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八啸去声 [diào,音调]耀[yào,重要][音少。《广韵》放火。《韵会》野火曰烧。][shào,老少][徒吊切,音调。行貌。][剑鞘]轿[渠庙切,音峤。《广韵》𨋕车也。][责备][《集韵》人要切,音蛲。挠,或作绕。][liáo liǎo liào][详注1][急也][diào][详注2][piāo piào]尿[详注3][详注4][馨叫切。不仁也。][音要。亦草盛貌。]


注1:剽 漂去声。刼也。《说文》砭刺也。从刀,票声。
注2:约 音要。《前汉·礼乐志》明德乡治本约。《注》师古曰:约,读曰要。
注3:摇 音曜。亦动也。《陈后主·关山月诗》城危接晕高,润风连影摇。寒光带岫移,冷色含山峭。
注4:超 《集韻》他弔切,音糶。趒或作超。越也。又《韻補》叶抽廟切。《陸雲·陸丞相誄》光被旣淳,逸軌爰超。宏綱包荒,景靈握耀。
首字词组
剽劫剽俗慓勇剽士剽摘剽声剽利剽卤
剽掠剽轻慓鸷剽果剽掇剽戮剽获剽便
剽闻剽疾慓士剽鸷剽捍剽姚剽敚剽分
剽窃剽锐慓果剽迫剽系剽尘剽剥剽勇
剽盗剽袭剽摸剽遬剽薄剽拟剽剟剽怸
剽悍剽拾剽和剽蹂剽略剽缀剽黥剽狡
剽夺慓疾剽敢剽虏剽拂剽模剽卖剽猾
剽贼慓敢剽剽剽裂剽奋剽杀剽伤 
剽攘慓悍剽劲剽攻剽取剽削剽急 

词语解释:剽劫  拼音:piāo jié
亦作“ 剽刦 ”。 抢劫。《汉书·王尊传》:“往者 南山 盗贼阻山横行,剽劫良民。”《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卫兵所至,责其供餉,既不能给,因坏其什器,撤其庐舍而焚之,甚於剽刦。”《明史·宦官传二·陈奉》:“每託巡歷,鞭笞官吏,剽劫行旅。” 郭沫若 《〈孔雀胆〉后记》:“但假如以剽劫为事,那就不是农民革命军了。”
词语解释:剽掠  拼音:piāo lüè
亦作“剽黥”。
(1).击杀。《文选·左思〈吴都赋〉》:“刦剞熊羆之室,剽掠虎豹之落。” 李周翰 注:“刦剞、剽掠,发掘伤击之也。”
(2).抢劫掠夺。《北齐书·高季式传》:“ 山 东旧贼 刘盘陀 、 史明曜 等攻劫道路,剽掠村邑。”《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 中都 、 平州 及饥荒地并经 契丹 剽剠有质妻卖子者,官为收赎。” 郭沫若 《〈孔雀胆〉的故事》:“ 明二 粮乏,颇事剽掠。”
(3).抄袭窃取。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八:“《支甲》谓或疑所载颇有与昔人传记相似处,殆好事者饰説剽掠,借为谈助。” 明 宋濂 《〈剡源集〉序》:“又稍上之,剽掠前脩语録,佐以方言,累十百而弗休。”
词语解释:剽闻  拼音:piāo wén
(1).传闻。 宋 岳珂 《桯史·八阵图诗》:“剽闻逆雏犯 淮 泗 。”
(2).引申作谦辞,犹言窃闻。 宋 文天祥 《与庐陵陈知县尧举书》:“剽闻前茅在郊,谨具札子候迎。”
词语解释:剽窃  拼音:piāo qiè
(1).掠夺。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缘道纵兵士剽窃民家。”《二刻拍案惊奇》卷五:“乃是积年累岁,遇着节令盛时,即便四出剽窃。” 清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下:“中有 小李 善剽窃,如鬼如蜮满路隅。”
(2).抄袭窃取。 唐 柳宗元 《辩文子》:“其浑而类者少,窃取他书以合之者多,凡 孟 管 辈数家,皆见剽窃。”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国史馆》:“而如 蔡绥远 毓荣 、 苏侍郎 拜 几至万言,皆剽窃碑版中语也。” 邓小平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对于那些追求个人私利,互相封锁,不搞协作,甚至垄断、剽窃等等不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错误思想和作风,应该进行批评教育。”
词语解释:剽盗  拼音:piāo dào
(1).劫掠。 汉 贾谊 《新书·忧民》:“兵旱相承,民填沟壑,剽盗攻击者兴继而起。”
(2).强悍的盗贼。 宋 王安石 《感事》诗:“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
(3).抄袭。 唐 韩愈 《荐士》诗:“搜春摘花卉,沿袭伤剽盗。” 宋 欧阳修 《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今贡举之失者,患在有司取人……但能诵诗赋,节抄《六帖》《初学记》之类者,便可剽盗偶儷,以应试格。”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三场》:“盖其节抄剽盗之人,皆以先策论去之矣。” 清 黄遵宪 《杂感》诗:“古人弃糟粕,见之口流涎,沿习甘剽盗,妄造丛罪愆。”
词语解释:剽悍  拼音:piāo hàn
(1).轻捷勇猛。《汉书·陈汤传》:“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 西域 患。”《后汉书·酷吏传·王吉》:“专选剽悍吏,击断非法。” 宋 秦观 《王朴论》:“其人剽悍彊忍,精急高气,乐鬭而轻死。” 何其芳 《画梦录·岩》:“我看你们这地方山势险恶,民风一定剽悍轻生。”
(2).凶狠蛮横。《明史·奸臣传·严世蕃》:“﹝ 严世蕃 ﹞剽悍阴贼,席父宠,招权利无厌。”
词语解释:剽夺  拼音:piāo duó
(1).掳掠。《后汉书·刘盆子传》:“ 三辅 郡县营长遣使贡献,兵士輒剽夺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兼以瘴癘不毛,番夷剽夺,风日惨澹,有冬无春,行役之艰,於此为极。” 曹之骐 《腾越光复纪略》:“始事之初, 文光 与各军约:申纪律,禁剽夺,违者以军法从事。”
(2).抄袭。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乐府自 晋 失传,寥寥千载,拟者弥多,合者弥寡。至於 嘉 隆 ,剽夺斯极。”
词语解释:剽贼  拼音:piāo zéi
抄袭。 唐 韩愈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惟古於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 钱牧斋 信口掎摭,谓其摹拟剽贼,同於婴儿学语。” 清 方宗诚 《〈古文简要〉序》:“是岂徒剽贼古人,揣句读摩音节而为之者哉!”
词语解释:剽攘  拼音:piāo rǎng
(1).掠夺。《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军士剽攘,非汝之过。”
(2).抄袭窃取。 明 宋濂 《经畬堂记》:“世儒不之察,顾切切然剽攘摹儗其辞为文章,以取名誉於世。”
词语解释:剽俗  拼音:piāo sú
谓剽悍、轻疾的习俗。 唐 沉佺期 《别侍御严凝》诗:“七泽 云梦 林,三 湘 洞庭 水。自古传剽俗,有时逋恶子。”
词语解释:剽轻  拼音:piāo qīng
(1).强悍轻捷;轻疾。《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楚 兵剽轻,难与争锋。”《后汉书·史弼传》:“﹝ 勃海王悝 ﹞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出入无常。” 清 吴伟业 《松鼠》诗:“剽轻固天性,儇狡因众习。”
(2).轻薄;轻浮。《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风俗狂慢,变节易度,则为剽轻奇怪之服。”《南史·曹景宗传》:“本以为戏,而部下多剽轻,因弄人妇女,夺人财货。”《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其所任用,好奇取异,多剽轻小才。”
词语解释:剽疾  拼音:piào jí
(1).急疾。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中》:“太阳统摄之荣卫,乃风寒始入之两途,风则伤卫,寒则伤荣。卫气慓疾,统气而行脉外。”
(2).勇猛捷速。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左氏春秋》:“ 楚 人慓疾,难与争锋。”
词语解释:剽锐  拼音:piāo ruì
强悍勇猛。《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今若急之,彼则併力死战, 楚 兵剽鋭,未易当也。” 宋 范成大 《海云回按骁骑于城北原时有吐番出没大渡河上》诗:“牙门列校俱剽鋭,檄与河边 秃髮 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三:“盖剽鋭不如节制,其成败判然若此。”
词语解释:剽袭  拼音:piāo xí
抄袭。 宋 欧阳修 《绛守居园池》诗:“孰云己出不剽袭,句断欲学《盘庚》书。” 明 方孝孺 《与赵伯钦书》之一:“故圣贤文辞非有大过於今人,其所以不可及者,造道深而自得者远,恒言卑论亦可为后世法,非剽袭以为説者之浅也。” 闻一多 《致梁实秋》:“民国大学学生课艺中竟有全段剽袭者。”
词语解释:剽拾  拼音:piāo shí
犹抄袭。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伪中》:“今读此书,所称仁义道德,皆剽拾 老 庄 之肤语,傅合 周 孔 之庸言。”
词语解释:慓疾
急疾
词语解释:慓敢
矫捷果敢
词语解释:慓悍
轻捷勇猛
词语解释:慓勇
矫捷勇猛
词语解释:慓鸷
气势勇猛的样子
词语解释:慓士
侠士
词语解释:慓果
勇猛果断
词语解释:剽摸
抄袭模仿
词语解释:剽和
骁勇
词语解释:剽敢  拼音:piào gǎn
矫捷果敢。《新唐书·尉迟敬德传》:“ 敬德 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
词语解释:剽剽  拼音:piào piào
疾速貌。 唐 陆龟蒙 《野庙碑》:“鱼菽之荐,牲酒之奠,缺于家可也,缺于神不可也。一日懈怠,祸亦随作,耄孺畜牧,慓慓然病死丧甿,不曰适丁其时耶?而自惑其生,悉归之于神。”
词语解释:剽劲  拼音:piào jìn
方言。标劲。犹架子。傲慢,瞧不起人的样子。 茅盾 《子夜》十:“他更怕和 老赵 ‘斗法’,他知道 老赵 诡计多端,而且慓劲非常大。”
词语解释:剽士  拼音:piào shì
侠士;刺客。《新唐书·宦者传序》:“至慓士奇材,则养以为子;巨镇彊藩,则争出我门。”《新唐书·宦者传上·杨复光》:“ 彦謨 引慓士击杀 浩 , 復光 ……荐 彦謨 为 朗州 刺史。”
词语解释:剽果  拼音:piào guǒ
勇猛果断。《新唐书·郭子仪传》:“ 怀恩 本臣偏将,虽慓果,然素失士心。”
词语解释:剽鸷  拼音:piào zhì
气势劲猛貌。 宋 王震 《〈南丰先生文集〉序》:“其文章之慓鷙奔放,雄浑瓌伟,若三军之朝气,猛兽之抉怒,江湖之波涛,烟云之姿状,一何奇也。”
词语解释:剽迫  拼音:piāo pò
犹轻疾。 唐 孙过庭 《书谱》:“温柔者伤於软缓,躁勇者过於剽迫。”
词语解释:剽遬  拼音:piāo sù
迅疾。《史记·礼书》:“轻利剽遬,卒如熛风。” 张守节 正义:“剽遬,疾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菱角》:“有童子以骑授母,母急不暇问,扶肩而上,轻迅剽遬,瞬息至湖上。”
词语解释:剽蹂  拼音:piāo róu
劫掠蹂躏。《新唐书·郭子仪传》:“陛下意者不以京畿新罹剽蹂,国用不足乎?”
词语解释:剽虏  拼音:piāo lǔ
掳掠。《后汉书·董卓传》:“ 卓 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 晋 张载 《七哀》诗:“珠柙离玉体,珍宝见剽虏。”《南史·吴喜传》:“及平 荆州 ,恣意剽虏,赃私万计。”《明史·范志完传》:“然 志完 无谋略,恇怯甚,不敢一战,所在州县覆没,惟尾而呵噪,兵所到剽虏。”
词语解释:剽裂  拼音:piāo liè
摘抄;窃取。 宋 苏轼 《太息》:“方是时,士以剽裂为文,聚而见訕。” 宋 陆游 《答邢司户书》:“近时颇有不利场屋者,退而组织古语,剽裂奇字,大书深刻以眩世俗。”
词语解释:剽攻  拼音:piāo gōng
抢劫;掠夺。《史记·游侠列传》:“﹝ 郭解 ﹞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姦剽攻。” 汉 桓宽 《盐铁论·周秦》:“今杀人者生,剽攻窃盗者富。” 宋 曾巩 《饮归亭记》:“其不幸杀越剽攻,骸惊閭巷,而并逐於大山长谷之间。”
词语解释:剽摘  拼音:piāo zhāi
犹摘录。 明 归有光 《〈卓行录〉序》:“ 休寧 程汝玉 雅志著述,颇为剽摘而汇别之,凡为书若干卷,名之曰《卓行録》。” 明 归有光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一:“而 贤 等所载沿革郡名,人物古蹟,往往剽摘书传字句。”
词语解释:剽掇  拼音:piāo duō
抄袭,摘录。 明 文徵明 《毛公行状》:“时举子学《易》多事剽掇,以求合於有司,於经义初无发明。”
词语解释:剽捍  拼音:piāo hàn
犹剽悍。《三国志·魏志·张燕传》:“ 燕 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 飞燕 。”
词语解释:剽系  拼音:piāo xì
犹掳掠。《新唐书·岑文本传》:“大王诚纵兵剽係,恐 江 岭 以南,向化心沮,狼顾麕惊。”
词语解释:剽薄  拼音:piāo báo
犹轻薄。 宋 沉遘 《代人奏请更定科场约束状》:“豪杰老成则转弃於下,剽薄后进则冯凌於上。”
词语解释:剽略  拼音:piāo lüè
(1).劫掠。《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燔烧邑郭,剽略百姓,骸骨委积,千里无人。”《明史·丁瑄传》:“ 茂七 遂大剽略,伪称 剷平王 ,设官属。”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剽略斩乱军,掩面对之泣。”
(2).犹抄袭。 宋 苏辙 《进策·民政上》:“士大夫为声病剽略之文,而治苟且记问之学。”
词语解释:剽拂  拼音:piāo fú
劫掠。 唐 元稹 《告畬三阳神文》:“盗贼仓卒,閭落焚燔,城市剽拂,人民遂空,万不存一。”
词语解释:剽奋  拼音:piāo fèn
犹愤激。 王闿运 《与曾侍郎言兵事书》:“老弱瘠立,丁壮剽奋,富民塞心,商贾裹足,农穀格废,此所谓土崩之势也。”
词语解释:剽取  拼音:piāo qǔ
(1).掠夺;劫取。《新唐书·康承训传》:“ 勛 之始得 徐州 ,貲储荡然,乃四出剽取。”
(2).抄袭。 清 陈鳣 《对策》卷三:“惟二十五、六两卷,三十三、四两卷,剽取《北史》,痕迹显然。”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岩下放言》:“始知《笔谈》剽取此书,分作二卷。”
词语解释:剽声  拼音:piāo shēng
道听传闻;闻声。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且閭阎凡品,何独识哉?苟望尘剽声而已矣。” 汉 王符 《交际》:“苟阿贵以比党,苟剽声以羣吠。”
词语解释:剽戮  拼音:piāo lù
杀戮。《新唐书·宦者传下·田令孜》:“ 玫 兵及中营,左右被剽戮者不胜计。” 清 褚人穫 《坚瓠三集·蔺节妇》:“ 丰城 汪某 以千金赂 邓 之帅某,求免剽戮。”
词语解释:剽姚  拼音:piāo yáo
勇猛劲疾。 汉 代用作武官名。《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詔与壮士,为剽姚校尉。”按,剽姚也写作“票姚”、“僄狡”、“嫖姚”。
词语解释:剽尘  拼音:piāo chén
轻飘的尘埃。 战国 宋玉 《小言赋》:“载氛埃兮乘剽尘,体轻蚊翼,形微蚤鳞。”
词语解释:剽拟  拼音:piāo nǐ
抄袭摹拟。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然而正变云扰,剽拟雷同。”《四库全书总目·别集存目四·闲居集》:“其时 慎中 、 顺之 倡议尽洗 李 何 剽拟之习。”
词语解释:剽缀  拼音:piāo zhuì
抄袭拼凑。 明 唐顺之 《重修宜兴县学记》:“朝击柝而聚之而课之书;夕击柝而聚之而校之文。口吻刓於蠹编之诵记,而思虑敝於游词之剽缀。”
词语解释:剽模  拼音:piāo mó
抄袭模仿。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二:“ 子云 虽有剽模,尚少谿逕。”
词语解释:剽杀  拼音:piāo shā
犹劫杀。《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其王 乌头劳 数剽杀 汉 使。” 唐 欧阳詹 《陶器铭序》:“满堂絶侈靡之讥,提挈无剽杀之患。” 宋 苏轼 《黄州上文潞公书》:“而察其人多凶侠不逊,因之以饥饉,恐其忧不止於窃攘剽杀也。”
词语解释:剽削  拼音:piāo xuē
犹盘剥。 唐 罗隐 《谗书·吊崔县令》:“莅 晋阳 兮俸薄,魂之廉兮无剽削。”
词语解释:剽利  拼音:piāo lì
骁勇。 王闿运 《帅芳哀词》:“天下多事,魋悍剽利之士,犹幸多免。”
词语解释:剽获  拼音:piāo huò
夺取。《新唐书·李光弼传》:“贼据高原,以长戟七百,壮士执刀随之,委物伪遁。 怀恩 军争剽获,伏兵发,官军大溃。”
词语解释:剽敚  拼音:piāo duó
(1).掳掠。敚,“ 夺 ”的古字。《新唐书·叛臣传下·朱玫》:“时盛寒,吏民被剽敚,僵死尸相藉。”《明史·祁彪佳传》:“ 高杰 兵扰 扬州 ,民奔避 江南 ,奸民乘机剽敚。” 清 薛福成 《书过善人事》:“嗟夫,方饥民索食汹汹,人以引避为智,相率闭拒,则彼计无復之,势将剽敚,一乡被其患。”
(2).抄袭。 明 康海 《〈大复集〉序》:“摹倣剽敚,远於事实,予犹以为过云。”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引》:“故有於前人之説,疑也骤而信之,是也骤而非之,至剽敚陈言,盾矛故帙。”参见“ 剽夺 ”。
词语解释:剽夺  拼音:piāo duó
(1).掳掠。《后汉书·刘盆子传》:“ 三辅 郡县营长遣使贡献,兵士輒剽夺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兼以瘴癘不毛,番夷剽夺,风日惨澹,有冬无春,行役之艰,於此为极。” 曹之骐 《腾越光复纪略》:“始事之初, 文光 与各军约:申纪律,禁剽夺,违者以军法从事。”
(2).抄袭。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乐府自 晋 失传,寥寥千载,拟者弥多,合者弥寡。至於 嘉 隆 ,剽夺斯极。”
词语解释:剽剥  拼音:piāo bāo
(1).攻击;批驳。《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唐 李翱 《祭韩吏部文》:“ 建武 以还,文卑质丧,气萎体败,剽剥不让。”
(2).击杀。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 平 乘马即入贼军中,从者不得入,皆见剽剥, 信 独脱归。”
(3).削除。 宋 叶适 《彭子复墓志铭》:“昔之宿闻腐见皆已遯散剽剥,奇论新説忽焉交列横布。” 明 张居正 《刘尧溪七十寿序》:“ 刘子 之学,务在剽剥枝叶,归究本实,不儕於俗,而求当於古。”
(4).抄袭窃取。 宋 陆游 《曾文清公墓志铭》:“时禁 元祐 学术甚厉,而以剽剥頽闒熟烂为文。”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篇上》:“著书之道在于忠,不忠则剽剥欺谩之弊作。”
词语解释:剽剟  拼音:piāo duō
犹抄袭。 清 方苞 《书柳子厚辨亢桑子后》:“且是书剽剟《戴记》诸子语甚众。”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论小学书流别》:“此如儒、墨、名、法、 老 、 庄 、 申 、 韩 ,忧世著书,各有宗主,逮至晚近,胸无独见,意欲垂文,於是 秦 相《吕览》,书悬国门,《淮南鸿烈》,文成众手,大都剽剟儒、墨,裁剪道、法。”
词语解释:剽黥  拼音:piāo lüè
见“ 剽掠 ”。
词语解释:剽掠  拼音:piāo lüè
亦作“剽黥”。
(1).击杀。《文选·左思〈吴都赋〉》:“刦剞熊羆之室,剽掠虎豹之落。” 李周翰 注:“刦剞、剽掠,发掘伤击之也。”
(2).抢劫掠夺。《北齐书·高季式传》:“ 山 东旧贼 刘盘陀 、 史明曜 等攻劫道路,剽掠村邑。”《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 中都 、 平州 及饥荒地并经 契丹 剽剠有质妻卖子者,官为收赎。” 郭沫若 《〈孔雀胆〉的故事》:“ 明二 粮乏,颇事剽掠。”
(3).抄袭窃取。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八:“《支甲》谓或疑所载颇有与昔人传记相似处,殆好事者饰説剽掠,借为谈助。” 明 宋濂 《〈剡源集〉序》:“又稍上之,剽掠前脩语録,佐以方言,累十百而弗休。”
词语解释:剽卖  拼音:piāo mài
标价出售。《后汉书·崔寔传》:“初, 寔 父卒,剽卖田宅,起冢塋,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 李贤 注:“﹝剽﹞,一作‘标’。”
词语解释:剽伤  拼音:piāo shāng
掠夺残害。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秦王禎等》:“ 回紇 还国,恃功恣睢,所过皆剽伤,州县供餼不称,輒杀人。”
词语解释:剽急  拼音:piāo jí
(1).勇猛敏捷。《三国志·蜀志·张嶷传》:“昔每闻东主杀生赏罚,不任下人,又今以垂没之命,卒召太傅,属以后事,诚实可虑。加 吴 楚 剽急。乃昔所记,而太傅离少主,履敌庭,恐非良计长算之术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至是 育 復上奏,言宜坚壁清野,挫剽急之锋,徐观其势而为之策。”
(2).谓声音激越。 晋 潘岳 《笙赋》:“或桉衍夷靡,或竦踊剽急。”
(3).水流湍急貌。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其水黝黑,约三百里,奔流剽急。”
词语解释:剽卤  拼音:piāo lǔ
犹掳掠。卤,通“ 虏 ”。《新唐书·曲环传》:“二州比为寇衝,民苦剽卤,客他县。”
词语解释:剽便  拼音:piāo biàn
谓勇猛敏捷的士卒。《孙膑兵法·官一》:“简练剽便,所以逆喙也。”
词语解释:剽分  拼音:piāo fēn
划分,分割。《史记·西南夷列传论》:“ 西夷 后揃,剽分二方,卒为七郡。”参见“ 剽 ”。
词语解释:剽勇  拼音:piāo yǒng
轻捷勇猛。《晋书·李特载记》:“﹝ 巴郡 ﹞土有盐铁丹漆之饶,俗性剽勇,又善歌舞。”《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 世充 士卒皆 江 淮 剽勇,出入如飞。”
词语解释:剽怸  拼音:piāo xī
坚密。《管子·地员》:“剽怸橐土,虫易全处。” 尹知章 注:“剽,坚也;怸,密也。”
词语解释:剽狡  拼音:piāo jiǎo
(1).剽悍狡黠。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 楚 情剽狡, 吴 风浇竞。”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卒施快於剽狡兮,怛就制乎彊国。”
(2).亦谓剽悍狡黠之人。《晋书·刘毅传》:“招聚剽狡,缮甲阻兵,外託省疾,实规伺隙。”
词语解释:剽猾  拼音:piāo huá
谓剽悍狡诈的人。《宋书·檀道济传》:“又潜散金货,招诱剽猾,逋逃必至,实繫弥广,日夜伺隙,希冀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