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冬平声 [chóng,重复][cóng,服从][gōng,供给][féng][chōng,交通要道、冲击][详注1][详注2][yóng][gōng][与雍通。周礼壅氏,汉书沟洫志壅皆作雍。][详注3][通颙]


注1:纵 从衡。《诗·齐风》衡从其亩。《类篇》东西曰衡,南北曰从。《贾谊·过秦论》合从缔交。《注》从,与纵同。
注2:笼 《广韵》《集韵》力钟切《正韵》卢容切,音龙。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籦笼䈽篾。
注3:憃 音舂。《集韵》騃昏也。或作憧。《礼·哀公问》寡人憃愚冥顽。《注》憃,蔽於气质也。 又《集韵》昌容切,音冲。义同。
末字词组
三冬玄冬门冬上冬天门冬乾冬帮冬合冬
穷冬过冬耐冬开冬防冬麦冬客冬绷冬
冬冬季冬立冬杪冬卧冬麦虋冬游冬劈丢扑冬
严冬深冬连冬凝冬荵冬干冬收冬劈丢扑冬
仲冬入冬破冬贺冬菛冬末冬扑冬猫冬
孟冬暮冬丁冬正冬越冬黑咕咙冬扑冬冬盛冬
隆冬迎冬款冬陵冬虋冬黑古龙冬扑冬冬 
御冬寒冬中冬殷冬偎冬黑古隆冬扑冬 
初冬大冬二冬麦门冬遮冬黑古笼冬拒冬 
残冬凌冬九冬元冬二不隆冬骨冬普冬冬 

词语解释:三冬  拼音:sān dōng
(1).三个冬季,即三年。《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王先谦 补注:“案:三冬谓三年,犹言三春三秋耳。” 元 武汉臣 《王壶春》楔子:“凭着我三冬足用文章絶,挥翰墨,走龙蛇。”
(2).冬季三月,即冬季。 唐 杨炯 《李舍人山亭诗序》:“三冬事隙,五日归休。” 宋 张元干 《好事近》词:“三冬兰若读书灯,想见太清絶。” 清 顾炎武 《寄李生云霑》诗:“岁晚 漳河 朔雪霏,僕夫持得尺书归;三冬文史常堆案,一室弦歌自掩扉。”
词语解释:穷冬  拼音:qióng dōng
隆冬;深冬。 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穷冬百草死,幽桂乃芬芳。” 明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当余之从师也,负笈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郁达夫 《采石矶》:“想想穷冬又快到了,他筐里只有几件大布的棉衣。”
词语解释:冬冬  拼音:dōng dōng
象声词。 唐 白居易 《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怅然感怀因以此寄》诗:“觉来未及説,叩门声冬冬。” 宋 陆游 《二月二十四日作》诗:“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 刘半农 《敲冰》诗:“冬冬不绝的木槌声,便是精神进行的鼓号么?”
鼕鼕:1.象声词。常指鼓声。 唐 顾况 《公子行》:“朝游鼕鼕鼓声发,暮游鼕鼕鼓声絶。” 宋 晁补之 《富春行赠范振》:“鼓声鼕鼕櫓咿喔,争凑 富春 城下泊。” 清 洪昇 《长生殿·惊变》:“鼕鼕的鼙鼓喧,腾腾的烽火黫。”
(2).街鼓俗称。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旧制,京城内金吾,晓瞑传呼,以戒行者。 马周 献封章,始置街鼓,俗号‘鼕鼕’,公私便焉。” 唐 裴翛然 《夜醉卧街》诗:“遮莫鼕鼕动,须倾满满杯。”参见“ 鼕鼕鼓 ”。
(3).像鼓声的声响。《文明小史》第三回:“听了听二门外头那人声越发嘈杂,甚至拿砖头撞的二门鼕鼕的响,其势岌岌可危。”
词语解释:冬冬鼓
街鼓的俗称。 唐 时设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新唐书·马周传》:“先是,京师晨暮传呼以警众,后置鼓代之,俗曰‘鼕鼕鼓’。”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京师街衢置鼓於小楼之上,以警昏晓。 太宗 时,命 张公 洎 製坊名,列牌於楼上。按 唐 马周 始建议置鼕鼕鼓,惟两京有之。后 北都 亦有鼕鼕鼓,是则京都之制也。”
词语解释:严冬  拼音:yán dōng
极冷的冬天。 南朝 梁简文帝 《大同十一月庚戌》诗:“是节严冬景,寒云掩落暉。” 唐 杜甫 《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 姜侯 设鱠当严冬,昨日今日皆天风。” 明 李贽 《答高平马大尹》:“严冬十日不出户矣。” 陈毅 《赠同志》诗:“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
词语解释:仲冬  拼音:zhòng dōng
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处冬季之中,故称。《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后汉书·宦者传序》:“《月令》:‘仲冬命阉尹审门閭,谨房室。’”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仲冬景气肃,碧草犹萋萋。”《水浒传》第一○三回:“此时是仲冬将近,叶落草枯,星光下看得出路径。”
词语解释:孟冬  拼音:mèng dōng
冬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十月。《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日在尾。”《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 唐 元稹 《书异》诗:“孟冬初寒月,渚泽蒲尚青。”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十月朔,孟冬时享宗庙,颁宪书,乃国之大典。”
词语解释:隆冬  拼音:lóng dōng
深冬。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其南则隆冬生长,踊水跃波。” 宋 杨万里 《初食太原生葡萄时十二月二日》诗:“隆冬压架无人摘,雪打冰封不曾拆。”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隆冬无裘,挺身而过。” 郭小川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永远记住这个时间吧:一九五四年隆冬时分,北风早已吹裂大地,冰雪正封闭着古老的柴门。”
词语解释:御冬  拼音:yù dōng
抵御冬天的饥寒。御,通“ 御 ”。《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有御冬。” 朱熹 集传:“言我之所以蓄聚美菜者,盖欲以御冬月乏无之时。” 晋 陶潜 《杂诗》之八:“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
词语解释:初冬  拼音:chū dōng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 丁玲 《韦护》第三章二:“早已是初冬时分了,但她却只感受到一种喜气。” 王亚平 《神圣的使命》:“这是初冬的一个傍晚, 王公伯 走在一条泥雪斑驳的街道上。”
词语解释:残冬  拼音:cán dōng
冬季将尽之时。 宋 杨万里 《雪后东园午望》诗:“不道风光亏此老,将何功业答残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过了残冬,新年初四五日,我伯父便动身回 南京 去了。” 杨朔 《印度情思》:“残冬将尽,天气正好,不妨且到 印度 西南方 奥兰格巴 古城做一次短短的旅行。”
词语解释:玄冬  拼音:xuán dōng
冬天;冬季。《汉书·扬雄传上》:“於是玄冬季月,天地隆烈。” 颜师古 注:“北方色黑,故曰玄冬。” 唐 韩愈 《明水赋》:“或将祀圆丘于玄冬,或将祭方泽于朱夏。” 明 刘基 《送陈庭学之成都卫照磨任》诗:“长夏雪山连 太白 ,玄冬热海蒸坤维。” 清 孙枝蔚 《与李岸翁潘江如》诗:“玄冬纵苦漫漫夜,转眼须臾斗柄东。”
词语解释:过冬  拼音:guò dōng
度过冬季。 宋 张元干 《留寄黄檗山妙湛禅师》诗:“他年芋火谈空夜,雪屋松窗约过冬。”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今年梨是大年,大伙儿可是指望着它,过冬的口粮,过年的新衣裳,都在这树上长着呢!”
词语解释:季冬  拼音:jì dōng
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十二月。《礼记·月令》:“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今 少卿 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 宋 司马光 《投圣俞》诗:“九衢季冬月,风沙正惨黷。”《辽史·礼志六》:“皇帝本命前一年季冬之月,择吉日。”
词语解释:深冬  拼音:shēn dōng
严冬
词语解释:入冬  拼音:rù dōng
进入冬季
词语解释:暮冬  拼音:mù dōng
冬末。农历十二月。《魏书·彭城王勰传》:“岁月易远,便迫暮冬,每思闻道,奉承风教。”《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 唐 杜甫 《晚晴》诗:“ 高唐 暮冬雪壮哉,旧瘴无復似尘埃。”
词语解释:迎冬  拼音:yíng dōng
(1).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冬与五方之北、五色之黑相配,故于立冬日,天子率百官出北郊祭 黑帝 ,迎接冬日到来。《礼记·月令》:“﹝孟冬之月﹞立冬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 郑玄 注:“迎冬者,祭 黑帝 叶光纪 於北郊之兆也。”《后汉书·祭祀志中》:“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 黑帝 玄冥 ,车旗服饰皆黑。”
(2).犹入冬。 唐 李商隐 《陈后宫》诗:“侵夜鸞开镜,迎冬雉献裘。”
词语解释:寒冬  拼音:hán dōng
寒冷的冬天。旧题 汉 苏武 《古诗》之四:“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唐 韩愈 《赠张籍》诗:“喜气排寒冬,逼耳鸣睍睆。” 叶圣陶 《登赐儿山》:“水洞里泉水下滴,积在洞底,据说有两公尺深,寒冬也不冻结。”
词语解释:大冬  拼音:dà dōng
隆冬。《汉书·董仲舒传》:“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於空虚不用之处。”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有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宋 范成大 《光相寺》诗:“峯顶四时如大冬,芳花芳草春自融。”
词语解释:凌冬  拼音:líng dōng
(1).越冬;过冬。 唐 虞世南 《赋得临池竹应制》诗:“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园有餘地,不能种蔬,竞拔草根醃藏,以为寒月之用……彼詎知南方有凌冬弥茂之蔬耶?”
(2).寒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寒月芙蕖》:“宴时方凌冬,窗外茫茫,惟有烟緑。”
词语解释:门冬  拼音:mén dōng
药草名。麦门冬或天门冬的省称。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敌休乱门冬;百部似门冬。” 宋 范成大 《霜后纪园中草木十二绝》之十二:“门冬如佳隶,长年护堦除。”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麦门冬》:“虋冬, 秦 名羊韭。俗作门冬,便于字也。”
词语解释:耐冬  拼音:nài dōng
络石的别名。常绿攀援木质藤本。夏季开花,花白色,有香气。茎、叶、果实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络石》﹝释名﹞引 苏恭 曰:“俗名耐冬。以其包络石木而生,故名络石。山南人谓之石血,疗产后血结,大良也。”
词语解释:立冬  拼音:lì dōng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十一月七或八日,农历十月初。习惯以为冬之始。《逸周书·时训》:“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礼记·月令》:“﹝孟冬之月﹞立冬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冬於北郊。”《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大船上统领吩咐过,明天要交立冬节,今天是个四离四絶的日子。这趟出门,是出兵打仗,是要取个吉利的,所以吩咐今日停船,明天饭后,等到未正二刻,交过了节气,然后动身。”
词语解释:连冬  拼音:lián dōng
整个冬天。《南史·陈显达传》:“ 显达 在 江州 遇疾,不疗之而差,意甚不悦。是时连冬大雪,梟首 朱雀 而雪不集,诸子皆伏诛。” 唐 张籍 《送侯判官赴广州从军》诗:“海花蛮草连冬有,行处无家不满园。”
词语解释:破冬
入冬
词语解释:丁冬  拼音:dīng dōng
象声词。 唐 庄南杰 《阳春曲》:“紫锦红囊香满风,金鸞玉軾摇丁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少间,妓果出。年十七八,玉珮丁冬,云鬟掠削。”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雨大的时候丁冬的可以听到檐漏的声音。”
词语解释:款冬  拼音:kuǎn dōng
(1).犹凌冬。《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晋 傅咸 《款冬赋》:“惟兹奇卉,款冬而生。”《梁书·刘孝绰传》:“且款冬而生,已凋柯叶;空延德泽,无谢阳春。”
(2).多年生草本植物。严冬开花。叶似葵而大,花黄色,可入药。《西京杂记》卷五:“葶藶死於盛夏,欵冬华於严寒。”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凝冰惨慄,而不能凋款冬之华。” 晋 郭璞 《尔雅图赞·款冬》:“款冬之生,擢颖坚冰。”
词语解释:中冬  拼音:zhōng dōng
指冬季的第二个月。《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冬,教大閲。”《汉书·元帝纪》:“﹝ 永光 三年﹞冬十一月,詔曰:‘乃者己丑地动,中冬雨水,大雾,盗贼并起。’” 颜师古 注:“中,读曰仲。” 宋 李纲 《与吕安圭提刑书》:“ 吴元中 无疾,一夕而逝。先是 妙应 师预言,其不能过中冬。”
词语解释:二冬  拼音:èr dōng
指中药天门冬、麦门冬。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二冬并称而殊性,三建异形而同出。”自注:“二冬者,天门、麦门冬。”
词语解释:九冬  拼音:jiǔ dōng
指冬季。冬季共九十日,故名。《初学记》卷三引《梁元帝纂要》:“冬曰玄英,亦曰安寧,亦曰玄冬、三冬、九冬。” 南朝 梁 沉约 《夕行闻夜鹤》诗:“九冬霜雪苦,六翮飞不任。” 唐 尚颜 《除夜》诗:“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词语解释:上冬  拼音:shàng dōng
初冬,即农历十月。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岭门山》诗:“协以上冬月,晨游肆所喜。”《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十月孟冬,亦曰上冬。”
词语解释:开冬  拼音:kāi dōng
冬季的开始。常用以指农历十月。《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开冬眷徂物,残悴盈化先。” 吕延济 注:“开冬,十月也。”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鉦歌首寒物,归吹践开冬。”
词语解释:杪冬  拼音:miǎo dōng
暮冬。农历十二月的别称。《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杪冬、餘月、暮节、暮岁。” 唐 崔曙 《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诗:“杪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
词语解释:凝冬  拼音:níng dōng
严冬。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虽属凝冬而风不能入,盛夏则清凉自至。”
词语解释:贺冬  拼音:hè dōng
庆贺冬至节。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冬至》:“朝廷大朝会庆贺排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遝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岳祠城隍诸庙,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 元 马臻 《至节即事》诗之一:“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词语解释:正冬  拼音:zhèng dōng
《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孔 传:“日短,冬至之日。昴,白虎之中星,亦以七星并见,以正冬之三节。”后以“正冬”指仲冬。亦指冬至。 汉 刘向 《说苑·敬慎》:“正冬采榆叶。”《北史·隋房陵王勇传》:“皇太子虽居上嗣,义兼臣子,而诸方岳牧正冬朝贺,任土作贡,别上东宫。”
词语解释:陵冬  拼音:líng dōng
傲然不为冬寒所屈;敢于冒犯冬天的寒威。《晋书·文苑传·曹毗》:“固能全真养和,夷跡洞润,陵冬扬芳,披雪独振也。”《南史·齐始兴简王鉴传》:“ 刘亮 为刺史,斋前石榴树陵冬生华。”
词语解释:殷冬  拼音:yīn dōng
指旧历十一月。 唐 张说 《安乐郡主花烛行》:“星昴殷冬献吉日,夭桃穠李遥相匹。”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二:“兹者,序属殷冬,时逢 周 正。”
词语解释:麦门冬  拼音:mài mén dōng
亦作“ 麦虋冬 ”。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条形,丛生,初夏开紫色小花,总状花序,果实裂开露出种子。块根略呈纺锤形,可入药,为滋养强壮剂,又有镇咳、祛痰、利尿等作用。也叫麦门、麦冬。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麦门冬》:“麦鬚曰虋,此草根似麦而有鬚,其叶如韭,凌冬不凋,故谓之麦虋冬。”
词语解释:元冬  拼音:yuán dōng
即玄冬。冬天。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曝日》:“凛冽倦元冬,负暄嗜飞阁。”
词语解释:天门冬  拼音:tiān mén dōng
百合科。多年生攀援草本。茎细长。叶退化,由线形叶状枝代替叶的作用。块根纺锤形,簇生,肉质。中医入药,有润肺止咳,养阴生津的功效。
词语解释:防冬  拼音:fáng dōng
古代每至秋冬季节,边境常有战事发生,故于其时调兵守边,谓之“防冬”。 宋 李纲 《条具防冬利害事件奏状》:“今年防冬,非去年比,而本路空虚,军马单弱,与去年无异。如臣一介书生踪跡孤远,岂敢虚任重责。”
词语解释:卧冬  拼音:wò dōng
(1).方言。我国北方因冬天天气严寒,农民在农闲时不常下地,称为卧冬。
(2).方言。旧时贫苦农民利用冬闲季节进城从事拉洋车等体力劳动,叫做卧冬。
(3).船舶因航道、港口严寒冰冻,无法航行,停泊过冬。
词语解释:荵冬  拼音:rěn dōng
即金银花。
词语解释:菛冬  拼音:mén dōng
即门冬。
词语解释:越冬  拼音:yuè dōng
犹过冬。多用于植物、鱼类、昆虫之属。 浩然 《艳阳天》第十章:“畦里种的是越冬的菠菜、韭菜、羊角葱。”如:管好越冬作物;消灭越冬蚊蝇。
词语解释:虋冬  拼音:mén dōng
即天门冬和麦门冬。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麦门冬》:“虋冬。麦鬚曰虋,此草根似麦而有鬚,其叶如韭,凌冬不凋,故谓之麦虋冬。”又《草七·天门冬》:“虋冬。草之茂者为虋,俗作门。此草蔓茂,而功同麦门冬,故曰天门冬。”一说,即蔷薇。《尔雅·释草》:“蘠薇,虋冬。” 郝懿行 义疏:“《説文》云:‘蘠蘼,虋冬也。’即今蔷薇。”
词语解释:偎冬  拼音:wēi dōng
旧时谓人于冬令家居,不出外工作。 舒群 《少年chén女》七:“﹝ 李晨 ﹞那沉入梦境、睡熟了的模样儿,类同小刺蝟、小青蛙、小蜗牛仍在蛰伏、潜居而偎冬儿--冬眠呢。”
词语解释:遮冬  拼音:zhē dōng
犹御寒。 梁斌 《红旗谱》一:“西北风吹起了,全家大小还没有遮冬的衣裳。”
词语解释:二不隆冬  拼音:èr bù lóng dōng
见“ 二不稜登 ”。
词语解释:二不棱登  拼音:èr bù lēng dēng
亦作“ 二不隆冬 ”。 方言。傻里傻气。《醒世姻缘传》第六二回:“惟独一个二不稜登的妇人,制伏得你狗鬼听提,先意承志,百顺百从。”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十:“你妈生你大河沿,养活你这么个二不隆冬傻相公。”
词语解释:乾冬
干燥少雨的冬季。 清 黄景仁 《春雨望新安江》诗:“苦缘上流势猛恶,乾冬尚且艰行艭。”
词语解释:麦冬  拼音:mài dōng
即麦门冬。《神农本草经》卷一:“麦冬,味甘平。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羸疲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飢。生川谷及隄阪。”参见“ 麦门冬 ”。
词语解释:麦门冬  拼音:mài mén dōng
亦作“ 麦虋冬 ”。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条形,丛生,初夏开紫色小花,总状花序,果实裂开露出种子。块根略呈纺锤形,可入药,为滋养强壮剂,又有镇咳、祛痰、利尿等作用。也叫麦门、麦冬。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麦门冬》:“麦鬚曰虋,此草根似麦而有鬚,其叶如韭,凌冬不凋,故谓之麦虋冬。”
词语解释:麦虋冬  拼音:mài mén dōng
见“ 麦门冬 ”。
词语解释:麦门冬  拼音:mài mén dōng
亦作“ 麦虋冬 ”。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条形,丛生,初夏开紫色小花,总状花序,果实裂开露出种子。块根略呈纺锤形,可入药,为滋养强壮剂,又有镇咳、祛痰、利尿等作用。也叫麦门、麦冬。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麦门冬》:“麦鬚曰虋,此草根似麦而有鬚,其叶如韭,凌冬不凋,故谓之麦虋冬。”
词语解释:干冬  拼音:gàn dōng
干燥少雨的冬季。 清 黄景仁 《春雨望新安江》诗:“苦缘上流势猛恶,乾冬尚且艰行艭。”
词语解释:末冬  拼音:mò dōng
冬末。《后汉书·皇甫嵩传》:“今将军受鉞於暮春,收功於末冬。”《宋书·刘勔传》:“ 琰 婴城固守,自始春至於末冬。”
词语解释:黑咕咙冬  拼音:hēi gū lóng dōng
同“ 黑古隆咚 ”。 曹禺 《王昭君》第四幕:“ 王龙 :(对着眼前黑咕咙冬的东西,惊愕地)这挡路的是什么?”
词语解释:黑古龙冬  拼音:hēi gǔ lóng dōng
同“ 黑古隆咚 ”。 赣剧《张三借靴》:“哎呀,门也关了,灯也灭了,黑古龙冬,不像个请客的样子呀。”
词语解释:黑古隆冬  拼音:hēi gǔ lóng dōng
同“ 黑古隆咚 ”。
词语解释:黑古隆咚  拼音:hēi gǔ lóng dōng
形容很黑暗;颜色深黑。 赵树理 《三里湾·放假》:“她来得最早,房子里还没有一个人,黑古隆咚连个灯也没有点。” 浩然 《艳阳天》第五四章:“院子里黑古隆咚,什么都看不清楚。”亦作“ 黑古隆冬 ”。 管桦 《井台上》:“儿子媳妇、孙子媳妇,黑古隆冬就下地。”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他在说起黑瞎子。他说:‘那玩意儿,黑古隆冬的,力气可不小。’”
词语解释:黑古笼冬  拼音:hēi gǔ lóng dōng
同“ 黑古隆咚 ”。 李国文 《冬天里的春天》第五章:“但是,黑古笼冬,信上写些什么,一个字都看不清。”
词语解释:骨冬  拼音:gǔ dōng
象声词。 鲁彦周 《找红军》:“一脚踩下去,很深的泥浆,拔起脚来的时候,身子稍一不稳,就骨冬一声摔在地上。”
骨鼕:象声词。《老残游记》第十七回:“ 翠环 听罢,赶紧忍住泪,骨鼕骨鼕替他们每人磕了几个响头。”
词语解释:帮冬  拼音:bāng dōng
〈方〉在冬季帮工。
词语解释:客冬  拼音:kè dōng
去年冬天。 清 黄景仁 《晓过滁州》诗:“客冬记经此,归路方駸駸。” 清 薛福成 《上李伯相论西人传教书》:“客冬 金陵 侍坐……英气伟辩,感发愚衷,至今耿耿。”
词语解释:游冬  拼音:yóu dōng
一种苦菜。味苦,入药,生于秋末经冬春而成,故名。例如:地黄游冬。——·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词语解释:收冬  拼音:shōu dōng
收割稻子的时候,通常指秋天。例如:快收冬了,该把那些农具整理整理了。
词语解释:扑冬
象声词。物体落水声。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有一个綄纱女脚踹着清波,手抱着顽石,扑鼕的身跳在江里。”
词语解释:扑冬冬
亦作“ 扑咚咚 ”。 象声词。形容击鼓等声音。《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番身落水寻不见,则听得採莲船上鼓打扑鼕鼕。”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四折:“则听的扑鼕鼕鼉皮鼓擂,韵悠悠凤管笛吹。”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堦下升衙鼓,諕的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若是想少情多呵,不好了少不得扑鼕鼕一交跌在那无岸无边的黑酆都十八重阿鼻地狱。” 巴波 《康藏高原上的驾驶员--路超》:“他不能去想这个,他用极大的忍耐力压下去扑咚咚的心跳。”
词语解释:扑冬冬  拼音:pū dōng dōng
亦作“ 扑咚咚 ”。象声词。形容击鼓等声音。《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番身落水寻不见,则听得採莲船上鼓打扑鼕鼕。”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四折:“则听的扑鼕鼕鼉皮鼓擂,韵悠悠凤管笛吹。”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堦下升衙鼓,諕的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若是想少情多呵,不好了少不得扑鼕鼕一交跌在那无岸无边的黑酆都十八重阿鼻地狱。” 巴波 《康藏高原上的驾驶员--路超》:“他不能去想这个,他用极大的忍耐力压下去扑咚咚的心跳。”
词语解释:扑冬  拼音:pū dōng
象声词。物体落水声。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有一个綄纱女脚踹着清波,手抱着顽石,扑鼕的身跳在江里。”
词语解释:拒冬  拼音:jù dōng
中草药续随子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续随子》﹝释名﹞引 苏颂 曰:“冬月始长,故又名拒冬。”
词语解释:普冬冬  拼音:pǔ dōng dōng
象声词。击鼓声。 元 汤式 《哨遍·新建构栏教坊求赞》套曲:“鼓儿敲,普鼕鼕响。”
词语解释:合冬  拼音:hé dōng
入冬;交冬。 汉 桓宽 《盐铁论·论灾》:“合冬行诛,万物毕藏。”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辨在人》:“太阴因水而起,助冬之藏也。阴虽与水并气而合冬,其实不同。”
词语解释:绷冬  拼音:bēng dōng
象声词。《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当街爬下,綳冬綳冬的磕了三个头。”《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睏在地下,又趁势打了几个滚,两隻手在地下乱抓,两隻脚却蹬在地板上綳冬綳冬的响。”
词语解释:劈丢扑冬
象声词。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二折:“将他来难移难动,没歇没空,廝推廝拥,劈丢扑鼕,水心里打沐桶。”
词语解释:劈丢扑冬  拼音:pī diū pū dōng
象声词。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二折:“将他来难移难动,没歇没空,廝推廝拥,劈丢扑鼕,水心里打沐桶。”
词语解释:猫冬  拼音:māo dōng
方言。躲在家里过冬。泛指躲在家里不出门。 夏衍 《致〈羊城晚报〉“花讯”副刊编辑的信》:“电影创作会议后,一直在‘猫冬’(这是北方土话,即躲在家里不出门之意),但也不是‘闲来无事’,许多事逼着我思考。”
词语解释:盛冬  拼音:shèng dōng
隆冬,严冬。《汉书·李寻传》:“盛冬雷电,潜龙为孽。”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王延 性至孝,继母 卜氏 尝盛冬思生鱼,勅 延 求而不获,杖之流血。”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担生》:“时盛冬寒甚,生谓蛇藏不出,遂过大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