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更兼 拼音:gēng jiān
更加上。《水浒传》第六一回:“惟此 北京 ,是 河北 第一个去处;更兼又是 梁中书 统领大军镇守,如何不摆得整齐?”《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自从 安老爷 的老太爷手里,因晚年好静,更兼家里人口稀少,住不了许多房间,又不肯轻弃祖业,倒把房子让给远房几家族人来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又办了祭品,委了典史太爷去祭那婆娘;更兼动了公事,申请大宪,和那婆娘奏请旌表,乞恩准其建坊。”词语解释:相兼 拼音:xiāng jiān
(1).互相并吞。《史记·李斯列传》:“自 秦穆公 以来, 周 室卑微,诸侯相兼, 关 东为六国, 秦 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2).合并。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遂与同监院 刘巽 ,出俸钱十緡,又於寻常公用卖故纸钱四五十索,相兼使用。”
(3).相同。《后汉书·王符传》:“故四友虽美,能不相兼。” 李贤 注:“《尚书大传》:‘ 孔子 曰:“ 文王 得四臣, 丘 亦得四友。”’谓 回 也为胥附, 赐 也为奔走, 师 也为先后, 由 也为御侮,其能各不同也。”词语解释:况兼 拼音:kuàng jiān
况且。例如:这阎婆惜水也似后生,况兼十八九岁,正在妙龄之际,因此宋江不中那婆娘意。——《水浒传》词语解释:得兼 拼音:de jiān
兼得,同时获得。《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郭沫若 《创造十年》一:“你们又要爱国,又要诳文凭,二者是不可得兼的。”词语解释:两兼 拼音:liǎng jiān
兼具两方面;两方面兼而有之。《后汉书·延笃传》:“然体大难备,物性好偏,故所施不同,事少两兼者也。”《北史·高颎传》:“﹝ 高熲 ﹞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歔欷就路。”词语解释:并兼 拼音:bìng jiān
合并;并吞。《墨子·非攻下》:“今天下之诸侯,将犹多皆免功伐并兼,则是有誉义之名,而不察其实也。”《史记·苏秦列传》:“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江左 造创,豪族并兼。” 清 吴伟业 《茸城行》:“非为仇家告并兼,即称盗贼通囊槖。”
兼并;吞并。 明 张敬修 《太师张文忠公行实》:“贫民不至独困,豪民不能併兼。”《东周列国志》第二二回:“ 公子申 果堪主社稷,即当扶立为君,以脩邻好,不然,便可併兼其地。” 清 林则徐 《清釐福州小西湖界址告示》:“岂忍纵豪右之併兼,而致良农之坐困。”词语解释:长兼 拼音:cháng jiān
古代加在官职名称前,表示非正式任命。《晋书·刘隗传》:“ 太兴 初,长兼侍中,赐爵 都乡侯 。”《南史·王俭传》:“ 昇明 二年,﹝ 俭 ﹞为长兼侍中,以父终此职,固让。”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南史二·王俭传》:“ 昇明 初,迁长兼侍中。长兼者,未正授之称……《孔愉传》:‘长兼中书令。’是长兼之名,自 晋 已有之矣。”词语解释:该兼 拼音:gāi jiān
包容;兼容。 汉 扬雄 《太玄·莹》:“太阳乘阴,万物该兼。” 范望 注:“谓阳乘诸阴,故万物族类该尽而兼生也。”词语解释:食宿相兼 拼音:shí sù xiāng jiān
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语本《艺文类聚》卷四十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两袒》:“ 齐 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此为两袒者也。” 清 钱谦益 《甲子秋北上渡淮寄里中游好》诗:“楯矛互陷多奇疾,食宿相兼乏好方。”词语解释:藻兼 拼音:zǎo jiān
传说中的水木之精。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东方朔 ﹞曰:‘其名为 藻兼 ,水木之精也。夏巢幽林,冬潜深河;陛下顷日频兴造宫室,斩伐其居,故来诉耳!’”词语解释:守兼 拼音:shǒu jiān
谓正职出缺,由他官暂时代理。《汉书·王莽传中》:“县宰缺者,数年守兼,一切贪残日甚。” 颜师古 注:“不拜正官,权令人守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