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一割 拼音:yī gē
本指切割一次,后即用为行使一次或负责一次之词。语本《后汉书·班超传》:“昔 魏絳 列国大夫,尚能和辑诸戎,况臣奉大 汉 之威,而无鈆刀一割之用乎?”《文选·左思<咏史>诗》:“鈆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吕延济 注:“以鈆为刀,只可一割不可再用,言愿当一割之任,奋策於敌国也。”《梁书·孔休源传》:“臣以庸鄙,曲荷恩遇,方揣丹诚,効其一割。”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赠处》:“陆则破駟,水则歼蛟,能忘一割之司,久作双函之秘。”词语解释:交割 拼音:jiāo gē
(1).谓办理移交时双方交代有关事项,结清手续。 唐 刘禹锡 《汝州谢上表》:“交割之时,户口增长。”《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等得 李主管 到了,将铺面交割与他。”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四折:“我存下这一本帐目,是你那房廊屋舍、条凳椅卓、琴棋书画,应用物件,尽行在上。我如今一一交割。” 克非 《春潮急》十七:“拆台散伙,账项分明。把手续交割弄清汤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2).交易双方银货两讫,结清手续。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其牙人云:‘价直契书,一无遗闕。’并交割讫。”《水浒传》第二一回:“我这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快把来两相交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当下银票交割清楚。”词语解释:宰割 拼音:zǎi gē
(1).支配,分割。 汉 贾谊 《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唐 孟郊 《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题项羽庙》诗:“当时独宰割,猛志谁能降。” 清 顾炎武 《昔有》诗:“昔有 楚 项羽 ,宰割封侯王。”
(2).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四章:“任何想称霸世界的人,妄图宰割我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3).屠宰。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充乎宰割之用者,必爱乎芻豢者也;给乎煎熬之膳者,必安乎庭立者也。”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有某丐者,善屠狗,生平宰割,不可胜计。” 巴金 《灭亡》第十章:“我每看见它们在活泼跳跃,就想到被人宰割烹好端上桌子的时候,我底小小的心就不舒服了。”词语解释:断割 拼音:duàn gē
(1).砍截切割。《淮南子·说林训》:“鏌邪断割,砥礪之力。”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有龙泉之利,乃可以议其断割。”《书·大禹谟》“水、火、金、木、土、穀惟修” 唐 孔颖达 疏:“水能灌溉,火能烹餁,金能断割,木能兴作,土能生殖,穀能养育。”
(2).裁决。《韩非子·安危》:“危道:一曰斲削於绳之内,二曰断割於法之外。” 汉 桓宽 《盐铁论·周秦》:“ 赵高 以峻文决罪於内,百官以峭法断割於外。”《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老身依平断割,必望取无曲情。”《旧唐书·姚崇传》:“ 崇 独当重任,明於吏道,断割不滞。”词语解释:剸割 拼音:tuán gē
(1).刺割。 唐 孟郊 《寒溪》诗之三:“波澜冻为刀,剸割鳧与鷖。”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黄十翁》:“又一山,有树无叶,垂植刀剑,囚扳援而上,受剸割之苦,积尸无数。”
(2).裁决,治理。《旧唐书·李涵传》:“ 德宗 即位,以 涵 和易,无剸割之才,除太子少傅,充 山陵 副使。”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某公﹞长厚有餘,心无机术,伤於畏怯,剸割多疑。” 明 唐顺之 《赠宜兴令冯少虚序》:“此两者烦文縟礼之疲其形,惕谗畏谴之鬭其心,虽有强干之资,剸割之才,且耗然而眊矣。” 清 钱谦益 《三良诗·汪中丞岁星》:“修谨固足多,剸割亦可倚。”词语解释:操割 拼音:cāo gē
执刀而割。比喻出仕处理政事。 唐 张九龄 《在郡秋怀》诗:“未得操割效,忽復寒暑移。”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任使》:“ 张傪傪 明练庶务,操割发遣,应接如流,绰有餘地。” 唐 白居易 《崔咸可洛阳县令制》:“操割 洛阳 ,必有餘刃。”参见“ 操刀伤锦 ”。
词语解释:操刀伤锦 拼音:cāo dāo shāng jǐn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皮 欲使 尹何 为邑。 子产 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 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 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於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製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製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 侨 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后遂以“操刀伤锦”比喻不谙政事而出任官职必致败事。《艺文类聚》卷四六引 北魏 温子昇 《西河王谢太尉表》:“常恐执轡轻轮,操刀伤锦。”《北史·魏咸阳王禧传》:“夫未能操刀而使割锦,非伤锦之尤,实授刀之责。”词语解释:自割 拼音:zì gē
(1).切割自己的肢体。《庄子·盗跖》:“ 介子推 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 文公 。”
(2).自行舍弃。 明 唐顺之 《都察院都事秦君墓表》:“独念君束髮即以文自奋,人亦期君於当时,所谓功名显荣,纵不有得於前,必有得於后,而君乃鋭然自割於强盛之年。”
(3).犹自制。《后汉书·乐恢传》:“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词语解释:方割 拼音:fāng gē
(1).普遍为害。《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孙星衍 疏:“是方割为溥害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家大人曰:‘方皆读为旁,旁之言溥也,徧也。’” 晋 张协 《杂诗》之十:“洪潦浩方割,人怀昏垫情。”
(2).指普遍的祸害。 唐 独孤及 《代书寄上李广州》诗:“天子咨四岳,佇公济方割。”词语解释:裁割 拼音:cái gē
(1).裁剪;剪断。 汉 蔡邕 《青衣赋》:“精惠小心,趋事如飞。中馈裁割,莫能双追。”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九六:“蛟丝玉线难裁割,须借 玉妃 金剪刀。”
(2).谓斟酌处置。
(3).犹删改。 明 何景明 《明月篇》序:“意调若髣髴四子,而才质偎弱,思致庸陋,故摛词芜紊,无復统飭,姑録之以俟审音者裁割焉。”
(4).割裂拼凑。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 李邴 汉 老号 云龕居士 ,作《王履道内制集序》,其言本朝承 五季 之后, 杨 刘 之学盛於一时,其裁割纂组之工极矣。 石介 愤然,以为破碎圣人之道,著论排之勘。”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 宋 《晁氏读书志》,凡百七家三卷,余所得本卷五,而所引仅六十餘家,盖又亡其半矣。其书多裁割前人言语。”《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五·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自 世贞 之集出,学者遂剽窃 世贞 ,故 艾南英 《天佣子集》有曰:后生小子不必读书,不必作文,但架上有《前后四部稿》,每遇应酬,顷刻裁割,便可成篇。”
(5).犹制裁。《三国志·魏志·曹洪传》“乃得免官削爵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臣仰视天日,愧负灵神,俯惟愆闕,惭愧怖悸,不能雉经以自裁割,谨涂颜闕门,拜章陈情。”
(6).牵制;抑制。《南齐书·蔡约传》:“时诸王行事多相裁割, 约 在任,主佐之间穆如也。”《魏书·刘子业传》:“﹝ 子业 ﹞以奄人 华愿儿 为散骑常侍,游止必同。越骑校尉 戴法兴 屡有裁割, 愿儿 深以为隙。”词语解释:烹割 拼音:pēng gē
宰割烹煮。 晋 束晳 《玄居释》:“ 莘老 负金鉉以陈烹割之説。” 唐 元稹 《刘颇河中府河西县令制》:“勿吝牛刀,为我烹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生》:“不然,且将啗便液,受烹割,与之为犬。”词语解释:收割 拼音:shōu gē
割取农作物。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种早禾八十亩,悉以成就收割。”《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母恐误了农桑,令 张勤 自去田头收割。”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三章:“ 韩百仲 专管指挥田间的收割。”词语解释:脔割 拼音:luán gē
碎割;瓜分。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后诛 易之 昌宗 等,百姓臠割其肉,肥白如猪肪,煎炙而食。”《明史·忠义传五·武大烈》:“知县 徐日泰 大駡不屈,为贼臠割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肌肤皆寸寸欲裂,痛如臠割。” 梁启超 《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惟无政府也,故列强眈眈以咕嘬我,臠割我,而莫之知,莫之御。”《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二十世纪之中国》:“条约之事终,而臠割之祸至,和成而国亡随之。” 瞿秋白 《乱弹·水陆道场》:“这些阎王也正在准备着刀锯斧钺,油锅炮烙,大家商量着怎样来瓜分脔割。”词语解释:剖割 拼音:pōu gē
(1).分割。《子华子·阳城胥渠问》:“太真剖割,通三而为一,离之而为两,各有精专,是名阴阳。”
(2).剖破切割。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主者命以大刀断其手足,剖割心肺悬挂之。”词语解释:瓜割 拼音:guā gē
犹瓜分。 唐 白居易 《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于时瓜割区宇,蜂起英豪。” 宋 王禹偁 《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揭竿之士,思逐鹿以横行,皇纲於是丝棼,黔首以之瓜割。”词语解释:剥割 拼音:bāo gē
割削。犹言盘剥、搜刮。《后汉书·宦者传序》:“皆剥割萌黎,竞恣奢欲。”《魏书·萧衍传》:“剥割苍生,肌肉略尽,刳剔黔首,骨髓俱罄。”词语解释:袒割 拼音:tǎn gē
袒右膊而割切牲肉,古代天子敬老、养老之礼。语出《礼记·乐记》:“食三老、五更於太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文选·张衡〈东京赋〉》:“执鑾刀以袒割,奉觴豆於国叟。” 薛综 注:“言天子亲执鑾刀,袒右膊而割牲,以示敬也。”《周书·于谨传》:“是以古先明后,感若斯典,立三老五更,躬自袒割。”《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四年》:“有司进饌,帝跪设酱豆,亲为之袒割。”词语解释:正割 拼音:zhèng gē
直角三角形,斜边与某个锐角的邻边的比,叫做该锐角的正割,用 sec (角)表示词语解释:生割 拼音:shēng gē
活活宰割。《南史·陈伯之传》:“城中甚忿卿,欲遣信诱卿,须卿降,当生割卿手脚。”词语解释:大割 拼音:dà gē
古时杀割群牲以祭祀。《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閭,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 郑玄 注:“大割,大杀羣牲割之也。”词语解释:制割 拼音:zhì gē
(1).裁剪切割。《韩非子·难二》:“ 管仲 善制割, 宾胥无 善削缝, 隰朋 善纯缘,衣成,君举而服之。”
(2).割让。《战国策·魏策一》:“今行和者, 竇屡 也;制割者, 奉阳君 也。”
(3).谓分封割据。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封建已来,谁所制割?”
(4).主宰;操纵。《荀子·解蔽》:“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词语解释:齐割 拼音:qí gē
平均分割。《南史·张永传》:“﹝ 张永 ﹞其为将帅,能与士卒同甘苦,朝廷所给赐脯餼,必棊坐齐割,手自颁赐。”词语解释:分割 拼音:fēn gē
(1).强为区分;强行分离。《荀子·富国》:“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古者先王分割而等异之也,故使或美或恶,或厚或薄,或佚或乐,或劬或劳。”《隋书·北狄传·突厥》:“往者 魏 道衰敝,祸难相寻, 周 齐 抗衡,分割诸夏。” 梁思成 《曲阜孔庙》:“ 孔庙 正门紧挨在县城南门里,庙的后墙就是县城北部,由南到北几乎把县城分割为互相隔绝的两半。” 吴组缃 《山洪》二八:“他们认为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不可以分割,两者必须紧连。”
(2).犹分裂。 明 李贽 《复邓石阳》:“苟有子,则老来得力,病困时得力……五内分割、痛苦难忍时得力。”
(3).犹分占;分享。《史记·吴王濞列传》:“大王有幸而临之,则天下可并,两主分割,不亦可乎?” 宋 杨万里 《题十里塘夜景》诗:“老夫与明月,分割一清湾。” 清 顾炎武 《淮东》诗:“詔封四将军,分割 河 淮 土。”
(4).军事上指进攻军队把敌人的作战部署割开成几块,使其分散孤立,以便各个歼灭。词语解释:中割 拼音:zhōng gē
从中剖开。 晋 傅玄 《瓜赋》:“披以 吴 刀,承以朱盘,中割而破,虽分若完。”词语解释:降割 拼音:jiàng gē
降灾。《书·大诰》:“弗弔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 陆德明 释文:“割, 马 本作‘害’。” 蔡沉 集传:“降害於我 周 家。”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恭惟大行 孝慈渊圣皇帝 ,蹈千仞之渊冰,脱羣生于涂炭,皇天降割,裔土告终。”《明史·史可法传赞》:“天方降割,权臣掣肘於内,悍将跋扈於外。” 清 赵翼 《荒景》诗:“天将降割此方民,灾沴连番过十旬。”词语解释:判割 拼音:pàn gē
分割。 唐 王建 《乞竹》诗:“亦知自惜难判割,犹胜横根引出栏。”词语解释:截割 拼音:jié gē
割裂。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五:“以题从法者,豫拟一法,截割题理而入其中,如舞文之吏,俾民手足无措。”词语解释:解割 拼音:jiě gē
谓和解而消除怨恨。《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佗村入舍》:“ 洪信 、 洪义 嗔怒尚难消,不能解割。”词语解释:贯割 拼音:guàn gē
谓身体被箭射中和被刀砍伤。比喻非常痛苦。《宋书·庐陵孝献王义真传》:“前 庐陵王 灵柩在远,国封堕替,感惟摧慟,情若贯割。”词语解释:切割 拼音:qiē gē
(1).用刀割开。《淮南子·齐俗训》:“故圣人财制物也,犹工匠之斵削凿枘也,宰庖之切割分别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吴郡 陆襄 ,父 闲 被刑, 襄 终身布衣蔬饭,虽薑菜有切割,皆不忍食,居家惟以掐摘供厨。”《宋书·后妃传·文帝路淑媛》:“举言寻悲,情如切割。”
(2).用机床切断或利用火焰、电弧烧断金属材料。词语解释:刈割 拼音:yì gē
收割。 冰心 《山中杂记》:“他们用机器耕地,用机器撒种,以至于刈割等等,都是机器一手经理。”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八:“早稻业已刈割掉的田间,第二熟的禾苗又在晚风里荡漾着微波。”词语解释:阉割 拼音:yān gē
(1).割掉睾丸或卵巢。《明史·太祖纪三》:“后嗣止循《律》与《大誥》,不许用黥刺、剕、劓、阉割之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五通》:“江湖流传,言妾为君阉割 五通 。家君闻之,以为大辱,忿欲赐死。” 柳杞 《好年胜景》:“叫做公子牲口们的,净是一些没有阉割过的雄性牲口。”
(2).比喻抽掉文章或理论的某方面的内容,使其改变实质或失去作用。 徐特立 《再论我们怎样学习》:“理论本身并不是教条,只有阉割理论中的生命才成为教条。” 秦牧 《艺海拾贝·“邯郸学步”》:“而模仿,却正是把‘个性’、‘独特风格’这一类东西阉割掉的。”词语解释:虐割 拼音:nüè gē
犹残害。《旧唐书·西戎传·吐谷浑》:“草窃疆埸,虐割兆庶。”词语解释:别割 拼音:bié gē
分割。《魏书·穆崇传》:“ 刘显 之谋逆也, 平文皇帝 外孙 梁眷 知之,密遣 崇 告 太祖 。 眷 谓 崇 曰:‘ 显 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词语解释:删割 拼音:shān gē
删去。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握麦芒刁字》:“ 牛僧孺 进士时,常握麦芒刁字,有繆误,随手删割点定。”词语解释:午割 拼音:wǔ gē
交叉切割。《仪礼·特牲馈食礼》:“肵俎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 郑玄 注:“午割,从横割之。”《仪礼·少牢馈食礼》:“心皆安下切上,午割。”词语解释:配割 拼音:pèi gē
分派;调遣。《北齐书·唐邕传》:“属 周 师来寇,丞相 高阿那肱 率兵赴援, 邕 配割不甚从允,因此有隙。”词语解释:折割
折磨词语解释:现消开割
现钱交易,银货两清词语解释:但割 拼音:dàn gē
谓袒露上身,宰割牲畜。词语解释:过割 拼音:guò gē
旧时田宅买卖、典当或赠与所办的过户或转移产权手续。《文献通考·征榷六》:“乞詔有司应民间交易并令先次过割而后税契,凡进产之家限十日缴连小契……如不先经过割,不许投税。”《元典章·户部五·官田》:“兑田随即过割,承佃人依数纳租。”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一:“凡买置田地,必须到官府登记及过割税粮。”词语解释:三汤两割 拼音:sān tāng liǎng gē
(1).泛指烹饪之事。《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亦作“ 三汤五割 ”。
(2).指各种肴馔。《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回:“众人祭毕, 陈敬济 下来还礼,请去捲棚内三汤五割管待出门。”
词语解释:三汤五割 拼音:sān tāng wǔ gē
见“ 三汤两割 ”。词语解释:三汤五割 拼音:sān tāng wǔ gē
见“ 三汤两割 ”。
词语解释:三汤两割 拼音:sān tāng liǎng gē
(1).泛指烹饪之事。《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亦作“ 三汤五割 ”。
(2).指各种肴馔。《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回:“众人祭毕, 陈敬济 下来还礼,请去捲棚内三汤五割管待出门。”
词语解释:三汤五割 拼音:sān tāng wǔ gē
见“ 三汤两割 ”。词语解释:龈割 拼音:yín gē
谓啃咬取食。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北山经·狍鸮》:“狍鴞贪惏,其目在腋,食人未尽,还自齦割。”词语解释:黄金分割 拼音:huáng jīn fēn gē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这种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悦目而得名。如工艺美术或日用品的长和宽的设计中多用这比例,容易引起美感。词语解释:骟割 拼音:shàn gē
阉割。《清会典事例·兵部九九·马政》:“又挑出 嘉庆 四年、五年、六年孳生马驹,堪以騸割者三千零九十五匹。”词语解释:侵割 拼音:qīn gē
(1).侵害杀戮。
(2).侵吞克扣。《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又料殷富之家,配饥人以食之,公卿以下出穀以助振给,姦吏因之侵割无已,虽有贷赡之名而无其实。”词语解释:采生折割 拼音:cǎi shēng shé gē
旧时一种捕杀生人,折割其肢体,取五官脏腑等用以合药敛财的罪恶行为。《明律·刑律·人命》:“凡採生折割人者,凌迟处死。”注:“採生折割人是一事,谓取生人耳目臟腑之类而折割其肢体也。”《清会典事例·刑部·刑律人命》:“凡採生折割人者,凌迟处死。”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偷颅贼》:“是颅骨鍊就之药,真罪不容诛,比於採生折割,所当寸磔者也。”亦省作“ 採割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老翁独自走了家来,心里只疑心这一干人多不是善男子、好相识,眼见得喫狗肉喫人肉惯的,是一伙方外採割生灵做歹事的强盗也不见得。”词语解释:采割 拼音:cǎi gē
见“ 採生折割 ”。
词语解释:采生折割 拼音:cǎi shēng shé gē
旧时一种捕杀生人,折割其肢体,取五官脏腑等用以合药敛财的罪恶行为。《明律·刑律·人命》:“凡採生折割人者,凌迟处死。”注:“採生折割人是一事,谓取生人耳目臟腑之类而折割其肢体也。”《清会典事例·刑部·刑律人命》:“凡採生折割人者,凌迟处死。”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偷颅贼》:“是颅骨鍊就之药,真罪不容诛,比於採生折割,所当寸磔者也。”亦省作“ 採割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老翁独自走了家来,心里只疑心这一干人多不是善男子、好相识,眼见得喫狗肉喫人肉惯的,是一伙方外採割生灵做歹事的强盗也不见得。”词语解释:铅刀一割 拼音:qiān dāo yī gē
亦作“鈆刀一割”。 铅质的刀虽纯,但总可以割一次。比喻钝驽无能,但是还可一用。《后汉书·班超传》:“况臣奉大 汉 之威,而无鈆刀一割之用乎?”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铅刀一割,良工之所不重,小善不足以掩众恶也。”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若曰是尚可行,则请与二三君子守此迂介,幸而时济,庶几比于铅刀一割。”词语解释:余割 拼音:yú gē
直角三角形任意一锐角的斜边和对边的比,叫做该锐角的馀割。用csc(角)表示。参见“ 三角函数 ”。
词语解释:三角函数 拼音:sān jiǎo hán shù
设以θ为一锐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a、b、c(如图),比各边长度两两之间的比,如a/c、b/c、a/b、b/a、c/b、c/a分别称为角θ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并依次记为sinθ、cosθ、tgθ(或tanθ)、ctgθ(或cotθ)、secθ、cscθ(或cosecθ)。当θ变化时,它们都随之而变化,因而每一个都是θ的函数,称为“三角函数”。用坐标法还可以把三角函数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词语解释:操刀必割 拼音:cāo dāo bì gē
比喻行事应果断,及时而动。《六韬·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词语解释:抽割 拼音:chōu gē
(1).抽去割除。《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若疾发结於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
(2).谓心肠有如割裂。形容哀痛之极。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天不憖遗,奄见薨落,哀慕抽割,震动于厥心。”词语解释:弃割 拼音:qì gē
谓绝命,自尽。旧题 隋 侯夫人 《自伤》诗:“性命诚所重,弃割良可伤。悬帛朱栋上,肝肠如沸汤。”词语解释:屠割 拼音:tú gē
屠杀分割;屠戮。《淮南子·泰族训》:“今夫祭者,屠割烹杀,剥狗烧豕,调平五味者,庖也。”《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国忠 走至西门内,军士追杀之,屠割支体。”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三:“自昔遘难初,城邑遭屠割。”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三:“日受人之仁,安坐不一报,游惰困穷,至於为人翦灭屠割。”词语解释:抛割 拼音:pāo gē
抛离割舍。 清 刘大櫆 《乞公建义仓引》:“去年凶灾,民皆飢乏……甚则抛割妻孥,与人为僕妾,犹不足以自赡。”词语解释:宫割 拼音:gōng gē
施以宫刑。 汉 刘向 《列女传·楚平伯嬴》:“士庶人外,淫者宫割。”《三国志·魏志·锺繇传》:“初, 太祖 下令,使平议死刑可宫割者。” 唐 李翱 《答韩侍郎书》:“见妖丽闲眼而不观,视迁荣如鞭笞宫割之在躬。”词语解释:宽割 拼音:kuān gē
犹宽解。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晋 琅琊 王凝之 妻……尝频亡二男,悼惜过甚,哭泣累年,若居至艰。后忽见二儿俱还,皆著锁械,慰勉其母,宜自宽割,儿并有罪,若垂哀怜,可为作福。”词语解释:封割 拼音:fēng gē
(1).分封。古代帝王社祭,以五色土为坛,分封诸侯则割方色之土,以茅草包之,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表示。 唐 吕太乙 《土赋》:“封割五色,分茅锡社。”
(2).疆域。《后汉书·郡国志赞》:“称号迁隔,封割纠纷,略存减益,多证前闻。”词语解释:学割 拼音:xué gē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后以“学割”指学问、经验、技艺尚未成熟的人。《北史·薛琡传》:“锦縠虽轻,不委之以学割;瑚璉任重,岂寄之以弱力。”词语解释:推割 拼音:tuī gē
宋 代考查民户物力确定赋役之法。规定民户典卖产业,税赋与物力一并过户,名推割;又定三年一查定,名推排。《宋史·食货志上六》:“然役起於物力,物力升降不殽,则役法公。是以 绍兴 以来,讲究推割、推排之制;凡百姓典卖产业,税赋与物力一併推割。”词语解释:抑割 拼音:yì gē
犹抑制。《三国志·魏志·陈群传》:“愿陛下抑割无益有损之事,但悉听羣臣送葬。”《晋书·孝友传·桑虞》:“汝毁瘠如此,必至灭性,灭性不孝,宜自抑割。”《隋书·孝义传·田德懋》:“春日暄和,气力何似?宜自抑割,以礼自存也。”词语解释:心如刀割 拼音:xīn rú dāo gē
比喻伤心痛苦之极。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待着些麤糲,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玉郎 听説打着 慧娘 ,心如刀割。”《镜花缘》第三四回:“﹝ 林之洋 ﹞一时想起妻子,心如刀割,那眼泪也不知流过多少。”词语解释:气割 拼音:qì gē
用氧-乙炔火焰产生的热能对金属(如钢板、型钢或铜锭)的切割词语解释:氧割 拼音:yǎng gē
用氧炔吹管的火焰来切割金属词语解释:日削月割 拼音:rì xuē yuè gē
一天天地削减分割。 宋 苏洵 《权书下·六国》:“有如此之势,而为 秦 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於亡。”词语解释:烧割 拼音:shāo gē
古代一种食品。禽畜肉整体烤熟,食时以刀割切。 明 张居正 《谢恩疏》:“朕实惓惓竚望,特赐烧割一分,手盒二副,长春酒十瓶,用示眷怀。” 明 张居正 《给假谢恩疏》:“今日伏蒙天恩,赐银一百两,蟒衣一袭,甜食二盒,乾点心二盒,烧割一分。” 清 翟灏 《通俗编·饮食》:“《释名》:‘貊炙,全体炙之,各自以刀割食。’按:此则 汉 时有烧割矣。”词语解释:离割 拼音:lí gē
犹离别。 明 李贽 《与庄纯夫书》:“相聚四十餘年,情境甚熟,亦犹作客 并州 既多时,自同故乡,难遽离割也。”词语解释:禁割 拼音:jìn gē
犹禁止,禁绝。《后汉书·申屠刚传》:“今朝廷不考功校德,而虚纳毁誉,数下詔书,张设重法,抑断诽谤,禁割论议。”词语解释:刳割 拼音:kū gē
剖杀;切割。《北史·穆崇传》:“后 刘显 之逆, 平文皇帝 外孙 梁眷 知之,密遣 崇 告 道武 。 眷 谓 崇 曰:‘ 显 若知之,虽刀剑刳割勿泄也。’”《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是日,腰斩 用之 ( 吕用之 ),怨家刳割立尽,并诛其族党。”词语解释:刲割 拼音:kuī gē
(1).屠宰。《礼记·杂记下》“其衈皆于屋下” 汉 郑玄 注:“衈谓将刲割牲以衅,先灭耳旁毛荐之。”《北史·齐纪中》:“庚辰,詔丘郊禘袷时祭,皆市取少牢,不得刲割,有司监视,必令丰备。” 唐 罗隐 《谗书·题神羊图》:“羊有贪狠性,人有刲割心。”
(2).指外科手术。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学》:“神输之鍼,灼艾之治,于足治头,于背治匈,远西刲割之医弗能为也。”词语解释:剐割 拼音:guǎ gē
分割肢体;凌迟。 元 关汉卿 《西蜀梦》第三折:“ 刘封 那厮於礼如何?把那厮剐割!”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四折:“把这厮剐割的七事子,判了个十分罪。”《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 张公 谋财故杀,屈害平人,依律处斩,加罪凌迟,剐割二百四十刀,分尸五段。”词语解释:刻割 拼音:kè gē
切割。《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三年》:“设军所在,死亡必众,既不足御敌,当復更发,此为刻割心腹以补四支。”词语解释:劓割 拼音:yì gē
残害。《书·多方》:“亦惟 有夏 之民叨懫,日钦劓割 夏 邑。”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而中外之臣,略不推明陛下此心,乃恣其叨懫,劓割生民,侵肌及骨,使之困苦而不聊生。”词语解释:裒割 拼音:póu gē
搜括。《新唐书·白居易传》:“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使私计曰:‘谁不如 鍔 ?’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词语解释:一刀一割 拼音:yī dāo yī gē
指动刀杀人。《水浒传》第二八回:“便是一刀一割的勾当, 武松 也替你去干。若是有些諂佞的,非为人也!”词语解释:电割 拼音:diàn gē
用电弧产生的高温使被切割处的金属熔化以割开金属的一种方法。 胡万春 《生长在黄浦江边的人》:“在船台上,可以看见潜水员在进行电割。”词语解释:砭割 拼音:biān gē
以石针治病。喻忍痛除恶。 汉 扬雄 《太玄·达》:“达于砭割,前亡后赖。” 司马光 集注:“割爱去恶,如砭割之去病,虽有亡,后得其利。”词语解释:率割 拼音:lǜ gē
相率割剥。《书·汤誓》:“ 夏王 率遏众力,率割 夏 邑。” 孔 传:“相率割剥 夏 之邑居,谓征赋重。” 孔颖达 疏:“又相率为割剥之政於此 夏 邑,使不得安居。”《史记·殷本纪》引作“率夺”。词语解释:痛割 拼音:tòng gē
痛如刀割。形容悲痛之至。 宋 曾巩 《与王介甫书》之三:“ 子进 弟奄丧已易三时矣,悲苦何可以堪。二姪年可教者,近已随老亲到此,二尤小者,六舍弟尚且留在 怀仁 。视此痛割,何可以言。” 明 归有光 《与赵子举书》:“祖父土尚未即窆,而先人復以去年四月中没,五内痛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