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凶年 拼音:xiōng nián
荒年。《穀梁传·庄公二十八年》:“古者税什一,丰年补败,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虽累凶年,民弗病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如是则水旱不能忧,凶年不能累也。” 唐 薛能 《题逃户》诗:“几界事农桑,凶年竟失乡。”词语解释:凶荒 拼音:xiōng huāng
荒灾。《周礼·地官·遗人》:“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 贾公彦 疏:“凶荒,谓年穀不熟。”《晋书·食货志》:“夫百姓年丰则用奢,凶荒则穷匱,是相报之理也。”《旧唐书·黄巢传》:“ 乾符 中,仍岁凶荒,人飢为盗, 河南 尤甚。”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 陕西 西安 等处地方,连岁凶荒,继以瘟疫,因而閭阎失业,渐致流移。”词语解释:凶徒 拼音:xiōng tú
恶人;坏人。 南朝 梁 任昉 《进梁公爵为王诏》:“本朝危切, 樊邓 遐远,凶徒盘据,水陆相望。”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旧物森犹在,凶徒恶未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 理儒 道:‘那不是甚么少爷师爷,是两个闹事伤人的凶徒。’”
凶恶的暴徒。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凡厥兇徒,谁不歼扑。” 唐 柳宗元 《古东门行》诗:“兇徒侧耳潜愜心,悍臣破胆皆杜口。”《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 徐爷 在 徐 家生长,已熟知这班兇徒杀人劫财,非止一事。” 清 张维屏 《三将军歌》:“兇徒蠭拥向公扑,短兵相接乱刀落。”词语解释:凶渠 拼音:xiōng qú
凶徒的首领;元凶。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帝赫斯怒,秣马训兵。严鼓未通,凶渠泥首。”《旧唐书·段秀实传》:“誓碎凶渠之首,以敌君父之讎,视死如归,履虎致咥。”《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元年》:“凶渠逆党,尽已梟夷。” 胡三省 注:“凶渠,谓渠魁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刘恭甫司马文》:“凶渠授首,一蹶而不可復振。”
凶徒的首领;元凶。 唐 李白 《旧游书怀赠韦太守》诗:“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兇渠。”《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昨朕风驱鋭旅,电扫兇渠,復已坠之宗祧,纘中兴之历数。”词语解释:凶岁 拼音:xiōng suì
凶年,荒年。《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宋 苏轼 《再次韵赵德麟新开西湖》:“欲将百瀆起凶岁,免使甔石愁 扬雄 。” 明 刘基 《拟连珠》之六八:“积仓之家,独喜凶岁;舞法之吏,不乐清朝。” 吴恭亨 《得君复上海书却寄》诗之二:“凶岁大兵儼相接,长蛇封豕欲安归。”
旧谓不吉利的年份。 巴金 《神·鬼·人》:“ 中国 人也有所谓凶岁罢。我们是以三十三岁为凶岁的。这年纪是一个很大的难关。”词语解释:凶残 拼音:xiōng cán
指凶恶残暴的人或事。《书·泰誓中》:“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 汤 有光。” 晋 欧阳建 《临终诗》:“下顾所怜女,测测中心酸。二子弃若遗,念皆遘凶残。” 唐 元稹 《箭镞》诗:“箭鏃本求利,淬礪良甚难。礪将何所用,礪以射凶残。”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夫以尔之材力,而取彼之凶残,是犹以火焚枯,以石压卵。”
凶恶残忍。 唐 李白 《幽州胡马客歌》:“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兇残。”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七·霸州贼》:“攻破州县几二百,杀死总兵 冯禎 ……姦淫妇女,磔剉兇残,不可言也。” 蒋光慈 《中国劳动歌》:“推翻贪暴凶残的军阀,解放劳苦同胞的锁扣。”词语解释:凶器 拼音:xiōng qì
(1).丧葬所用的器物。《周礼·天官·阍人》:“丧服凶器不入宫。”《礼记·曲礼下》:“书方、衰、凶器,不以告,不入公门。” 孔颖达 疏:“凶器者,棺材及棺中服器也。”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初,二肆之佣凶器者,互争胜负。其东肆车轝皆奇丽,殆不敌,唯哀挽劣焉。”《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一个好好的人家,乾乾浄浄的房屋,层层迭迭的都放了这等凶器,看了惨人。”
(2).兵器。古人认为应该慎用。《国语·越语下》:“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后汉书·杜诗传》:“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 唐 李白 《战城南》诗:“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宋 梅尧臣 《黄敏复尉新城》诗:“堂上千金子,捕以操凶器。”
(3).指引起祸端的不祥之器。《庄子·人间世》:“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4).行凶用的器具。《老残游记》第二十回:“凶器人证俱全,却不怕他不认了。”
指刀剑等利器。旧时视为不祥之物。后多指行凶的器械。《天雨花》第二二回:“算来姊姊是痴人,有心做了诗两首,赢些好物也相应,要这兇器何所用。” 沉从文 《新与旧》:“其余众人见凶器已得,不足畏惧,齐向庙中一拥而进。”词语解释:凶丑 拼音:xiōng chǒu
(1).凶恶不善。《后汉书·蔡邕传》:“太子官属,宜搜选令德,岂有但取丘墓凶丑之人?其为不祥,莫与大焉。”
(2).指凶恶不善之人。《陈书·孔奂传》:“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新唐书·郭子仪传》:“今凶丑略平,乃作法审官之时,宜从老臣始。”
对敌人或叛乱者的蔑称。《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进公爵为 魏王 ” 裴松之 注引《献帝传》:“ 阳平 之役,亲擐甲胄,深入险阻,芟夷蝥贼,殄其兇丑。”《隋书·卫玄传》:“ 文昇 率励义勇,应机响赴,表里奋击,摧破兇丑。” 前蜀 杜光庭 《皇帝为老君修黄箓斋词》:“今则方命师徒,将平兇丑,犹资道力,俾殄梟巢。”词语解释:凶饥 拼音:xiōng jī
亦作“ 凶飢 ”。 凶荒;灾荒。《管子·八观》:“课凶饥,计师役,观臺榭,量国费,而实虚之国可知也。” 汉 焦赣 《易林·咸之履》:“南国凶飢,民食糟糠。”《晋书·五行志上》:“ 太和 四年八月,大雨霖三十餘日, 伊 、 洛 、 河 、 汉 皆溢,岁以凶饥。” 宋 王安石 《郊行》诗:“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飢?”词语解释:凶顽 拼音:xiōng wán
(1).凶恶愚顽。《三国志·吴志·孙晧传论》:“况 晧 凶顽,肆行残暴,忠諫者诛,谗諛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宜腰首分离,以谢百姓。”《元典章·刑部·禁豪霸》:“内有曾充官吏者,亦有曾充军役离职者,亦有泼皮凶顽者,皆非良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大人》:“女子曰:‘久知两箇为孽,不图凶顽若此!当即除之。’”
(2).指凶恶顽固的人。 苏曼殊 《焚剑记》:“此去不远,为吾田庄,汝三人且同留止,暂避凶顽。”
(1).凶暴愚顽。亦指凶暴愚顽的人。 唐 李白 《豫章行》:“岂惜战闘死,为君扫兇顽。”《水浒传》第四回:“却才这个要出家的人,形容丑恶,貌相兇顽,不可剃度他,恐久后累及山门。”
(2).凶恶顽强。 明 无名氏 《齐天大圣》第二折:“这妖魔他逞兇顽,施躁暴……犯下弥天大罪。”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六节:“ 汉 朝廷是腐朽的, 汉 统治阶级却凶顽有力,所以起义军都被统治者镇压下去。”词语解释:凶丰 拼音:xiōng fēng
荒歉与丰收。《周礼·地官·廪人》:“以岁之上下数邦用,以知足否,以詔穀用,以治年之凶丰。”词语解释:凶威 拼音:xiōng wēi
凶恶的威势。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遂令孤城穷守,力屈凶威。”《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年》:“ 仁智 曰:‘大夫所以尽力於 安氏 者,迫於凶威耳。’”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 朱晃 乘时盗国,一时公卿大夫迫於凶威,鱼伏鼠遯,能全节者无几。”
凶人的威势。《隋书·豆卢毓传》:“ 毓 兄 显州 刺史 贤 言於帝曰:‘臣弟 毓 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兇威,不能克遂。’”词语解释:凶人 拼音:xiōng rén
恶人;凶恶之人。《书·泰誓中》:“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史记·五帝本纪》:“ 舜 宾於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於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兵之胜负,实在赏罚,赏厚可令廉士动心,罚重可令凶人丧魄。”
恶人,凶残的人。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兇人 侯景 ,遂殄邦家。”《水浒传》第一○五回:“那伙兇人,投奔西去。”词语解释:凶焰 拼音:xiōng yàn
亦作“ 凶燄 ”。 凶恶的气焰。《新唐书·李抱玉传》:“ 史思明 已破 东都 ,凶焰勃然,鼓而行,自谓无前。” 宋 苏舜钦 《瓦亭联句》:“阴霜策策风呼虓,羌贼胆开凶燄豪。” 清 侯方域 《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今凶焰復张,堕坏名城,不下十数。”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文字狱的血迹已经消失, 满洲 人的凶焰已经缓和,愚民政策早已集了大成,剩下的就只有‘功德’了。”
凶恶的气焰。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宗室积习》:“每有淫佚干上之事,有司以其天潢,故为屈法,市井之善良者又多畏其威势,不敢与抗,适足以长其兇焰。” 郑振铎 《桂公塘》十一:“白灿灿的银光收敛了那老妇人的凶焰。”词语解释:凶灾 拼音:xiōng zāi
凶年灾荒。亦泛指灾难,灾祸。《礼记·月令》:“先雷三日,奋木鐸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汉书·朱邑传》:“大司农 邑 ,亷洁守节,退食自公……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閔之。” 宋 陆游 《即席》诗之一:“村邻相乐君勿笑,要是安健无凶灾。” 清 刘大櫆 《乞里人共建义仓引》:“去年凶灾,民皆飢乏。”词语解释:凶门 拼音:xiōng mén
(1).旧时办丧事在门外用白绢或白布结扎成门形,称“凶门”。《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迺使男子袒免,女子髽者以百数,为开凶门,以迎 盆成适 。”《晋书·琅邪悼王焕传》:“俄而薨,年二岁。帝悼念无已,将葬,以 焕 既封列国,加以成人之礼,詔立凶门柏歷,备吉凶仪服,营起陵园,功役甚众。”《宋书·礼志二》:“凶门非古。古有悬重,形似凶门。后人出之门外以表丧,俗遂行之。” 清 翟灏 《通俗编·仪节》:“凶门,既本古悬重,而若柏枝之歷歷然,今丧家结白绢为旒,表之门外,俗呼为了前者,当即是也。”
(2).古代将军出征时,凿一扇向北的门,由此出发,如办丧事一样,以示必死的决心,称“凶门”。《淮南子·兵略训》:“将已受斧鉞……乃爪鬋,设明衣也,凿凶门而出。”词语解释:凶竖 拼音:xiōng shù
凶恶的小人。多指宦官。《后汉书·窦武传》:“当是时,凶竖得志,士大夫皆丧其气矣。”《晋书·武帝纪》:“制曰……况以新集易动之基,而无久安难拔之虑,故 贾充 凶竖,怀姦志以拥权; 杨骏 豺狼,苞祸心以专辅。” 唐 沉佺期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凶竖曾驱策,权豪岂易当。” 清 侯方域 《宦官论》:“今天子手除凶竖,明见万里矣,然窃以为未遑目睫也。”
凶险的小人。犹言恶贼。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蚊蚋蚁虫之聚,感兇竖喣濡饮食之惠。”《旧唐书·张镐传》:“﹝ 镐 ﹞手书密表奏曰:‘ 思明 兇竖,因逆窃位,兵强则众附,势夺则人离。’”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敕撰》:“格 苗 不待于七旬,围 蔡 止劳於九日,荡乎兇竖,公有力焉。”词语解释:凶恶 拼音:xiōng è
(1).行为、性情或相貌等凶狠可怕。《战国策·魏策四》:“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晋 不惟旧,而听虐谋,结怨彊国、四被 秦 寇,祸流数世,凶恶之效也。”《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皇太子有失惑无常之性,爰自孩乳,至今益章,恐袭其母凶恶之风,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崔珏 二子凶恶,节度使 刘都尉 判之曰:‘ 崔 氏二男, 荆州 三害,不免行刑也。’”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象女的,又象男的;象人,又象什么凶恶的走兽!”
(2).谓罪愆。《左传·昭公十一年》:“天之假助不善,非祚之也,厚其凶恶而降之罚也。”
(3).殃咎。 汉 王充 《论衡·命义》:“遭命者初禀气时遭凶恶也,谓妊娠之时遭得恶也,或遭雷雨之变,长大夭死。”
(1).形容行为、相貌或景象等十分可怕。《元典章新集·刑部·再犯贼人》:“前后十次,如此兇恶,累犯不悛。”《西游记》第五十回:“那壁厢气色兇恶,断不可入。” 林颦 《被难始末记》:“结帐时又復强索,满面兇恶,势欲噬人。” 沉从文 《牛》:“牠希望牠的脚快好,就是让凶恶粗暴不讲理的兽医揉搓一阵也很愿意。”
(2).指恶人。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后曰:‘不须赦天下兇恶,但放了 苏軾 ,足矣。’”《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后来被虎咬去,此乃神明遣来,剿除兇恶。”词语解释:凶邪 拼音:xiōng xié
犹邪恶。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虽云志道存善,心无凶邪,无所怀而不匿者,不可谓无私。”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为国有道,而助之以刑者,能令慝伪不作,凶邪改志。” 宋 苏舜钦 《与欧阳公书》:“性復不能与凶邪之人相就,近今得脱去仕籍,非不幸也。”亦指凶险邪恶之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朱文公》:“被遇 神宗 ,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復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公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
邪恶。亦指邪恶的人。 唐 韩愈 《进学解》:“拔去兇邪,登崇畯良。” 茅盾 《子夜》四:“她的眼睛直瞪着,钉住了 曾家驹 的凶邪的脸孔。”词语解释:凶慝 拼音:xiōng tè
犹凶恶。亦指凶恶的人。《史记·五帝本纪》:“昔 帝鸿氏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 浑沌 。”《晋书·景帝纪》:“姦臣 李丰 等靖譖庸回,阴构凶慝。” 唐 王珪 《咏淮阴侯》诗:“ 秦王 日凶慝,豪杰争共亡。” 清 唐甄 《潜书·考功》:“ 舜 承斯命以摄位,朝诸侯,命众职,明天时,修庶政,兴礼乐,除凶慝,咸底於绩。”
凶残邪恶。亦指凶残邪恶的人。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 固 等既没,宦党受封,快兇慝之心,张豺狼之口。”《北史·隋庶人杨秀传》:“包藏兇慝,图谋不轨。”《新唐书·韦陟传》:“衔国威命,纠合三垂,翦除兇慝,好恶同之,毋有异志。”词语解释:凶祸 拼音:xiōng huò
犹灾祸。 汉 王充 《论衡·命义》:“随命者,戮力操行而吉福至,纵情施欲而凶祸到。”《后汉书·独行传·谯玄》:“太守乃自齎璽书至 玄 庐,曰:‘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復辞,自招凶祸。’”《宋书·谢晦传》:“鉴凶祸之无端,察贞亮之有本。”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凡代人为文,皆作彼语,理宜然矣。至於哀伤凶祸之辞,不可輒代。”词语解释:凶暴 拼音:xiōng bào
凶暴。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莠民》:“十步之内必有恶草,百家之中必有莠民。其人或心志凶虣,或膂力刚彊,既不肯勤生力穡以养身家,又不能槁项黄馘而老牖下。”词语解释:凶德 拼音:xiōng dé
违背仁德的恶行。《书·盘庚下》:“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 孔 传:“下去凶恶之德,立善功於我国。”《左传·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姦为凶德。”《孝经·圣治》:“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 邢昺 疏:“凶谓悖其德礼也者,悖犹逆也,言逆其德礼则为凶也。”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孙氏陵》诗:“成功举已弃,凶德愎而违。” 清 唐甄 《潜书·居室》:“上德者少,凶德者少,中德者恒多。中德者,道之善则善,道之不善则不善,唯凶德不移。”词语解释:凶讣 拼音:xiōng fù
死讯。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音容不接祇隔夜,凶讣詎可相寻来!”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胡瑗 翼之 卒,凶讣至京, 钱公辅 学士与太学生徒百餘人诣 兴国 戒坛院 举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锡九》:“后 锡九 如 西安 ,遂造凶讣,以絶女志。”词语解释:凶变 拼音:xiōng biàn
谓事情变坏。犹言灾难,祸患。《再生缘》第六一回:“若还迟误遭凶变,臣媳的,弟死何须要 丽君 ?”词语解释:凶党 拼音:xiōng dǎng
(1).叛党;逆党。《后汉书·皇甫规传》:“其常侍尤无状者,亟便黜遣,披埽凶党。”《陈书·世祖纪》:“其衣冠士族,预在凶党,悉皆原宥。”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投袂则妖徒雾廓,搴旗而凶党冰摧。”
(2).乱民;地方无赖。《南史·臧焘传》:“ 厥 下车宣化,凶党皆襁负而出,自是居人復业。” 宋 曾巩 《秋怀》诗之二:“閭里凶党戢,堦除嚚讼清。”词语解释:凶险 拼音:xiōng xiǎn
(1).亦作“ 凶嶮 ”。狠毒奸险。《宋书·高道庆传》:“ 道庆 凶险暴横,求欲无已,有失其意,輒加捶拉,往往有死者。”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此乃凶险之顽人,强梁之悍妇,輒与贞烈为伍,有乖其实者焉。” 宋 苏辙 《再论渠阳边事札子》:“今者若用 彭孙 ,凶嶮多端,事有不可知者。”
(2).危险可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少奶奶一看病情凶险,便暗地里哀求姨妈,求他在婆婆跟前再求一个天高地厚之恩,准他昼夜侍疾。”
(1).凶狠险恶。《北史·宇文化及传》:“ 化及 , 述 长子也。性兇险,不循法度,好乘肥挟弹,驰騖道中,由是 长安 谓之轻薄公子。” 宋 叶适 《中奉大夫曾公墓志铭》:“右史 陈子翀 归自 泉州 ,众畏其兇险。”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一》:“我敢于说, 中国 人中,仇视那真诚的青年的眼光,有的比 英国 或 日本 人还凶险。”
(2).危险可怕。《水浒传》第四一回:“感谢众位豪杰,不避兇险,来虎穴龙潭,力救残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迎头遇着一个家人,那家人见势头来得兇险,叫声:‘老爷不好了!’” 柳青 《铜墙铁壁》第四章:“不要说得过于凶险,也不要太平观念,只要有准备就好了。”词语解释:凶逆 拼音:xiōng nì
(1).凶恶悖逆。《后汉书·董卓传》:“汝等凶逆,逼迫天子,乱臣贼子,未有如汝者。”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叙》:“是时四海既困, 中平 之政,兼恶 卓 之凶逆,家家思乱,人人自危。” 南朝 梁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 侯景 凶逆,歼我国家,天下含灵,人怀愤厉。”《北齐书·魏兰根传》:“先有 董卓 祠,祠有柏树。 兰根 以 卓 凶逆无道,不应遗祠至今,乃伐柏以为槨材。”
(2).指凶恶悖逆的人。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后汉书·伏湛传》:“臣 隆 奉使无状,受执凶逆,虽在困戹,授命不顾。”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李令 闻之,请全军自备资粮,以讨凶逆。”
凶恶叛逆。亦指凶恶叛逆的人。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侯与王太尉僧辩书》:“梟獍豺狼,肆逞兇逆。”《隋书·卫玄传》:“臣二世受恩,一心事主,董率熊羆,志梟兇逆。”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李令 闻之,请全军自备资粮,以讨兇逆。”词语解释:凶事 拼音:xiōng shì
(1).灾祸;患难非常之事。《易·益》:“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 王弼 注:“以阴居阳,处下卦之上,壮之甚也。用救衰危,物所恃也,故用凶事,乃得无咎也。”
(2).坏事。《左传·昭公二年》:“作凶事,为凶人。”
(3).指丧事。《周礼·春官·司服》:“凡凶事,服弁服。” 郑玄 注:“弁服,丧冠也。”《南史·到溉传》:“凶事必存约俭,孙姪不得违言。” 唐 柳宗元 《故弘农令柳府君坟前石表辞》:“以其素廉,家之蓄不足以充凶事,遂殯於是邑。”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杂赁》:“若凶事出殯,自上而下,凶肆各有体例。”
(4).不祥之事。常指兵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子胥 諫曰:‘臣闻兵者凶事,不可空试。故为兵者诛伐不行,兵道不明。’”《汉书·严助传》:“兵者,凶事,一方有急,四面皆从。”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夫兵,凶事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词语解释:凶仪 拼音:xiōng yí
丧葬礼仪。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九:“须臾,遂有数百人,著衰麻服,持棺迎丧,凶仪皆备。”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共计其凶仪斋祭之用。”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胡氏 与 郝 哀而异之,復率钱与同辈合二十万,盛其凶仪,瘞於 鹿顶原 。”词语解释:凶问 拼音:xiōng wèn
死讯;噩耗。《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是岁, 基 母卒,詔祕其凶问,迎 基 父 豹 丧合葬 洛阳 ,追赠 豹 北海 太守。”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羇游万里阔,凶问一年俱。” 清 周亮工 《祭靖公弟文》:“弟之凶问,四妹尚不知何日闻之,独餘一我抚棺哭弟。” 董必武 《挽沉骊英女士》诗:“积劳而致疾,突发未能痊。凶问播遐邇,听之泣涕涟。”词语解释:凶神 拼音:xiōng shén
凶恶的神。迷信传说,遇之则不吉。《水浒传》第七回:“撞着年庚不顺利,方知太岁是凶神。”《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你看我今日晦气,早是你在旁听,我又没曾説什么,他走将来,凶神也一般,大喓小喝,把丫头採的去了。”词语解释:凶兵 拼音:xiōng bīng
(1).作战用的武器。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凶兵铸农器,讲殿闢书幄。”
(2).凶猛的兵士。 元 梵琦 《渔家傲·娑婆苦》词之十一:“凶兵解散还屯聚,昨日为 齐 今日 楚 。”词语解释:凶歉 拼音:xiōng qiàn
亦作“ 凶慊 ”。 歉收,灾荒。 唐 白居易 《策林》十八:“凶歉之岁,何方可以足其食?灾危之日,何计可以固其心?” 元 王恽 《櫂歌十二阕》之三:“两 浙 人稠不易安,少罹凶慊即流迁。” 明 吴承恩 《寿潘母杨孺人六帙序》:“故时仍凶歉,而无荒顿匱乏之忧。”词语解释:凶终 拼音:xiōng zhōng
不得善终。《晋书·五行志上》:“ 魏 尚书 邓颺 行步弛纵,筋不束体,坐起倾倚,若无手足,此貌之不恭也。 管輅 谓之鬼躁。鬼躁者,凶终之徵,后卒诛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嵇康 凌物凶终。”词语解释:凶兆 拼音:xiōng zhào
不吉祥的预兆。《再生缘》第二七回:“今朝相请非兇兆,往日情由不用提。” 李季 《报信姑娘》诗:“今年的风沙劲头特别大,就象什么凶兆,整天里天昏地暗。”词语解释:凶悖 拼音:xiōng bèi
凶暴悖逆。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此乃祸 晋 之 驪姬 ,亡 周 之 襃姒 ,尽妖妍於图画,极凶悖於人理。”《晋书·温峤传》:“必其凶悖,自可罪人斯得。” 宋 苏舜钦 《论西事状》:“近闻朝廷将议深讨,覆其巢穴,此盖愤其凶悖,勇而不知思也。”《明史·齐王榑传》:“帝曰:‘王性凶悖,朕温詔开諭至六七,犹不悟,教授辈如王何!’”
凶恶悖逆。《魏书·元坦传》:“汝兇悖性与身而长。”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喻以圣德,放之使归,销其兇悖之心,贷以生全之幸,自然相率弃逆归顺。”《明史·宦官传一·张忠》:“﹝ 忠 ﹞与司礼 张雄 、东厂 张鋭 并侍豹房用事,时号三 张 ,性皆兇悖。”词语解释:凶凶 拼音:xiōng xiōng
(1).气势凶猛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子胥 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 楚 贼也。两贼相得,得形於默,何用姓字为?’”《后汉书·李固传》:“ 冀 ( 梁冀 )然其言。明日重会公卿, 冀 意气凶凶,而言辞激切。自 胡广 、 赵戒 以下,莫不慑惮之。”
(2).喧扰貌。《孔丛子·答问》:“邻人闻其凶凶也,窥而见之,趋而救之。” 汉 焦赣 《易林·中孚之未济》:“纷纷凶凶,天下扰攘。” 汉 焦赣 《易林·履之蒙》:“讼争凶凶。”《隋书·陈孝意传》:“ 武周 遂转攻傍郡,百姓凶凶,将怀叛逆。”
(3).恐惧。《国语·晋语一》“敌入而凶” 三国 吴 韦昭 注:“凶,犹凶凶,恐惧也。”
(1).凶恶貌。《文子·上德》:“兇兇者获,提提者射。故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 徐灵府 注:“兇兇者,恶也;提提者,羣也。言羣恶相聚,必被中伤,为人诛获也。”
(2).骚动不安。《汉书·翟方进传》:“羣下兇兇,更相嫉妒。”《晋书·庾纯传》:“ 纯 因发怒曰:‘ 贾充 !天下兇兇,由尔一人。’”《北史·魏清河王拓拔绍传》:“於是朝野兇兇,人怀异志。”
(3).犹粗率。《素问·移精变气论》:“粗工兇兇,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 王冰 注:“兇兇,谓不料事宜之可否也。”词语解释:凶声 拼音:xiōng shēng
古谓象征亡国、杀伐等的不祥之声。《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 郑玄 注:“凶声,亡国之声,若 桑间 、 濮 上。”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凶声》:“凶声如 殷紂 好为北鄙之声,所谓亢厉而微末,以象杀伐之气者也。”
谓声音凶恶可怕。 李强 等《在风雨中长大》:“他刚一伸脑袋,站岗的就凶声恶气地吼起来。”词语解释:凶孽 拼音:xiōng niè
指叛逆者。《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 吴 以 钦 为都护、假节、镇北大将军、 幽州 牧、 譙侯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文钦 《降吴表》:“前与 毌丘俭 、 郭淮 等俱举义兵,当共讨 师 ,扫除凶孽。”《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三·克皖城》:“克灭 皖城 遏寇贼,恶此凶孽阻姦慝。” 清 洪昇 《长生殿·侦报》:“诱诸番密相勾结,更私招四方亡命者,巢窟内尽藏凶孽。”
凶恶的叛乱分子。 唐 白居易 《与昭义军将士敕书》:“ 孟元阳 是朕信臣,为国良将,威略可以慑兇孽,慈和可以牧师人。” 前蜀 杜光庭 《贺获神剑进诗表》:“伏以将启昇平,祥符必降;欲清兇孽,神剑斯呈。”词语解释:凶耗 拼音:xiōng hào
死讯。 清 王灼 《祭海峰先生文》:“私喜康强,百年可望。岂知不见,五日於斯。凶耗遽至,长与世辞。”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章:“余与汝母,得此凶耗,一哭几絶,顿增二十餘年老态。”词语解释:凶豪 拼音:xiōng háo
凶恶强横。 宋 苏洵 《上皇帝书》:“以陛下节用爱民,非不欲去此矣。顾以为所从来久远,恐一旦去之,天下必以为少恩,而凶豪无赖之兵或因以为词而生乱。”词语解释:凶横 拼音:xiōng hèng
(1).凶恶蛮横。《南史·陈纪上》:“贼 龕 凶横,陵虐 具区 ,阻兵安忍,凭灾怙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那魔头虽然凶横,一见了外国人,便吓得屁也不敢放了。”
(2).谓凶害,凶灾。 前蜀 杜光庭 《张道衡常侍还愿醮词》:“幸脱锋鉦,免罹凶横,皆承廕护,倍切兢荣。”
凶恶蛮横。 前蜀 杜光庭 《贺诛刘知俊表》:“ 刘知俊 以兇横暴常,已诛戮讫者,罪恶贯盈,人神共愤。”《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个头陀尤其兇横异常,怎的姑娘你轻描淡写的就断送了他?” 曹禺 《雷雨》第二幕:“十几年来就象刚才一样的凶横,把我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词语解释:凶梦 拼音:xiōng mèng
噩梦,凶恶可怕的梦。《北齐书·慕容绍宗传》:“时 绍宗 频有凶梦,意每恶之。”词语解释:凶物 拼音:xiōng wù
犹恶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 刘 听 林公 讲, 王 语 刘 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词语解释:凶黠 拼音:xiōng xiá
凶恶狡诈。《后汉书·南匈奴传论》:“ 汉 初遭 冒顿 凶黠,种众强炽。”词语解释:凶狠 拼音:xiōng hěn
(1).凶恶狠毒。《隋书·越王杨侗传》:“本性兇狠,恣其贪秽。”《元典章新集·刑部·毁伤肢体》:“ 魏畴 兇狠残忍。”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当初,他还只是冷笑,随后眼光便凶狠起来。”
(2).指凶恶狠毒的人。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腥羶一扫洒,兇狠皆披攘。”
(3).犹凶猛。《水浒传》第一○五回:“因强人兇狠,官兵又损失了若干。” 瞿秋白 《乱弹·菲洲鬼话》:“狗给我们看家,牠是多么凶狠和忠实呵。”词语解释:凶短 拼音:xiōng duǎn
见“ 凶短折 ”。
词语解释:凶短折 拼音:xiōng duǎn shé
夭折;早死。《书·洪范》:“六极,一曰凶短折。” 孔颖达 疏:“ 郑玄 以为凶短折皆是夭枉之名,未齔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常风伤物,故其极凶短折也。伤人曰凶,禽兽曰短,屮木曰折。一曰,凶,夭也;兄丧弟曰短,父丧子曰折。”亦省作“ 凶短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足而出於背,下奸上之象也。犹不能自解,发疾暴死,又凶短之极也。”词语解释:凶矜 拼音:xiōng jīn
指凶危的境地。《诗·小雅·菀柳》:“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毛 传:“矜,危也。”词语解释:凶犷 拼音:xiōng guǎng
犹凶悍。《旧唐书·陆贽传》:“乐武威者,则曰非兵无以服凶獷,曾莫知德不修,则兵不可恃也。”
凶恶犷悍。《明史·四川土司传一》:“ 松潘 土番 王永 习性兇獷,尝杀其土官 高茂林 男妇五百餘口。”词语解释:凶礼 拼音:xiōng lǐ
(1).凡逢凶事而举行哀吊的仪礼。包括丧礼、荒礼、吊礼、禬礼、恤礼五者。《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郑玄 注:“凶礼之别有五……丧、荒、弔、襘、恤。”
(2).特指丧礼。《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丁酉, 东魏 主为丞相 欢 举哀,服緦縗,凶礼依 汉 霍光 故事,赠相国、 齐王 ,备九锡殊礼。”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从吉》:“三年之丧,乃凶礼之大者。世俗居丧而通名以庆贺,必书从吉,失礼甚矣。”词语解释:凶殃 拼音:xiōng yāng
灾祸。 汉 焦赣 《易林·临之涣》:“饱食从容,出门上堂,不失其常,家无凶殃。”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禹 铸金鼎象百物,以入山林,亦辟凶殃。” 三国 魏 曹丕 《大墙上蒿行》:“我寳剑……白如积雪,利如秋霜,駮犀标首,玉琢中央,帝王所服,辟除凶殃。”词语解释:凶短折 拼音:xiōng duǎn shé
夭折;早死。《书·洪范》:“六极,一曰凶短折。” 孔颖达 疏:“ 郑玄 以为凶短折皆是夭枉之名,未齔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常风伤物,故其极凶短折也。伤人曰凶,禽兽曰短,屮木曰折。一曰,凶,夭也;兄丧弟曰短,父丧子曰折。”亦省作“ 凶短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足而出於背,下奸上之象也。犹不能自解,发疾暴死,又凶短之极也。”词语解释:凶相 拼音:xiōng xiàng
凶恶的面目。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这时候,大哥也忽然显出凶相,高声喝道,‘都出去!疯子有什么好看!’” 艾芜 《三十年代的一幅剪影》:“我见他一脸凶相,不是正派人。”词语解释:凶秽 拼音:xiōng huì
凶邪污秽。 三国 魏 曹植 《汉二祖优劣论》:“夫其荡涤凶秽,剿除丑类,若顺迅风而纵烈火,晒白日而扫朝云也。” 唐 韩愈 《论佛骨表》:“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餘,岂宜令入宫禁?” 清 唐孙华 《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诗:“瀦此凶秽地,荡为樵牧场。”词语解释:凶妖 拼音:xiōng yāo
凶恶的妖怪。《太平广记》卷二六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叶法善》:“自是诛荡精怪,扫馘凶祅,所在经行,以救人为志。”词语解释:凶穰 拼音:xiōng ráng
歉岁与丰年。词语解释:凶飙 拼音:xiōng biāo
狂风。 唐 韩愈 《苦寒》诗:“凶飆搅宇宙,鋩刃甚割砭。日月虽云尊,不能活乌蟾。”词语解释:凶衰 拼音:xiōng shuāi
死丧。《后汉书·天文志上》:“荧惑为凶衰,舆鬼尸星主死亡,荧惑入之为大丧。” 南朝 宋 鲍照 《请假启》:“委然一弊,瞻景待化。加以凶衰,婴遘惨悼。” 宋 苏轼 《黄州上文潞公书》:“穷苦多难,寿命不可期。恐此书一旦復沦没不传,意欲写数本留人间。念新以文字得罪,人必以为凶衰不祥之书,莫肯收藏。”词语解释:凶酗 拼音:xiōng xù
狂饮烂醉。 唐 元稹 《赛神》诗:“喧闐里閭隘,兇酗日夜频。”词语解释:凶奸 拼音:xiōng jiān
凶顽奸邪。《隋书·天文志上》:“执法,所以举刺凶姦者也。”词语解释:凶戾 拼音:xiōng lì
(1).凶残暴戾。《后汉书·何敞传》:“昔 郑武姜 之幸 叔段 , 卫庄公 之宠 州吁 ,爱而不教,终至凶戾。”《晋书·温峤传》:“罪不相及,古之制也。近者大逆,诚由凶戾。凶戾之甚,一时权用。”《南史·宋武昌王浑传》:“ 浑 少而凶戾,尝忿左右,拔防身刀斫之。”《旧唐书·元载传》:“曾无悔非,弥益凶戾,年序滋远,衅恶贯盈。”
(2).指暴戾之人。 唐 元稹 《祭淮渎文》:“明哲用兴,凶戾潜殛。”
凶暴乖戾。《魏书·高祖纪上》:“然下民兇戾,不顾亲戚,一人为恶,殃及合门。”词语解释:凶旱 拼音:xiōng hàn
严重干旱。《管子·立政》:“决水潦,通沟瀆,修障防,安水藏,使时水虽过度,无害於五穀,岁虽凶旱,有所秎穫,司空之事也。” 汉 贾谊 《新书·瑰玮》:“即遇凶旱,必先困穷迫身,则苦飢甚焉。”《旧唐书·房式传》:“时讨 王承宗 於 镇州 ,配 河南府 馈运车四千两, 式 表以凶旱,人贫力微,难以徵发, 宪宗 可其奏,既免力役,人怀而安之。”词语解释:凶星 拼音:xiōng xīng
迷信谓不吉祥的星。 宋 苏舜钦 《感兴诗》之三:“云昨见凶星,上帝下警戒。”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择到任吉期》:“其餘凶星,名色甚多,不必太拘。”词语解释:凶悍 拼音:xiōng hàn
凶暴强悍。《后汉书·卢植传》:“ 植 知 卓 凶悍难制,必生后患,固止之。”《隋书·列女传·元务光母》:“ 政 ( 上官政 )为人凶悍,怒甚,以烛烧其身。” 宋 苏洵 《衡论下·兵制》:“ 秦 汉 以来号 齐 民者比之 三代 则既已薄矣,况其所谓兵者乃其 齐 民之中尤为凶悍桀黠者也?故常慢法而自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至於那妇人,也是测度他不出来:若説他是个慈母呢,他那副很恶凶悍的尊容又不象;若説他不是个慈母,何以他见儿子受了伤,又那么痛哭起来?”
凶暴强悍。《新五代史·梁太祖纪上》:“ 存温 勇有力,而 温 尤兇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妾是 真州 人,乃是 永嘉 崔县尉 次妻,大娘子兇悍异常,万般打駡,近日家主离任归家,泊舟在此。”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她生平第一次看见这样凶悍的眼光。”词语解释:凶怪 拼音:xiōng guài
悖逆怪诞。 宋 张耒 《明道杂志》:“妹有庖婢,一日忽如病心狂,语终日不休,语颇凶怪。”词语解释:凶首 拼音:xiōng shǒu
犹首恶;凶犯。《水浒传》第二一回:“他正是兇首,与我捉住,同到县里。”词语解释:凶音 拼音:xiōng yīn
死讯;不吉祥的消息。 清 黄景仁 《挽毛明经佩芳》诗:“生别不经月,凶音忽到门。”《再生缘》第三三回:“凶音吓倒仪堂府,昆仲连忙去探监。”词语解释:凶贪 拼音:xiōng tān
凶暴贪婪。 汉 刘向 《说苑·谈丛》:“ 盗跖 凶贪,名如日月,与 舜 禹 并传而不息。”词语解释:凶败 拼音:xiōng bài
荒歉,年成不好。《荀子·王制》:“修堤梁,通沟澮,行水潦,安水藏,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之事也。”词语解释:凶寇 拼音:xiōng kòu
强敌。 晋 孙绰 《太宰郗鉴碑》:“公奋其忠勇,精贯白日,信顺为甲胄,大节为城池,故能摧却凶寇,全身济功。”《宋书·刘道产传》:“ 道产 自镇 汉南 ,境接凶寇,政绩既著,威怀兼举。”《宋书·索虏传》:“进可以厌捍凶寇,覆其巢窟;退可以宣国威武,镇御旧京。”词语解释:凶夭 拼音:xiōng yāo
谓死丧夭亡。 唐 白居易 《逸老》诗:“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顺之多吉寿,违之或凶夭。”词语解释:凶屯 拼音:xiōng tún
指艰难的处境。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年方及纪,荐及凶屯。兄罹谗口,承命远迁。穷荒海隅,夭閼百年。”词语解释:凶忍 拼音:xiōng rěn
凶恶残忍。《宋书·徐羡之传》:“自然之爱,虎狼犹仁。 周 之凶忍,宜加显戮。”《宋书·庐陵孝献王义真传》:“案车骑将军 义真 ,凶忍之性,爰自稚弱。”《宋书·沉攸之传》:“ 攸之 贪竞乘机,凶忍趋利,躬行反噬,请衔诛旨。”词语解释:凶毒 拼音:xiōng dú
(1).有毒害的。《淮南子·缪称训》:“天雄乌啄,药之凶毒也,良医以活人。”
(2).凶狠毒辣。《后汉书·董卓传》:“越骑校尉 汝南 伍孚 忿 卓 凶毒,志手刃之,乃朝服怀佩刀以见 卓 。”《宋书·前废帝纪》:“ 子业 虽曰嫡长,少禀凶毒,不仁不孝,著自髫齔。”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 汉武 老且死,意欲立 昭帝 而忧其子少母壮,或至於乱也,遂杀 钩弋 夫人……此固凶毒残酷之所为,殆禽兽之所不忍,而帝自为明。”
凶恶狠毒。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御制千字诏》:“得银卖师,兇毒何堪!”词语解释:凶族 拼音:xiōng zú
原指与 尧 舜 部族敌对的四个部落。后亦泛称敌对的民族或恶人。《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 、 穷奇 、 檮杌 、 饕餮 ,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汉 徐干 《中论·智行》:“若非 尧 ,则裔土多凶族,兆民长愁苦矣。”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在 周 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嗣王委其九鼎,凶族据其天邑。”《北齐书·幼主纪论》:“ 武平 在御,弥见沦胥,罕接朝士,不亲政事,一日万机,委诸凶族。”词语解释:凶札 拼音:xiōng zhá
谓五谷歉收,疾疫流行。《周礼·地官·司关》:“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徵。”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凶,谓凶年饥荒也;札,谓疾疫死亡也。 越 人谓死为札。”《周礼·地官·均人》:“凶札则无力政,无财赋。” 贾公彦 疏:“凶谓年穀不孰,札谓天下疫病。”《隋书·食货志》:“若艰凶札,则不徵其赋。”词语解释:凶手 拼音:xiōng shǒu
《新唐书·孝友传·张琇》:“父死凶手,歷二十年不克报,乃今刷愤,愿归死有司。”此指凶人之手。又称行凶的人为凶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谁知立了约不多几天,就有了生番杀人的事。地方官便捉拿凶手。”
(1).泛指恶人。《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引 北魏 元颢 《与庄帝书》:“虽迫於兇手,势不自由;或贰生素怀,弃剑猜我。”
(2).行凶的人。《天雨花》第五二回:“一面着人四门探访,要捉拿兇手。” 老舍 《四世同堂》六四:“他必须设法破获凶手,以便将功赎罪。”词语解释:凶愚 拼音:xiōng yú
凶顽愚昧的人。《列子·杨朱》:“仁圣亦死,凶愚亦死。”《尹文子·大道上》:“圣贤仁智,命善者也;顽嚚凶愚,命恶者也。”《旧唐书·张柬之传》:“提挈子弟,啸引凶愚,聚会蒱博,一掷累万。”词语解释:凶刃 拼音:xiōng rèn
指杀害人的凶器。 孙中山 《令准陆军部呈请奖恤吴禄贞等文》:“事机甫熟,遽毙兇刃,迭被重创,身首异处,死事至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