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冥冥窈冥紫冥湛冥阴冥大冥伭冥窈窈冥冥
青冥昏冥颠冥焦冥豁冥顼冥钝冥西冥
杳冥窅冥渺冥绝冥隐冥判冥憃冥太冥
玄冥空冥眇冥洞冥靖冥俏冥冥混冥宕冥
沈冥尘冥微冥甘冥暗冥冱冥照冥炎冥
鸿冥高冥北冥南冥中冥风雨晦冥戆冥嫶冥
晦冥清冥九冥穹冥四冥通幽洞冥悄悄冥冥婴冥
幽冥正冥夜冥愚冥丹冥霄冥朱冥盲冥
苍冥昼冥郁冥元冥浑冥八冥悄冥冥 
入冥顽冥重冥目冥泉冥鸿飞冥冥巊冥 

词语解释:冥冥  拼音:míng míng
(1).昏暗貌。《诗·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维尘冥冥。” 朱熹 集传:“冥冥,昏晦也。” 汉 蔡琰 《悲愤诗》之二:“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 唐 欧阳詹 《暗室箴》:“孜孜硕人,冥冥暗室。罔纵尔神,罔轻尔质。” 元 乔吉 《两姻缘》第二折:“门半掩,悄悄冥冥,断肠人和泪梦初醒。” 戴望舒 《二月》诗:“在暮色冥冥里,我将听了最后一个游女的惋叹。”
(2).黑夜;晚上。《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见植林以为后人也。冥冥蔽其明也。” 杨倞 注:“冥冥,暮夜也。”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只应私将琥珀枕,冥冥来上珊瑚牀。”
(3).懵懂无知貌。《战国策·赵策二》:“岂掩於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若不信其説,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 清 戴名世 《汪武曹稿序》:“世之从事於举业者,冥冥茫茫,不以通经学古为务。”
(4).引申为不知不觉。 鲁迅 《二心集·〈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译者附记》:“然而,冥冥中也还有功效在,看见他们‘勇壮武侠’的战事巨片,不意中也会觉得主人如此英武,自己只好做奴才。”
(5).迷漫。《楚辞·九歌·山鬼》:“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 宋 张孝祥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词:“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四月黄梅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古 金陵 , 秦淮 烟水冥冥。” 陈三立 《夜舟泊吴城》诗:“夜气冥冥白,烟丝窈窈青。”
(6).渺茫貌。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 唐 沉千运 《感怀弟妹》诗:“兄弟可存半,空为亡者惜。冥冥无再期,哀哀望松柏。” 清 龚自珍 《寒月吟》:“一逸谢万古,冥冥不可追。” 郑泽 《杂诗·晚蝉》:“修名惧不立,前路徒冥冥。”
(7).高远貌。《楚辞·九辩》:“ 尧 舜 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 宋 王安石 《馀寒》诗:“冥冥鸿雁飞,北望去成行。”
(8).指高远的空际。 赵朴初 《木兰花慢·科伦坡海滨旅馆听潮》词:“望阵涌滔滔,光摇灧灧,气接冥冥。”
(9).幽深貌。《楚辞·九章·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乃获狖之所居。” 唐 张籍 《猛虎行》:“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清 唐甄 《潜书·格君》:“深渊冥冥,乔岳安安,静之体也。”
(10). 汉 扬雄 《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簒焉?” 李轨 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后以指避世隐居之处。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引 种明逸 《寄二华隐者》诗:“北闕空追悔,西山羡独醒。秋风旧期约,何日去冥冥。” 清 戴名世 《朱翁诗序》:“翁至是始悔其出,乃欲为鸿,飞之冥冥,於人世已不復置其一喙。”
(11).指阴间。《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去彼昭昭,就冥冥兮;既不新宫,不復故庭分。”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玉历钞传》,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
(12).泛指主宰人世祸福的神灵世界。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岂人之祸福吉凶自有定数存於冥冥之中,虽圣与智不可得而逃耶?”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八:“冥冥之中大概确实有神灵支配人世间的祸福。”
(13).指死亡。《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何期远远离 京兆 ,不忆冥冥卧 朔方 。” 唐 孟云卿 《古挽歌》:“冥冥何所需,尽我人生意。”
(14).昏迷;麻木。 宋 洪迈 《夷坚乙志·贾成之》:“酒入 贾 口,便觉肠胃掣痛,眼鼻血流,急命驾归,及家已冥冥……经夕而死。” 明 刘基 《郁离子·公孙无人》:“强生以四肢,又何不使之冥冥木木,不知痛痒,以保其真乎?”
(15).沉默不语貌。 宋 苏轼 《喜雨亭记》:“造物不自以为动,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金 王若虚 《瑞竹赋》:“天何为者耶?视之苍苍,詰之冥冥,不可得而名?”
(16).专心致志貌。《荀子·劝学》:“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杨倞 注:“冥冥、惛惛,皆专默精诚之谓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刘蕺山集》:“山林学问,只是平淡布素,不必冥冥,亦不必汲汲。”
(17).私下;暗中。《荀子·修身》:“行乎冥冥而施乎无报。” 杨倞 注:“行乎冥冥,谓行事不务求人之知。” 汉 刘向 《列女传·卫灵夫人》:“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冥冥之中,积了阴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商三官》:“母惭怍,唯恐壻家知,不敢告族党,但嘱二子冥冥侦察之。”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此冥冥一大漏巵,其数较鸦片为尤甚,亦有国者所当并禁也。”
词语解释:青冥  拼音:qīng míng
(1).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楚辞·九章·悲回风》:“据青冥而攄虹兮,遂儵忽而捫天。” 王逸 注:“上至玄冥,舒光耀也。所至高眇不可逮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其洞虽不甚深,而上覆下平,倒插青冥,呼吸日月,此为最矣。” 赵朴初 《忆江南·峨眉山纪游》词:“上有青冥窥一綫,下临白浪吼千川。”
(2).形容青苍幽远。指仙境;天庭。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臺。” 宋 欧阳修 《感事》诗之二:“开坟见空棺,谓已超青冥。” 明 张居正 《轩皇问道治世长生颂》:“元都羽客,有御风躡景超举青冥者矣,未必能治世也。” 明 张煌言 《怀古》诗之一:“废兴寧有运,吾欲讼青冥。”
(3).形容青苍幽远。指山岭。 唐 施肩吾 《瀑布》诗:“豁开青冥颠,写出万丈泉。” 明 林鸿 《无诸钓龙台怀古》诗:“筑臺青冥上,垂钓沧江龙。”
(4).指海水。 明 徐渭 《泛舟九曲》诗:“老王乱青冥,皇天夜遗蜕。”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一六八引 蒋万里 《新游仙·水底潜行艇》诗:“倒影成楼臺,城郭入青冥。”
(5).竹木郁茂貌。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钱振伦 注:“《汉书》注:‘冥,暗也。’按,言摇烟之树葱然者,因望穷而晦。” 唐 杜甫 《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四员外绾》诗:“寄语 杨员外 ,山寒少茯苓。归来稍暄暖,当为劚青冥。” 仇兆鳌 注:“青冥为树色。”
(6).喻高位,显要的职位。《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勗以丹霄之价,弘以青冥之期。” 李善 注:“ 钟会 集言: 程盛 曰:‘丹霄之凤,青冥之龙。’”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望君仰青冥,短翮难可翔。” 宋 王安石 《送孙叔康赴御史府》诗:“时来上青冥,俯仰但一节。”
(7).喻宫廷或帝王。 唐 韩愈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岂似满朝承雨露,共看传赐出青冥。” 宋 林逋 《略秀才以七言四韵诗为寄辄敢酬和幸惟采览》:“异日青冥肯廻顾,夫君门族旧和羹。”
(8).古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皇帝 有宝刀三、宝剑六,一曰白虹……五曰青冥。”
词语解释:杳冥  拼音:yǎo míng
(1).指天空,高远之处。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凤凰上击九千里,絶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 唐 魏朴 《和皮日休悼鹤》:“直欲裁诗问杳冥,岂教灵化亦浮生。” 清 卓尔堪 《雪窦》诗:“拾级凌千仞,身疑入杳冥。”
(2).阴暗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奇幻儵忽,易貌分形,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吕延济 注:“杳冥,阴暗貌。” 三国 魏 曹丕 《感物赋》:“瞻玄云之蓊鬱,仰沉阴之杳冥。”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下一岭,丛山杳冥中,得村家。”
(3).犹渺茫。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胶水》:“北眺巨海,杳冥无际,天际两分,白黑方别,所谓溟海者也。”《陈书·高祖纪上》:“惟昔上古,厥初生民……杳冥慌忽,故靡得而详焉。”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暗想那 织女 ……阻隔银河信杳冥,经年度岁成孤零。”
(4).谓奥秘莫测。 南朝 梁 沉约 《佛记序》:“事涉杳冥,取验无所,亦皆靡载,同之闕疑。”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一》:“﹝ 晁伯 ﹞尝作《昭灵夫人祠诗》云:‘杀翁分我一盃羹,龙种由来事杳冥。’” 明 唐顺之 《常州新建关侯祠记》:“神人之情不相远,未可以为杳冥而遇之也。”
词语解释:玄冥  拼音:xuán míng
(1).神名。水神。《左传·昭公十八年》:“禳火于 玄冥 、 回禄 。” 杜预 注:“ 玄冥 ,水神。” 汉 张衡 《思玄赋》:“前长离使拂羽兮,委水衡乎 玄冥 。”一说为雨师。见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雨师》
(2).神名。冬神。《礼记·月令》:“﹝孟冬、仲冬、季冬之月﹞其帝 顓頊 ,其神 玄冥 。”《楚辞·刘向〈九叹·远游〉》:“就 顓頊 而敶词兮,考 玄冥 於 空桑 。” 王逸 注:“ 玄冥 ,太阴之神。” 唐 李白 《大猎赋》:“若乃严冬惨切,寒气凛冽, 不周 来风, 玄冥 掌雪。” 元 张可久 《一枝花·冬景》套曲:“ 玄冥 不出权独占,青女三白势转严。”
(3).神名。北方之神。《汉书·扬雄传上》:“帝将惟田于灵之囿,开北垠,受不周之制,以终始 顓頊 、 玄冥 之统。”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顓頊 、 玄冥 ,皆北方之神,主杀戮也。” 清 徐昂发 《雁门关》诗:“ 玄冥 操斗柄,制此天北戒。”
(4).深远幽寂,道家用以形容“道”。亦以指“道”。《庄子·大宗师》:“於謳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 郭象 注:“玄冥,所以名无而非无也。” 成玄英 疏:“玄者,深远之名也;冥者,幽寂之称。”《庄子·秋水》:“始於玄冥,反於大通。” 成玄英 疏:“玄冥,妙本也。”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含光内观,凝神復朴,栖心于玄冥之崖,含气于莫大之涘。” 魏 晋 南北朝 时或以道释佛,故亦指佛教的义理。 晋 谢敷 《安般守意经序》:“故开士行禪,非为守寂,在游心於玄冥矣。”
(5).旧时指阴间,九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吾復入,恐不再还,与子长诀,相求于玄冥之下。”《太平广记》卷三二○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阮瑜之》:“父死归玄冥,何为久哭泣?” 唐 鲍溶 《苦哉远征人》诗:“ 李陵 死别处,杳杳玄冥乡。”
(6).指北方。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三:“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明 常岫 《渡浑河》诗:“万里 桑乾 水,玄冥生浊源。”
(7).指冬季。 前蜀 韦庄 《咏梅》诗:“不随妖艷开,独媚玄冥节。” 元 马祖常 《移梅》诗:“冽冽玄冥候,众植各浮脆。”
(8). 汉 代郊祀歌名。歌词为:“玄冥陵阴,蛰虫盖臧……”取首二字为歌名。《史记·乐书》:“ 汉家 常以正月上辛祠 太一甘泉 ……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皞》,冬歌《玄冥》。”
(9).道教称肾之神。《黄庭内景经·心神》:“肾神 玄冥 ,字 育婴 。” 梁丘子 注:“肾属水,故曰玄冥。”
词语解释:沈冥  拼音:chén míng
亦作“沉冥”。
(1).谓幽居匿迹。 汉 扬雄 《法言·问明》:“ 蜀庄 沉冥, 蜀庄 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 李轨 注:“沉冥,犹玄寂,泯然无迹之貌。”《宋书·袁粲传》:“席门常掩,三径裁通,虽 扬子 寂寞, 严叟 沉冥,不是过也。” 清 钱谦益 《奉诏削籍南归》诗:“尘世荣枯通与苓, 蜀庄 只合老沉冥。”
(2).指隐居的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阮光禄 在 东山 ,萧然无事,常内足於怀。有人以问 王右军 , 右军 曰:‘此君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沉冥,何以过此!’” 清 戴名世 《〈左尚子制义〉序》:“余飘泊四方,卖文以糊其口,未有访沉冥而叩寂寞者。”
(3).低沉冥寂。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沉冥消意气,穷饿耗肌肤。” 明 唐顺之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诗:“老去门徒多谢遣,病来意绪转沉冥。” 王统照 《号声》:“这样悲壮与激沉的声音只宜于黑暗中的远听,不合于在绿荫下与柔静的光色中作愉悦的闻赏?然而我听了也没有极大的憎恶与沮恨的意念,只感到沉冥,低怨的分量比其他的分量多。”
(4).昏暗;幽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蛾》:“返至山中,日已沉冥,两足跛踦,步不能咫。”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二:“烟树隔沉冥,苍茫沓难覩。”
(5).犹埋没,沉沦。 唐 皎然 《苕溪草堂简潘丞述汤评事衡四十三韵》:“蹈善嗟沉冥,履仁伤堙阨。” 宋 范成大 《次韵庆充避暑水西寺》:“兹游岂易得,未用叹沉冥。”
(6).沉迷。 清 方苞 《书〈儒林传〉后》:“ 汉 之文学虽非古,犹以多诵为通经也;又其变遂滥於词章,终沉冥而不返焉。”
(7).佛教语。犹幽冥。亦指幽冥中人。《楞严经》卷四:“引诸沉冥,出於苦海。” 宋 陆游 《安隐寺修钟楼疏》:“浮翠流丹,倘復还于巨丽;撞昏击晓,实大警于沉冥。”
词语解释:鸿冥  拼音:hóng míng
见“ 鸿飞冥冥 ”。
指高空。 宋 孔武仲 《轺车馆》诗:“野阔天长入望青,眼中虚豁到鸿冥。”
词语解释:鸿飞冥冥  拼音:hóng fēi míng míng
鸿雁飞向又高又远的空际。比喻隐者远走高飞,全身避害。亦比喻隐者的高远踪迹。 汉 扬雄 《法言·问明》:“治则见,乱则隐。鸿飞冥冥,弋人何慕焉?” 李轨 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二》:“刚者必仁,佞者必不仁。 庞萌 为人逊顺,而 光武 以託孤期之,不惟失於知人,其惑於佞甚矣, 子陵 所以鸿飞冥冥也。” 明 徐渭 《四老图赞》:“或以为 商颜 采芝之辈,鸿飞冥冥矣,而胡为乎浅水平山?”后亦泛指远避祸患,逃之夭夭。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而正凶帮凶则鸿飞冥冥,连一点踪影都没有探得。”亦省作“ 鸿冥 ”。 唐 李白 《唐汉东紫阳先生碑铭》:“代业 黄 老 ,门清儒素,皆龙脱世网,鸿冥高云。” 宋 陆游 《被命再领冲佑有感》诗:“未能追鸿冥,乃復分鹤俸。”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隐示鸿冥物外,不预人世之是非也。”
词语解释:晦冥  拼音:huì míng
昏暗;阴沉。《史记·高祖本纪》:“是时雷电晦冥, 太公 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 唐 李白 《梁甫吟》:“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鬼神》:“暴风急雨忽至,雷电随之,渐觉晦冥。”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阶级意识》:“ 乾元 二年三月,两军战于 安阳河 北,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晦冥,咫尺不辨。”
词语解释:幽冥  拼音:yōu míng
(1).玄远;微妙。《淮南子·说山训》:“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谓之幽冥。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后汉书·冯衍传下》:“ 衍 闻明君不恶切慤之言,以测幽冥之论。”《云笈七籤》卷四四:“太上玄一,九星吐精;三五七变,洞观幽冥。”
(2).幽暗;黑暗。 汉 王符 《潜夫论·明忠》:“夫术之为道也,精微而神;言之不足,而行有餘;有餘,故能兼四海,而照幽冥。” 徐迟 《牡丹》:“ 魏紫 感到大地在她足下裂开一道缝,她往下掉落到幽冥的深渊中。”
(3).引申为暗地里,暗中。 汉 王充 《论衡·书虚》:“世称 柳下惠 之行,言其能以幽冥自修洁也。”
(4).暗昧;昏庸。《汉书·刘歆传》:“至於国家将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禪、巡狩之仪,则幽冥而莫知其原。” 颜师古 注:“幽冥,犹暗昧也。”
(5).幽僻;荒远。《汉书·贾捐之传》:“快心幽冥之地,非所以救助饥饉,保全元元也。”
(6).地府;阴间。《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嗟乎夫子,永安幽冥;人谁不没,达士徇名。” 吕向 注:“幽冥,地下也。” 唐 白居易 《祭弟文》:“岂幽冥道殊,莫苦拘碍;将情爽迁散,杳无觉知。”《明史·刑法志二》:“而不知彼所戕害者,皆含冤蓄愤於幽冥之中。” 戴望舒 《祭月》诗:“他一定是瘦了,过着飘泊的生涯,在幽冥中,但他的忠诚的目光是永远保留着的。”
(7).借指死者。《晋书·礼志中》:“每感念幽冥,而不得终苴絰於草土,以存此痛。”
词语解释:苍冥  拼音:cāng míng
苍天。 北周 庾信 《贺平邺都表》:“然后命东后,詔苍冥。” 宋 文天祥 《正气歌》:“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清 谭嗣同 《有感》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词语解释:入冥  拼音:rù míng
(1).犹言上青天。冥,青冥。 汉 严忌 《哀时命》:“浮云雾而入冥兮,骑白鹿而容与。”
(2).旧时迷信说法,谓人死后进入阴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适 毛 家小郎子,病阉,十八岁而不能人。因悒悒不畅,賫恨入冥。”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有人说,他是生人走阴,就是原是人,梦中却入冥去当差的,所以很有些人情。”
词语解释:窈冥  拼音:yǎo míng
(1).深远渺茫貌。《鹖冠子·能天》:“观乎孰莫,听乎无罔,极乎无係,论乎窈冥,湛不乱纷,故能絶尘埃而立乎太清。” 汉 王符 《潜夫论·本训》:“上古之世,太素之时,元气窈冥,未有形兆。”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二女》:“游化五江,惚恍窈冥。”
(2).阴暗貌。《史记·项羽本纪》:“於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后汉书·冯衍传下》:“离尘垢之窈冥兮,配 乔 松 之妙节。”《文选·左思〈魏都赋〉》:“雷雨窈冥而未半,皦日笼光于綺寮。” 吕向 注:“窈冥,阴暗也。” 宋 司马光 《祭齐国献穆大长公主文》:“遐福未终,大期奄及;去白日之昭晰,归下泉之窈冥。” 清 刘大櫆 《浮山记》:“一日坐阁上,值大雷雨,云雾窈冥。”
(3).遥空;极远处。《庄子·天运》:“动於无方,居於窈冥。” 金 元好问 《太室同希颜赋》诗:“壮矣崧维岳,盘盘上窈冥。” 清 姚鼐 《效西昆体·渚宫》:“楼观 云阳 入窈冥,两东门对 楚 山青。”
词语解释:昏冥  拼音:hūn míng
(1).昏暗;昏黑。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时亦昏冥,遂上楼,与妇人栖宿。”《魏书·序纪序》:“南迁大泽,方千餘里,厥土昏冥沮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媪﹞遂入林去,移时始来。途已昏冥,遂与偕行。”
(2).指黑暗的地方。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南復闢一洞,甚宏,有门有奥。奥西上则深入昏冥。”
(3).谓昏然无知,沉醉。 唐 韩愈 《送王秀才序》:“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於外也固不暇,尚何麴蘖之托而昏冥之逃也。”
词语解释:窅冥  拼音:yǎo míng
(1).幽暗貌。 汉 陆贾 《新语·资质》:“﹝楩柟豫章﹞仆於嵬崔之山,顿於窅冥之溪。” 唐 元稹 《三遣悲怀》诗:“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朱楚生》:“日晡烟生,林木窅冥。”
(2).遥远处;遥空。 唐 李白 《春日行》:“帝不去,留 镐京 ;安能为 轩辕 ,独往入窅冥。” 唐 方干 《题法华寺绝顶禅家壁》诗:“苍翠岧嶢逼窅冥,下方雷雨上方晴。” 清 黄子云 《大洋》诗:“不觉舟如叶,随风入窅冥。”
词语解释:空冥  拼音:kōng míng
指天空。 元 张翥 《题陈所翁九龙戏珠图》诗:“卷图还君慎封鐍,但恐破壁飞空冥。” 明 莫止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翠华縹緲空冥间,此恨此事谁知得。” 清 蒋易 《别于一于皇先还瓜渚不得到焦山》诗:“渔舟牵世务,樵客向空冥。”
词语解释:尘冥  拼音:chén míng
(1).犹世外。比喻高远。《文选·陆机〈拟古诗十二首·西北有高楼〉》:“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綺窗出尘冥,飞陛躡云端。” 张铣 注:“尘冥,昏尘外也。” 南朝 宋 鲍照 《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扳龙不待翼,附驥絶尘冥。”
(2).喻时局昏暗。 明 宋濂 《送黄仲恭赴官馀姚序》:“方今四海尘冥,财用乏絶,民心危迫,为天子佐二千石者,当如是耶?”
词语解释:高冥  拼音:gāo míng
高空。《后汉书·蔡邕传》:“沉精重渊,抗志高冥。” 唐 孟郊 《生生亭》诗:“褭褭立平地,稜稜浮高冥。” 明 李东阳 《〈江风图〉为刘太仆二丈题》诗:“一朝奋起在平地,健翮上可凌高冥。”
词语解释:清冥  拼音:qīng míng
清澄而深远。多用以形容天空。 明 高明 《琵琶记·古轮台》:“阑干露湿人犹凭,贪看玉镜,况万里清冥,皓彩十分端正。” 明 练子宁 《二月望日与饶隐君游玉笥山》诗:“回飇吹散碧天雾,清冥倒泻澄湖光。”
词语解释:正冥  拼音:zhèng míng
鸟名。《文选·宋玉〈高唐赋〉》:“王雎鸝黄,正冥楚鳩,姉归思妇,垂鸡高巢。” 李周翰 注:“皆鸟名。”
词语解释:昼冥  拼音:zhòu míng
白昼昏暗。《汉书·张敞传》:“月朓日蚀,昼冥宵光。” 颜师古 注:“冥,闇也。”《晋书·隐逸传·夏统》:“叱咤讙呼,雷电昼冥,集气长啸,沙尘烟起。” 唐 吕令则 《义井赋》:“色湛湛以天碧,嵌阴阴而昼冥。”
词语解释:顽冥  拼音:wán míng
愚钝无知。 唐 陆龟蒙 《复友生论文书》:“僕虽极顽冥,亦知惴息汗下,见詆词之甚难,招祸患之甚易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譙訶不改,继以夏楚,而顽冥如故。” 郭沫若 《豕蹄·孟夫子出妻》:“ 孟子 是那样的顽冥,那样的把 孟夫人 看不起吗?”
词语解释:紫冥  拼音:zǐ míng
天空。《魏书·高允传》:“发响九皋,翰飞紫冥。” 唐 李白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诗:“ 衡山 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词语解释:颠冥  拼音:diān míng
迷惑,沉湎。《文子·守弱》:“其生贪饕多欲之人,颠冥乎势利,诱慕乎名位。”《庄子·则阳》:“夫 夷节 之为人也,无德而有知,不自许。以致神其交,固颠冥乎富贵之地。” 成玄英 疏:“颠冥,犹迷没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颠冥,犹迷惑也。”
词语解释:渺冥  拼音:miǎo míng
(1).渺远。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苍苍渺冥,吾一夫区区之诚,安知必能尽达?”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閒身自与烟波愜,一棹还思入渺冥。” 陈三立 《由江入彭蠡次黄鲁直宫亭湖韵》:“四迷洲渚浸渺冥,群鸥丛雁纷相迎。”
(2).无凭据而不可信。 刘师培 《文说》第二:“推之 班固 《两京赋》、 左思 《三都赋》,言虽成理,事或渺冥。”
词语解释:眇冥  拼音:miǎo míng
(1).谓川流卑伏,幽暗难晓。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永与奥区固,川源纷眇冥。” 仇兆鳌 注:“眇冥,谓川流卑伏。”
(2).长逝。 宋 范成大 《提刑察院王丈挽词》:“日者悲离索,公今又眇冥。”
词语解释:微冥  拼音:wēi míng
(1).微贱而愚暗。《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徒愧微冥,终谢智效。” 李善 注:“微冥,微贱而闇冥也。”
(2).犹昏暗。 唐 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诗:“峯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唐 杜甫 《过南岳入洞庭湖》诗:“攲侧风帆满,微冥水驛孤。”
词语解释:北冥  拼音:běi míng
亦作“ 北溟 ”。 古人意识中北方最远的大海。《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陆德明 释文:“北冥,本亦作‘溟’,北海也。” 晋 陆云 《登台赋》:“北溟浩以扬波兮,青林焕其兴蔚。” 宋 王安石 《邢太保有鹤折翼因作四韵》:“稻粱且向人间觅,莫羡摶风起北冥。” 明 张居正 《送初幼嘉年兄还郢》诗之一:“太乙夜燃东壁火,天池时化北冥鱼。”
词语解释:九冥  拼音:jiǔ míng
(1).犹九天,高空。 晋 郭璞 《南郊赋》:“ 飞廉 鼓舞于八维兮, 丰隆 击节于九冥。”
(2).犹九泉,地下。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3).指深渊。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九:“拳跼竞万仞,崩危走九冥。”
词语解释:夜冥  拼音:yè míng
亦作“ 夜暝 ”。 犹黑夜。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三:“有明茎草,夜如金灯,折枝为炬,照见鬼物之形。仙人 寧封 ,常服此草。於夜暝时转见腹光通外,亦名洞冥草。”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或夜冥,人不见鸟,鸟亦知人不见己也。”
词语解释:郁冥  拼音:yù míng
幽愔。 晋 张华 《励志》诗:“土积成山,歊蒸鬱冥。”
词语解释:重冥  拼音:zhòng míng
犹九泉。指地下。 晋 陆机 《驾言出北阙行》:“安寝重冥庐,天壤莫能兴。” 南朝 宋 鲍照 《代挽歌》:“独处重冥下,忆昔登高臺。” 王闿运 《丁文诚诔》:“夫孰知其孤衷,乃齎恨於重冥。”
词语解释:湛冥  拼音:zhàn míng
深沉玄默。《汉书·王吉贡禹等传序》:“ 蜀 严 湛冥,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 随 和 何以加诸?”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 蜀郡 严君平 湛深玄默无欲也。’” 唐 吴均 《高士咏·严君平》:“至德不可拔, 严君 独湛冥, 师古 曰:‘湛读曰沉。’”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甚至名伎高僧,顽仙艷鬼,託寄深远,属引湛冥。”
词语解释:焦冥  拼音:jiāo míng
见“ 焦螟 ”。
词语解释:焦螟  拼音:jiāo míng
亦作“ 焦冥 ”。 传说中一种极小的虫。《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东海有虫,巢於蟁睫再乳再飞,而蟁不为惊……东海渔者命曰焦冥。”《列子·汤问》:“江浦之间生么虫,其名曰焦螟。羣飞而集於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犹焦螟之笑云鹏,朝菌之怪大椿。”
词语解释:绝冥  拼音:jué míng
指极幽深之处。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跨穹隆之悬磴,临万丈之絶冥。”《世说新语·文学》“ 向秀 於旧注外为解义”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竹林七贤论》:“ 秀 为此义,读之者无不超然,若已出尘埃而窥絶冥,始了视听之表。”
词语解释:洞冥  拼音:dòng míng
(1).洞察昏暗之处。比喻目光锐利,看得深远。 汉 陆贾 《新语·术事》:“登高及远,达幽洞冥。”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文成 作师,通幽洞冥…… 武关 是闢, 鸿门 是寧。”《隋书·音乐志中》:“韜光戢耀,贯幽洞冥。”
(2).通晓鬼神之道。《晋书·艺术传论》:“ 什 ( 鳩摩罗什 )既兆见星象, 澄 ( 佛图澄 )乃驱役鬼神,并通幽洞冥,垂文阐教。”
(3).指幽深之处。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怀重规於絳宫,潜九光於洞冥。”
(4).志怪小说集《洞冥记》的省称。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夫荒唐之词,发端於 漆园 ,怪诞之説,滥觴乎《洞冥》。”
词语解释:甘冥  拼音:gān míng
见“ 甘瞑 ”。
词语解释:甘瞑  拼音:gān míng
亦作“ 甘冥 ”。 甘眠。《庄子·列御寇》:“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 陆德明 释文:“冥……本亦作‘瞑’,又音眠。” 郭庆藩 集释引 俞樾 曰“瞑、眠,古今字……甘瞑即甘眠。”《淮南子·俶真训》:“至德之世,甘瞑于溷澖之域,而徙倚于汗漫之宇。”
词语解释:南冥  拼音:nán míng
亦作“ 南溟 ”。 南方大海。《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唐 杜甫 《宿白沙驿》诗:“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 康有为 《住香港半月日本总理大臣招游》诗:“独运南溟指白日,黿鼉吹浪渡沧洲。”
词语解释:穹冥  拼音:qióng míng
犹穹玄。苍天。 前蜀 贯休 《山居》诗之十六:“一庵冥目在穹冥,菌枕松牀蘚阵青。”《宋史·乐志十》:“荐号穹冥,登名祖禰。”
词语解释:愚冥  拼音:yú míng
(1).愚蠢蒙昧。《孔子家语·大婚》:“﹝ 鲁哀公 ﹞曰:‘寡人且愚冥,幸烦子之於心。’” 王肃 注:“言惷愚冥暗也。” 唐 韩愈 《论佛骨表》:“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天乎,天乎!何愚冥至此!”
(2).指愚昧的人。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废佛氏》:“礼部尚书 夏言 以殿中有佛像及佛骨、佛头、佛牙等,乃建议请勅有司俱瘞之中野,以杜愚冥之惑。”
词语解释:元冥  拼音:yuán míng
(1).即玄冥。水神名。《山海经·海外北经》“北方 禺彊 ” 晋 郭璞 注:“字 元冥 ,水神也。” 宋 范成大 《三次喜雨诗韵少伸嘉颂》:“天籟侵晨占少女, 雨师 连夜檄 元冥 。”
(2).即玄冥。深远幽寂。亦借指太空。 明 何景明 《告咎文》:“乘元冥以丞行兮,乃覲帝于 太微 。”
词语解释:目冥  拼音:mù míng
眼睛昏花。《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后年五岁,太夫人为剪髮,夫人年高目冥,误中后额,虽痛,忍不言,一额尽伤。”
词语解释:阴冥  拼音:yīn míng
犹阴间,冥中。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苏州客》:“阴冥吏严,不得陈首,藉君为邮送之耳。”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人事》:“寺僧云,一岁之中凡数次如此,人谓之鬼市,阴冥之事,盖有非人意所能测者。”参见“ 阴间 ”。
词语解释:阴间  拼音:yīn jiān
(1).房宿北二星的中间。《史记·天官书》:“月行中道,安寧和平。阴间,多水,阴事。”
(2).迷信谓人死后灵魂所到的地方。《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功父 对母妻把阴间所见之事,一一説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蔡必昌》:“ 蔡太守 必昌 任 四川 重庆 守,云能过阴间,预知冥中事。” 巴金 《家》二九:“三少爷, 鸣凤 也是你们的丫头,她服侍了你八九年,让我好好烧点钱纸,免得她在阴间受冻挨饿。”
暗中离间。《隋书·阴寿传》:“ 寿 患之,於是重购 寳寧 ,又遣人阴间其所亲任者 赵世模 、 王威 等。”
词语解释:豁冥  拼音:huō míng
阐明幽深的道理。 唐 梁肃 《补阙李君前集序》:“陈道义则游泳情性,探微豁冥,涣乎春冰之将泮也。”
词语解释:隐冥  拼音:yǐn míng
谓深沉含蓄。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高叔嗣》:“故其篇什往往直举胸情,刮扶浮华,存之隐冥,独妙闲旷,合於《风》《骚》。”
词语解释:靖冥  拼音:jìng míng
犹静暝。宁静幽深。靖,通“ 静 ”。《文选·扬雄〈羽猎赋〉》:“於是禽殫中衰,相与集於靖冥之馆,以临珍池。” 刘良 注:“靖冥,犹深闲也。”一说极高之貌。见《汉书·扬雄传上》 清 王先谦 补注。
词语解释:暗冥  拼音:ān míng
昏暗。《诗·大雅·桑柔》“征以中垢” 毛 传:“中垢,言闇冥也。” 俞樾 《群经平议·毛诗四》:“征以中垢者,征以中夜也……古者宵行有禁,行於闇冥之中,是不顺矣。”
词语解释:中冥  拼音:zhōng míng
午后。《孔子家语·五仪解》:“日出听政,至於中冥。” 王肃 注:“中,日中;冥,昳中。”
词语解释:四冥  拼音:sì míng
见“ 四溟 ”。
词语解释:四溟  拼音:sì míng
亦作“ 四冥 ”。
(1).四海,四方之海。 三国 魏 阮籍 《答伏义书》:“四冥之深,幽鳞不能测其底。”《文选·张协〈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 李善 注:“四溟,四海也。” 唐 秦韬玉 《问古》诗:“深作四溟何浩渺,高为五岳太峥嶸。”《宋史·乐志十一》:“四溟广矣,八紘是纪。”
(2).指全国、天下。《宋书·孝武帝纪》:“ 周王 驥迹,实穷四溟。”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封第三表》:“车轨共文,四溟同宅。” 唐 施肩吾 《海边远望诗》:“扶桑枝边红皎皎,天鸡一声四溟晓。”
词语解释:丹冥  拼音:dān míng
指南方遥远之处。《文选·张协〈七命〉》:“丹冥投烽,青徼释警。” 李善 注:“丹,南方朱冥也。” 张铣 注:“丹冥,南方远处,谓 蜀 也。”
词语解释:浑冥  拼音:hún míng
昏暗幽深。《晋书·潘尼传》:“今之学者诚能释自私之心,塞有欲之求,杜交争之原,去矜伐之态,动则行乎至通之路,静则入乎大顺之门,泰则翔乎寥廓之宇,否则沦乎浑冥之泉。”
词语解释:泉冥  拼音:quán míng
冥世,阴间。 明 李东阳 《荷木坪二十韵》:“安能耀泉冥,庶用表里宅。”
词语解释:大冥  拼音:dà míng
(1).古指天地未分时的混沌状态。《淮南子·本经训》“犹在于混冥之中” 汉 高诱 注:“混,大也;大冥之中,谓道也。”
(2).谓蒙昧昏暗。 章炳麟 《訄书·原学》:“ 路索 穿窬脱纵,百物无所约制,以是深观,得其精和,故能光大冥而极自由。”
(3).古书中北方泽名。《淮南子·墬形训》:“九州之大,纯方千里。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西北方曰 大夏 ,曰 海泽 ;北方曰 大冥 ,曰 寒泽 。”
词语解释:顼冥  拼音:xū míng
水帝 颛顼 和水神 玄冥 的并称。语本《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其帝 顓頊 ,其神 玄冥 。” 郑玄 注:“此黑精之君,水官之臣,自古以来著德立功者也。 顓頊 , 高阳氏 也; 玄冥 , 少曍氏 之子,曰 脩 曰 熙 ,为水官。” 孙希旦 集解:“愚谓 顓頊 ,在天水德之帝也。 高阳氏 以水德王,其号亦曰 顓頊 ,祭水帝则以配食焉。 玄冥 ,在地水行之神。 脩 及 熙 为水正,其官亦曰‘玄冥’,祭水神则以配食焉。”
词语解释:判冥  拼音:pàn míng
旧时传说中谓审理阴间的案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冥迹》:“ 南巨川 尝识判冥者 张叔言 ,因撰《续神异记》,具载其灵验。 叔言 判冥鬼十人;十人数内,两人是妇人。又 乌龟狐 亦判冥。”
词语解释:俏冥冥  拼音:qiào míng míng
悄悄地。俏,通“ 悄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俺入宫的,俏冥冥已将 望帝 春心递;那醉酒的,黑魆魆兀自 庄周 晓梦迷。”
词语解释:冱冥  拼音:hù míng
阴晦寒冷。 晋 左思 《魏都赋》:“上累栋而重霤,下冰室而沍冥。”沍,一本作“ 冱 ”。
词语解释:风雨晦冥  拼音:fēng yǔ huì míng
见“ 风雨晦暝 ”。
词语解释:风雨晦暝
谓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 唐 王度 《古镜记》:“遂起视之,则风雨晦暝,缠绕此树,电光晃耀,忽上忽下。”亦作“ 风雨晦冥 ”。《元史·世祖纪一》:“乙巳迟明,至 江 岸,风雨晦冥,诸将皆以为未可渡,帝不从。”
词语解释:通幽洞冥  拼音:tōng yōu dòng míng
通晓、洞察幽冥之事。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文成 作师,通幽洞冥。”《云笈七籤》卷五三:“通幽洞冥,吞嚥九灵。”
词语解释:霄冥  拼音:xiāo míng
太空。《云笈七籤》卷九六:“遥覩 蓬莱 间,屹屹衝霄冥。”
词语解释:八冥  拼音:bā míng
见“ 八溟 ”。
词语解释:八溟  拼音:bā míng
亦作“ 八冥 ”。 即八海。泛指天下所有湖海。亦以指天下。 唐 杜甫 《客居》诗:“安得覆八溟,为君洗乾坤。”《云笈七籤》卷二三:“澜池玉润,流洒八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城环万里,富雄八溟。”
词语解释:鸿飞冥冥  拼音:hóng fēi míng míng
鸿雁飞向又高又远的空际。比喻隐者远走高飞,全身避害。亦比喻隐者的高远踪迹。 汉 扬雄 《法言·问明》:“治则见,乱则隐。鸿飞冥冥,弋人何慕焉?” 李轨 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二》:“刚者必仁,佞者必不仁。 庞萌 为人逊顺,而 光武 以託孤期之,不惟失於知人,其惑於佞甚矣, 子陵 所以鸿飞冥冥也。” 明 徐渭 《四老图赞》:“或以为 商颜 采芝之辈,鸿飞冥冥矣,而胡为乎浅水平山?”后亦泛指远避祸患,逃之夭夭。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而正凶帮凶则鸿飞冥冥,连一点踪影都没有探得。”亦省作“ 鸿冥 ”。 唐 李白 《唐汉东紫阳先生碑铭》:“代业 黄 老 ,门清儒素,皆龙脱世网,鸿冥高云。” 宋 陆游 《被命再领冲佑有感》诗:“未能追鸿冥,乃復分鹤俸。”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隐示鸿冥物外,不预人世之是非也。”
词语解释:伭冥  拼音:xián míng
玄冥 。雨师。一说水神。 明 李东阳 《雪夜追次坡翁韵》之一:“物华随地歛穠纤,始识 伭冥 号令严。祇树未春花作雨, 解池 初夜水生盐。”详“ 玄冥 ”。
词语解释:玄冥  拼音:xuán míng
(1).神名。水神。《左传·昭公十八年》:“禳火于 玄冥 、 回禄 。” 杜预 注:“ 玄冥 ,水神。” 汉 张衡 《思玄赋》:“前长离使拂羽兮,委水衡乎 玄冥 。”一说为雨师。见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雨师》
(2).神名。冬神。《礼记·月令》:“﹝孟冬、仲冬、季冬之月﹞其帝 顓頊 ,其神 玄冥 。”《楚辞·刘向〈九叹·远游〉》:“就 顓頊 而敶词兮,考 玄冥 於 空桑 。” 王逸 注:“ 玄冥 ,太阴之神。” 唐 李白 《大猎赋》:“若乃严冬惨切,寒气凛冽, 不周 来风, 玄冥 掌雪。” 元 张可久 《一枝花·冬景》套曲:“ 玄冥 不出权独占,青女三白势转严。”
(3).神名。北方之神。《汉书·扬雄传上》:“帝将惟田于灵之囿,开北垠,受不周之制,以终始 顓頊 、 玄冥 之统。”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顓頊 、 玄冥 ,皆北方之神,主杀戮也。” 清 徐昂发 《雁门关》诗:“ 玄冥 操斗柄,制此天北戒。”
(4).深远幽寂,道家用以形容“道”。亦以指“道”。《庄子·大宗师》:“於謳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 郭象 注:“玄冥,所以名无而非无也。” 成玄英 疏:“玄者,深远之名也;冥者,幽寂之称。”《庄子·秋水》:“始於玄冥,反於大通。” 成玄英 疏:“玄冥,妙本也。”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含光内观,凝神復朴,栖心于玄冥之崖,含气于莫大之涘。” 魏 晋 南北朝 时或以道释佛,故亦指佛教的义理。 晋 谢敷 《安般守意经序》:“故开士行禪,非为守寂,在游心於玄冥矣。”
(5).旧时指阴间,九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吾復入,恐不再还,与子长诀,相求于玄冥之下。”《太平广记》卷三二○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阮瑜之》:“父死归玄冥,何为久哭泣?” 唐 鲍溶 《苦哉远征人》诗:“ 李陵 死别处,杳杳玄冥乡。”
(6).指北方。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三:“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明 常岫 《渡浑河》诗:“万里 桑乾 水,玄冥生浊源。”
(7).指冬季。 前蜀 韦庄 《咏梅》诗:“不随妖艷开,独媚玄冥节。” 元 马祖常 《移梅》诗:“冽冽玄冥候,众植各浮脆。”
(8). 汉 代郊祀歌名。歌词为:“玄冥陵阴,蛰虫盖臧……”取首二字为歌名。《史记·乐书》:“ 汉家 常以正月上辛祠 太一甘泉 ……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皞》,冬歌《玄冥》。”
(9).道教称肾之神。《黄庭内景经·心神》:“肾神 玄冥 ,字 育婴 。” 梁丘子 注:“肾属水,故曰玄冥。”
词语解释:钝冥  拼音:dùn míng
迟钝,不灵敏。 宋 梅尧臣 《乞巧赋》:“乞天巧之付与,恶心手之钝冥。”
词语解释:憃冥  拼音:chōng míng
愚昧无知。语本《礼记·哀公问》:“憃愚冥烦。” 宋 曾巩 《乞出知颍州状》:“臣憃冥寒陋,蒙陛下特异之知,未有錙銖之称,而顾迫子母之恩,规私择便,仰烦圣聪。”
词语解释:混冥  拼音:hùn míng
亦作“ 混溟 ”。
(1).无分无迹,无始无终。《庄子·天地》:“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万物復情,此之谓混冥。” 郭象 注:“情復而混冥无迹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子若以混冥为美乎,则乾坤不宜分矣。”
(2).谓原始蒙昧的状态。《淮南子·俶真训》:“古之人有处混冥之中,神气不荡於外,万物恬漠以愉静。”《文子·下德》:“礼义廉耻不设,万民莫相侵暴虐,犹在於混冥之中。”按, 宋 杜道坚 《〈文子〉缵义》引作“混溟”。
(3).广大幽深之境。《淮南子·俶真训》:“有未始有有无者,包裹天地,陶冶万物,大通混冥。”《淮南子·要略》:“今学者无圣人之才,而不为详説,则终身颠顿乎混溟之中,而不知觉寤乎昭明之术矣。” 唐 柳宗元 《南岳弥陀和尚碑铭》:“虚无混冥道乃融,圣神无跡示教功。”
(4).指人心中。《淮南子·缪称训》:“在混冥之中,不可諭於人。” 高诱 注:“混冥,人心中也。”
词语解释:照冥  拼音:zhào míng
(1).照亮暗处。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时 崦嵫 而易气兮,辉若华以照冥。”
(2).旧俗谓七月十五夜放水灯以照亮幽冥。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僧家建盂兰盆会,放灯 西湖 及塔上、河中,谓之照冥。”参见“ 中元 ”。
词语解释:中元  拼音:zhōng yuán
(1).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会,民俗亦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唐 韩鄂 《岁华纪丽·中元》:“道门寳盖,献在中元。释氏兰盆,盛於此日。” 唐 令狐楚 《中元日赠张尊师》诗:“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玄都永日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闲话》:“昨夜乃中元赦罪之期,想是赴盂兰会的。” 冯至 《北游》诗:“清冷的月色使我忽然想起,啊,今天是我忘掉了的中元。”
(2).称中元节。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一三一:“ 法云寺 里中元节,又是官家诞降辰。” 沉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这天正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我记得分明,到河边还为的是拿了些纸钱同水酒白肉奠祭河鬼。”
(3).古代术数家以第二甲子为“中元”。参见“ 三元 ”。
犹言高中。谓中试。《玉佛缘》第一回:“到得五十三岁那年,乡试归家,三场文字,十分得意,亲友都拟他一定中元的了,及至榜发,依然落第。”
词语解释:三元  拼音:sān yuán
(1).农历正月初一。是日为年、月、日之始,故谓之三元。 南朝 齐 王俭 《谅闇亲奉烝尝议》:“公卿大夫,则负扆亲临。三元告始,则朝会万国。” 南朝 梁 宗懍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 唐 潘孟阳 《元日和布泽》诗:“流辉霑万物,布泽在三元。” 清 钱谦益 《元日杂题长句》诗之一:“青阳玉律应三元,是日朝正会禁门。”
(2).旧称农历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为上元、中元、下元,合称三元。 唐 卢拱 《中元日观法事》诗:“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本朝 太宗 时,三元不禁夜,上元御 乾元门 ,中元、下元御 东华门 后罢中元、下元二节。”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天地水三官》:“其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 元魏 始。”
(3).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云笈七籤》卷五六:“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所奉的天官、地官、水官三神。 明 归有光 《汝州新造三官庙记》:“按三官者,出于道家。其説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皆以帝君尊称焉。” 清 金埴 《下不带编》卷五:“世人敬奉三元者徧天下,顾不晓三元所自。按《单志》: 唐 贞观 中,有 陈子春 者居于 单 ,寻真採药,拯物济人。游 东海 之滨,龙神妻以三女,各产一子。及长,皆入山学道。道成,证位三元,为天、地、水三官。”
(4).道教谓玉清天有 三元宫 ,为 元始天尊 居处。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诗:“五明教已设,三元法復开。” 倪璠 注:“ 陶弘景 《真灵位业图》有玉清 三元宫 , 元始天尊 为主。”
(5).借指道观。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三:“三元有真人,与我生道骨。”
(6).指天、地、人。 唐 王昌龄 《夏月花蕚楼酺宴应制》诗:“土德三元正, 尧 心万国同。”
(7).指日、月、星。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三一:“天纲运转三元浄,地脉通来万物生。”《黄庭内景经·上睹》:“上覩三元如连珠,落落明景照九隅。” 梁丘子 注:“三元,谓三光之元,曰日、月、星也。”
(8).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一百八十年为一周始,故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三元”。《旧唐书·傅仁均传》:“以三元之法,一百八十去其积岁, 武德 元年戊寅为上元之首,则合璧连珠,悬令於今日。” 唐 元稹 《景申秋》诗之五:“三元推废王,九曜入乘除。”
(9).科举时代称解试(后称乡试)、省试(后称会试)、殿试(后称廷试)第一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解试、省试并为魁者,谓之双元;若又为殿魁者,谓之三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冯京 ﹞不上二十岁,连中了三元。”《明史·选举二》:“三试第一,士人艷称为三元。”
词语解释:戆冥  拼音:gàng míng
愚昧,不明事理。亦用为自谦之词。 宋 吕晦 《蕲州谢上表》:“伏念臣戇冥所赋,忠朴是存;篤於爱君,惟知尽道。”
词语解释:悄悄冥冥  拼音:qiāo qiāo míng míng
寂静无声貌。 明 朱有燉 《梁州第七·秋兴》套曲:“这些时把一个俊 潘安 老得来兀兀腾腾,瘦 沉约 害得来涎涎瞪瞪,渴 相如 送得来悄悄冥冥。” 清 洪昇 《长生殿·偷曲》:“悄悄冥冥,墙阴窃听。”
词语解释:朱冥  拼音:zhū míng
指南方。《楚辞·刘向〈九叹·远游〉》:“絶 都广 以直指兮,歷 祝融 於朱冥。” 王逸 注:“朱,赤色也。言己行乃横絶於 都广 之野,过 祝融 之神於朱冥之野也。”
词语解释:悄冥冥  拼音:qiāo míng míng
寂静无声貌。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三折:“俺只索悄冥冥躡足潜踪。”
词语解释:巊冥  拼音:yǐng míng
云雾迷蒙貌。
词语解释:窈窈冥冥  拼音:yǎo yǎo míng míng
(1).微妙精深貌。《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素问·徵四失论》:“呜呼,窈窈冥冥,孰知其道?” 明 唐顺之 《巽峰林侯口义序》:“学者缘此遂以为必絶去形声文字与训詁,求之窈窈冥冥,而后可以为至道。”
(2).渺茫恍忽之貌。《淮南子·精神训》:“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有仙人来迎我,共乘龙而昇天。良久,低头视地,窈窈冥冥。”
词语解释:西冥  拼音:xī míng
(1).古代传说西方日入处。《文选·谢庄〈月赋〉》:“擅扶光於东沼,嗣若英於西冥。” 李善 注:“西冥, 昧谷 也。”
(2).亦作“ 西溟 ”。西海。冥,通“ 溟 ”。 唐 李白 《大猎赋》:“夹东海而为壍兮,拖西冥而流渠。”一本作“ 西溟 ”。 明 宋濂 《文原》:“南桂北瀚,东瀛西溟,沓眇而无际,涵负而不竭,鱼龙生焉,波涛兴焉;吾文之深得之。”参见“ 西海 ”。
词语解释:西海  拼音:xī hǎi
(1).传说中西方之神海。《楚辞·离骚》:“路 不周 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山海经·南山经》:“ 招摇之山 ,临于西海之上。”
(2).指西方。对中原而言。《荀子·王制》:“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 汉 刘向 《新序·善谋》:“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
(3).西方日落处。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一:“ 黄河 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参见“ 西冥 ”。
(4).郡名。 西汉 末于今 青海 附近置 西海郡 。后因以为 青海 的别名。《汉书·张骞传》:“赖天之灵,从泝河山,涉流沙,通 西海 ,山雪不积,士大夫径度,获王首虏,珍怪之物毕陈於闕。”《明史·西域传三·西番诸卫》:“ 西寧 即古 湟中 ,其西四百里有 青海 ,又曰 西海 ,水草丰美。”
(5). 新疆 博斯腾湖 的别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敦薨 之水,自 西海 逕 尉犂国 。”
(6).指西洋。 清 冯桂芬 《采西学议》:“ 顾氏 炎武 不知西海。夫西洋,即西海。”
词语解释:西冥  拼音:xī míng
(1).古代传说西方日入处。《文选·谢庄〈月赋〉》:“擅扶光於东沼,嗣若英於西冥。” 李善 注:“西冥, 昧谷 也。”
(2).亦作“ 西溟 ”。西海。冥,通“ 溟 ”。 唐 李白 《大猎赋》:“夹东海而为壍兮,拖西冥而流渠。”一本作“ 西溟 ”。 明 宋濂 《文原》:“南桂北瀚,东瀛西溟,沓眇而无际,涵负而不竭,鱼龙生焉,波涛兴焉;吾文之深得之。”参见“ 西海 ”。
词语解释:太冥  拼音:tài míng
谓北方。《文选·张协〈七命〉》:“ 寒山 之桐,出自太冥。” 李善 注:“北方极阴,故曰太冥。”
词语解释:宕冥  拼音:dàng míng
(1).天极高处之气。借指高空。《文选·张衡〈思玄赋〉》:“踰痝鸿於宕冥兮,贯倒景而高厉。” 李善 注引旧注:“痝鸿、宕冥,皆天之高气。” 刘良 注:“宕冥,犹窈冥也。”
(2).昏暗;愚昧。《文选·王褒〈洞箫赋〉》:“於是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覩天地之体势,闇於白黑之貌形。” 李善 注:“性昧宕冥,谓天性过於幽冥也。”
词语解释:炎冥  拼音:yán míng
指火正。 南朝 梁 江淹 《萧让太傅相国齐公十郡九锡第二表》:“昔者 重黎 勤官,裁君炎冥之职; 羲叔 能任,方掌日月之序。” 胡之骥 汇注:“《史记》曰: 黄帝 之孙 卷章 生 重黎 ,为 帝嚳 高辛 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 帝嚳 命曰 祝融 。”
词语解释:嫶冥  拼音:qiáo míng
犹嫶妍。《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嫶妍太息”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三辅谓忧愁面省瘦曰嫶冥。嫶冥,犹嫶妍也。”参见“ 嫶妍 ”。
词语解释:嫶妍  拼音:qiáo yán
忧伤消瘦。《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嫶妍太息,嘆稚子兮。”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三辅谓忧愁面省瘦曰嫶冥。嫶冥,犹嫶妍也。” 明 何景明 《织女赋》:“翘首天路,寡脩梁兮;忧心嫶妍,厪七襄兮。”
词语解释:婴冥  拼音:yīng míng
幽都。指北方极远的地方。旧以为日没于此,万象阴暗。《后汉书·冯衍传下》:“神雀翔於鸿崖兮,玄武潜於婴冥。” 李贤 注:“婴冥犹晦昧,所谓幽都也。”
词语解释:盲冥  拼音:máng míng
眼睛失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香象池》:“我母盲冥,累日飢饿,今见幽厄,詎能甘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