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共8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汤剂赋形剂冲剂酏剂催吐剂浸剂强壮剂定香剂
药剂膏剂兴奋剂酌剂催化剂泄剂止血剂约剂
砭剂腐蚀剂丸剂酊剂下剂毒剂峻剂糊剂
丹剂脱皮儿裹剂胶囊剂麻醉剂黏合剂滴剂洗涤剂秘剂
分剂试剂内吸剂乳剂龙香剂焊剂洗洁剂券剂
调剂参剂软剂两剂醑剂煎剂洗剂制剂
限剂量剂蜜剂驱虫剂针剂溶剂散剂吸收剂
质剂锭剂十剂干燥剂酚酞指示剂滑剂方剂含漱剂
腊剂镇静剂医剂杀虫剂栓剂斟剂粘合剂表面活性剂
火剂防腐剂通剂杀菌剂涩剂强心剂粉剂裁剂

词语解释:汤剂  拼音:tāng jì
中药的一种制剂。把药材加水煎成汁服用。 唐 皮日休 《祝疟疠文》:“病于人者,上则汤剂,次则矿艾,愈矣。”《新唐书·吴凑传》:“詔侍医敦进汤剂,不获已,一饮之。” 宋 邵雍 《安乐窝中吟》之十:“安乐窝中设不安,略行汤剂自能痊。”
词语解释:药剂  拼音:yào jì
亦作“ 药齐 ”。 根据药典或处方配制成的药。《史记·孝武本纪》:“而遣方士入海求 蓬莱 安期生 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 晋 左思 《魏都赋》:“膳夫有官,药剂有司,肴醳顺时,腠理则治。”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上深悯之,且将亲幸其洞,擕药剂果饵慰抚士卒。”
词语解释:砭剂  拼音:biān jì
砭药。引申为救世的良方。《新唐书·儒学传序》:“武为救世砭剂,文其膏粱歟?”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明皇 以侈致乱,故 少陵 以俭为救时之砭剂。”
词语解释:丹剂  拼音:dān jì
丹药。《新唐书·张昌宗传》:“ 昌宗 主炼丹剂。” 宋 陆游 《有所怀》诗:“芝房又失耘锄候,丹剂常思沐浴时。”
词语解释:分剂  拼音:fēn jì
(1).调节,调剂。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阳货二》:“盖性即理也,即此气质之理。主持此气,以有其健顺;分剂其气,以品节斯而利其流行。”
(2).犹分际。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下》:“从来节义、勋业、文章,皆得於天而足於己,然其间亦岂能无分剂?”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事物周旋,必有称谓:何者为形,何者为质,何者为义,何者为利。鉴其状态,权其分剂,而名立焉。”
分量。《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復称量。” 章炳麟 《菌说》:“盖曰有养气,无淡气,则人将喝懣以死,而今分剂适合。”
词语解释:调剂  拼音:tiáo jì
(1).调治。《明史·许相卿传》:“今日病虽稍苏,而元气已竭,调剂无方,将至不起。”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闵预》:“ 景初 大骇,急止之曰:‘师姑少耐,我能调剂之,不久可用。’”《清史稿·食货志三》:“虽经督抚大吏悉心调剂,无如积弊已深,迄未能收实效也。”
(2).调解。《明史·忠义传四·阮之钿》:“总理 熊文灿 许之,处其众数万於四郊,居民汹汹欲窜。 之鈿 至,尽心调剂,民稍安。” 清 顾炎武 《常熟陈君墓志铭》:“然里中凡有繇役争讼之事,君未尝不为之调剂,或片言立解。”
(3).调节;调整。 清 王韬 《平贼议》:“今以三途并进,科第也,军功也,捐纳也。仕途愈杂,吏治愈难。督抚上司者,务求调剂,于是视官廨如传舍。”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八:“我们读田园诗觉得有兴趣,只是一种头脑上的调剂,这情形和都市的有钱人故意花了钱到乡间去旅行一次一样。” 赵树理 《邪不压正》:“西房里是农会委员会开会计划调剂房子,东房里是支部开会研究党员与群众几个不一致的意见。”
(4).药物制剂的配制。 清 戴名世 《忧庵记》:“以 唐 、 虞 、 三代 之帝王为之医,以 皋 、 夔 、 稷 、 契 、 伊尹 、 周公 为之调剂,以井田学校封建为之药饵,以 仲尼 、 孟軻 为之针砭,如是而子之疾其瘳矣乎!”
(5).调济;照顾。《明史·徐溥传》:“屡遇大狱及逮繫言官,委曲调剂。 孝宗 仁厚,多纳 溥 等所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我这大关的差事,明明是藩臺有了交情,他有心调剂我的。”
词语解释:限剂  拼音:xiàn jì
犹限量。 唐 白居易 《自咏》之四:“亦须随丰约,可得无限剂。” 唐 王叡 《将略论》:“夫兵之成败,在将帅之器能,各有限剂,须定等差。” 宋 司马光 《论钱穀宜归一札子》:“故利权不一,虽使天下财如江海,亦恐有时而竭,况民力及山泽所出有限剂乎!”
词语解释:质剂  拼音:zhì jì
古代贸易券契质和剂的并称。长券叫质,用以购买马牛之属;短券叫剂,用以购买兵器珍异之物。后世的合同本此。《周礼·天官·小宰》:“七曰听卖买以质剂。” 郑玄 注:“质剂,两书一札,同而别之,长曰质,短曰剂。傅别、质剂,皆今之券书也。” 晋 左思 《魏都赋》:“质剂平而交易,刀布贸而无筭。” 宋 岳珂 《桯史·泉江三地名》:“考之业主之质剂,则地名皆信然。”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银行质剂之制度兴起,且徧及于诸地也。”一说,为评定物价的文书。参阅《周礼·地官·质人》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
词语解释:腊剂  拼音:là jì
腊月所制的药剂。 宋 陆游 《过林黄中食柑子有感学宛陵先生体》诗:“药分腊剂香,茶泛春芽白。”
词语解释:火剂  拼音:huǒ jì
煮熟的食物。《宋书·恩幸传·阮佃夫》:“一时珍羞,莫不毕备,凡诸火剂,并皆始熟。”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饮食器用》:“火剂,言煎熟滋味也。”
词语解释:赋形剂  拼音:fù xíng jì
加在药物中,使药物具有一定形状或一定浓度的物质,如蜂蜜、淀粉。
词语解释:膏剂  拼音:gāo jì
中医指经过浸渍、熬煎,浓缩成膏状的药物。
词语解释:腐蚀剂  拼音:fǔ shí jì
本为有腐蚀作用的化学物质。亦借指在坏的思想、行动、环境等影响中蜕化变质的因素。 毛泽东 《反对自由主义》:“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
词语解释:脱皮儿裹剂  拼音:tuō pí er guǒ jì
喻废物。某些丸药必须裹以蜡皮,脱落即无用处,故以为喻。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二折:“你是那无字儿的空瓶,你是个脱皮儿裹剂。”
词语解释:试剂  拼音:shì jì
做化学实验用的化学物质。也叫试药。
词语解释:参剂  拼音:cān jì
配合协调。 明 张煌言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大凡参剂王气者,莫过乎执方。此君子有絜矩之察也。”
词语解释:量剂  拼音:liàng jì
衡量调节。 清 姚鼐 《复汪进士辉祖书》:“瞻於目,诵於口,而书於手,较其离合而量剂其轻重多寡。”
词语解释:锭剂  拼音:dìng jì
中、西药制剂的一种。将药物粉末用糊黏合,制成各种形状的硬块,以供吞服、口含或加醋研磨成汁敷用。
词语解释:镇静剂  拼音:zhèn jìng jì
对大脑皮层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溴化钠、溴化钾、鲁米那等。
词语解释:防腐剂  拼音:fáng fǔ jì
加在化学产品、天然产品、纺织品或食品中以保护它们在贮存或以非化学方法使用的情况下免于腐烂、变色或腐败的物质
用以浸渍或覆盖木料来防止昆虫或其他生物体的侵袭的物质
词语解释:冲剂  拼音:chōng jì
开水冲化即可服用的中药剂型,由中草药煎熬浓缩成颗粒状制得。例如:感冒清热冲剂。
词语解释:兴奋剂  拼音:xīng fèn jì
(1).泛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
(2).比喻能使人精神振作奋发的某些措施。 蔡元培 《在北京大学话别会之演说词》:“那一次大运动,大家虽然承认他的效果,但这种骤用兴奋剂的时代已过去了。”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四:“这对于儿童的好胜心真是一服绝好的兴奋剂。”
词语解释:丸剂  拼音:wán jì
药物制剂的一种,把药物粉末加入赋形剂(如水、蜜、糊、液状葡萄糖等),混合调制成圆粒形的成药。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天晓诸人出市》:“有浮铺早卖汤药二陈汤,乃调气降气并丸剂安养元气者。”
词语解释:胶囊剂  拼音:jiāo náng jì
把药物装在用明胶制成的胶壳内的制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刺激性,便于内服。
词语解释:内吸剂  拼音:nèi xī jì
某些药剂喷洒在植物上,能被植物吸收并输送到各部分,对植物无害,害虫吸食作物汁液时便中毒死亡。这种农药叫内吸剂,如一○五九、乐果等。也叫内吸杀虫剂。
词语解释:软剂  拼音:ruǎn jì
宋 代名墨。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软剂出光墨》:“ 九华 朱覲 ,亦善用胶作软剂出光墨。”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潘谷墨仙揣囊知墨》:“ 潘生 一日过余,取所藏墨示之, 谷 隔锦囊揣之曰:‘此 李承宴 软剂,今不易得。’”
词语解释:蜜剂  拼音:mì jì
含蜜的药物制剂
蜜制的药剂
词语解释:十剂  拼音:shí jì
即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类中医药物和方剂的总称。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十剂》
词语解释:医剂  拼音:yī jì
药剂。《新唐书·李逢吉传》:“父 颜 ,有痼疾, 逢吉 自料医剂,遂通方书。”
词语解释:通剂  拼音:tōng jì
中医指疏通郁滞的药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十剂》:“经曰味薄者通,故淡味之药谓之通剂。”
词语解释:酏剂  拼音:yǐ jì
[拉elixir]含有糖和挥发油或另含有主要药物的酒精溶液的制剂。简称酏。
词语解释:酌剂  拼音:zhuó jì
犹言酌盈剂虚。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词之为道,智者之事。酌剂乎阴阳,陶写乎性情。”参见“ 酌盈剂虚 ”。
词语解释:酌盈剂虚  拼音:zhuó yíng jì xū
谓以有馀调剂不足。 明 张居正 《请裁定宗藩事例疏》:“上不亏展亲睦族之仁,下不失酌盈剂虚之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民清军交战情况》:“阁部统筹财政,当已酌盈剂虚,预筹抵补。” 郑观应 《盛世危言·垦荒》:“古圣王处此,其裒多益寡、酌盈剂虚者,必有其道矣。”亦作“ 酌盈注虚 ”。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经费下》:“盖量入为出,酌盈注虚,举望紧置邮,罔不皆然。”
词语解释:酊剂  拼音:dīng jì
把生药浸在酒精里或把化学药物溶解在酒精里而成的溶液。如土槿皮酊、碘酊等。简称酊。
词语解释:麻醉剂  拼音:má zuì jì
能引起麻醉现象的药物。也叫麻药或蒙药。现代医学用于全身麻醉的有乙醚、氯仿等;用于局部麻醉的有可卡因、普鲁卡因等。吗啡、鸦片等,亦可用作麻醉剂。 中国 古代很早就在医疗中运用麻醉剂,如 三国 时 华佗 即曾用麻沸散以施行手术。亦喻指起麻痹人身心作用的不好的作品与思想。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二章:“问题是,一个负有文化使命的剧作者,是不是应当供给这一类的麻醉剂,使得人们对于人生丑恶的感觉暂为麻木,对于自己的愁烦姑且忘记呢!”
词语解释:乳剂  拼音:rǔ jì
经过乳化的溶液。通常是水和油的混合液。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水分散在油中,另一种是油分散在水中。后一种使用时可用水稀释,常用于六六六、滴滴涕等杀虫药剂。
词语解释:两剂  拼音:liǎng jì
诉讼双方所立的契券。《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 郑玄 注:“剂,今券书也。使狱者各齎券书。” 贾公彦 疏:“则剂谓券书者,谓狱讼之要辞。”
词语解释:驱虫剂  拼音:qū chóng jì
指驱除肠内蛔虫、绦虫、蛲虫等寄生虫的药物。如驱除蛔虫的山道年、使君子,驱除绦虫的槟榔、南瓜子,驱除蛲虫的龙胆紫。
词语解释:干燥剂  拼音:gān zào jì
能除去潮湿物中水分的物质。一般常用的有无水氯化钙、浓硫酸、五氧化二磷、氧化钙、氢氧化钠、硅胶和分子筛等。
词语解释:杀虫剂  拼音:shā chóng jì
用于消灭昆虫的药物;泛指消灭或逐避昆虫的药物
词语解释:杀菌剂  拼音:shā jūn jì
杀灭真菌的药剂
杀灭细菌的药物
词语解释:催吐剂  拼音:cuī tǔ jì
能引起呕吐的药物,如吐根、硫酸铜等。
词语解释:催化剂  拼音:cuī huà jì
能加速或延缓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的重量和性质并不改变的物质。旧称触媒。
词语解释:下剂  拼音:xià jì
最低限度的劳役法。《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剂致甿。” 孙诒让 正义:“剂即徒役之凡要,以所任之多少为上下……下剂致甿,谓依下等役法徵聚遂徒,轻其力役,以惠远也。”
中医指泻药。
词语解释:黏合剂  拼音:nián hé jì
使两个物体互相黏合的物质,如各种胶、水玻璃以及赛璐珞的丙酮溶液等。
词语解释:龙香剂  拼音:lóng xiāng jì
名墨名。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墨》:“ 玄宗 御案墨曰龙香剂。”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墨》:“本朝 熙 丰 间, 张卿遇 供御墨,渐用油烟入脑麝金箔,谓之龙香剂, 东坡先生 颇称赏焉。” 元 张可久 《水仙子·湖上》曲:“醉墨洒龙香剂,新絃调凤尾槽。”
词语解释:醑剂  拼音:xǔ jì
挥发性的物质溶解在酒精中所成的制剂。简称醑。
词语解释:针剂  拼音:zhēn jì
(1).针灸和药剂。《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鍼剂。”
(2).注射用的药物。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谁知道这家公立医院的麻药针剂已经过时,因此在进行手术的时候,他受尽痛楚,险些丢掉性命。”
词语解释:酚酞指示剂  拼音:fēn tài zhǐ shì jì
酸碱指示剂之一。由酚酞溶解在酒精溶液中而成。在酸性溶液中呈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常用于化学实验及化工生产中。
词语解释:栓剂  拼音:shuān jì
塞入肛门、尿道或阴道内的外用药。多为棒状或球状。在室温下为固体,在体温下溶化或软化,发生药物效用。中医叫坐药。
词语解释:涩剂  拼音:sè jì
止泻的药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十剂》﹝集解﹞引 完素 曰:“滑则气脱,如开肠洞泄,便溺遗失之类,必涩剂以收敛之。”
词语解释:浸剂  拼音:jìn jì
浸泡生药所得的溶液,如洋地黄浸剂
词语解释:泄剂  拼音:xiè jì
即泄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十剂》“泄剂”引 张从正 曰:“芒消、大黄、牵牛、甘遂、巴豆之属,皆泻剂也。”参见“ 泄药 ”。
词语解释:泄药  拼音:xiè yào
泻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木香》﹝发明﹞引 汪机 曰:“与补药为佐则补,与泄药为君则泄也。”
词语解释:毒剂  拼音:dú jì
(1).有毒的药剂。 梁启超 《医学善会叙》:“咸以寻常微细,无足重轻之病,受庸医进毒剂,数日之间,痛楚以死。”
(2).军事上指专门用来毒害人、畜的化学物质,大多数是毒气。
词语解释:滴剂  拼音:dī jì
一滴一滴服用或外用的液体药剂,如浓缩维生素 A、D 滴剂、麻黄素滴鼻剂等
词语解释:焊剂  拼音:hàn jì
焊接时用的涂料。能清除焊接金属表面的杂质,使容易焊接。常用的焊剂有硼砂、松香、盐酸等。
词语解释:煎剂  拼音:jiān jì
汤药。《水浒传》第一○二回:“都排若要好的快,须是吃两服疗伤行血的煎剂。”
词语解释:溶剂  拼音:róng jì
能溶解别种物质的液体。水是应用得最广泛的溶剂。酒精、汽油、苯等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词语解释:滑剂  拼音:huá jì
中医药剂。功效通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十剂》:“胞胎涩者,黄葵子、王不留行之属;引痰涎自小便去者,则半夏、茯苓之属;引疮毒自小便去者,则五叶藤、萱草根之属,皆滑剂也。”
词语解释:斟剂  拼音:zhēn jì
斟酌调整。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评沉梅村古文》:“先要推勘作者之旨,折衷道要;次则裁量法度,斟剂规製,使人有律可循。”
词语解释:强心剂  拼音:qiáng xīn jì
一种强心的物质
词语解释:强壮剂  拼音:qiáng zhuàng jì
能调节、改善神经、内分泌机能、补充体内缺乏的营养素,从而改善体质的一类制剂
词语解释:止血剂  拼音:zhǐ xuè jì
指缩短凝血时间使停止出血的药剂
词语解释:峻剂  拼音:jùn jì
猛烈的药剂。 清 徐世溥 《答黄商侯论保举书》:“主人惊惧不顾,而骤服峻剂。” 清 林则徐 《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今鸦片之貽害於内地,如病人经络之间久为外邪缠扰,常药既不足以胜病,则攻破之峻剂,亦有时不能不用也。”
词语解释:洗涤剂  拼音:xǐ dí jì
具有去污能力的物质。主要是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具有润湿、乳化、分散和发泡等作用,因而可洗净皮肤、纤维、金属等表面上所附着的污垢。如肥皂和各种合成洗涤剂。
词语解释:洗洁剂  拼音:xǐ jié jì
清洗皮肤、牙齿或器物表面用的一种制剂,包含有溶剂或其他清净剂
词语解释:洗剂  拼音:xǐ jì
含有一种或多种不溶物的医用药液,外用以治疗皮肤疾患
词语解释:散剂  拼音:sǎn jì
干燥而疏松的粉末状或颗粒状药物。
词语解释:方剂  拼音:fāng jì
药方;处方。《梁书·陆襄传》:“ 襄 母尝卒患心痛,医方须三升粟浆……忽有老人诣门货浆,量如方剂。”《新唐书·方技传·许胤宗》:“脉之妙处不可传,虚著方剂,终无益於世。”
词语解释:粘合剂  拼音:nián hé jì
使两个物体互相黏合的物质,如各种胶、水玻璃以及赛璐珞的丙酮溶液等。
词语解释:粉剂  拼音:fěn jì
散剂。
词语解释:定香剂  拼音:dìng xiāng jì
香精中香气较持久、挥发较缓慢的香料。一般分子量较大,是香精的重要组分。如安息香、檀香油、麝香等。
词语解释:约剂  拼音:yuē jì
古代用作凭据的文书、契券。《周礼·春官·太史》:“凡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有约剂者藏焉。” 郑玄 注:“约剂,要盟之载辞及券书也。”《周礼·秋官·士师》:“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 郑玄 注:“约剂,各所持券也。 郑司农 云:‘若今时市买,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正之。’” 清 龚自珍 《说宗彝》:“宗彝者何?古之约剂器也。”
词语解释:糊剂  拼音:hú jì
通常为面粉或淀粉及水的制剂,用作联结纸张或其它物质的一种胶泥(如在书籍装订时)
装在干电池负电极附近含有电解质的糊状或膏状媒质
用于湿法磁性颗粒探伤的糊状铁磁材料细粉
词语解释:秘剂  拼音:mì jì
秘传的药剂。《新唐书·郝处俊传》:“昔先帝詔浮屠 那罗邇娑寐 ,案其方书为祕剂,取灵蘤怪石,歷岁乃能就。”
词语解释:券剂  拼音:quàn jì
契据;凭证。《新唐书·李绛传》:“ 岭南 之俗,鬻子为业,可听;非券剂取直者,如掠卖法,敕有司一切苛止。”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叙》:“何可不千一述之,为流涕哀号,强聒不舍,以速其冲决网罗,留作券剂耶!”
词语解释:制剂  拼音:zhì jì
根据处方,并按一定操作规程将药物加工制成的药剂。
词语解释:吸收剂  拼音:xī shōu jì
能吸收某种气体或溶质的物质,如活性炭、硅胶等。
词语解释:含漱剂  拼音:hán shù jì
含在嘴里的或漱口的药水,如重碳酸钠水、硼酸水、食盐水之类。多用来治疗口腔和喉部疾病。
词语解释:表面活性剂  拼音:biǎo miàn huó xìng jì
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其分子常由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组成。在液体中趋向集中于该液体和另一相的交界面而起润湿、乳化、分散等作用。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等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常用作洗涤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发泡剂等。
词语解释:裁剂  拼音:cái jì
裁度调节。《明史·李汝华传》:“﹝ 汝华 ﹞官户部久,於国计赢缩,边储虚实,与盐漕屯牧诸大政,皆殫心裁剂。”
共8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