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删诗 拼音:shān shī
(1).指 孔子 删《诗》之说。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 孔子 ,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 孔子 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后世以 司马迁 去古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 唐 孔颖达 于《诗谱序疏》中称:“如《史记》之言,则 孔子 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 孔子 所録不容十分去九, 马迁 言古诗三千餘篇,未可信也。”更有甚者,如 清 崔述 则以《论语》有“诗三百”之语,断言“当 孔子 之时,已止此数,非自 孔子 删之而后为三百也。”考今存《诗经》三百零五篇内容,历岁久远,布地辽广,而分体编排,井然有序,比音用韵,大致相近,谓此未经删汰整理,本来如此,殆难想象。凡有成就,归美一圣,固未可信,而必谓 孔子 未曾删诗,亦逞臆之谈。
(2).泛指删选诗歌。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九○:“鄙人劝君割荣者,努力删诗壮盛时。”词语解释:删书 拼音:shān shū
孔子 删订《尚书》之说。据《尚书璿玑钤》称: 孔子 得 黄帝 玄孙 帝魁 之《书》,至 秦穆公 为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其中一百零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又据《史记·伯夷列传》 司马贞 索隐引《尚书纬》云: 孔子 得 帝魁 之《书》三千三百三十篇,删定一百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 汉 之 刘歆 、 班固 、 扬雄 , 唐 之 孔颖达 等均尊信 孔子 删《书》之说,以为《尚书》源于古代史官,经 孔子 删次成书。但此说后世多有疑议,认为《书纬》及 司马贞 所引《尚书纬》之说不足据。 宋 林之奇 《尚书集解》称“此说不然”。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书序》更引 孙宣侗 之说,谓:“不但《书序》可疑,并百篇之名,亦未可信矣。”词语解释:删修 拼音:shān xiū
删改修订。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唐子西》:“ 蜀 人 吴师孟 醇翁 《金牛驛》辨之以诗云:‘唱奇腾怪可删修,争奈常情胜谬悠。’”《宋史·刑法志一》:“ 蔡京 当国,欲快己私,请降御笔,出於法令之外,前后牴牾,宜令具録付编修敕令所,参用国初以来条法,删修成书。”词语解释:删定 拼音:shān dìng
经过修改而确定。《汉书·刑法志》:“若开后嗣,不若删定律令。律令一定,愚民知所避,姦吏无所弄矣。”《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十二月,詔有司删定大辟,减死罪。” 宋 苏轼 《与孙志康书》:“集其前后文集,异日示及,当与 志康 商议,少加删定,乃传世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记·野有死麕》:“ 王柏 乃以为淫奔之诗而黜之,乌知删定之旨哉。”词语解释:删繁 拼音:shān fán
删除繁冗之言。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中·鸠摩罗什》:“凡所出经论三百餘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繁,存其本旨。”词语解释:删削 拼音:shān xuē
犹删除。常指文字。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今若破合杂俗,次比种稷,删削不急……将来达者观之,当美於今之视 周 矣。”《宋史·刑法志一》:“自 檜 ( 秦檜 )专政,率用都堂批状、指挥行事,杂入吏部续降条册之中,修书者有所畏忌,不敢删削。”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 太白 《怀素草书歌》诚为伪作,而校者不能删削,以无左验故。” 鲁迅 《华盖集续编·再来一次》:“去年编定《热风》时,还有绅士们所谓‘存心忠厚’之意,很删削了好几篇。”词语解释:删除 拼音:shān chú
删去。 宋 王安石 《进熙宁编敕表》:“仅就篇帙,删除烦复,搜补闕遗。” 明 张居正 《进讲章疏》:“或有训解未莹者,增收数语,支蔓不切者,即行删除。”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旧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词语解释:删取 拼音:shān qǔ
谓经过删除,取其精要。《汉书·艺文志》:“ 汉 兴, 张良 、 韩信 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词语解释:删薙 拼音:shān tì
删除。 清 蒋士铨 《香祖楼·访叶》:“我和你情缘乍悲乍喜,做萍飘絮坠,再连枝蒂,把恨苗愁根删薙。” 樊增祥 《兰当词跋》:“又作《天仙子》云:‘緑树荫中红叶径?’余曰:‘叶生於树,既是緑树,其下安得有红叶?’君皆应时删薙,不以为忤。”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金文说自序》:“去春少事,輒取旧稿大加删薙,顷復简择,存文二百八十二篇,为器二百三十有八,析为七卷。”词语解释:删润 拼音:shān rùn
删改润色。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左副元帅 宗维 令其礼部侍郎 刘思 易御服”自注:“此得其实,但误以两事为一日耳。今略删润,令不牴牾。” 金 王若虚 《诸史辨惑》:“ 班固 《汉书》删润 迁 《史》,往往胜之,然亦有反不及者。” 清 章学诚 《跋湖北通志检存稿》:“或至如学童课业,大费点化删润,免过为幸,安敢望有拔出於平日之文哉!”词语解释:删正 拼音:shān zhèng
修改使正确。 宋 林逋 《诗匠》诗:“诗流有匠手,万象片心通……《唐律》如删正,斯人合立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初,帝以字学伪舛,欲删正之。”词语解释:删拾 拼音:shān shí
删削捡取。《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吕不韦 者, 秦 庄襄王 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集六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 宋 王安石 《得子固书因寄》诗:“旧学待鐫磨,新文得删拾。”词语解释:删次 拼音:shān cì
删削而排定次序。 南朝 梁武帝 《撰孔子正言竟述怀诗》:“删次起实沉,杀青在建酉。” 明 陆深 《春雨随笔·歙石》:“ 歙 石製砚,识者以为在 端溪 之上,予读 江宾暘 《送侄售砚序》,因删次其语为《歙砚志》。”词语解释:删去 拼音:shān qù
删掉;除去。例如:删去第三段。词语解释:删掠 拼音:shān lüè
削除。 南唐 成彦雄 《杨柳枝》词之六:“緑杨移傍小亭栽,便拥浓烟拨不开。谁把金刀为删掠,放教明月入窗来。”词语解释:删述 拼音:shān shù
相传 孔子 序《书》删《诗》,又自称“述而不作”见《论语·述而》。后以“删述”谓著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 唐 李白 《古风》之一:“我志在删述,重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 建安 以后,更綺丽不足为法,迨 有唐 文运肇兴,而己适当其时,将以删述,继获麟之后。”词语解释:删定郎 拼音:shān dìng láng
我国 晋 代以来修改审定律令的官名。《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九年》:“七年,尚书删定郎 王植 集定二註,表奏之。”《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九年》:“置删定郎,治律令。” 胡三省 注:“删定郎,自 晋 宋 以来多置之。”词语解释:删采 拼音:shān cǎi
犹删取。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文书》:“《通鑑》删采 忠宣 ,能使首尾完具,利害毕陈。”词语解释:删订 拼音:shān dìng
删改修订。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诗》:“ 放翁 六十三岁在 严州 刻诗,已将旧稿痛加删汰。六十六岁家居,又删订诗稿。”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经 孔子 删订六经,聚徒讲学,不仅造成了整套的思想体系,而且培养了大批儒学传播者。”词语解释:删革 拼音:shān gé
删改;革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製同他文,理宜删革。”《陈书·宣帝纪》:“思从卑菲,约己济民,虽府帑未充,君孰与足,便可删革,去其甚泰。”词语解释:删裁 拼音:shān cái
删除。《后汉书·张曹郑传论》:“ 郑玄 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芜,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词语解释:删要 拼音:shān yào
加以删削,留取精要。 清 包世臣 《中衢一勺·附录目录叙》:“示及政书五篇,唯《説漕》为最善,条例十五事,二万餘言……因手抄而藏之,欲删要为书以补吾闕。”词语解释:删节本 拼音:shān jié běn
删除次要部分,留取主要内容的书的简本。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经书删节本》:“ 宋 周密 《癸辛杂识》云:‘ 贾师宪 有《三礼节》、《左传节》、《诸史要略》。又欲节《十三经注疏》,未及入梓。’然则经史删节本, 宋 时已有之矣。”词语解释:删节号 拼音:shān jié hào
标点符号的一种,今称省略号,用以表示省略或删去。亦可表示断断续续话语中的停顿。其符号为“……”。词语解释:删割 拼音:shān gē
删去。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握麦芒刁字》:“ 牛僧孺 进士时,常握麦芒刁字,有繆误,随手删割点定。”词语解释:删刈 拼音:shān yì
削除;铲除。 鲁迅 《野草·题辞》:“野草……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词语解释:删减 拼音:shān jiǎn
删略削减。《宋书·何承天传》:“先是,《礼论》有八百卷, 承天 删减并合,以类相从,凡为三百卷。”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习是编》:“ 崑友 《习是编》,亦有繁碎处,窃欲为之酌量删减,故久未为作序。”词语解释:删举 拼音:shān jǔ
择取。 清 魏源 《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神道碑铭》:“曾预托以身后乐石之文,用敢删举其大者,揭诸丽牲以餉来世。”词语解释:删定官 拼音:shān dìng guān
古代官名。负责修改审定律令。《旧唐书·刑法志》:“ 则天 ( 武则天 )又敕内史 裴居道 ……与删定官 袁智弘 等十餘人,删改格式,加计帐及勾帐式,通旧式成二十卷。”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骆将仕家》:“ 淳熙 癸卯, 张晋英 涛 自西外宗教授入为敕令删定官,絜家到都城。”参见“ 删定郎 ”。
词语解释:删定郎 拼音:shān dìng láng
我国 晋 代以来修改审定律令的官名。《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九年》:“七年,尚书删定郎 王植 集定二註,表奏之。”《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九年》:“置删定郎,治律令。” 胡三省 注:“删定郎,自 晋 宋 以来多置之。”词语解释:删叙 拼音:shān xù
谓删改繁冗而使叙述精要。《后汉书·应劭传》:“其见《汉书》二十五,《汉纪》四,皆删叙润色,以全本体。”词语解释:删存 拼音:shān cún
经过删除保留下来。 茅盾 《无题》二:“关于女主角的描写……这三千多字还是删存的精华。” 茅盾 《无题》二:“这删存的经过,如果他肯记述出来,当然就是一篇《创作方法》。”词语解释:删定曹 拼音:shān dìng cáo
古代官署名,负责修改及审定律令。《南史·儒林传·沉洙》:“左丞 完元饶 议曰:‘ 沉 议非顿异 范 。正是欲使四时均其刻数。请写还删定曹详改前制。’ 宣帝 依事施行。”参见“ 删定郎 ”。
词语解释:删定郎 拼音:shān dìng láng
我国 晋 代以来修改审定律令的官名。《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九年》:“七年,尚书删定郎 王植 集定二註,表奏之。”《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九年》:“置删定郎,治律令。” 胡三省 注:“删定郎,自 晋 宋 以来多置之。”词语解释:删夷 拼音:shān yí
(1).削除;剪除。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
(2).犹删除。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列入目录的经典,算是经过审定,取得合法地位。目录删夷,即被视为伪经私本,不得入藏。”词语解释:删撰 拼音:shān zhuàn
删改撰述。《梁史·徐勉传》:“ 勉 善属文,勤著述,虽当机务,下笔不休。尝以《起居注》烦杂,乃加删撰为《流别起居注》六百卷。”《旧唐书·刑法志》:“奏令所司删撰《格后长行敕》六卷,颁于天下。”词语解释:删本 拼音:shān běn
书籍经过删节的版本。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 汉 杨终 ,字 小山 ,为校书郎,受詔删《太史公书》为十餘万言。然则《史记》曾经删定,非本书矣。更不知删去何等,或删本与原本并行,后世独行原本耳。”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六:“《文选》而下,惟 姚鉉 《唐文粹》卓然可观……余尝取而删之,与《英灵》、《间气》诸集删本,都为十种,竝行於世。”词语解释:删易 拼音:shān yì
删除更改。 清 恽敬 《答邓鹿耕书》:“涂改数字,删易数语,较呈 西原太守 本略似整齐。”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点化故事一》:“考订文字,援引故籍,必全书之一字不可删易。删易之,即非此书矣。”词语解释:删改 拼音:shān gǎi
删除改动。《晋书·荀顗传》:“ 顗 上请 羊祜 、 任愷 、 庾峻 、 应贞 、 孔顥 共删改旧文,撰定 晋 礼。”《朱子语类》卷三九:“如乡饮酒礼,向来所行,真成彊人行之,何益?所以难久。不若只就今时宴饮之礼中删改行之。”《宋史·刑法志一》:“ 乾道 新书,尚多牴牾。詔户部尚书 蔡洸 详定之,凡删改九百餘条,号《淳熙敕令格式》。”《红楼梦》第三七回:“ 湘云 一心兴头,等不得推敲删改。” 萧乾 《鱼饵·论坛·阵地》:“对于作品,我轻易不去删改。”词语解释:删抹 拼音:shān mǒ
谓删除,勾掉。 元 张可久 《红绣鞋·西湖雨》曲:“删抹了 东坡 诗句,糊涂了 西子 粧梳。”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疑犯》:“其间大蠹闻风夤缘贿纵,删抹姓名,名曰卖访。”词语解释:删弃 拼音:shān qì
删除;删去。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五代史五·司天考一》:“ 羲叟 既尽见之,而此考仍闕而不言,殆 欧 公厌其繁重而删弃之耳。” 郭沫若 《论诗三札》:“ 孔子 对 南子 是要见的,‘淫奔之诗’他是不删弃的,我恐怕他还是爱读的。” 阿英 《从〈拷红〉谈起》:“今本《红娘》却将前一段的中心内容删弃了。”词语解释:删着 拼音:shān zhe
修改撰述。《后汉书·伏湛传》:“﹝ 伏无忌 ﹞又自采集古今,删著事要,号曰《伏侯注》。”词语解释:删简 拼音:shān jiǎn
剔除。《宋书·晋平剌王休祐传》:“以短钱一百赋民,田登,就求白米一斛,米粒皆令彻白,若有破折者,悉删简不受。”词语解释:删洗 拼音:shān xǐ
删除冗繁使之洗练。 宋 孔平仲 《使纸甚费》诗:“往往已缄封,时时又删洗。”词语解释:删省 拼音:shān shěng
删除省略。《后汉书·桓郁传》:“ 荣 ( 桓荣 )受 朱普 学章句四十万言,浮辞繁长,多过其实。及 荣 入授 显宗 ,减为二十三万言。 郁 ( 桓郁 )復删省定成十二万言。”词语解释:删窜 拼音:shān cuàn
删削更改。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公诗一卷,歌曲六卷,早已板行。暮年復加删窜,定为五卷。”词语解释:删略 拼音:shān lüè
(1).删减省略。 汉 荀悦 《〈汉纪〉序》:“凡所行之事,出入省要,删略其文,凡为三十卷,数十餘万言,作为帝纪。”
(2).择取。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 璠 不揆,窃尝好事,愿删略群才,赞圣朝之美。”词语解释:删约 拼音:shān yuē
删削使精简。《晋书·刑法志》:“﹝ 魏文帝 ﹞命司空 陈羣 、散骑常侍 刘邵 、给事黄门侍郎 韩逊 、议郎 庾嶷 、中郎 黄休 、 荀詵 等删约旧科,傍采 汉 律,定为 魏 法。”词语解释:删掉 拼音:shān diào
删除,去掉。例如:这本书的某些章节被删掉了。词语解释:删缉 拼音:shān jī
修订编辑。《旧唐书·刑法志》:“至 仪凤 中,官号復旧,又敕左僕射 刘仁轨 、右僕射 戴至德 ……删缉格式。”《旧唐书·刑法志》:“ 酸枣 尉直刑部 俞元杞 等,共加删缉旧格式律令及敕,总七千二十六条。”词语解释:删繁就简 拼音:shān fán jiù jiǎn
删除繁杂使之简要。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如 孔子 退修六籍,删繁就简,开示来学,亦大段不费甚考索。”《镜花缘》第八九回:“都像这样,却也不难,大约删繁就简,只消八百韵也就够了。--就只可惜韵书无此宽韵。” 清 林则徐 《定期放告颁发状式告示》:“如此删繁就简,即有狡猾讼师,亦无所施其伎俩。”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 欧阳修 在《旧五代史》的基础上,删繁就简,着重记载人物事迹,史实连贯,人物性格突出完整。”词语解释:删华就素 拼音:shān huá jiù sù
放弃荣华富贵而过简朴生活。 明 冯梦龙 《智囊补·闺智·陈子仲妻》:“ 孟光 ( 梁鸿 妻) 桓少君 ( 鲍宜 妻)得同心为匹,皆能删华就素,遂夫之高。”词语解释:删节 拼音:shān jié
指删去可有可无的文字或比较次要的部分。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全唐文纪事》:“各书叙事过长者,止就原文酌为删节,不敢意为增改。”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赐观侍卫杀虎》、《楼敬思平蛮歌》等作,虽气力沛然有餘,究须删节。” 孙犁 《秀露集·关于编辑和投稿》:“偶有删节,要使上下文通顺。”词语解释:删补 拼音:shān bǔ
修改补充。《旧唐书·刑法志》:“删补旧式,为二十卷,颁於天下。”《宋史·毕仲衍传》:“﹝ 毕仲衍 ﹞以祕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为官制局检讨官,制文字千万计,区别分类,损益删补,皆曲尽其当。”《红楼梦》第四二回:“叫他照着这图样删补着立了稿子,添了人物,就是了。”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王逸老》:“国朝 郑方坤 ,删补《五代诗话》。”词语解释:删剪 拼音:shān jiǎn
亦作“删剪”。 犹删除。《后汉书·宋均传》:“ 均 尝删翦疑事,帝以为有姦,大怒,收郎缚格之。” 巴金 《谈谈〈望乡〉》:“要说他们只能看删剪后的《望乡》……这是极可悲的民族虚无主义。”词语解释:删落 拼音:shān luò
删去,刊落。《三国志·魏志·吴质传》“ 吴质 以文才为 文帝 所善”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臣 松之 以本传虽略载太子此书,美辞多被删落,今故悉取《魏略》所述以备其文。”《新唐书·吕才传》:“帝病阴阳家所传书多谬伪浅恶,世益拘畏,命 才 与宿学老师删落烦讹,掇可用者为五十三篇,合旧书四十七,凡百篇,詔颁天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予见 建阳 书坊中所刻诸书,节缩纸板,求其易售,诸书多被刊落,此书亦 建阳 书坊翻刻时删落者。”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小说目录两件》:“窃念録中之刊印时代及作者名字,此土新本,概已删落,则此虽止简目,当亦为留心小説史者所乐闻也。”词语解释:删汰 拼音:shān tài
删除淘汰。 清 江藩 《国朝经师经义目录·诗》:“ 顾震沧 之《毛诗类释》,多凿空之言,非专门之学,亦在删汰之例。”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三章:“语言文字出于人为耳,无体不可,但取易简,便於交通者足矣……故以删汰其繁而劣者,同定於一为要义。” 鲁迅 《古籍序跋集·〈云谷杂记〉序》:“其与《大典》本重出者,亦不删汰,以略见原书次第云。”词语解释:删治 拼音:shān zhì
修整治理。例如:而灌木丛林,蒙茸山麓,未经删治如今者,则无疑也。——[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词语解释:删著
修改撰述词语解释:删夷,删刈
削除;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