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七洽入声 [详注1][详注2][与歃同。尝也。][《集韵》直甲切,音霅。水貌。义同。]


注1:筴 音夹。针箭具。又与栅同。《庄子·达生篇》祝宗人元端以临牢筴。《注》牢,豕室。筴,木栏。同栅。
注2:哈 hā,音喢。《玉篇》以口歃饮。《淮南子·泛论训》尝一哈水,而甘苦知矣。《集韵》本作歃。又姓。《正字通》杨慎希姓有哈永森。动词
共13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万劫小劫一劫贤劫贼劫火劫转劫趁火打劫
浩劫亿劫剽劫行劫魔劫应劫质劫趁伙打劫
千劫累劫洗劫凌劫忙劫劫入劫阿僧祇劫趁哄打劫
历劫末劫逃劫诸劫数劫龙汉劫阿僧只劫趁夥打劫
空劫千万劫积劫忙劫九劫驱劫乘火打劫十年浩劫
劫劫灰劫无量劫皇劫坏劫石劫乘机打劫千生万劫
永劫大劫焚劫浊劫黑劫刑劫乘机打劫路劫
尘劫尘沙劫烧劫山劫时劫诱劫书劫逸劫
旷劫打劫棋劫生劫俘劫重劫胁劫避劫
沙劫兵劫遭劫往劫来劫赤马劫趁火抢劫邀劫

词语解释:万劫  拼音:wàn jié
(1).亦作“ 万刼 ”。佛经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万劫犹万世,形容时间极长。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俱处三界,独与神游,包括四天,卷舒万劫。” 宋 苏轼 《书孙元忠所书〈华严经〉后》:“故佛説此等,真可畏怖,一念差失,万劫堕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吸一滴之甘泉,津含万刼;吞盈掬之玉粒,腹果千春。” 许地山 《空山灵雨·〈心有事〉诗》:“你这样做,虽经万劫也不能遂愿。”
(2).种种灾难;许多灾难。 元 祖铭 《宴坐峰》诗:“道人此宴坐,一念万劫融。” 明 李开先 《十一煞·赠康对山》套曲:“千盘万折连云栈,万劫千灰枉死城,糊突梦谁能醒。” 清 方文 《舟中有感》诗:“万劫不烧唯富贵,五伦最假是君臣。”
词语解释:浩劫  拼音:hào jié
(1).极长的时间。佛经谓天地从形成至毁灭为一大劫。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六:“ 玄洲 草木不知黄,甲子初开浩劫长。” 宋 叶适 《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诗:“至今闕胜赏,浩劫随荣枯。”《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此时 何玉凤 的遭际真算得千古第一个乐人,来享浩劫第一桩快事!”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阿难》:“数千万光年中的七尺之躯,与无穷的浩劫中的数十年,叫做‘人生’。”
(2).大灾难。 清 赵翼 《焦山江上》诗:“终然浩劫入沧桑,纵有赤心天不谅。” 郭沫若 《蜩螗集·北上纪行》:“两番罹浩劫,一旦扫沉阴。”《花城》1981年第2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样一场浩劫,他们的头脑要复杂得多。”
(3).大台阶。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二:“浩劫因王造,平臺访古游。” 仇兆鳌 注引《广雅》:“浩劫,宫殿大阶级也。” 清 曹寅 《由普德至天界寺入苍翠庵漫题》诗之一:“浩劫前王造,微名过客题。”
词语解释:千劫  拼音:qiān jié
(1).佛教语。指旷远的时间与无数的生灭成坏。劫,梵语kalpa的音译。 唐太宗 《圣教序》:“无灭无生歷千劫。” 宋 苏轼 《胜相院经藏记》:“如以蜜説甜,众生未諭故,復以甜説蜜,甜蜜更相説,千劫无穷尽。” 明 袁宗道 《杂说》:“此一点尘垢,便是千劫繫驴之橛,永不能出离矣。”
(2).现多指无数灾难。如:他以非凡的毅力战胜了千劫万难。
词语解释:历劫  拼音:lì jié
佛教语。谓宇宙在时间上一成一毁叫“劫”。经历宇宙的成毁为“歷劫”。后统谓经历各种灾难。 南朝 梁 沉约 《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歷劫多幸,夙世善缘。” 金 刘迎 《连日雪恶用聚星堂雪诗韵》:“后生旷世安敢望,故事歷劫徒能説。”《红楼梦》第一二○回:“岂知 宝玉 是下凡歷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序》:“歷劫之下,度尽诸苦厄。”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歷劫而久者,金石之所以贵。”
词语解释:空劫  拼音:kōng jié
佛教语。成、住、坏、空四劫之末。谓世界灭坏之后,再造之前的空虚阶段。 宋 陆游 《北窗睡起》诗:“高怀元在 羲皇 上,大事已明空劫前。” 宋 叶适 《潘广度》诗:“坐具平铺佛叉手,空劫以前人总有。”参阅《大明三藏法数》卷十八。
词语解释:劫劫  拼音:jié jié
(1).犹汲汲。匆忙急切貌。 唐 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人皆劫劫,我独有餘。” 宋 苏轼 《醉僧图颂》:“人生得坐且稳坐,劫劫地走觅甚么。” 清 惠周惕 《从赤城至国清寺》诗:“念昔平生俱道长,行驂劫劫无停鞭。”
(2).犹世世。 唐 白居易 《画水月菩萨赞》:“生生劫劫,长为我师。” 唐 贾岛 《赠无怀禅师》诗:“身从劫劫修,果以此生周。” 明 方以智 《东西均·三徵》:“如此而原始要终,三世之故莫明於此。曰过去者,昨日而已;曰未来者,明日而已。更元其元,犹时其时也。刼刼如是,尘尘如是。”
词语解释:永劫  拼音:yǒng jié
佛教语。谓永无穷尽之时。《无量寿经上》:“所修佛国,开廊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於不可思议,兆载永劫……以大庄严,具足诸行。”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永劫扬其美名,万代流於清风。”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证果》:“看金绳宝筏相拈,何须虑永劫沉身不可捞。”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而永劫之来,不知其始,其去也,不知其终,人之寿量比于永劫,又巧歷者所不能计也。”
词语解释:尘劫  拼音:chén jié
佛教称一世为一劫,无量无边劫为尘劫。后亦泛指尘世的劫难。《楞严经》卷一:“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金 元好问 《龙兴寺阁》诗:“桑海几经尘劫坏,江山独恨酒肠乾。”《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汝诚念皈我,但尚有尘劫未脱。老僧赠汝一物,可密藏於身畔,不许一人知道,他日夫妇重逢,自有灵验。”《红楼梦》第一二○回:“小女 英莲 ,幼遭尘劫。” 廖仲恺 《留诀内子》诗:“四十五年尘劫苦,好从解脱悟前非。”
词语解释:旷劫  拼音:kuàng jié
佛教语。久远之劫;过去的极长时间。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闭情开照,期神旷劫,以长其心,推而远之也。” 唐 李白 《〈地藏菩萨赞〉序》:“独出旷劫,导开横流。” 王琦 注:“旷劫,谓久远之劫也。”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二章:“此女剑法亦深造而深悟,兼有侠骨,斯人真旷劫难逢者矣。”
词语解释:沙劫  拼音:shā jié
谓多如 恒 沙之劫数。 唐 贾岛 《送谭远上人》诗:“清浄从沙劫,中终未日敧。” 宋 王禹偁 《彻连寿宁节功德疏奉表》:“庶使星望帝车,与金轮而永固;山齐圣寿,歷沙刼以长存。”
词语解释:小劫  拼音:xiǎo jié
(1).佛教语。释氏以“劫”(劫波)为假设的记时之号。谓人的寿命从十岁增至八万,复从八万还至十岁,经二十返为一小劫。具体说法尚有不同,合成大劫为时则一。《法华经·化城喻品》:“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隋书·经籍志四》:“末法已后,众生愚钝,无復佛教,而业行转恶,年寿渐短,经数百千载间,乃至朝生夕死,然后有大水、大火、大风之灾,一切除去之,而更立生人,又归纯朴,谓之小劫。每一小劫,则一佛出世。” 唐 李白 《游昌禅师山池》诗之一:“一度坐小劫,观空天地间。” 清 曹寅 《题姚后陶比丘小像》诗:“猛风不动袈裟角,弹指阎浮小劫移。”参阅《法苑珠林·大三灾·时节》
(2).道教语。道教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小劫。《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自从混沌初分以来,一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世上混一,圣贤皆尽。”
(3).灾祸、魔难。佛典、道藏皆谓小劫之中历经各种灾难,俗因以喻天灾人祸之较轻者。 宋 苏轼 《别子由》诗之一:“愿君亦莫叹留滞,六十小劫风雨疾。” 清 查慎行 《六月廿三日夜大雨》诗:“二更小劫须臾过,不碍先生高枕卧。” 吴梅 《翠楼吟·秦淮遇京华故人》词:“湖山沦小劫,正风鹤长 淮 兵气。”
(4).犹小寇。对敌之蔑称。《宋书·郑鲜之传》:“ 佛佛 虏陷 关中 , 高祖 復欲北讨,行意甚盛。 鲜之 上表諫曰……愚谓不烦殿下亲征小劫。”
(5).围棋术语。劫争中与全局关系较小者。 清 金农 《与谢山人池上奕》诗之一:“方罫楸枰布势迟,钩连小劫动偏师。”
词语解释:亿劫  拼音:yì jié
谓极长久的时间。佛经言天地的形成到毁灭为一劫。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何以决断天地之外,亿劫之表,冥冥之中,必谓所辨不实邪?” 晋 王嘉 《拾遗记·员峤山》:“人皆双瞳,脩眉长耳,飡九天之正气,死而復生,於亿劫之内,见五岳再成尘。”《太平广记》卷三七○引《潇湘录·王屋薪者》:“夫道者,居亿劫之前,而能生天生人生万物。”
词语解释:累劫  拼音:lèi jié
连续数劫。谓时间极长。劫,梵语kalpa之音译劫波的略称。《弘明集·正诬论》:“今以其能掘众恶之栽,灭三毒之烬,修五戒之善,尽十德之美,行之累劫,倦而不已。” 唐 王维 《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并序》:“天资义性,半字敌于多闻;宿植圣胎,一瞬超於累劫。” 明 于谦 《祈雨丹诚文》:“赦小民累劫之愆,宥臣等旷官之罪。”
词语解释:末劫  拼音:mò jié
(1).佛教语。谓末法之劫。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八:“ 庆历 中, 齐州 言:有僧 如因 ,妖妄惑人,輒称正法一千年一劫,像法一千年一劫,末法一千年一劫。今像法已九百六十年,才餘四十年即是末劫,当饥饉、疾疫、刀兵云云……僧録司奏:正法、像法、三灾劫等,悉出大藏经论。”
(2).借指黑暗的世道。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今日个秀才每遭逢着末劫,有那等刀笔吏入省登臺,屠沽子封侯建节。”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七折:“如今末劫浇薄,世上人只为功名一事颠倒倒颠的,瞎眼人强做 离朱 ,堂下人翻居堂上。”参见“ 末法 ”。
词语解释:末法  拼音:mò fǎ
(1).谓不能治本的法术。系儒家对法家刑名之学的蔑称。《晋书·吕光载记》:“明公受天眷命,方君临四海,景行 尧 舜 ,犹惧有弊,奈何欲以 商 申 之末法,临道义之神州。”
(2).佛教语。指佛法的衰微时期。《隋书·经籍志四》:“然佛所説,我灭度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其义如此。” 宋 张商英 《护法论》:“末法像教之僧败群不律者,势所未免也。” 清 龚自珍 《最录禅源诸诠》:“居末法中,欲敌生死,如救头然。” 章炳麟 《〈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序》:“虽处末法之中,而群情归慕如此,知正信之未衰也。”
(3).泛指宗教的衰微。 梁启超 《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绪言》:“顾宗教今已属末法之期,而学术则如旭日升天,方兴未艾。”
词语解释:千万劫
很长久
词语解释:灰劫  拼音:huī jié
(1).佛教语。指大三灾中火劫后的余灰。 唐 杜甫 《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药囊亲道士,灰劫问胡僧。” 宋 米芾 《山光寺》诗:“仙来石畔怀灰劫,鹤语池边劝后生。”
(2).指被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清 叶燮 《集吴天章传清堂感旧限红字》:“忽惊灰劫餘芳砌,重愴 山阳 拭槁桐。”
词语解释:大劫  拼音:dà jié
(1).佛家谓天地一成一毁为一劫,经八十小劫为一大劫。道家亦有大劫之称。《初学记》卷七引 晋 曹毗 《志怪》:“胡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餘。’”《法苑珠林》卷三:“世间成时二十别劫,住时二十别劫,坏时二十别劫,空时二十别劫。此中以住合成,以空合坏,故各四十别劫,总此成坏合有八十别劫为一大劫。”《云笈七籤》卷二:“天地改易,谓之大劫。”参阅《翻译名义集·时分》
(2).泛称大灾难。 唐 皮日休 《开元寺佛钵诗》:“乳糜味断中天觉,麦麨香销大劫知。” 清 无名氏 《陆沉痛》楔子:“遍地腥羶,直弄得江翻海扰,鼠偷狗盗,大劫何日了?” 郭沫若 《黑猫》二:“兵变不仅限于 成都 ,在 四川省 内凡是有营防驻扎的地方,四处都响应了。 嘉定 城是有营防驻扎的,当然也免不了遭受一次大劫。”
词语解释:尘沙劫  拼音:chén shā jié
尘劫。 宋 陶穀 《清异录·软尽虚空藏》:“浮屠者流,谓若将妄语誑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清 曹寅 《观奕口占和渔村》:“尘沙劫后仙机尽,正是鸣鐘息脇时。”
词语解释:打劫  拼音:dǎ jié
(1).围棋术语。谓双方在一处可以交互吃一子的争夺战。但打劫须隔一着方能还吃,故漏洞少的一方取胜可能就大。有时整盘棋也由打劫决定输赢。 唐 杜荀鹤 《观棋》诗:“得势侵吞远,乘危打劫赢。”《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 程师爷 苦苦的给老爷先摆上五个子儿, 叶通 还是尽力的让着下,下来下去,打起劫来,老爷依然大败亏输。”
(2).抢劫。《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玉梅 将贼兵打劫及 范希周 救取成亲之事,述了一篇。”《说唐》第二四回:“这般人行李沉重,财物必多,何不打劫来去做寿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説也奇怪,无端来了几十箇人去打劫有利银行,听説当场拿住了两箇。” 田汉 《咖啡店之夜》:“哪一天马贼会来打劫,我们也不知道。”
词语解释:兵劫  拼音:bīng jié
战争的劫难。《恨海》第二回:“可怜 天津卫 里从 明 朝至今,未曾遭个兵劫,这一回只怕不免的了!”
词语解释:一劫  拼音:yī jié
佛家语。天地的一成一败谓“一劫”。亦泛指一段很长的时间。《摩诃般若波罗蜜道行经·不可计品》:“是辈人於是间闻深般若波罗蜜信者,正使三千大千国土人,一切所当为者皆信,皆信已来行过一劫。”《大般涅槃经》卷上:“ 如来 今者有大神力,岂当不能住寿一劫若减一劫?”《隋书·经籍志四》:“天地之外,四维上下,更有天地,亦无终极,然皆有成有败。一成一败,谓之一劫。”《云笈七籤》卷四:“诸天宗奉,各有科典,一劫之周,又復改运,遂积五劫,迨于 开皇 。”
词语解释:剽劫  拼音:piāo jié
亦作“ 剽刦 ”。 抢劫。《汉书·王尊传》:“往者 南山 盗贼阻山横行,剽劫良民。”《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卫兵所至,责其供餉,既不能给,因坏其什器,撤其庐舍而焚之,甚於剽刦。”《明史·宦官传二·陈奉》:“每託巡歷,鞭笞官吏,剽劫行旅。” 郭沫若 《〈孔雀胆〉后记》:“但假如以剽劫为事,那就不是农民革命军了。”
词语解释:洗劫  拼音:xǐ jié
把一个地方或一户人家抢尽杀绝。 茅盾 《虚惊》:“脚下毕毕剥剥全是瓦砾。显然这是敌人洗劫焚烧的残骸。” 峻青 《秋色赋·胶济线上》:“那时候, 日本 兵和伪军就是这样抢掠和洗劫这一带村庄的。” 曹靖华 《飞花集·风雨六十年》:“他把我们当作富商,步步紧盯,要乘机洗劫。”
词语解释:逃劫  拼音:táo jié
逃避灾难。 清 方文 《百岁翁歌赠赵撝谦先生》:“蚤岁连生十二男,孙与曾元三十三。忽逢世难遭杀戮,孑身逃劫 漳河 南。”
词语解释:积劫  拼音:jī jié
亦作“ 积刦 ”。 积久的劫难。 南朝 梁 江淹 《吴中礼石佛》诗:“敬承积刼下,金光鑠海湄。”《坛经·忏悔品》:“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销灭。” 前蜀 贯休 《寿春节进大蜀皇帝》诗之五:“积劫修来似炼金,为皇为帝万灵钦。” 元 袁桷 《炽盛光佛偈》:“般若无损益,万念堕积劫。还彼清浄根,众生永安乐。” 清 侯方域 《重修白云寺碑记》:“天下之变迁沦毁於吾前者,岂皆积劫不可救耶?予将为浮屠氏以终老於是。”
词语解释:无量劫  拼音:wú liàng jié
佛教谓计数不尽的时节。佛经言天地从生成至毁灭为一劫。《隋书·经籍志》:“一成一败,谓之一劫,自此天地已前,则有无量劫矣。” 宋 张商英 《护法论》:“盖念一切众生无量劫来皆曾为己。”
词语解释:焚劫  拼音:fén jié
焚烧抢掠。《宋史·孙何传》:“遂使腥羶得计,虵豕肆行,焚劫我郡县,係累我黎庶。”《明史·韩林儿传》:“诸将在外者率不遵约束,所过焚劫,至啖老弱为粮。”《说岳全传》第二八回:“﹝他﹞口出大言,要夺我朝天下,不时到此焚劫。”
词语解释:烧劫  拼音:shāo jié
(1).佛教语。指坏劫(世界毁灭)时的大火灾。 唐 宋之问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2).泛指火灾。 唐 张谓 《长沙失火后戏题莲花寺》诗:“金园宝刹半 长沙 ,烧劫旁延一万家。”
词语解释:棋劫  拼音:qí jié
亦作“棊劫”。 围棋的劫争。亦用以喻争战。《周书·儒林传·乐逊》:“譬犹棊劫相持,争行先后,若一行不当,或成彼利,诚应捨小营大,先保封域,不宜贪利边陲,轻为举动。”《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三年》:“ 秦 兗州 刺史 彭超 请攻 沛郡 太守 戴逯 於 彭城 ,且曰:‘愿更遣重将攻 淮南 诸城,为征南棊劫之势,东西并进, 丹阳 不足平也。’” 胡三省 注:“棊劫者,以棊势喻兵势也。围棊者,攻其右而敌手应之,则击其左取之,谓之劫。” 宋 陆游 《初夏》诗:“细煅诗联凭棐几,静思棋劫对楸枰。”参见“ 劫打 ”。
词语解释:劫打  拼音:jié dǎ
亦作“刧打”。 围棋术语。也叫劫争。开局后,当一部分棋势不利或被围困时,如按常规着法攻守将难于保全,即采取此种走法。劫,即强行劫持,借以转死为活,化危为安。对局中,黑白双方在同一处各自围住对方一子,黑方如先提吃白方一子,白方须于他处下子,待黑方应后,方可于原处提回黑方一子。如此往复提吃。《天雨花》第十一回:“便呼侍者将棋至,二人对坐赌输赢。 永正 在傍来观看,各争形势用心情,局到中间寻刧打, 维明 忽而一回睛。”
词语解释:遭劫  拼音:zāo jié
遇到灾难。《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没造化的,撞着 吾爱陶 ,胜遭瘟遭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惊致研詰,则 吴郎 家亦同日遭劫,一门俱没。”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四:“后红军撤退,村上遭劫,被屠杀者一半以上。”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三章:“ 石得富 叫他们不要为家舍的遭刼难过,只要赶天黑粮食能保全住就好了。”
词语解释:贤劫  拼音:xián jié
佛教语。梵语bhadrakapa。指有 释迦佛 等千佛出世的现在劫。与过去庄严劫、未来星宿劫并称为三大劫,为佛教宏观的时间观念之一。 晋 法显 《佛国记》:“贤劫千佛,共用此鉢;鉢去也,佛法渐灭。” 南朝 梁 沉约 《千佛颂》:“不常不住,非今非曩,贤劫虽辽,倐焉如响。”《魏书·释老志》:“ 释迦 前有六佛, 释迦 继六佛而成道,处今贤劫。”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我眼盲冥,于兹已久,有佛兴世,我眼輒明,贤劫之中,过去三佛出兴世时,已得明视。” 许地山 《缀网劳蛛·无法投递之邮件》:“就是遍游亿万尘沙世界,经过庄严劫、贤劫、星宿劫,也找不着呀!”
词语解释:行劫  拼音:xíng jié
进行劫掠。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如能设计擒获贼党二十人以上,并获赃物,推问行劫踪跡分明者,量其功蹟,节给优赏。”《元典章·刑部五·烧埋》:“ 郭驴儿 两犯强盗,左右项俱刺强盗字样,用药除去,又已五次行刼,事发到官。” 沉从文 《顾问官》:“军法长,你说,真是无法无天!查查你那条款,白日行劫,你得执行职务!”
词语解释:凌劫  拼音:líng jié
欺凌劫持。《明史·韩宪王朱松传》:“诸贫宗往往凌劫有司, 平凉 知府 吴世良 、 鄺衍 任守德 ……先后被窘辱。”
词语解释:诸劫  拼音:zhū jié
诸贼盗。《南齐书·王敬则传》:“即杀十牛解神,并斩诸劫,百姓悦之。”
词语解释:忙劫  拼音:máng jié
犹忙碌。《醒世姻缘传》第六二回:“天色已晚,要寻一个下处,再四没处可寻,只见那合村男妇忙刼的不了。”
词语解释:皇劫  拼音:huáng jié
皇帝的年纪。 唐 宋之问 《奉和幸大荐福寺》:“欲知皇劫远,初服六銖衣。” 明 王志坚 《表异录·人物》:“皇劫,即帝年也。”
词语解释:浊劫  拼音:zhuó jié
亦作“ 浊劫 ”。 佛教语。指尘世。《法华经·劝持品》:“浊劫恶世中,多有诸恐怖。” 唐 独孤及 《诣开悟禅师问心法次第寄韩郎中》诗:“浊刼相从惯,迷途自谓安。”
词语解释:山劫  拼音:shān jié
山寇。《南史·孝义传上·诸暨屠氏女》:“女以无兄弟,誓守坟墓不嫁,为山劫所杀。”
词语解释:生劫  拼音:shēng jié
(1).挟持。《史记·刺客列传》:“ 軻 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倨以駡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犹强盗。《宋书·吴喜传》:“ 吴 军中人皆是生劫,若作刺史,吾等岂有活路?”
词语解释:往劫  拼音:wǎng jié
犹往世。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自恐往劫之 桀 紂 ,皆可徐成将来之 汤 武 ,况今风情之伦少,而汎心於情流者乎。”
词语解释:贼劫  拼音:zéi jié
强取劫夺。《旧唐书·酷吏传上·侯思止》:“ 昭德 曰:‘往年 来俊臣 贼劫 王庆詵 女,已大辱国;今日此奴又请索 李自邑 女,无乃復辱国乎?’”
词语解释:魔劫  拼音:mó jié
谓命中注定的灾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娘子姻缘已动,而魔劫未消。”
词语解释:忙劫劫  拼音:máng jié jié
忙忙碌碌的样子。 明 单本 《蕉帕记·打围》:“笑咍咍解寳绦,忙刼刼卸锦袍。”《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花正开时当三月,蝴蝶飞来忙刼刼。”亦作“ 忙怯怯 ”。 元 赵善庆 《山坡羊·燕子》曲:“语喃喃,忙怯怯,春风堂上寻 王谢 。”
词语解释:数劫
厄运
词语解释:九劫  拼音:jiǔ jié
(1).谓成佛所经历的漫长劫难。 南朝 梁 沉约 《释迦文佛像铭》:“能仁奚感,将唯妙法。驻景上天,降生右脇。始出四门,终超九劫。”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忘身论》:“昔王子投身,功踰九劫;刳肌贸鸟,骇震三千。”《生经·堕珠著海中经》:“我等世尊,从无数劫精进不懈,不拘生死五道之患……超越九劫,自致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
(2).指 释迦 成佛的现在世。相传 释迦 于住劫(分二十小劫)中的第九劫(即现在世)成佛。《法苑珠林》卷十三:“十一劫是未来,八劫是过去,今 释迦佛 当第九劫内成佛。”参见“ 中劫 ”。
词语解释:中劫  拼音:zhōng jié
佛家的宏观时间概念之一。相当于世界产生、发展、衰朽、灭亡(成、住、坏、空)中的一个阶段。即二十小劫或四分之一大劫。见《大智度论》《法苑珠林》卷三:“此中一减一增,十八增减,合二十中劫。”
词语解释:坏劫  拼音:huài jié
佛教语。成、住、坏、空四劫之一。谓火、水、风等“大三灾”毁灭众生和世界这一时期,凡历二十小劫。《法苑珠林》卷三:“若彼住经坏劫者亦不然,增上福力生彼处故。”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谁料坏劫到来,天地分崩了。”
词语解释:黑劫  拼音:hēi jié
劫难。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迭韵诗》:“筹笔深心消黑劫,彯缨异数称斑衣。”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此花娟洁,出淤泥而不染。幸勿失其清修,致堕黑劫。” 清 俞赞 《恤商论》:“近者各省尝私植(雅片)矣。何以在我犹躬冒不韙?殆气数使然, 中国 应有此黑劫。”
词语解释:时劫  拼音:shí jié
(1).时代。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盖凡论往古人文,加之轩輊,必取他种人与是相当之时劫,相度其所能至而较量之。”
(2).犹时机。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不过战争方已或未始之时,外状若寧,暗流仍伏,时劫一会,动作始矣。”
词语解释:俘劫  拼音:fú jié
侵犯掠夺。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今闻 陈 、 许 、 安 、 唐 、 汝 、 寿 等州与贼界连接处,村落百姓悉有兵器,小小俘劫,皆能自防。”
词语解释:来劫  拼音:lái jié
佛教语。犹来世。《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受苦现在,殃流来劫。”
词语解释:火劫  拼音:huǒ jié
佛教语。坏劫中的“大三灾”之一。谓劫火洞烧,直至光音天。《法苑珠林》卷三引《观佛三昧经》:“无日月星宿,亦无昼夜,唯有大冥,谓之火劫。”
词语解释:应劫  拼音:yīng jié
(1).应验劫运。《红楼梦》第二回:“ 蚩尤 、 共工 、 桀 、 紂 ……皆应刼而生。”
(2).围棋用语。应付对方的抛劫。 宋 秦观 《阮郎归》词:“翻身整顿著残棋,沉吟应刼迟。”
词语解释:入劫  拼音:rù jié
犹遭难。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灌塘本寻常之事,一年难於一年,渐若登天,然莫不以上闸为入刼,过 淮 为更生。”
词语解释:龙汉劫  拼音:lóng hàn jié
见“ 龙汉 ”。
词语解释:龙汉  拼音:lóng hàn
道教谓 元始天尊 年号之一。又为五劫之始劫。《隋书·经籍志四》:“道经者,云有 元始天尊 ,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所以説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以为 天尊 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 玉京 之上,或在 穷桑 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 延康 、 赤明 、 龙汉 、 开皇 ,是其年号。其间相去经四十一亿万载。” 唐 吴筠 《步虚词》之九:“敢问 龙汉 末,如何闢乾坤。” 明 屠隆 《昙花记·上游天界》:“晃晃 弥罗宫 ,巍巍 鬱萧殿 。始劫干 延康 ,大道超 龙汉 。” 清 赵翼 《岣嵝碑歌》:“伊昔昏垫五行汨, 龙汉 餘劫留水厄。”亦称“ 龙汉刼 ”。 清 钱谦益 《登齐云岩·谒玄天太素宫》诗:“ 东海 几经龙汉刼,北宫长列羽林军。” 清 黄遵宪 《感事又寄丘仲阏》诗之二:“ 帝释 亦愁龙汉刼,天灾况值鼠妖年。”
词语解释:驱劫  拼音:qū jié
逼迫挟持。 唐 裴抗 《魏博节度使田公神道碑》:“驱劫忠良,易其守心。”
词语解释:石劫  拼音:shí jié
佛教语。《大智度论·初品》记佛以譬喻说劫义,谓有四千里石山,长寿人每百年持细软衣一来拂拭,大石山尽,劫故未尽。后因以称不能以时、日、月、年计算的时间量。 宋 陆游 《小憩长生观饭已遂行》诗:“人间空石劫,物外自壶春。”
词语解释:刑劫  拼音:xíng jié
谓滥用刑罚。刑,刑罚;劫,挟持。《韩非子·三守》:“凡劫有三:有明劫,有事劫,有刑劫。”《韩非子·三守》:“至於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
词语解释:诱劫  拼音:yòu jié
诱骗劫持。《史记·郑世家》:“十四年,故 郑 亡 厉公突 在 櫟 者使人诱劫 郑 大夫 甫假 ,要以求入。”
词语解释:重劫  拼音:zhòng jié
佛教语。犹累劫。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出家》:“故能拯溺俗于沉流,拔幽根于重劫。”
词语解释:赤马劫  拼音:chì mǎ jié
宋理宗 淳祐 中, 柴望 上《丙丁龟鉴》十卷,计自 秦昭襄王 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255年),至 五代 后汉 天福 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共一千二百馀年,其中牵强附会凡值丙午、丁未之年,国家均有乱事发生。丙丁属火,色赤,午为马,未为羊,后因称国家大乱为“赤马劫”或“红羊劫”。 元 张翥 《画马》诗:“百年重遭赤马劫,散落不逐兵尘空。”
词语解释:转劫  拼音:zhuǎn jié
(1).连续在不同地区抢劫。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贼盗》:“ 宋 兴,既歛兵於内,盗贼輒发,而州郡无武备……故盗起輒转劫数百千里,非天子自出兵,往往不能格。”
(2).犹转世。 吴组缃 《山洪》八:“他那个猴子转劫的货,眨眨眼睛就是一个法,晓的他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词语解释:质劫  拼音:zhì jié
犹劫持。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或多聚徒众,或广置兵仗,或标异服饰,或质劫变主。”
词语解释:阿僧祇劫  拼音:ā sēng qí jié
佛教语。谓无数极长之时节。 晋 法显 《佛国记》:“菩萨从三阿僧祇劫,苦行不惜身命。”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阿僧祇劫修行,刹那时间瀟洒。”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二折:“ 柳翠 ,无量阿僧秪劫,与大千沙界轮迴,一切般若波罗蜜心,向不二门头变化,一条大路上天堂。”参见“ 阿僧祇 ”。
词语解释:阿僧祇  拼音:ā sēng qí
梵语的译音。义译为无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何以云阿僧祇,阿者 秦 言无,僧祇者, 秦 言数,凡梵书称阿僧祇,即 华 言无数也。”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大乘《入楞伽经》第五云:‘大慧,我於娑婆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
词语解释:阿僧只劫  拼音:ā sēng zhī jié
见“ 阿僧祇劫 ”。
词语解释:阿僧祇劫  拼音:ā sēng qí jié
佛教语。谓无数极长之时节。 晋 法显 《佛国记》:“菩萨从三阿僧祇劫,苦行不惜身命。”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阿僧祇劫修行,刹那时间瀟洒。”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二折:“ 柳翠 ,无量阿僧秪劫,与大千沙界轮迴,一切般若波罗蜜心,向不二门头变化,一条大路上天堂。”参见“ 阿僧祇 ”。
词语解释:阿僧祇  拼音:ā sēng qí
梵语的译音。义译为无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何以云阿僧祇,阿者 秦 言无,僧祇者, 秦 言数,凡梵书称阿僧祇,即 华 言无数也。”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大乘《入楞伽经》第五云:‘大慧,我於娑婆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
词语解释:乘火打劫  拼音:chéng huǒ dǎ jié
同“趁火打劫”
词语解释:趁火打劫  拼音:chèn huǒ dǎ jié
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劫。比喻趁别人紧张危急的时候去捞取好处或趁机害人。《何典》第八回:“众鬼也就趁火打劫,抢了好些物事,一哄出门。” 李劼人 《大波》第二部第八章:“怕的就是那些坏东西趁火打劫。” 马烽 《太阳刚刚出山》:“他说 刘成贵 家也是贫农,是阶级弟兄,不能看到人家有困难趁火打劫,应该帮助他家度过这一难关。”
词语解释:乘机打劫  拼音:chéng jī dǎ jié
谓利用机会掠夺钱财。
词语解释:乘机打劫  拼音:chéng jī dǎ jié
谓利用机会掠夺钱财。 清 张少南 《临安旬制记》引 明 王思任 《诛马士英疏》:“以至文选职方,乘机打刼。”
词语解释:书劫  拼音:shū jié
书籍的劫难。 明 袁宏道 《祇园理藏完》诗之二:“书劫何须怨 祖龙 ,南寮师弟北师公。”按,此指焚书坑儒之事。
词语解释:胁劫  拼音:xié jié
威胁而劫持之。 唐 白居易 《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 安禄山 陷覆 洛京 ,以伪职淫刑胁劫士庶。”
词语解释:趁火抢劫  拼音:chèn huǒ qiǎng jié
同“ 趁火打劫 ”。 郭沫若 《尚儒村》:“兵队来了,有钱的请外人的红十字会来贴张保护的封条,没有钱的便趁火抢劫。”
词语解释:趁火打劫  拼音:chèn huǒ dǎ jié
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劫。比喻趁别人紧张危急的时候去捞取好处或趁机害人。《何典》第八回:“众鬼也就趁火打劫,抢了好些物事,一哄出门。” 李劼人 《大波》第二部第八章:“怕的就是那些坏东西趁火打劫。” 马烽 《太阳刚刚出山》:“他说 刘成贵 家也是贫农,是阶级弟兄,不能看到人家有困难趁火打劫,应该帮助他家度过这一难关。”
词语解释:趁伙打劫  拼音:chèn huǒ dǎ jié
犹言趁火打劫。《初刻拍案惊奇》卷八:“ 陈大郎 是个性急的人,敲檯拍凳的怒道:‘我晓得,都是那 褚敬桥 寄个甚么鸟信!是他趁伙打劫,用计拐去了。’”
词语解释:趁哄打劫  拼音:chèn hōng dǎ jié
犹言在混乱中劫掠。《西游记》第十六回:“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径转山洞而去。”
词语解释:趁夥打劫
犹言趁火打劫。《初刻拍案惊奇》卷八:“ 陈大郎 是个性急的人,敲檯拍凳的怒道:‘我晓得,都是那 褚敬桥 寄个甚么鸟信!是他趁伙打劫,用计拐去了。’”
词语解释:十年浩劫  拼音:shí nián hào jié
即十年内乱。 冰心 《空巢》:“ 老梁 看到我涂黑脸的那一天,只是十年浩劫的开始!”
词语解释:千生万劫  拼音:qiān shēng wàn jié
世世代代,永久。《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千生万劫难得见,如何一旦皆相亲。”
词语解释:路劫  拼音:lù jié
拦路抢劫。 张天翼 《清明时节》七:“原来姓 罗 的打算要把那天的事当路劫案报上去,这么就无所谓什么主使不主使了。”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四一:“他找了一块土松的地方,轻轻的磨鞋底。然后慌忙的往家里奔,怕黑夜里遇见路劫。” 沙汀 《丁跛公》:“他起初路劫,后来抢多了就‘打门’。”
词语解释:逸劫  拼音:yì jié
潜逃的强盗。《太平广记》卷二九五引《神鬼传·曲阿神》:“ 晋孝武 世,有一逸刼,官司十人追之。”
词语解释:避劫  拼音:bì jié
犹言逃避灾难。 清 魏源 《桂林阳朔山水歌》之三:“神仙避劫人避灾,更於何处藏三才?”
词语解释:邀劫  拼音:yāo jié
拦路抢劫。《明史·宦官传一·郑和》:“ 旧港 者,故 三佛齐国 也,其酋 陈祖义 ,剽掠商旅。 和 使使招諭, 祖义 诈降,而潜谋邀劫。”《六部成语注解·刑部》:“邀劫:阻客于途,而劫其资。”
共13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