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吉凶 拼音:jí xiōng
亦作“ 吉兇 ”。
(1).犹祸福。《易·乾》:“与鬼神合其吉凶。”《史记·日者列传》:“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 唐 沉佺期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吉兇恆委 郑 ,年寿会询 唐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吉凶相救,患难相扶。”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 长沙 卑湿, 谊 自惧不寿,因作《服赋》以自广……大意谓祸福纠缠,吉凶同域,生不足悦,死不足患。”
(2).指吉事和丧事。《周礼·春官·天府》:“凡吉凶之事,祖庙之中,沃盥,执烛。” 郑玄 注:“吉事,四时祭也;凶事,后王丧。” 汉 班固 《白虎通·丧服》:“故吉凶不同服,歌哭不同声,所以表中诚也。” 唐 元稹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家家始以灯火相会聚,亲戚吉凶通弔问。”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民俗》:“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门。”《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牛小姐见面》》:“不带釵,带些花,别些吉凶。”词语解释:群凶 拼音:qún xiōng
众奸;众凶逆。 汉 张衡 《东京赋》:“欃枪旬始,羣凶靡餘。区宇乂寧,思和求中。”《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汉 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羣凶肆逆,宇内颠覆。”《新唐书·刘仁轨传》:“ 周留城 ,贼巢穴,羣凶聚焉。”词语解释:四凶 拼音:sì xiōng
同“ 四凶 ”。 唐 韩愈 《贺皇帝即位表》:“举用俊乂,流窜奸邪,虽 虞 舜 之去四兇、举十六相,不能过也。” 唐 罗隐 《湘妃庙》诗:“八族未来谁北拱,四兇犹在莫南巡。”
相传为 尧 舜 时代四个恶名昭彰的部族首领。《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 、 穷奇 、 檮杌 、 饕餮 ,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是以 尧 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 舜 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洲 (州),放 驩兜 于 崇山 ,窜 三苗 于 三危 ,殛 鯀 于 羽山 ” 宋 蔡沉 集传:“《春秋传》所记四凶之名与此不同,説者以 穷奇 为 共工 , 浑敦 为 驩兜 , 饕餮 为 三苗 , 檮杌 为 鯀 ,不知其果然否也。”后世多用以比喻凶狠贪婪的朝臣。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若秉国之钧,出纳王命者,审 良 乐 之顾眄,不令跛蹇厕騏騄……则何患庶绩之不康,何忧四凶之不退!”《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元凯在下,虽微必举;四凶在朝,虽强必诛。”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元伯和 、 李腾 、 腾 弟 淮 、 王縉 ,时人谓之‘四凶’。”词语解释:奸凶 拼音:jiān xiōng
亦作“ 姦兇 ”。亦作“姧凶”。亦作“奸兇”。亦作“奸凶”。
(1).指奸诈凶恶的人。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庶竭駑钝,攘除姦凶。” 唐 李翱 《祭中书韦相公文》:“升俊良之滞淹,摧姦兇之炽盛。” 唐 元稹 《招讨镇州制》:“便合兴师进讨,以翦姧凶。” 宋 苏舜钦 《苦调》诗:“姦凶喜欺罔,放意快目前。” 海上闲人 《上海罢市实录·粤侨学校学生联合分会宣言》:“比者 京 津 学子, 吴 楚 生徒,反 日 挥戈,抽刀断水,亟联团体,先扫奸兇。”
(2).奸诈凶恶。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 河东 太守 董卓 慕其名,使兄遗 奂 ( 张奂 )縑百匹, 奂 不受,知 卓 有姦兇之心,遂与絶。”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 江充 、 息夫躬 谗諂惑上,使祸延储后,毒及忠良。论其奸凶,过于 石显 远矣。而 固 ( 班固 )叙之,不列佞幸。” 明 李东阳 《书某节妇事》:“若稍露稜节,必不见释,身死无所惜,其何以洩忿鬱,而暴其姦凶。” 明 唐顺之 《为擒获溃兵及奸细事》:“今 广先 等奸兇特甚,若不速诛,无以示警。” 曲波 《林海雪原》三五:“ 马希山 正说的得意洋洋,奸凶的眼睛向四下一望,不知又要说什么。”
见“ 姦凶 ”。词语解释:元凶 拼音:yuán xiōng
亦作“ 元兇 ”。 罪魁。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将寘於理,元兇是率。”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桴鼓一震,而元凶折首。”《新五代史·宦者传·张承业》:“今元兇未灭,而遽以尊名自居,非王父子之初心。”《水浒传》第二十回:“据着我胸襟胆气,焉敢拒敌官军,剪除君侧元凶首恶?”词语解释:灾凶 拼音:zāi xiōng
亦作“灾凶”。 灾祸。 汉 焦赣 《易林·师之颐》:“鸦鸣庭中,以戒灾凶。”《后汉书·卢植传》:“今年之变,皆阳失阴侵,消御灾凶,宜有其道。”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之二:“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 金 元好问 《送钦叔内翰并寄刘白二君》诗之三:“无聊復无聊,又復招灾凶。”词语解释:穷凶 拼音:qióng xiōng
亦作“ 穷兇 ”。 极端凶恶。《宋书·文帝纪》:“恶稔身灭,戎丑常数;虐虏穷凶,著於自昔。”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罪臣孥戮》:“虽谋叛非实,然 鸞 ( 仇鸞 )稔恶穷凶,天下共恨,故不以为滥刑,而远近称快焉。”《二刻拍案惊奇》卷四:“穷兇乡宦,拘挛为黑狱之囚。”参见“ 穷凶极恶 ”。
词语解释:穷凶极恶 拼音:qióng xiōng jí è
极端凶恶。《汉书·王莽传下》:“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 宋 文天祥 《跋刘翠微〈罪言稿〉》:“ 檜 ( 秦檜 )之穷凶极恶,自谓无谁何者矣,而 翠微 刘公 犹作《罪言》以显刺之。”《老残游记》第十六回:“我想你们两个穷凶极恶的人,前日颇能熬刑。” 闻一多 《关于儒·道·土匪》:“讲起穷凶极恶的程度来,土匪不如偷儿,偷儿不如骗子。”亦作“ 穷兇极恶 ”。《明史·徐阶传》:“惟广听纳,则穷兇极恶,人为我攖之;深情隐慝,人为我发之。”词语解释:顽凶 拼音:wán xiōng
亦作“ 顽兇 ”。
(1).愚妄不顺。《史记·五帝本纪》:“ 放齐 曰:‘嗣子 丹朱 开明。’ 尧 曰:‘吁!顽凶,不用。’” 张守节 正义:“凶,讼也。言 丹朱 心既顽嚚,又好争讼,不可用之。” 唐 司空图 《共命鸟赋》:“附强迎意,掩丑自容,忌其不校,寝以顽兇。” 元 王晔 《桃花女》第四折:“怎知你逞尽顽凶,设就牢笼,不许我身安寿永。”
(2).恶人。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昔 文 武 之用 管 蔡 以实, 周公 之诛 管 蔡 以权……故令时人全谓 管 蔡 为顽凶。”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四:“天道殃顽兇,神明祐懿哲。”《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一年》:“ 徐州 虽屡搆祸乱,未必比屋顽凶;盖由统御失人,是致姦回乘衅。”《诗刊》1977年第11期:“石头落地也爆炸,收紧口袋惩顽凶。”词语解释:兵凶 拼音:bīng xiōng
战乱的祸患。《后汉书·伏湛传》:“遭时反覆,不离兵凶。”《后汉书·贾琮传》:“时黄巾新破,兵凶之后,郡县重敛,因缘生姦。” 唐 韦应物 《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诗:“兵凶久相践,徭赋岂得闲?”词语解释:妖凶 拼音:yāo xiōng
犹邪恶。 宋 司马光 《和钱君倚日本刀歌》:“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攘祅凶。”一本作“ 妖凶 ”。词语解释:肆凶 拼音:sì xiōng
逞凶。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二:“世有恶少无赖之人,肆凶不逞,小则赌博,大则屠牛马、销铜钱,公行不忌。”词语解释:遭凶 拼音:zāo xiōng
遭遇凶祸。 汉 王充 《论衡·命义》:“遭命者,行善於内,遭凶於外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二亲之遭凶, 五娘 之尽孝,拐儿之骗财匿书, 张太公 之疎财仗义,皆由於此。”词语解释:饥凶 拼音:jī xiōng
五谷不熟,年成很坏。飢,通“ 饥 ”。《后汉书·侯霸传》:“ 歆 ( 韩歆 )又证岁将飢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 宋 叶适 《沉仲一墓志铭》:“天行或飢凶,民利欲建置,君率先推与无疑。”词语解释:告凶 拼音:gào xiōng
预告凶兆。《诗·小雅·十月之交》:“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郑玄 笺:“告凶,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一说“告凶”为天时不顺之谓。见 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卷二十。词语解释:二凶 拼音:èr xiōng
指二恶事或二恶人。《管子·内业》:“节其五欲,去其二凶。” 尹知章 注:“喜怒过度,皆能为害,故曰二凶。” 南朝 宋 刘劭 与弟 濬 杀父 文帝 , 劭 自称帝。《宋书》为二人立《二凶传》,称 劭 为元凶。词语解释:鞠凶 拼音:jū xiōng
(1).亦作“ 鞠訩 ”。极大的灾祸。鞠,通“ 鞫 ”。《诗·小雅·节南山》:“昊天不佣,降此鞠訩。” 高亨 注:“鞠訩,穷凶,极凶,最大的灾凶。” 晋 挚虞 《太康颂》:“天难既降,时惟鞠凶。” 宋 叶适 《祭陈君举中书文》:“公既弃我,又遭鞠凶。”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赏雪》:“暴虎当年罹鞠訩,一朝脱悔喜重重。” 清 方苞 《七思·妻蔡氏》:“踰岁昊天兮降鞠凶,吾父康强命亦终。”
(2).谓告诫将有灾祸。《汉书·刘向传》:“日月鞠凶,不用其行。” 颜师古 注:“鞠,告也。言日月不用其常行之道以告凶灾者,由四方之国无政理,不能用善人也。”词语解释:祸凶 拼音:huò xiōng
灾害。《战国策·秦策三》:“必有伯主强国,不辞祸凶。”词语解释:动凶 拼音:dòng xiōng
使用暴力行动词语解释:凶凶 拼音:xiōng xiōng
(1).气势凶猛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子胥 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 楚 贼也。两贼相得,得形於默,何用姓字为?’”《后汉书·李固传》:“ 冀 ( 梁冀 )然其言。明日重会公卿, 冀 意气凶凶,而言辞激切。自 胡广 、 赵戒 以下,莫不慑惮之。”
(2).喧扰貌。《孔丛子·答问》:“邻人闻其凶凶也,窥而见之,趋而救之。” 汉 焦赣 《易林·中孚之未济》:“纷纷凶凶,天下扰攘。” 汉 焦赣 《易林·履之蒙》:“讼争凶凶。”《隋书·陈孝意传》:“ 武周 遂转攻傍郡,百姓凶凶,将怀叛逆。”
(3).恐惧。《国语·晋语一》“敌入而凶” 三国 吴 韦昭 注:“凶,犹凶凶,恐惧也。”
(1).凶恶貌。《文子·上德》:“兇兇者获,提提者射。故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 徐灵府 注:“兇兇者,恶也;提提者,羣也。言羣恶相聚,必被中伤,为人诛获也。”
(2).骚动不安。《汉书·翟方进传》:“羣下兇兇,更相嫉妒。”《晋书·庾纯传》:“ 纯 因发怒曰:‘ 贾充 !天下兇兇,由尔一人。’”《北史·魏清河王拓拔绍传》:“於是朝野兇兇,人怀异志。”
(3).犹粗率。《素问·移精变气论》:“粗工兇兇,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 王冰 注:“兇兇,谓不料事宜之可否也。”词语解释:大凶 拼音:dà xiōng
(1).大荒之年。《周礼·春官·大司乐》:“大札、大凶、大烖、大臣死,凡国之大忧,令弛县。” 郑玄 注:“凶,凶年也。” 贾公彦 疏:“大凶,则《曲礼》云‘岁凶,年穀不登’是也。”《管子·八观》:“其稼亡三之一者,命曰小凶。小凶三年而大凶。” 尹知章 注:“比三年不熟,故曰大凶也。”
(2).凶祸,谓死灭。《国语·越语下》:“天节不远,五年復反,小凶则近,大凶则远。” 韦昭 注:“大凶,谓死灭。”词语解释:闵凶 拼音:mǐn xiōng
忧患凶丧之事。《左传·宣公十二年》:“寡君少遭閔凶,不能文。” 杜预 注:“閔,忧也。”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重与裴之横书》:“顷家国多患,频遘閔凶,前事不忘,便为龟兆。” 唐 张九龄 《为何给事进亡父所著书表》:“寻属臣私门殃衄,夙遘閔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咱家世代贸易,从无坐食者。至儿不幸,罹此閔凶,至先人之业中断,殊惭继绍。”词语解释:破凶 拼音:pò xiōng
破其国,杀其身。 汉 陆贾 《新语·思务》:“故多弃其所长而求其所短,得其所亡而失其所有,是以 吴王 夫差 知度 艾陵 之可胜,而不悟 勾践 将以破凶也。”词语解释:枭凶 拼音:xiāo xiōng
凶恶。 唐 张祜 《入潼关》诗:“何处梟兇辈,干戈自不閒。”词语解释:百凶 拼音:bǎi xiōng
多种灾祸。《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凶。”词语解释:正凶 拼音:zhèng xiōng
凶杀案中的主要凶手。对帮凶而言。《老残游记》第十八回:“今日 魏谦 是被告正兇,所以要喊个堂威,吓唬吓唬他。” 续范亭 《追悼邹韬奋先生之死想到一切人之死》:“我们要查明正凶,公诸人民,付之审判。”词语解释:起凶 拼音:qǐ xiōng
招致凶祸。《易·姤》:“九四,包无鱼,起凶。” 孔颖达 疏:“庖无鱼者,二擅其应,故曰庖无鱼也,庖之无鱼则是无民之义也,起凶者,起动也,无民而动,失应而作,是以凶也。”词语解释:悯凶 拼音:mǐn xiōng
(1).谓父母之丧。《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使御史大夫 郗虑 持节策命公为 魏公 曰:‘朕以不德,少遭愍凶,越在西土,迁於 唐 卫 。’”
(2).指帝王死于非命。 清 李天馥 《明景帝废陵》诗:“总无全盛时,一旦婴愍凶。”词语解释:御凶 拼音:yù xiōng
抗拒凶邪之气。《山海经·北山经》:“﹝ 譙明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豪,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词语解释:残凶 拼音:cán xiōng
残暴凶恶的人。 南朝 陈 徐陵 《与章司空昭达书》:“圣朝受命,天下廓清,所餘残兇,唯有 欧紇 。” 清 顾炎武 《汉三君》诗:“父老苦 秦 法,愿见除残兇。”词语解释:行凶 拼音:xíng xiōng
亦作“ 行兇 ”。 指打人或杀人。《水浒传》第三八回:“家住 沂州 翠岭 东,杀人放火恣行兇。”《西游记》第五七回:“师父,恕弟子这遭,向后再不敢行凶,一一受师父教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戒讽刺》:“噫!岂千古文章止为杀人而设,一生诵读徒备行凶造孽之需乎!” 罗广斌 等《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白公馆 的屠杀还没有结束,而更多的刽子手,又赶到 渣滓洞 行凶去了。”词语解释:嚚凶 拼音:yín xiōng
愚蠢凶恶。 宋 王安石 《虔州学记》:“ 虔 虽地旷以远,得所以教,则虽悍昏嚚凶抵禁触法而不悔者,亦将有以聪明其耳目而善其心。”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冥顽嚚凶,目不辨六画而名位充志、富贵没身者,又何哉?”词语解释:谗凶 拼音:chán xiōng
谗邪凶恶。《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昔 鬼方 聋昧, 崇虎 谗凶, 殷辛 暴虐,三者皆下科也。” 吕向 注:“ 崇侯武 , 紂 之臣,好谗邪也。”词语解释:主凶 拼音:zhǔ xiōng
正凶;主要行凶者;主要凶犯词语解释:乘凶 拼音:chéng xiōng
旧指父母刚死,不成服而婚娶。《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王老亲翁 ,如今令爱也长成了,何不乘凶完配,教他夫妇作伴,也好过日。”参阅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 清 徐树丕 《识小录·乘凶》。词语解释:预凶 拼音:yù xiōng
谓预先显示不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和王预凶》:“及王薨后,其子孙未及数年相次沦谢,亦预凶之兆所感应也。”词语解释:顶凶 拼音:dǐng xiōng
见“ 顶兇 ”。
亦作“ 顶凶 ”。 旧指受雇替凶手承担罪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而命案尤难:有顶兇者,甘为人代死;有贿和者,甘鬻其所亲,斯已猝不易詰矣。” 清 赵翼 《簷曝杂记·闽俗好勇》:“故往往非凶手而甘自认,虽刑讯无异词。凡械鬭案,顶凶率十居八、九也,其气习如此。”词语解释:趋吉避凶 拼音:qū jí bì xiōng
谋求安吉,避开灾难。 明 沉鲸 《双珠记·母子分珠》:“趋吉避凶,儒者之事。”《红楼梦》第四回:“趋吉避凶者为君子。”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曾亦思 郭璞 不见富贵之福,反遭灭族之凶; 松筠 贫苦江湖,并无安身之地。彼既不能自为趋吉避凶,岂有后人传之而能使人趋吉避凶之理?”词语解释:蜚凶 拼音:fēi xiōng
传说中的不祥飞怪。 汉 王充 《论衡·订鬼》:“蜚凶,阳也。阳,火也。故蜚凶之类为火光。”词语解释:蹈凶 拼音:dǎo xiōng
谓陷入凶险环境。《宋书·顾觊之传》:“若乃游恶蹈凶,处逆践祸,宣昭史策,易以研正。”词语解释:逢凶 拼音:féng xiōng
遇到凶险。《楚辞·刘向〈九叹·逢纷〉》:“遭纷逢凶,蹇离尤兮。” 王逸 注:“言己遭逢纷浊之世,而遇百凶。”词语解释:逞凶 拼音:chěng xiōng
亦作“ 逞凶 ”。 做凶暴的事情。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动不动逞凶行恶,你那些个恤寡怜孤?”《水浒传》第九五回:“﹝ 樊瑞 ﹞指着 乔道清 大駡:‘贼道,怎敢逞兇?’”《西游记》第九七回:“你看他三人一个个逞兇,众官只叫 寇 家遮饰。” 清 林则徐 《批澳门厅为义律呈诉吐密三板至九龙被炮攻击禀》:“﹝ 英 巡船﹞来至 九洲 ,经 澳门 厅营遣引水前往查询,该巡船遽行开枪向其攻击,已属逞兇生事。”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四一章:“这回我看你 日本 鬼子还逞凶!”
见“ 逞兇 ”。词语解释:避凶 拼音:bì xiōng
谓避开祸害。 汉 焦赣 《易林·蹇之晋》:“避凶东走,反入祸口。”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禽如择舍,故避凶而从吉,吉地虽不为,而可择处。”词语解释:悯人之凶
原谅、可怜凶恶之人。形容看透世情,慈悲为怀,无所计较词语解释:愍凶
父母之丧词语解释:原凶
凶杀案的主犯词语解释:骄凶 拼音:jiāo xiōng
傲慢凶狠。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近军次 东关 ,频遣信 裴之横 处示其可否,答对骄凶,殊骇闻瞩。”词语解释:权凶 拼音:quán xiōng
指仗势作恶的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 董狐 之笔,白刃临之而不变; 孙盛 《阳秋》,权兇怒之而不改。”词语解释:三凶 拼音:sān xiōng
三个凶顽的人。指 帝鸿氏 ( 黄帝 )之子 驩兜 , 少皞氏 之子 共工 , 颛顼氏 之子 鲧 。见《左传·文公十八年》。《宋书·乐志四》:“虽有三凶类,静言无所施。”词语解释:帮凶 拼音:bāng xiōng
帮助行凶或作恶的人。《老残游记》第二十回:“我们弄死了他,主意是我出的,倘若犯了案,我是个正兇,你还是个帮兇。”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六:“不几天,人们发现: 韩老六 的顽固帮凶,‘家理’头子姓 胡 的白胡子,跑到 松花江 南去了。”词语解释:淫凶 拼音:yín xiōng
亦作“ 淫兇 ”。 大祸患。《三国演义》第十三回:“豺獭虽驱虎狼入, 西州 逆竪生淫凶。”亦指罪大恶极的凶手。 明 唐顺之 《常熟县二烈祠记》:“后数年巡按 陈君蕙 詗得其事, 岛 与其党始伏辜,此盖足见节义之气有时而必伸,淫兇之诛有时而必不能逭也歟!”词语解释:泼凶凶 拼音:pō xiōng xiōng
凶猛貌。 清 李渔 《风筝误·习战》:“泼凶凶,长驱直拥;伏贴贴,敌骑百万一齐僵。”词语解释:极恶穷凶 拼音:jí è qióng xiōng
谓极端凶恶。《陈书·废帝纪》:“逆贼 华皎 ,极恶穷凶,遂树立 萧岿 ,谋危社稷。”词语解释:恶凶凶 拼音:è xiōng xiōng
凶恶的样子。例如:老虎恶凶凶地扑向猎物。词语解释:妖凶 拼音:yāo xiōng
亦作“ 妖凶 ”。 妖魅凶物。喻奸邪凶恶的人。 唐 宋若昭 《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僚应制》:“修文招隐伏,尚武殄妖兇。” 宋 欧阳修 《日本刀歌》:“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见“ 妖兇 ”。词语解释:悯凶 拼音:mǐn xiōng
指父母之丧。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下》:“天子策命 曹操 为公曰:‘朕以不德,少遭悯凶。’”《隋书·恭帝纪》:“襁褓之岁,夙遭悯凶。” 唐 王维 《哭祖六自虚》诗:“悯凶纔稚齿,羸疾至中年。”亦泛指丧亡。 宋 苏轼 《思子台赋》:“弔 汉武 之暴怒兮,悼 戾园 之悯凶。”词语解释:小凶 拼音:xiǎo xiōng
(1).谓危败而未至死灭之象。《国语·越语下》:“天节不远,五年復反。小凶则近,大凶则远。” 韦昭 注:“小凶,谓危败;大凶,谓死灭。”参见“ 大凶 ”。
(2).指不甚严重的灾荒。《管子·八观》:“其稼亡三之一者命曰小凶,小凶三年而大凶。”参见“ 大凶 ”。
词语解释:大凶 拼音:dà xiōng
(1).大荒之年。《周礼·春官·大司乐》:“大札、大凶、大烖、大臣死,凡国之大忧,令弛县。” 郑玄 注:“凶,凶年也。” 贾公彦 疏:“大凶,则《曲礼》云‘岁凶,年穀不登’是也。”《管子·八观》:“其稼亡三之一者,命曰小凶。小凶三年而大凶。” 尹知章 注:“比三年不熟,故曰大凶也。”
(2).凶祸,谓死灭。《国语·越语下》:“天节不远,五年復反,小凶则近,大凶则远。” 韦昭 注:“大凶,谓死灭。”
词语解释:大凶 拼音:dà xiōng
(1).大荒之年。《周礼·春官·大司乐》:“大札、大凶、大烖、大臣死,凡国之大忧,令弛县。” 郑玄 注:“凶,凶年也。” 贾公彦 疏:“大凶,则《曲礼》云‘岁凶,年穀不登’是也。”《管子·八观》:“其稼亡三之一者,命曰小凶。小凶三年而大凶。” 尹知章 注:“比三年不熟,故曰大凶也。”
(2).凶祸,谓死灭。《国语·越语下》:“天节不远,五年復反,小凶则近,大凶则远。” 韦昭 注:“大凶,谓死灭。”词语解释:暴凶 拼音:bào xiōng
残暴凶恶的人。《三国演义》第九回回目:“除暴凶 吕布 助司徒,犯 长安 李傕 听 贾詡 。”词语解释:哀凶 拼音:āi xiōng
指遭父母之丧。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宋公神道碑奉敕撰》:“今也哀凶,怙恃弗终。号天罔极,鞠育何功!”词语解释:缉凶 拼音:jī xiōng
搜捕凶犯。 鲁迅 《书信集·致王志之》:“我想,这事必以模糊了之的,什么明令缉凶之类,都是骗人的勾当。”词语解释:渠凶 拼音:qú xiōng
元凶,大恶人。 前蜀 杜光庭 《中和秦中化龙池醮词》:“扫渠凶於北陆,清氛雾於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