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无凭 拼音:wú píng
(1).无所倚仗。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圣情常有眷,朝退若无凭。” 王洙 集注:“不挟贵也。”
(2).没有凭据。 唐 韩偓 《幽窗》诗:“无凭諳鹊语,犹得暂心宽。”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词语解释:难凭 拼音:nán píng
不可凭信。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一折:“我和你难凭鱼雁。我每日价枕冷衾寒,则俺这宿世姻缘休等闲。” 宋 周密 《玉漏迟·题吴梦窗〈箱花腴词集〉》词:“两窗短梦难凭,是几调宫商,几番吟啸!”词语解释:只凭
这样词语解释:一凭
任凭;完全凭仗词语解释:依凭 拼音:yī píng
(1).凭借;依靠。《后汉书·南蛮传·巴郡南郡蛮》:“ 圣 等依凭阻隘,久不破。” 唐 可止 《雪十二韵》:“道路依凭马,朝昏委託鷄。” 杨朔 《非洲鼓》:“踏着战鼓,涌向殖民主义者最后依凭的残壁断垒。”
(2).依据。 唐 元稹 《进边图状》:“宣示其遣,辨别精粗,即知愚臣一一皆有依凭,不敢妄加增减。”词语解释:但凭 拼音:dàn píng
任凭。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但凭尊意。” 清 洪昇 《长生殿·进果》:“两位爷在上,本驛只剩有一匹马,但凭那一位爷骑去就是。”词语解释:不凭 拼音:bù píng
不信,不相信。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一○四:“只此世间无价宝,不凭火里试烧看。”词语解释:韩凭 拼音:hán píng
亦作“ 韩冯 ”。亦作“ 韩朋 ”。
(1).相传 战国 时 宋 康王 舍人 韩凭 娶妻 何氏 ,甚美, 康王 夺之。 凭 怨,王囚之,沦为城旦。 凭 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愿以尸骨赐 凭 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宋 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引此作“韩朋”,《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三国 魏文帝 《列异传》、《法苑珠林》卷三六引 晋 干宝 《搜神记》作“韩冯”。后用为男女相爱、生死不渝的典故。 明 陈所闻 《秋夜闻砧·泣颜回》曲:“打鸳鸯分散 韩朋 ,惊蝴蝶不逐 庄生 。” 清 纳兰性德 《减字木兰花》词:“若解相思,定与 韩凭 共一枝。”
(2).借指鸳鸯。 北周 庾信 《鸳鸯赋》:“共飞詹瓦,全开 魏 宫;俱栖梓树,堪是 韩冯 。” 唐 李贺 《恼公》诗:“《黄庭》留 卫瓘 ,緑树养 韩冯 。” 唐 王初 《即夕》诗:“风幌凉生白袷衣,星榆纔乱絳河低。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 韩凭 一处栖。”词语解释:凭凭 拼音:píng píng
象声词。 唐 李白 《远别离》诗:“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宋 陆游 《冬夜戏书》诗之三:“一鉤澹澹西南月,万鼓凭凭东北风。” 清 杜岕 《烈哉汪氏妇》诗:“雷凭凭,电磤磤,烈哉魂显 汪氏 妇。”词语解释:茵凭 拼音:yīn píng
见“ 茵冯 ”。
词语解释:茵冯 拼音:yīn féng
亦作“ 茵凭 ”。 车蓐与车轼。《汉书·酷吏传·周阳由》:“ 汲黯 为忮, 司马安 之文恶,俱在二千石列,同车未尝敢均茵冯。” 颜师古 注:“茵,车中蓐也。冯,车中所冯者也。”词语解释:仰凭 拼音:yǎng píng
凭借,依靠。仰,表敬之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近虽仰凭威灵,得摧丑竖,斩擒不多,脱復高曳长縑,虚张功捷,尤而效之,其罪弥甚。”词语解释:任凭 拼音:rèn píng
(1).听任,听凭。《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众男女一齐跪下道:‘金银任凭取去,但求饶命。’” 清 李渔 《意中缘·诳姻》:“今日这一箇,莫説四样,就是四十样,也任凭你考。” 巴金 《秋》二:“若有虚假,任凭三老爷处罚。”
(2).无论,不管。 老舍 《柳家大院》:“可是,任凭怎么骂,一间狗窝还是一块半钱。” 巴金 《雾》一:“她也许会暗暗地笑他是一个书呆子,那么以后任凭怎样努力,恐怕也难有办法。”词语解释:栖凭 拼音:qī píng
居住安身。 南朝 梁 任昉 《求为刘瓛立馆启》:“贫不陨穫其心,穷不二三其操,而困无居止,浮寓亲游,垣栋倾替,窐衢垫侧,有朋自远,无用栖凭,皆负笈担簦,櫛风沐露。”词语解释:式凭 拼音:shì píng
亦作“ 式凴 ”。 依靠,依附。《明史·李贤传》:“此 尧 舜 用心也,天地祖宗实式凭之。” 清 赵翼 《哭伟儿》诗:“仿佛幽魂尚式凴,微风入户闪孤灯。”词语解释:照凭 拼音:zhào píng
凭据。《宣和遗事》前集:“归家切恐公婆责,也赐金杯作照凭。”词语解释:信凭 拼音:xìn píng
(1).信任;相信。 宋 苏轼 《乞罢宿州修城状》:“仍取得本镇人户状称,所有置县费用,情愿自备钱物。致朝廷信凭,许令置县。” 宋 岳飞 《措置收捕曹成状》:“缘 茶陵县 至 道州 尚有六百餘里, 飞 未敢信凭,遂领一行军马前来 郴州 桂阳 。”
(2).谓相信并引为根据。 郭沫若 《屈原研究·屈原身世及其作品》:“但在目前仍然是只好信凭着和 屈原 相去不远的人们的著述。”词语解释:公凭 拼音:gōng píng
官方的证明文件。 宋 苏轼 《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臣窃谓立条已经数年,海外无不闻知,而 徐积 犹执前条公凭,影庇私商,往来海外,虽有条贯,实与无同。”《元典章·户部八·市舶》:“每遇冬讯北风发时,从舶商经所在舶司陈告,请领总司衙门元发下公据公凭。”词语解释:画凭 拼音:huà píng
在用做凭证的官方文书上签字。《明史·职官志三》:“吏科,凡吏部引选,则掌科同至御前请旨。外官领文凭,皆先赴科画字……兵科,凡武臣贴黄誥敕,本科一人监视。其引选画凭之制,如吏科。”《明史·方从哲传》:“六部堂上官仅四五人……文武大选、急选官及四方教职,积数千人,以吏、兵二科缺掌印不画凭,久滞都下,时攀执政舆哀诉。”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画凭领凭》:“命下半月后,赴吏科画凭……清晨赴科伺候,于凭册书一押,是谓画凭。”词语解释:恃凭 拼音:shì píng
依赖,凭借。 五代 王仁裕 《和蜀后主题剑门》:“ 李 杜 常挨託, 孙 刘 亦恃凭。”词语解释:荡凭 拼音:dàng píng
太平天囯 颁发的荡地土地证。词语解释:质凭 拼音:zhì píng
证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祖》:“官笞 李 , 李 以实告。而事无验见,莫可质凭。”词语解释:领凭 拼音:lǐng píng
领取凭证。旧时地方官赴任前,须先在京都吏部领取文牒,谓之“领凭”。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画凭领凭》:“又半月,赴吏部领凭;凭虽部给,而僉限则在科。”《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晚生是前月初三日在京领凭,当面叩见大老爷,带有府报在此。”《天雨花》第八回:“天子见他非百里之才,特放 山东 东昌府 太守,接了家眷,领凭赴任。”词语解释:口说无凭 拼音:kǒu shuō wú píng
单凭口说,不足为据。 元 乔吉 《扬州梦》第四折:“喒两个口説无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他又説交易太大,恐怕口説无凭,要立个凭据。”《花城》1981年第6期:“她妈妈亲自给我父亲单位写信说明情况。但是口说无凭,不足为据。”词语解释:路凭 拼音:lù píng
通行的凭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又恐圣兵到此,以执旗之人疑为奸细,不肯轻信,必先发给路凭一张,盖用佐将印信。”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二·旅鬼索路凭归费》:“我久客思归,而苦无路凭,恒为关津吏所留阻。”词语解释:部凭 拼音:bù píng
吏部发给官吏到任的文凭。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缴凭》:“上任之日,即将部凭照例申缴该衙门,转申布政司。”词语解释:遵凭 拼音:zūn píng
遵照;依凭。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且当 秦 汉 之世,《左氏》未行,遂使《五经》、杂史、百家诸子,其言河汉,无所遵凭。” 唐 元稹 《论当州朝邑等三县代纳夏阳韩城两县率钱状》:“然冀永有遵凭,伏望圣慈允臣所奏。”词语解释:归凭 拼音:guī píng
亦作“ 归冯 ”。 犹归依,依靠。 南朝 梁元帝 《简文帝法宝联璧序》:“宗心者忘相,归凭者常乐。”《宋书·武帝纪中》:“是以公私归冯,事尽祗顺。”词语解释:帽凭 拼音:mào píng
盈满貌。《淮南子·修务训》:“且夫身正性善,发愤而成仁,帽凭而为义。” 高诱 注:“帽凭,盈满积思之貌。”一说慷慨貌。词语解释:不足为凭 拼音:bù zú wéi píng
不足为据。 理由 《高山与平原》:“﹝ 华罗庚 ﹞搬出来一本 唐 诗,又从里面找出一个错处,说明脍炙人口的东西也不足为凭。”词语解释:扶凭 拼音:fú píng
见“ 扶冯 ”。
词语解释:扶冯 拼音:fú féng
犹搀扶。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词曲》:“其家有瞎妈妈最知音……半曲后,使女子扶冯而出,问 查 来歷。”冯,一本作“ 凭 ”。词语解释:执凭 拼音:zhí píng
凭证;官府的证件。《水浒传》第二二回:“太公既有执凭,把将来我们看,抄去县里回话。”词语解释:据凭 拼音:jù píng
依仗。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一折:“待要去做庄农,又怕悮了‘九经’,做经商,又没箇本领;往前去赚入坑,往后来褪入井。两下里怎据凭,折磨俺过一生!”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据凭贤士锦绣文章,何所不至!”词语解释:护凭 拼音:hù píng
太平天囯 文书名,犹护照。《太平天囯文书汇编·殿前又副掌率邓光明发给石门沉庆馀劝谕》:“为发给护凭,以杜后患,以安民业事。”词语解释:恁凭 拼音:nèn píng
任凭。《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杨知县 带着眼泪説道:‘财物恁凭长老、奶奶取去,只是痛苦不得过。’”《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姪女其实不得去了,还要送归前夫。财物恁凭你处。”词语解释:文凭 拼音:wén píng
(1).用作凭证的官方文书。 唐 李德裕 《王智兴度僧尼状》:“勘问惟十四人是旧人沙弥,餘是 苏 常 百姓,亦无本州文凭,寻已勒还本贯。”《水浒传》第五五回:“当下 凌振 来参见了 高太尉 ,就受了行军统领官文凭。” 清 王韬 《瓮牖馀谈·给予文凭》:“惟是某人创製某物,必先奏明国家,给以文凭,方许行之久远。”
(2).学校发给学生的毕业证书。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上》:“考取文凭,方准用世。” 巴金 《家》六:“他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词语解释:把凭 拼音:bǎ píng
凭证;证据。 郭沫若 《卷耳集·郑风女曰鸡鸣》:“我知道你是不会失信的,我把这荷包做把凭。” 高缨 《达吉和她的父亲》:“ 沙马 说:‘这怎么算把凭!’”词语解释:商凭 拼音:shāng píng
商人的营业证。 太平天囯 《金匮商凭》:“为颁给商凭以裕囯课而利民生事,今有 金匱县 左四营右四军帅统下 荡口 地方商户 黄兴和 ,向係开张头绳花布舖生理,合给商凭,以备稽查,而垂永久。仰 黄兴和 存执。”词语解释:空口无凭 拼音:kōng kǒu wú píng
谓单是嘴说而设有真凭实据。《官场现形记》第二七回:“空口无凭的话,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説。”词语解释:缴凭 拼音:jiǎo píng
交纳凭限。 清 朝官员被分派到某地之前,由吏部发给写明上任期限的文书,叫“凭限”。到任时即须交纳凭限,称“缴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四回:“当下 苟才 照例穿了花衣禀到,一面缴凭投信,一面递履歷。”词语解释:听凭 拼音:tīng píng
任凭。《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今后听凭 玉堂春 嫁人,并与本户无干,立此为照。”《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原来 倭 寇飘洋,也有个天数,听凭风势。”《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三位施主请自看,听凭拣那一处。” 杨朔 《“阅微草堂”的真面目》:“他们租地主的地,全家就像卖了身子,听凭地主摆弄。” 沙汀 《困兽记》二六:“难道你就听凭他摆布吗?”词语解释:田凭 拼音:tián píng
土地所有权的凭证。 清 倦圃野老 《庚癸纪略·壬戌》:“伪监军提各乡卒长给田凭,每亩钱三百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