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文平声 [fēn,分离][yún][【廣韻】【集韻】音文。黏唾也。][详注1][详注2][详注3][音煴。瘟瘟,小痛貌。][xūn]


注1:贲 《集韵》符分切,音焚。《书·盘庚》用宏兹贲。《传》宏、贲,皆大也。《诗·大雅》贲鼓维镛。《传》贲,大鼓也。 又《尔雅·释鱼》龟三足,贲。《疏》龟之三足者名贲。
注2:堇 音勤。《说文》黏土也。《徐曰》黄土乃黏。《五代史》刘守光围沧州,城中杂食堇块。 又时也。《管子·五行篇》修槩水土,以待乎天堇。亦作墐。
注3:蕲 《韵会》渠斤切,音芹。《尔雅·释草》薜,山蕲。《注》《广雅》云:山蕲,当归。
共269,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十分谁分地分枝分行分常分余分恩分
不分二分时分星分支分四分合分离分
三分几分春分五分万分名分势分公分
平分半分生分鼎分钗分劝分解分界分
一分路分相分事分正分记分多分均分
无分百分宵分派分得分命分再分不可分
自分八分区分横分出分斗分今分六分
夜分定分秋分性分应分意分明分口分
中分肯分香分瓜分气分白分群分小分
临分月分微分毫分大分日分量分笔分

词语解释:十分  拼音:shí fēn
(1).按十等分划分。《周礼·考工记·凫氏》:“钟已厚则石,已薄则播……是故大钟十分其鼓间,以其一为之厚;小钟十分其鉦间,以其一为之厚。”
(2).犹十成。 汉 班固 《西都赋》:“若臣者,徒观迹於旧墟,闻之乎故老,十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举也。”《水浒传》第五六回:“ 徐寧 见他又走不动,因此十分中只有五分防他。”
(3).充分,十足。 唐 白居易 《和〈春深〉》诗之十四:“何处春深好?春深痛饮家。十分杯里物,五色眼前花。” 宋 苏辙 《书传灯录后》:“若执斧问之而缩颈畏避,则十分凡夫,无足取矣!” 元 黄庚 《江村》诗:“十分春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4).副词。犹全部。《诗·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 唐 孔颖达 疏:“又,卒章‘顷筐塈之’,谓梅十分皆落,梅实既尽。” 明 刘基 《绝句》之四:“一树穠华半夜风,平明枝上十分空。”《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陈秀才 自此恢復了庄,便将餘财十分作家,竟成富室。”
(5).副词。非常,极,很。表示程度高。 宋 苏轼 《橄榄》诗:“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明 李贽 《与杨凤里书》:“世间人有家小、田宅、禄位、名寿……性命非一,自宜十分稳当。” 丁玲 《母亲》:“不过 曼贞 她们终不十分和她接近。”
词语解释:不分  拼音:bù fēn
(1).不服气;不平。《南齐书·王僧虔传》:“ 庾征西 翼 书,少时与 右军 齐名, 右军 后进, 庾 犹不分。” 宋 梅尧臣 《龙柏》诗:“苦练不分颜色近,紫荆未甘开谢迟。” 古直 《杂感寄楚伧一厂》诗:“蓴鱸不分因秋起,块垒生憎借酒浇。”
(2).不料。 唐 陈陶 《水调词》之二:“容华不分随年去,独有妆楼明镜知。”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移镇》:“天下事,鬢边愁,付东流。不分吾家小 杜 ,清时醉梦 扬州 。” 清 朱彝尊 《咏古》诗之一:“ 汉皇 将将屈群雄,心许 淮阴 国士风。不分后来输 绛 , 灌 ,名高一十八元功。”
(1).不分散。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作传奇者,能以头绪忌繁四字,刻刻关心,则思路不分,文情专一。”
(2).不分别,不分辨。 和谷岩 《茶花艳》八:“不要一出事就不分青红皂白的狠抓,那样难免会出问题的。”
词语解释:三分  拼音:sān fēn
(1).谓一分为三。《左传·襄公十一年》:“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天下三分, 益州 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清 唐孙华 《涿州怀古》诗:“三分 巴蜀 功成后,魂魄犹应恋故都。”
(2).指 三国 史话。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 霍四究 説《三分》, 尹常 卖《五代史》。”
(3).十分之三。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盘夫》:“到如今,骨自道且説三分话,不肯全抛一片心。” 茅盾 《子夜》十七:“他们是不肯随便放过的,况又有三分酒遮了脸。”
十份中的三份。《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七兮” 唐 孔颖达 疏:“此梅虽落,其实十分之中尚七未落,已三分落矣。”
词语解释:平分  拼音:píng fēn
平均分配;对半分。《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司马穰苴 ﹞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 唐 白居易 《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郡楼对翫千峯月,江界平分两岸春。” 清 李渔 《怜香伴·遄发》:“行来渐渐和他远,平分得相思一半。” 周立波 《懒蛋牌子》三:“平分土地时,穷哥们的势力一天天重了。”
词语解释:一分  拼音:yī fēn
(1).整体分为若干分的一部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 汉 王充 《论衡·解除》:“夫土地犹人之体也……则一宅之土,犹人一分之肉也。” 宋 真德秀 《问止于至善》:“知到十分精处,而行处有一分未密,亦未得为至善。”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 文王 在时,天下三分已有其二,若到 武王 伐 商 之时, 文王 若在,或者不致兴兵,必然这一分亦来归了 文王 。”
(2).一点儿;少量。 战国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臣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宋史·道学传一·邵雍》:“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许那 高四 的东西也一分不少,都悄地送了。”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1).犹言(所得的)一部分。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九:“有一大熊来,瞪视此人。人谓必以害己。良久,出藏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分,置此人前。”《景德传灯录·普愿禅师》:“师曰:‘土地前更下一分饭。’”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望和尚慈悲为本,小生亦备钱五千,怎生带得一分儿斋,追荐俺父母咱!”《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姑娘一进洞房,早看见摆满一分妆奩。”
(2).一户(人家)。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俺这里方圆四十里,再无一分人家。”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二折:“自从与那一分人家打墙,鉋出一石槽金银来,那主人家也不知道。” 鲁迅 《集外集拾遗·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明 末 清 初的时候,一分人家必有帮闲的东西存在的。”
词语解释:无分  拼音:wú fēn
(1).无己之份。谓没有得到颁赐物。《左传·昭公十二年》:“ 齐 ,王舅也。 晋 及 鲁 卫 ,王母弟也。 楚 是以无分,而彼皆有。”
(2).没有机缘。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一:“竹叶於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宋 黄庭坚 《江城子·忆别》词:“有分看伊,无分共伊宿。” 陈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百年无分翦天骄,賸有愁心答 汉 朝。”
不区别;不分。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全家十六口人,无分男女老幼,都要到地里去。”
词语解释:自分  拼音:zì fēn
自料,自以为。《汉书·苏武传》:“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 武 ,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心离志絶,自分黄耇无復执珪之望。” 宋 陈亮 《书赵永丰训之行录后》:“推公之志而揆公之才,固非自分於一死者,义之所在,不约而自隐其中之所存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王公家书》:“当是时, 冯公 自分不免, 王公 备任惨毒。”
词语解释:夜分  拼音:yè fēn
夜半。《韩非子·十过》:“昔者 卫灵公 将之 晋 ,至 濮水 之上,税车而放马,设舍以宿,夜分而闻鼓新声者而説之,使人问左右,尽报弗闻。”《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帝﹞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 李贤 注:“分犹半也。”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表》:“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昼而访问至於日昃,夕而省览至於夜分。”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太守》:“太守独坐斋中,夜分有叩门环声。”
词语解释:中分  拼音:zhōng fēn
(1).均分。《庄子·德充符》:“ 王駘 ,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 鲁 。”《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乃与 汉 约,中分天下。” 唐 白居易 《同梦得酬牛相公初到洛中小饮见赠》诗:“宫城烟月饶全占,关塞风光请中分。”
(2).从中间分开。 唐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 白鷺洲 。”
(3).分裂。 元 赵孟頫 《岳鄂王墓》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清 顾炎武 《羌胡引》:“是以祸成于 道君 ,而天下遂以中分。”
指房屋从梁到地面的部分。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词语解释:临分  拼音:lín fēn
犹临别。分,分手。 唐 韩愈 《示爽》诗:“临分不汝誑,有路即归田。” 宋 陆游 《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诗:“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 清 钱谦益 《闽中徐存永陈开仲乱后过访各有诗见赠次韵奉答》之二:“最是临分多苦语,相期把卷白云边。”
词语解释:谁分  拼音:shuí fēn
(1).谁料。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此生遭圣代,谁分哭穷途。” 仇兆鳌 注:“谁分,犹云谁料。”
(2).谁肯;谁会。 宋 南山居士 《永遇乐·客答梅》词:“公子豪华,贪红恋紫,谁分怜孤萼。”
词语解释:二分  拼音:èr fēn
(1).春分和秋分。《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为灾。” 杜预 注:“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文选·左思〈魏都赋〉》:“阐钩绳之筌绪,承二分之正要。” 李善 注:“二分,春、秋之中者也。”《元史·世祖纪三》:“敕二分、二至及圣诞节日,祭星于司天臺。”
(2).分而为二。 晋 郭璞 《江赋》:“源二分於 崌 崍 ,流九派乎 潯阳 。”
(3).犹言两份。 唐 徐凝 《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 扬州 。” 宋 苏轼 《水龙吟·杨花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4).十分之二,二成。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今青苗有二分之息,而不谓之放债取利,可乎?”《元史·成宗纪四》:“ 江 南佃户私租太重,以十分为率减二分,永为定例。”
词语解释:几分  拼音:jǐ fēn
某一不确定或不特指的东西(如一个数量或程度);一部分,多少
词语解释:半分  拼音:bàn fēn
(1).平分为二;二分之一。 唐 耿湋 《酬张少尹秋日凤翔西郊见寄》诗:“草木凉初变,阴晴景半分。”《宋史·兵志八》:“ 皇祐 元年,拣 河北 、 河东 、 陕西 、 京东 西 禁、厢诸军,退其罢癃为半分,甚者给粮遣还乡里。”
(2).表示极少的钱。《水浒传》第二回:“我枉自经了许多师家,原来不值半分。”
(3).表示极短的距离。 陈天华 《警世钟》:“老的,少的……各项人等,从今以后,都是那洋人畜圈里的牛羊,锅子里的鱼肉,由他要杀就杀,要煮就煮,不能走动半分。”
(4).表示极小的程度。 愈天白 《危栏》:“她脱去了西装,从她神色中,我看不到她对它有半分依恋。”
词语解释:路分  拼音:lù fēn
(1).犹路子。《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甚么叫是顾绣?可是甚么东西?你详细説个来歷,好叫我照了路分寻思。”
(2). 宋 元 时路制的区域范围。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之十二:“某昨赴 邠州 设御捍之势,实惧自己路分内放过寇马,入挠 关中 。”《元典章·户部·昏钞》:“外头行省所辖的路分里,倒换昏钞。”《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凡系科率所及路分,当职官吏,各据确数,明立期会,务在爱惜官私物力。”
(3).指路一级的地方武官。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出真州〉诗序》:“予在门外,久之,忽有二人来,曰:‘义兵头目 张路分 , 徐路分 也。’”
词语解释:百分  拼音:bǎi fēn
(1).犹满杯。 宋 晏殊 《木兰花》词:“百分芳酒祝长春,再拜歛容抬粉面。”
(2).指诸天神圣的全图。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天地桌》:“每届除夕,列长案於中庭,供以百分。百分者,乃诸天神圣之全图也。”
(3).扑克游戏的一种。 赵树理 《三里湾·治病竞赛》:“或者再叫一个别的人来,再配上 范登高 老婆打个‘百分’。”
词语解释:八分  拼音:bā fēn
(1). 汉 字书体名。字体似隶而体势多波磔。相传为 秦 时 上谷 人 王次仲 所造。关于八分的命名,历来说法不一,或以为二分似隶,八分似篆,故称八分;或以为 汉 隶的波折,向左右分开,“渐若八字分散”,故名八分。见 唐 张怀瓘 《书断上》。近人以为八分非定名, 汉 隶为小篆的八分,小篆为大篆的八分,今隶为 汉 隶的八分。 唐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 陈仓 石鼓又已讹,小大二篆生八分。”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 阿买 不识字,颇知书八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铁蟾 聪明絶特,善诗歌,又工八分。”参阅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分变》
(2). 清 宗室封爵名。 清太祖 天命 年间,立八个和硕(满语,部落)贝勒(爵号),共议朝政,各置官属,赏赐相等,称为八分。后定宗室封爵十四等,自贝子以上六等皆入八分, 镇国公 、 辅国公 有入八分与不入八分之别。见《清会典·事例二·宗人府》
词语解释:定分  拼音:dìng fēn
(1).确定名分。《荀子·非十二子》:“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后汉书·邓骘传》:“常母子兄弟,内相勑厉,冀以端慤畏慎,一心奉戴,上全天恩,下完性命。刻骨定分,有死无二。终不敢横受爵土,以增罪累。” 郭沫若 《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可见定分是这一派的重要主张, 慎到 与 彭蒙 为一类是很有根据的。”
(2).固定的名分。《新唐书·郁林王恪传》:“吾於 恪 岂不欲常见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藩屏。”《四游记·铁拐大怒洞宾》:“天下有大数,岂得妄为!华夷有定分,何得相犯!”
(3).宿命论谓人事均由命运前定,人力难以改变,称为“定分”。 晋 欧阳建 《临终诗》:“真伪因事显,人情难豫观。穷达有定分,慷慨復何难!”《宋书·顾顗之传》:“ 顗之 常谓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鸟生八九子》:“言寿命各有定分,死生何叹前后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粤 东诸生 谢启祚 ,年九十八,犹入秋闈。以年例当早邀恩赐,大吏每列其名,輒力却之曰:‘科名,定分也,老手未頽,安见此生不为耆儒一吐气。’”
词语解释:肯分  拼音:kěn fēn
恰恰;凑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谁想 朱买臣 得了官,肯分的除授在俺这 会稽郡 做太守。”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一折:“可怎生便无一画儿错,两箇字肯分的都一般大小。” 元 马致远 《寿阳曲·洞庭秋月》曲:“金莲肯分迭半折,瘦厌厌柳腰一捻。” 明 陈大声 《北石榴花·冬闺怨别》套曲:“猛然间拈起香罗帕,肯分的绣一朶并头花。”
词语解释:月分  拼音:yuè fēn
亦作“ 月份 ”。
(1).犹月限。指规定的时限。《宋史·兵志五》:“五路义勇……其人数少处,只作一番,两番,不须满所教月分;其年已上番者,止教半月。”
(2).指怀孕足月、将要分娩的期限。《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赶到该着月分儿了,大家都在那里掐着指头算着,盼他养,白説他可再也不养了。大是过了不差甚么有一个多月呢!”
(3).指某一个月。 清 王有光 《吴下谚联·有利无利看三个十二》:“正月十二、二月十二、三月十二,此三日天晴,则年穀顺成而有利,天雨反是。顾世多混传自去年十二月十二,至本年二月之十二为三个,非本旨也。乃粘带月分之悮。” 蒋子龙 《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一九七九年十月九日》:“九月份,上级发下来一个文件,工厂可以从利润里按比例提取奖金。”
(4).指一个月的时间。《天雨花》第二三回:“嫂嫂却似坐喜一般,目今有几个月份了?”
(5).指按月所支的份额。《红楼梦》第七八回:“我悄悄的把他丫头的月钱止住,我的月分银子里批出二两银子来给他,不过使他自己知道,越发小心效好之意。”
词语解释:地分  拼音:dì fēn
(1).军队的驻地。《尉缭子·分塞令》:“中军、左、右、前、后军,皆有地分,方之以行垣,而无通其交往。”一本作“ 分地 ”。
(2).分封之地;领地。《汉书·高帝纪下》:“又加惠於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比儗,亡上下之分。”《北史·宕昌传》:“姓别自为部落,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摄, 宕昌 即其一也。”
(3).地区,地段。 宋 苏辙 《论发运司以粜籴米代诸路上供状》:“ 江 湖 诸路,自来皆係出米地分。”《元史·河渠志一》:“ 沧州 地分,水面高於平地,全藉隄隁防护。”
(4).犹地位。 唐 杜甫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诗:“献纳司存雨露边,地分清切任才贤。”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述庵书》:“若夫 江 浙 学差,皆三品以上大员,出膺任使,地分既高,卓然自立。”
(5).犹地步。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四折:“我直捱到这地分,在野店荒村,被疾病缠身,举目也那无亲,只有你你你 张仪 是故人。”
词语解释:时分  拼音:shí fēn
(1).时间。《宋书·律历志中》:“漏所以节时分,定昏明。”
(2).时候。《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到得昨夜,女壻到家时分,不知因甚缘故,将女壻斧劈死了。” 元 杨梓 《敬德不服老》第一折:“想着咱初降 唐 时分,事君竭力致其身。”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黎明时分挺凉快。”
词语解释:春分  拼音:chūn fēn
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公历3月20或21日。此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平分,故称。《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於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宋 苏轼 《癸丑春分后雪》诗:“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杏不胜威。”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二节为一时,阳气上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天地之中、春分之节也。” 邢树本 《二十四节与农事·春分》:“春分时节, 河北 大地春色更浓,温度升高,雨量增加。”
词语解释:生分  拼音:shēng fēn
(1).乖戾;忤逆。《汉书·地理志下》:“故俗刚彊,多豪桀侵夺,薄恩礼,好生分。” 清 黄生 《义府·生分》:“生分,乖戾之意。谓心曲有彼此分界也。今俗语犹如此。”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一折:“生着那义和的兄弟廝寻争,孝顺的儿子学生分。”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八章:“据 居太太 一口气数出来趁火打劫的冒险家就有十多个人:‘……可是都生分得了不得,活抢人!’”
(2).冷淡;疏远。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一折:“若取回来,不生分了他心?过几日慢慢取罢。”《红楼梦》第三二回:“要是他也説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王汶石 《风雪之夜·春节前后》:“我婆媳无衣无食,你们谁也不周济,比过路人还来得生分。”
(3).陌生。《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若司户左右要觅针綫人,得我为之,素知阿姊心性,强似寻生分人也。” 冰心 《山中杂记》十:“还有就是小狗了。那只棕色的,在和我生分的时候,曾经吓过我。”《十月》1981年第4期:“他忽然觉得呆了这么多年的厂子,变得好生分,好像他是个新来乍到的新工人。”
生离。 汉 焦赣 《易林·家人之随》:“登虚望贫,暮食无飡,长子南戍,与我生分。”
词语解释:相分  拼音:xiāng fēn
谓使互相增进契分,情谊。《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卒”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 兖 豫 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清 黄生 《义府》卷下:“《季汉书·邴原传》:‘当以书相分。’言以书荐之,使相契分也。”
佛教语。法相宗所说的学说。与“见分”相对。谓认识和感知的对象。 清 龚自珍 《最录〈八识规矩颂〉》:“每支各摄证自证分、自证分、相分、见分等。”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缘色及空,以为相分。”
词语解释:宵分  拼音:xiāo fēn
夜半。《魏书·崔楷传》:“亮由君之勤恤,臣用劬劳,日昃忘餐,宵分废寝。” 唐 李群玉 《中秋越台看月》诗:“宵分凭槛望,应合见 蓬莱 。”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年来侍我,学製寒衣缝纫熨贴,宵分不倦。” 阿英 《明朝的笑话》十:“ 沉文卿 ,是 吴 中的老儒,一天,读书至宵分,灯荧荧欲灭。”
词语解释:区分  拼音:qū fēn
划分;区别。《晋书·挚虞传》:“又撰古文章,类聚区分为三十卷,名《流别集》。”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七:“九鼎烹煎九转砂,区分时节更无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经史子集,区分为四。九流百氏,咸类附焉。”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这和古代暴君的灭族的意见,有什么区分!”
处理,处置。《梁书·羊侃传》:“时 景 ( 侯景 )既卒至,百姓竞入,公私混乱,无復次第。 侃 乃区分防拟,皆以宗室间之。” 宋 苏轼 《奏巡铺郑永崇举觉不当乞差晓事使臣交替》:“本院依法区分。其巡铺内臣并来帘前告属,坚要放免,本院亦不敢依随。”《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断白虎精传》:“君王説与 包丞相 ,大虫意恶怎区分。”《再生缘》第十七回:“日久年深难混过,怕只怕,一时露出怎区分。”
词语解释:秋分  拼音:qiū fēn
(1).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阳历9月23日或24日。这天南北半球昼夜等长。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秋之月,阳在正西,阴在正东,谓之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2).指秋天。《旧唐书·于志宁传》:“以罪较量,明非恶逆,若欲依律,合待秋分。”
(3).农业集体单位秋季分配。《新华半月刊》1957年第1期:“党支部指示协助作秋收和秋分工作后,团支部就讨论。”
词语解释:香分  拼音:xiāng fēn
犹香钱。《红楼梦》第八一回:“柜子里无数纸人儿。底下几篇小帐,上面记着某家验过,应找银若干。得人家油钱香分也不计其数。”参见“ 香钱 ”。
词语解释:香钱  拼音:xiāng qián
(1). 宋 时三班院在乾元节为饭僧,进香盒以祝圣寿所凑聚的钱。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下:“三班院所领使臣八千餘人,涖事于外。其罢而在院者,常数百人。每岁乾元节,醵钱饭僧,进香合以祝圣寿,谓之‘香钱’。”
(2).谓布施给佛寺庙宇的香火钱。《百丈清规·两序章·知殿》:“施主香钱,不得互用。”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不免将着疏头就抄化几文香钱,添助支费。” 清 赵翼 《寓西湖十日》诗:“斋粥僧千指,香钱岁万金。” 洪深 《贫民惨剧》第四幕:“师父,我们老主顾啦,哼,嗳,回头送你两个香钱。”
词语解释:微分  拼音:wēi fēn
稍稍看清楚。 宋 司马光 《又和早春夜雪》诗:“玉巵深可敌,银烛近微分。”
(1).卑微的名分。《宋书·刘式之传》:“ 刘式之 於国家粗有微分,偷数百万钱何有,况不偷邪!”
(2).微薄的情分。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一折:“你覰他交椅上抬頦样儿,待的你不同前次,他则是微分间,将表字呼之。”
词语解释:枝分  拼音:zhī fēn
分支,分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 淮水 於县枝分,北为 游水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 汉水 ﹞北出 旬山 ,东南流,逕 平阳戍 ,下与 直水 枝分东注。”
词语解释:星分  拼音:xīng fēn
(1).谓以天上的星宿划分地上的区域。 晋 左思 《蜀都赋》:“九土星分,万国错跱。”
(2).谓星散。《魏书·崔浩传》:“大军卒至,必惊骇星分,望尘奔走。”《旧唐书·张仲武传》:“威略火烈,胡马星分。”
分星。我国古天文学称与某国或某地域相对应的星宿。《汉书·地理志下》:“及《诗·风》 陈 郑 之国,与 韩 同星分焉。” 南朝 宋 颜延之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独静闕偶坐,临堂对星分。” 唐 刘禹锡 《连州刺史厅壁记》:“此郡於天文与 荆州 同星分。”
词语解释:五分  拼音:wǔ fēn
犹言五成,一半。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六:“ 芳华楼 ,前后植梅极多……至开及五分,府坐领监司来燕。”《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 王元椿 ﹞心里想道:‘这男女!不会得弓马的……’只有五分防备,把马慢慢的放过来。”
词语解释:鼎分  拼音:dǐng fēn
犹鼎足三分。 宋 田锡 《迭嶂楼赋》:“自 春秋 、 战国 之后,洎 吴 魏 鼎分之际,干戈僭王,乘舆拟帝。” 明 徐渭 《送李子遂序》:“ 通 ( 蒯通 )欲鼎分王 韩信 。”
词语解释:事分  拼音:shì fēn
职分;名分;身分。 唐 元稹 《叙奏》:“经制度,明利害,区邪正,辨嫌惑,存之则事分著,去之则是非泯。” 宋 王禹偁 《官舍书怀呈罗思纯》:“同年事分几般同,墨綬逶迤一郡中。” 宋 洪迈 《容斋四笔·轻浮称谓》:“至於当他人父兄尊长之前,语及其子孙甥壻,亦云‘某丈’。或妄称宰相执政贵人之字。皆大不识事分者,习惯以然,元非简傲也。”
词语解释:派分  拼音:pài fēn
区分;分别。 宋 王禹偁 《谢赐圣惠方表》:“思欲囊括古今,派分类例,参验百疾,稽合羣方。” 严复 《救亡决论》:“ 魏 碑 晋 帖,南北派分。”
词语解释:横分  拼音:héng fēn
谓身首分离,斩首。《汉书·梅福传》:“越职触罪,危言世患,虽伏质横分,臣之愿也。” 颜师古 注:“伏质,斩刑也。横分,谓身首分离也。”《周书·宇文护传论》:“终於身首横分,妻孥为戮。” 明 许三阶 《节侠记·诛佞》:“附从邪逆,已犯不赦之条;残害忠良,允伏横分之典。”
词语解释:性分  拼音:xìng fēn
(1).犹天性,本性。《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新唐书·李尚隐传》:“及还,人或袖金以赠, 尚隐 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 宋 王安石 《寄阙下诸父兄弟示平甫兄弟》诗:“久闻 阳羡 溪山好,颇与 渊明 性分宜。” 严复 《辟韩》:“夫如是之民,则将莫不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矣,尚何有于强梗欺夺,尚何有于相为患害?”
(2).性命。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打得它大痛无声,夺去查果金珠。那 张叶 性分如何?慈鸦共喜鹊同枝,吉凶事全然未保。”
(3).犹情分。《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也因公子风流过甚,他两个期望过深,才用了个‘遣将不如激将’的法子……这正是他夫妻痛痒相关的性分。”
词语解释:瓜分  拼音:guā fēn
如同切瓜一样地分割或分配。常指分割国土。《战国策·赵策三》:“天下将因 秦 之怒,乘 赵 之敝而瓜分之。” 唐 柳宗元 《封建论》:“ 周 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乃堆金案上,瓜分为五,自取其二。” 鲁迅 《二心集·“友邦惊诧”论》:“‘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词语解释:毫分  拼音:háo fēn
比喻极细微。毫、分为度量单位。 汉 班固 《答宾戏》:“ 牙旷 清耳於管弦, 离娄 眇目於毫分。”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夫酒醴之近味,生病之毒物,无毫分之细益,有丘山之巨损。” 宋 曾巩 《齐州谢到任表》:“恐殫精思,无补毫分。”
词语解释:行分  拼音:xíng fēn
分书而稍带行书体势的书体。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行草》:“吾以 山谷 为行篆, 鲁公 为行隶, 北海 为行分也。”
词语解释:支分  拼音:zhī fēn
(1).分割,分解。《战国策·秦策三》:“ 秦 乌能 齐 县衡 韩 魏 ,支分 方城 膏腴之地以薄 郑 ?” 高诱 注:“支,言细散取之。” 唐 白居易 《花前感怀兼呈崔相公刘郎中》诗:“四时轮转春常少,百刻支分夜苦长。”
(2).古代碎裂犯人肢体的一种酷刑。《后汉书·苏竟传》:“ 王氏 虽乘閒偷簒,而终婴大戮,支分体解,宗氏屠灭。”《魏书·术艺传·刘灵助》:“战败被擒,斩於 定州 ,传首 洛阳 ,支分其体。”《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今闻已有密敕下本军,至则支分灭族矣!” 胡三省 注:“支分,谓被支解而支体异处也,即冎刑。”
(3).处置;安排。 唐 白居易 《自咏老身示诸家属》:“支分闲事了,把背向阳眠。”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剪发卖发》:“飢荒先自窘,那堪连丧双亲,身独自,怎支分?”《天雨花》第二四回:“ 荣 妻答应厨下去,支分晚膳到来临。”
(4).支使;分派。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一折:“等不得水温,一声要面盆;恰递与面盆,一声要手巾;却执与手巾,一声解纽门。使的人无淹润,百般支分!”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录摄》:“支分各色人,远远去迎接。”
(5).支付;付给财物。 唐 陆贽 《赐吐蕃将书》:“赞普若须繒帛,朕随要支分,多少之间,岂拘定限。” 宋 周密 《武林旧事·酒楼》:“又有小鬟,不呼自至,歌吟强聒,以求支分。”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泊淮》:“兼且小生看书之眼,并不认得等子星儿;一路上赚骗无多,逐日里支分有尽。”
(6).分辩。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二折:“父亲呵,你既然恁般发狠,怎教我不要半语支分?”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二折:“若是初检时不曾审问,怕只怕再检日怎支分?”
(7).犹分支。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 南山 在 陕西 西安府 之南…… 镇安 、 洵阳 、 汉阴 、 石泉 、 洋县 各山,皆其支分别派。”
词语解释:万分  拼音:wàn fēn
(1).万分之一。谓极少。 汉 黄琼 《移疾疏》:“敢以垂絶之日,陈不讳之言,庶有万分,无恨三泉。”《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扑讨凶逆,以寧社稷,以报万分。” 宋 岳飞 《奏辞男云雷除阁职札子》:“比者,入覲天光,荐叨异数,顾虽捐躯致命,莫报万分。”
(2).犹绝对,无论如何。《水浒传》第九七回:“ 宋江 到帅府升坐, 鲁智深 等八人前来参拜道:‘ 哥哥 ,万分不得相见了!今赖兄长威力,復得聚首;恍如梦中。’”
(3).副词。非常,极其。 明 张居正 《四辞恩命疏》:“自揣分义;万分不能自安。”《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这桩事,儿子出於万分不得已。” 巴金 《随想录》五:“想到他们不能把个人的智慧和才华献给社会主义祖国,我万分惋惜。”
词语解释:钗分  拼音:chāi fēn
比喻夫妻或恋人分离。 宋 吴潜 《蝶恋花·吴中赵园》词:“镜断釵分何处续,伤心芳草庭前緑。”参见“ 分釵断带 ”。
词语解释:分钗断带  拼音:fēn chāi duàn dài
喻夫妻离异。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 夏侯氏 父母曰:‘妇人见去,当分釵断带。’”《艺文类聚》卷三二引 南朝 梁 陆罩 《闺怨》诗:“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釵时。”亦作“ 分釵劈凤 ”。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刘王氏》:“﹝县令﹞乃赋一诗刻诸墓上云:‘分釵劈凤已联年,就义何妨晚概愆。’”亦省作“ 分釵 ”。 元 龙辅 《龙辅女红馀志·莲枝带》:“ 荀奉倩 将别其妻, 曹洪 女割莲枝带以相赠,后人‘分釵’即此意。”
词语解释:正分  拼音:zhèng fēn
正半,恰好一半。 宋 林逋 《鸣皋》诗:“皋禽名秖有前闻,孤引圆吭夜正分。”
确定的标准。 北齐 刘昼 《新论·殊好》:“执其所好而与众相反,则倒白为黑,变苦成甘,移角成羽,偑蕕蒜当薰,美丑无定形,爱憎无正分也。”
词语解释:得分  拼音:dé fēn
(1).游戏、比赛或考试时得到分数。《体育报》1984.5.14:“全队平均身高已名列世界前茅,这大大提高了篮下得分和争抢篮板球的能力。”
(2).指游戏、比赛或考试所得的分数。如:上海队在这场比赛中打得不够理想,得分自始至终未超过对方。
词语解释:出分  拼音:chū fēn
富有人家分一些财产给儿子,使其自立门户。《资治通鉴·汉文帝六年》:“ 秦 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清 方苞 《仁和汤氏义田记》:“自 秦 人子壮出分,后世沿以为俗;期之兄弟,能不异居与财者,鲜矣。”
词语解释:应分  拼音:yīng fēn
应当分享。 宋 翁卷 《送薛子舒赴华亭船官》诗:“君到 云间 日,应分二 陆 名。”
分内所应当。 郭沫若 《断断集·旋乾转坤论》:“女子的性能是受到了束缚,没有得到应分的发展。” 张天翼 《春风》:“ 邱老师 指指点点地教他认字,谈着里面的故事……他认为这是他应分做的事,并且也很有趣味。”
词语解释:气分  拼音:qì fēn
(1).旧谓人和物所受元气的分限。《孔子家语·执辔》:“ 子夏 问於 孔子 曰:‘ 商 闻《易》之生人及万物鸟兽昆虫,各有奇耦,气分不同。’” 三国 魏 嵇康 《明胆论》:“寻所受之终始,推气分之所由。”
(2).引申为气息;气质。 宋 苏轼 《法云寺礼拜石记》:“闻我佛修道时,芻泥巢顶,霑佛气分,后皆受报。” 茅盾 《虹》一:“如果从后影看起来,她是温柔的化身;但是眉目间挟着英爽的气分,而常常紧闭的一张小口也显示了她的坚毅的品性。”
(3).身分,体面。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小梅香伏侍得勤,老夫人拘繫得紧,只怕俺女孩儿折了气分。”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三折:“我和你两情调两意肯。这谐合有气分。”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一折:“这衣服和银子,也则是一时间周急,添你气分。”
同“ 气氛 ”。 叶圣陶 《双影》:“这种幽郁气分也可以清楚地辨出。”参见“ 气氛 ”。
词语解释:气氛  拼音:qì fēn
(1).指显示吉凶的云气。 汉 刘向 《说苑·辨物》:“登 灵臺 以望气氛。”
(2).指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 曹禺 《雷雨》第一幕:“郁热逼人。屋中很气闷,外面没有阳光,天空灰暗,是将要落暴雨的气氛。” 巴金 《军长的心》:“我接触到一种平静、欢乐的气氛。”
词语解释:大分  拼音:dà fēn
(1).大体,大致。《荀子·荣辱》:“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於人,是荣辱之大分也。” 杨倞 注:“其中虽未必皆然,然其大分如此矣。”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北方流势,本臃肿也,削而礱之,大分不出 后汉 。”
(2).大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故略表举大分,以通古今,备温故知新之义云。”
(3).名分;本分。多用于君臣之间。《新唐书·刘澭传》:“始事 朱滔 ,常陈君臣大分,裁抑其凶。”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繫狱》:“事君的忠义先,人臣大分敢有愆。”
(4).大限;寿数。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北史·魏收传》:“死生大分,含气所同。”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夫生死者,人之大分,如来尚所未免。”
(5).情分。《文选·卢谌〈答魏子悌〉》:“倾盖虽终朝,大分迈畴昔。” 李善 注:“ 李固 《与宾卿书》:‘开廓大分,绸繆恩信。’”
(6).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英烈传》第六回:“只説前面有一个人被人打死了,那兇手逃走了。 太祖 心下思量:‘大分是母舅做出这事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这里哨子每极多,大分是我每有些家私,假装做 刘安住 来冒认的。”
词语解释:常分  拼音:cháng fēn
(1).定分。 三国 魏 王弼 《周易略例》:“故位无常分,事无常所,非可以阴阳定也。”《三国志·魏志·刘廙传》:“初以尊卑有踰,礼之常分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死者,人之常分,不可免也。”
(2).本分。 宋 李纲 《论宣抚职事札子》:“见危致命,臣之常分,亦无足道。”
词语解释:四分  拼音:sì fēn
(1).分为四份。《左传·昭公五年》:“四分公室, 季 氏择二。”
(2).向四方散开。 汉 焦赣 《易林·豫之观》:“十里望烟,散涣四分;形容灭亡,终不见君。”
(3).指四分历。《后汉书·律历志中》:“今改行《四分》,以遵於 尧 ,以顺 孔圣 奉天之文。”《清史稿·时宪志一》:“ 梅文鼎 研精天算,由《授时》以溯《三统》《四分》以来诸家之术。”
指佛教法相宗(唯识宗)的“四分”说,即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清 龚自珍 《最录八识规矩颂》:“师復念法相宗大纲在八识,大纬在四分,乃製此颂一十二章,分四大支。”
词语解释:名分  拼音:míng fēn
(1).名位与身分。《庄子·天下》:“《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南朝 梁 何逊 《答丘长史》诗:“宿夕敦远游,名分乃异路。” 宋 岳珂 《桯史·御名不联字》:“其实去联文,尊王统,所以辨名分,示等威也。”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只因这三位主母,都是不曾正过名分的,大的説是大,小的又説是大,若还只封一位,就有无限的争端。” 沉从文 《顾问官》:“至于落在冷门的家伙,即或名分上是‘高参’、‘上校’,生活可就够苦了。”
(2).犹名义。《商君书·定分》:“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 闻一多 《关于儒、道、土匪》:“在这种合作中,权利来了,他以儒的名分来承受;义务来了,他又以道的资格说,本来我是什么也不管的。”
词语解释:劝分  拼音:quàn fēn
劝导人们有无相济。《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修城郭,贬食,省用,务穡,劝分,此其务也。” 杜预 注:“劝分,有无相济。” 杨伯峻 注:“劝分者,劝其有储积者分施之也。”《国语·晋语》:“懋穡劝分,省用足财。” 韦昭 注:“劝有分无。” 元 揭傒斯 《逸士陈君墓志铭》:“凶年飢岁,发廩賑贷,不待劝分。” 清 黄宗羲 《赵州李公救菑记》:“从来救菑之法……曰发仓廪,曰劝分,如此而已。”
词语解释:记分  拼音:jì fēn
记性;记忆力。《水浒传》第一○四回:“ 李助 拍手笑道:‘小子好记分。我説是姓 王 ,曾在 东京 开封府 前相会来。’”
记录工作、比赛、游戏或考试中得到的分数。如:记分员。
词语解释:命分  拼音:mìng fēn
(1).犹命运。 唐 白居易 《白云期》诗:“年长识命分,心慵少营为。”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中人以下,逐逐利欲,使其不知命分之所止,则猖狂妄行,将无所不至矣。” 明 张宁 《方洲杂言》:“如功名可期,神赐显梦;如命分浅薄,神幸昭示!”
(2).犹天赋,禀赋。《朱子语类》卷四:“问:‘性分、命分何以别?’曰:‘性分是以理言之,命分是兼气言之。命分有多寡厚薄之不同。’”
词语解释:斗分  拼音:dòu fēn
古时的一种历算方法。《北史·儒林传上·李业兴》:“ 业兴 乃造《九宫行棊历》,以五百为章、四千四十为蔀,九百八十七为斗分,还以己未为元,始终相维,不復移转,与今历法术不同。”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歷法步岁之法,以冬至斗建所抵,至明年冬至,所得辰刻表秒,谓之斗分。”
亦作“鬭分”。 见“ 斗分子 ”。
词语解释:斗分子  拼音:dòu fèn zǐ
亦作“鬭分”。 每人出一份钱凑起来办一件事。《水浒传》第二四回:“众邻舍斗分子来与 武松 人情。”《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 王珣 ﹞其年已是三十八岁, 张氏 三十五岁,才生得这个儿子,真个喜从天降。亲邻鬭分作贺,到大大里费了好些欢喜钱。”
词语解释:意分  拼音:yì fēn
交情,情分。《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十二年》:“ 殷 推求,得 弥 从子 立 、 嶷 孙 巖 於山中,请与相见,深结意分。”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二折:“且休説放钱的□□士,更压着养剑客的 孟尝君 ,那里有俺哥哥意分。”
词语解释:白分  拼音:bái fēn
亦称“ 白半 ”。亦称“ 白月 ”。 古 印度 历法。指阴历每月的上半月。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 宋 永亨 《搜采异闻录》卷二:“日在月前,行至十五日,俱足圆满,是名白半。” 清 钱谦益 《觉浪和上挽词》之一:“莫道三生隔眉宇,琉璃白月自分明。” 钱曾 注:“禪家以初一至十五日为白月,十六至大尽为黑月。”
词语解释:日分  拼音:rì fēn
日子;日期。《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 黄巢 ﹞来到 长安 ,讨一个店舍歇泊。明日到试院前打探试日分,到试场左侧已知得日分了。”
词语解释:余分  拼音:yú fēn
(1).指地球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的实际时间与纪年时间相比所馀的零头数。《汉书·律历志下》:“后九十五岁, 商 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亡餘分,是为孟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唯虚宿未有奇数,自是日之餘分,历家取以为斗分者此也。餘宿则不然。”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至於晦朔之畸数,闰月之餘分,圣人不能齐也,而况巧历乎?”
(2).谓非正统。 宋 岳珂 《奉诏移伪齐檄》:“率华夏礼义之俗,甘事腥羶,紫色餘分,拟乱正统。”参见“ 餘分闰位 ”。
(3).馀留部分。 宋 陈师道 《中秋夜东刹赠仁公》诗:“盈盈秋月不餘分,叶露悬光可数尘。”按,此指月亮亏蚀部分。
词语解释:余分闰位  拼音:yú fēn rùn wèi
谓非正统。
词语解释:合分  拼音:hé fēn
宋 代对妃嫔的称呼。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大龙船约长三四十丈……两边列十閤子,充閤分歇泊。中设御座龙水屏风。”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宫中诞育仪例略》:“宫中凡閤分有娠,将及七月,本位医官申内东门司及本位提举官奏闻门司特奏。”
词语解释:势分  拼音:shì fēn
权势,地位。 宋 何坦 《西畴常言·应世》:“凡居人上,有势分之临,惟以恕存心,乃可以容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 封 虑势分悬殊,恐将不遂。”《醒世姻缘传》引起:“那忽然得做皇帝的快乐,不过是势分之荣,倏聚倏散的泡影,不在那君子三乐之中。”
词语解释:解分  拼音:jiě fēn
(1).剖析明白。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口论务解分而可听,不务深迂而难睹。”
(2).谓劝解而使争忿双方分开。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八:“争忿须为解分,不得坐视。”
词语解释:多分  拼音:duō fēn
(1).较多的部分。 宋 苏轼 《观妙堂记》:“是室云何而求我?况乎妙事,了无可观,既无可观,亦无可説。欲求少分可以观者,如石女儿,世终无有;欲求多分可以説者,如虚空花,究竟非实。”
(2).犹多半,大概。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三折:“我儿,我这病覰天远,入地近,多分是死的人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五钱银干什么事?况又去与媳妇商量,多分是水中捞月了。”
词语解释:再分  拼音:zài fēn
方言。只要;假使。表示条件。 老舍 《四世同堂》七八:“我要再分有点力气,我掰下你的脑袋来!”
词语解释:今分  拼音:jīn fēn
楷书的别称。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分变》:“楷书为‘今分’, 蔡希综 、 刘熙载 説也。”
词语解释:明分  拼音:míng fēn
(1).明确积分。《商君书·修权》:“故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则治。”《荀子·富国》:“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羣矣。”《尸子·发蒙》:“正名以御之,则 尧 舜 之智必尽矣;明分以示之,则 桀 紂 之暴必止矣。”
(2).明确的本分。《后汉书·列女传·庞育母》:“怨塞身死,妾之明分;结罪理狱,君之常理。何敢苟生,以枉公法!”
显然;分明。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七出:“它明分欺负下官!”
词语解释:群分  拼音:qún fēn
按类区分。《易·繫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羣分。” 孔颖达 疏:“物谓物色,羣党共在一处而与他物相分别。”《文选·班固〈西都赋〉》:“种别羣分,部曲有署。” 张铣 注:“种别羣分,言部曲各有所主。”参见“ 羣分类聚 ”。
词语解释:群分类聚  拼音:qún fēn lèi jù
语本《易·繫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羣分。”谓同类的事物聚在一起,而不同的事物则以类区分。
词语解释:量分  拼音:liàng fēn
思量自己的本分。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老翁不量分,累月笞其儿。” 唐 元稹 《有鸟》诗:“当时何不早量分,莫遣辉光深照泥。”参见“ 量己审分 ”。
词语解释:量己审分  拼音:liàng jǐ shěn fēn
估量自己,省察本分。《南齐书·刘瓛传》:“吾性拙人閒,不习仕进……量己审分,不敢期荣。”
词语解释:恩分  拼音:ēn fēn
恩情;情分。《魏书·符坚传》:“朕於卿恩分如何,而於一朝忽为此变?” 唐 李白 《行路难》诗:“ 剧辛 乐毅 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词语解释:离分  拼音:lí fēn
分离,别离。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逝者如流水,哀此遂离分。”《戏曲剧本选集·百日缘》:“比目鱼、连理枝成双成对,纵然是海枯石烂也不离分。”
词语解释:公分  拼音:gōng fēn
(1).也称“厘米”。公制长度单位。一百公分等于一公尺。
(2).也称“克”。公制重量或质量单位。一千公分等于一公斤。
词语解释:界分  拼音:jiè fēn
境界;地界。《法苑珠林》卷五:“如是界分,众生居住,若来若去,若生若灭。” 宋 岳飞 《奏措置曹成事宜状》:“ 曹成 发人马……往 全 永 州,侵犯 广西 界分。”《水浒传》第二二回:“ 宋江 兄弟两个,不则一日,来到 沧州 界分。”
词语解释:均分  拼音:jūn fēn
(1).公平分配;平均分配。《国语·周语中》:“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其餘均分公、侯、伯、子、男。” 韦昭 注:“均,平也。《周礼》:公之地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用米亦无定方,準量麴势强弱。然其米要须均分为七分:一日一酘,莫令空闕。” 孙中山 《民报周年纪念演说词》:“有主张废资本家归诸国有的,有主张均分于平民的,有主张归诸公有的,议论纷纷。”
(2).谓按等级规定分配。《史记·礼书》:“固塞不树,机变不张,然而国晏然不畏外而固者,无他故焉,明道而均分之,时使而诚爱之,则下应之如景响。”按,《荀子·议兵》均作“钧”。
(1).谓分配俸禄为若干等分。《管子·霸言》:“圣王卑礼以天下之贤而王之,均分以钓天下之众而臣之。”
(2).谓尽其职分。《墨子·非命下》:“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词语解释:不可分  拼音:bù kě fēn
见“可分与不可分”。
词语解释:六分  拼音:liù fēn
(1).谓六分之一。《周礼·考工记·匠人》:“囷窌仓城,逆墙六分。” 郑玄 注:“逆,犹却也。筑此四者,六分其高,却一分为閷。” 贾公彦 疏:“却墙六分者,六分其高,去一以为閷,假令高丈二尺,下厚四尺,则於上去二尺为閷。”
(2).谓六分长,一寸的十分之六。《汉书·律历志上》:“用竹为引,高一分,广六分,长十丈,其方法矩,高广之数,阴阳之象也。”
(3).谓十分之六。《晋书·傅玄传》:“又旧兵持官牛者,官得六分,士得四分;自持私牛者,与官中分,施行来久,众心安之。”
(4).谓分为六等份。 唐 陆龟蒙 《正月十五惜春寄袭美》诗:“六分春色一分休,满眼东波尽是愁。”
词语解释:口分  拼音:kǒu fēn
按人口分田。《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 汉 何休 注:“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
(1).每口人应分得之田。《新唐书·食货志一》:“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篤疾、废疾者,人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餘为口分。”参见“ 口分田 ”。
(2).自己分内应得的食品。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诗序:“二十五日煮赤豆作糜,暮夜闔家同饗,云能辟瘟气,虽远出未归者亦留贮口分。” 宋 杨万里 《花》诗:“蜂蝶行粮猿鹤饭,一生口分两无争。”《醒世姻缘传》第二五回:“母亲笑道:‘小家子丫头!你见与他些果子吃,嫌他夺了你的口分?’”
词语解释:口分田  拼音:kǒu fēn tián
唐 代按人口授田。每口人所受者,皆包含永业田二十亩,其余为口分田。如男丁受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新唐书·食货志一》:“凡庶人徙乡及贫无以葬者,得卖永业田。自狭乡而徙宽乡者,得并卖口分田。”《唐律疏议·户婚·卖口分田》:“诸卖口分田者,一亩笞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地还本主,财没不追。”参见“ 口分 ”。
词语解释:小分  拼音:xiǎo fēn
(1). 北宋 拣汰禁兵,其不任征战者,减充小分。小分只领半份军俸,任军中杂役;其不能胜任者,则放充百姓。 宋 司马光 《乞不拣退军置淮南札子》:“臣愚伏愿朝廷且依旧法,每岁减禁军,有不任征战者,减充小分;小分復不任执役者,放充百姓。”《宋史·兵志八》:“﹝ 熙寧 四年﹞七月,手詔:‘拣诸路小分年四十五以下胜甲者,升以为大分,五十已上愿为民者听。’”
(2).少量。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酒肆》:“大抵店肆饮酒,在人出著如何。只如食次,谓之下汤水。其钱少,止百钱五千者,谓之小分下酒。”
词语解释:笔分  拼音:bǐ fēn
写作的天资秉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四:“ 汉舒 自是作手,惜其享年不永,未尽所长。其笔分甚高。”
共269,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