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勾引 拼音:gōu yǐn
(1).勾结串通。《魏书·獠传》:“ 法僧 在任贪残, 獠 遂反叛,勾引 萧衍 军围逼 晋寿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嘉靖 之季,倭奴犯 浙 、 直 、 闽 、 广 ,而独不及 山东 者, 山东 之人不习於水,无人以勾引之故也。”
(2).引诱。《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 小二 见他家无人,勤谨做活。 周氏 时常眉来眼去的勾引他。”《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贾芸 、 贾蔷 等﹞时常在外书房设局赌钱,喝酒……那 贾蔷 还想勾引 寳玉 。” 杨朔 《大旗》:“最叫 殷老大 痛心的是,儿子竟受了 日本 浪人的勾引,常往白面馆跑,没钱抽时,便从家里偷东西变卖。”
(3).招引;吸引。 唐 杜甫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诗:“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妬红花却倒吹。” 元 于伯渊 《点绛唇》套曲:“秋波送搬鬭的春山纵,春山纵勾引的芳心动。” 清 汪懋麟 《人日同骏霞醉白叔定家兄游平山》诗:“春声勾引向山行,岁首难逢七日晴。”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小孩给赛璐珞的洋囝囝,老虎,狗,以及红红绿绿的洋铁铜鼓,洋铁喇叭勾引住了,赖在那里不肯走开。”词语解释:勾漏 拼音:gōu lòu
亦作“ 勾屚 ”。 山名。在今 广西 北流县 东北。有山峰耸立如林,溶洞勾曲穿漏,故名。为道家所传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二十二洞天。见《云笈七籤》卷二七。 汉 置 勾漏置 , 隋 废。《晋书·葛洪传》:“以年老,欲鍊丹以祈遐寿,闻 交阯 出丹,求为 勾屚 令。” 唐 杜甫 《为农》诗:“远惭 勾漏 令,不得问丹砂。” 宋 杨亿 《到郡满岁自遣》诗:“无嫌 勾漏 僻,且得养丹砂。” 清 方文 《石臼行·赠崔正谊明府》:“莫疑 勾漏 乞丹砂,匪向 临卭 弹緑綺。”词语解释:勾芒 拼音:gōu máng
(1).古代传说中主管树木的神。《尚书大传》卷三:“东方之极,自 碣石 东至日出 榑木 之野,帝 太皞 神 勾芒 司之。”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其神 勾芒 者,物之始生,其精青龙。芒之为言萌也。”
(2).勾萌。草木的嫩芽。 唐 韩偓 《早起探春》诗:“勾芒一夜长精神,腊后风头已见春。” 明 杨慎 《春雨》诗:“春雨掩柴扉,勾芒力尚微。”参见“ 勾萌 ”。
词语解释:勾萌 拼音:gōu méng
(1).句萌。草木的嫩芽。《隋书·音乐志下》:“勾萌既申,芟柞伊始。” 宋 苏轼 《与周文之书》之一:“ 岭南 无大寒甚暑,秋冬之交,勾萌盗发,春夏之际,柯叶潜改。四时之运,默化而人不知。”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人有读古国文化史者,循代而下,至于卷末,必凄以有所觉,如脱春温而入于秋肃,勾萌絶朕,枯槁在前,吾无以名,姑谓之萧条而止。”
(2).句萌。草木发芽生长。 宋 梅尧臣 《冬至感怀》诗:“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禀命异草木,彼将渐勾萌。”词语解释:勾践 拼音:gōu jiàn
(?—前 465 年) 春秋时越王。后为吴王夫差所败,困于会稽,屈辱于吴。乃用文种、范蠡为相,卧薪尝胆,立志复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卒兴兵灭掉了吴国,继而北进,大会诸侯于徐州(山东滕县南),成为春秋后期的霸主词语解释:勾萌 拼音:gōu méng
(1).句萌。草木的嫩芽。《隋书·音乐志下》:“勾萌既申,芟柞伊始。” 宋 苏轼 《与周文之书》之一:“ 岭南 无大寒甚暑,秋冬之交,勾萌盗发,春夏之际,柯叶潜改。四时之运,默化而人不知。”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人有读古国文化史者,循代而下,至于卷末,必凄以有所觉,如脱春温而入于秋肃,勾萌絶朕,枯槁在前,吾无以名,姑谓之萧条而止。”
(2).句萌。草木发芽生长。 宋 梅尧臣 《冬至感怀》诗:“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禀命异草木,彼将渐勾萌。”词语解释:勾稽 拼音:gōu jī
(1).犹考核。《通典·职官六》:“ 汉 有御史主簿…… 大唐 置一员,掌府事,勾稽省事。”《旧五代史·唐书·李敬义传》:“为臣之节如斯,貽厥之谋何在!须加惩责,以肃朝伦,九寺勾稽,尚谓宽典,可责授卫尉寺主簿。”
(2).查考核算。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奉懿旨撰》诗之九:“勾稽数多寡,必假布数清。”《明史·秦紘传》:“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宜从都御史勾稽。” 清 方苞 《礼部尚书陈公神道碑》:“公性沉静,其治事,勾稽文簿,终日不倦。”词语解释:勾牵 拼音:gōu qiān
牵挂;牵连。 唐 白居易 《睡觉》诗:“五欲已销诸念息,世间无境可勾牵。” 唐 杨巨源 《寄江州白司马》诗:“莫谩勾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朱子语类》卷六五:“所谓得五成六者,一纔勾牵着五,便是箇六。”词语解释:勾吴 拼音:gōu wú
句吴。即 吴国 。 唐 李白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 子胥 始东奔 勾吴 ,月涉星遁,或七日不火,伤弓于飞。” 明 杨慎 《升庵经说》:“ 越 曰 於越 , 吴 曰 勾吴 , 邾 曰 邾娄 ,本一字而为二字,古声双叠也。” 清 殷誉庆 《暨阳怀古》诗:“此地 勾吴 战垒开,尚餘重镇 楚 江隈。”词语解释:勾陈 拼音:gōu chén
即钩陈。星官名。 汉 刘向 《说苑·辨物》:“璿璣,谓北辰,勾陈枢星也。”词语解释:勾留 拼音:gōu liú
(1).逗留;停留。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诗:“未能抛得 杭州 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清 汪士通 《醉花阴》词:“蘼芜緑偏 江 南路,燕语鶯啼处。随地得勾留,临水登山,直向 瓜洲渡 。” 杨朔 《赤道雪》:“最近我在 东非 勾留了一阵,着实领略了一番 坦噶尼喀 的奇风异景。”
(2).挽留;耽搁。 唐 章孝标 《上浙东元相》诗:“雪晴山水勾留客,风暖旌旗计会春。” 柔石 《别》:“‘我去了。’‘你不是说还有话么?’妻又下意识的想勾留他一下说。‘是呀,最后的一个约还没有订好。’” 茅盾 《动摇》:“ 陆慕游 并不荒唐到忘记了欢送特派员,乃是他被一件更重要的事勾留了身,抽不出空儿来。”
(3).因钩挂而留下。 清 袁枚 《新齐谐·烧狼筋》:“但见房门布帘闪颤不已,揭视之,釵挂其上,盖女公子走过时为帘所勾留耳。”词语解释:勾龙 拼音:gōu lóng
(1).社神名。 汉 蔡邕 《独断》卷上:“社神,盖 共工氏 之子 勾龙 也,能水土,帝 顓頊 之世,举以为土正。天下赖其功, 尧 祠以为社。”
(2).复姓。 宋 有 勾龙如渊 。见《宋史》。词语解释:勾栏 拼音:gōu lán
(1).栏杆。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 赵州 石桥甚工,磨礲密緻如削焉。望之如初日出云,长虹饮涧,上有勾栏,皆石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今人动称‘勾栏’为教坊,《甘泽謡》辨云:‘ 汉 有 顾成庙 ,设勾栏以扶老人。非教坊也。’教坊之称,始於 明皇 ,因女伎不可隶太常,故别立教坊。”
(2). 宋 元 时杂剧和各种伎艺演出的场所。勾栏内有戏台、戏房(后台)、神楼、腰棚(看席)等。有的亦以“棚”为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街南 桑家瓦子 ,近北则 中瓦 ,次 里瓦 ,其中大小勾栏五十餘座。内 中瓦子 莲花棚、牡丹棚、 里瓦子 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一折:“俺先去勾栏里收拾去,开了这勾栏棚门,看有甚么人来。”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勾阑压》:“ 至元 壬寅夏, 松江府 前勾阑隣居 顾百一 者……有女 官奴 ,习呕唱,每闻勾栏鼓鸣,则入。”
(3).指妓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中丞》:“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妓女合谋,置金牀上,令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 洪深 《歌女红牡丹·电影故事》:“ 陈友祥 闻 红牡丹 号呼 香姐 之声,心亦不忍,诘之 兴二爷 ,知被卖入勾栏。”词语解释:勾曲 拼音:gōu qǔ
弯曲。 唐 元稹 《论讨贼表》:“勾曲角觡,坚本顽心。”词语解释:勾唤 拼音:gōu huàn
召唤;传呼。 宋 苏轼 《乞增弓箭社条约状》:“如社内一两村共为一火,地里稍远,不闻鼓声去处,即火急差急脚子勾唤。若强盗入村,鼓声勾唤不到,及到而不入贼者,并罚钱三贯。”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如今左司家勾唤我,今日便行,留下夫人与孩儿,紧守闺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适官中以他事勾唤,因约明旦。余返寓,通夕不寐,黎明不巾櫛访之。”词语解释:勾阑 拼音:gōu lán
见“ 勾栏 ”。
词语解释:勾栏 拼音:gōu lán
(1).栏杆。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 赵州 石桥甚工,磨礲密緻如削焉。望之如初日出云,长虹饮涧,上有勾栏,皆石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今人动称‘勾栏’为教坊,《甘泽謡》辨云:‘ 汉 有 顾成庙 ,设勾栏以扶老人。非教坊也。’教坊之称,始於 明皇 ,因女伎不可隶太常,故别立教坊。”
(2). 宋 元 时杂剧和各种伎艺演出的场所。勾栏内有戏台、戏房(后台)、神楼、腰棚(看席)等。有的亦以“棚”为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街南 桑家瓦子 ,近北则 中瓦 ,次 里瓦 ,其中大小勾栏五十餘座。内 中瓦子 莲花棚、牡丹棚、 里瓦子 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一折:“俺先去勾栏里收拾去,开了这勾栏棚门,看有甚么人来。”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勾阑压》:“ 至元 壬寅夏, 松江府 前勾阑隣居 顾百一 者……有女 官奴 ,习呕唱,每闻勾栏鼓鸣,则入。”
(3).指妓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中丞》:“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妓女合谋,置金牀上,令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 洪深 《歌女红牡丹·电影故事》:“ 陈友祥 闻 红牡丹 号呼 香姐 之声,心亦不忍,诘之 兴二爷 ,知被卖入勾栏。”词语解释:勾连 拼音:gōu lián
(1).犹勾结。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七:“ 老种太尉 师道 预知 金 人反覆,上进二诗……诗曰:‘外塞胡儿里党臣,勾连数众赴京城。’” 明 屠隆 《綵毫记·誓死不从》:“奈何勾连叛臣,反戈内向。”《明史·马永传》:“今不剿,春和北寇南牧,叛卒勾连,祸滋大。”
(2).谓连接;钩挂。 明 杨慎 《盘江渡》诗:“一壑云涛洚洞,两岸石磴勾连。” 清 方文 《启一子建作连理图赠予赋此答之》诗:“左枫右杞本异质,一朝合抱相勾连。”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珮袋》:“ 嘉靖 中, 世庙 升殿,尚寳司卿 谢敏行 捧寳,玉珮飘颻,与上珮勾连不脱, 敏行 皇怖跪。”
(3).牵涉,牵连。 康濯 《水滴石穿》第五章:“如果是光明正大找对象,可又跟入党有什么勾连。”词语解释:勾断 拼音:gōu duàn
以笔划断。表示到此为止。 宋 钱愐 《钱氏私志》:“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三二十年,功名富贵,转盼成空,何不一笔勾断,寻取自家本来面目。”词语解释:勾当 拼音:gòu dàng
(1).主管;料理。《北史·叙传》:“事无大小, 士彦 一委 仲举 ,推寻勾当,丝髮无遗,於军用甚有助焉。” 唐 元稹 《赵真长户部郎中兼侍御史等制》:“ 应 可某官,充户部巡官,勾当 河南 、 淮南 等道两税,餘如故。”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大郎来此,既不修学,又无事与他勾当,必难久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院判勾当丧事了毕,带了灵柩,归葬 临安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生入城,勾当数日,遂连夜趋装;既归,以閒园寓公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安息了一天,便出去勾当我的正事,一面写信给 继之 。”
(2).事情。《前汉书平话》卷下:“ 张石庆 曰:‘吾者久困淹滞,作为庶民,故来謁舅舅寻些小勾当。舅舅若何?’” 明 王九思 《曲江春》第四折:“想着那 曲江池 上勾当,真是可笑。”《儒林外史》第一回:“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什么做不得!”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十七:“他对我说,倘若他能出狱时,一定还要做从前的勾当,一定要革命。”
(3).今多指坏事情。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三章:“可惜人的眼睛透不过高墙,不知道那院里正在干些什么勾当。”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八章:“你一九三三年曾经被捕叛变,接着你又混入党内,为敌人做了一系列血腥勾当。”
(4).本领;能耐。《醒世姻缘传》第九一回:“刚才爹见的两个妖精,伸眉竖眼,我多大点勾当,张跟斗,打的出他两个手掌去么?”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知兵》:“可见这武艺不是答应官府的公事,是保性命立功名取富贵的勾当。”
(5).职衔名。指主管办理某种公务的官员。 宋 时称各路属官为勾当公事,后因避 宋高宗 赵构 名讳而改为“干办公事”或“干当”。见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四。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三:“又以 解潜 为制置副使代 姚古 ,以 折彦质 为 河东 勾当公事,与 潜 治兵於 隆德府 。”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至 德州 ,见道旁有捕贼勾当,与州解相譟。”词语解释:勾追 拼音:gōu zhuī
追捕;拘捕。 宋 吕本中 《官箴》卷一:“又各狱中遣人勾追之类,必使之毕此事,不可更别遣人,恐其受赂已足,不肯毕事也。”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三折:“他误了限次,失了军期,差几个曳刺勾追。”《水浒传》第二一回:“知县情知阻挡不住,只得押纸公文,差三两个做公的,去 宋家庄 勾追 宋太公 并兄弟 宋清 。”词语解释:勾消 拼音:gōu xiāo
见“ 勾销 ”。
词语解释:勾销 拼音:gōu xiāo
亦作“ 勾消 ”。
(1).取消;抹掉。 元 乔吉 《水仙子·怨风情》曲:“眼中花怎得接连枝,眉上锁新教配钥匙,描笔儿勾销了伤春事。”《再生缘》第五四回:“朕躬只为太宽仁,一概勾消总不论。”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六:“他居然向她笑了笑,一个天真的,发自内心的笑,仿佛把以前的困苦全一笔勾销。”
(2).公文用语。指注销。 宋 欧阳修 《论中书增官属主文书札子》:“增置两府官属官一二员,使专掌政令之出者,置簿拘管……须是实行实迹,具以条闻,旋行勾销,以见能否。”《元典章·吏部七·署押》:“如总管府行下州府,科催差发并勾追官吏人等事,所用信牌,随即附簿粘连文字上,明标日时,定立信牌限次,回日勾销,并照勘稽迟限次,究治施行。”词语解释:勾越 拼音:gōu yuè
即 越国 。后泛指今 江 浙 一带。 宋 林景熙 《酬谢皋父见寄》诗:“夜梦绕 勾越 ,落日冬青枝。”词语解释:勾呼 拼音:gōu hū
调集;传唤。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彼戎大举,则二旬之前,必闻举集。我之次边军马,尽可勾呼,驻於坚城以待敌之进退。” 宋 尤袤 《淮民谣》:“青衫两承局,暮夜连勾呼。勾呼且未已,椎剥到鸡豕。”词语解释:勾将
引杀;纠集词语解释:勾动 拼音:gōu dòng
引起;牵动。 茅盾 《锻炼》六:“ 殷美林 显然已经重新化妆过了,浓郁的脂粉气勾动了 罗求知 的烦恼。” 赵本夫 《“狐仙”择偶记》五:“ 老石 勾动旧情,也觉伤感。”词语解释:勾勒 拼音:gōu lè
谓用刀或笔大致刻、画或描出事物的轮廓或情况。 明 张岱 《陶庵梦忆·濮仲谦雕刻》:“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续集·丹青奇术》:“ 鲍 往墓上伏地一滚,瞑目久之,起则把笔勾勒,敷色渲染,举示其子孙戚属,无不惊为酷肖。”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五》:“以《城南》为题,景物繁富,本易填写,则必逐段勾勒清楚,方醒眉目。” 秦牧 《蒙古马的雕塑》:“ 蒙古 有很多普通的人,用简单几笔就能够勾勒出一匹马的轮廓。”词语解释:勾刀 拼音:gōu dāo
镰刀类的弯形农具。用以割草或稻禾等。 任大星 《小女伴月华》:“她每天一早跟妈妈一起带着勾刀上山去割草,天黑了才回家。”词语解释:勾捉 拼音:gōu zhuō
逮捕;追捕。《元典章·兵部三·使臣拷打站官》:“使臣 忽赤兀歹 为河东军人勾当,将 利津 县尹 陈克 拷打伤身死。勾捉 忽赤兀歹 等官取问,间钦遇詔书释放了当。” 元 孔文卿 《东窗事犯》第一折:“自家姓 何 , 何宗立 的便是。 秦太师 钧命,教 西山 灵隐寺 勾捉呆行者去。”《水浒传》第二一回:“ 宋太公 三年前出了 宋江 的籍,告了执凴文帖,见有抄白在此,难以勾捉。”词语解释:勾魂 拼音:gōu hún
勾摄灵魂。 鲁迅 《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记得幼小时候看过一出戏,名目忘却了,一家正在结婚,而勾魂的无常鬼已到,夹在婚仪中间,一同拜堂。” 高玉宝 《高玉宝》第十章:“我当你……叫勾魂鬼迷住了呢!”词语解释:勾押 拼音:gōu yā
谓在公文上批改并签字、盖章。 唐 白居易 《酬别周从事》诗之一:“腰痛拜迎人客倦,眼昏勾押簿书难。”词语解释:勾填 拼音:gōu tián
钩勒填描。复制字画的一种方法。 徐迟 《真迹》:“原来这幅画并不是真迹,是勾填的。”词语解释:勾挑 拼音:gōu tiāo
勾引挑逗。《再生缘》第十八回:“他竟敢,勾挑郡主丧家风。”《平山冷燕》第十一回:“你我在席上慢慢敲打他,再以 山小姐 之名勾挑他,自己心虚自然要露出马脚来。”词语解释:勾检 拼音:gōu jiǎn
考核检查。《北史·于仲文传》:“上士 宋谦 奉使勾检, 谦 缘此别求他罪。” 宋 王禹偁 《滁州官舍》诗之二:“勾检簿书寧失俗,逢迎使命亦随时。”《明史·方岳贡传》:“ 岳贡 本吏材,及为相,务勾检簿书,请覈赦前旧赋,意主搜括,声名甚损。”词语解释:勾提 拼音:gōu tí
捉拿;拘捕。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四折:“只俺这小人不解大人机,把带伤人倒监了十日,干连人不及问,被论人尽勾提。暗暗猜疑,怎参透就中意。”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四折:“我是勾提 高邈 的军士,连他娶这个妇人都已勾到了,见元帅咱。” 明 王玉峰 《焚香记·盟誓》:“死生患难,誓不改节,有渝此盟,乞赐勾提,永沉苦海,以谢违夫之罪。”词语解释:勾起 拼音:gōu qǐ
(1).征调。《元典章·兵部一·正军》:“若病死者,亦以存恤半年限外,勾起户下其次丁补役。”
(2).引起。 曹靖华 《素笺寄深情》:“偶读《鲁迅日记》,见有‘复 靖华 信,附 文它 笺’,或‘复 靖华 书,附 唯宁 笺’等记载,不禁勾起无限回想。”词语解释:勾致 拼音:gōu zhì
(1).犹拘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布客》:“短衣人甚德之。某问所营干,答曰:‘将适 长清 ,有所勾致。’问为何人?短衣人出牒,示令自审,第一名即己姓名。骇曰:‘何事见勾?’”
(2).招致。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六章:“其主要工作首先在煽动内乱,以便勾致外患。”词语解释:勾校 拼音:gōu xiào
查考校核。 宋 欧阳修 《论中书增官属主文书札子》:“臣伏见近来朝廷号令烦数,更改又频,降出,四方多不遵禀。而朝廷之臣无专主者,亦不勾校稽违,考责实効。” 宋 沉遘 《五言和杨乐道省中述怀》:“朱墨事勾校,笞榜穷奸諼。”《明史·刘健传》:“内承运库累岁支银数百餘万,初无文簿,司钥库贮钱数百万,未知有无,寧可不勾校。”词语解释:勾取 拼音:gōu qǔ
(1).征取;征调。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老夫 王翛然 ,奉圣人之命,着往 河南路 勾还义细军,本合着有司家勾取,恐怕有司家扰民,老夫亲自勾军,来到此 开封府 西军庄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五·靖难功》:“ 浙 东 袁珙 ,天下相法第一,乞假以其名隶尺籍,勾取到 燕 ,使相之。”
(2).谓传讯、提审犯人。《明律·刑律·断狱》:“停囚待对者,虽职分不相统摄,皆听直行勾取。”《红楼梦》第四回:“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
(3).借指鬼卒勾摄人的灵魂。 清 采衡子 《虫鸣漫录》卷一:“渠言鬼卒不能入人家,止待於十字路口,必取生魂入病者家勾取。”词语解释:勾销 拼音:gōu xiāo
亦作“ 勾消 ”。
(1).取消;抹掉。 元 乔吉 《水仙子·怨风情》曲:“眼中花怎得接连枝,眉上锁新教配钥匙,描笔儿勾销了伤春事。”《再生缘》第五四回:“朕躬只为太宽仁,一概勾消总不论。”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六:“他居然向她笑了笑,一个天真的,发自内心的笑,仿佛把以前的困苦全一笔勾销。”
(2).公文用语。指注销。 宋 欧阳修 《论中书增官属主文书札子》:“增置两府官属官一二员,使专掌政令之出者,置簿拘管……须是实行实迹,具以条闻,旋行勾销,以见能否。”《元典章·吏部七·署押》:“如总管府行下州府,科催差发并勾追官吏人等事,所用信牌,随即附簿粘连文字上,明标日时,定立信牌限次,回日勾销,并照勘稽迟限次,究治施行。”词语解释:勾面 拼音:gōu miàn
方言。挂面。 李叔德 《赔你一只金凤凰》三:“去走人家空着手可不行,少不得提点月饼、勾面之类。”词语解释:勾配 拼音:gōu pèi
构造配合。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灶庇间向左,是上楼去的扶梯,勾配很急。楼梯的边上的中间已经踏成圆角,最下的一两档已经用木板补过。”词语解释:勾钉 拼音:gōu dīng
拘捕监禁。 宋 沉辽 《东上阁门使康州刺史陶公传》:“选 阳朔 令,治甚有威惠,其教民不以勾钉为能。”词语解释:勾针 拼音:gōu zhēn
同‘钩针’。词语解释:勾剥 拼音:gōu bāo
搜括。《旧唐书·宇文融传》:“又应出使之辈,未识大体,所由殊不知陛下爱人至深,务以勾剥为计。州县惧罪,据牒即徵。”词语解释:勾合 拼音:gōu hé
犹言串通,结合。《再生缘》第六五回:“那时勾合皇亲府,动地惊天闹起来。”词语解释:勾卒 拼音:gōu zú
即句卒。军阵名。 唐 韩愈 《曹成王碑》:“大选 江州 ,羣能著职,王亲教之搏力、勾卒 嬴 越 之法。”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昌黎集》:“‘王亲教之搏力、勾卒 嬴 越 之法。’搏力, 秦 法;勾卒, 越 法。”参见“ 句卒 ”。
词语解释:句卒 拼音:jù zú
古代 越国 军阵名。《左传·哀公十七年》:“ 越子 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譟而进。” 杜预 注:“句卒,鉤伍相著,别为左右屯。”词语解释:勾勾搭搭 拼音:gōu gōu dā dā
相互串通干坏事。例如:与法西斯分子勾勾搭搭的反动派。词语解释:勾却 拼音:gōu què
了结,勾销。 明 范晶山 《宫怨》曲:“鸞衾乍冷。蝶使不来。甚时勾却相思债。”词语解释:勾差 拼音:gōu chà
捕人的差役。 清 袁枚 《新齐谐·长鬼被缚》:“ 沉 叩以何处来?长人云:‘ 张某 当死,余为勾差,当先来与其家堂神説明,再动手勾捉。’”词语解释:勾垂 拼音:gōu chuí
弯曲低垂。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五章:“他忽然显出阴郁的样子,那原来竖得挺直的脖子却勾垂下来了。”词语解释:勾达甲坼 拼音:gōu dá jiá chè
谓草木种子皮裂而萌芽。 宋 苏舜钦 《复辨》:“及乎雷奋雨润,勾达甲坼,其仁则著矣,心则散而莫见矣。”亦省作“ 勾甲 ”。 宋 沉辽 《德相惠新茶复次前韵奉谢》:“百草尚勾甲,灵芽已先捷。”词语解释:勾哄 拼音:gōu hǒng
勾引哄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漕项》:“至于城仓,有种胥蠹市棍,勾哄粮户,为其歇家。”词语解释:勾注 拼音:gōu zhù
(1).山名。即 雁门山 。在今 山西代县 西北。因山形勾转,水势流注而得名,为古代九塞之一。勾,亦写作“句”。《史记·张仪列传》:“昔 赵襄子 尝以其姊为 代王 妻,欲并 代 ,约与 代王 遇於 句注 之塞。” 清 吴伟业 《雁门尚书行》诗:“故园有子音书絶, 勾注 烽烟路百盘。” 蒋士超 《戍楼秋望》诗:“天险雄 勾注 , 汾 流下 管涔 。”参见“ 句注 ”。
(2).用笔画勾以示除去。 宋 韩元吉 《跋司马公倚几铭》:“勾注涂改甚多,而无一字行草。”
词语解释:句注 拼音:jù zhù
山名。在今 山西 代县 北,为古代九塞之一。《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荆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高诱 注:“ 句注 在 雁门 。”《史记·张仪列传》:“﹝ 赵襄子 ﹞欲并 代 ,约与 代王 遇於 句注 之塞。” 张守节 正义:“ 句注山 在 代州 也。” 唐 薛思渔 《河东记》:“ 句注 以山形句转,水势注流而名,亦曰 陘岭 。” 清 赵进美 《太原》诗:“天清 句注 连云起,木落 汾河 抱郭流。”词语解释:勾点 拼音:gōu diǎn
用笔画出勾或点,以示要删除或修改。《魏书·司马昌明传》:“ 温 自归寝疾,讽求备物九锡。 谢安 已令吏部郎 袁彦伯 撰策文;文成, 安 輒勾点,令更治改。”词语解释:勾摄 拼音:gōu shè
(1).谓处理公务。《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却説县尉次日正要勾摄公事,寻砚底下这幅访单,已不见了。”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板隶》:“ 全椒 章惠 知 温州 平阳县 ,奉公爱民,理繁就简,凡百公务,不差隶卒勾摄。”
(2).拘捕;传拿。《元典章·刑部十五·停务》:“官司不详事体,依凭勾摄,民皆受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听说他一手还拿着铁索,因为他是勾摄生魂的使者。”
(3).谓对人有极强的吸引力。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八:“﹝ 朱小姐 ﹞心里却想着 竞新 此时是否仍站在门外,也想到 竞新 那一双会勾摄人家心灵的眼睛。”词语解释:勾染 拼音:gōu rǎn
勾勒渲染。《天雨花》第二九回:“爹爹已与我起了墨底,只少着色勾染之工。”词语解释:勾核 拼音:gōu hé
见“ 勾覆 ”。
词语解释:勾覆 拼音:gōu fù
稽考核查。《北史·何稠传》:“ 稠 营造舆服羽仪,所役工十万餘人,用金银钱物巨亿计。帝使兵部侍郎 明雅 ,选部郎 薛迈 等勾覆,数年方竟,毫釐舞舛。”《隋书·何稠传》作“勾覈”。《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 崇韜 乃置内勾使,应三司财赋,皆令勾覆,令 绍宏 领之。”词语解释:勾死人 拼音:gōu sǐ rén
犹勾死鬼。《西游记》第三回:“那两个勾死人只管扯扯拉拉,定要拖他进去。”《西游记》第三回:“上仙息怒。普天下同名同姓者多,敢是那勾死人错走了也?”词语解释:勾牌 拼音:gōu pái
迷信传说中地府勾捉生人的拘票。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判》:“脱了狱省的勾牌,接着活免的投胎。”《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话説 卜老爹 睡在床上,亲自看见地府勾牌,知道要去世了。”词语解释:勾划 拼音:gōu huá
勾勒描绘。 马南邨 《燕山夜话·书画同源一例》:“当他见到客观的某些事物,特别引起他的注意,兴之所至,用笔墨把它们的形象勾划下来,这不就是一幅画吗?”词语解释:勾死鬼 拼音:gōu sǐ guǐ
迷信传说中勾摄人的灵魂的鬼。 清 蒋士铨 《临川梦·说梦》:“羞答答丧门神,一把儿冰肌玉骨;笑嘻嘻勾死鬼,两行儿红粉金釵。”词语解释:勾甲 拼音:gōu jiǎ
见“ 勾达甲坼 ”。
词语解释:勾达甲坼 拼音:gōu dá jiá chè
谓草木种子皮裂而萌芽。 宋 苏舜钦 《复辨》:“及乎雷奋雨润,勾达甲坼,其仁则著矣,心则散而莫见矣。”亦省作“ 勾甲 ”。 宋 沉辽 《德相惠新茶复次前韵奉谢》:“百草尚勾甲,灵芽已先捷。”词语解释:勾画 拼音:gōu huà
勾勒描绘。 杨朔 《〈六十年的变迁〉书后》:“小说不但勾画出 蒋翊武 、 刘复基 等义烈汉子,还痛快淋漓地描绘出 黎元洪 的本来面目。”词语解释:勾牒 拼音:gōu dié
拘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勾牒虽出,而隶不捕,官亦不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赵城虎》:“宰叱之,亦不畏惧。又怜其老,不忍加以威怒,遂詒之,诺捉虎。嫗伏不去,必待勾牒出,乃肯行。”词语解释:勾迁 拼音:gōu qiān
征调。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老夫 王翛然 ,奉圣人之命,着往 河南路 勾迁义细军。本合着有司家勾取,恐怕有司家扰民,老夫亲自勾军。”词语解释:勾股数 拼音:gōu gǔ shù
能分别是某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长的三个整数,称为“勾股数”。不定方程x2+y2=z2的每一组正整数解都是勾股数。词语解释:勾股形 拼音:gōu gǔ xíng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词语解释:勾赴 拼音:gōu fù
犹调往。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画一利害事》:“移减东兵入次边州军驻泊,以就粮草,有事宜,则勾赴边上。” 宋 李纲 《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自今年春,以盗贼纷扰之故,屡次申陈,蒙朝廷差到 李贵 、 步谅 军马各千餘人。今秋勾赴本司教閲。”词语解释:勾股定理 拼音:gōu gǔ dìng lǐ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中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一条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一条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定理因而得名。古代算书《周髀算经》所载商高的谈话中曾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勾三股四弦五”,故又称“商高定理”。在西方,它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词语解释:勾脸 拼音:gōu liǎn
戏剧术语。戏剧中净角、丑角等用彩色画脸谱。脸谱颜色代表脚色性格,如红表忠,白表奸,黑表刚直,金表神,蓝表鬼等。词语解释:勾芡 拼音:gōu qiàn
做菜做汤时加上芡粉使汁变浓。 张德生 《豆腐菜四百种·虾米豆腐羹》:“烧沸后加精盐、酱油、味精,用水生粉勾芡,再加入猪油,装碗,淋入麻油,撒上葱末即成。”词语解释:勾覆 拼音:gōu fù
稽考核查。《北史·何稠传》:“ 稠 营造舆服羽仪,所役工十万餘人,用金银钱物巨亿计。帝使兵部侍郎 明雅 ,选部郎 薛迈 等勾覆,数年方竟,毫釐舞舛。”《隋书·何稠传》作“勾覈”。《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 崇韜 乃置内勾使,应三司财赋,皆令勾覆,令 绍宏 领之。”词语解释:勾补 拼音:gōu bǔ
征调或拘捕以作补充。《元典章·台纲一·台察咨禀等事》:“又据臺椽按察司书吏奏,差人等选择通晓法理,有行止不作过犯之人勾补,毋得捏合。”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一,专责任以严勾补。”《明史·陶安传》:“子 晟 , 洪武 中为 浙江 按察使,以贪贿诛。其兄 昱 亦坐死,发家属四十餘人为军。后死亡且尽,所司復至 晟 家勾补。”词语解释:勾讫 拼音:gōu qì
犹勾消。 明 无名氏 《白兔记·牧牛》:“你休怨忆,莫嘆息,将他做小儿一般见识。巧语花言都勾讫,凛凛雄威,凛凛雄威,管取前程显赫。”词语解释:勾覈
见“ 勾覆 ”。
词语解释:勾覆 拼音:gōu fù
稽考核查。《北史·何稠传》:“ 稠 营造舆服羽仪,所役工十万餘人,用金银钱物巨亿计。帝使兵部侍郎 明雅 ,选部郎 薛迈 等勾覆,数年方竟,毫釐舞舛。”《隋书·何稠传》作“勾覈”。《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 崇韜 乃置内勾使,应三司财赋,皆令勾覆,令 绍宏 领之。”词语解释:勾通 拼音:gōu tōng
勾结,串通。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滑县之捷》:“有 李文成 者,素习白莲教,为若部所推服,与 林清 相勾通,约於九月中起事。”《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东义民斥告英夷说帖》:“尔勾通无父无君之徒,作为汉奸,从中作乱。” 张天翼 《清明时节》:“有些人确定是 观音坡 白天里出鬼,那里死过几个灾民。还有些人以为是 罗 家的佃户勾通了外来的土匪。”词语解释:勾头 拼音:gōu tóu
(1).拘票。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这的是先生命慳,须不是 红娘 违慢。那简帖儿到做了你的招状,他的勾头,我的公案。”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二折:“这书词则是纸摄人魂的下帖,摘人心的公案,追人命的勾头。”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四折:“只望哥哥准发一纸勾头文书,将那土地阎神也追的他来,与老汉折证一个明白。”
(2).低头;垂下。 乔迈 《三门李轶闻》:“夏天,冬小麦黄熟时节,劳力很紧张。‘种在冰上,收在火上’,‘麦收三晌’,火似的太阳一照,眨眼间麦子就勾头了。”词语解释:勾三搭四 拼音:gōu sān dā sì
谓引诱和调戏妇女。是“勾搭”的嵌词式,起加重语气作用。 欧阳山 《三家巷》第一章:“你只管去勾三搭四,什么烂货使妈,婊子娘姨,我眼不见,只当是干净。”词语解释:勾兑 拼音:gōu duì
把不同的酒适量混合,并加添调味酒,进行配制:~工艺。词语解释:勾使 拼音:gōu shǐ
(1).官府捕役。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上面若签个押字,使箇令史,差个勾使,只是一张忙不及印赴期的咨示。”
(2).犹勾引。《金瓶梅词话》第一回:“你也便别要説起这干人,那一箇是那有良心的行货!无过每日来,勾使的游魂撞尸。”词语解释:勾决 拼音:gōu jué
(1).犹处决。 宋 李纲 《与政府书》:“更有一事可笑,某去秋总师过 吉州 , 江西 漕使 韩球 ,公然移文州县,不使应副秋粮。不得已勾决人吏,军始得食,亦具奏矣。”
(2).执行死刑的司法程序之一。 清 制,凡判决死刑的罪犯监候处决者,于秋审及朝审后,开具名册案由,奏请予勾,其经御批勾除者,即照原判处决,谓之勾决。《清史稿·高宗纪一》:“乙未,停今年勾决。”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嵇文恭公》:“勾决日,廷臣皆左袒之,上顾公,公抗声曰:‘ 永福 为守土大员,不可轻纵。’上乃勾决。”参阅《清通典·刑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