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召募 拼音:zhào mù
招募;募集。《三国志·吴志·孙策传》:“因缘召募得数百人。”《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今欲徵发天兵讨 楚 ,召募効力之人。”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后世兵出召募而兵役废。” 王闿运 《衡阳彭公行状》:“仓猝召募必致僨事,强统客军又难相孚。”词语解释:应募 拼音:yìng mù
响应招募。《史记·大宛列传》:“ 騫 以郎应募,使 月氏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九:“ 将乐县 李诞 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 寄 。应募欲行。”《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勑既行下,远近咸知,各悉投名,争前应募。” 田汉 《〈电影戏剧表演术〉序》:“读《〈五奎桥〉自序》,知道 洪先生 在第一次大战中激于正义感,应募过……对 德 远征军。”词语解释:收募 拼音:shōu mù
招募。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 李晟 ﹞招集叛亡之士,收募豪杰,军容日盛。”词语解释:占募 拼音:zhàn mù
(1).招募;募集。《三国志·吴志·陆抗传》:“又黄门竖宦,开立占募,兵民怨役,逋逃入占。”《南史·贼臣传·留异》:“ 侯景 之乱,﹝ 留异 ﹞还乡里,占募士卒。” 唐 元稹 《大觜鸟》诗:“占募能言鸟,置者许高貲。”
(2).报名应募。《文选·鲍照〈东武吟〉》:“始随 张校尉 ,占募到 河源 。” 李善 注:“占,谓自隐度而应募为占募。” 唐 张继 《阊门即事》诗:“耕夫占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占,一本作“ 召 ”。词语解释:购募 拼音:gòu mù
(1).悬赏招募。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大兵一放,玉石俱碎,虽欲救之,亦无及已。故令往购募爵赏,科条如左。”《魏书·杨播传》:“遂购募战士,信宿之间得三千餘人。” 南朝 梁 江淹 《尚书符》:“或能因罪立绩,赏不示私。斩袪射玦,唯功是与。购募之科,具列於上。”亦指收买。《三国志·魏志·吕布传》“ 绍 令众追之”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 杨 及部曲诸将,皆受 傕 汜 购募,共图 布 。”
(2).谓悬赏缉捕。《后汉书·党锢传序》:“其辞所连及 陈寔 之徒二百餘人,或有逃遁不获,皆悬金购募。” 明 李东阳 《蒙泉公补传》:“为政自有体式,盗贼责兵部,姦宄责法司,岂有天子自出榜购募之理?”
(3).征求;募求。《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太祖 命为丞相掾” 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贤行状》:“顷之,老父復行,失剑於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於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旧唐书·经籍志上》:“ 贞观 中, 令狐德棻 、 魏徵 相次为祕书监,上言经籍亡逸,请行购募,并奏引学士校定,羣书大备。”词语解释:访募 拼音:fǎng mù
访求征募。《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序》:“﹝帝﹞乃访募天下,有能得 犬戎 之将 吴将军 头者,购黄金千鎰,邑万家,又妻以少女。”词语解释:重募 拼音:zhòng mù
悬重赏招募。《后汉书·南蛮传·板楯蛮夷》:“ 昭王 乃重募国中有能杀虎者,赏邑万家,金百鎰。”词语解释:众募 拼音:zhòng mù
各种招募。《南史·齐纪上·高帝》:“设募取将,县赏购士,盖出权宜,自今可断众募。”词语解释:选募 拼音:xuǎn mù
挑选募集。《宋史·职官志三》:“凡军兵以名籍统隶者,閲习按试,选募迁补,及武举、校试之事皆总之。” 清 厉鹗 《辽史拾遗》卷二:“朝廷露檄言之, 契丹 必有内顾之忧,然后选募精鋭以击之,此亦解围之一策也。”词语解释:赏募 拼音:shǎng mù
悬赏招募。《后汉书·滕抚传》:“又广开赏募,钱、邑各有差。”《三国志·魏志·刘晔传》:“岂况明公之德,东征西怨,先开赏募,大兵临之,令宣之日,军门启而虏自溃矣。”《晋书·马隆传》:“公卿僉曰:‘六军既众,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词语解释:顾募 拼音:gù mù
雇佣征募。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且戍军在其乡则食减支六斗,在边则食行粮四斗五升,则是一军止食半军之米,在边扣其餘米亦足顾募半军。”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田制三》:“ 嘉靖 末行一条鞭法,通府州县十岁中夏税、秋粮、存留、起运之额,均徭、里甲、土贡、顾募、加银之例,一条总徵之。”词语解释:乞募 拼音:qǐ mù
求募。 萧乾 《栗子·忧郁者的自白(代跋)》:“三年前学生沿街乞募来的‘抗敌’大刀,如今是一刀刀地砍在那些年轻学生的头上了!”词语解释:化募 拼音:huà mù
募化,化缘。《西游记》第九六回:“放了这等现成好斋不吃,却往人家化募!”词语解释:养募 拼音:yǎng mù
招募蓄养。《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三年》:“由是边臣皆富於财,得以养募死士,使为间谍,洞知敌情。”词语解释:雇募 拼音:gù mù
出钱招募。《宋史·食货志上五》:“於是役人悉用见数为额,惟衙前用坊场、河渡钱雇募,不足,方许揭簿定差。”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第二节:“又据 徐广缙 说:城厢社学‘居民则以工人,铺户则以伙伴,均择其强壮可靠者充补。挨户注册,不得在外雇募’。”
出钱招募。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艺文下》:“铁厂、板厂、纸厂、耳菌厂皆厚貲商人出本交给厂头僱募。”词语解释:鸠募 拼音:jiū mù
招募。《旧唐书·宦官传·杨思勗》:“ 思勗 至 岭 表,鳩募首领子弟兵马十餘万,取 伏波 故道以进。”词语解释:榜募 拼音:bǎng mù
张榜招募。 清 周春 《辽诗话·染庄蛇诗》:“数岁益大,始食野禽,继而噬人,有司制之无策,乃闻於 契丹 ,榜募能捕者。”词语解释:构募
购募,悬赏征募。 张彦远 《法书要录》引 唐 何延之 《兰亭记》:“ 贞观 中, 太宗 以听政之暇,鋭志翫书,临 羲之 真草书帖,搆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天雨花》第十五回:“暗中搆募强梁辈,各州各府惑愚人。”词语解释:捐募 拼音:juān mù
犹募集。 叶圣陶 《城中》:“我们有预算,学生缴的费恰抵平时的开支。开办费是捐募的,现在已经足了数。”词语解释:点募 拼音:diǎn mù
召募兵丁。《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三年》:“自变两税法以来,藩镇、州、县多违法聚歛。继以 朱泚 之乱,争榷率、征罚以为军资,点募自防。”《宋史·李昉传》:“所至点募,人情若有不安,即须少缓,密奏取裁,庶免后患。”词语解释:宣募 拼音:xuān mù
公开招募。《后汉书·刘陶传》:“县多姦猾。 陶 到官,宣募吏民有气力勇猛,能以死易生者,不拘亡命姦臧。於是剽轻劒客之徒 过晏 等十餘人,皆来应募。”词语解释:开募 拼音:kāi mù
公开招募。《后汉书·西域传·于窴》:“﹝ 宋亮 ﹞开募 于窴 ,令自斩 输僰 。时 输僰 死已经月,乃断死人头送 敦煌 ,而不言其状。”《三国志·魏志·仓慈传》:“ 建安 中, 太祖 开募屯田於 淮南 ,以 慈 为绥集都尉。”词语解释:招募 拼音:zhāo mù
募集人员。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淮南王安神仙》:“招募方伎恠迂之人,述神僊黄白之事。”《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王莽 ﹞选练武卫,招募猛士。” 宋 苏轼 《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议者多谓官若添钱招募,则姦民观望,未肯投名,以待多添钱数。”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原兵不过三千,兼招来裁兵四千,以及招募无赖等,合二万多人。” 冯雪峰 《狐狸和猴子们的铜铃》:“他决定招募海内的英雄来巩固他的边疆。”词语解释:延募 拼音:yán mù
招聘,招募。 严复 《救亡决论》:“曩者 法 越 之事, 北洋 延募 德 酋数十人,洎条约既成,无所用之。”词语解释:征募 拼音:zhēng mù
指征求募集财物或兵员等。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一:“制片厂在招收放映队,慰劳总会在征募寒衣。”词语解释:徵募
指征求募集财物或兵员等。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一:“制片厂在招收放映队,慰劳总会在征募寒衣。”词语解释:简募 拼音:jiǎn mù
谓简选招募兵员。《吴子·图国》:“简募良材,以备不虞。”《后汉书·朱儁传》:“令过本郡简募家兵及所调,合五千人,分从两道而入。”《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上遣特进 毕思琛 诣 东京 ,金吾将军 程千里 诣 河东 ,各简募数万人,随便团结以拒之。”词语解释:筹募 拼音:chóu mù
计划募集。 茅盾 《锻炼》十五:“如何邀约志同者共同发起,如何进行筹募款项,该有怎样必要的步骤等等,都忽然凑集到他头脑里来了。”词语解释:肆募 拼音:sì mù
广泛征集。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吕兆禧 ﹞善属文,志復慕古,冀探千秋,遂与余结契觚翰,肆募篇籍。”词语解释:要募 拼音:yào mù
犹招募。《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元年》:“皇太后阴渐姦谋,图危社稷,飞箭繫书,要募将士,同恶相济,自絶於天。”词语解释:劝募 拼音:quàn mù
(1).用奖励的办法招募。《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劝募 蜀 人能内移者,给廪二年,復除二十岁。”
(2).用劝说的方式募集。 吴组缃 《山洪》二八:“经费的来源最好用劝募代替摊派,财务的管理必须独立与公开。”词语解释:率募 拼音:lǜ mù
征集,招募。《梁书·韦爱传》:“兼率募乡里,得千餘人。”词语解释:用募 拼音:yòng mù
谓出钱雇人服役。 宋 王安石 《上五事札子》:“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於畎亩。”词语解释:垛募 拼音:duǒ mù
亦作“垜募”。 谓垛兵和募兵。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疏》:“照得 古北塘 一带,曩缘旁近州卫被虏残破,因而垜募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