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cān sān,参考][hán,包函][dān,动词][详注1][详注2][姓也,亦蓋也][tán]欿[音貪。《說文》欲得也。]


注1:镡 音覃。《张衡·东京赋》底柱辍流,镡以大岯。《注》言大岯险,同剑口也。镡,徒南反。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武陵郡镡成县。《注》镡音谭。《淮南子·人閒训》一军塞镡城之岭。《注》镡城,在武陵西南,接郁林郡。 又《后汉·陈宠传》宠到显用良吏王涣镡显等,以为心腹。《注》镡,徒南反。《正字通》姓有潭寻二音,汉镡政,明镡鉴,一读寻,一读潭。
注2:湛 与耽同。《说文》作媅,乐也。《诗·小雅》子孙其湛。《传》湛乐之久也。
[同恹][zhān,占卜][音尖。流入也,浸也。][详注1][nián][详注2][详注3][详注4][详注5]


注1:燖 《集韵》慈盐切《韵会》昨盐切,音潜。《玉篇》本作燂。《集韵》沈肉於汤也。或作爓煔。《仪礼·聘礼注》肤豕肉也。惟燖者有肤。《释文》燖,刘音寻。一本作爓,音潜。 又《广韵》徐盐切《集韵》徐廉切,音阎。《广韵》本作燖。详燖字注。
注2:针 《广韵》巨淹切《集韵》《韵会》其淹切,音钳。人名。《诗·秦风》子车针虎。《左传·隐八年》陈针子送女。《注》针子,陈大夫。又《庄三十二年》命僖叔待於针巫氏。《注》针巫氏,鲁大夫。又《僖二十八年》针庄子为坐。《释文》针,其廉反。 又地名。《左传·成六年》侵宋师於针。《释文》针,其廉反。
注3:妗 音襜。𡝫妗,善笑貌。 又《集韵》馨兼切,音莶。义同。 又《广韵》《集韵》,音欦。美也。一曰女轻薄貌。
注4:詀 《集韵》他兼切,帖平声。《扬子·方言》謰謱,拏也。南楚或谓之詀啼。 又《广韵》《集韵》丁兼切,点平声。转语也。一曰巧言。 又《集韵》处占切,音襜。亦多言也。
注5:慊 《集韻》苦兼切,音謙。意不足也。又《集韻》賢兼切,音嫌。《說文》疑也。或省作兼。或通作嫌。《前漢·趙充國傳》婾得避慊之便。《師古註》慊,亦嫌字。又《集韻》離鹽切,音廉。《說文》帷也。或从巾从廉。
[名词][书函,名词][jiān,监察][《集韵》鱼衔切。岩字省文。详山部岩字注。][chán][音杉。屋翼也。]縿[详注1][xián]


注1:淊 《说文》泥水淊淊也。一曰缲丝汤。㶘淊,水满也。《类篇》与滟同。潋滟,水满貌。淊淊,水淖。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fán 咸韵

凡 fán
〈副〉
  •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 凡是,一切
  • 凡,皆也。——《广雅》
  • 凡,数之总名也。——《三苍》
  • 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春秋繁露》
  • 凡有辜罪。——《书·微子》。注:“犹皆也。”
  • 凡内女之有爵者。——《周礼·春官序》
  • 凡所应有。——《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张溥《五人墓碑记》
  • 永嘉山水,游历殆遍。——·沈括《梦溪笔谈》
  • 又如:凡有(一切;所有);凡此(所有这些)
  • 总共
  • 计凡付终。——《管子·版法》
  • 凡如是十许字。——·洪迈《容斋续笔》
  • 轩凡四遭火。——·归有光《项脊轩志》
  • 凡六百一十六言。——·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又如:全书凡六卷,五十章;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凡几(共计多少)
〈形〉
  • 平常;普通
  •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的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红楼梦》
  • 尽众人凡士。——《三国志·诸葛亮传》
  • 又如:平凡(平常;不稀奇);凡材(普通材料);凡常(普通,一般);凡费(平常的费用);凡等(普通人);凡浅(平凡浅陋)
  • 平庸
  • 是凡人。——《资治通鉴》
  • 又如:凡固(平庸鄙陋);凡品(平庸的人);凡曹(平庸之辈);凡恶(平庸低劣);凡短(才能平庸,见识短浅)
〈名〉
  • 纲要,概括之辞
  • 请略举凡,而客自鉴其切焉。——扬雄《长杨赋》
  • 又如:凡目(大纲与细目);凡最(总目;名目);凡要(簿书的纲要);凡号(总括的名称)
  • 人世间,尘世
  • 仙凡路阻两难留。——司空图《携仙箓》
  • 又如:尼姑思凡;神仙下凡;凡界(人世间);凡底(人间)
  • 古国名 。姬姓。始封之君为周公之子。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
  • 凡人,普通人 。如:凡情(凡人的情感欲望);凡身(凡人之身);凡胎浊骨(凡人的重浊躯体);凡胎(凡人)
康熙字典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咸切,音帆。 (咸韵)
  • 《說文》最括也。《玉篇》非一也。《廣韻》常也,皆也。《正韻》大槪也。又《前漢·揚雄傳》請略舉凡。《註》師古曰:凡,大指也。《杜預·左傳序》發凡以言例。又《玉篇》計數也。《前漢·石奮傳》凡號奮爲萬石君。《註》師古曰:凡,最計也。總合其一門,計五人爲二千石,故號萬石君。又最凡,諸凡之最目也。《周禮·天官·司會註》書謂簿書,契其最凡也。《小宰疏》凡要亦是簿書,如今印契,其凡目所最處印之。又輕微之稱。《廣韻》凡,輕也。《孟子》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又國名。在濬州。《春秋·隱七年》天王使凡伯來聘。《左傳·僖二十四年》凡蔣郉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又姓。《韻會》周公凡伯之後。
  • 又叶符筠切。
  • 《崔駟達旨》高樹靡隂,獨木不林。隨時之宜,道貴從凡。《註》凡,常也。
  • 考證:〔《周禮·天官·司會註》謂簿書,挈其最凡也。〕
  • 謹照原文謂字上增書字。挈字改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