金兰。”川剧《柳荫记》第二场:“一轮红日当空照,喜今朝,结金兰,胜过同胞。”
(3).酒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酒》:“使虏至 燕山 ,得其宫中酒,号金兰者,乃大佳。 燕 西有 金兰山 ,汲其泉以酿。”
词语解释:兰兆  拼音:lán zhào
生男孩的预兆。 唐 骆宾王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离前吉梦成兰兆,别后啼痕上竹生。”参见“ 兰梦 ”。
词语解释:兰梦  拼音:lán mèng
《左传·宣公三年》:“初, 郑文公 有贱妾曰 燕姞 ,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 伯鯈 。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生 穆公 ,名之曰 兰 。”后因以“兰梦”为得子的征兆。 唐 元稹 《感逝》诗:“头白夫妻分无子,谁令兰梦感衰翁。” 宋 陆游 《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词之二:“消魂处,是鱼牋不到,兰梦无凭。” 明 何景明 《贺汝济生子》诗:“夜夜生兰梦,年年种玉心。”
共10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