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海内 拼音:hǎi nèi
国境之内,全国。古谓我国疆土四面临海,故称。《孟子·梁惠王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 焦循 正义:“古者内有九洲,外有四海……此海内,即指四海之内。”《史记·货殖列传》:“ 汉 兴,海内为一。” 宋 曾巩 《熙宁转对疏》:“海内智谋之士,常恐天下之势,不得以久安也。”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不知海内博雅君子,以为何如?”词语解释:宇内 拼音:yǔ nèi
即天下。例如:包举宇内。——汉·贾谊《过秦论》
又。例如:而御宇内。寓形宇内。——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词语解释:河内 拼音:hé nèi
(1).古代指 黄河 以北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 河 内曰 冀州 。”
(2).专指 河南省 黄河 以北的地区。《左传·定公十三年》:“鋭师伐 河 内,传必数日而后及 絳 。”《孟子·梁惠王上》:“ 河 内凶,则移其民於 河东 ,移其粟於 河内 。” 宋 梅尧臣 《卫州通判赵中舍》诗:“我久在 河内 ,颇知 卫 风俗。”词语解释:南内 拼音:nán nèi
(1). 唐 代 长安 的 兴庆宫 。原系 玄宗 为藩王时故宅,后为宫,位于 大明宫 (东内)之南,故名。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西宫 南内 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新唐书·后妃传下·穆宗贞献萧皇后》:“初, 大和 中, 懿安太后 居 兴庆宫 ……帝每五日问安及岁时庆謁,率繇复道至 南内 。” 清 洪昇 《长生殿·雨梦》:“朕自幸 蜀 还京,退居 南内 ,每日只是思想妃子。”
(2). 南宋 皇帝居住的地方。《宋史·舆服志六》:“中兴,服御惟务简省,宫殿尤朴。皇帝之居曰殿,总曰大内,又曰 南内 ,本 杭州 治也。 绍兴 初,创为之。”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官家恭请太上、太后来日就 南内 排当。”
(3). 明 代皇城中的小南城。 清 吴长元 《宸垣识略·皇城一》:“缎疋库库神庙,在内 东华门 外小南城,名 里新库 ,即 明 英宗 所居之 南内 。 永乐 中所谓 东苑 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 南内 汤池仍蔓草, 东陵 輦路又斜阳。”词语解释:无内 拼音:wú nèi
犹言无穷小。与“无外”相对。《淮南子·精神训》:“无外之外至大也,无内之内至贵也。” 高诱 注:“无内言其小。” 汉 蔡邕 《汝南周巨胜碑》:“沉静微密,沦於无内;宽裕弘博,含乎无外。”
不接纳。内,“ 纳 ”的古字。《史记·留侯世家》:“鯫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 秦 地可尽王,故听之。”词语解释:门内 拼音:mén nèi
家庭;家中的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吾今所以復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唐 韩愈 《息国夫人墓志铭》:“虽门内、亲戚,不觉有纤毫薄厚。” 清 侯方域 《明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少保陈公墓志铭》:“夫人 张氏 ,后公两月卒,有妇德,门内化之。”词语解释:室内 拼音:shì nèi
(1).谓祖庙之内。室,指太室。《史记·楚世家》:“初, 共王 有宠子五人,无适之,乃望祭羣神,请神决之,使主社稷,而阴与 巴姬 埋璧於室内,召五公子斋而入。”
(2).家中。《列子·杨朱》:“﹝ 公孙朝 ﹞不知世道之安危,人理之悔吝,室内之有亡,九族之亲疏,存亡之哀乐也。”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十:“ 放翁 先室内琴瑟甚和,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夫妇之情实不忍离。”词语解释:关内 拼音:guān nèi
(1).地域名。与“关外”相对。(1)古代在今 陕西 建都的王朝,通称 函谷关 或 潼关 以西王畿附近叫关内。《史记·高祖本纪》:“兴 关 内卒乘塞。” 唐 杜甫 《览镜呈柏中丞》诗:“ 渭水 流 关 内, 终南 在日边。” 茅盾 《雨天杂写之一》:“﹝ 秦 ﹞却采取了‘大秦主义’的民族政策,把六国的‘富豪’迁徙到 关 内,就为的要巩固‘中央’的经济基础,但是同时可就把各地的经济中心破坏了。”(2)今指 山海关 以西、 嘉峪关 以东一带地区。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十二:“ 黑龙江 的村是行政单位,等于 关 内各省的乡。”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八:“ 关 内的人并不吃高粱饭。这一定是 日本 人在 东北 给惯了囚犯这样的饭食,所以也用它来‘优待’关内的犯人。” 沙汀 《记贺龙》十六:“客人们的闲谈早已经开始了,话题是 东北 和流亡 关 内的 东北 同胞。”(3)旧称今 四川 康定 以东地区。
(2). 唐 行政区划名,为十道之一。 唐贞观 元年(公元627年)置。辖境相当今 陕西 秦岭 以北, 甘肃 祖厉河 流域、 宁夏 贺兰山 以东,和 内蒙古 呼和浩特 以西、 阴山 狼山 以南的 河套 等地。参阅《新唐书·地理志一》。
进言;使接受意见。《荀子·臣道》:“晓然以至道而无不调和也,而能化易,时关内之,是事曓君之义也。” 杨倞 注:“内与纳同。”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五》:“凡通言於上曰‘关’……《汉书》注曰:‘关説者,言由之而纳説。’是关与纳义相近。《书大传》:‘虽禽兽之声,犹悉关於律。’ 郑 注曰:‘关,犹入也。’入,亦纳也。”词语解释:入内 拼音:rù nèi
进到一所建筑物之内。例如:有房间出租,请入内询问。词语解释:分内 拼音:fèn nèi
(1).本分以内。《论语·宪问》“君子思不出其位” 南朝 梁 皇侃 义疏:“君子思虑,当己分内,不得出己之外,而思他人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列营举炮》:“若总督军门,体尊位重,其用军容盛礼,乃分内事。”《红楼梦》第五六回:“ 寳釵 笑道:‘妈妈们也别推辞了,这原是分内应当的。’” 艾芜 《百炼成钢》八:“他觉得要为国家多炼钢,多炼出质量好的钢,是作国家主人的分内的事情。”
(2).引申指必然。 清 孙枝蔚 《程昆仑别驾生日赋诗为寿》:“极贵固分内,烧丹徒为愚。”词语解释:腹内 拼音:fù nèi
犹名下。 唐 韩愈 《论天旱人饥状》:“伏乞特勑京兆府,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姓腹内徵未得者,并且停徵。” 朱熹 校注:“今按腹内,谓应纳而未纳者,尝见国初时官文书犹有此语,如今言名下也。”词语解释:封内 拼音:fēng nèi
(1).天子或诸侯的领地之内。《荀子·正论》:“封内甸服。” 杨倞 注:“王畿之内也。”《大戴礼记·少闲》:“诸侯修礼于封内以事天子。”
(2).泛指国内或辖境之内。 晋 王羲之 《与会稽王笺》:“此封内所痛心嘆悼,而莫敢吐诚。” 明 高启 《送蔡参军序》:“举封内之事而属之参军。”词语解释:在内 拼音:zài nèi
包括在…以内。例如:算上未报到的三人在内,与会者共五百人。词语解释:王内 拼音:wáng nèi
指路门以内王及后夫人所居之处。《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掌书版图之灋,以治王内之政令。” 孙诒让 正义:“《匠人》注云:‘内,路寝之里也。’王路寝以内至於北宫,凡王及后夫人所居之舍,此官通掌之。盖皋门以内通为王宫,路门以内通为王内。”词语解释:其内 拼音:qí nèi
其中。例如:从公布的遇难者名单得知,他不在其内。词语解释:出内 拼音:chū nèi
见“ 出纳 ”。
词语解释:出纳 拼音:chū nà
亦作“出内”。
(1).传达帝王命令,反映下面意见。《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孔 传:“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后汉书·陈蕃传》:“辅弼先帝,出内累年。”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出纳惟允,劒璽增华。”《旧唐书·代宗纪》:“至于领録天下之纲,综覈万事之要,邦国善否,出纳之由,莫不处正於会府也。”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然跪对顷刻,未能谋议,但为喉舌之司,未当论思之寄。”
(2).掌管出纳王命的官。 周 代内史、 汉 代尚书, 魏 晋 之中书门下,均掌此职。《后汉书·刘茂传》:“ 茂 ,字 叔盛 ,字好礼让,歷位出纳。” 李贤 注:“出纳谓尚书,喉舌之官也。”《北史·窦毅传》:“﹝ 毅 ﹞特为朝廷所委信,虽任兼出内,未尝有矜惰之容。”《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安重诲传论》:“ 梁 之崇政使,乃 唐 枢密之职,盖出纳之任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七年》:“右正言 李谊 言:‘ 蠡 职在出纳,理当究心。’”
(3).财物的支出和收入。《墨子·号令》:“收粟米、布帛、钱金,出内畜产,皆平直其贾。” 宋 秦观 《安都》:“大贾之室,敛散金钱以逐什一之利;出纳百货以收倍称之息。”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出纳之际,吏缘为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邻人前世为巨室,君为司出纳,因其倚信,侵食其多金。”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二:“好在慰劳总会是各机关、各团体所共同组织的,而且还有审计处的代表在内,金钱出纳是不会有问题的。”
(4).出入。 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鼻能出纳气。”《北史·王悦传》:“﹝ 悦 ﹞性俭约,不营生业,虽出内荣显,家徒四壁而已。” 宋 梅尧臣 《和张簿宁国山门六题·山门》:“青山中穴为大门,下通轨辙高莫论。飞云出纳不计限,双峙平削无刀痕。”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轮船是都市的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现在却阻塞了。血流停顿,出纳阻塞,不是死象是什么?”
(5).犹内外。《梁书·江革传》:“﹝ 江革 ﹞才思通赡,出内有闻,在朝正色,临危不挠,首佐台鉉,实充僉谐。”《北史·羊祉传》:“言 祉 诚著累朝,効彰出内。”
(6).支出。 宋 叶适 《除太府卿淮东总领谢表》:“必吝出纳,是为有司之常。” 明 张居正 《答蓟镇巡抚周乐轩》:“昨议处兵餉等事,部中犹执成説,吝於出纳。”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兵备道 田灝 者,阿大吏意,吝出纳以旁掣之,事且败。”
(7).担任出纳工作的人。《花城》1981年第2期:“ 小赵 是百货商店的出纳。”《作品与争鸣》1984年第3期:“他自己就是队长、经理、会计、出纳、保管、文书,外兼采购员、通讯员、伙食团长。”词语解释:西内 拼音:xī nèi
皇宫西部。《旧唐书·玄宗纪下》:“ 乾元 三年七月丁未,移幸西内之 甘露殿 。时阉宦 李辅国 离间 肃宗 ,故移居西内。”《宋史·徽宗纪三》:“﹝ 政和 六年九月﹞以西内成,曲赦 京西 。” 清 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世宗崇道教》:“﹝ 嘉靖 四十四年正月﹞上虽修玄西内,而权纲总揽,夜分至五鼓,犹览决章奏。”词语解释:生内 拼音:shēng nèi
身内。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身表既非我,生内任丰薄。” 黄节 补注:“言身外固无与於我,即身内或丰或薄,亦任之可也。”词语解释:广内 拼音:guǎng nèi
(1). 汉 宫廷藏书之所。《汉书·艺文志》“於是建藏书之策”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 刘歆 《七略》:‘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则有 延阁 、 广内 、 祕室 之府。’”
(2).指帝王书库。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佃游》:“驰骋伤仁,好杀非勇,幸广内之丰乐,何禽荒之足重。”《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隋 江总 《皇太子太学讲碑》:“外史所掌,广内所司,靡不饰以铅槧,雕以緗素。” 唐 李善 《上〈文选注〉表》:“敢有尘於广内,庶无遗於小説。”词语解释:方内 拼音:fāng nèi
(1).指尘世。对“方外”而言。《庄子·大宗师》:“ 孔子 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 丘 游方之内者也。’”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岂知圣人智周万物,才兼百行,若斯而已,与夫方内之士,有何异哉!” 宋 秦观 《三老堂》诗:“晚厌方内游,把袂访闲逸。”
(2).犹国内,域中。《史记·孝文本纪》:“方内安寧,靡有兵革。” 宋 朱熹 《壬午应诏封事》:“春秋未高,方内无事。”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完聚》:“近赖皇天悔祸,羣寮誓心,驱 刘石 于沙漠,勦 王敦 于方内。”
方枘。方形的榫子。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 淳于髠 曰:‘方内而员釭,如何?’”词语解释:北内 拼音:běi nèi
唐朝 国都 长安 内的皇城。宫城在北,故名。 五代 齐己 《荆渚寄怀西蜀无染大师兄》诗:“圣主降情延北内,诸侯稽首问南禪。” 唐 刘兼 《寄长安郑员外》诗:“乘醉几同游北内,寻芳多共謁东隣。”《新唐书·朱泚传》:“ 浑瑊 以数十骑自夹城入北内,裒兵欲击贼,闻乘舆出,遂奔 奉天 。”词语解释:大内 拼音:dà nèi
(1). 汉 代京城的国库。《史记·孝景本纪》:“以大内为二千石,置左右内官,属大内。”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大内,京师府藏。”《汉书·严助传》:“ 越 人名为蕃臣,贡酎之奉,不输大内,一卒之用不给上事。”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大内,都内也,国家寳藏也。”
(2).皇宫。 唐 韩愈 《论佛骨表》:“今闻陛下令羣臣迎佛骨於 凤翔 ,御楼以观,舁入大内。”《明史·舆服志四》:“ 洪武 八年改建大内宫殿,十年告成。”
(3). 匈奴 单于的内室。《汉书·陈汤传》:“单于下骑,传战大内。” 颜师古 注:“大内,单于之内室也。”词语解释:券内 拼音:quàn nèi
(1).谓契合于内;务内。《庄子·庚桑楚》:“券内者,行乎无名。”券,一本作“ 券 ”。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云:“券,契也。得契合乎内。” 陈鼓应 注译:“务内的人,所行没有名迹。”
(2).分内。 宋 陆游 《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功名固是券内事,且葺园庐了婚嫁。” 宋 陆游 《道室杂咏》之二:“忿慾至前能小忍,人人券内有期颐。”词语解释:五内 拼音:wǔ nèi
五中。 汉 蔡琰 《悲愤诗》:“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宋书·建平宣简王宏传》:“惊惋摧慟,五内交殞。”《红楼梦》第三三回:“心中早已五内摧伤。”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第三场:“他的话太感动人了,使我深铭五内。”词语解释:卧内 拼音:wò nèi
卧室,内室。《史记·魏公子列传》:“ 嬴 闻 晋鄙 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 如姬 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三国志·魏志·夏侯惇传》:“ 太祖 军(击破 吕布 军)於 摩陂 ,召 惇 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唐 李颀 《裴尹东溪别业》诗:“庭竹垂卧内,村烟隔南阜。”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巍然独存。”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一》“卧内”:“室谓之内,故卧室谓之卧内。”词语解释:日内 拼音:rì nèi
最近几天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我因为日内要走,恐怕彼此有甚话説,便在签押房和 继之 盘桓,谈谈説説。” 老舍 《四世同堂》三二:“教育经费日内就有办法,你能多抓几个,也好教老人们少受点委屈!”词语解释:都内 拼音:dōu nèi
(1).内府,国家的金库。《史记·平準书》:“乃募豪民田 南夷 ,入粟县官,而内受钱於都内。”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入穀於外县,受钱於内府也。”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羽调曲二》:“钱则都内贯朽,仓则常平粟红。”《隋书·炀帝纪》:“赤仄之泉,流溢於都内。”
(2).掌管国库的官吏。《汉书·张安世传》:“ 安世 以父子封侯,在位大盛,乃辞禄。詔都内别臧 张氏 无名钱以百万数。” 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都内,主臧官也。”词语解释:数内 拼音:shù nèi
其中;里头。《前汉书平话》卷下:“ 常山王 駡众宫女:‘敢把寡人推下龙床来!’数内一人甚恶,却回 常山王 语:‘你甚圣主?’”《水浒传》第七三回:“数内一个庄客相了一回,认出道:‘有些像东村头会黏雀儿的 王小二 。’” 茅盾 《子夜》十四:“似乎很知道大家为什么笑,这两位也凑在数内微笑。”词语解释:口内 拼音:kǒu nèi
泛指 长城 以内的地区。《周书·于翼传》:“ 谨 平 江陵 ,所赠得军实,分给诸子。 翼 一无所取,唯简赏口内名望子弟有士风者,别待遇之。”词语解释:行内 拼音:xíng nèi
指翰林学士。 唐 时翰林院设于宫中,因名内署。翰林学士供职于内署,故称。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唐 故事,首曹罕有掌誥者, 秉 ( 张秉 )乞退为行内,不试(“试”一作“罢”)演纶之职,遂退为度支员外郎、知制誥。”《宋史·张秉传》:“ 唐 朝故事,南省首曹罕兼掌誥,多退为行内诸曹郎。”参见“ 内署 ”。
词语解释:内署 拼音:nèi shǔ
(1).掌内府衣物的官署。《后汉书·殇帝纪》:“其减太官、导官、尚方、内署诸服御珍膳靡丽难成之物。” 李贤 注:“内署,掌内府衣物。”
(2).指翰林院。因院设宫禁之内,故称。 唐 康骈 《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令狐相国 自 吴兴 郡守授司勋郎中,未居内署,初与学士候对,便以为有宰辅之才。” 宋 欧阳修 《谢对衣金带鞍辔马状》:“神都繁浩,常惧於旷官;内署凝严,遽叨於厕职。”词语解释:阃内 拼音:kǔn nèi
(1).旧指家庭、内室。 宋 陈亮 《祭祖母夫人王氏文》:“察人之所不察而閫内之情毕见,爱人之所不爱而一家之势常平。”
(2).妻室。 清 徐瑶 《太恨生传》:“当其适然相遭,理既允当,於势又便,况有閫内以作之合,如此而不遇,岂人生快意之事,造物者故厄之,使弗克有终耶?”
(3).指国内。 严复 《原强》:“夫閫外之事既如此矣,而閫内之事则又何如?法弊之极,人各顾私,是以谋謨庙堂,佐上出令者,往往翘巧伪污浊之行以为四方则效。”词语解释:国内 拼音:guó nèi
在特定的国家的内部词语解释:家内 拼音:jiā nèi
(1).眷属;家属。《宋书·殷琰传》:“ 休祐 步入朝,家内犹分停 寿阳 , 琰 资给供赡,事尽丰厚。”
(2).专指妻子。《敦煌变文集·难陀出家缘起》:“若论家内辩(办)斋飡,百味珍羞总不难。”词语解释:外内 拼音:wài nèi
外部和内部。其对象因所指而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侯 无亲,外内恶之。”指国之内外。《韩非子·孤愤》:“当涂之人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指朝廷内外,外为百官,内为君主的亲信左右。 晋 羊祜 《让开府表》:“臣自出身已来,适十数年,受任外内,每极显重之地。”指中央和地方,外为地方官,内为朝臣。《仪礼·既夕礼》:“啟之昕,外内不哭。”《礼记·内则》:“为宫室,辨外内。”指男女。词语解释:直内 拼音:zhí nèi
内廷值班的人。 唐 王建 《鸡鸣曲》:“百官待漏双闕前,圣人亦挂山龙服……直内初烧玉案香,司更尚滴铜壶水。”词语解释:养内 拼音:yǎng nèi
调养内心,培养自己的思想品德。语本《庄子·达生》:“ 豹 ( 单豹 )养其内,而虎食其外。” 唐 白居易 《续座右铭》:“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贞,养内不遗外,动牵义与仁。”词语解释:帘内 拼音:lián nèi
科举考试时,负责考校之官员。详“ 帘外 ”、“ 帘官 ”。词语解释:体内 拼音:tǐ nèi
位于或来源于生物体内部的
属于或关于身体内部的
体内感觉到的。例如:从滑行铁道上急骤下降时体内的那种感觉;强烈的体内快感。词语解释:域内 拼音:yù nèi
域中。 清 黄宗羲 《万里寻兄记》:“吾兄不过在域内,吾兄可至,吾何独不可至乎?”词语解释:区内 拼音:qū nèi
宇内,天下。 晋 应贞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玄泽滂流,仁风潜扇。区内宅心,方隅回面。”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词语解释:畿内 拼音:jī nèi
(1).古称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凡邦国,千里封公” 汉 郑玄 注:“ 周 九州之界方七千里,七七四十九,方千里者四十九,其一为畿内,餘四十八,八州各有方千里者六。” 汉 蔡邕 《独断》上:“京师,天子之畿内千里,象日月,日月躔次千里。”
(2).指京城管辖的地区。《旧唐书·高季辅传》:“今畿内数州,实惟邦本。”《旧唐书·郭子仪传》:“又得 马璘 牒,贼拟涉 渭 而南……若过畿内,则国人大恐,诸道易摇。”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庙学隘,首增修……然后畿内之公侯, 秦 汉 之郡国,称其制矣。”词语解释:化内 拼音:huà nèi
旧指政令教化所及之地。《北史·周纪下》:“詔自 永熙 三年七月以来,去年十月以前,东土人被钞在化内为奴婢者,及平 江陵 日,良人没为奴隶者,并免同人伍。”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既毕,召化内之緇锡,数迈于千,斋而落之累中。” 清 李渔 《意中缘·救美》:“昔号海边之天子,今为化内之藩臣。”词语解释:省内 拼音:shěng nèi
(1).宫禁之中。《后汉书·胡广传》:“ 熹平 六年, 灵帝 思感旧德,乃图画 广 及太尉 黄琼 於省内,詔议郎 蔡邕 为其颂云。”
(2).借指天子。《后汉书·周举传》:“ 永和 元年,灾异数见,省内恶之。”词语解释:帐内 拼音:zhàng nèi
军幕中的将佐。《北齐书·张保洛传》:“及 高祖 起义, 保洛 为帐内,从破 尒朱兆 於 广阿 。”《隋书·百官志下》:“王公已下,三品已上,又併有亲信、帐内,各随品高卑而制员。”词语解释:周内 拼音:zhōu nà
亦作“ 周纳 ”。 弥补漏洞,使之周密。引申为罗织罪状,陷人于罪。《汉书·路温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练而周内之。”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九》:“今案内读为‘纳’,纳者,补也;周,密也……谓密补其奏中之罅隙。”《明史·杨博传》:“其后 张居正 逐 拱 ,将周内其罪, 博 毅然争之。” 鲁迅 《三闲集·序言》:“我以为无产阶级是不会有这样锻炼周纳法的,他们没有学过‘刀笔’。”词语解释:寰内 拼音:huán nèi
古谓帝京周围千里之内。后引申指天下。《穀梁传·隐公元年》:“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后汉书·孔融传》:“又尝奏宜準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文选·左思〈魏都赋〉》:“殷殷寰内,绳绳八区,锋鏑纵横,化为战场。” 张载 注引 尹更始 曰:“天子以千里为寰。”《宋书·谢灵运传》:“主寰内而缓虞,澄海外以渍滓。”词语解释:环内 拼音:huán nèi
一定范围之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故论説辞序,则《易》统其首;詔策章奏,则《书》发其源……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词语解释:衙内 拼音:yá nèi
(1).宫禁之内。《旧唐书·德宗纪上》:“己亥,敕左右卫上将军、大将军,并于衙内宿。”
(2). 五代 及 宋 初,藩镇的亲卫官有衙内都指挥使、牙内都虞侯等,多以子弟充任。“牙”讹变为“衙”。后因称官府的子弟为衙内。 宋 孔平仲 《珩璜新论》卷四:“或以衙为廨舍,早晚声鼓,谓之衙鼓,报牌谓之衙牌,儿子谓之衙内。”《水浒传》第七回:“恰待下拳时,认的是本管 高太尉 螟蛉之子 高衙内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保正道:‘这等是衙内了。请问当时乳名,可记得么?’”词语解释:禁内 拼音:jìn nèi
藏纳。谓不轻易表露。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通》:“是故人主之大守,在於谨藏而禁内,使好恶喜怒必当义乃出,若煖清寒暑之必当其时乃发也。”
(1).即禁中。《后汉书·张禹传》:“ 邓太后 以 殤帝 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詔 禹 舍宫中,给帷帐牀褥,太官朝夕进食,五日一归府。”《新唐书·薛颐传》:“歷 高 中 二朝五十年,往来山中,时时召入禁内。” 苏曼殊 《焚剑记》:“乃慕 彩云 之风流,詔入禁内,常策骏马,出入宫门。”参见“ 禁中 ”。
(2).指因摄养而禁忌性生活。《汉书·五行志上》:“ 光 欲后有子,因上侍疾,医言禁内,后宫皆不得进,唯皇后顓寝。”《汉书·外戚传上·孝昭上官皇后》:“ 光 欲皇后擅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絝,多其带,后宫莫有进者。”
词语解释:禁中 拼音:jìn zhōng
(1).禁令所及范围之内。《墨子·号令》:“有匿不言人所挟藏在禁中者断。”
(2).指帝王所居宫内。《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 二世 常居禁中,与 高 决诸事。”《汉书·孔光传》:“上於是召丞相 翟方进 、御史大夫 光 ……皆引入禁中,议 中山 、 定陶王 谁宜为嗣者。” 汉 蔡邕 《独断》卷上:“ 汉 天子正号曰皇帝……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 汉 蔡邕 《独断》卷上:“禁中者,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 唐 王昌龄 《萧驸马宅花烛》诗:“青鸞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新唐书·柳芳传》:“ 芳 始謫时, 高力士 亦贬 巫州 ,因从 力士 质 开元 、 天寳 及禁中事,具识本末。”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大内太监多 河间 诸县人,有 刘金 、 刘得才 等,其家即素习邪教者,选入禁中,遂与茶房太监 杨进忠 等传教。”词语解释:意内 拼音:yì nèi
心里。 唐 杜甫 《端午日赐衣》诗:“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清 周亮工 《同门吴日庸先生徒步自泉州过慰》诗:“意内亦知君必至,凝眸实畏道途难。”词语解释:管内 拼音:guǎn nèi
管辖的区域之内。 唐 白居易 《答刘济诏》:“所奏 茂昭 送卿管内百姓 殷进 等七人,奏前后事由具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四:“﹝ 刘仁恭 ﹞自破 太原 军於 安塞 城后,士兵精强,孩视邻道,发管内丁壮,号三十万,南取 鄴中 。” 清 陈霆 《渚山堂词话》卷一:“有 邵公序 者,薄游 江 湘 ,道其( 岳飞 )管内,因作《满庭芳》赠之。”词语解释:塞内 拼音:sāi nèi
边境之内。《汉书·匈奴传》:“单于使 咸 报曰:‘当从塞内还之邪,从塞外还之邪?’”词语解释:房内 拼音:fáng nèi
(1).室内。《汉书·郊祀志下》:“夏,有芝生 甘泉殿 房内中。” 晋 王嘉 《拾遗记·吴》:“内外视之,飘飘如烟气轻动,而房内自凉。”
(2).道家的房中术。 三国 魏 曹植 《辨道论》:“ 左慈 善修房内之术,差可终命。”参见“ 房中术 ”。
(3).乐曲名。《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帝令廷奏之,叹曰:‘此华夏正声也。’乃调五音为五夏、二舞、登歌、房内十四调,宾祭用之。” 胡三省 注:“帝龙潜时,倚琵琶作歌二首,名曰《地厚天高》,託言夫妻之义,因即取之为《房内》曲。”
(4).妻子。《四游记·华光在萧家庄投胎》:“房内有孕怀胎,二十个月,今日分娩。”
词语解释:房中术 拼音:fáng zhōng shù
古代道士、方士关于节欲养生保气之术。《汉书·艺文志》:“房中八家,百八十六卷,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房中八家,其书皆佚,后世方士,造为邪术,总名“房中术”。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房中术》:“今人以邪僻不经之术,如运气、逆流、采战之类,曰‘房中术’。”亦省作“ 房术 ”。 清 褚人穫 《坚瓠五集·戒好色》:“房术误人不少。”词语解释:疏内 拼音:shū nè
迂阔而木讷。《楚辞·九章·怀沙》:“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朱熹 集注:“疏,迂阔也。内,木訥也。”词语解释:说内 拼音:shuō nèi
喜欢女色。 汉 刘向 《列女传·齐伤槐女》:“ 婴 有淫色乎,何为老而见奔?殆有説内之至哉!” 词语解释:拜内 拼音:bài nèi
见“ 拜纳 ”。
词语解释:拜纳 拼音:bài nà
(1).亦作“ 拜内 ”。奉献;敬缴。《战国策·赵策一》:“今有城市之邑七十,愿拜内之於王,惟王才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 聪 曰:‘常住钱不敢私贷。贫僧积下几文起坐,尽数分付足下,勿以寡见阻。’取下五十索。 聪 曰:‘几日见还?’生指期拜纳。”《三国演义》第四六回:“ 孔明 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我是行路的,错过了宿头,要借老爹这里住一夜,明早拜纳房金。”
(2).接受的敬词。 郭沫若 《集外·批评--欣赏--检察》:“‘盛气的指摘’只要指摘得在理,在宽容为怀的作家,我认为是应当拜纳。”词语解释:东内 拼音:dōng nèi
(1). 唐 大明宫 (后改 蓬莱宫 )的别称。《旧唐书·地理志一》:“ 东内 曰 大明宫 ,在 西内 之东北。 高宗 龙朔 二年置…… 高宗 以后,天子常居 东内 ,别殿、亭、观三十餘所。”
(2).泛指宫内东面的宫。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四:“东内斜将紫禁通,龙池凤苑夹城中。”词语解释:信内 拼音:xìn nèi
谓听信妻妾的话。内,指妻妾。《左传·昭公十年》:“ 齐惠 奕 、 高氏 皆耆酒,信内多怨,彊於 陈 、 鲍氏 而恶之。” 杜预 注:“説妇人言,故多怨。”词语解释:二内 拼音:èr nèi
两间卧房。《汉书·晁错传》:“先为筑室,家有一堂二内,门户之闭,置器物焉。”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二内,二房也。”词语解释:郊内 拼音:jiāo nèi
近郊之内。古以国都周围方百里为郊。五十里为近郊,以外为远郊。《礼记·曲礼下》“践祚,临祭祀” 汉 郑玄 注:“唯宗庙称孝,天地社稷,祭之郊内,而曰嗣王。” 孔颖达 疏:“天子以四郊为外,圆丘、方泽、明堂、社稷,皆在郊内。”词语解释:正内 拼音:zhèng nèi
(1).《易·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后因以妻子守正道,尽妇职于家中谓之“正内”。《后汉书·五行志五》“ 河 南夫食妇” 南朝 梁 刘昭 注:“夫亦惟家之主,而自食正内之人。”
(2).皇后的路寝。《周礼·天官·序官》:“寺人,王之正内五人。” 郑玄 注:“正内,路寝。” 贾公彦 疏:“正内五人者,谓在后之路寝耳。若王之路寝,不得称内,以后宫故,以内言之。”词语解释:以内 拼音:yǐ nèi
在一定的数量、时间、处所、范围的界限之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朱三 年纪三十以内,人物儘也济楚。” 曹禺 《日出》第一幕:“请你慎重地考虑一下,最好在二十四小时以内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如: 长城 以内;临时工作人员不在编制以内。词语解释:三内 拼音:sān nèi
皇帝的居处称大内。 唐 代大内以 太极宫 为西内、 大明宫 为东内、 兴庆宫 为南内,合称三内。《旧唐书·僖宗纪》:“初 黄巢 据京师,九衢三内,宫室宛然。”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三内》:“西内,东内,南内。”词语解释:开内 拼音:kāi nèi
亦作“ 开纳 ”。 使开悟接受。《荀子·荣辱》:“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见之耳……君子非得埶以临之,则无由得开内焉。”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季敬姜》:“推而往引而来者,综也。综可以为开内之师主。”《新唐书·段平仲传》:“羣臣畏帝苛察,无敢言。 平仲 常曰:‘上聪明神武,但臣下畏怯,自为循默耳。使我一日得召见,宜大有开纳。’”词语解释:任内 拼音:rèn nèi
指任职期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清查之法》:“自前官任内应徵钱粮,俱要逐年磨对清白。” 何香凝 《回忆廖仲恺》:“ 仲恺 在农工部长任内,经常和农工群众接触。”词语解释:贤内 拼音:xián nèi
见“ 贤内助 ”。
词语解释:贤内助 拼音:xián nèi zhù
贤惠能干的妻子。亦用以敬称他人妻室。《宋史·后妃传下·哲宗孟皇后》:“ 宣仁太后 语帝曰:‘得贤内助,非细事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孺人 佟氏 也是 汉 军世家的一位闺秀,性情贤慧,相貌端庄,针黹女工不用讲,就那操持家务,支应门庭,真算得起 安老爷 的一位贤内助。” 茅盾 《尚未成功》:“然而他幸有贤内助,一句话又提起了他的‘壮志’。”亦省称“ 贤内 ”、“ 贤助 ”。 明 李开先 《贺双溪杨公孺人时氏同封偕寿序》:“贤内 时氏 ,封为孺人。”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成婚》:“下嫁屈王姬,贤助真堪主中馈。”词语解释:对内 拼音:duì nèi
属于或发生于特定民族或主权国家的权力、管辖、组织界限范围之内的。例如:对内政策。词语解释:限内 拼音:xiàn nèi
(1).犹机要。《梁书·孝行传·刘霁》:“ 天监 中,起家奉朝请,稍迁宣惠 晋安王 府参军,兼限内记室。”《陈书·江总传》:“迁太子洗马,又出为 临安 令,还为中军 宣城王 府限内録事参军,转太子中舍人。”《南史·儒林传·张讥》:“ 宣帝 时,为 武陵王 限内记室,兼东宫学士。”
(2).规定的期限以内。《红楼梦》第六九回:“察院便批:‘ 张华 借欠 贾 宅之银,令其限内按数交还;其所定之亲,仍令其有力时娶回。’”词语解释:县内 拼音:xiàn nèi
儒家之说,以四海之内为九州,其一为畿内,天子所治。 夏 称县内, 殷 周 曰畿。《礼记·王制》:“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 郑玄 注:“县内, 夏 时天子所居州界名也。”词语解释:编内 拼音:biān nèi
单位、人员和装备属于编制规定的范围词语解释:贱内 拼音:jiàn nèi
谦称己妻。 明 孙柚 《琴心记·誓志题桥》:“贱内有恙,敢烦一卜。”《儒林外史》第二八回:“这舍亲姓 鲍 ,是我的贱内的姑爷。”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内外》:“丈夫叫‘外子’,妻叫‘贱内’。”词语解释:茹内 拼音:rú nèi
容纳。 清 龚自珍 《平均篇》:“言物产蕃庶,故人得肄威仪,茹内众善。”词语解释:众内 拼音:zhòng nèi
指五脏六腑。 隋炀帝 《与东林寺僧书》:“法师道体如何,众内咸宜也。”词语解释:份内 拼音:fèn nèi
分内,本分以内。 巴金 《杨林同志》:“听他们谈话,消灭敌人,保护人民,献出生命,都是份内的事,普通的事。” 赵树理 《张来兴》:“是我份内的事,传令我也没有什么说的;不是我份内的事,谁想要我做,那就得和我商量,传令不行!”词语解释:蓄内 拼音:xù nèi
蓄养内人。内人,妻妾等。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 庐陵威王 之蓄内也,千门相似,万户如一。”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三章:“如老母坚不见许,则歷举隐衷,或卒能谅余为空门中人,未应蓄内。”词语解释:营内 拼音:yíng nèi
指为后宫谋利。《晏子春秋·外篇上八》:“君之营内自乐,延及后宫之族。”《晏子春秋·外篇上八》:“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则 桀 紂 之所以亡也。”词语解释:同内 拼音:tóng nèi
犹同室。《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王乃详为怒太子,闭太子使与妃同内三月,太子终不近妃。”词语解释:职内 拼音:zhí nèi
古官名。掌邦赋收入。内,“ 纳 ”的古字。《周礼·天官·职内》:“职内掌邦之赋入,辨其财用之物而执其总。”词语解释:凿内 拼音:záo nèi
见“ 凿枘 ”。
词语解释:凿枘 拼音:záo ruì
(1).卯眼和榫头。凿枘相应,故常用以喻彼此相合。《墨子·备城门》:“臂长六尺半,植一凿内后长五寸。” 张纯一 集解引 尹桐阳 曰:“须凿内乃可合一,若今衔口。”《庄子·在宥》:“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有 文 武 之规矩,而无 周 吕 之凿枘,则功业不成。” 宋 秦观 《代贺胡丞相启》:“俄凿枘之相投,遽囊锥之颖出。”
(2).“方凿圆枘”之省语。比喻两者不相投合。语本《楚辞·九辩》:“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难入。”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这是 潘先生 和他的老友兼亲戚的‘人民公仆’ 赵委员 大人颇为凿枘的地方。”词语解释:造内 拼音:zào nèi
放进。《礼记·丧大记》“君设大盘,造冰焉;大夫设夷盘,造冰焉” 唐 孔颖达 疏:“‘造冰焉’者,谓造内其冰於盘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