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玉匣 拼音:yù xiá
(1).玉饰的匣子。亦指精美的匣子。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拟〈行路难〉》诗之一:“奉君金卮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唐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宝刀隐玉匣,绣涩空莓苔。” 宋 苏轼 《龙尾砚歌》:“锦茵玉匣俱尘垢,擣练支床亦何有。”
(2). 汉 代帝王葬饰,亦以赐大臣,以示优礼。《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丧乱以来, 汉氏 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 唐 白居易 《狂歌词》:“焉用黄墟下,珠衾玉匣为。”词语解释:镜匣 拼音:jìng xiá
盛梳妆用品的匣子。其中装有可以支起来的镜子。 汉 徐干 《情诗》:“鑪薰闔不用,镜匣上尘生。”《急就篇》卷三“镜籢疏比各异工” 唐 颜师古 注:“镜籢,盛镜之器,若今之镜匣也。”词语解释:砚匣 拼音:yàn xiá
藏砚台的匣子。《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东坡 开砚匣,看了砚池,是一方緑色端砚。”词语解释:石匣 拼音:shí xiá
石制藏物用具。亦指匣状的山石。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 洛中 地内多宿藏。 张文孝 左丞营建庐舍,土中得一石匣,不甚大而刻鏤精妙,皆为花鸟异形,发匣得黄金数百两。”《西游补》第十四回:“ 行者 在山凹里听得明白道:‘ 老孙 自石匣生来,是个独独光光、完完全全的身子,几曾有匹配夫人,几曾有五个儿子?’”词语解释:瑶匣 拼音:yáo xiá
玉饰之匣。多指镜匣。 唐 鲍溶 《旧镜》诗:“瑶匣若浮云,冥冥藏玉水。” 唐 李群玉 《古镜》诗:“瑶匣开旭日,白电走孤影。”词语解释:妆匣 拼音:zhuāng xiá
盛梳妆用品的匣子。 唐 杨炯 《和崔司空伤姬人》:“妆匣悽餘粉,薰炉灭旧烟。”词语解释:钿匣 拼音:diàn xiá
用金、银、玉、贝等镶嵌的小箱子。如镜匣、砚匣、书画匣等。 五代 齐己 《谢人惠端溪砚》诗:“保重更求装鈿匣,閒将濡染寄知音。” 后蜀 毛熙震 《酒泉子》词:“鈿匣舞鸞,隐映艳红修碧。”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出等真跡法书。两 汉 、 三国 、二 王 、 六朝 、 隋 、 唐 君臣墨跡……鈿匣盛。”词语解释:抽匣 拼音:chōu xiá
(1).抽剑出匣。 唐 权德舆 《奉和张仆射朝天行》:“见公抽匣百鍊光,试欲磨铅谅无助。” 唐 李绅 《忆过润州》诗:“弓犯控弦招武旅,剑当抽匣问狂夫。”
(2).即抽屉。 沙汀 《医生》:“送走那个粮户,他就转身到条桌边坐下,数了数刚才接过手的报酬。随又打开抽匣,连同所有的收入一起计算。”参见“ 抽屉 ”。
词语解释:抽屉 拼音:chōu tì
桌子、柜子等家具中放东西用的匣子,有底,没盖,可以抽出来推进去。 巴金 《家》十七:“他郑重地把它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又把抽屉锁上了。” 曹禺 《雷雨》第四幕:“他走到方桌前打开抽屉,取出长枪,走进后边书房。”词语解释:蛟龙匣 拼音:jiāo lóng xiá
见“ 蛟龙玉匣 ”。
词语解释:蛟龙玉匣 拼音:jiāo lóng yù xiá
古代殡殓帝王之具。后亦指贵官的棺。《西京杂记》卷一:“ 汉帝 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鎧甲,连以金缕。 武帝 匣上皆鏤为蛟龙、鸞凤、龟麟之象,世谓为‘蛟龙玉匣’。”亦省作“ 蛟龙匣 ”。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龙匣。” 仇兆鳌 注:“ 朱 注:《霍光传》:赐璧珠璣玉衣,梓宫。则人臣亦可称蛟龙匣也。”词语解释:箱匣
盛物的器具词语解释:酆匣 拼音:fēng xiá
丰城 狱中掘得的剑匣。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 秦 臺纳红旭, 酆 匣洗黄壚。”参见“ 酆城剑 ”。
词语解释:酆城剑 拼音:fēng chéng jiàn
(1).相传 晋 张华 与 雷焕 登楼仰观天文。 焕 谓斗牛之间颇有异气,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地在 豫章 丰城郡 。于是 华 补 焕 为 丰城 令。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牛斗间气不复见。 焕 送一剑与 华 ,留一自佩。其后 华 诛,失剑所在。 焕 死,其子 华 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会合 张华 曾失去的一剑,化成长达数丈的两条巨龙。事见《晋书·张华传》。 唐 元稹 《景申秋》诗之八:“鮫绽 酆城 剑,虫凋鬼火书。”亦作“ 酆城龙劒 ”。
(2).比喻优异的才识。 金 元好问 《赠答平阳仇舜臣》诗:“沧海驪珠能几见, 酆城 龙劒不终藏。”亦省作“ 酆剑 ”。 唐 杜甫 《重送刘十弟判官》诗:“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经过辨 酆 剑,意气逐 吴 钩。”词语解释:木匣 拼音:mù xiá
木制匣子;小木箱。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二》:“ 元祐 间故郎官 赵竦 常挈石随行,已断裂,用木匣贮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地丁搭钱》:“其钱用木匣另贮。”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微醒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词语解释:霜匣 拼音:shuāng xiá
剑匣。语本《西京杂记》卷一:“ 高祖 斩白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於外,与挺剑不殊。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开匣拔鞘,輒有风气,光彩射人。”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气缠霜匣满,冰置玉壶多。” 元 耶律楚材 《再用前韵(过阴山和人韵)》:“穹庐展转清不眠,霜匣闲杀錕鋙铁。”词语解释:印匣 拼音:yìn xiá
印章盒。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三:“承平时,宰相入省必先以秤秤印匣而后开。”词语解释:风匣 拼音:fēng xiá
即风箱。《吉林日报》1977.1.7:“一看原来是 邓颖超 同志正和妇女们在厨房里谈笑着,学着拉烧火的风匣呢!”《人民文学》1980年第6期:“ 李芳 蹲在灶前点火做饭,轻轻地拉着风匣。”参见“ 风箱 ”。
词语解释:风箱
压缩空气而产生气流的装置。最常见的一种由木箱、活塞、活门构成,用来使炉火旺盛。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五金》:“风箱安置墙背,合两三人力,带拽透管通风。”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十章:“﹝ 郭祥 ﹞还把那个发黑的破风箱,也修理了一下,好使母亲日后做饭,少花一点气力。”词语解释:匦匣 拼音:guǐ xiá
朝廷接受臣民投书的匣子。《金史·程寀传》:“或置匭匣,以申寃枉,或遣使郡国,问民无告,皆古巡狩之事。”参见“ 匭函 ”。
词语解释:匦函 拼音:guǐ hán
(1).朝廷接受臣民投书的匣子。始置于 唐 。 唐 韩愈 《赠唐衢》诗:“当今天子急贤良,匭函朝出开 明光 。” 唐 元稹 《献事表》:“凡今之人,以諫鼓匭函为虚器,谓拾遗补闕为冗员。” 宋 欧阳修 《南省策试第五道》:“立肺石以达穷民,设匭函以开言路。”《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 蜀 主以 张业 、 王处回 执政,事多壅蔽,己未,始置匭函,后改为献纳函。”
(2).亦称上呈朝廷的书信、奏章。 宋 岳珂 《吁天辩诬通叙》:“朝上匭函,暮拘矢狴,风旨之下,凌虐可知。” 宋 叶适 《刘子怡墓志铭》:“甲申大旱,草根木实俱尽。君亟入匭函,乞发常平,卖度僧牒,转糴他州,词甚哀痛,上大惊。”参见“ 匭院 ”。词语解释:册匣 拼音:cè xiá
盛放册命的盒子。《辽史·礼志五》:“皇帝受册仪……侍中取册,捧册官捧册匣至读册官前跪,相对捧册。”词语解释:匙匣 拼音:chí xiá
藏放钥匙的匣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到衙门》:“门子捧起匙匣印牌各钥,随进交内衙。”词语解释:蛟龙玉匣 拼音:jiāo lóng yù xiá
古代殡殓帝王之具。后亦指贵官的棺。《西京杂记》卷一:“ 汉帝 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鎧甲,连以金缕。 武帝 匣上皆鏤为蛟龙、鸞凤、龟麟之象,世谓为‘蛟龙玉匣’。”亦省作“ 蛟龙匣 ”。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龙匣。” 仇兆鳌 注:“ 朱 注:《霍光传》:赐璧珠璣玉衣,梓宫。则人臣亦可称蛟龙匣也。”词语解释:函匣 拼音:hán xiá
(1).谓置物于匣中。 汉 桓宽 《盐铁论·禁耕》:“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
(2).盛物的匣子。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金状混混若泥,如紫磨之色;百铸,其色变白,有光如银,即‘银烛’是也。常以此泥封诸函匣及诸宫门,鬼魅不敢干。”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中:“贡於 汉 ,帝取之,常封函匣,以避邪魅。”词语解释:柬匣
裝信札、名帖的匣子词语解释:匦函,匦匣
朝廷接受臣民投书的匣子词语解释:骨殖匣 拼音:gǔ shi xiá
盛骨灰的匣子。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四折:“我将这引魂旛执定在手中摇,我将这骨殖匣轻轻的自背着。”亦省称“ 骨匣 ”。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十四出:“去时节喜恣恣亲母登山岭,回来呵,背着个磣可可骨匣相随定。”词语解释:髹匣 拼音:xiū xiá
涂上漆的木匣。 宋 宋祁 《上孙侍讲书》之二:“被病穷居,巷吹芜寂,倐有絳褠款户,传貺涂中手教洎髹匣等数种,始知騑服近顿圻邑。”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於是包以裀褥,栖以髹匣,舁致京师,置之 宣和殿 。”词语解释:八音匣 拼音:bā yīn xiá
西洋乐器名。形为方匣,内置发条,机动发音,能奏出固定的乐曲。 清 王韬 《瓮牖馀谈·洪逆琐记》:“每乘马出,携洋人所製八音匣,鏗鏘作声,以为乐。”后词语解释:骨匣 拼音:gǔ xiá
见“ 骨殖匣 ”。
词语解释:骨殖匣 拼音:gǔ shi xiá
盛骨灰的匣子。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四折:“我将这引魂旛执定在手中摇,我将这骨殖匣轻轻的自背着。”亦省称“ 骨匣 ”。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十四出:“去时节喜恣恣亲母登山岭,回来呵,背着个磣可可骨匣相随定。”词语解释:梳妆匣 拼音:shū zhuāng xiá
置放梳妆用品的匣子。《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长姐儿 ﹞见 花铃儿 、 柳条儿 才在南牀上放梳妆匣儿。” 杨朔 《黄海日出外》:“当他抱着 魏淑勤 的梳妆匣子,一条腿刚跨出门坎,又一阵风雨猛然袭来,房子忽隆隆塌下来了。”词语解释:护书匣 拼音:hù shū xiá
存放书札柬帖的小匣。《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便教门子开了护书匣,取出银钟二对,及许多首饰,送与 顾僉事 看。”词语解释:牌匣 拼音:pái xiá
传递急速文件的匣子。《元史·兵志四》:“若係边关急速公事,用匣子封锁……已上牌匣俱係营造小尺,上以千字文为号,仍将本管地境,置立铺驛卓望地名,递相传报。”词语解释:枕匣 拼音:zhěn xiá
置于枕下,珍藏贵重物品的匣子。《宋史·李光传》:“﹝ 李光 ﹞尝寘匕首枕匣中,与家人约曰:‘城不可必保,若使人取匕首,我必死。汝辈宜自杀,无落贼手。’”词语解释:拜帖匣 拼音:bài tiē xiá
见“ 拜匣 ”。
词语解释:拜匣 拼音:bài xiá
亦称“ 拜帖匣 ”。 旧时拜客、送礼时放置柬帖、礼封和零物之类的长方形扁木匣。《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此病惟有 前门 棋盘街 定神丸一服立效,恰好拜匣中带得在此。” 明 王骥德 《题红记·金水还题》:“书童,你另拾一片红叶,取我拜帖匣里笔砚过来,待我也题诗一联,回他人去。”《天雨花》第一回:“天明各各抽身起,大爷梳洗尽完成,既济金丹来藏好,收入随身拜匣盛。”《单口相声传统作品选·怯跟班》:“叫赶车的拿着拜匣充跟班儿的?那叫人家看了还不笑掉牙呀!”词语解释:拜匣 拼音:bài xiá
亦称“ 拜帖匣 ”。 旧时拜客、送礼时放置柬帖、礼封和零物之类的长方形扁木匣。《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此病惟有 前门 棋盘街 定神丸一服立效,恰好拜匣中带得在此。” 明 王骥德 《题红记·金水还题》:“书童,你另拾一片红叶,取我拜帖匣里笔砚过来,待我也题诗一联,回他人去。”《天雨花》第一回:“天明各各抽身起,大爷梳洗尽完成,既济金丹来藏好,收入随身拜匣盛。”《单口相声传统作品选·怯跟班》:“叫赶车的拿着拜匣充跟班儿的?那叫人家看了还不笑掉牙呀!”词语解释:文匣 拼音:wén xiá
放公文的匣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一·放告》:“收状已完……门子接置文匣内,俟转堂时,连匣带进内衙。”词语解释:暗匣 拼音:àn xiá
照相机上装感光片的设备。通常分页片(或玻璃片)暗匣、卷片暗匣、散页软片包暗匣等三类。词语解释:暖匣 拼音:nuǎn xiá
古代狱具。有保暖性的禁锢装置。用于冬天。《元典章新集·刑部·禁司狱用刑》:“冬月糊塞窗户,措置煖匣拘鈐。”词语解释:烟匣 拼音:yān xiá
亦作“烟匣”。
(1).装鸦片烟膏的盒子。《黑籍冤魂》第二回:“细巧玲瓏的玉器古董,也可以放上几件做玩具,和那烟灯、烟枪、烟匣、烟扦,一齐放在都盛盘内。”
(2).指装香烟或烟丝的盒子。 郭沫若 《北伐途次》八:“他在打开烟匣要吸烟的时候,公然敬了我一枝香烟。”词语解释:笔匣 拼音:bǐ xiá
笔盒。词语解释:纵虎出匣 拼音:zòng hǔ chū xiá
见“ 纵虎出柙 ”。
词语解释:纵虎出柙 拼音:zòng hǔ chū xiá
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 辽王 托克托 ,乘国有隙,诛屠骨肉……如令归藩,譬之纵虎出柙。” 钱基博 《吴禄贞传》:“ 禄贞 武烈过人,倘资之兵使去,是纵虎出柙也,一旦有变,不可復縶矣。”亦作“ 纵虎出匣 ”。 明 唐顺之 《咨总督都御史胡牌》:“若乘月黑潮满之夜,驾船衝出港门,及扛船随处下海……是谓纵虎出匣,祸岂胜言。”词语解释:珠襦玉匣 拼音:zhū rú yù xiá
见“ 珠襦玉柙 ”。
词语解释:珠襦玉柙 拼音:zhū rú yù xiá
古代帝、后及贵族的殓服。《汉书·佞幸传·董贤》:“及至东园祕器,珠襦玉柙,预以赐 贤 ,无不备具。” 颜师古 注:“《汉旧仪》云东园祕器作棺梓……珠襦,以珠为襦,如鎧状,连缝之,以黄金为缕。要以下,玉为柙,至足,亦缝以黄金为缕。”亦作“ 珠襦玉匣 ”。《西京杂记》卷一:“ 汉 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鎧甲,连以金缕。” 唐 杨炯 《崔献行状》:“珠襦玉匣,礼备於丧终;筮短龟长,事从於先见。”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版荡凄凉》:“发 宋 家诸陵寝,断残肢体,攫珠襦玉匣,焚其胔,弃骨草莽间。” 清 汪熷 《〈长生殿〉序》:“珠襦玉匣,安能对香佩以伤心;碧水青山,何止听淋铃而出涕。”词语解释:室匣 拼音:shì xiá
内室中贮藏衣物的柜。《汉书·王莽传下》:“是月, 杜陵 便殿乘舆虎文衣废臧在室匣中出,自树立外堂上,良久乃委地。” 颜师古 注:“匣,匱也。”词语解释:地匣 拼音:dì xiá
即匣床。旧时牢狱中的一种刑具。施刑时,囚犯仰卧其上,手足被紧紧夹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子有牢房地匣,有子有拦军夹画。”词语解释:奁匣 拼音:lián xiá
陪嫁的镜匣。泛指嫁妆。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遂命妇同归,至於帷幌奩匣,悉为增饰之。”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杨氏 诸女二十餘人选士族嫁之,奩匣闺槖不失常度。”