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管勾 拼音:guǎn gōu
亦作“ 管句 ”。 管理。 宋 欧阳修 《举留胡瑗管勾太学状》:“自 瑗 管勾太学以来,诸生服其德行,遵守规矩。”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 广州 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詔遣使臣一人,管句故太师 赵普 家事。”词语解释:厮勾 拼音:sī gōu
亦作“ 廝够 ”。
(1).贴近;相接。 宋 石孝友 《洞仙歌》词:“问 蓬山 别后,几度春归?归去晚,开得蟠桃廝勾。” 元 张可久 《落梅风·西园春暮》曲:“绕西园旋呼花下酒。海棠飞,牡丹廝够。”
(2).将要;就要。 宋 赵令畤 《清平乐》词:“春风依旧,着意 隋堤 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廝勾。”《七国春秋平话》卷下:“ 燕 乐毅 於阵前叫曰:‘ 齐王 闻!早献纳降书。今 孙子 遭围,廝勾死也。’” 元 杨景贤 《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他想我,须臾害;我因他,廝勾死。”词语解释:双勾 拼音:shuāng gōu
见“ 双鉤 ”。
词语解释:双钩 拼音:shuāng gōu
亦作“ 双钩 ”。亦作“ 双勾 ”。
(1).古代藏钩游戏。 唐 李商隐 《代应》诗之二:“昨夜双鉤败,今朝百草输。” 朱鹤龄 注引 晋 周处 《风土记》:“ 义阳 腊日饮祭之后,叟嫗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校胜负。” 冯浩 注:“双鉤即藏鉤。”
(2).成对的挂钩。 明 陈海樵 《锦缠道·惜别》曲:“忆风流,醉眠在 吴 姬酒楼,锦帐控双钩,未言时早自觉密意先投。” 清 汪元爵 《双头牡丹》赋:“窗横六扇,帘静双钩。”
(3).古代指女子缠足的形状。 明 单本 《蕉帕记·幻形》:“妆罢脂香在手,行来羞蹴双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着松花色,细褶绣裙,双钩微露,神仙不啻也。”《花月痕》第二一回:“果是双双白足,自然也好,最难看是莲船半尺假作莲瓣双钩。”
(4).书写毛笔字的一种执笔方法。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陆希声》八:“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 希声 得之,凡五字:擫、押、鉤、格、抵。用笔双钩,则点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鐙法。” 宋 黄庭坚 《论书》:“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迴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 宋 黄庭坚 《论书》:“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己意左右。”
(5).摹写的一种方法。用线条钩出所摹的字笔画的四周,构成空心笔画的字体。 宋 姜夔 《续书谱·临》:“双鉤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郭填其内,或朱其背,正得肥瘦之本体。” 宋 陆游 《地僻》诗:“几净双钩摹古帖,瓮香小啜试新醅。” 明 沉德符 《敝帚轩剩语·小楷墨刻》:“ 董 来借摹,予惧其不归也,信手对临百餘字以应之,并未曾双鉤及过朱,不意其遽入石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赐福字》:“其内廷翰林及 乾清门 侍卫,皆赐双钩‘福’字,盖御笔勒石者也。”
(6).中国画技法之一。 黄若舟 《花鸟画技法·勾勒轮廓》:“中国画写生是先用炭条轻轻地勾出轮廓……再用毛笔加工细描,用纯熟的手法勾勒出生动活泼的线条,所以勾勒画法,是用线条描出物体形象的轮廓。因为从两条线勾成物形,又称为双勾画法。” 朱自清 《你我·〈子恺漫画〉代序》:“里面有一幅……画着一个微侧的半身像:他严肃的脸上戴着睛镜,有三五颗双钩泪珠儿,滴滴搭搭历历落落地从眼睛里掉下来。”词语解释:能勾 拼音:néng gōu
见“ 能够 ”。
词语解释:能够 拼音:néng gòu
亦作“ 能够 ”。亦作“ 能彀 ”。亦作“ 能勾 ”。
(1).表示有能力、有可能。 宋 钱愐 《钱氏私志》:“有人夜行,闻井中叫云:‘你几个怕坏了活人,我几个几时能勾託生?’”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喒能够几番价欢喜廝守,都在烦恼中过了春秋。” 清 纳兰性德 《霜天晓角》词:“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六:“党是能够领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巴金 《爝火集·一颗红心》:“我相信我能够践约,我也相信他还能够活相当长的时间。”
(2).表示许可。《征四寇》第一回:“如有金花锦袍,便能够入内里去。”如:预定下个星期一举行的晚会,家属也能够参加。词语解释:尽勾 拼音:jìn gōu
见“ 儘够 ”。
词语解释:尽够 拼音:jìn gòu
亦作“ 儘勾 ”。亦作“ 儘彀 ”。 足够。 元 无名氏 《渔樵记》楔子:“﹝ 杨孝先 云﹞这儘勾盘缠了。”《花月痕》第十二回:“ 贾氏 道:‘三十两儘彀开销。老爷要明日,我就回去赶紧张罗。’”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四:“你们到初中毕业,读熟了这些,已尽够了。”词语解释:不勾 拼音:bù gōu
不够;不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这钱也难买柴薪,不勾斋粮,且备茶汤。”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一折:“头顶军资库,脚踏万年仓,若将来撒鏝,不勾几时光。”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二折:“如今这倈子这些儿东西,做他零的也不勾。”词语解释:机勾 拼音:jī gōu
比喻圈套,阴谋。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寻些虚脾,使些机勾,用些工夫,再去趁逐。”词语解释:一笔勾 拼音:yī bǐ gōu
(1).用笔勾掉。 宋 朱熹 《五朝名臣言行录·参政范文正公》:“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2).引申为不提前事,或将某事完全取消。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相思事,一笔勾。”词语解释:阕勾 拼音:què gōu
借指歌曲。歌的首数叫阕,曲的调类之一叫勾。 景耀月 《无题》诗之三:“自谱闋勾成《河满》,亲填《别》《恨》授 江淹 。”按:《别》《恨》分别指 江淹 的《别赋》与《恨赋》。词语解释:赢勾 拼音:yíng gōu
勾引;谎骗。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説尽虚脾,使尽局段,把人赢勾廝欺谩。” 凌景埏 校注:“赢勾,勾引,也作谎骗解释。”词语解释:单勾 拼音:dān gōu
见“ 单鉤 ”。
词语解释:单钩 拼音:dān gōu
亦作“ 单句 ”。亦作“ 单勾 ”。 毛笔执笔法之一。 元 吾丘衍 《学古编》卷上:“写篆把笔,只须单勾,却伸中指在下夹衬,方圆平直,无有不可意矣。” 清 段玉裁 《述笔法》:“古人知指之不能运臂也,是故使指顶相接以固笔……其以大指与食指也谓之单句。” 清 朱履端 《书学捷要》卷下:“单鉤者,食指中指参差不齐,食指鉤向大指,中指鉤向名指,此是单鉤。”词语解释:营勾 拼音:yíng gōu
(1).勾引。 元 吕止庵 《醉扶归》曲:“早知伊家不应口,谁肯先成就。营勾了人也罢手,喫得我些酩子里駡,低低的咒。”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三折:“好也囉!学士!你营勾了人,却便粧忘魂。”《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小人喜欢他妻子,要营勾他是真。”
(2).谋取。《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若不营勾这官,多带些钱归来用度也好。”词语解释:足勾 拼音:zú gōu
见“ 足够 ”。
词语解释:足够 拼音:zú gòu
亦作“ 足彀 ”。亦作“ 足勾 ”。
(1).达到应有的或能满足需要的程度。 元 陈草庵 《山坡羊》曲:“生涯虽旧,衣食足够,区区自要寻生受。”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待本处募军足彀原数,然后将远军更议改编。” 明 王琼 《双溪杂记》:“知县月支米七石,岁支米八十四石,足勾养廉用度。” 老舍 《柳家大院》:“院子里的孩子足够一混成旅,怎能记得清楚呢?”
(2).知足,满足。《红楼梦》第四三回:“ 尤氏 因悄悄的駡 凤姐 道:‘我把你这没足够的小蹄子儿!这么些婆婆婶子凑银子给你做生日,你还不够,又拉上两个苦瓠子!’”
(3).最大限度。 丁玲 《梦珂》二:“但 匀珍 总不肯转过她的脸色来。单单为那一件大衣,总足够忍受了四五次的犀锐的眼锋和尖利的笑声,因此反使她觉到曾经轻视过和还不曾施用过的许多装饰都是好的。”词语解释:予勾 拼音:yǔ gōu
亦作“ 予句 ”。 谓皇帝或其指定的大臣用硃笔在判处死刑者的名字上画勾以示批准。《清会典·内阁·大学士协群大学士职掌》:“朝审秋审之勾决者,得旨则予勾。”《清史稿·刑法志三》:“句到,刑部按期进呈黄册。至日,素服御殿,大学士三法司侍,上秉硃笔,或命大学士按单予句。”词语解释:结勾
勾结词语解释:根勾 拼音:gēn gōu
犹缉拿。《元典章·刑部四·杀卑幼》:“当司除已省会本县根勾 张燁 等到官,归问明白。”词语解释:辰勾 拼音:chén gōu
即水星。喻难遇之事。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似这等辰勾空把佳期盼。” 王季思 校注:“ 王伯良 曰:‘辰勾,水星。其出虽有常度,见之甚难。 张衡 云:“辰星,一名勾星。”《博雅》云:“辰星谓之钩星。”故亦谓之辰勾。’…… 元 黄清老 《拟古乐府》诗:‘今夜中秋月,含情独上楼。辰星两三点,偏照玉帘钩。’亦暗用辰钩,喻佳期阻隔之意。”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四折:“比及我博的个富贵荣华,恰便似盼辰勾,逢大赦。”参见“水星”。
词语解释:水星 拼音:shuǐ xīng
(1).行星名。古代又叫辰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诗·大雅·大明》“篤生 武王 ” 唐 孔颖达 疏:“水星与日,辰在其位。”
(2).即水宿。《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 唐 孔颖达 疏:“五行北方水,故北方之宿为水星。”参见“ 水宿 ”。
(3).细小的水点。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四一章:“有的用笨拙姿势浮水,双脚打得水面卜冬卜冬响,,水星四面飞溅。”词语解释:返勾 拼音:fǎn gōu
拘捕。《刘知远诸宫调·君臣弟兄子母夫妇团圆》:“愿安抚早与返勾,怕走了那穷狗。”词语解释:检勾 拼音:jiǎn gōu
亦作“ 检句 ”。 稽查,检察。《旧唐书·蒋沇传》:“长史 韩朝宗 、 裴迥 咸以推覆检勾之任委之,处事平允,剖断精当,动为羣僚楷式。”《新唐书·蒋沇传》:“ 河南 尹 韩朝宗 、 裴迥 尝委讯覆检句,而处事平,剖断精允,羣寮莫能望也。”词语解释:不能勾 拼音:bù néng gōu
见“ 不能彀 ”。
词语解释:不能彀 拼音:bù néng gòu
(1).谓力弱不能张满弓。《汉书·匈奴传上》:“七日不食,不能彀弩。” 颜师古 注:“彀,张也。”《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至是食尽,士日赋米一勺,齕木皮,煑纸而食,才千餘人,皆癯劣不能彀。”
(2).引申为不胜任,不可能。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四折:“不能彀题名丹闕,只落得埋骨黄壚。”亦作“ 不能勾 ”。 明 薛近兗 《绣襦记·杀马调琴》:“你今日弹琴,只怕明日不能勾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吃尽当光,只怕不能够这样了。”词语解释:折勾 拼音:shé gōu
损失。《前汉书平话续集》卷上:“ 陈希 收军还於 代州 ,点检兵数,约折勾一百兵人。”词语解释:巴不能勾 拼音:bā bù néng gōu
迫切希望。《水浒传》第二五回:“这妇人巴不能勾他出去了,便踅过 王婆 房里来等 西门庆 。”词语解释:开勾 拼音:kāi gōu
勾销。《白雪遗音·马头调·佳人无语》:“恨薄倖,天涯阻隔难成就。‘风流’两字,一笔开勾。”词语解释:摄勾 拼音:shè gōu
根据 明 代卫所制度,军士皆另隶军籍,实行世袭。军士死亡后,要在亲属丁壮中抽人替补,称“摄勾”。也称勾摄、勾军。《明史·徐贞明传》:“塞上之卒,土著者少。屯政举则兵自足,可以省远募之费,甦班戍之劳,停摄勾之苦。”参阅《明史·兵志四》。词语解释:打勾 拼音:dǎ gōu
购买。词语解释:挠勾 拼音:náo gōu
弯曲。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一章:“ 梁三老汉 蹲在地上,挠勾着脖子,气愤地往土地上唾着白泡沫,一声不吭。”词语解释:却勾 拼音:què gōu
勾却,勾销。《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那 白氏 是个记德不记讎的贤妇,念着同胞分上,将前情一笔却勾。”词语解释:灾勾 拼音:zāi gōu
恶运。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二折:“送的我背井离乡遭灾勾。”词语解释:眼勾勾 拼音:yǎn gōu gōu
瞪眼直视貌。《花城》1981年第5期:“你看那二老伯公呐,眼勾勾的,像是抢上他家的钱坛一样!”词语解释:盼辰勾 拼音:pàn chén gōu
亦作“盻辰勾”。 比喻盼望不易盼到的事。辰勾,极难见到的水星。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四折:“秋月春花,都出在侍郎门下。比及我博的个富贵荣华,恰便似盼辰勾,逢大赦,得重回改嫁。”盼,一本作“盻”。词语解释:直勾勾 拼音:zhí gōu gōu
亦作“直鉤鉤”。 形容眼睛发直、目光呆滞的样子。《三侠五义》第三回:“﹝ 包兴 ﹞两只眼直勾勾的嗔瞅着板院门。”《官场现形记》第一回:“直钩钩两隻眼睛,瞅着先生,看他拿什么话回答学生。”《官场现形记》第九回:“ 陶子尧 不等到看完,两只手已经气得冰冷,眼睛直勾勾的坐在那里,一声也不言语。” 老舍 《四世同堂》十二:“ 瑞宣 仿佛把刚才的一切都忘记了,眼睛直钩钩的看着弟弟,答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