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劄青 拼音:zhā qīng
在手臂上刺上图案花纹,用颜色涂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二·张安贫儿镂臂文》:“鏤臂或谓之札青。”词语解释:劄眼 拼音:zhā yǎn
眨眼。喻时间极短。《朱子全书》卷四三:“且説世间甚物事似人心危,且如一日之间内,而思虑外,而应接千变万化,札眼中便走失了,札眼中便有千里万里之远。”词语解释:劄记 拼音:zhá jì
亦作“剳记”。 读书笔记。 清 宋荦 《〈香祖笔记〉序》:“公退之暇,輒见其著书自娱,殆无虚日。声诗古文而外,间随笔为札记,要必贯串经史,表章文献,即一名一物,异日可垂典故、备法戒者,仍録之。”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一章:“绩学之士,读书必有剳记,以记所得著所疑。”按,札记亦兼质疑议论,每成宏著。 清 赵翼 有《廿二史札记》,为史学名作。词语解释:劄文 拼音:zhā wén
即札付。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公牍序》:“公牘之体,曰奏疏,下告上之辞也;曰咨文,平等相告者也;其虽平等而稍示不敢与抗者,则曰咨呈;曰札文,曰批答,上行下之辞也。”词语解释:劄客 拼音:zhā kè
不呼自来以演唱佐酒的下等妓女。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又有下等妓女,不呼自来,筵前歌唱,临时以些小钱物赠之而去,谓之‘札客’,亦谓之‘打酒坐’。”词语解释:劄地 拼音:zhā dì
落实,解决。《水浒传》第二四回:“ 王婆 道:‘大官人,虽然你説五件事都全,我知道还有一件事打搅,也多是札地不得。’”词语解释:劄付 拼音:zhā fù
官府中上级给下级的公文。《水浒传》第六七回:“且説 凌州 太守接得 东京 调兵的勅旨并 蔡太师 札付,随请兵马团练 单廷珪 、 魏定国 商议。”《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萧云仙 从 浦口 过 江 ,进了京城,验了札付,到了任。”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金以坏和议而亡》:“ 正大 八年,行省忽以札付下 襄阳 制置司,约同御北兵。且索军餉。札付者,上行下之檄也。”词语解释:劄子 拼音:zhá zǐ
官府中用来上奏或启事的一种文书。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唐 人奏事,非表非状者为之牓子,亦谓之録子。今谓之札子。凡羣臣百司上殿奏事,两制以上,非时有所奏陈,皆用札子。中书枢密院事有不降宣勑者,亦用札子。”《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説话的,假如上一等人,有前程的,要復本姓,或具札子奏过朝廷,或关白礼部、太学、国学等衙门,将册籍改正,众所共知。”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 宋 士大夫,以四六牋啟与手简駢缄之,谓之双书。后益以单纸,直叙所请,谓之品字封。后又变而为札子,多至十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